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公开课(翁时霞)
2021-2022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霞》教学设计
?霞?教学设计佛山市第三中学姚巍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本思路,学习托物言志写精品散文的方法;2.品味重点语句,培养细咀慢嚼精品散文的习惯与能力;3.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深化对自我人生的理解,陶冶豁达性情。
二、教学重点对文中重点句子进行咀嚼,细品其蕴涵的深邃哲思与人生况味。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筹划〔一〕导语设计你曾经会因为读到某一句话或者目睹某一样东西而怦然心动吗?请大家说说……〔可以让一位学生代表发言〕有这样一个句子:“May there be enough clouds in your life to make a beautiful sunset.〞〔语文老师板书英语句子,营造一种神秘感〕当时,刚过不惑之年的作家冰心读后,很惊心。
下面,我们请英语高手翻译这句话……(可以让2-3位同学翻译,利于比拟)同学们,你们读了这句话后,会惊心吗?为什么群书博览的作家读到它会很惊心呢?我想,我们学习了冰心老人家的精品散文?霞?后,会有自己的答案。
〔二〕自由读课文,将自己感受很深的或者似懂非懂的句子标注出来。
〔学生可以出声读,也可以静读〕〔三〕根底知识积累云翳〔yì〕璀(cuǐ)璨〔càn〕惆〔chóu〕怅〔chàng〕相生相成:互相转化,互相促进,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盘旋余地。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以求学以致用〕1.读课文〔可以由学生齐读,也可以由一位学生范读,也可以录音朗读,但最好的是老师范读〕2.问题导读,整体把握〔1〕本文的题目是“霞〞。
霞,有朝霞与晚霞之别,作者主要是写朝霞还是晚霞?为什么?[明确]作者主要写的是晚霞。
朝霞和晚霞,都有绚烂、多彩的特点,但相比而言,晚霞多了些深沉、凝重的意蕴。
只有晚霞,才能准确寄托一个历经世事沧桑、岁月淘洗的耄耋老者的人生睿智与生命彻悟。
《霞》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霞》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霞》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霞》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导言:《霞》是陈曦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故事以描写人物的成长和变化为主线,通过刻画角色形象及情感变化,表现了人生的冷暖与际遇的起伏,强调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和人性的矛盾。
在教学中,要通过全方位的挖掘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并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深层意义。
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整体结构,明确主题和主旨。
2.帮助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遭遇、情感变化等方面的细节,理解作品以际遇为线索,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3.从作品的情节和人物中抽象出基本的哲理思想,使学生有关人性、人生和社会的感悟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霞》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教学重点:读懂小说的大致情节教学难点:学习识别主题教学方法:导读+讲授教学过程:1.导入:以“长大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为话题,引导学生进入小说的主题。
2.带领学生通读一遍全文,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
3. 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深入分析文本,理解人物性格和遭遇教学重点:分析阐述人物情感变化教学难点:学生自主分析人物性格及遭遇教学过程:1.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加深对小说情节的理解。
2.让学生回顾范水,李文成,汤菲这三个角色, 重点分析他们的性格、态度、阅历和成长变化。
3.小组讨论,同桌之间进行研讨写作。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领会人生哲思教学重点:学生合作探讨教学难点:理解美丽与人性的矛盾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哲理思想。
2.小组合作,展开深度思考,通过情节、变化和人物的行为和言论细节,体会人性、人生和社会等方面的深层含义。
3.在黑板上搜集学生的思想,整理教学内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小说整体结构并发现小说主题和主旨。
2.分析小说角色的成长和变化,并从人性和人生的角度探讨小说蕴涵的意义。
七年级《夏》多课型教案——王 慧、徐祖有
七年级《夏》多课型教案——王慧、徐祖有、王朝霞教案一:课型:品读课教师:王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文章的重要词句。
2、能力目标: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夏的特点。
3、情感目标:品味夏的内涵,领悟夏的哲理。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夏的内涵,领悟夏的哲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赏析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其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学生先畅谈他们心中的夏,再根据阅读的作品来说说他人笔下不同滋味、不同色彩的夏,引出梁衡的《夏》。
二、品读课文(一)走近夏:自读提示1、读准字音,扫清字词障碍,并进行检测;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欣赏夏:朗读思考在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作者写了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表现夏天的这些特点?(举一到两个例子进行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特点:紧张、热烈、急促感情: 赞美(三)领悟夏:诵读思考主旋律:紧张、热烈、急促主色彩:金黄色主人公:辛勤劳动的农民主题旨:热爱夏季的美景,赞美辛勤的人们(四)亲近夏:诵读提示1、对照画面,诵读课文语句段落。
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感情;2、划出自己喜欢的精彩句段,并力求会背。
(五)感悟夏:品析语言请同学们跳读课文,选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把它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品味词语、品味修辞等)可以使用下列句式回答:我喜欢( ),因为( ). 三、开拓思维:1、朗读课文,大胆质疑:提出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交与大家讨论。
2、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为了让此文更适合你的构思,你该如何修改?请交流。
四、课堂作业思考:与你读过的其它描写夏的文章相比,你觉得本文在立意上的积极之处在哪里?板书设计:夏(梁衡)主旋律:紧张、热烈、急促主色彩:金黄色主人公:辛勤劳动的农民主题旨:爱-------景--------美赞-------人--------勤教案二:课型:析读课教师:徐祖有教学目标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霞》教案: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
《霞》教案(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而《霞》这篇散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素材。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霞》这篇散文,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自然之美,领会自然的神秘和生命的可贵,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情感态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一、《霞》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自然之美的感受和领悟。
