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本位,形成班级文化
基础教育中的班级文化形成
基础教育中的班级文化形成班级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
在这个小小的集体中,学生们共同度过了很长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班级也会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即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可以带给学生很多益处,它不仅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班级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班级文化的形成班级文化是班级中学生所共同相信、遵守的文化规范。
文化规范包括学生之间相处的规矩、班级的传统、习俗、价值观、行为准则等等。
班级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一般来说,这个过程需要在班级里度过一段时间,同时需要班主任的引领和班级学生的共同努力。
接下来,本文将逐步描述班级文化的形成过程。
一、理解文化班级文化的载体是学生,学生本身对于班级文化的理解是一个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理解“文化”是什么,而这也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所在之一。
通过讨论、观察、文字讲解等多种方式,班主任可以让学生了解“文化”的概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二、建立班级规范班级规范是班级文化最基础的部分。
规范需要在班级最初建立时就进行制定,不能拖延到学期末才去制定。
规范包括班级内部的行为准则,学生之间的相处方式等等。
班级规范应该是所有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建议下,经过班主任的修订后所得出的。
如此,在班级规范的制定中,班级学生是需要被尊重和给予发言权的。
三、形成班级传统和习俗班级传统和习俗是班级文化的显著部分。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班级共同价值观和文化氛围。
班级传统和习俗可以基于学生们的兴趣、班级所特有的历史及家长社区的文化背景和学校文化。
然而,这需要学生的共同参与,这是促进班级文化形成的重要方式之一。
四、共同参与文化活动班级文化的形成过程需要学生的共同参与,这一点至关重要。
除了班主任的指导之外,班级文化需要学生们共同参与和投入。
文化活动可以是庆祝节日,团结学生之间的文化背景,为特殊的个人和事情进行庆祝等等。
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学生们会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以生为本,构建和谐班级
以生为本,构建和谐班级摘要:践行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需要构建和谐温馨的班集体,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生成互助提升的良好班集体氛围,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如何以生为本,构建和谐班级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以生为本和谐班级班级管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因此,坚持以生为本,构建和谐班级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课题。
“以生为本”,是指老师在对班级的学生管理中要树立以生为本的观点,用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型。
学生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需要,还有情感与理解的需求。
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摒弃那些违背人本的思想和做法,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个性发展,构建以生为本的个性化班级管理模式。
一、以生为本,营造班级多元文化构建和谐班级,须营造浓郁多元的班级文化,实现人文、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让学生走进班集体就有一种精神洗礼的感觉,增添学习生活乐趣,增强班级凝聚力。
传统的班级文化生活,往往强调将自上而下规定的道德说教,学生缺乏积极思考。
而“以生为本”的民主型班级文化呈现着班级成员的精神生活状态,反映着学生的生存方式,班级在整体上呈现出催人上进的氛围,呈现出鲜活的生命气息。
为了营造班级文化,我做了以下工作:1.美化教室,创建班级物质文化。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利用墙报、设立读书角、悬挂图片标语等方式美化教室。
(1)能展示的墙壁。
开辟教室空余的墙壁展示学生的作品或者成为师生交流的阵地。
把学生的优秀作业、优秀习作文章、书法绘画作品等展示在墙壁上,班主任要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
(2)会说话的生物角。
利用教室空间布置班级生物角,引导学生自种盆栽或花木,饲养生命力强的小动物,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生物角的这些动植物由学生们轮流负责养护,生物角常绿常新,学生与自然界的小生命和谐相处、共同成长。
学生班级文化构建计划
学生班级文化构建计划班级文化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凝聚力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班级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和班主任的指导。
为了促进学生班级文化的构建,特制定了以下计划。
一、明确班级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成熟、健康的班级文化需要明确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
在校园中,班级是一个小社会,而核心价值观则是这个社会的灵魂。
通过班会、主题研讨等形式,明确班级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例如团结友爱、积极进取、尊重他人等。
这些核心价值观能够指导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建立班级荣誉制度班级荣誉制度是激励同学们全面发展和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的班级奖项,例如学习进步奖、团队协作奖、社会实践奖等,以鼓励同学们在各个方面的努力和付出。
同时,建立班级文化委员会,由同学们自行推选负责,监督督促班级文化的实施和推动。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培养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班级活动,例如团队建设活动、文化体验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使同学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增进相互了解和包容,并通过活动中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同学们的社交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推行班级分组互助制度班级分组互助制度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和持续奉献意识。
每个小组由若干个同学组成,每人都有一定的责任和任务,例如小组长、副组长等。
小组成员互相协助,共同解决问题,提升整体团队绩效。
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能够培养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合作意识,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五、开展班级文化主题教育班级文化主题教育是提升同学们思想意识和思维品质的一种方式。
通过开展班会讨论、主题演讲和读书分享等形式,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热点、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可以邀请一些社会名人或业内专家给同学们讲座,开展专题讲座,让同学们能够接收到更多的信息,扩大自己的眼界。
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班级文化
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班级文化作者:梁惠娟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年第22期【内容摘要】班级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一个重要载体。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
它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
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
【关键词】学生;主体;班级文化著名作家、诗人高占祥在《论校园文化》里这样说:“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这里的一个核心思想便是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
班级文化建设就更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大面积参与的班级文化建设才是真正落在实处的有价值的班级文化建设。
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不会妨碍其学习成效,相反,会在班级里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形成一种无形的班级凝聚力。
如何关注学生的独特心理感受,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设的一个宽松、健康、文明的环境,用浓浓的文化来滋润孩子,让班级插上文化的翅膀伴孩子齐飞呢?以下就笔者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集思广益,做好班级建设规划初中生已经进入人生的青春期,由于身体急剧变化,他们感到已长大成人,希望自己支配自己,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不少情况下开始对师长表现出不驯服,要成人来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
