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决策中的风险选择框架效应
论决策中的框架陷阱
![论决策中的框架陷阱](https://img.taocdn.com/s3/m/bdb6d4e64afe04a1b171de01.png)
此, 如何使 领导者 从决 策的框 架 陷阱 中走 出来 , 是每 个研究 决 策的 同仁与决 策者 面临 的重要任 务 。
一
、
框架 与框 架效应
框 架理论 最初 是 由美 国学 者 高夫 曼 ( l n Gof ma )
在 17 9 4年发表 的《 架 分析 》 书 中提 出来 的 。他 框 一 认 为 ,框 架” 人们解 释外 在真实 世界 的心理 基模 , “ 是 用来作 为 了解 、 指认 以及 界 定行 为 经验 的基 础 。对 个人来 说 , 实 的东 西 就是 他 对 情景 的定 义 。这 真 种定义 可分 为条 和 框架 。条是 指 活 动 的顺 序 , 架 框
正像面对环境变化需要有权变意识不连续的变化需要不连续的思维一样大部分决策者并无意识到潜藏在他们的观念和决策背后的框架需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连续的变化需要不连续的思维方式又更少有人知道怎样系统地使用框架或者更明确地重新组织框架的技巧
20 0 8年 8月
新 乡 学 院学 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作 者 简 介 : 新 春 ( 94 ) 男 , 南汝 南 人 , 乡学 院 管理 学 院讲 师 , 士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 业 管 理 。 傅 16一 , 河 新 硕 研 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和框定 的术语 起源 于 认 知科 学 与人 工 智 能 , 的 是 指 让 人 去 感 觉 、 释 、 断 、 择 和行 动 的精 神 表 述 。 解 判 选 用在 决策领 域 , 框架 指 一 个稳 定 、 贯的认 知 结 构 , 连 是 经过组 织并简 化后供 决策 者在其 中经 营 的复 杂事
析, 能够让 决策 者 回避 这 些陷 阱。
框架效应对不同专业军校大学生决策行为影响的研究
![框架效应对不同专业军校大学生决策行为影响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49371e50975f46527d3e115.png)
外 有相关研 究 “]但国内 尚未见相关报道。为了深入 了解 ,
医学知识背景对医疗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 , 本研究拟 以军队
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为对象 , 进一步探索信息框架
对决策行为 的影响 , 为更 全面解 释框 架效应提供证 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 21 0 0年 4~6月 , 采用 随机抽样 方式 , 选取
将两个专业的研究对象随机各 分
成 3组 , 每一组研究对象 只接受一种信息框架 。医学专业 学 生 3组研究对象分别为正面框 架组 5 、 8人 负面框架组 6 2人
和平衡框架组 5 3人 ; 平衡 框架组 中 ,5人 接受平衡 框架 I, 2 即先呈 现正 面描述后呈现负面描述 ;8人 接受平衡 框架 Ⅱ, 2
・
8 4‘ 0
西 南 国防 医药 2 1 0 2年 7月第 2 2卷第 7期
・
调查报告 ・
框 架 效应 对 不 同专业 军校 大 学 生决 策行 为 影 响 的研 究
刘 云 , 王 晶 , 贝贝 , 张 王操操 , 于
R0 5 5 文献标识码
燕, 张银 玲
A
【 关键词 ] 风险决 策 ; 框架效应 ; 军校 ; 大学生 ; 医学专业
中 图分 类 号
文章编号
10 0 8 (0 2 0 0 0 0 04. 18 2 1 ) 7— 84. 2
d i1 .9 9ji n 10 0 8 .0 20 . 8 o:0 36 /. s.0 4. 18 2 1 .7 0 s 4
K he a a nm n和 T esy vr 发现 , k 人们对 一个 备选方案 或风险 方案 的二择一决策会受 到言语表述 的影 响 , 而导致他 们在 从 选择 、 行动上的差异 , 这种 由于描 述方 式的改变 而导致 研究
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e4f6c5e4d0d233d4b14e69cb.png)
框架效应1概念所谓“框架效应”就是指一个问题两种在逻辑意义上相似的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
也就是说,对于同样的选择,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时,人们的行为会发生改变。
2效应简介“亚洲疾病问题”实验:想象美国正准备对付一种罕见的亚洲疾病,预计该疾病的发作将导致600人死亡。
现有两种与疾病作斗争的方案可供选择。
假定对各方案所产生后果的精确科学估算如下所示:情景一:对第一组被试(N=152)叙述下面情景:如果采用A方案,200人将生还。
(72%)如果采用B方案,有1/3的机会600人将生还,而有2/3的机会无人将生还。
(28%)情景二:对第二组被试(N=155)叙述同样的情景,同时将解决方案改为C 和D:如果采用C方案,400人将死去。
(22%)如果采用D方案,有1/3的机会无人将死去,而有2/3的机会600人将死去。
(78%)但实质上情景一和二中的方案都是一样的,只是改变了以下描述方式而已。
但也正是由于这小小的语言形式的改变,使得人们的认知参照点发生了改变,由情景一的“收益”心态到情景二的“损失”心态。
即是以死亡还是救活作为参照点,使得在第一种情况下被试把救活看作是收益,死亡看作是损失。
不同的参照点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
面临收益时人们会小心翼翼选择风险规避;面临损失时人们甘愿冒风险倾向风险偏好。
因此,在第一种情况下表现为风险规避。
第二种情况则倾向于风险寻求。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收益和损失完全是以认知参照点为依据的,参照点不一样,人们决策的方式也不一样。
再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例如,让人们对下列情景进行决策:(被试N=150)情景一:如果一笔生意可以稳赚800美元,另一笔生意有85%的机会赚1000美元,但也有15%的可能分文不赚。
情景二:如果一笔生意要稳赔800美元,另一笔生意有85%的可能赔1000美元,但相应地也有15%的可能不赔钱。
结果表明,在第一种情况下,84%的人选择稳赚800美元,表现在对风险的规避,而在第二种情况下87%的人则倾向于选择“有85%的可能赔1000美元,但相应地也有15%的可能不赔钱”的那笔生意,表现为对风险的寻求。
框架效应理论
![框架效应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9fb5da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a.png)
框架效应理论组织行为学小组报告题目:框架效应理论及应用探究摘要本文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文献综述、对文献的思考、应用和实验设计。
文献综述主要概述了前人对框架效应的研究概括,列出了研究框架和方向等。
