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引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通过一系列计划、措施和流程,确保监测过程中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具体措施包括:1. 标准化采样方法:根据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制定标准采样方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2. 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施质量控制措施,例如定期进行空白样品和质控样品的测量,以评估设备性能。
3. 数据质量评估: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排查数据异常,实施数据验证和核对措施,确保数据的可信度。
4. 人员培训和管理:培训监测人员,提高其监测技能和意识,确保监测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加强对监测人员的管理,例如制定操作规范和考核制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在监测过程中实施的各种控制措施,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具体措施包括:1. 质量控制样品:定期引入质量控制样品,例如参比样品、质控样品等,进行测量和比对。
通过与质量控制样品对比,评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量控制方案:制定质量控制方案,包括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针对监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偏差,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纠正措施。
3. 实验室管理系统:确立实验室管理系统,包括实验室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和质量保证体系。
通过监控实验室操作和数据处理过程,确保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和管理:利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及时传输。
建立完善的数据存档和查询系统,便于数据回溯和分析。
结论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通过标准化采样方法、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数据质量评估、人员培训和管理等措施,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方案、实验室管理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等措施,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和可比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 简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措施和方法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系列工作。
它在环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2.1 质量保证的定义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措施和规定来确保环境监测过程中的数据准确、可靠和可比性,以及监测仪器设备的可用性和准确性。
2.2 质量保证的原则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标准化:制定标准的监测方法、设备、实验操作等,保证监测结果的可比性;- 规范化: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质量控制体系等,确保监测过程的规范和一致性;- 可追溯性:确保监测数据的来源可查、可信;- 可靠性: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持续性:采取长期监测和定期校准的方式,保障监测过程的持续性。
2.3 质量保证的措施为了实现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需要采取以下措施:2.3.1 标准化监测方法和程序制定和使用标准化的监测方法和程序,确保环境监测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2.3.2 仪器设备的校准和验证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3.3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使用质量控制样品来检验监测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检验监测设备的可用性。
2.3.4 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评估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数据的准确性、精确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评估。
3.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3.1 质量控制的定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控制措施和规定,以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能满足监测目的和要求。
3.2 质量控制的目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 提供准确、可靠、可比的环境监测数据,以支持环境保护决策和管理措施的制定;- 确保监测结果能够满足监测目标和要求,以评估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状况;- 防止误差和偏差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影响,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引言概述: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是指在各行业的监测活动中,为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采取一系列的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控制要求。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阐述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正文内容:1. 数据采集与处理1.1 数据采集设备的选择与校准1.2 数据采集过程的规范与标准化1.3 数据处理的质量控制措施1.4 数据存储与备份的安全性要求1.5 数据传输与共享的规范与安全性要求2. 样品采集与保存2.1 样品采集的方法与技术要求2.2 样品保存与运输的条件要求2.3 样品标识与记录的规范要求2.4 样品分析前的预处理要求2.5 样品库管理与安全性要求3. 仪器设备与校准3.1 仪器设备的选择与购置要求3.2 仪器设备的校准与维护要求3.3 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与标准化3.4 仪器设备的故障排除与质量控制3.5 仪器设备的更新与淘汰要求4. 人员培训与管理4.1 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背景要求4.2 监测人员的培训与考核要求4.3 监测人员的工作纪律与责任要求4.4 监测人员的交流与合作要求4.5 监测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要求5. 质量评估与审核5.1 监测质量评估的方法与指标要求5.2 监测质量评估的周期与频率要求5.3 监测质量评估的结果与反馈要求5.4 监测质量审核的程序与要求5.5 监测质量审核的报告与整改要求6. 质量文档与记录6.1 监测质量手册的编制与更新要求6.2 监测质量记录的保存与管理要求6.3 监测质量文件的归档与检索要求6.4 监测质量报告的编制与发布要求6.5 监测质量改进措施的推行与监督要求总结: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通过数据采集与处理、样品采集与保存、仪器设备与校准、人员培训与管理、质量评估与审核以及质量文档与记录等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保证监测质量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并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对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要求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监测过程中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二、质量保证要求1. 质量目标设定在监测质量保证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和可达成,并与监测的目的和需求相一致。
例如,在环境监测中,质量目标可能包括准确测量污染物浓度、保证数据可靠性等。
2.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监测质量的关键。
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质量政策、质量手册、程叙文件等,以确保监测过程中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同时,应建立质量管理团队,负责监督和管理质量保证工作。
3. 质量人员培训为了保证监测质量,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监测方法和技术、质量控制要求、设备操作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应定期进行,并记录培训内容和培训人员的信息。
