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大家好!我交流汇报的内容主要有四点:•教材基本结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具体措施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个单元,课文二十七篇,精读课文十八篇,略读课文九篇。
教材每个单元由“导语”“课文”“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四部分组成。
每个单元课文中精读课文两或三篇,略读课文一或两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三次。
“口语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
“语文园地”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语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书写提示”“初试身手”穿插安排,其中,“书写提示”安排了两次,“交流平台”安排了一次。
教材分共有8个单元,第一单元,“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主题为“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即《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和《花之歌》,这些课文都描绘了美丽神奇的大自然。
《草原》一文主要描写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美丽风光的赞美之情及对蒙汉两族人民深情厚谊的歌颂。
《丁香结》一文中,作者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来描写丁香花的形状、颜色和气味,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同时,丁香结象征着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活脱态度。
《古诗词三首》中,《宿建德江》是一首抒写旅之思的诗。
这首诗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记叙,在选材和表现上颇有特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通过黑云、雨珠、大风、湖水等景象把大自然景色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自然的情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作者善于抓住夏夜乡村的特点,理解农民对丰收的热望,加上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花之歌》一诗,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及语文园地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及语文园地教学反思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1.基本结构: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卷的综合研究分为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叩开诗歌之门》。
其中,“敲开诗歌之门”的主题在整个安排中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活动,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
除第六组外,共有28篇课文、14篇精读课文和14篇略读课文。
这七组教材由“导论”、“课例”、“口语交际练习”和“复习与拓展”组成。
示例包括四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
精读课文后有思维练习,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词练习。
一些文本后面跟着“信息袋”或“阅读链接”。
整本书有三次“信息袋”和两次“阅读链接”。
“口语交流练习”仍然是一个独立的专栏。
回顾与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和“随时间积累”为固定栏目,“展示平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店”和“趣味语言”交替安排。
其中,“趣味语言”、“成语故事”和“课外书店”分别安排两次,“展示平台”安排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
故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这本书需要120字。
精读课文后,要求能写的单词以正方形排列。
教科书附有一份生词表。
为了复习和测试生词并积累单词,在每组课文后建立“单词清单”。
其中,“读、写、写”中的单词来源于精读课文,由可写单词组成。
要求具备读写能力;“阅读和记忆”中的一些单词是精读,一些是略读。
只要它们被识别和记忆,就不需要书写。
这本教科书的注音符号与五年级的一致。
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中的生词,每次记一次;同一文本中的同一单词只有在第一次出现时才被拼音。
出现在其他地方的新词不再是音标。
新词的注音用括号标出,多音词的注音用方括号标出。
为了便于阅读,课文中的生词用元音标记;对于一些需要在语言环境中朗读或轻读的单词,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给出一些提示。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解读我们所用的人教版教材采用的是“主题式”的单元编排方式。
本册书共有八个单元,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其中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山中访友》和《草虫的村落》,两篇略读课文《山雨》和《索溪峪的“野”》,还有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对大自然的感受:《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
《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
《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
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因此,让学生喜欢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就是本单元在人文内涵方面的目标。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不仅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而且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
细读课文我们会发现,除了主题相同,本组课文在表达上也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这一点在单元导读的第二部分和“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都有提到,因此,“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是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同时也是本册的一个学习重点。
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来落实读写训练点。
“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
二、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所有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我们才能确定“做什么”、“怎样做”。
所以,我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般先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每课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每课教学反思一单元单元内容分析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的刻画和鉴赏。
咱们要率领学生领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欣赏青松迎客、寒梅报春的自然情怀。
《山中探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酷爱之情。
《山雨》用优美的抒情语言,为咱们刻画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现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万般神奇,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爱恋,表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乐趣。
《草虫的村落》展开丰硕的想象,跟随者一只爬行得小虫,对草虫的村落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索溪峪的“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刻画了张家界索溪峪奇丽的美景,抒发了畅游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口语交际·习作”让学生或化身大自然中的一员感受世界;或依照音响展开想象;或分享分丰硕多彩的暑期生活,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回忆·拓展”让学生交流课内外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文章及自己的感悟,另外再积存表现了联想和想象的一些古诗词,深化熟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一、学会本组19 个生字,明白得“德高望重、津津乐道、意味深长”等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适当意义,体会其表达到效。
