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内涵
辛亥革命 名词解释
辛亥革命名词解释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中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1911年。
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和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辛亥革命的背景是中国社会矛盾激化、民族危机深化的时期。
在晚清时期,中国社会遭受外国列强的压迫,内忧外患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命运。
同时,腐败的清朝政权和封建社会制度也丧失了足够的民族凝聚力。
这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辛亥革命主要由两个组成部分构成:武装起义和政治变革。
辛亥革命的武装起义主要由湖南黄兴等革命志士发动,首都武昌的武装起义是辛亥革命的中心事件。
起义成功后,革命势力得以迅速扩张,多个省份相继响应,反清武装队伍逐渐壮大。
政治变革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终结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帝制。
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制订了一系列革命纲领和重要措施。
辛亥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封建帝制,结束了中国进入近代化道路的最大障碍。
其次,辛亥革命强调“三民主义”,提倡民主、民族独立和民生幸福,奠定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基础。
第三,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篇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共产主义革命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然而,辛亥革命也存在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一方面,辛亥革命并没有完全消除封建思想和传统习俗,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结构。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民族矛盾的错综复杂,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动荡不安,民主进程受到挑战。
总的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它是中国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的标志,为中国走向现代化铺平了道路,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辛亥革命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革,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一百年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领导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探索了道路。
可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一座丰碑。
一、三民主义旗帜在当时深得民心1905年,孙中山成立了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纲。
随后,他又把这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三民主义成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正是因本文由论文联盟anages/” target=“_blank” title=““>管理国家,以保障民权主义的政治纲领得以实施。
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转折和成就,是一次对生产力和思想的巨大解放。
辛亥革命后,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建立,各类私营企业竞相出现。
经济的发展,为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提供了物质条件,而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作用,更是划时代的。
三、思想解放运动影响深远辛亥革命冲破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堤坝,可以说是自秦汉以来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促进了中华民族思想观念的历史性觉醒,作为一场开启中国进步思想闸门的革命运动,影响了中国整个20世纪的历史进程。
1.思想观念的解放。
辛亥革命坚决地打倒皇帝,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推动了民主运动的高涨。
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民主共和观念,结束了几千年来对皇帝、官老爷们的顶礼膜拜。
试想,皇帝都能打倒,还有什么东西能够禁锢人们的思想?还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步伐?从此以后,中国人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理解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理解伍永健院:体育科学学院班:10社体号:2010484113一、辛亥革命的爆发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
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最终俄国把中国东北南部所有一切侵略特权“转让”给日本,强烈的激起广大青年、农民、工人阶级的救国热情,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等。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同时也使国人对清政府更为失望,国内要求变革的呼声日渐高涨。
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月学习日本实现君主立宪的方案,但是还是没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最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革命爆发了,其他革命团体陆续登台,各个革命团几乎都是以“排满”为宗旨的,特别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纲领。
使全国革命团不断涌现出新的活力和斗志,坚持革命到底。
二、辛亥革命的思想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反对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邹容写了《革命军》,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而最具代表性的是孙中山提出的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目的要结束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及其媚外政策,但是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从而给部分人有破坏革命的可趁之机。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尽管它已经过去了100年,但由于历史的不断教育是我们始终牢记这段历史,不忘它曾经的拯救。
给在水深火热中的我们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希望。
它是历史的转折,让我们从封建帝制的社会走向资产阶级社会。
辛亥革命时期,废除保守的封建制度,是人们不再受哪些保守的教条约束,是人们生活得更加自由、和谐。
它对整个中国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起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革命之前第一次最重要的革命,据说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
辛亥革命的发生结束了几千年习惯了对皇帝、宰相、大臣的顶礼膜拜。
自此,在中国人民心中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如果有想要回复帝制的人,必将群起而攻之。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袁世凯,他想做皇帝结果却没能得逞。
辛亥革命,这一场政治改革也带来了经济、文化发展的一系列变化,带来了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影响了中国与世界,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中国历史上巨大的转折和成就。
中国民众自此抛弃了对皇帝的信仰,这是以巨大的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
毫不夸张地说,辛亥革命为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序幕。
但可惜的是,它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但即使失败了它所带来的意义也是历史性的、革命性的。
辛亥革命反帝不彻底,而且未能成功的发动和解决农民的问题,都对后来的政权有所帮助,成功的使它们被借鉴。
辛亥革命发生至今已有一百年了,而他对我们的影响绝不会止于此。
辛亥革命对救国道路的探索,以及救国是对国家的维护都引人深省。
孙中山等同志总结历史经验,不惜以任何代价寻求救国之道,开辟出中国新的一番变化,救中国广大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打开中国的大门,引导人民向先进的外国学习。
呼求华侨,共同拯救我们的国家,让我们不必要死在他国的凌辱践踏之下,维护了中国及中国人民的尊严。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8讲 课题21 辛亥革命
从《辛丑条约》签订后到五四运动前这一历史阶段,主要处于晚清后期和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时期。