第二部分则是在综述的基础上给出了我们对文献的自己思考,总结出了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建立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我们第三部分阐述了具体利用框架效应的实际方式。
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实验来验证框架效应的存在。
一.框架效应文献综述1.1框架效应的概念传统的理性决策的恒定性原则认为若决策者是一个理性个体,则在面对同一问题的几个不同描述方式时,应该表现出相同的偏好。
然而,1981年,Kahneman和Tversky利用“亚洲疾病问题”研究决策时发现,人们在决策时会受到备择方案描述方式的影响,表现出偏好反转的现象。
Kahneman和Tversky(1981)将这种由于描述方式的改变而导致对同一问题的备择方案产生的偏好转变的现象称为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1】。
决策框架是“决策者所拥有的有关动作、结果以及某一特定选择可能引发的有关情况的一系列概念”,它由问题形式、社会规范、习惯和决策者的性格特征决定。
近三十年来,随着风险决策研究的深入,对框架效应这种决策偏差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在不断延伸。
1.2框架效应的种类1.2.1单向,双向框架效应Wang(1996)研究框架效应的动力学机制时发现,人们在决策时除了存在传统的框架效应,即双向框架,还存在另外一种框架效应,即单向框架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两种框架效应的存在【2】。
(1)双向框架效应(bidirectional framing effect):由于选项结果框架的不同而从风险规避占主导转为风险寻求占主导,这是双向框架效应。
双向框架效应即传统意义上的框架效应,涉及到偏好反转,它主要在决策者的风险偏好模糊或者微弱的时候出现。
(2)单向框架效应(unidirectional framing effect):单向框架效应没有偏好反转,但是转变为一种更加极端的风险偏好。
决策中的框架效应
![决策中的框架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f98b003aee06eff9aef8075f.png)
三 、框架 效应 的 内在 机 制
人们在得 出最 终的判断之前 , 会去思考 、分析和感知与决策 相 关的各种 因素 。框架效 应之所 以能够 影响到个 体的判 断 , 是 因 为它 可 以影 响到 个体 的这一认 知过程 。这 种影响可 以通 过三条 渠道进行 : 首先, 在其它方面都得到控制的条件下, 负面事件会引发人们更 多心理上 、情绪上 、认知上 和行为上的反应 。例如当负面事件 出 现时, 人的机体会感受到威胁 , 并被迅速 “ 唤起” , 神经系统等也更 加活跃 。K a h n e ma n 和T v e r s k y i } , 为, 负向框架的信息可以引发个体 的负向情感 , 而正 向框架的信息可 以引发个体正向的情感。第二 , 框 架效应会影响到个体对信息 的加工和吸收。当信息以消极方式( 负 向框架) 来呈现时 , 个体所面临的两种( 或两种以上) 选择之间的差异 就会比以积极方式( 正向框架) 来呈现时大 ; 第三 , 框架效应会直接影 响到个体信息加工 的方式。D u n e g a n 发现 , 接收到负 向框架信息的 被试表现 出更多的控制性、分析性思维的特点 , 而接收到正向框架 信 息的被试表现出更多启发式推理的特点。 根据Go n z a l e s 等人提 出的认知和情绪 交互作用的理论模型 , 框架效应的产生是认知加工和情感价值之 间权衡 的结果 , 即在 计 算选项的期望价值和衡量选项 的情感价值之 间做 出判断和选择 , 如果某种选项的认知计算很复杂或者会产 而消极 的表征往往 引发消极 的联 系。如 让被试选择 8 0 %瘦 或2 0 %肥 的牛 肉。此 时个体更倾 向于选择积极 的表 征 。 第 三类是 目标框架 。当某说 服性信息 强调 进行某 活动所得 到 的积极后果 或不进 行该活动所导致的消极后果 , 发生具有不 同 的吸引力 。例如 当被 提示 不进 行乳房 自检的后果的时候 , 相较于 提示乳房 自检 的好处 , 女性更倾 向于进行乳房 自检 。研究者认为 负性信 息更具有 说服力 的现象与损失规避 相联系 。而这种效应 的证据 比别的框架效应要少 。
行为经济学的十大效应
![行为经济学的十大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1a94240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9.png)
行为经济学的十大效应
行为经济学的十大效应:
1.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
人们倾向于避免损失,愿意承受更多风险以避免损失,相比收益,人们对损失的感受更为强烈。
2.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
对同一事物的描述不同,会导致人们有不同的偏好和选择,人们如何做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如何划分得与失。
3.锚定效应(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依赖最初的参考点,难以调整,例如,最初的报价会成为后续谈判的基础。
4.代表性偏差(Representativeness Bias)。
人们倾向于根据事物的相似性来评估其他事件,但这并不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5.可获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
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利用容易获取的信息,忽略更可靠的信息。
6.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
消费者会将不同来源的收入或支出划分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影响消费决策。
7.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
拥有某物后,人们会高估其价值,难以割舍。
8.交易效用(Transaction Utility)。
购买商品时,人们不仅考虑商品本身的价值,还考虑交易价格与参考价格之间的差异。
9. 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 Effect)。
人们容易因为已投入的成本而继续投入,忽略未来的收益和成本。
10.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
微小的初始变化可能通过连锁反应导致巨大的长期影响。
框架效应研究
![框架效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e4416e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f.png)
框架效应是指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决策受到信息呈现方式的影响的心理现象。
在研究中,框架效应通常是指将同样的信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给被试,进而观察他们的态度、感知和决策是否发生变化。