所以初中生的班级文化建设应该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学生的意见。
在刚组建新班级时,我就利用班会课集思广益,做好班级建设规划。
第一周班会课的主题是:班级建设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
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初中三年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希望你所在的班级是一个怎样的班级。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文化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文化[摘要] 课堂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
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努力建设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积极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深化课堂文化的意蕴、在理解中实现课堂文化的整合、在创造中提升课堂文化的品质。
[关键词] 学校教育;课堂文化;教师;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和创造生活的场所。
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主体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
课堂文化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对于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和学生智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努力建设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积极引导学生在体验、理解和创造中成长和发展。
一、在体验中深化课堂文化的意蕴在课堂中,体验是学生的一种生存和发展方式,教学活动只有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为基础,才能够真正触及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从而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提升他们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1]。
但是,传统的教学活动由于只是注重知识的传递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真实感受,导致教学活动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丧失了应有的文化意蕴,无法与学生精神生活的完整性、生活体验的个体性和独特性有机地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只有经过了体验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也只有在真实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情感,才是最真实的情感。
从某种意义上讲,体验是个体以自己的价值观念、情感结构、人生经历等完整的“自我”去理解、去感受、去建构的一个意义生成过程,从而产生出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认识和个性化的理解。
也就是说,体验总是因人而异的、个性化的,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体验,“面对一株春暖发芽的杨柳,一个普通的农夫和科学家与诗人所言说的东西就大不相同:农夫会说,杨柳活了,今夏我可以在它下面乘凉;科学家会说,杨柳发芽是气温回升的结果。
学生班级文化构建方案
学生班级文化构建方案班级文化是指学生在班级中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集合体,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班级的良好氛围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针对如何构建学生班级文化,需要制定一系列方案,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班级文化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一、引导学生认识班级文化的重要性要想构建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可以通过班会、主题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达班级文化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明白班级文化对于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片、听取成功人士的经验分享,以激发学生对班级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二、建立班级规章制度建立班级规章制度是构建班级文化的重要一环。
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制定一份班级行为规范,明确班级成员在学习、生活和交往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在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增强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
三、组织丰富多样的团体活动团体活动是培养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班级可以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团体活动,如篮球赛、班级晚会、志愿者活动等,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又可以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感情。
此外,可以推行班级之星、优秀班干部评选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鼓励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班级的建设需要每个班级成员的共同努力。
因此,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建设,提供展示自己才能和贡献的机会。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班级微信公众号的管理、班级墙报的编辑、班级图书角等活动,让学生成为班级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是一个班级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可以开展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要在班级日常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享精神和互助意识,让学生明白只有和谐相处、互相帮助才能使整个班级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六、注重班级成员的个性发展班级文化的构建不能忽视班级成员的个性发展。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价值为导向的课堂文化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价值为导向的课堂文化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价值为导向的课堂文化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这样一种课堂文化。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参与度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应当成为学习的积极主动者。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引入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能够深入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主题导入、趣味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构建起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加强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价值为导向的课堂文化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策略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创新意识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活跃、发现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场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提问、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启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四、建立和谐尊重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尊重的师生关系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价值为导向的课堂文化的重要前提。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倾听学生的声音和意见,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注重平等、公正和公平。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价值为导向的课堂文化,教师应该兼顾学生的情感需求。