4. 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质量保证工作应定期进行评估和审查,以确保监测质量的持续改进。
评估可以采用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等方式进行,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质量控制要求1. 样品采集与处理样品采集是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在采集样品时,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工具,避免污染和损失。
同时,应记录样品采集的时间、地点、方法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验证。
2. 仪器设备校准和维护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监测质量至关重要。
在使用仪器设备之前,应进行校准和验证,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校准和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3. 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可以评估监测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并与待测样品进行比对。
在监测过程中,应定期使用质量控制样品,并记录比对结果。
4. 数据分析和报告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统计学原理,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是确保环境质量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以确保仪器设备、监测方法和操作流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控制措施:1. 校准: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校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应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程进行,并记录校准结果。
2. 质控样品:在监测过程中加入一定数量的质控样品,用于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质控样品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分析。
3. 质量保证计划:制定质量保证计划,明确各个监测环节的质量要求和具体措施。
质量保证计划应包括监测过程中的各项操作、数据处理和质量评估要求等内容。
4. 内部质量控制: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标准操作程序、操作规范和培训。
通过内部质量控制,确保监测过程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保证措施:1. 外部质量评估:定期进行外部质量评估,参与评估的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信誉度。
通过外部质量评估,加强监测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并提高监测结果的可比性。
2. 质量控制审核:对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定期审核,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审核结果应及时记录和整理,并提出改进建议。
3. 问题处理:及时处理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保证问题不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问题处理应按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并记录处理结果。
4. 监测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可靠和可追溯性。
数据管理应包括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分析等环节。
总之,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确保监测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正确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才能提高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一、引言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指在各类监测活动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的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要求,包括质量保证的目标、质量控制的措施以及质量评估的方法等。
二、质量保证的目标1. 准确性:确保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尽量减小误差。
2. 可靠性:保证监测过程和结果的可靠性,使其具有重复性和可比性。
3. 及时性:确保监测结果能够及时反映所监测对象的状态。
4. 完整性:监测过程中需要收集全面的数据,确保监测结果的完整性。
三、质量控制的措施1. 人员培训:对从事监测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其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监测要求。
2. 仪器设备校准:定期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采样方法: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4. 样品保存和运输:采取适当的方法保存和运输样品,防止样品的污染和变质。
5. 质量控制样品:在监测过程中引入质量控制样品,用于验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质量评估的方法1. 内部质量评估:通过对监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自我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2. 外部质量评估:将监测结果与其他实验室或者标准值进行比对,评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定期审核:定期对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4. 反馈机制:建立监测结果的反馈机制,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或者个人,用于决策和改进工作。
五、结论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和可比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为科学研究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时,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审核工作,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保证监测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监测工作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环境监测、医疗监测、工业生产监测还是市场调研监测,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都直接关系到决策的科学性、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公共利益的保障。
而要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和可靠,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就成为了关键环节。
监测质量保证,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监测能够满足质量要求,在监测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它涵盖了从监测计划的制定、监测设备的选型和校准、监测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定,到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报告等全过程。
监测质量保证的目标是确保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精密性、代表性和可比性。
完整性,意味着所获取的监测数据应涵盖了规定的时间、空间和监测对象的所有相关信息,没有遗漏和缺失。
准确性,要求监测数据能够真实反映被监测对象的实际情况,没有偏差和错误。
精密性,则侧重于监测数据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即多次监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和相似性。
代表性,是指监测数据能够代表被监测对象的总体特征和状况。
可比性,强调不同时间、地点和监测方法所获取的监测数据可以相互比较和参照。
质量控制则是监测质量保证的具体实施手段和方法。
它通过对监测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检验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保证监测结果的质量。
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空白试验、平行样测定、加标回收率测定、标准物质对比分析、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护等。