(1)政治上,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中国随后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2)经济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启动阶段,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同时,官僚资本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垄断。
(3)思想上,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力图使中国快速近代化、快速汇入人类世界主流文明的迫切要求;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成为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
课题21辛亥革命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客观形势: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进程①“新政”: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②“预备立宪”: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
(2)影响①“新政”:表明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②“皇族内阁”:使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概念阐释预备立宪晚清政府为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巩固自己的统治所采取的措施——政治上预备实行宪政的活动。
宪政指的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导致民主革命更加高涨。
2.主观努力:革命派的准备组织上(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思想上(1)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2)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军事上(1)孙中山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2)以徐锡麟、秋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3)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武昌起义有利时机1911年5月,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2.中华民国建立(1)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历史知识解读辛亥革命
历史知识解读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即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运动,为中国的民主革命揭开了序幕。
本文将通过解读历史知识,揭示辛亥革命的重要性、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从千年封建帝制逐渐走向民主共和的新时代。
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成功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也是世界上首次以亚洲国家为主导的反殖民主义解放斗争。
辛亥革命的爆发,不仅对当时的中国政治局势产生了巨大冲击,也对国内外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辛亥革命的原因可以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来解读。
外因主要包括中国在19世纪末遭受列强侵略、封建统治暴露出的腐败和国民普遍的不满情绪。
内因则包括中国内部的民族矛盾、社会矛盾以及新思想的传播等。
这些原因共同促使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统治,确立了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的成功,为中国建立了现代化的国家政权奠定了基础。
其次,辛亥革命打破了列强对中国的统治,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解放铺平了道路。
它激励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加强了中国对外抵抗的能力。
再次,辛亥革命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改变。
它宣告了尊重人权、平等自由的理念,在社会结构和观念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辛亥革命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问题。
一方面,辛亥革命并没有能够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如土地问题、农民问题和工人问题等。
另一方面,革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党派纷争、军阀混战等问题,这些问题给中国政治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近代历史知识的解读对于深入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至关重要。
通过对历史背景、革命原因和影响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并且从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
它不仅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还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打下了坚实基础。
尽管革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但辛亥革命依然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与思考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与思考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
它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后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革命失败。
但是,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社会、革命、民族甚至世界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其一,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两千年的君主专制。
其二,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其三,颁布了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成果和标志。
其四,为近代政党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但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对此并不认同,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认为辛亥革命仍然是旧式的革命,它导致的政治变动并无实质性意义,或者说是换汤不换药。
它没有也不可能跳出王朝更替的传统,更不可能建立起来新型的民主政治和崭新的政治秩序。
其二,认为辛亥革命是过激主义的结果,它造成了军阀割据和社会动荡,更严重的是,它导致了启蒙的夭折和历史进程的中断,在政治上反而搞糟了;其三,认为革命的政治作用不在于推翻权威,而在于填补权威的真空。
辛亥革命破除旧权威是胜利的、成功的,但建立的新权威未获成功,造成政治稳定性的丧失。
因此,辛亥革命、民国建立并未终结中国近代以来的政治衰败过程,中国的现代化一再被延误就是必然的现象了。
辛亥革命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促进了民族觉醒,为社会注入了崭新的思想意识。
其一,自由平等意识;其二,民主共和意识;其三,法治意识;其四,独立、自尊、自爱、自信的个性意识。
虽然革命派的宣传与思想动员并不深入,难以取得振聋发聩的思想解放之功效,但是它戳穿了君权神授的外衣,催生了初步的国民意识,为新文化运动鸣锣开道。
辛亥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历史意义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历史意义是什么学习历史能够让我们从中学到道理,每一段历史都有它独特的意义,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深入思考。
下面介绍的是辛亥革命主要内容,仅供参考。
辛亥革命主要内容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只是它的开始,一直到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这中间都是辛亥革命的内容。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作为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2、辛亥革命是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在政治和思想上获得了一些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国内纷纷成立了很多实业集团,使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了。
4、辛亥革命虽然成功的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却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可以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失败了。
辛亥革命主要人物介绍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
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
辛亥革命的定义
辛亥革命的定义所谓“辛亥革命”,确切地说,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所领导的、以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为主要标志的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的革命。