例如,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有效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六、构建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引言:班级文化是指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们共同形成的、反映班级特点和精神面貌的一套行为模式、观念体系和价值取向。
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然而,在实际的学生班级中,很多班级文化缺乏规划和建设,导致班级凝聚力较弱。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为广大学生提供可参考的方案与建议。
一、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每位学生都应明白自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参与者,要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案。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良好的学生班级文化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学生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注集体荣誉,追求个人进步的同时也重视班级集体的发展。
三、建立班级荣誉制度建立班级荣誉制度是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班级荣誉可以以班级的学业成绩、团队协作能力、社会实践经验等方面作为评判标准,通过评选班级荣誉并给予相关奖励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能够有效提升班级文化的建设水平。
可以开展学科竞赛、文艺表演、志愿者活动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既增加了学生们自我展示的机会,又培养了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五、推行班级文化常规推行班级文化常规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可以通过制定班级守则、礼仪规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形成健康的班级氛围。
六、注重教师引导和示范教师是学生们的引路人,要注重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教师应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带领学生们一起参与班级文化建设。
七、加强家校合作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家校合作。
家长可以参与到班级活动中,与教师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八、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展现自己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创意设计、科技创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在小学班级的建设与管理中,以学生为本位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要实行学生自治,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的决策和管理。
在班会中,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决定一些问题的处理办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主动参与。
可以选择一位学生代表或班级干部,负责协调班级的各项工作,让学生从小就学会管理和领导。
要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应该营造一种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氛围。
教师要注重班级的文化建设,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支持,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通过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比如运动会、文艺演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荣耀,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教师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潜能。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导。
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探究性学习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教师作为他们的引路人,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信任。
教师要注意语言和行为上的尊重,尽量避免贬低和侮辱学生。
要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和潜力,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和责任,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和尝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
学生和教师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教师要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发展需求,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
在小学班级的建设与管理中,以学生为本位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只有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注重个性化发展,提供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小学班级的健康发展和管理。
创造符合学生特点的班级文化形象
创造符合学生特点的班级文化形象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班级文化形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个积极向上、融洽友好的班级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班级凝聚力。
然而,要创造符合学生特点的班级文化形象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面将从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和文化元素三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教师在班级文化形象的创造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需求,根据这些特点来设计班级文化活动。
例如,如果学生对音乐感兴趣,教师可以组织音乐会或者开设音乐社团,让学生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班会、班会议等形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建议,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次,学生的积极参与对于创造符合学生特点的班级文化形象至关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各种班级文化活动,主动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培养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例如,学生可以组织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体育活动,展现自己的运动才能。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与到文化艺术类的活动中,如绘画比赛、朗诵比赛等,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增强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
最后,班级文化形象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元素来丰富和塑造。
文化元素可以是学生们共同喜欢的事物,如电影、音乐、游戏等。
教师可以组织观看电影、听音乐会、游戏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们在欣赏文化的同时,感受到班级文化的魅力。
此外,文化元素还可以是学生们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观。
例如,班级可以制定一套共同的行为规范,让学生们在遵守规则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总之,创造符合学生特点的班级文化形象是一个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过程。
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的同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设计适合他们的班级文化活动。
学生们则应该积极参与各种班级文化活动,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同时,班级文化形象也需要一定的文化元素来丰富和塑造。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参与和文化元素的丰富,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融洽友好的班级文化形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班级凝聚力。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小学班级的建设与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班级管理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发展。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将学生放在教育活动的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学生本位的班级建设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兴奋和有成就感。