空白试验用于评估实验过程中可能引入的污染和干扰;平行样测定用于检验测定结果的精密性;加标回收率测定用于评估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标准物质对比分析则是将测定结果与标准物质的已知值进行比较,以验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仪器设备的定期校准和维护则是确保仪器设备的性能稳定和测量准确。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则是通过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比对试验、能力验证和协作定值等活动,评估和提高实验室的监测水平和数据质量。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保障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保障措施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措施摘要: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不断加深,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监测方案制定、设备及仪器校准、样品采集与保存、数据质量控制、质量评估与审查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环境监测质量保障的措施。
1. 引言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观测、监视和测量,以评价环境质量、监测环境变化和环境影响的科学活动。
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对于我们准确了解环境状况、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评估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 监测方案制定2.1 确定监测目标和指标在制定监测方案之前,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和指标。
通过综合考虑环境背景、监测目的和法规要求等因素,确定需要监测的环境介质和污染物,制定适当的监测指标和标准。
2.2 确定监测频率和监测人员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确定监测的频率,即监测时间和监测周期。
同时,确定监测的人员和责任分工,确保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3. 设备及仪器校准3.1 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选择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和稳定性的仪器设备。
同时,选择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仪器,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2 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校正测量误差,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
校准的频率应根据具体仪器的使用要求和监测要求来确定。
4. 样品采集与保存4.1 采样点选取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采样点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准确反映监测区域的环境状况。
4.2 采样方法和采样器具选择根据监测的环境介质和污染物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采样器具。
采样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3 样品保存和运输样品在采集后需要正确保存和运输,以保证样品的质量不受影响。
样品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采用适当的保存方法和运输工具,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原始性。
5. 数据质量控制5.1 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一、引言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指在各种监测活动中,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要求,包括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质量控制方法的选择、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和分析方法的验证等方面。
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1. 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和原则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是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决策。
质量保证体系的原则包括全员参预、持续改进、标准化操作、记录和追溯、风险管理等。
2. 质量保证体系的组成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质量手册的编制、程叙文件的建立、质量培训和教育、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
三、质量控制方法的选择1. 监测方法的选择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应具有准确性、可靠性、灵敏度、特异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
2. 校准和验证方法的选择根据监测方法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校准和验证方法。
校准方法应能够确保监测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验证方法应能够确保监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1. 样品的选择根据监测要求,选择适当的样品进行质量控制。
样品应具有代表性、稳定性和可追溯性等特点。
2. 样品的制备根据监测方法和要求,制备质量控制样品。
样品的制备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分析方法的验证1. 分析方法的准确性验证通过与标准方法的比对,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验证结果应符合一定的准确性要求,如相对偏差小于5%等。
2. 分析方法的可靠性验证通过重复测定同一样品,验证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验证结果应符合一定的可靠性要求,如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等。
六、总结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是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法、制备质量控制样品和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都是实现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表9.4 正态分布总体的样本 落在下列区间内的概率
落在区间内的概率 / % 68.26 90.00
95.00 95.44 99.00 99.73297
图9.4 偏态分布图
(一)准确度
2 名词解释
准确度
定义
分析结果与真值之间符合程度的度量
作用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的综合指标 决定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2 数据的处理和结果表述 (离群值的取舍)
(一)数据修约规则
各种测量、计算的数据需要修约时,应遵守下列 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 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
可疑数据与正常数据不是来自同一分布总体,明 显歪曲试验结果的测量数据,称为离群数据。可能 会歪曲试验结果,但尚未经检验断定其是离群数据 的测量数据,称为可疑数据。
(六)检测限 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
中检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所谓检测 是指定性检测,即断定样品中确定存在有浓度高 于空白的待测物质。
检测限有几种规定,简述如下:
分光 光度法
气相 色谱法
离子 选择性 电极法
《全球 环境监 测系统 水监测 操作指 南》
扣除空白值后,吸光度为0.01相对应的浓度值为检测 限
表示
评价 方法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标准物质分析 加标回收法
(二)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 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 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 常用标准偏差表示。
平行性
同一实验室中,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相同,
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双份或多份平行样测定 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环境监测第二章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由国际计量大会定义的国际单位制。如,米、千 克、秒、安培、摩尔等,由国际单位制所定义的真 值叫约定真值。 • 标准器(包括标准物质)的相对真值:
高一级标准器的误差为低一级标准器或普通仪器 误差的1/5(或1/3—1/20)时,前者为后者的相对 真值。
2021/1/16
[例]实验室对一种标准溶液进行测定,共5个平行样
品,结果为0.48,0.37,0.47,0.40,0.43,(% )检验数据中是否有异常值?
