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人简介

合集下载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

代表作

鲁迅以小说创作起家,代表作有《阿Q正传》、《祝福》、 《孔乙己》、《故乡》等; 杂文主要代表作有《二心集》、《华盖集》、《华盖集 续编》、《热风》、《三闲集》等; 散文主要代表作有《朝花夕拾》和《野草》。代表作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语言素养
鲁迅的古文、日本语水平很高,德语也相当不错,在陆 师学堂附属矿路学堂就已开始学德语,到了日本以后,旧 日本帝国的现代医学流行用德语,德文是医学专业必修的 外国语文(所以留日学医卒业的郭沫若也能读点德文)。 鲁迅在仙台1年半,德文从来没有放掉,时时有在看书。 鲁迅在学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 ,著有《中国小说史 略》、《汉文学史纲要》等。此外还有《鲁迅书信集》、 《鲁迅日记》等存世。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 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 鲁

导 读

简介 成就 病逝 代表作




语音素养
经典名言 纪念管 总结



简介
名人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 日-1936 年10月20日),浙 江绍兴人,原名周 樟寿,后改周树人。 字豫山、豫亭(后 改为豫才)以笔名 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 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 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 《莽原》、《语丝》、《奔流》、《萌芽》、 《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 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 著名的绘画作品等等。
病逝
1936 年 10 月 19 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 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 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 年出版《鲁迅全集》。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 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 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 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

鲁迅
(文学家、思想家)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涉猎颇广影响遍及海外的文学巨匠
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等。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周树人简介 (2)

周树人简介 (2)

周树人简介1. 周树人的生平周树人(1897年9月25日-1975年12月20日),原名周濂,字树人,四川奉节人,中国现代作家、诗人、教育家和革命家。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被誉为“新月派”早期代表人物。

周树人于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

在大学期间,他热衷于文学创作,并与郭沫若、茅盾等人结为朋友。

在“新月派”形成之前,周树人的作品已显示出独立个性和才华。

周树人的文学创作涉及散文、小说、戏剧以及诗歌等多个领域,他的代表作品有《闰土传》、《鲁镇》和《希腊之梦》等。

他以真实的生活题材和细腻的艺术手法,刻画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与希望,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文学创作,周树人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的社会运动和政治活动。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之一,曾担任过抗日战争期间的中共地下党组织负责人。

他还积极参与爱国救亡运动,并担任过北伐战争期间的南京临时政府的官员。

2. 周树人的文学成就周树人的创作风格独特,具有较强的个人特色。

他倡导文学艺术应该与社会现实相结合,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描写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批判。

他的作品通常以真实的背景和细腻的情感来打动读者,深入人心。

在《闰土传》中,周树人以自己的家庭为原型,写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生活和命运。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活逼真,故事情节曲折动人。

他通过对家族传统与现实社会的冲突,抨击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鲁镇》是周树人的又一力作,小说以农民为主角,写了一个小镇上贫苦农民的生活和命运。

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剥削,呼吁人们反对封建制度,争取自由和平等。

周树人的诗歌作品也充满激情和思想性,他的诗歌将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融为一体。

他的诗歌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为表现对象,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批判。

3. 周树人的教育理念和贡献周树人在教育领域也有重要的贡献。

他主张教育应该立足于人民的实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周树人的故事

周树人的故事

周树人的故事摘要:一、周树人简介二、周树人的文学成就1.鲁迅小说集2.鲁迅散文集3.鲁迅杂文集4.鲁迅学术著作三、周树人的思想观念1.启蒙思想2.民主与科学3.反对封建主义四、周树人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五、周树人名言摘录正文:周树人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自幼聪颖过人,酷爱文学。

青年时期,他投身于民主与科学的启蒙事业,倡导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

周树人的文学成就举世瞩目。

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批判了旧社会的腐朽。

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回忆录的形式,描绘了童年时光的点点滴滴,充满温馨和感慨。

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如《热风》、《且介亭杂文》等,深刻地剖析了社会现象,展示了他的敏锐洞察力和高超的讽刺艺术。

在思想上,周树人是一位启蒙者。

他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主义和迷信,主张民众觉醒,为国家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他的许多观点和论述,如“救亡图存”、“国民性改造”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树人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观念,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奠基人”,为新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周树人一生勤奋好学,留下了许多名言警句,如“人生的路上,真正的幸福是追求真理,真正的英雄是追求真理的人。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劳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追求真理、奋发向前。