班级建设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自主性。
基于学生本位的班级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合作项目等方式让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
班级建设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情商,学会与同学相处和处理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基于学生本位的班级建设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能力水平,采取个别辅导和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建设也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基于学生本位的班级管理也需要注重学生参与和自治。
教师可以通过班会、班级评议等方式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决策,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和责任感。
班级管理还应注重建立和谐的班级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进行班级的组织建设和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并提供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是学生本位班级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环节。
班级是学生们共同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他们应该有权参与到班级的决策和管理中。
可以通过班级会议、班级委员会等方式,让学生们提出建议和意见,参与讨论和决策。
这样,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声音和力量,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
班级建设与管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自主行动。
可以设立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们参与制定并自觉执行,要求他们自己管理学习用品、班级物品等。
这样,学生们能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和管理的习惯,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的个性发展应得到充分重视和关注。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班级建设与管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可以组织各种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
这样,学生们能够在发展自己的也能够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注重学术成绩的提高,班级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健康和艺术等方面的素质。
可以组织各类主题班会、文化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们解决成长中的问题。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小学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而班级建设与管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是指以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为出发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班级建设和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进行探讨。
一、关于小学班级建设1. 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需要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通过良好的班规班纪和课堂氛围营造,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还包括班级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促进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 师生关系建设师生关系是班级建设的关键,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基于学生本位的班级建设中,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以平等、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 学习环境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在基于学生本位的班级建设中,应该重视学习环境的营造。
学校和班级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资源,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1. 学生行为管理学生的行为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学生本位的班级管理应该重视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班级规章制度,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行为习惯。
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行为问题,及时纠正错误行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的学习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点之一,基于学生本位的班级管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管理措施。
在学生学习管理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小学是学生个性特点尚未完全形成的重要学习时期,而班级建设与管理对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在小学阶段,班级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个性、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环境。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至关重要。
基于学生本位的班级建设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班级建设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归属感。
老师要通过了解学生,培养学生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营造一个和谐包容的班级氛围。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基于学生本位的班级建设还需要注重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有着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节奏,有的学生善于听课,有的学生善于阅读,有的学生喜欢实践。
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和帮助。
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的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除了个性化教育,基于学生本位的班级建设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社会化和情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班级建设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情感管理、交往沟通、团队合作等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要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支持。
基于学生本位的班级管理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馈。
学生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班级的建设和管理也应该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参与度。
班级管理不应该是单向的,而是应该通过民主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决策中来,培养学生的自治意识和团队意识。
老师也需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班级管理的方式和方法,让班级管理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
在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让他们成为班级管理与
建设的中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不断努力,尝试采用多种方法,提高班级管理
和建设效果,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首先,班级应该是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