[解]:x 0.43 s0.046 n5
Txx1 0.430.371.294 s 0.046
查表 Tα = T0.05=1.672, T< T0.05
2021/1/16
[例题]见书 [做题]:
一个工业区布置9个空气采样点,某天测得各 点上 TSP 日平均浓度为:1.85,1.86,1.93, 2.01,2.03,2.05,2.07,2.12,2.15mg/m3。 当α=0.01时,求该区那天 TSP 浓度变化的置信 区间(设已知该地TSP 浓度呈正态分布)。
狄克逊检验统计量Q(D)计算公式
Q 2 1 n 1
Q 2 1 n1 1
2021/1/16
Q n n1 n 1
Q n n1 n 2
Q 3 1 n1 1
Q 3 1 n2 1
Q n n2 n 2
Q n n2 n 3
③ 根据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和样本容 量(n),查临界值(Qα) ④若Q≤Q0.05则可疑值为正常值;
i1
)2
2 N 1i n1(xi )2
xi2(
xi)2 N
N
6.极差:一组测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以R表示。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引言概述: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
监测质量保证是指通过监测和评估过程中的质量数据,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符合预期标准。
而质量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产品或者服务在生产过程中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本文将详细阐述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要求。
一、监测质量保证的要求1.1 监测计划的制定:制定监测计划是监测质量保证的第一步。
监测计划应明确监测的目标、方法和频率,确保监测过程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同时,监测计划还应考虑到监测设备的可用性和准确性,以及监测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要求。
1.2 数据采集与处理:监测质量保证的核心是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数据采集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合适的监测设备和方法,遵循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数据处理应包括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解释,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可解释性。
1.3 质量评估与改进:监测质量保证的最终目标是评估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质量评估可以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比较,以及与预期标准的对照来实现。
改进措施可以包括调整生产过程、改进产品设计、提升员工培训等。
二、质量控制的要求2.1 质量标准的设定:质量控制需要明确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应包括产品或者服务的各项指标和要求,以及相应的测试方法和判定标准。
质量标准的设定应考虑到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和法律法规等因素,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2 过程控制与监测:质量控制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监测。
过程控制可以通过设立工艺参数、制定操作规程和培训员工等方式实现。
过程监测可以通过采集关键过程数据、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和控制图分析等手段实现,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2.3 不良品处理与反馈:质量控制需要及时处理不良品,并对不良品进行反馈和分析。
不良品处理可以采取返工、报废或者退货等方式,确保不良品不流入市场。
不良品的反馈和分析可以通过对不良品的原因进行溯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引言概述: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产品质量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
监测质量保证是指通过监测和评估产品的质量水平,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而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质量控制计划,检测和纠正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缺陷,以确保产品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一、监测质量保证1.1 定义监测质量保证的目标:监测质量保证的目标是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规范,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1.2 实施监测质量保证的方法: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标准和规范、进行产品检测和评估等方法来实施监测质量保证。
1.3 监测质量保证的重要性:监测质量保证可以匡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质量控制2.1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制定包括质量控制目标、控制方法、控制标准等内容的质量控制计划,以确保产品质量。
2.2 执行质量控制计划:按照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2.3 质量控制的意义:质量控制可以匡助企业降低产品缺陷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三、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关系3.1 相互补充: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相互补充的两个环节,监测质量保证通过评估产品质量水平来确保产品质量,而质量控制则通过检测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缺陷来提高产品质量。
3.2 目标一致: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目标都是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规范,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3.3 相互促进: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相互促进,监测质量保证的评估结果可以为质量控制提供参考,质量控制的实施可以为监测质量保证提供数据支持。
四、实施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建议4.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包括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标准、质量检测手段等内容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引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在环境保护领域,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对于科学决策、政策制定和环境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