框架效应的研究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1.正面框架效应和负面框架效应:信息以正面或负面的方式呈现,对人们的态度和决策会有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正面框架(例如“成功率90%”)会使人们更倾向于接受和采取行动,而负面框架(例如“失败率10%”)会使人们更加谨慎和保守。
2.损失厌恶:人们对损失的厌恶程度通常比对同等程度的收益的好奇程度更强烈。
因此,负面框架的信息可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影响,使他们更加谨慎和避免风险。
3.表述效应:相同的信息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呈现,如“成功率90%”与“失败率10%”,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可能会因为表述方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4.社会框架效应:框架效应的研究还涉及到社会问题和态度。
例如,在环保问题中,将行为的影响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呈现,可能会对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产生不同的效果。
框架效应研究旨在揭示人们的心理认知和决策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处理和决策行为的规律。
这些研究对广告、营销、风险沟通、政策制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反应的能力。
青少年决策中的风险选择框架效应
![青少年决策中的风险选择框架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622bb112ff00bed5b9f31dfd.png)
效 应 的典 型 测 量 方 式 3个 维 度 将 框 架 效 应 分 为 _ 一 类 :风 险 选 择 框 架 效 应 (i y c o e f m n r k h i r ig e s c a
儿童在 决策 中显示 出框 架效 应 .而在 较J J 童 中框 JL , 架 效 应不 明显 [ L ui a ei 用 实验 法 对 3 a r l.L v 1 o n使
摘
要
以 1 1名青 少 年 ( 二 、高 二 、 大二 ) 为被 试 ,探 究 其 在 不 同决 策 领 域 ( 命 、娱 乐 、学 业 ) 的风 险 选 8 初 生
择 框 架 效 应 及 其在 年 级 、风 险 偏 好 水 平 上 的特 点 结 果 表 明 : ( )框 架 效 应 程 度 与 决 策 领 域 有 关 .被 试 在 生 命 和 1
又有 一 个肯定 方 案和一 个风 险方 案可供 选择 T esy和 K h e n发现 .具有 明显 偏好 的人 vr k a nma
组 研 究者认 为这 是 由于人 格特 质所致 的 .年 轻人 比老年 人更外 向 .经验 开放性 也 更高 .因此更 倾 向
冒险 钟 赞 以参加娱 乐 节 目为背景 .考 查 了风 险
生被 试 比初 、高 中生被 试表现 出更明显 的框架效应 ⑦ 初 中生被 试在 中概 率水平 的风 险决 策上 框架 效 应
最显 著 .且 在 收益情境 中框 架效 应作 用方 向是相 反
收 稿 日期 :2 1 - — 0189 本 研 究 得 到 天 津 市 教 育 科学 “ 十一 五 ”规 划 重 点 课 题 ( Z 9 ) 的 资助 。 Z G13 作 者 简 介 :王 青 春 ,女 ,天津 师 范大 学 心 理 与 行 为 研 究 院 博 士 生 。 通 讯 作 着 :阴 国恩 ,男 ,天 津 师 范 大 学 心理 与行 为 研 究 院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E i ynu e @g i( m。 ma : igon ma . l lo 2
决策中的框架效应
![决策中的框架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8909804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c.png)
决策中的框架效应在决策过程中,人们往往受到一种心理倾向的影响,即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是指人们对于同样的信息,由于信息的呈现方式不同,会导致人们的决策偏向于其中一种选项。
这种心理倾向会对人们的决策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可能导致决策结果的偏离。
框架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在选择产品时的价格框架效应。
当人们看到一些产品的价格是99元时,会认为这是一个便宜的价格,更容易选择购买。
相比之下,如果这个产品的价格是100元,人们往往会认为这是一个昂贵的价格,更难以接受。
实际上,99元和100元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但是因为价格的框架不同,人们的选择结果却存在显著差异。
框架效应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们在进行决策时使用了非常规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人们更容易被表象所影响,而忽视了问题的本质。
由于框架效应会干扰决策的客观性,因此,了解框架效应的存在以及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个体的经验和现实情况对于框架效应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在决策中,人们通常会提取自己已经知道的信息,并以此作为决策的基础。
如果人们过去的经验或现实情况是负面的,那么在做出决策时,他们可能更容易偏向于负面的选项。
相反,如果过去的经验或现实情况是积极的,人们则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积极的选项。
其次,信息的呈现方式对于框架效应的产生也具有重要影响。
人们的决策往往受到信息的表述方式的影响。
例如,如果一个方案以正面的方式呈现给人们,人们更容易接受并选择这个方案。
相反,如果同一个方案以负面的方式呈现,人们则会倾向于拒绝或避免这个方案。
此外,决策者的情绪状态也会对框架效应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积极情绪时,他们更容易接受正面的信息,并且偏向于积极的决策。
相反,当人们处于消极情绪时,他们更容易接受负面的信息,并且偏向于消极的决策。
最后,人们对于风险的态度也会对框架效应产生影响。
人们通常会在决策过程中权衡潜在的损失和收益。
在面对同样的决策时,如果决策者更关注损失,他们更容易接受保守的决策。
风险效应与基于风险调整价值的风险决策
![风险效应与基于风险调整价值的风险决策](https://img.taocdn.com/s3/m/84240b05bb68a98271fefaed.png)
风险效应与基于风险调整价值的风险决策内容摘要:风险的诱惑效应和约束效应使得决策变得艰难,正统的经济学只提供了其测算风险的均值情形,不能有效地指导一次性决策。
本文论述了基于风险调整价值的风险决策原理、程序,并以此进行科学、合理的一次性决策。
关键词:风险调整价值期望值风险效应风险决策风险无处不在,它不仅会带来损失,往往也意味着某种机遇。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要做好风险管理,就要分析人们进行风险决策的内心活动,要针对性的分析人们到底是强调“趋利”还是强调“避害”。