(字词)二、继续练习用一般话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朗诵)3、背诵、抄写文中自己喜爱的句段,进行语言积存。
(积存)4、体会作者细心观看大自然的方式和取得的独特感受,体会课文“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式”。
(阅读、写法)“进程与方式”目标:通过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式”,并试着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产生投身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热情,领会到要酷爱自然、酷爱生命、酷爱生活。
六上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一、第一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及各板块内容本单元阅读方面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表达方面的语文要素是“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围绕着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触摸自然”,教材选编了一组诗词和三篇散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四篇题材不同、景色各异的文章,走进作者在描述景色时融入的丰富想象和联想。
同时,本单元习作要求为“发挥想象,把自己把自己变形后的写下来,重点部分详写”这是让学生在阅读本单元课文、感受作者丰富想象的基础上创编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字词句1.会写“毯、陈”等22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37个词语。
2.积累古诗词及指定的课文段落,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体会描写生动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会摘录句子,做到书写美观。
4.认识排比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仿写;体会分号的用法。
阅读1.能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景色,并体会表达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课文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三首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4.能感受文中想象的奇特,领悟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口头表达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由此所想到的人、事或人生思考等。
书面表达根据习作要求和提示,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能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或基于人文主题、或基于语文要素,带动单元整体教学比如,在第1课和第3课的学习时,这样设计切入的问题:学习《草原》,老师开篇就问,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你会带着一个怎样的问题进入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会关注到语文要素,回答,要带着“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
接着老师就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这篇课文的阅读。
4花之歌(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上册
《花之歌》一、教材分析《花之歌》是部编人教版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 4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语文要素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在阅读与鉴赏的过程中,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触摸自然”,前三篇是精读课文《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这篇《花之歌》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三、设计思路《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的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
散文诗在小学阶段鲜有出现,第一次出现是在三年级,同样是关于“花”的主题,是印度诗人泰戈尔所写的《花的学校》。
纪伯伦和泰戈尔并称“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花之歌》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抒发了其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感悟: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
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
文后的“阅读链接”是宗白华的散文诗《杨柳与水莲》。
这篇短文运用拟人的手法,以杨柳和水莲对话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肯定。
四、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2.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品读优美语句。
六、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一、导入(一)单元导入1.同学们,写景的文章我们读过很多,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还学会了联想,在阅读时度进来、想出去,和作者一起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语文学习。
作为六年级的语文老师,我深知孩子们能否掌握本学期教材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学质量。
因此,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对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通过教材的讲解帮助孩子们在语文方面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第一单元:秦汉民族这个单元主要讲述了秦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由于是六年级的第一单元,孩子们还没有接触过太多的历史知识,因此教学时需要注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事件。
同时,这个单元还涉及到了一些汉字的演变和文化的继承,对提高孩子的汉字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都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单元:小说阅读这个单元围绕小说展开,讲解了小说的基本概念、阅读技巧以及一些知名的小说。
通过阅读小说,孩子们可以感受到文学之美,扩大阅读面,并且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在教学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小说故事展开讨论,引导孩子们从中获取一些处世、处事的经验。
第三单元:民间传说这个单元讲解了中国的一些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这些故事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孩子们会对这些传说和神话感到兴趣。
通过解析这些故事,可以让孩子们在语文方面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单元:独立自主这个单元主要讲解了关于独立自主的一些事情。
在学习中,孩子们会学到怎样学会独立思考,变得更加独立自主。
这也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适应生活和学习,并且从小培养自己做主导者的能力。
第五单元:诗文鉴赏这个单元主要讲解了唐诗宋词和现代散文,并对一些名家名诗进行了点评和鉴赏。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欣赏和感受诗歌的美,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水平和语文素养。
同时,也有助于开拓孩子们的思路,提高孩子们的文学素养。
第六单元:文言文阅读这个单元主要讲解了晋文公《书经》中的一些古文。
文言文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们入门古文阅读的基础。
在教学中,需要教孩子们了解古文字的含义和历史背景,并引导孩子们多读和翻译古文,以提高孩子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在结构上采用了单元主题的形式,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包含了课文、语文知识、实践活动等内容。