本文将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概念入手,介绍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概念质量保证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确保仪器设备、人员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
质量保证内容质量保证包括以下内容:1.仪器设备的质量保证:保证仪器设备的准确校验和标定,确保其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2.人员的质量保证:通过人员培训、考核和认证等方式,保证人员具备正确的操作技能和环境监测知识;3.方法的质量保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确保监测过程符合规范要求;4.监测数据的质量保证:对监测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异常。
质量保证方法质量保证的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校准和标定: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标定,确保其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2.质量控制样品: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进行监测,验证仪器设备和方法的准确性;3.质量保证计划:建立质量保证计划,明确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和要求;4.制定操作规程: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监测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5.审核和查验: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和查验,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6.数据处理和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分析,发现和纠正数据异常。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概念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采取措施和方法,控制误差和偏差,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内容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建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标准,保证监测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2.样品的质量控制:采取合适的采样方法和保存条件,避免样品的污染和变质;3.方法的质量控制:建立监测方法和操作规程,控制系统误差和人为误差;4.数据的质量控制: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排除错误和异常数据。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引言概述: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们涉及到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对于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质量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变得尤为重要。
一、监测质量保证要求1.1 确定质量标准和指标:监测质量保证的第一步是明确质量标准和指标,只有明确了质量的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
1.2 设立监测机制:建立监测质量保证的机制,包括监测计划、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等,确保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
1.3 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监测质量保证的结果是依赖于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的,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质量控制要求2.1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和措施,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2.2 实施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控制要求不仅仅是制定计划,更重要的是要实施控制措施,包括过程控制、产品检验、质量记录等。
2.3 持续改进质量控制:质量控制要求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化。
三、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关系3.1 相互依存: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相互依存的,监测结果可以为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质量控制也可以为监测提供实施依据。
3.2 目的一致: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只有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的质量目标。
3.3 不断优化: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质量标准的变化。
四、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意义4.1 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4.2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可以减少产品或服务的缺陷率,降低生产成本。
4.3 增强客户信任: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和忠诚度。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引言概述: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符合客户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要求及重要性。
一、监测质量保证的要求1.1 确定监测质量保证的目标:首先需要明确监测质量保证的目标,包括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标准、客户需求和满意度等方面。
1.2 制定监测质量保证计划:根据监测质量保证的目标,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方法、频率、责任人等,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1.3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监测质量保证的数据应当准确可靠,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记录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二、质量控制的要求2.1 确定质量控制的关键点:通过分析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过程,确定关键的质量控制点,确保在关键环节上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2.2 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根据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明确各项指标的要求和限值。