通过《霞》这篇散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的巨大魅力和美好意义,加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之心。
2.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
通过《霞》这篇散文,引导学生把握自然风光的瞬息之美和昙花一现的永恒,深刻领悟生命的美好和可贵之处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通过《霞》这篇散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探究文本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1.教学方法(1) 朗读、跟读法。
通过朗读、跟读,在慢慢品味中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情感和美感,加深学生对于生命和自然之美的认识和感受。
(2) 诗意化解析。
通过诗意化解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感性体验和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2.教学内容(1) 霞的特点及美感。
引导学生就《霞》这篇散文中所描绘的“瞬息之美”、“银白色的辉光”、“神秘的生命”的特点及所呈现出的美感进行分析和领悟,理解自然之美的神奇和引人入胜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
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心中所感所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教材分析《霞》这篇散文,是一篇描写自然之美的散文。
散文以观察、描写、形象化的手法,展现出霞的神奇和魅力,深刻地阐述了自然风光之美。
2.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让学生看一段霞的图片,然后用一句话来形容这幅图片。
《霞》教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教学是一个科学而又有趣味的过程,而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尝试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内容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进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案例入手,探讨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案例简介本次教学案例的课程内容是中学生必修的文学课程,其中一篇选读文学作品为《霞》。
此课文描述了一个年轻女性因为婚姻变故而被迫离开城市,去到乡村做乡村教师,在艰难曲折中逐渐成长的故事。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城乡差异、生活的压力与挑战,以及自立自强的意义等等。
二.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篇文学作品,了解大背景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掌握其中的基本知识和文学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自身成长的认识。
三. 教学过程1.开头导入教师首先通过PPT或者画面介绍这篇文章的内容概要和背景信息,并给出一些重点词汇和概念等预习资料,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阅读交流教师将这篇文章放在课桌上,让学生自由阅读,同时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就一段话进行讨论,大家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提出问题等等。
教师也在旁边观察和指导,及时纠正同学的语言错误和文学理解上的模糊点,予以解决。
3.文学解析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应,教师可以灵活地进行文学解析。
例如,从语言形式、句式结构、篇章结构等方面剖析文章的美学特点,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从人物塑造、情节铺陈等角度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和文化意识。
4.情感发泄在阅读和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让学生发泄自己的情感,讲述一些与故事相关的人生经历或者体验。
通过情感交流,与学生建立互信和共感,帮助学生将文学知识与自身生活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深度。
5.多元评价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闭合、开放式考试问题、写作等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进行科学和全面的评价。
《霞》教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霞》教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霞》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主题。
(2)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采用讨论、分析、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美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霞》的阅读与理解。
2.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3. 诗歌表达技巧的探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霞》的基本内容及其表达技巧。
(2)学生能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象解析。
(2)诗歌表达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霞》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歌全文、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教学道具:准备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实物道具,如图片、模型等。
3. 作业布置:提前布置相关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丽的霞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2. 诗歌阅读:让学生齐读诗歌《霞》,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内容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歌《霞》的内容,包括诗歌的意象、主题等。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析诗歌,理解诗歌表达技巧。
6. 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绘制自己心中的霞光,体会诗歌的美感。
7. 总结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窃读记》教案 新人教版
11、窃读记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了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学习心理描写的手法。
3.学习作者珍爱读书、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理清结构,基本理解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林海音,女,(1918~2001),原名林含英,著名散文家。
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其代表作有《城南旧事》。
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终身成就奖”;1999年获颁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
这位伟大的女性在2001年12月1日因中风、肺炎、败血症病并发在台北振兴医院病逝,享年83岁。
《窃读记》入选2001年版《中国当代散文名家名篇赏读》,并被选进多种教材。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划出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