总之,周树人是我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家鲁迅生平资料简介

作家鲁迅生平资料简介

作家鲁迅生平资料简介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鲁迅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鲁迅生平介绍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其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以及革命家。

其中每一种说法都是有根据可循地,鲁迅在文学上面做出的贡献是极为巨大的,称之为文学家是丝毫不过分的,称鲁迅是中国近代的思想家以及革命家也不为过,鲁迅弃医从文,用文字唤醒了人们的灵明。

但是对于鲁迅作为一个教育家和翻译家,却是鲜为人知的。

鲁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学家,鲁迅在很多文学体裁上面都有很多经典之作,他的诗歌、小说、散文以及杂文历来都是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经典,可以说鲁迅的文字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和精华,他笔下的文字具有唤醒人们灵魂的作用。

鲁迅同样的也是一个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起初想要成为一名医生,但是后来看到了人民的无知和昏聩,便开始了毅然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的文字唤醒民众。

另外,鲁迅还有过很多的翻译作品,鲁迅同样他精通多国语言,而且鲁迅的翻译作品的价值非常高,所以可以称为是一个翻译家。

鲁迅也是一名老师,曾经在多个学校任职过,并且能够教育开导学生。

鲁迅的作品自从鲁迅弃医从文之后,鲁迅便开始了大量地创作文学作品,可以说鲁迅的作品是著作等身的,并且有着很多高的艺术价值以及精神内涵。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在20世纪初中国“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大声呼唤“精神界之战士”,提出“立人”主张。

他登上五四文坛后,写出《阿Q正传》等不朽著作,从反面批判人性的残缺,后期则以杂文为武器全力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扭曲人性的社会和传统。

他毕生所致力的,就是对中国人精神的反思,启悟中国人“悟己之为奴”,改造自己的国民性,从奴性状态上升到悟性境界。

而这种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中国人能够“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加上翻译作品以及日记合计1000万余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

小说《祝福》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法等50多种文字。

《鲁迅全集》中的《社戏》被列入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雪》《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课本,《孔乙己》《故乡》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课本。

《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列入江苏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学期,《风筝》(选自杂文诗集《野草》)被列入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课本。

《少年闰土》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课本。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

鲁迅先生的资料简介

 鲁迅先生的资料简介

鲁迅先生的资料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号灵风,中国近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誉为“百年来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鲁迅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早年深受传统文化熏陶。

他自幼聪颖,精通经史子集,早年就读于绍兴求是书院。

后来,他赴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

在日本,他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危亡,思考中国社会的问题,并逐渐形成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封建社会的不满。

鲁迅的文学创作开始于20世纪初,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小说《狂人日记》,该作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

通过“我”的视角,鲁迅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因社会不公而发狂的知识分子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他的另一力作《阿Q正传》则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

除小说外,鲁迅还涉足散文、诗歌、翻译等领域。

他的散文以《呐喊》、《彷徨》、《野草》等集子为代表,揭示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丑恶的深刻认识。

鲁迅的诗歌以《红楼梦后感》、《临湖感怀》等为典范,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感情。

鲁迅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还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提倡文学要为社会进步而服务。

他的文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发展,开创了现代文学的新局面。

鲁迅一生坎坷,面对国家的危难,他坚定支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事业。

他积极投身文学、政治和社会活动,呼吁文艺家要有社会责任感。

他曾任北大文学院教授,是中国左翼文学团体“鲁迅艺术学会”的主要成员之一。

1936年,鲁迅因肺病辞世于上海。

他的离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损失。

鲁迅的文学成就和崇高品质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巅峰人物,他的思想和作品仍然在当今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鲁迅的简介.

鲁迅的简介.