意识和合作精神,相信他们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非正式的班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
学生在一个开放式交流的环境中分享他们的想法,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想法也很重要,并
且激励他们为班级作出贡献。
其次,班级应该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该通过课程设计和布置的作业等
方式,让学生受到语言和知识的鼓舞和启示,让他们学会探寻、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
定期举办各种班级活动、集体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竞争、合作、快乐,提高
自信心和团队意识。
此外,班级内的学习比较对比、学生之间的小组交流也是帮助学生探
索新知识的良好方式。
最后,班级应该是一个充满关爱的生活环境。
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
性差异,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学生学习困难、家庭状况不佳
或遇到其他问题时,教师要及时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困境,重返健
康的学习生活。
在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以创造出一个适合学生的班级,达成良好的管
理和建设效果。
同时,学生也应该成为班级管理和建设的参与者,提出各种有意义的建议,共同推动班级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往往被忽视。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逐渐被提出并受到重视。
在小学阶段,班级建设和管理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孩子们最初接受教育的地方。
建立一个以学生为本位的小学班级,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潜能,还能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
本文将探讨基于学生本位理念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探讨如何实践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略】1.2 问题意义问题意义部分是探讨了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对学生的重要性。
学生是班级的中心,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应该被重视和尊重。
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和管理中来,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建立基于学生本位理念的班级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加强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不仅符合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为打造优质教育环境奠定基础。
2. 正文2.1 学生本位理念的含义学生本位理念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倡导充分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从而实现教育个性化、差异化、全面化的目标。
基于学生本位理念的小学班级建设,首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以此为基础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
管理篇•班级管理基于学生本伐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徐春花(兰州市城关区宁卧庄小学,甘肃兰卅)摘要: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蓝,一个积极向上、风气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工作与班级建设中都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规律,这就要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结合学生本位的思想理念,从学习氛围、班级文化、成长档案及网络平台四个方面对小学班主任进行班级建设和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学生本位;小学;班级文化;生本理念;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一门需要班主任深入钻研的学问,只有在班主任:在成长的过程中,怎样见证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成长档案为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才能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对于班级的建设与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身份,班级建设的合作:者。
只有立足学生本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班级工作当中,使学生都“动起来”,人人都得到参与的机会,真正:成为班级建设管理的主人,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成功的班集体。
一、和谐的学习氛围凸显生本理念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对于一个班集体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良好的学风、班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与习惯,它对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十分有利,对班级的整体建设更是十分重要。
怎么才能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呢?我认为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首先为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
目标对人的引领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甚至对整个人生都有着导向作用。
很多学生都缺乏目标意识,导致生活状态低下,完成作业便无所事事,不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教师可对此进行目标的引领,帮助学生确立总体目标、学期目标、细化到每日目标。
结合不同学生的差异性,确立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另外,还可以将其与适当的奖惩制度相结合。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班级文化建设 文档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班级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不仅需要管理,也需要师生一起努力,营造出一个温馨、舒适、和谐,并具有安全感的班级学习氛围,形成学习共同体。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学生是班级的建设者和主人。
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将认识不同、想法各异、性格不同,以及家庭文化背景不一样的学生团结起来,使班级成为一个能够步调一致、富有凝聚力的集体呢?这就需要通过创建优良的班级文化,以文化为纽带来提升班级凝聚力。
一、用制度文化规范学生的行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班级管理同样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每个人的行为。
班级制度主要涉及文明礼仪、作业要求、课堂纪律、集会要求、卫生行为要求和课间活动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使制度成为大家认同的行为准则,班主任在组织制订班规时,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进行民主协商,通过讨论,最后形成文字。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参与制度建设,对制度形成清晰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制度对人的行为规范所起的作用。
制度建设的过程,也就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
当然,班规和班级目标应尽量具体,切忌模糊和空洞,否则在管理中很难操作和评估,从而影响班级管理目标的达成。
.制订了具体的班级制度后,班主任就要将其张贴在教室中最显眼的位置,以体现出对制度的重视,让制度天天“照”到学生,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监督、互相提醒,时刻记住班级目标,从而让制度成为集体共识,维护班级集体利益,为促进个人成长和班级目标的达成提供保障。
二、为学生营造温馨的教室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很大,“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例证。
优美温馨的教室环境能让学生有家的感觉,有家的安全感。
温馨的环境,不仅能使学生缓解学习疲劳,放松心情,也能拉近同学间的距离,有助于激发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以及热爱班级、积极向上的情感,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