在阅读的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语言: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1.作者记叙了一件怎样的事?明确:课文记叙了“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2.请同学们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第一段(1~4):常到书店“窃读”第二段(5~9):窃读中的苦与乐。
第三段(10):老师鼓励常记起。
3.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内容的?明确:是以怎样窃读为线索来组织内容的。
文章的第一部分写窃读的地点与心情。
文章第二部分,写窃读的方式与心情;第三部分写窃读能够坚持并感到轻松的原因。
总结固趣:1.本节课你有怎样的收获?2.本节课按教学目标来检查,你还有哪些内容没有掌握?应怎样弥补?布置作业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公开课教学简案翁霞)优秀教案
《再别康桥》教学简案榕山翁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诵读,学习新诗的欣赏方法。
2.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诵读和讨论理解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诗人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课堂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以“离别的诗歌〞导入诗人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
二、初读诗歌,品词析句1.徐志摩这首诗,在送别的对象上与一般离别诗有什么不同?2.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三、精读诗歌,找出意象1好。
除了“西天的云彩〞这个意象,同学们看看,这首诗还有哪些美好的景物?美好景物,展现了怎样的意境?〔1〕第二节写的是柳。
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第三节中“青荇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诗人为什么说他想做这样的一条水草,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3〕第四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说是彩虹似的梦,他们两者之间是不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4〕第五节为什么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5〕〕第六节中我为什么又不能放歌呢?“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一句,究竟是谁在放歌?四、再读诗歌,寻味美1.诗歌第节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何作用?2.诗人在作别康桥时,做了哪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五、课堂小结:康桥的美,在柳、在草、在谭、在船、在河、在夏虫……六、课后作业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根据自己的理解,请同学们把它改写成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附: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初级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带上她的眼睛
2.教学难点示例:
在讲解课文深层含义时,教师可针对以下句子进行解释:
- “她的眼睛,就像一个神奇的窗口,透过它,我看到了世界的美好。”这句话表达了女孩眼睛的独特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眼睛象征着发现美的能力,透过她的眼睛,主人公认识到了世界的美好。
(4)旅行意义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讨论旅行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旅行的价值。
2.教学难点
(1)生字词的运用:学生往往在掌握了生字词的基础上,难以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教师需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运用。
(2)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课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如“她的眼睛,就像一个神奇的窗口,透过它,我看到了世界的美好。”等,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其含义。
(3)写作技巧的运用:学生在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时,往往难以将其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教师可通过例句、范文等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4)旅行意义的思考:对于旅行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学生可能缺乏深刻的理解。教师可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旅行的重要性。
举例解释:
1.教学重点示例:
在讲解生字词时,教师可列举如下例子: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初级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带上她的眼睛
一、教学内容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初级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带上她的眼睛。《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描绘女孩通过旅行拓宽视野、激发想象力的课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学习生字词,如“蔓延”、“斑斓”等;2.阅读理解,分析课文主题、情节及人物形象;3.体会作者通过具体景物、事物描绘女孩内心世界的方法;4.掌握游记写作的基本技巧,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5.结合课文,讨论旅行对个人成长的意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旅行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生活、自然的热爱,提高写作水平。
回声公开课教案滕霞
回声威远县新场镇永高小学校欧鲜二○○五年十二月二日教学内容:《回声》课文分析。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回声的原理。
3、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具准备: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回声原理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
1、老师戴着青蛙头饰出现在教室。
我是一只小青蛙,你们愿意跟我这只青蛙做朋友吗?不过为了表示一下你们的诚意,你们必须会学青蛙叫。
(学生学一下青蛙叫,放课件——青蛙叫)2、做我的朋友还得聪明,你们得认识我手中卡片上的字(出示生字卡片)。
3、你们是真的很聪明,你们会读出下面的生词。
(出示生词课件)4、一天我和我的妈妈出去玩的时候却遇到一件怪事了。
(出示课件——导入)5、这是怎么回事呢?现在让大家来听一听。
(出示课文范读课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回声》。
(板书课题)二、分析课文、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笔标出课文自然段的序号,并且全班齐读课文。
2、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会在桥洞下大叫吗?(看到了美景)是什么样的美景?你们平时看到美景后会怎么做?请同学来说说。
我当时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谁勇敢地举手来展现一下自己的阅读能力?我遇到怪事后,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我的问话呢?大家认为他这样读好不好?为什么?谁再来读读?3、这是怎么回事,我确实不知道,所以我问了我的青蛙妈妈,我的青蛙妈妈却把我带到了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呢?又做了什么呢?请女同学来读一下课文第四自然段,其余同学在这一段中找出描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