风险的诱惑效应与约束效应风险是人们因对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后果与预定的目标发生多种负偏离的综合。
风险同时具有诱惑效应和约束效应,这两种效应的综合作用是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单方面看重一种效应都会带来很大的后悔值。
诱惑效应的大小并不仅仅取决于风险利益这一因素,而是取决于风险利益与风险代价及其组合方式。
比如说有两项投资方案:甲方案付出2元,有万分之一的概率获得2万元或分文不获;乙方案付出2元,有百万分之一的概率获得200万元或分文不得。
这两方案都是公平赌博,因为两方案的收益期望值都等于初始投入值。
但是这两方案的诱惑效应是不一样的,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只在这两种方案中选择其一的话,将有绝大多数人选择乙方案,尽管两方案的期望值和初始投入都相同。
这最好的证明是低概率高奖金的彩票比其它较高概率低奖金的抽奖更受欢迎、更火爆。
当然,只看重诱惑效应只能使人们失去理智,最终做出危险的举措而招致重大的损失甚至破产。
这时约束效应逐渐放大,约束人们投资冲动,避免陷入投机的深渊。
风险的约束效应取决于风险障碍出现的概率、风险障碍的损害能力以及风险成本投入与变动的情况这三种因素的组合方式,同时也受到人们做出风险选择时所处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对风险障碍出现概率和损害程度的认识判断的影响。
每一种风险必然同时存在诱惑效应和约束效应,当风险诱惑力大于约束力,则会促使人们做出风险选择,开始冒险行为;当约束力大于诱惑力,人们就会放弃风险选择与冒险行为;当约束力与诱惑力力量相当时,人们就会处于犹豫不决,无所适从的状态,需要新的动力或影响才会做出选择。
经济学中的“框架效应”:怎么说比说什么,往往更加重要!
![经济学中的“框架效应”:怎么说比说什么,往往更加重要!](https://img.taocdn.com/s3/m/fa0a19f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9.png)
经济学中的“框架效应”:怎么说比说什么,往往更加重要!2017年,美国经济学理查德·塞勒成为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主要表彰其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贡献。
现如今,如何去利用行为经济学的知识来指导我们投资理财,也成了比较热议的的话题!我们今天重点来聊聊,行为经济学中的“框架效应”!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框架效应的基本概念框架效应,最早是在2002年由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另一位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著名研究,这一理论也是在损失厌恶的基础上得来,指的是同一个问题,因为表述方式不同,就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近年来的框架效应被普遍运用于投资、教育、生活等不同的领域。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案例认识一下框架效应的实际应用。
框架效应的基本概念比如,假设有一种罕见的疾病,在一个社区中蔓延,影响到600名居民的生命安全,而你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A方案,会有200人获救,B方案,会有33%的概率,所有人都获救,67%的概率所有人都没获救,你会选什么?虽然,平均来说B方案其实也是200人获救,可现实生活不是概率呀,面对确定的就200人,还有67%的概率一个人都救不了。
很多人告诉我,他们要选A,他们决定要稳妥不冒险,选择规避风险。
接下来我们换个问题,依然你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C方案,有600人中会有400人死去,D方案,33%的概率没有人会死,67%的概率所有人都得死,你会选什么?D方案平均来说也要死去400元,跟C方案是一样的,但不同点在于对方案有33%的概率没有人会死,面对确定的死去400元,由于损失厌恶会使大部分人决定赌一把,他们要选D。
面对可能的损失,大部分人会追逐风险。
很显然这两个问题都符合损失厌恶的特征,相信很多人可能已经意识到了。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A方案有200人获救,跟C方案有400人死去是一回事;B方案有33%的概率所有人都获救,跟D方案有33%的概率所有人都不会死,也是一码事。
框架效应经典案例
![框架效应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0cbac2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1c.png)
框架效应经典案例框架效应是指人们在决策或评估问题时,受到问题表述的影响而做出不同的判断。
以下是一些经典案例,展示了框架效应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1. 投资决策:在投资决策中,框架效应经常发挥作用。
例如,当投资者被告知一项投资有80%的成功率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这项投资,而当被告知有20%的失败率时,他们则更倾向于回避这项投资。
2. 医学决策:框架效应也常见于医学领域的决策过程中。
例如,当医生向患者解释手术风险时,使用“手术成功率80%”相比使用“手术失败率20%”更有可能使患者同意手术。
3. 销售策略:在销售中,使用框架效应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例如,一个商品标价100元时,消费者可能觉得价格较高;但是,如果将同一商品标为原价120元,然后打折至100元,消费者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很划算的购买。
4. 游戏设计:游戏设计者经常利用框架效应来引导玩家的决策。
例如,在一个游戏中,玩家可以花费10个金币购买一个道具,或者花费10元购买同样的道具。
虽然实际上两者的价格相同,但是使用金币购买会给玩家一种更划算的感觉。
5. 营销活动:在营销活动中,使用框架效应可以改变消费者的行为。
例如,一个购物网站提供两种选择:每年付费100元成为会员,或者每月付费10元成为会员。
尽管总费用相同,但是每月付费的选项更有吸引力,因为它给人一种更低廉的感觉。
6. 政治宣传:政治候选人和政治团体经常利用框架效应来影响选民的投票决策。
例如,一个候选人可能会强调他的政策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不是强调他的政策将导致更多的失业。
7. 食品选择:在食品选择中,框架效应也很常见。
例如,一个食品包装上标明“无添加剂”或“天然成分”,这样的标识会让消费者认为这个食品更健康,即使实际上没有科学依据支持这个观点。
8. 保险销售:保险销售人员经常利用框架效应来影响潜在客户的决策。
例如,销售人员可能会强调某种保险计划的优点,而忽略其缺点,或者强调某种保险计划的缺点,而忽略其优点,从而影响客户的购买决策。
框架效应的名词解释
![框架效应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d6bb2e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6.png)