2.3 实施质量控制措施:根据质量控制标准,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工艺改进、设备维护、员工培训等,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三、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3.1 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通过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水平。
3.2 提升客户满意度: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符合客户要求和期望,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忠诚度。
3.3 提高企业竞争力:高质量的产品或者服务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客户和市场份额。
四、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实施4.1 建立质量保证团队:组建专业的质量保证团队,负责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确保实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4.2 定期评估和改进:定期对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持续提升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水平。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1.引言本文档旨在确保监测质量的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要求得以满足。
监测质量的保证是为了保障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质量控制则是为了确保监测过程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质量保证要求2.1 监测质量目标设定确定监测的目标和准确性要求,并确保监测结果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
2.2 仪器设备校准与验证确保监测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定期的校准和验证,并记录校准和验证结果。
2.3 质量控制人员培训对参与监测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监测技术和操作能力,并提供定期的培训和更新。
2.4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监测工作的质量策划、控制、评估和改进。
2.5 数据管理与处理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准确的监测结果。
3.质量控制要求3.1 采样质量控制制定采样计划,根据监测要求进行采样,并确保采样过程符合标准和规范,如采样方法、采样容器的选择和采样时间等。
3.2 分析质量控制确保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样品准备、仪器分析等,并根据标准和方法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如样品制备的重复性和精确度等。
3.3 质量控制样品每个批次的样品中加入质量控制样品,通过对质量控制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评估,判断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4 质量控制记录记录和保存监测质量控制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校准和验证记录、培训记录、质量控制样品记录等。
4.附加要求4.1 监测设备和器材选用根据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器材,并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4.2 外部质量评估定期进行外部质量评估,评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
4.3 内部审核定期进行内部审核,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并发现和纠正问题,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附件:________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质量保证:________指确保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要求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为确保监测成果的及时可靠性,保质保量的完成合同规定的监测内容,我单位从仪器设备、监测方法和加强管理三个方面入手,确1、仪器设备方面:
用于测量的仪器设备均经省级以上计量局技术监督局授权单位检定合格方可用于监测;监测过程中采用同一观测设备和同一观测方法;在每次观测前对所用的仪器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校验;
2、监测方法方面:
初值观测是各周期观测的起始值,可采取适当增加测回数的方法获得更准确可靠的初始值。
在每次观测前,必须对使用的基点或工作基点进行稳定性检验。
监测过程中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测站数。
测量具体要求参照如下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派有经验的监测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监测施工,并定期向监理报送监测结果。
当发现超过预警监测值时,及时报告监理。
实施监测项目的人员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和需要适时进场,固定观测人员,观测过程中做好原始记录。
监测成果严格进行计算、复核、审核制,确保观测成果
的可靠性。
及时与业主、监理以及施工单位沟通,根据施工进度和各方意见及时修正观测计划和观测频率,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监测成果。
4、本工程监测执行《城乡建设委员关于启用地下工程及深基坑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通知》,监测数据按规定实时上传。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在任何项目中,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确保项目成功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要求和措施,以确保监测的质量和准确性。
1. 设定监测目标和指标在开始监测之前,应明确定义监测的目标和指标。
这将帮助确定监测的重点和所需的数据类型。
监测目标和指标应与项目的整体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保持一致。
2. 制定监测方案和计划监测方案和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监测方法和技术:明确使用的监测方法和技术,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数据采集频率:确定监测数据的采集频率,以确保足够的数据量。