⑴青蛙妈妈为了回答我的问题把我带到了哪里?(河岸上)⑵描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有哪些?(跳、捡、扔)⑶(出示课件)提示学生认真观察波纹的变化,为了让大家年看得更清楚、明白,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出示投影仪)。
引导学生复述波纹变化特点。
4、波纹与我提出的问题又有什么联系呢?我们来看看青蛙妈妈是怎样解释的?⑴现在请同学默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中青蛙妈妈所说的话,并讲讲你读懂的内容。
翁冬霞四年级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让学生知道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常喝牛奶可以强身益智。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懂得喝牛奶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重点
牛奶中含有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所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婴儿及青少年智力发育、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常喝牛奶可以强身益智。
难点
喝牛奶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妈妈的年龄:
妈妈最喜欢吃的东西:
妈妈最喜欢做的事情:
妈妈最大的心愿:
二、根据自己对妈妈的了解,写一写我的妈妈
教学过程(续):
三、根据自己的回忆,写一写妈妈让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情:
时间
事情
我的感受
四、和妈妈谈谈心,进一步了解妈妈的生活与工作,把情况记录下来。
五、观察妈妈一天的作息时间、工作和家务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您总是。
您教我,教我。
您为了我。
妈妈,等我长大了,。
妈妈,我爱您。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 周第 课(章、单元)第 节第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二、学生奶1、小学生该不该喝学生奶?
课型
综合实践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 力
让学生知道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兴衰和人类的末来,牛奶中含有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所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婴儿及青少年智力发育、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常喝牛奶可以强身益智,因此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要积极、稳妥地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
用自己的双手做心意卡送给妈妈。
教法
讲授法、指导法、
学法
讨论法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上课性质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执教: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翁霞[教材分析]《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
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3、形成初步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1、自由读、分角色读、同桌读、理解读中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2、朗读发言时仪表大方,声音响亮,表达时语言清晰流畅。
3、学会圈圈画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表达与倾听中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完善自己。
2、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了美丽。
[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难点: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了美丽。
[设计意图]在这堂课中,我想着力体现:以读为本,培养语言这一教学理念。
语感训练是语文新课标赋予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新课标中,把“培养语感”、“发展语感”、“形成良好的语感”等纳入了“语文素养”的范畴,并且有计划地分解、落实到各个阶段中。
语文是母语课程,重在实践与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对语言有一种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能根据汉语言的特点,准确把握语言的形象、意蕴、情趣,这样才能达成“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一总体目标。
培养和发展语感,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就是阅读实践,让学生在大量的有效的阅读实践中,感触、感受语言材料,准确地理解和体味语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教学流程]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雨点儿》。
课件动态出示课题:雨点儿3、齐读,再读。
雨点儿既活泼又可爱。
看,他们来了,咱们开火车叫叫他们的名字,好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让学生“先认为快”——开学第一周教学案例
让学生“先认为快”——开学第一周教学案例翁飞霞【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版》【年(卷),期】2005(000)0Z2【摘要】一、认同学的姓名[案例一“]你叫什么名字?教我们什么?”第一次见面,孩子们直率地发问。
循声望去,教室里一张张新鲜的面孔,不仅好奇地望着我,更好奇地望着周围的小伙伴。
噢,原来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认识新朋友呢!于是,第一堂课,我把自己的姓名作了一张大大的心形名片,将它别在腰际,大方地站在教室中间说:“我叫×××,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很有爱心,会像个大姐姐一样爱护你们,请你念念我的名字。
”接着,我教他们将自己的名字写出来,制成有自己特色的小名片,挂在身上,带领全班同学读自己的名字。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他们自然地将其他小孩的名字与人的面孔、模样联系起来。
很快,对他们的名字有了一个模糊的印象。
为了巩固他们的印象,我让学生回家问问爸妈:“为什么给我取这个名字?我的名字有什么意义呀?”第二天大家相互介绍,不仅认识了名字,还知道了来历,孩子们印象特别深刻。
此后,结合美术课,我让学生把这些风格各异的名片贴在一棵大树上,每次上课前花几分钟时间让孩子念念树上的名字。
第三天,我又给每个学生印发了全班四十八个学生的座位表,让家长在家配合学校辅导,帮助他们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
课余经常让不同的学生练习发作业本。
四五天后,我发现当其...【总页数】2页(P)【作者】翁飞霞【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23.2【相关文献】1.让学生"先认为快"--开学第一周教学案例及反思 [J], 翁飞霞2.让学生“先认为快”——开学第一周教学案例 [J], 翁飞霞3.开学第一周食谱 [J], 金瑞芹;4.开学第一周 [J], 春之日月5.开学第一周 [J], 汤荣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日月水火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师生)
2.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图片。
(教师)
3.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看图导入
导入:汉字家园新来了8个生字宝宝,不过,它们都藏在画里,认真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借助富有童趣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图文结合,引导识字
1.学习“日”字。
(1)课件演示动画(太阳图形演变成甲骨文“”),引言:这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个生字宝宝,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如果你叫不出它的名字,也可以用小手画一画它的样子。
(日)
(2)教师领读“日”字。
交流:你对“日”字了解多少呢?