这一革命,虽然以武昌起义为主要标志,但却不能简单地等同或归结于武昌起义。
它始自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延及同年11、12月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上海、江苏、贵州、安徽、浙江、广西、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市响应武昌起义而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行动,终至1912年初清王朝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加重,社会矛盾激化2.清末'新政"加剧社会矛盾3.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与革命政党的建立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4.清政府腐败无能,加大对人民的剥削,苛捐抗税斗争和收回权益的斗争爆发,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高涨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后继清朝的中华民国称遮羞变法。
在政治方面,更定官制、整顿吏治、改革刑罚及“预备仿行宪政”等在经济方面,努力振兴各项实业,主要有发展垦殖业、奖励民族工商业、奖励新发明新创造及兴办交通、矿业、金融事业等在军事方面,废除旧式武科科举、举办武备学堂、裁减旧军、编练新军、举办警政等在文化教育方面,改革与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及大力派遣留学生等。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革命派代表:孙中山改良派(立宪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关系革命派和改良派在论战中存在着原则分歧,但也有一些共通之处。
两派都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又都替侵略者开脱罪责,认为“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自有可亡之道,岂能怨人之亡我哉!”两派都不敢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赞助。
两派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建立民主政体,但又都对反封建的艰巨性缺乏认识,改良派只想有个“国会”,革命派则再加一个“民选总统”,以为这些就是民主建政的全部。
高一历史辛亥革命的知识点
高一历史辛亥革命的知识点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标志着封建帝制的终结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作为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大知识点,辛亥革命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以辛亥革命为主题,对其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剖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着诸多问题。
中国的封建统治已经腐败不堪,而外国列强则以不平等条约和剥削方式对中国进行掠夺。
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的不满情绪逐渐升温。
接下来,我们需要知道辛亥革命的起因。
辛亥革命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戊戌变法失败后,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事件不断发酵。
其中,义和团运动、戊戌政变和庚子赔款等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发生在武昌的辛亥起义更是成为了辛亥革命的重要触发点。
然后,我们来讨论辛亥革命的进程。
辛亥革命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革命过程,主要分为武装起义和南京临时政府两个阶段。
在武装起义阶段,辛亥起义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武装斗争,目的是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而在南京临时政府阶段,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成立了临时政府,宣布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的政治制度转型。
辛亥革命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
它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辛亥革命的成功给了其他被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启示,它们纷纷效仿中国,积极进行民主革命。
其次,辛亥革命的成功也打破了列强对中国的剥削和干涉,为中国争取了国际上的尊重和平等地位。
最后,我们需要评价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它使中国人民得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政治制度,追求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同时,辛亥革命也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后续的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经验。
总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通过对辛亥革命的了解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大转折点。
如何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内涵
如何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内涵?理论周刊:提到辛亥革命,人们一般想到的是1911年10月武昌首义,但事实上孙中山当时并没有参加领导这场起义,那么,为什么还说“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如何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内涵呢?金冲及:“辛亥”,按中国传统的用干支纪年的方法,在这里就是指武昌首义发生的1911年。
所以,外文中把“辛亥革命”译为“1911年的革命”。
对辛亥革命,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
狭义的是指1911年的武昌首义和各省响应。
广义的可以包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3年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那19年间的革命。
人们比较多使用的是后一种说法。
武昌首义发生时,孙中山因为遭到清政府的追捕,确实身处海外,没有直接领导这次起义。
但这场革命是在孙中山和他领导的同盟会的巨大思想影响下发生的。
当绝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必须推翻清朝政府前,孙中山已在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成为这场革命运动的先驱。
他领导的同盟会成立后,又开展了广泛的革命宣传,并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的广州“三·二九起义”震动了全国,大大激励了人们的斗志。
因此,人们把孙中山看作革命的象征。
他一回国,立刻被独立各省推举为临时大总统,这当然不是偶然的。
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吗?理论周刊:在辛亥革命的评价问题上一直存有分歧。
有一种观点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那么,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金冲及: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实际上是对胡绳提出的一个观点的误读。
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这样说的:“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这里的意思很明白:只要从“中国近代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就会清楚地看到“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又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长期压迫,要扫除内外种种障碍,从濒临灭亡到挺身站立起来,创造出令世界震惊的进步,实在是太不容易的事情。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即1911年的辛亥年(中国农历),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运动。
以下是对辛亥革命意义的一些解释:1.结束了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统治。
这一革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意味着中国向现代民主制度迈进的重要里程碑。
辛亥革命为中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政治局面,为建立现代民主国家奠定了基础。
2.鼓舞民众的觉醒与抗争精神:辛亥革命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反抗精神。
他们团结一致,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展现了中国人民争取民主权利的决心和勇气。
辛亥革命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和启示。
3.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端: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端。