框架效应的名词解释框架效应在认知心理学中指的是一个人在处理信息时,受到信息的呈现方式和表述方式的影响,从而可能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这种现象使得相同的信息通过不同的框架或视角呈现时,我们的判断和决策可能会发生偏差。
框架效应经常出现在各个领域,包括市场营销、个人理财、医疗决策等等。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购物中的价格折扣。
当一个商品打折时,商家的表述方式不同,可能会让消费者产生不同的购买决策。
比如,某商品原价100元,打折后只需80元。
如果商家强调折扣的幅度,如“现在打5折”,消费者更容易感受到便宜的优势,更愿意购买。
但如果商家强调折扣的绝对价格优势,如“只需80元”,消费者可能会高估商品的价值,觉得折扣幅度并不大,从而降低购买的意愿。
另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医疗决策中的生存率框架效应。
医生在向患者或家属描述疾病治疗方案时,如果用“5年存活率为90%”这样的表述方式,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疗,因为90%的生存率让人感到治愈的希望。
然而,如果改用“5年死亡率为10%”这样的表述方式,患者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不治疗,因为10%的死亡率让人感到恐惧。
框架效应的发生是由于人类大脑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一种认知模式。
我们在面对大量信息时,倾向于使用心理快捷方式来加快决策过程,这就导致我们对信息的解读容易受到表述方式的影响。
这种心理快捷方式称为启发式思维。
框架效应的实质是我们对待同一事物或问题时,选择不同的参照点来建立自己的参照系,从而影响了我们对信息的解读。
比如,在购买商品时,我们可以选择将价格作为参照点,而在医疗决策中,我们可以以生存率或死亡率作为参照点。
而不同的参照点会导致我们对同一信息的评估发生改变。
框架效应在市场营销中被广泛应用。
商家常常利用这一效应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他们通过巧妙的表述方式和营销手法,将商品置于有利的框架中,以提高产品的吸引力。
这使得消费者容易受到营销活动的影响,产生购买欲望。
除了市场营销外,框架效应还在个人理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决策中常见的心理效应
![决策中常见的心理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82f02b5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1e.png)
决策中常见的心理效应在决策过程中,我们常常受到各种心理效应的影响,这些效应可能会对我们的判断和选择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决策中常见的心理效应,并解释它们对我们决策行为的影响。
1. 群体思维效应:群体思维效应是指人们在群体中往往会受到他人意见或行为的影响,而做出与个人判断不同的决策。
这可能导致人们追随主流观点,而不去独立思考。
例如,在股市中,人们常常会跟随他人的操作,而不敢与大众意见相悖,造成市场的群体大规模错误判断。
2. 确认偏误:确认偏误是指人们倾向于寻找与自己已有观点相符的信息,而忽视与其相悖的信息。
这种偏误可能导致人们过于自信和固执,不愿意接受新的观点和信息。
例如,在市场营销领域,企业往往只相信与他们产品有利的市场调研结果,而忽视那些可能对其产品不利的调研结果。
3. 预设偏见:预设偏见是指人们在决策时,基于过去的经验和偏见,而做出主观判断。
人们可能对某些事物、人或情境持有一种固有的看法,而在决策时过度依赖这种看法,忽视其他可能的因素。
例如,在招聘过程中,面试官可能会对应聘者的某些特征产生偏见,而影响到他们的决策。
4. 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决策时,受到一些已知信息的影响,而做出与之相关的判断。
人们常常会过度依赖这些已知信息,而忽视其他相关的信息。
例如,在购买商品时,人们可能会受到原价的影响,而对降价后的商品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是在打折出售。
5. 损失厌恶: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损失的感受要远大于同等价值的收益。
在决策中,人们往往会偏向于避免损失,而不愿意承担风险。
这可能导致人们错失一些机会。
例如,在投资决策中,人们可能过于关注可能的损失,而错过了一些潜在的高收益机会。
以上只是决策中常见的几个心理效应,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心理效应会对我们的决策产生影响。
了解这些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客观地分析和评估决策,减少决策中的失误和偏见。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调整,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并做出更理性和明智的决策。
解释行为经济学中框架效应的概念
![解释行为经济学中框架效应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0f92393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8.png)
解释行为经济学中框架效应的概念解释行为经济学中框架效应的概念概念•框架效应是指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同一问题在不同的表述方式下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的倾向。
•人们的决策容易受到问题的表述方式和语境的影响,可能会做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决策。
影响因素框架效应的产生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问题的表述方式:相同的问题,不同的表述方式可能会引起人们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从而影响决策结果。
2.语境信息:决策者所处的环境和信息背景也会对决策产生影响,不同的语境信息可能会激发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
3.参考点: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常常以某些参考点作为比较基准,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决策结果也会因参考点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类型框架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常见的类型:1.正向框架效应:当问题以正面、积极的方式表述时,人们更倾向于接受和支持这种表述,从而对决策结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2.负向框架效应:当问题以负面、消极的方式表述时,人们更倾向于拒绝和排斥这种表述,从而对决策结果产生消极的影响。
3.风险避免框架效应:人们在面对风险决策时,更倾向于选择避免损失的选项,而不是追求潜在利益的选项。