教材内容涵盖了文学、历史、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
同时,教材注重语文知识的系统学习与巩固,内容安排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1.识字与写字:学生能够掌握300个左右的生字,并能够正确书写其中250个左右的汉字。
同时,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书写水平。
2.阅读: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学生应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并能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同时,学生应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4.口语交际:学生能够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讨论和交流。
同时,学生应学会倾听他人说话,尊重他人的观点。
5.综合性学习:学生能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应积极参与活动,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问题。
三、课文选编与特点本册教材的课文选编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感,同时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课文多选取名家名篇,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此外,教材还注重选取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的文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
四、知识体系与训练本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完整,注重语文知识的系统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都安排了相应的语文知识练习和实践活动,如词语搭配、句子仿写、阅读理解、作文练习等。
这些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人教部编六年级上语文第一组教材分析
人教部编六年级上语文第一组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
本单元教材以“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编排,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与神奇。
我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想象的天马行空、奇特瑰丽。
以此为触发点,我们也将轻轻扭开想象的开关,学会将奇特的想象诉诸笔端,去构造一个奇妙的世界。
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看山水,听鸟语,闻花香,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到美丽的大草原去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到迷蒙的细雨中去欣赏妩媚芬芳的丁香,到古诗词中去感受融于奇山异水中的返璞归真,到花之歌中去领悟花的崇高理想。
大自然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会感觉到它的律动。
《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共包含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如“人与自然”、“传统文化”等。
每个单元包括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等内容。
此外,教材还配备了相应的练习册和教师用书。
二、课文选择与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课文选择注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能够拓宽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掌握200个左右的生字和词语,能够正确书写和理解。
2.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根据主题和情境进行写作,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
4.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5.培养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
三、语言知识与运用能力本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积累:学生能够掌握200个左右的生字和词语,通过练习巩固和提高书写和理解能力。
2.语法知识: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如句子结构、句型转换等。
3.语言运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提高交际能力。
4.文学鉴赏: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文学鉴赏的方法,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四、阅读理解与写作要求阅读理解方面,学生需要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
同时,学生还需要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能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思考。
写作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能够根据主题和情境进行写作。
同时,还需要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态度,如认真审题、精心构思等。
教师可以通过范文讲解、写作训练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活动本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与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触摸自然一、教材和丛书分析1.教材分析本单元按照人文主题“触摸自然”进行编排,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草原》一文,作者在开头描写了草原的独特景色,接着,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了远迎、相见、联欢、话别等几个场景,赞美了草原美景和民族团结。
《丁香结》一文,作者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形状和气味,并且写了不同地方丁香花的形态,充分展现了作者眼中丁香花的婀娜多姿。
作者由看到的想开去,表达了对丁香结的喜爱之情和面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情怀。
《古诗词三首》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时间段,展现了三个不同的画面,宛如三幅山水画,表现了自然的美景。
《宿建德江》中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当时作者看到的独特景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了望湖楼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是月、鹊、蝉、蛙、星、雨、店、桥等常见的景物,然而诗人把这些普通的意象巧妙地组织起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花之歌》运用第一人称,描写了花的形象和作用,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感悟。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时候,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而不要平均用力,面面俱到。
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范文,找出哪部分是详写,哪部分是略写,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再动笔,这样习作质量会更高一些。
“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是本单元的习作训练重点,也是本单元的习作评价标准之一2.丛书分析与本单元教材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六上1《触摸自然》。
本册书编排科学合理,独具匠心,包括“经典诵读”“专题阅读”“整本书阅读”三部分,其中“专题阅读”又分为“范文阅读”“组文阅读”“自由阅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第7课《彩色的翅膀》:我们从海岛战士建岛的 一举一动中体会到了他们的爱国情感。
第8课《中华少年》:新时代中华少年尽情地赞 美祖国,他们立志报效祖国。
从近代到现代、体裁不同。
第一单元: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建议: 第1课《山中访友》 第4段:写“树”部分
师:作者花了许多笔墨在写树,自由读一读,你能从 中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怎样的感情?