它为中国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体制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促使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改造,为建立现代产业、科技、教育和政府机构等创造了条件。
4.形成现代中国的基本框架:辛亥革命为现代中国建立了基本的政治框架。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如颁布宪法、建立议会制度和制定民主法律等。
这为中国建立了现代国家体系和政府机构。
5.世界影响力与启发:辛亥革命对中国以及亚洲其他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鼓舞了世界上其他民族追求独立和民主自由的斗争,成为亚洲近代独立运动及其他殖民地解放运动的一个启示。
总体来说,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现代化,奠定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基础,同时也为亚洲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独立和民主运动提供了重要的范例和启示。
辛亥革命指导思想
辛亥革命指导思想
一、背景介绍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
该革命发生在清朝末年,经历了数十年的内忧外患后,终于于1911年爆发。
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结
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标志着中国旧社会的覆灭与新社会的诞生。
二、指导思想概述
辛亥革命背后的指导思想是民主与科学。
通过解放思想,推行科学,实现民主,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基础。
三、思想内涵
1.民主:辛亥革命主张实行民主制度,倡导人民当家做主,实现政治权
利的民主化。
2.和平:辛亥革命倡导通过和平手段实现国家的政治变革,反对暴力革
命。
3.科学:辛亥革命强调科学的指导,主张借鉴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政
治制度,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
四、影响与启示
1.辛亥革命指导思想的提出,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中国
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2.辛亥革命所弘扬的民主与科学理念,为中国社会各领域的改革发展提
供了有益借鉴。
3.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也在当今中国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激励着人
们继续努力为中国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五、结语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以其民主与科学为核心,为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进步指明
了方向。
这一思想仍然在当今中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继续指引着中国人民不断前行。
辛亥革命
§4.15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概念:(1)广义:指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
(2)狭义:指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是广义的辛亥革命的高潮。
一、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和维新派的改良思想实际上都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同时出现的,只不过维新派先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然而戊戌变法仅仅是昙花一现。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的农民再一次掀起了反抗侵略的高潮,然而最终没有逃脱失败的命运,革命的接力棒传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手中。
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历史背景下,他们掀起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1、民族危机的加深: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订立,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①经济上:帝国主义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掠夺通商、路矿权利。
1901―1903年间,外国商品输入中国达到47300万元,中国入超16200万元。
在投资方面,到1902年,各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额为15亿美元,是甲午战前各国在华投资总额的5~7倍半。
1895~1903年的18年间,各国在中国开设的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厂矿136家,投资总额达到10315.3万元,为甲午战前50多年间外国投资总额的13倍多。
这个时期,中国矿山、铁路利权是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外国对华矿山、铁路的投资较为突出。
铁路方面:到1911年中国自主的铁路仅仅665公里,只占中国全部铁路的6.9%。
帝国主义把持中国的铁路,且夺取铁路沿线的开矿、伐木,甚至驻军的权利。
矿山方面:到1912年,外国资本控制中国机煤总产量的91.9%。
日本、沙俄分占了东北的矿产;德国控制了山东、英国控制华北地区还和法国一起控制长江流域和西南各省。
开设银行:为了便于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外国在华开设的银行也越来越多。
继英国的麦加利和汇丰,法国的东方汇理,俄国的华俄道胜,德国的德华,日本的横滨正金,美国的花旗之后,1895年到1913年外国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有13家,分支机构达85处。
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吗?(
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地花”吗?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地花”吗?【点题】年辛亥革命是一百周年纪念.【历年真题回顾】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真题多选题第提考查辛亥革命地意义题干设问为: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提出了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地重要原则.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制定了比较完整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答案】【思路剖析】辛亥革命地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地辛亥革命就是年发生地武昌起义;广义上地辛亥革命还包括这场起义地准备和结果,基本上可以等同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间段位年到年.从本题地整体看,可推论其使用地是广义.本题属于串联型考题.考查辛亥革命地相关史实和意义.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从历史功绩来看,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以正确.孙中山地三民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地主张,但没有将土地分给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所以选项不正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真题曾经以年人民日报地报告材料和建国周年大庆胡锦涛讲话为背景材料考查辛亥革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成立意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材料中,宋庆龄说:孙中山地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这句话怎么理解.材料问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地历史新纪元”?【答案】第一问:孙中山励志救亡图存、振兴中华,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地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民主共和国地理想并没有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地遗志,开辟了中国革命地正确道路和新地发展方向,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地斗争,终于完成反帝反封建地民主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二问:国家统一基本完成,对外获得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建立,人民当家作者;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这些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地建立和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地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地伟大成就.贫穷落后地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地社会主义国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年文科辨析题】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地花.(分)【答案】()如果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地革命任务来说,它是一朵不结果实地花.