4.供给框架效应:人们在面对供应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已有的选项,而不是追求新的选择。
5.属性框架效应:在决策过程中,人们对于问题的不同属性赋予的权重不同,从而影响决策结果。
影响与应用框架效应在市场营销、政治宣传和舆论引导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应用:•市场营销:通过合理的产品包装、广告宣传等方式,可以利用框架效应来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积极情感和购买欲望。
•政治宣传与舆论引导:在政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和语境信息,可以影响公众对政策的态度和对候选人的支持度。
结论框架效应作为行为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揭示了人们决策过程中对问题表述方式和语境信息的敏感性。
了解框架效应的存在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进行决策,并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引导和影响他人的决策结果。
青少年对职业选择的心理因素与决策
![青少年对职业选择的心理因素与决策](https://img.taocdn.com/s3/m/4da4049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3.png)
青少年对职业选择的心理因素与决策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不仅是个性和身份形成的时期,也是职业选择的关键时刻。
职业选择对于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但是,青少年在做出职业选择时,经常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影响青少年对职业选择的心理因素以及他们做出决策的过程。
1. 社会压力:青少年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常常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
他们可能会受到家长的期望、朋友的影响、老师的建议以及社会对某些职业的认可度的影响。
这种社会压力会使得青少年感到紧迫,并且有时会让他们迷失方向。
因此,帮助青少年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职业兴趣,以抵抗社会压力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2. 自我认知:对自己的了解也是影响青少年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经常要面对自己的兴趣、天赋和个性特点,来决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
因此,在职业选择时,青少年需要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优势,来更好地匹配合适的职业。
自我认知可以通过心理测试、咨询和实践活动来发展,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职业选择。
3. 周围环境:青少年生活的环境也会对他们的职业选择产生巨大影响。
例如,青少年所在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和社会变革等,都会对他们的职业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另外,媒体和社交网络也对青少年产生强大的影响力,给他们塑造了许多职业的刻板印象。
因此,为了青少年可以做出更加独立和合适的职业选择,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和观点,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和职业领域。
4. 决策过程与优先权:最后,决策过程与优先权也是影响青少年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在做出职业选择时,常常面临多种不同的选择,并需要评估和比较这些选择的优势和劣势。
然而,青少年往往缺乏决策能力和足够的信息来做出明智的选择。
因此,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和提供专业的职业咨询,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更加理性和符合自身价值观的职业选择。
总的来说,青少年对职业选择的心理因素与决策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过程。
人格特征对各年龄个体不同类型框架下决策的影响
![人格特征对各年龄个体不同类型框架下决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f00e0de80eb6294dd886c25.png)
S t o n e r , 2 0 0 9 ) 未能在 目标决策 中发现框架效应 , 这 也就为在此类框架 中发现人格与决策偏差间的关系 带来 了障碍。分析上述研究所用材料 , 目标决策情
境 中所涉 及 的材 料 ( 例如 , 减 少 红 肉摄 取 量 , 增 加 维
征等的全方位分析。 目前 , 人格 特征角度 的分析相 对 集 中且取 得 了较 为一 致 的结 论 : 例如 , 在 风险 选择 决策中, 神经质倾向的个 体更 容易表现 出框架效应
( L e v i n ,G a e t h, S c h r e i b e r ,& L a u r i o l a , 2 0 0 2 ; L a u r i o —
生素摄取量 , 减少 晒太 阳次数等 ) 均有任务 过于简
单、 被试 者容 易被 说服 的特 点 。 因此 , 本 研究 拟适 当 提高 目标 情境 所 选择 的任 务 的难 度 , 尽 量 提 高 目标
摘 要 以 2 O名 青 少 年 及 4 5名 中老 年 为 被 试 , 考 察 在 目标 和 风 险 框 架 下 , 为 自己 和 亲 朋 做 决 策 时 , 人 格 特 征 与 框 架 下 决 策 间 的 关 系 。结 果 表 明 , 目标 框 架 下 , 青 少 年 为 自 己做 决 策 时 , 宜人性 、 外 倾 性 较 强 者 更 易 做 出 检 查 身 体 的决 定, 开放性较强者更少决定检查身体 ; 尽责性 、 神 经 质 较 强 者越 易 出 现决 策偏 差 。风 险 选 择 框 架 下 , 青 少 年 为 亲 朋 做
1 问题 提 出
在 决策 领 域 的研究 中 , “ 框架 效 应 ” 得 到 了众 多
风险决策中, 敢为者倾 向于选择高风险选项 , 目标框 架下 , 忧 虑者 更 易 出现 框架 效应 , 自律者无 论 在风 险
经济心理学第四讲__偏好与框架效应
![经济心理学第四讲__偏好与框架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bcdc925984868762cbaed572.png)
的价格卖掉杯子。 实验者提供从0.5-9.5美元不等的销售价格,让参与者选择。
另1/3参与者被告知将给他们一笔数目的钱,可以留着或用来买杯子。 实验者要求参与者在0.5-9.5美元中选择,他们愿意花多少钱来买。
假设你是委员会的主席,你知道每个人的偏好,你希望能够控制投票 以使得阿尔·爱因斯坦被选中,你该怎么做?