作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班级物理环境,在布置教室时,既要有整体上的统一规范,不能随便改变学校对班级硬件设施的要求,也要有个性化的灵活设计。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就是要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核心位置,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下面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的具体内容。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理念。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业、德育、身心等方面全面成长。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和谐是课堂教学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要尊重学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需要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要发挥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可以开展文艺汇演、科技创新、体育竞赛等各类活动,由学生自主组织和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需要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是班级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主体,他们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着班级建设与管理的成效。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增强对学生的教育情怀和责任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加强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需要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校合作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保障。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小学班级作为学生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要着眼于学生的需求。
学生是班级建设的主体,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应成为班级建设与管理的出发点。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为班级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班级活动、物品和规则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参与和积极性。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班级建设与管理应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估和观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能,从而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发展机会和培养方案。
可以设置不同的小组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项目,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参与动力。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体,应该成为班级建设和管理的参与者和主导者。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班级规则和活动安排,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团队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班级议事会,让他们参与班级事务的讨论和决策。
还可以指导学生设计和实施各种班级活动,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要注重家校合作。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在学校里进行,家庭教育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班级建设与管理需要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一种有机的互动关系。
教育工作者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向家长介绍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情况,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生本位,形成班级文化发表时间:2019-03-01T13:13:54.13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4月总第298期作者:赵淑英[导读] 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有力地说明了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班级文化能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莫大的影响作用。
——对班主任工作中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浙江省东阳市白云初级中学322100摘要:文化环境对学生的世界观形成和自我认知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力,无论从对学生的思想和人格塑造上,还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上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初中生的自主能力已经比较强,班主任要基于学生本位,充分发挥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此促进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
基于此背景,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建班级环境文化;尊重学生自主意识,完善班级制度文化;关注学生健康发展,形成班级精神文化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有力地说明了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班级文化能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莫大的影响作用。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期,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要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要积极把班级文化建设和德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德育渗透作用,以此促进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突显价值。
初中生的自主能力已经比较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基于学生本位,充分发挥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此促进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建班级环境文化班级环境是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的第一步。
正如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要充分利用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处空间资源,创建有个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沉浸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且,在这样的班级环境中,能够无形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创建班级环境文化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班级标语——学生自主构思。
作为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标语是全班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代表了一个班级的文化内核,使用得当可以让学生产生很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级标语的育人优势,让学生踊跃为班级标语出谋划策,并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精心评选,并让学生书写、装裱上墙。
例如,在上学期的班级标语征集过程中,我们评选出“快乐学习每一天”这一标语,因为全班学生一致认为这一标语很好地展现了学习风貌,能够突显出同学们热爱学习、快乐学习的心态和追求。
这样的班级标语由于是来自于学生的,是他们内心深处有感而发的,因此,就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
2.班级布置——学生自主完成。
相比于传统的整齐一致的班级布置,当下的班级布置更强调学生的参与,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归属感,改变原先没特色的班级布置缺点,让学生更多地融入到班级布置的设计、装潢上,使得学生能够将班级当家园来对待。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布置的积极性,我把班级布置的任务全部交给学生,学生自发成立了“班级布置工作小组”,他们对班级进行了以下布置。
第一是将教室后背墙改造成荣誉墙,并划分三个区域“昨天的辉煌”、“明朝的憧憬”和“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每个区域根据不同时期获奖情况在上面张贴,能够更直观地看到学生的进步。
其次是对教室前面的墙壁进行改造,中间是由“净、静、竞、精、敬”五个字构成,旁边分别是“同学们,辛苦了”和“穿过沙漠,水源就在不远处”。
最后是将一幅“八骏全图”悬挂在黑板后墙上,寓意是希望学生能够像这些骏马一样能够驰骋千里。
这些班级布置全都是学生一手包办,能让学生产生深深的认同感。