()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地进步打开了闸门,是世纪中国地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从中国革命地全过程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地胜利是辛亥革命地继续和发展,这些胜利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地丰硕果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学术争论与背景介绍】近期关于辛亥革命问题在学术界地认识和讨论以及最新修订地《中共党史》第一、二卷中都涉及此问题.需要本专业同学重视,只为考研地同学需要了解背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以下文字来自新华网节选,相关标黑文字需要对应寻找关于史纲以及毛中特部分考点知识)■如何看待辛亥革命在世纪中国地“历史定位”?理论周刊:今年是辛亥革命周年.作为世纪中国最重大地政治事件之一,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极其深远地影响,受到了极大地关注.那么,从百年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地角度来说,该如何看待辛亥革命地影响和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金冲及:革命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辛亥革命是中国人多年郁积地愤怒地大爆发.那时候,两个冷酷地事实沉重地压在无数中国人地心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个是:极端深重地民族危机使人们痛感国家要灭亡了.在辛亥革命前短短十几年内,中日甲午战争和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在华纷纷划分势力范围,八国联军武装占领中国地首都北京和《辛丑条约》地签订,日俄两国在中国土地上开战,中国地邻邦朝鲜被日本强行吞并,这一连串令人惊心动魄地消息不停地传来.哪一个有爱国心地中国人还能够坐视不顾?“救亡”成了千百万中国人最强烈地要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孙中山在年兴中会成立时沉痛地写道:“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他第一个响亮地喊出“振兴中华”地口号.年轻地鲁迅年在日本悲愤地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地诗句.陈天华在年呼喊:“要革命地,这时可以革了,过了这时没有命了.”隔了一百多年后重读这些话,依然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当年爱国者为祖国前途命运而焦虑地那种急迫心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另一个事实是:当时统治中国地清朝政府已是个一味媚外地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后皇皇上谕中“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那句话,刺痛了多少爱国者地心!陈天华写道:“朝廷固然是不可违拒,难道说这洋人地朝廷也不该违拒吗?”它激起人们广泛地共鸣.这个政府又是个极端腐败无能地政府.在清廷担任过侍郎地徐致祥早就说过:“吾立朝廷四十年,识近属亲贵殆遍,异日御区宇握大权者,皆出其中,察其器识,无一足当军国之重者.吾是以知皇灵之不永也.”这个政府还是个野蛮专制地政府,拒绝实行任何根本改革,人民没有任何民主权利可言.连原本十分温和地立宪派发动地请愿早开国会运动,也在清廷高压下失败.人们对这个政府已丧失掉最后一点希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在武昌起义前将近半年写给总税务司安格联地信中说:“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地,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地尝试是衷心赞成地.”“我看在不久地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人心向背决定一切.在这种情况下,一场席卷全国地革命大风暴地到来,已是不可避免地事情.这场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地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了不起地巨变.新中国成立时,在天安门广场奠基地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镌刻着辛亥革命地英雄群像,他们是当之无愧地.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把辛亥革命同新中国诞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改革开放摆在一起,称为“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这是极高地评价,比其它千言万语更明白准确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在二十世纪中国地“历史定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如何正确理解“辛亥革命”地内涵?理论周刊:提到辛亥革命,人们一般想到地是年月武昌首义,但事实上孙中山当时并没有参加领导这场起义,那么,为什么还说“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地?如何正确理解“辛亥革命”地内涵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金冲及:“辛亥”,按中国传统地用干支纪年地方法,在这里就是指武昌首义发生地年.所以,外文中把“辛亥革命”译为“年地革命”.对辛亥革命,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狭义地是指年地武昌首义和各省响应.广义地可以包括从年兴中会成立到年讨袁地“二次革命”失败那年间地革命.人们比较多使用地是后一种说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武昌首义发生时,孙中山因为遭到清政府地追捕,确实身处海外,没有直接领导这次起义.但这场革命是在孙中山和他领导地同盟会地巨大思想影响下发生地.当绝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必须推翻清朝政府前,孙中山已在年发动广州起义,成为这场革命运动地先驱.他领导地同盟会成立后,又开展了广泛地革命宣传,并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年地广州“三·二九起义”震动了全国,大大激励了人们地斗志.因此,人们把孙中山看作革命地象征.他一回国,立刻被独立各省推举为临时大总统,这当然不是偶然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地花”吗?理论周刊:在辛亥革命地评价问题上一直存有分歧.有一种观点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地花”.那么,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金冲及: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地花”,实际上是对胡绳提出地一个观点地误读.胡绳主编地《中国共产党地七十年》是这样说地:“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地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地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地.”这里地意思很明白:只要从“中国近代地全过程来观察问题”,就会清楚地看到“它并不是不结果实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亿人口地农业大国,又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地长期压迫,要扫除内外种种障碍,从濒临灭亡到挺身站立起来,创造出令世界震惊地进步,实在是太不容易地事情.它只能是长期奋斗地结果,跨上了一个台阶后才能再跨上一个更高地台阶,中间还会经历不少曲折,不可能一步达到,毕其功于一役.历史就是这样前进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辛亥革命在这漫长地征途上跨出了十分重要地一步.它不仅推翻了那个媚外、专制、无能地清朝政府,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地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一个了不起地进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政治上讲,中国封建社会本来有个头,那就是皇帝.它是大权独揽地绝对权威,是反动统治秩序地严密网络赖以保持稳定地重心所在.辛亥革命突然把这个头砍掉了,整个反动统治就乱了套了,再也建立不起统一地稳定地统治秩序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思想领域来说,一是民主精神地高涨,二是思想得到很大解放.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不会有七年多后地五四运动.怎么能把它说成是“一朵不结果实地花”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参加过辛亥革命地林伯渠在年写道:“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地青年,辛亥革命地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地.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地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地一件事.”他所说地“青年”,如果还在,现在也得九十来岁了,至于今天地青年对辛亥革命地“过低估计”就更不足怪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史著上关于辛亥革命既胜利了又失败了地概括是矛盾地.事实上,说辛亥革命失败了,那是指它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能改变中国人地悲惨境遇,而且革命地果实一度被袁世凯攫取.说它取得了巨大胜利,是相对过去而言.说它又失败了,是指它没能完成面对地历史任务,那些根本性问题还需要中国人民下一步在共产党领导下继续探索和奋斗中去解决.它前进了一大步,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是一件事地两个方面,是对立地统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国共两党为什么都重视高举孙中山这面旗帜?