鲁迅的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评论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

人称“文思革”。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阿Q正传》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

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鲁迅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

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更名为周树人,字豫才。

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理想以自己的双手去治病救人,后因战乱纷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留日归国,任时两级师范(现杭州高级中学)生理、化学教员,兼日语助教。

其讲课及所编《生理学讲义》,深受学生欢迎。

同年冬参加木瓜之役。

1918年首次以鲁迅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学典范。

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成婚,生有一男,名周海婴。

有3个侄女。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

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鲁迅简介150字

鲁迅简介150字

鲁迅简介150字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汉族。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于清朝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来在南京求学时才改名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

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

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

鲁迅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弃医从文(详见《藤野先生》一文),回国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奉母命回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担任教师。

求学时期早年鲁迅出生在中国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府城内东昌坊口(今属绍兴市越城区)的一个书香门第,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在北京任官员。

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鲁瑞。

鲁迅与周恩来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学始祖周敦颐。

1892年,11岁的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

1893年(光绪十九年),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因为科举舞弊案而被革职下狱,鲁迅兄弟则被安插到离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

1898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重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

1902年到日本留学。

4月入弘文学院,1904年4月结业,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

最早的一篇译述文章《斯巴达之魂》前半部分发表于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后半部分载于第9期);同年在东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译科幻小说《月界旅行》。

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

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重论》等重要论文。

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

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

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小说《怀旧》,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小说相同,捷克学者普实克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

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

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此后3年间陆续在《新青年》发表小说、新诗、杂文、译文50余篇,并参与《新青年》编务。

1920年8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科讲师。

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连载。

1923年,第-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

1926年出版《仿惶》。

除了小说,鲁迅还写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杂文,以《随感录》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发表。

1925年出版杂文集《热风》。

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杂感集问世。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

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鲁迅简介鲁迅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我

鲁迅简介鲁迅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我

灵台,也叫灵府,指 心
神矢,罗马神话爱神 之箭。
故园,是指故国,故 乡。暗,晦暗。 荃, 香草
轩辕 ,即轩辕氏 , 大 汉民族的祖先黄帝
和鲁迅亦友亦敌的林语堂这样评价鲁迅:
不交锋则不乐 ,不披甲亦不乐, 即使无锋可交,无 矛可持,拾一石子 投狗,偶中,亦快 然于胸中,此鲁迅 之一副活形也。
学习目标
沉重累赘
羡慕牛马
后来:尽管打了折扣
给略等于牛马的价格
沉垫垫的觉得 安心,喜欢
心悦诚服,恭颂 太平盛世
⒉在叙述“钞票贬值”事件过程中,作者着意突出了“人”在事件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有哪些变化?
明确:开始兑换--乐意 ↓
停止兑现--不甘心 ↓
折换现银--非常高兴
“现银兑钞”事件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 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欢喜。
作者由“钞票贬值”联想到了什么?两者之 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①“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 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鲁迅简介鲁迅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我
鲁迅简介
鲁迅(1881—— 1936),本名周树 人,字豫才。我国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 “鲁迅”为笔名发 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随
后又发表《孔一 己》、《药》等小 说“四-一二”后,
定居上海。
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思现 实(引子)

事(兑钞) 想(变奴隶)


历 史(观点) 现象(治与乱) 本质 做不成奴隶
做稳了奴隶
现实 (号召)
不满 创造(第三样时代)
一、分析“引子”(1~4)
⒈课文是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出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课文是由什么日常小事引出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的?

鲁迅简介,翻译学

鲁迅简介,翻译学

论鲁迅与翻译一、生平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号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

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情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

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

在此期间他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感触颇深。

1909年8月回国。

1918年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其思想产生了飞跃,由此进化论思想为主导,转向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思想为主导。

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二、代表作品鲁迅的一生是伟大辉煌的,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语丝>><<奔流>><<萌芽>>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引领中国文学进入了新的领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创作了许多作品,小说集有《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社戏》、《一件小事》、《风波》等14篇作品;《彷徨》,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编》,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

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

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

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

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弃医习文。

作品及简介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

鲁迅(周树人)是大哥,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

“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阿Q正传》。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朗诵鲁迅的简介

朗诵鲁迅的简介

朗诵鲁迅的简介
鲁迅,生于 1881 年 9 月 25 日,逝于 1936 年10 月 19 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犀利的批判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他的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 Q 正传》、《祝福》等,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他的杂文更是以其鲜明的思想性和战斗力成为中国现代杂文的经典之作。

鲁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积极参与社会改革和进步事业,倡导新文化运动,呼唤民主自由,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鲁迅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批判精神、人道主义情怀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追求真理、自由和进步。

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遗产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

鲁迅简介200字

鲁迅简介200字

鲁迅简介200字
鲁迅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关于鲁迅的个人简介

关于鲁迅的个人简介

关于鲁迅的个人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最伟大的文化批评家、思想家、革命家和作家之一。