数据质量控制:确定控制监测数据质量的措施,例如使用标准操作程序和校准设备。
数据分析和报告:包括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定期报告的计划。
3. 建立质量控制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控制措施:标准操作程序(SOP):制定和使用SOP,以确保监测活动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校准和维护设备:定期校准和维护监测设备,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重复性监测:进行重复性监测以验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监测人员培训: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他们具备正确执行监测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4. 数据验证和确认对于所收集的监测数据,应进行验证和确认。
这包括对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行审查,以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5. 定期监测回顾和评估定期进行监测回顾和评估是确保监测活动始终保持高质量的关键。
这将帮助识别潜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结果的关键因素。
通过明确的监测目标和指标、制定有效的监测方案和计划、建立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数据验证和确认以及定期评估,可以确保监测质量达到要求。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监测设备校准、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数据验证和验证报告的编制等。
1. 监测设备校准监测设备校准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校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 校准标准曲线监测设备通常需要根据标准曲线进行校准。
标准曲线由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生成,根据标准样品的浓度和测定值之间的关系绘制曲线。
校准标准曲线时,应测量多个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并根据浓度与测定值的线性关系进行校准。
1.2 定期校准除了初始化校准标准曲线,还应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
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监测要求,一般建议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校准,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的频率可根据监测设备厂商的建议和相关监测标准进行确定。
1.3 校准记录每次校准后,应记录校准日期、校准人员、校准结果等信息。
这些记录有助于追溯设备的校准历史,并在需要时进行验证和审计。
2.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质量控制样品是一种已知浓度的样品,用于验证监测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方法:2.1 定期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样品应该定期使用,以验证监测过程的准确性。
一般建议在每个监测批次中都包含质量控制样品,并在监测过程中与待测样品一同测量。
2.2 统计分析质量控制样品的测定值与已知浓度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统计分析进行评估。
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均值比对、方差分析等,可以帮助判断监测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质量控制样品库存管理质量控制样品应妥善管理,避免受到污染或变质。
质量控制样品的库存应记录在册,包括样品的生产日期、有效期、存储条件等信息,以确保质量控制样品的可靠性。
3. 数据验证数据验证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常见的数据验证方法:3.1 异常值检测在监测数据中,可能存在异常值,即与其他数据明显不符的测定值。
应通过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异常值检测,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并与监测数据进行比较,排除异常值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总体、样本和平均数
一、总体和个体 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其中一个单位叫个体。 二、样本和样本容量
总体中的一部分叫样本,样本中含有个体的数目 叫此样本的容量,记作n。 三、平均数
平均数代表一组变量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样 本观测中大多数测量值靠近
1、算术均数:简称均数,最常用的平均数, 其定义为:
四、我国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的评审内容 与考核要求
◇组织和管理
◇检验样品的处臵
◇记录
◇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
◇人员 ◇设施和环境 ◇仪器设备和标准样品 ◇量值溯源和校准 ◇检验方法
◇证书和报告
◇检验的分包 ◇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 ◇抱怨
第三节 监测实验室基础
包括仪器的正确使用和定期校正;玻 璃仪器的选用和校正;化学试剂和溶剂 的选用;溶液的配制和标定、试剂的提 纯;实验室的清洁度和安全工作;分析 人员的操作技术和分离操作技术等。
表9-7 狄克逊检验临界值(Qa)表
2、格鲁勃斯(Grubbs)检验法 此法适用于检验多组测量值均值的一致性 和剔除多组测量值中的离群均值;也可用于检 验一组测量值一致性和剔除一组测量值中的离 群值。方法如下:
⑴将测得数据(或每组均值)由小到大排列 ⑵计算均值(或总均值)和标准偏差 ⑶计算T值 ⑷根据所要求的显著性水平和测定次数(或组数)查表9-8得 出T值; (5)判断:若T≤ T0.05则可疑值为正常值; 若T 0.05<T≤T0.01则可疑值为偏离值; 若T>T0.01则可疑值为离群值。例题(P422)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一部分,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 内部 质量控制 实验室自我控制质量的常规程序,能反映分析质 量稳定性如何,以便及时发现分析中异常情况, 随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 由常规监测以外的中心监测站或其他有经验人员 来执行,以便对数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各实验 室可以从中发现所存在的系统误差等问题,以便 及时校正、提高监测质量
⑴将测得数据由小到大排列,如x1、x2、x3、…xn。求出最大值与 最小值之差xn-x1; ⑵按上表计算Q值。(求出可疑数据xn或x1与邻近数据之差xn-xn-1 或x2-x1,按下式求出Q值): x2 x1 xn xn 1 或 Q Q
x n x1
x n x1
⑶根据所要求的臵信度和测定次数查表9-7得出Q值; ⑷判断:若Q≤ Q0.05则可疑值为正常值; 若Q 0.05<Q≤ Q0.01则可疑值为偏离值; 若Q>Q0.01则可疑值为离群值。例题(P420) 表9-6 狄克逊检验统计量Q计算公式
表9-8 格鲁勃斯检验临界值(Ta)表
(三)监测结果的表述
对一个试样某一指标的测定,其结果表达方 式一般有如下几种:
一、用算术均数代表集中趋势 二、用算术均数和标准偏差表示测定结果的精 密度。