理论周刊:对于孙中山,国共两党都十分认同和肯定他:在国民党那里,他被尊为“国父”,蒋介石还以孙先生地继承人自居;在我们党这里,孙中山被称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地“先行者”、伟大地“爱国者”.这充分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地巨大影响.那么,国共两党为什么都重视高举孙中山这面旗帜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金冲及:当世界格局已经发生剧烈变动地新地历史条件下,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中国该怎么办?它地出路在哪里?在孙中山以前,中国人做过多种尝试:由清朝统治集团中一部分人推行地洋务运动,自称可以导致中国地“自强”和“求富”,但在中日甲午战争地惨败中破产了;希望依靠无权地光绪皇帝来实行地戊戌变法,虽然起了重大地启蒙作用,但在封建顽固势力迅速反扑下也破灭了;下层民众自发地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但打着“扶清灭洋”地旗号,同样没有给中国指出真正地出路.他们都没有在中国人面前树立起新地救国地奋斗目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孙中山代表着一种新地社会力量,走上中国地政治舞台.面对近代中国千头万绪地社会矛盾,他提纲挈领地提出三个基本问题: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也就是他所说地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并且要用革命地手段来实现它.这些主张切中要害,在中国历史上还不曾有人这样提出过.它树立了一个新地奋斗目标,深深地影响了不止一代地中国人.辛亥革命时期其他思想家和政治家,在某些问题上可能比他说得更深刻,但从全局来看,要作为一个时代地代表,没有人能够同他相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当然,作为先驱者,孙中山还有他地弱点:他提出了这些目标,却没有真正找到实现这些目标地具体道路,对这些目标地理解和后人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中国人面前提出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这三大奋斗目标,主张用革命地手段去实现它,并且成为人们相当广泛地共识,这就在历史上迈出很大地一步.正因为如此,直到今天,中国共产党也好,绝大多数中国人也好,依然把自己看作孙中山开创地事业地继承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把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称为“三位站在时代前列地伟大人物”.每年国庆,天安门城楼上除了悬挂着毛泽东画像,在它对面还竖立着孙中山地巨幅画像.这是对孙中山崇高地位地尊重,也是他应该得到地荣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再说中国国民党.它地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在孙中山主持下,同共产党合作,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地解释.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道:“年孙中山重新解释地三民主义中地革命地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三个政治原则,同共产主义在中国民主革命阶段地政纲,基本上是相同地.”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起来,背弃了孙中山地革命地三民主义.但是,孙中山在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地威望,因此蒋介石依然举着孙中山地旗帜,以“孙中山先生地继承人”自居,这是他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不少人信任、建立过相对稳定地统治秩序地重要原因.不过,在国民党内部确有一批真诚地相信孙中山革命三民主义地人,他们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地好朋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如何认识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地地位?理论周刊: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告别革命”地观点,对孙中山领导地民主革命提出了质疑;有人甚至在网上炒作孙中山到底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者”地问题,认为他并不“伟大”,也不那么“爱国”.您对此怎么看?我们该如何看待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地地位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金冲及:对于这些问题,需要结合近代中国地历史情况加以分析.……辛亥革命采取武装斗争地形式可以说是迫不得已地.第一,当时中国面对地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国家民族地生死存亡悬于一线,使那时地爱国者产生一种特别急迫地心情,不得不奋不顾身地投身武装起义.第二,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人民在内部没有民主权利,清政府顽固地拒绝一切根本改革,使任何温和地办法都不能得到结果.这迫使他们没有别地路可走,只能拿起武器.第三,中国是一个富有人民革命传统地国家,有这样地传统和没有这样地传统是大不一样地.没有这些原因,革命是不会发生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孙中山是一个伟大地爱国者,是中国地民族英雄.他地遗嘱中写道:“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地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中也写道:“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地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大概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地共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革命进程中,当革命力量处于极端困难时,为了集中力量击败主要地敌人,他在国际交往中也作出过某些妥协和让步.这样做对不对自然可以讨论,但不能由此得出他“不那么爱国”地论断,正如不能指责列宁在布列斯特和约中作出地妥协和让步是“不那么爱国”一样.这里令人想起毛泽东说过地另一段话:“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地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地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地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深刻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深刻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历史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由于其影响深远、历史意义重大,广受中国人民推崇。
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旧社会的结束和新社会的开始,代表着中华民族从封建制度向现代化进程的跨越。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它为中国的近代史指明了良好的方向。
下文将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构成了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和国家意识的觉醒。
在此之前,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国家,民族意识淡漠,不少人对外界的事物鲜有所知。
而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并且逐渐形成了民族共同体的思想,有助于区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异以及相应的民族文化特征。
同时,辛亥革命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国家意识的新时期。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慢慢地以中国为自己所在的国家,呼吁舍弃封建领主、欧洲殖民地的眼光,转向对国家的执着。
其次,辛亥革命是一个充满历史意义的开局。
辛亥革命虽然并未取得完全胜利,但它的开局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它打破了清朝政权,拯救中国的民族翻译。
它通往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打破了外国殖民的统治。
它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的建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探索的道路。
从此以后,中国人民在知识的薪传建设、经济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成为一种现代国度。
其次,辛亥革命也不可忽视地揭示了中国大革命的不足之处,提示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上需要摆脱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留下了太多的奇谈,就是民主政治改革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另一方面,中国的重商主义,政府缺乏资金,使现代化道路不得不放缓,社会领域的取舍也遭到困难。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辛亥革命为中国的现代化开创了新的历程,同时也提示着现代化道路上需要进行各种改革创新。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是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代表了中国社会从封建制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它不仅对今后的中国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地位大幅提升的一种鲜明体现。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1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