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为中国文化和文学坛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对鲁迅的生平事迹和贡献进行详细介绍。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渔民家庭。

在童年时期,他的名字叫做周樟寿。

由于家庭贫困,他的求学经历并不顺利。

在16岁时,鲁迅考入绍兴县立中学,并取名为周树人。

在这所学校,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中国的封建社会和旧文化产生了深深的不满。

1901年,鲁迅考入日本和亲会馆预备小学堂留日班,专门培养留学生。

这是鲁迅离开中国,前往日本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的起点。

在日本的留学时期,鲁迅痛苦地目睹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这使他对现政权产生了强烈的批判意识。

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并经常发表文章,在文坛上鲜有人能与他相比。

回国后,鲁迅以批判性的文字和思想,继续揭露中国封建社会的丑恶和腐败。

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狂人日记》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始,不仅揭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压抑,也对传统文化和政治体制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他的作品充满了愤怒和痛苦,对中国文化弊病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在一系列作品中,鲁迅以细腻入微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中国封建乡村的贫困和农民的苦难。

其中《阿Q正传》被人们广为传诵,成为鲁迅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个形象的创造,不仅深刻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自卑懦弱的农民形象,也从根本上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无情和虚伪。

除了对中国封建社会进行批判外,鲁迅还向中国人民揭示了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

他强调了科学和民主的重要性,反对盲目崇拜权威和封建迷信。

他曾写道:“我认为救中国只有两个:一个是革命,一个是科学。

”在鲁迅的思想中,他坚信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他积极参与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并在政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支持者之一,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鲁迅的简介

鲁迅的简介

鲁迅简介鲁迅,清朝光绪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初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在南京求学时学名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

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三十八岁时,开始用鲁迅为笔名。

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

鲁迅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

1904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科学医。

后弃医从文(详见《藤野先生》一文),回到本国从事文艺工作,希望通过文学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奉母命回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担任教师。

[1]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其中《鲁迅全集》中的《社戏》被列入上海教育出版社,《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雪》《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课本,《孔乙己》《故乡》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课本。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

相 关 名 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 总还是有的。 2、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 出的是奶、血 。(许广平《欣慰的纪 念》) 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选自《故乡》) 4、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 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选自《门外文谈》)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 牛。(选自《自嘲》)
鲁迅的启蒙思想和立意“深切”、格式“特 别“的文学具有现代思想和文学的革命的原 型的意义。他关注人的思想的觉醒和社会、 民族的解放,大胆实践和推动中国文学的意 义和文体形式变革,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反 思、批判中国历史的“非人道“现象和传统 文化的惰性力量,提倡思想的“立人“和 “致人性于全“主张,认为思想启蒙和社会 的变革“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人 是社会的主体,是文化的根本,“尊个性而 张精神“,“掊物质而张灵敏,任个性而排 众数“(《文化偏至论》)才是社会变革的 当务之急。
1893年 1896年 1898年
主要经历 出生 辍学回家,家庭变故 父亲去世 18岁,考取南京水师学堂,后又改进矿 路学堂 弃医从文,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则无 用,于是提倡文学运动了
1902-1904年 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1906年
年代
1909年 1910年 1911年 1912年
人物评价(视频) 鲁迅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 牛”,他一生都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忙 碌着;年轻时看到整个民族病弱的状态激 发了他学医救国的志向,后来在日本学习 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 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改变中国 人的思想;
他的著作无数,其中《阿Q正传》、 《孔已己》、《药》、《狂人日记》等 都深刻反映了当时畸形社会下人们真实 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况。他的著作对当 时的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积极的影 响,促进人们为改变中国落后状况而努 力奋斗。他的精神可以用三个字来形 容——民族魂。最后可以说他是一个有 思想、有民族大义、思想开放进步,时 代造就的伟大的文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树人简介周树人(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是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

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

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

鲁迅(周树人)是大哥,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

“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鲁迅是周树人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1881年9月25日诞生。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

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

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生下了海婴。

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

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

1 《藤野先生》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联系现实,关心时事。

4.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教学重点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1.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2.对真正“爱国性”的理解。

3.思考中日关系中当前面临的问题。

教学设想1.本文篇幅较长,是用早期白话写成的,又有很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要多读课文。