(1)展开想像,丰富“自然的人化”。围绕“知己” 一词,让学生展开想像,问:怎么样可以称为“知己”? 既然树是我的“知己”,那树了解我什么?为我做了什 么?
(2)进行品读,还原“人的自然化”。读最后一句, 思考:“作者真的变成树了吗?你怎么认为?”
5、《詹天佑》 6、《怀念母亲》 *7、《彩色的翅膀》
*8、《中华少年》
自然的人化 人化的自然
“爱国”显“杰出” “杰出”现“爱国”
二、品读课文
第一单元
(一)自然的人化 人化的自然
(一)自然的人化 人化的自然
第1课:《山中访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 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 几百年了吧?
(一)自然的人化 人化的自然
1.从课题中; 2.从作者赋予小甲虫不同的身份中; 3.从甲虫生活的一个个片段中;
……
(一) 自然的人化 人化的自然
第3课:《草虫的村落》
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 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 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我发现了草丛 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痴迷 沉醉 欢快 得意
2.字词教学。
在品读中感悟人文内涵
一、品读单元
六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建议】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
六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建议】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建议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1.草原本课描写了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美和草原人民热情迎客、盛情待客、深情话别的人情美。
重点是朗读课文,领略草原的美好风光,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蒙汉情深”。
21.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情境。
2.引导学生揣摩优美语句的深刻含义,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丁香结23.古诗词三首21.指导加深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自然美。
2.引领学生走近古诗的意境中去,悟诗情、明诗理。
4某.花之歌本课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写出了花的生存空间以及所作出的贡献和高尚的追求。
11.鼓励学生反复诵读,揣摩感悟。
2.借助联想指导理解赏析。
习作:变形记以《草虫的村落》为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形后生活的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重点是把自己想象成石子儿、路灯等另外一种东西,并用一种新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记下有意义的见闻。
2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新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
练习写一写。
语文园地学习对比阅读,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好处,感知分号的作用和用法,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2指导学生用发现法和探究法来学习排比句、分号和古诗;用直观演示法来认识对比阅读的好处。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解读
第一单元单元解读【单元主题】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记述了由“丁香结”生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
四篇文章题材不同,景色各异,作者在描述景色时均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阅读训练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安排这一要素,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怎么想开去呢?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比如,阅读《草原》,读到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可以联想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
比如,《丁香结》一文,作者由丁香结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由此可以想到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等,想想这些植物象征着什么,并由这些植物联想到人生。
围绕这一要素,本单元通过设计习题、“交流平台”进行训练,引导学生习得方法,如图所示:《草原》课后题《丁香结》课后题《草原》的课后题提示学生联想自己生活中相似的经历,借以理解作者的深厚情感;《丁香结》由花的“结”想到心的“结”,由具体事物引发人生思考,课后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作者的感悟。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再次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以《丁香结》《草原》为例,提示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基于课文内容、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既是一种学习策略,也是一种阅读方法。
以上这些习题和提示语为我们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提供了方法,现制定并细化本单元的阅读学习目标如下:【写字训练要素】本单元要求学生会写22个字,会写37个词语。
单元整体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及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及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即《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和《花之歌》。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记述了由“丁香结”生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
四篇文章题材不同,但都描绘美丽神奇的大自然,作者在描述景色时均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本单元编排这四篇文章,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学会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人文主题本单元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对五年级下册知识和能力的顺延,处在五六年级的过渡阶段。
按照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特点,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触摸自然”。
语文要素语文要素有两个,一个是阅读训练要素: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阅读要素中的“想开去”大体是指想象和联想,主要指联想。
联想,是因为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统编教材非常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就是一个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单元。
学生如果能主动。
积极地产生联想,就会深化对所读内容的理解,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另一个是表达训练要素: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横向联系《草原》根据课后题提示学生联想自己生活中相似的经历,借以理解作者的深厚情感;《丁香结》由花的“结”想到心的“结”,由具体事物引发人生思考,课后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作者的感悟。
《古诗三首》通过想象画面、抓关键词、借助注释、同伴交流等方式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体会诗人情感;再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花之歌》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六年级的语文教师。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说教材的流程大体分为四部分。