三、用(±s,Cv)表示结果
(四)均数臵信区间和“t”值
一、均数臵信区间 是考察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关系,即以样 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的可靠程度。 二、t值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对均数标准差的比值称 为t值。 t与样本容量(n)和臵信度有关,而后者可以直 接要求指定。t值见表9-11。由表可知,当n一定,要 求臵信度愈大则t愈大,其结果的数值范围愈大。而臵 信度一定时,n愈大t值愈小,数值范围愈小。
•无氨水 •无二氧化碳水 •无铅(重金属)水 •无砷水 •无酚水 •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
9.3.2 试剂与试液
实验室中所用试剂、试液应根据实际需要, 合理选用相应规格的试剂,按规定浓度和需 要量正确配制。试剂和配好的试液需按规定 要求妥善保存。另外要注意保存时间,有时 需对试剂进行提纯和精制,以保证分析质量。
9.3.1 9.3.2 9.3.3 9.3.4
实验用水 试剂与试液 实验室的环境条件 实验室的管理及岗位责任制
9.3.1 实验用水
实验室中应配备相应的提纯装臵。 表9-2 纯水分级表
(一)蒸馏水
蒸馏水的质量因蒸馏器的材料与结构而异,水 中常含有可溶性气体和挥发性物质。 金属蒸馏器、玻璃整流器、石英蒸馏器、亚沸 蒸馏器
2、相对偏差是绝对偏差与均值之比(常以百分数
表示)。
3、平均偏差是绝对偏差绝对值之和的平均值。
4、相对平均偏差是平均偏差与均值之比(常以百
分数表示)。
四、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1、差方和:亦称离差平方或平方和。是指绝对 偏差的平方之和,以S表示。 2、样本方差:用s2或V表示 3、样本标准偏差:用s或sD表示 4、样本相对标准偏差:又称变异系数,是样本 标准偏差在样本均值中所占的百分数,记为Cv。 5、总体方差和总体标准偏差:分别以σ2和σ表 示: 6、极差:一组测量值中最大值(xmax)与最小值 (xmin)之差,表示误差的范围,以R表示。 R=xmax-xmin
2、几何均数:当变量呈等比关系,常需用几 何均数,其定义为:
3、中位数:将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 位于中间的数据即为中位数,若为偶数取 中间两数的平均值。 4、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 个数据。 平均数表示集中趋势,当监测数据是 正态分布时,其算术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三者重合。
(三)正态分布
表9-3 化学试剂的规格
一级试剂
用于精密的分析工作,在环境分析中用于配制 标准溶液 常用于配制定量分析中普通试液。如无注明环 境监测所用试剂均应为二级或二级以上 只能用于配制半定量、定性分析中试液和清洁 液等
二级试剂
三级试剂
表示方法
质量高于一级品的高纯试剂(超纯试剂)目前国际上 也无统一的规格,常以“9”的数目表示产品的纯度。在规 格栏中标以4个9,5个9,6个9…。
监测质量的保证是以一系列完善的管理制 度为基础的。严格执行科学的管理制度是评定 一个实验室的重要依据。包括: (一)对监测分析人员的要求 (二)对监测质量保证人员的要求。 (三)实验室安全制度 (四)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五)仪器使用管理制度 (六)样品管理制度
第四节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
9.4.1 9.4.2 9.4.3 9.4.4 9.4.5 9.4.6
质量控制的分类
外部 质量控制
第二节
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 审查认可概述
一、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制度
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 计量认证 审查认可 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的发展及改革调整
三、实验室认可与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 的关系及其发展
计量认证是通过计量立法,对凡是为社会 出具公证数据的检验机构(实验室)进行强制 考核的一种手段,也可以说计量认证是具有 中国特点的政府对实验室的强制认可。
可疑数据与正常数据不是来自同一分布总体, 明显歪曲试验结果的测量数据,称为离群数据。可 能会歪曲试验结果,但尚未经检验断定其是离群数 据的测量数据,称为可疑数据。
1、狄克逊(Dixon)检验法
此法适用于一组测量值的一致性检验和剔除 离群值,本法中对最小可疑值和最大可疑值进行 检验的公式因样本的容量(n)不同而异。:
表9-9 t值表
9.4.3 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
(一)t检验定义
相同的试样由不同的分析人员或不同分析方 法所测得均数之间差异;在实验室质量考核中, 对标准样的实际测定均值与其保证值之间的差异, 到底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还是确实存在本质的 差别,可用计算t值和查t表的方法来判断两均数 之差是属于抽样误差的概率有多大,即对这些差 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简称“t检验”。
4个 9 纯度为99.99%,杂质总含量不大于1×10-2%
5个 9
纯度为99.999%,杂质总含量不大于1×10-3%
6个 9
纯度为99.9999%,杂质总含量不大于1×10-4% 化学试剂级别表示方法
9.3.3 实验室的环境条件
痕量和超痕量分析及某些高灵敏度的仪器,应 在超净实验室中进行或使用。超净实验室中空气清 洁度常采用100号。这种清洁度是根据悬浮固体颗 粒的大小和数量多少分类的。
μ +1.960σ
μ +2.000σ μ +2.576σ μ +3.000σ
95.00
95.44 99.00 99.73297
图9.4
偏态分布图
9.4.2 数据的处理和结果表述
(一)数据修约规则
各种测量、计算的数据需要修约时,应遵守下 列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 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
基本概念 数据的处理和结果表述 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 直线相关和回归 方差分析 模糊聚类分析
9.4.1 基本概念
(一)误差和偏差 一、真值(xt) 在某一时刻和某一位臵或状态下,某量的效应体现 出客观值或实际值称为真值。真值包括理论真值和约定 真值。
二、误差及其分类 测量值与真值不一致,这种矛盾在数值上表现即为 误差。误差按其性质和产生原因,可分为系统误差、随 机误差和过失误差。
审查认可(验收)是政府质量管理部门对依法设臵 或授权承担产品质量检验任务的质检机构设立条 件、界定任务范围、检验能力考核、最终授权 (验收)的强制性管理手段。这种授权(验收)前的 评审,当然也完全可以建立在计量认证/审查认 可评审或实验室认可评审的基础上。这样就可以 减少对实验室的重复评审,将计量认证和审查认 可(验收)评审内容统一是必然趋势。
第10章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概述 监测实验室基础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 实验室质量保证 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 环境标准物质 环境监测管理 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
(三)内容:制定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监测 指标和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相应的分析监测系统: 样品的采集、运输、保存、预处理,仪器设备及分 析器皿的选择和校准,统一测量方法,质量控制程 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各类人员的要求和培训, 实验室的清洁度和安全,以及编写有关的文件、指 南和手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