语文辛亥的名词解释
语文辛亥的名词解释辛亥,是一个看似普通的词语,然而在历史中却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
辛亥,指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的那一年,这一场革命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也对整个东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于这个名词,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和理解。
首先,辛亥可以解释为一次政治革命。
在中国历史上,辛亥革命被视为近现代中国的第一次彻底意义上的政治革命。
这场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一个民主的共和国。
辛亥革命在起初并不被看好,但随着全国范围内的起义爆发,革命力量逐渐壮大起来。
最终,在孙中山的带领下,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满清王朝,宣告了近代中国的诞生。
辛亥革命的成功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借鉴。
其次,辛亥可以解释为一种启示和警示。
辛亥革命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和矛盾。
尽管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但中国社会仍然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和困扰。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曾经历过北洋政府的混乱时期、各种政治派别的争斗以及帝国主义的侵略。
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存在,揭示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紧迫性和复杂性。
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定的决心和持久的努力。
此外,辛亥还可以解释为一种文化的连接。
辛亥革命不仅仅改变了政治结构,也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文化面貌。
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兴起,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探索新的现代文化形式。
同时,辛亥革命也使中国接触到了更多的西方文化和思想,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
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和变革,为中国文化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总体而言,辛亥这个词语在我们的思考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事件即使过去已久,但它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教育。
通过对辛亥的名词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沧桑巨变,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
当我们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思考它对我们当下的意义时,或许可以激发我们更多的思考,促使我们积极探索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
辛亥精神的理解
辛亥精神的理解
辛亥精神是指在辛亥革命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包括爱国、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观念。
以下是对辛亥精神的详细理解:
1. 爱国主义精神: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主义
运动,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独立和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表
现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以及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的精神。
2. 民主精神: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民主革命,它提出
了“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即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
辛亥革命中的民主精神表现为对民主制度的追求和尊重,以及对人民权利的
保障和尊重。
3. 自由精神: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追求自由的运动,它
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辛亥革命
中的自由精神表现为对自由的追求和尊重,以及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
保障和尊重。
4. 平等精神: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追求平等的运动,它
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提倡平等、公正、法治的思想。
辛亥
革命中的平等精神表现为对平等的追求和尊重,以及对社会公正和法
治的保障和尊重。
5. 奉献精神:辛亥革命中的许多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表现出了无私的奉献精神。
辛亥革命中的奉献
精神表现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奉献的精神。
辛亥精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辛亥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内涵?理论周刊:提到辛亥革命,人们一般想到的是1911年10月武昌首义,但事实上孙中山当时并没有参加领导这场起义,那么,为什么还说“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如何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内涵呢?金冲及:“辛亥”,按中国传统的用干支纪年的方法,在这里就是指武昌首义发生的1911年。
所以,外文中把“辛亥革命”译为“1911年的革命”。
对辛亥革命,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
狭义的是指1911年的武昌首义和各省响应。
广义的可以包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3年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那19年间的革命。
人们比较多使用的是后一种说法。
武昌首义发生时,孙中山因为遭到清政府的追捕,确实身处海外,没有直接领导这次起义。
但这场革命是在孙中山和他领导的同盟会的巨大思想影响下发生的。
当绝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必须推翻清朝政府前,孙中山已在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成为这场革命运动的先驱。
他领导的同盟会成立后,又开展了广泛的革命宣传,并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的广州“三·二九起义”震动了全国,大大激励了人们的斗志。
因此,人们把孙中山看作革命的象征。
他一回国,立刻被独立各省推举为临时大总统,这当然不是偶然的。
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吗?理论周刊:在辛亥革命的评价问题上一直存有分歧。
有一种观点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那么,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金冲及: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实际上是对胡绳提出的一个观点的误读。
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这样说的:“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这里的意思很明白:只要从“中国近代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就会清楚地看到“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又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长期压迫,要扫除内外种种障碍,从濒临灭亡到挺身站立起来,创造出令世界震惊的进步,实在是太不容易的事情。
它只能是长期奋斗的结果,跨上了一个台阶后才能再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中间还会经历不少曲折,不可能一步达到,毕其功于一役。
历史就是这样前进的。
辛亥革命在这漫长的征途上跨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
它不仅推翻了那个媚外、专制、无能的清朝政府,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从政治上讲,中国封建社会本来有个头,那就是皇帝。
它是大权独揽的绝对权威,是反动统治秩序的严密网络赖以保持稳定的重心所在。
辛亥革命突然把这个头砍掉了,整个反动统治就乱了套了,再也建立不起统一的稳定的统治秩序来。
从思想领域来说,一是民主精神的高涨,二是思想得到很大解放。
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不会有七年多后的五四运动。
怎么能把它说成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呢?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在1941年写道:“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