3.班级环境——学生自主美化。
作为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教室环境可以让学生对班级有更强的喜爱之情,也能更加愿意在其中学习。
如何对班级环境进行美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班主任要把同学们活动的这个主要场所布置好、构建好,突出班级环境布置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让学生能够在舒适的班级环境下学习。
而且,教学实践表明,优良的班级环境还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激发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和班级荣誉感,更好地与其他学生、与班主任融洽相处。
首先要明确教室布置的主题,一定要契合学生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的动力,能够展现学生的精神风貌和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其次,要对教室进行合理划分,明确每个区域的外观设计、内容需求和存在价值,要突显班级环境的个性化改造。
再此,教室环境的基调要温馨向上,要配合主题进行,既要让学生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又不会在其中有不舒适感。
最后,要注重细节刻画。
每个班级要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布置,比如有些重视学习园地板块,就要及时更新内容,有的注重营造美化的空间,可以适当进行绿化。
二、尊重学生自主意识,完善班级制度文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小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这将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班主任要从健全班级制度着手,引导学生遵守班级的制度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规范化道德行为的形成。
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于班级制度的制定,班主任不能够以自己的主观臆断为准,而应该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化的协商制定。
1.班级公约,学生协商制定。
实践证明,在有制定班级公约的班级内,学生的规矩意识明显好于没有制定公约的班级。
因此,要积极发挥班级公约的优势。
班主任要贯彻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民主权利,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制定班级公约。
班主任要灵活运用方法引导学生共同制定公约。
首先召开班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让每个小组提出一些公约条款,在此基础上召开班委会,班委将各小组制定的公约予以筛选,分门别类整理好。
最后再通过全班同学的集体投票,对所有的公约条款进行投票,最终保留好大家均认可的条款。
经过这一系列的程序,学生对自己参与制定的公约更有执行力。
2.班级目标,学生自主制定。
首先要引导学生知道集体目标,然后根据该集体目标制定个人目标;其实是制定班训。
班训不同于标语,应该尽量铿锵有力、朗朗上口,且有教导劝解功能,能够激励学生变得更好更强。
最后是实行班级口号。
一个优秀的班级口号胜过千言万语,它能反映集体目标,是班级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催人奋进的冲锋号,能够引领学生朝着既定的目标积极努力。
当一个班级口号被全班同学认可并大声喊出时,它所焕发的力量能够驱散一切阴霾,激发学生无穷的朝气和活力,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而不断奋斗。
3.班级事务,学生自主管理。
对于一些年轻班主任来说,由于缺乏工作经验,事事亲力亲为,非但自己累得苦不堪言,而且管理效率也不高。
其实,班主任要学会一些管理办法,通过建立班干部管理机制,实行岗位责任制,将管理班级的任务分解到各班委身上,发挥大家的智慧,群策群力,让人人都有事做、都能做事,切实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
班主任要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对班委会中心成员提出要求,要定期汇报工作情况,总结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中心成员要定期向全班同学做述职报告,对于一些重大决策事务要经班委会成员共同商议后决定。
此外,对于学校组织的会议,班委会也要积极参加,做好上情下达工作,及时将最新的消息准确传达给学生,做好学校与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
班主任还要鼓励普通的学生也要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管理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干为班委会分忧解难。
对于一些好的想法和措施,可以报请中队长思考组织,由班委会和班主任拍板决定。
三、关注学生健康发展,形成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文化是一个班级的集体精神财富,这些文化要素是集全班智慧共同构建和经营的,饱含着班主任与学生对班级的热爱之情,也是规范师生行为、凝聚全班共识的重要抓手。
班级精神是构建班级文化的重中之重,不仅可以塑造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让学生有内生动力去奋斗拼搏。
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班级精神文化。
1.以热爱学生为前提,形成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的构建不是能短期内就一蹴而就的,需要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与学生长期不断地积累和完善的。
班主任要清醒地认识到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激励和制约作用,要通过不间断的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如春风化雨般的进步,提升班级的整体风貌。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即便是最小的一朵花,也有深植在泥土中的细小根须。
班主任要同任课老师一起以最大的热忱、最优的教育、最温暖的关怀和学生建立互动,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通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共同构建和谐的精神世界。
如,在课间活动时,班主任也要与学生多互动,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如跳皮筋、转呼啦圈等,拉近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班主任要认同并实践爱的教育,不要将班主任这一份职业仅仅当作一份工作来做,而是要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导师,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学生、帮助学生、鼓励学生。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班主任还要因人而异制定相关策略,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缺点要及时加以纠正,对一些自卑和感觉受冷落的学生,更要倾注爱心让其感受到温暖,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其建立自信。
爱心是班级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要学会用爱心来营造精神文化,促进班级和谐发展,让不同性格、不同成绩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班主任关怀和其他同学的关心,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2.以培养爱心为抓手,形成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的德育除了要依靠构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外,也离不开学生的友谊润滑。
因为美德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一环,要重视挖掘学生的善良和爱心。
班主任要多组织适合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展现美、发现美。
例如,班主任可以带学生到养老院给孤寡老人做好事,发动学生为贫困山区的同龄孩子捐款捐物,也可以观看一些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电影,如《一个都不能少》、《一诺千金》等,激发学生人性的善与爱,让学生对爱与责任引发共鸣。
这些活动不能仅仅流于形式,而是要深入学生中去,让学生在参加活动之余能够有深思的机会,教育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对待同学要像春风般温暖,打开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的心灵能够得到荡涤,对事物的认识能够更全面。
总之,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一面旗帜,优良的文化环境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要充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要将德育教育摆在与学科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改革创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从优化班级布置、健全班级规章制度、发挥班级团队力量等角度,不断引导学生形成文化共识,在和谐奋进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开拓进取、勇攀高峰。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建设,创设适合学生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养成,积极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1]王业良陈君华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