课上时间不可能通读,只能是有重点地朗读。

2.为了增加阅读量,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前要求学生多读鲁迅的作品,其中鲁迅简历、《〈呐喊〉自序》、关于藤野先生的资料、鲁迅留学时的国内国际背景等为必读内容。

这也是符合新课标语文学习要向课外延伸的要求的。

当然,教师也要多查找和本文有关的资料,并在适当的时机展示,师生共同补充资料,互相讨论,体现了师生双方民主、平等、合作的理念。

3.语文学习的延伸还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向生活的延伸。

我们今天学习《藤野先生》和十年前应该有很大的不同。

十年来中日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把“爱国青年”和藤野先生做对比时,在分析那些人的“爱国”性及其思想根源时,很自然地会涉及到日本的国民性问题,很自然地会联系到当前日本社会越来越严重的右倾化问题,通过学习本文应该引起学生对当前中日困难关系的关注和思考。

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如何正确地对待其他民族。

要学会和其他国家民族和平友好相处,提高对日本严重右倾化的警惕。

4.本课的广度体现在对课文内容的大量补充及对当前中日关系的关注上;深度体现在对“爱国青年”的“爱国”性的分析上及对“真正的爱国主义”的讨论上。

5.我认为尊师不是本文主题的第一义项。

故在本课中只粗略提及。

6.本文知识点众多,学习时不求面面俱到,但重点是必须完成的,难点是必须要突破的,通过研讨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情感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收获、语文能力上有提高。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结构、线索。

2.找出“我”和藤野先生交往时的主要事例,并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理解其中体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和作者的爱国精神。

3.分析部分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是大家所熟悉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你知道他最难忘、最使他感激的老师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来解开这个疑问。

二、根据预习,提示生字挟着芋梗汤诘责寒颤颤畸形绯红(注:以上生字都是课下注释中所没有的)三、学习读第一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为什么称为“清国留学生”?写清国留学生时,着重抓住了他们外貌的哪个特征来写?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也是封建专制的象征。

为什么这么说?请大家讨论。

(中国人原来是不留辫子的,满清入关后,“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之后中国人的脑后才拖上了一根辫子,所以说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

另外留辫子也是表示对满清王朝的忠心,所以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者如孙中山及后来的毛泽东等人都是先剪掉自己的辫子以示和专制政权的决裂)可是这些清国留学生对辫子的态度如何呢?(他们十分珍视这根辫子……)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标致”,“标致”的本意是什么?(漂亮),鲁迅真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讨论)那他实际的意思是什么?(丑陋)──通过这里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反语”:(就是说反话,字面的意思和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事实上,反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同学们很可能会举出一些很有趣的例子)。

提问: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赏樱花)指读第二段:他们又在干什么?(学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该呢?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给补充一些历史资料:鲁迅去日本留学是什么年代?当时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鲁迅于1902年去日本留学,1904年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当时正是中国积贫积弱受列强欺侮的时候……腐朽的满清政府与列强鉴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补充资料和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鲁迅对这些只知游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者的鄙视,所以鲁迅离开东京到了仙台。

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条暗线。

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习中注意这一点。

板书: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暗线)四、课文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仙台,现在请大家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师生总结板书:五、速读课文,练习一下概括能力,说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讨论之后在第二部分后板书: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从这几件事中可看出藤野先生的什么特点?结合讨论幻灯展示藤野先生的照片及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内有藤野先生修改的笔迹)。

板书: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六、鲁迅为什么要到仙台去学医呢?课前已经让大家读了鲁迅的《〈呐喊〉自序》,谁能给解释一下?(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从鲁迅小时候他父亲的病说起……说到鲁迅讲的关于中医的过分的话:中医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说到他学医的两个目的: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从这里我们能再次感受到鲁迅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时间允许的话,教师也可在这里给补充资料:日本的维新确是从医学的引进开始的:一个叫前野良泽的人根据一本来自荷兰的《解体新书》的指导去解剖尸体,结果让他感到震惊的是,书中的插图竟与人体构造分毫不差。

从此日本人逐步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先进,开辟出一条通向近代学术的道路,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强国)那么鲁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疑问。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1.分析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关注中日当前面临的问题。

4.分析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教学过程一、找一个同学回忆一下鲁迅先生去日本学医的原因……那么作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主要是因为两件事,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是两件什么事,并准备复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