委员会成员
候选人
安 鲍伯 辛迪 丹 埃伦
乔·施莫
1 1 233
简·多伊
2 3 311
阿尔·爱因斯坦 3 2 1 2 2
五、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1、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特沃斯基(Amos Tversky)的经 典研究
1999年2月,以色列最大的共同基金管理人哈宝林(Hapoalim)银行宣布改 变其披露政策,将每月披露一次业绩改为每三个月一次,使得那些依赖从 银行获得业绩信息的投资者获取信息的频率下降,从而使投资者更愿意持 有其基金。
4、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
也称做拥有效用,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 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不同类型商品的WTA/WTP比率
禀赋效应与供求均衡
经济学的供求理论: WTP和WTA之间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从而由WTP形成需求曲线,由WTA 形成供给曲线,二者互相调整,自发地实现市场的均衡。
禀赋效应表明WTA/WTP可能非常大,因此实际的均衡数量明显低于市场均 衡,塞勒称为“交易不足”。
成对赌博选择时由赌博获胜的概率决定
理性选择与决策框架效应幻灯片PPT
![理性选择与决策框架效应幻灯片PPT](https://img.taocdn.com/s3/m/5d8e95fb227916888586d73f.png)
PART 3 框架效应和结果的评价
1 假设你现在有300美元,你要做以下选择
A 100%得到100美元
(72%
)
B 50%的机会得到200美元,50%的机会得到0美元(28%)
2 假设你现在有500美元,你要做以下选择
A 100%失去100美元
(
36%)
B 50%的机会失去200美元,50%的机会失去0美元(64% 问)题1和问题2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当人在面对收益时是风险厌恶的,面对损失时是风险偏好 的
T 不变性的错误
02
PAR
T 框架效应和对结果的评价
03 PAR
T 框架效应和概率权重
04
PAR T
讨论
01
理性人的概念
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人”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 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 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 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 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 利益。
10
PART 3 框架效应和结果的评价
价值函数
11
PART 4 框架效应和概率权重
1
A 90%白 6%红 1%绿 1%蓝 2%黄 0%
$0 $45 $30 失$15 失$15
B 90%白 6%红 1%绿 1%蓝 2%黄 100%
$0 $45 $45 失$10 失$15
选项A的期望值为2.55美元,选项B的期望值为2.75美元。 在这个实验中所有人都选择了B
(18%)
情景2
做手术:100个人做手术,完成时死了10个人,一年后死了
34个人,五年后死了66个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吸引力产生影响:③他们希望自己的选择能够避 免受到框架的影响:④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框架效
应和理性选择之间的冲突[1l。 框架效应一直是风险决策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收稿日期:20ll一8-9
②初中生被试在中概率水平的风险决策上框架效应
最显著.且在收益情境中框架效应作用方向是相反
・本研究得到灭津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ZZGl93)的资助。 作者简介:王青春。女。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博士生。 通讯作者:阴国恩。男,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yinguoen@gnmil.com。
2.2实验材料 材料主要涉及生命、娱乐、学业领域。所有决 策任务备择方案的描述方式(即框架)有两种:正 面框架(以积极言语描述,如“获救”等)和负面 框架(以消极言语描述。如“死亡”等)。如生命 领域决策问题采用Kahneman研究中的“亚洲疾病 问题”.但将原材料中的“美国”改为“某国”。以 书面形式呈现给被试。具体如下。 假设某国正准备应对一种罕见疾病.预计该疾 病的发作将导致600人死亡。现有两种抗击该疾病的 方案.假定对方案所产生后果做出的科学估计如下: 正面框架 实施A方案:将有200人获救。 实施B方案:1/3的概率600人将获救。有2/ 3的概率没人获救。 负面框架 实施A方案:将有400人死亡。 实施B方案:113的概率没人死亡。2/3的概 率600人死亡。 你支持哪一种方案?方案A( 2.3实验设计 采用3(年级:初二、高二、大二)×2(风险 偏好水平:低、高)×2(框架:正面、负面)×3 (决策领域:生命、娱乐、学业)的混合实验设计, 其中年级和风险偏好水平为被试问因素.框架和决 策领域为被试内因素。因变量是被试决策结果.以 选择肯定方案和风险方案的人数百分比为指标。 )方案B(
表1
各决策领域正面与负面框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选择各方案的人数(%)
从表1看出.在生命和娱乐领域,超过50%的 被试在正面和负面框架下都倾向于选择风险方案.即
多数不论在面临获得或损失时都是风险寻求的。在学 业领域,正面框架下,超过50%的被试倾向于选择肯
万方数据
270
心理与行为研究
第9卷
定方案.表明大部分被试面临获得时风险规避。 3.2各决策领域正面与负面框架下不同年级被试 的决策结果
其中初二学生54名,平均年龄为14.19岁(SD= O.70岁):高二学生61名,平均年龄为16.87岁 (SD--O.50岁);大二学生66名,平均年龄为20.76
岁(SD=O.82岁)。
3结果与分析
3.1
各决策领域正面与负面框架下被试的决策结果 通过SPSSl6.0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正面和
负面框架下.被试在生命、娱乐、学业领域决策问 题上选择各方案的人数见表1所示。
万方数据
第4期
的。③大学生被试在收益情境下风险决策的框架效
应最为显著.风险决策的框架方式与概率水平的交 互作用共同影响框架效应:大学生不管在损失还是 在收益情境中.框架效应作用的方向都是一致的。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已有研究 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风险行为不断出现、 增长.并在青少年时期达到顶峰。因此。探讨不同 风险偏好水平的青少年的决策行为,有着十分重要 的现实意义.已有关于青少年框架效应的研究并不 是很多。且研究背景较单一。本研究探讨不同年级 被试在生命、娱乐、学业3个决策领域上的框架效
framing el-
fects)、特征框架效应(attribute framing effects)、
framing effects)[23。其中风险