预设:
我知道“日”指的是太阳,我能给“日”字组词:日光、日子、日月等。
我会写“日”字的笔顺:。
2.学习“月”字。
(1)课件演示动画(月亮图形演变成甲骨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遮住了月亮的身子变成了“月”的两个横。
)
(2)交流:你认识这个字宝宝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预设:
我知道“月”就是天上的月亮。
我能用“月”组词、说句子:月亮——天上的月亮弯弯的,像小船。
三月四日——我的生日是三月四日。
3.学习方法小结:刚刚这些字和它们代表的事物的样子很像,它们也是象形字。
我们通过看图,观察字的演变,学会了汉字,这些就是学习象形字的主要方法。
设计意图:以“日”“月”为例,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画演示,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的基础上形成对象形字的整体感知。
初步体验学习象形字的方法,为学习其他生字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习,教师点拨
1.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老师发给同学的6张图片,找一找藏在图片里的6个字宝宝。
尝试着叫出它们的名字。
2.学生汇报:叫出字宝宝的名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出它的名字的?
预设:
(1)我找到了“山”,“山”的字形就像几座山峰连在一起。
教师相机出示“山”的字理演示动画。
(2)我找到了“水”,“水”的字形就像流动的水纹。
教师相机出示“水”的字理演示动画。
(3)我找到了“火”,古人根据火燃烧时的形状写成了“火”。
教师相机出示“火”的字理演示动画,并讲述燧人取火的故事。
(4)我找到了“田”,人们就是根据田地的形状写成了这个字。
教师相机出示“田”的字理演示动画。
(5)我找到了“石”,图片上画的石头就是“石”古时候的样子。
教师相机出示“石”的字理演示动画。
(6)我找到了“禾”,“禾”的字形真像一棵小苗。
教师相机出示“禾”的字理演示动画,并点明:植物秋天丰收了,沉甸甸的,所以“木”字上面有个“撇”就是“禾”。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环节“日”“月”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借助字理图画自主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
6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四、融会贯通,反复练习
1.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2.游戏巩固,两名同学一组,一名同学根据字形或其象形特征进行表演,另一名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字。
3.生字运用,在8个生字中选择喜欢的字宝宝,为它组词,再说一句完整的话。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通过反复练读和游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生字反复再现,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五、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强调书写习惯。
2.动画展示“日”“田”“禾”“火”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
3.师生交流:在刚才书空的过程中,哪些笔画不认识?哪些笔画写起来有难度?
4.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相机介绍笔画“捺”和“点”,注意“日”和“田”的第二笔都是横折钩。
并针对难写笔画进行范写。
5.教师完整范写4个生字,一边写一边讲解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
7.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必须到位,本环节采用观察、讲解、示范、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反复书空练习,加深学生对汉字笔顺规则的理解,最终写好每一个汉字。
教学反思
我在这节识字课上,精心设计了一些教学环节,尝试了自主识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1.利用直观教具帮助识字。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我在课前精心地准备了一些直观教具(投影仪、图片、实物)来表现汉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理解。
化解了教学难度,提升了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究识字方法和规律。
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关系始终是牵动教学的纽带。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学习新知。
此时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学习的
点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