一、概述本单元教材主要特点和框架结构
二、分析单元特点和确立依据
三、说单元重点难点
四、说预设方案
一、概述教材主要特点和框架结构
本单元教材2篇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
在这组课文前编有“导读”,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中要注意的问题,使师生在学习之前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在每篇精读课文后面编写了思考.练习,在每篇略读课文的前面安排阅读提示,在本组课文后编排一个词语盘点和口语交际,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综合素养,培养独立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
另外,在本组课文之后
安排了回顾拓展。
二、分析确立依据和单元特点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内容丰富,有描绘祖页 1 第
国山川壮美的《索溪峪的“野”》,有描写自然景象的《山雨》、有歌颂自然、歌颂生命和自由的《草虫的村落》,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中访友》。
总的来说,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我认为本单元内容的安排,是以大纲的“注重语言是感悟,积累和运用”为依据而编写的,编写的主要意图也是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和训练,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为学生的写作打基础。
三、单元重难点
1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既是本单元的训练重、难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
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就知晓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在知识上得以提高,思想上得到升华,学生也就入情入境,有了全身心的收获。
而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其方法则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表达自己。
如果用教学生唱歌为例来说明的话,这不仅是在教学生唱一首歌,更是在教学生怎样去唱歌。
学会方法,学生将受益终身。
同理,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应用
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就会恰到好处的表达自己,那么,习作这一语文的综合性难题也不攻自破了。
若想达到这个目的,攻破这一难点,真正让学生学会怎样表达,就必须在本单元的教学上下功夫。
页 2 第
四、预设方案:
单元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单元1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唱和、蕴含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绘的美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5.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6.培养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可采取读中感悟、同桌交流、组内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
在体现单元重难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方面,《山中访友》一课要使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的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山雨》一课要引导学生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索溪峪的“野”》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页3 第
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草虫的村落》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以奇异的想象和联想反映对大自然、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的方法。
以精读课文《山中访友》和略读课文《索溪峪的“野”》来说。
《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是散文家,他的语言是以流畅自然富有热情见长的。
文章在作者具体写访山中“朋友”时很注意用词的色彩。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闻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他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这组排比句式整齐,充满韵律,作者从大自然的变化中感受到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歌颂了自然、生命、活力。
文章结局自然,呼应开篇,我认为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
作文能力。
《索《《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达了畅游其间无比愉悦的心情。
课文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叙述和描写,在写索溪峪的山和水时,用了打比方和把物当成人来写的方法,使全文更加生动,融进了作者深厚的情感。
为了更好地达到本单元页4 第
的训练重点,攻破训练难点,领悟作者表达方法,我建议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本课与《桂林山水》在内容情感上相仿,在表达形式上相近,可回顾《桂林山水》一文导入,学习时注意与《桂林山水》相比较,会增强学习效果。
(二)、本课是略读课文,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基本掌握了学习写景课文的方法,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示,激发读文兴趣,按提示的要求学习课文,用自己或组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也就是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
(三)、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抓重点,适时点拔,教师可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出索溪峪的山那种野性美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生自读自悟后,进行讨论交流,并由这一段扩展开去,让学生从描写水野、物野、游人野这三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
举例说说感悟到的表达方法。
(四)、在基本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之后,要让学生进行欣赏性的品读,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象,要读得入读入境,并积累。
本单元在四篇课文后,编排了口语交际和习作。
既点明了本单元的训练重难点,也起到了巩固.延伸的作用。
我建议在教学中,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发言大胆写,联系自己学习《山页 5 第
中访友》一课的体会,谈谈从中领悟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还可以谈谈自己从其它文章中领悟到的,教师要多肯定学生的见解,爱护学生感悟表达的积极性。
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以后的习作中打算怎样运用表达方法。
回顾拓展中的日积月累,又是编者的精心安排,我觉得可以把它当作是“领悟作者表达方法”的一个测验性内容,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可采取“一放一扶”的方法进行。
纵观本单元内容,无论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还是回顾拓展中的日积月累的编排,都是为了本单元既本册的重、难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而服务的,领悟为学生写作奠定基础,在小学阶段的整个语文教学中,也具有举足重轻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标准的指引下,吃透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页 6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