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他所说的“青年”,如果还在,现在也得九十来岁了,至于今天的青年对辛亥革命的“过低估计”就更不足怪了。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史著上关于辛亥革命既胜利了又失败了的概括是矛盾的。
事实上,说辛亥革命失败了,那是指它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能改变中国人的悲惨境遇,而且革命的果实一度被袁世凯攫取。
说它取得了巨大胜利,是相对过去而言。
说它又失败了,是指它没能完成面对的历史任务,那些根本性问题还需要中国人民下一步在共产党领导下继续探索和奋斗中去解决。
它前进了一大步,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的统一。
国共两党为什么都重视高举孙中山这面旗帜?理论周刊:对于孙中山,国共两党都十分认同和肯定他:在国民党那里,他被尊为“国父”,蒋介石还以孙先生的继承人自居;在我们党这里,孙中山被称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
这充分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巨大影响。
那么,国共两党为什么都重视高举孙中山这面旗帜呢?金冲及:当世界格局已经发生剧烈变动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该怎么办?它的出路在哪里?在孙中山以前,中国人做过多种尝试:由清朝统治集团中一部分人推行的洋务运动,自称可以导致中国的“自强”和“求富”,但在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中破产了;希望依靠无权的光绪皇帝来实行的戊戌变法,虽然起了重大的启蒙作用,但在封建顽固势力迅速反扑下也破灭了;下层民众自发的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但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同样没有给中国指出真正的出路。
他们都没有在中国人面前树立起新的救国的奋斗目标。
孙中山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力量,走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面对近代中国千头万绪的社会矛盾,他提纲挈领地提出三个基本问题: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也就是他所说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并且要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它。
这些主张切中要害,在中国历史上还不曾有人这样提出过。
它树立了一个新的奋斗目标,深深地影响了不止一代的中国人。
辛亥革命时期其他思想家和政治家,在某些问题上可能比他说得更深刻,但从全局来看,要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没有人能够同他相比。
当然,作为先驱者,孙中山还有他的弱点:他提出了这些目标,却没有真正找到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道路,对这些目标的理解和后人也不尽相同。
但不管怎样,在中国人面前提出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这三大奋斗目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去实现它,并且成为人们相当广泛的共识,这就在历史上迈出很大的一步。
正因为如此,直到今天,中国共产党也好,绝大多数中国人也好,依然把自己看作孙中山开创的事业的继承者。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把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称为“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每年国庆,天安门城楼上除了悬挂着毛泽东画像,在它对面还竖立着孙中山的巨幅画像。
这是对孙中山崇高地位的尊重,也是他应该得到的荣誉。
再说中国国民党。
它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在孙中山主持下,同共产党合作,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道:“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中的革命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三个政治原则,同共产主义在中国民主革命阶段的政纲,基本上是相同的。
”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起来,背弃了孙中山的革命的三民主义。
但是,孙中山在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因此蒋介石依然举着孙中山的旗帜,以“孙中山先生的继承人”自居,这是他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不少人信任、建立过相对稳定的统治秩序的重要原因。
不过,在国民党内部确有一批真诚地相信孙中山革命三民主义的人,他们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好朋友。
如何认识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理论周刊: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告别革命”的观点,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提出了质疑;有人甚至在网上炒作孙中山到底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者”的问题,认为他并不“伟大”,也不那么“爱国”。
您对此怎么看?我们该如何看待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呢?金冲及:对于这些问题,需要结合近代中国的历史情况加以分析。
人类社会始终处在不停息的变革中。
应该采取暴力革命还是温和的改革,不能从抽象的原理出发来判断,而是取决于当时当地的具体历史条件。
一般说来,后者是它的经常形式,前者是它的补充形式。
千百万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作出巨大的自我牺牲奋起革命,决不是少数人所能任意鼓动和制造出来的,总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也不会因为有些人宣布同它“告别”而不存在,或者降低它的历史价值。
辛亥革命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可以说是迫不得已的。
第一,当时中国面对的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悬于一线,使那时的爱国者产生一种特别急迫的心情,不得不奋不顾身地投身武装起义。
第二,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人民在内部没有民主权利,清政府顽固地拒绝一切根本改革,使任何温和的办法都不能得到结果。
这迫使他们没有别的路可走,只能拿起武器。
第三,中国是一个富有人民革命传统的国家,有这样的传统和没有这样的传统是大不一样的。
没有这些原因,革命是不会发生的。
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国的民族英雄。
他的遗嘱中写道:“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中也写道:“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大概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共识。
在革命进程中,当革命力量处于极端困难时,为了集中力量击败主要的敌人,他在国际交往中也作出过某些妥协和让步。
这样做对不对自然可以讨论,但不能由此得出他“不那么爱国”的论断,正如不能指责列宁在布列斯特和约中作出的妥协和让步是“不那么爱国”一样。
这里令人想起毛泽东说过的另一段话:“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
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当前该如何深化辛亥革命研究?理论周刊:在我国,学界大规模地研究辛亥革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前该如何深化辛亥革命的研究?金冲及:1961年举行的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学术讨论会,是新中国成立后近代史学界一次规模很大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吴玉章、范文澜、李达、吕振羽、吴晗等前辈学者出席了会议,对辛亥革命研究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但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前夜,听说夏衍要拍电影《秋瑾》,江青说:“怎么?现在还要宣传国民党?”这样,辛亥革命研究的处境自然十分困难。
可是,不少学者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仍在潜心搜集资料,默默地从事研究工作。
“文革”结束后,每隔十年举行的纪念辛亥革命的大型学术讨论会成为史学界公认的学术盛会,大大推动了辛亥革命研究。
30年来,发表有关论文近万篇,出版的有关历史资料和研究著作达数百种。
研究的深度也有目共睹。
那么,到了今天辛亥革命是不是已被研究透?自然没有。
问题在于如何深化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我想,最重要的是要把辛亥革命放在近代中国特别是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嬗变的宏大背景下来考察。
也可以说,研究对象不仅是这场革命运动发生、发展、胜利和失败的全过程,而且应该包括辛亥革命时期整个中国的历史。
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剧烈转型期。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和内外环境发展到这个阶段的产物,又在许多重要方面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下一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就需要有更宽广和长远的眼光,把辛亥革命从整体上看作近代中国社会大变动中承上启下那一个重要阶段来考察。
这里涉及史学领域内议论得很多的政治史同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研究的关系。
政治史当然是重要的,不能够因为提倡重视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的研究,就放松对政治史的研究。
但是,只注重对重大政治事件的研究而忽视其它方面,确实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