选择框架效应是指决策的潜在结果以不同方式(积 极或消极表征)呈现而产生的一种框架效应.典型 例子如亚洲疾病问题.它有正负两框架,每个框架 又有一个肯定方案和一个风险方案可供选择。 Tverskv和Kahneman发现.具有明显偏好的人
关键词 风险选择框架效应。青少年。风险偏好水平,决策领域。
分类号B842.5
1问题提出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s)的提出源于1981 年Tverskv和Kahneman著名的“亚洲疾病问题” 研究.它是指由于描述方式的改变而导致决策者选 择偏好发生改变的现象lII。Levin。schneider和 Gaeth从被框架的对象、框架影响的对象以及框架 效应的典型测量方式3个维度将框架效应分为三 类:风险选择框架效应(risky 目的框架效应(god
学业领域问题的负面框架下选择各方案的人数之间 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5 生命领域正面与负面框架下不同风险偏好水平被试 选择各方案的人数(%)
表6娱乐领域正面与负面框架下不同风险偏好水平被试
选择各方案的人数(%)
万方数据
第4期
表7学业领域正面与负面框架下不同风险偏好水平被试 选择各方案的人数l%)
271
4讨论
4.1
各决策领域正面与负面框架下被试的决策结 果分析 现实生活中,决策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
某一决策领域的结果不一定适合其他领域.即任务领 域特殊性对决策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生命救助、娱 乐、奖学金申请3种决策问题来探讨被试在各领域决 策问题上的框架效应。研究发现.被试在生命和娱乐 领域上没有表现出框架效应.有超过50%的被试在正 面和负面框架下都倾向于选择风险方案.即被试在面 临获得或损失时都是风险寻求的:被试在学业领域上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I.9(4):268-272
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青少年决策中的风险选择框架效应
王青春
阴国恩
张善霞
姚姝君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300074)
摘要以181名青少年(初二、高二、大二)为被试,探究其在不同决策领域(生命、娱乐、学业)的风险选 择框架效应及其在年级、风险偏好水平上的特点。结果表明:(1)框架效应程度与决策领域有关.被试在生命和 娱乐领域的决策问题上倾向于风险寻求。(2)不同年级被试的决策结果受问题框架的影响。大学生在生命问题上 倾向于风险寻求。初中生在娱乐问题上倾向于风险寻求,高中生在学业领域上倾向于风险规避。(3)不同风险偏 好水平被试的决策结果受问题框架的影响,风险偏好水平高的被试在生命、娱乐问题上倾向于风险寻求。风险偏 好水平低的被试在学业问题上倾向于风险规避。
)
应以及其在风险偏好水平上的差异。假设如下:①
决策任务不同框架下的被试决策结果存在显著差 异。正面框架下。被试倾向于选择肯定方案;负面
框架下,被试倾向于选择风险方案。②大学生被试
的框架效应最明显.即大学生被试最容易受决策框
架的影响。③不同框架下不同风险偏好水平的被试
的决策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正面框架下。风险偏好 水平低的被试倾向于选择肯定方案:负面框架下。 风险偏好水平高的被试倾向于选择风险方案。
也没有表现出标准的框架效应.有超过50%的被试在
正面框架下倾向于选择肯定方案.但在负面框架下并 没有倾向于选择风险方案.即只有面临获得时风险规 避.面临损失时并没有风险寻求。很多采用Tversky 和Kahneinan的经典亚洲疾病问题为决策材料.以中 国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也没有发现美国大学生被试中 出现的标准框架效应.中国大学生无论在正面还是负 面框架下均倾向于风险寻求.而且负面框架中有更多 的被试选择了风险方案同。这可能是与中国文化背景 有关.当今社会强调成功、追求成就。且大学生大都 没有经历过失败。在决策时有冒险偏好倾向。 有研究表明.人们面l临人类生命的领域时要比面 临同样概率结构的金钱领域表现得更为冒险。Wang 关于生命救助、公共财产、个人金钱三个决策领域对 框架效应研究发现.当面对生命救助决策领域的时 候.被试表现出比其他两个任务领域更多的风险偏 好。即更倾向于选择风险方案吗。本研究同样发现与 学业领域相比.青少年在面临生命和娱乐领域时更为 冒险.他们无论在正面是负面框架下均倾向于风险寻 求。而且在生命领域的负面框架中强度更大。决策是 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许多社会因素都会掺杂其中。 尤其是与生命相关的决策领域.人们更可能存在侥幸 心理,表现为偏好冒险,寻求风险;也可能是因为领 域间问题的不同表述所致。
2方法
2.1被试 选取天津某中学初二学生110名.高二学生 110名.某大学大二学生110名,男女各半。通过 风险偏好水平问卷测试.根据风险偏好指数RPl将 181名有效被试划分为两组:风险偏好水平低组96 人、风险偏好水平高组85人;并对两组被试的RPI
进行t检验。结果存在显著差异(t一28.506木枣木)。
正面和负面框架下,不同年级被试在生命、娱 乐、学业领域上选择各方案的情况见表2-4所示。
表2生命领域正面与负面框架下不同年级被试选择各方案的人数(%)
可以看出.高二被试在生命领域负面框架下选 择各方案的人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二被试在生 命领域问题的正面与负面框架下选择各方案的人数之 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初二被试在娱乐领域问题的正 面与负面框架下选择各方案的人数之间均存在显著性 差异。高二被试在学业领域问题的正面与负面框架下 选择各方案的人数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3.3各决策领域正面与负面框架下不同风险偏好 水平被试的决策结果 正面和负面框架下.不同风险偏好水平被试在 生命、娱乐、学业领域上选择各方案的情况见表 5—7所示。 可以看出.风险偏好水平低的被试在生命领域 问题的负面框架下选择各方案的人数之间存在显著 性差异.在学业领域问题的正面与负面框架下选择 各方案的人数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风险偏好水 平高的被试在生命、娱乐领域问题的正面与负面框 架下选择各方案的人数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
choice
研究的一个热点。30年来对框架效应的研究范围 和深度在不断延伸.研究者主要关注的内容包括框 架效应的类型分析、理论解释、影响因素、内在机 制等方面。也有研究者开始关注框架效应的年龄特 点及差异表现。Rena.Ellis使用“亚洲疾病问题” 测查了不同年龄儿童(学前、小学二年级、小学五 年级)在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结果发现.较大 儿童在决策中显示出框架效应.而在较小儿童中框 架效应不明显[31。Lauriola.Levin使用实验法对三 个年龄组(21。40、41~60、61~80)进行比较,结 果发现收益条件下年龄小的组比年龄大的组更愿意 冒险.但损失条件下青年组的冒险性低于另外两 组。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人格特质所致的.年轻人 比老年人更外向.经验开放性也更高.因此更倾向 冒险[41。钟赞以参加娱乐节目为背景。考查了风险 选项的概率水平对不同决策能力的青少年在风险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