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50年回顾(一)(1953-2003)

合集下载

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后,汽车工业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
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65年):汽车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托于苏联进行技术转移。

1953年,中国生产出了第一辆轿车“红旗”;1956年,中国生产出了第一辆军用越野车“吉普”。

在此期间,汽车产量不高,生产的车辆主要是军用和公共交通工具。

第二阶段(1966年-197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汽车工业陷入停滞状态。

车辆生产
量不高,质量低下,技术水平也停滞不前。

第三阶段(1979年-1992年):改革开放后,汽车工业开始获得快速发展。

1984年,第一辆由中国自主研制的轿车“桑塔纳”正式投产;1985年,中国生产的汽车达到了100
万辆的里程碑;1990年代初期,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迅速,已经开始向汽车高技术产业转型或升级。

第四阶段(1993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自主品牌开始崛起,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汽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1999年,中国产销汽车突破了万辆,成为全球第五大汽车制造国。

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持续发展,逐步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力量。

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同时出口市场也不断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球
竞争力的行业。

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突破了280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
场和生产国。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推进创新和技
术升级,不断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整体水平,更好地适应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变化。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在那个时候,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产业化政策,汽车工业也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953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汽车制造厂——长春汽车制造厂(现在的一汽)。

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

196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设备,逐渐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汽车制造体系。

在这一时期,一汽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现在的上汽)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两个重要骨干企业。

然而,由于技术和市场的限制,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相对较慢。

直到1994年,中国政府出台了《汽车工业调整和振兴方案》。

这一政策的实施,解放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生产力,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市场的扩大,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2000年以后,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在这一时期,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国内汽车企业开始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

在2000年代初,中国政府提出了汽车产业“走向世界”的战略。

中国汽车企业开始积极与国外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同时,他们也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积极拓展出口业务。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汽车出口量开始快速增长,中国汽车品牌也逐渐走向国际。

除了传统燃油车市场,中国还在近年来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壮大。

2015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当前,中国汽车工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政府提出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战略目标,鼓励国内汽车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力度。

同时,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汽车企业也需要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

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发展阶段的漫长历程。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重要力量之一。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期,下面是较为详
细的历程:
1. 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萌芽,主要是
由私人企业投资的新能源汽车和拖拉机等生产。

2. 改革开放(1978-1992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
国政府开始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多元化投资和开展国际并购,加快了中
国汽车市场的发展。

3. 市场化改革(1992-2008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行市场化改革,
鼓励汽车企业开展竞争,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向大型豪华轿车和高档车型等领域扩展。

4. 泡沫破灭(2008-2012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汽
车工业陷入了一次严重的危机,许多汽车企业面临倒闭和裁员的风险。

5. 新能源汽车崛起(2012-至今):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新能源
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新趋势,中国许多汽车企业加大了在新能源汽车
领域的投资和生产。

此外,中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

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历程,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汽车工业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汽
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中国汽车的发展史

中国汽车的发展史

中国汽车的发展史中国汽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汽车还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少数人能够拥有。

在那个时代,中国的汽车工业还没有起步,所有的汽车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才开始发展。

1950年代至1970年代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汽车工业处于起步阶段。

1953年,第一辆中国制造的汽车——解放牌轻型卡车下线,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缓慢,主要依靠国外技术的引进和合作生产。

这个时期的中国汽车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型卡车、客车和摩托车领域。

1980年代至1990年代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1984年,中国第一辆自主研发的轿车——上海牌轿车下线。

从此,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逐渐实现自主研发和生产。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汽车品种也开始不断扩充。

1992年,第一辆自主研发的越野车——北京吉普BJ2020下线,成为中国第一辆越野车。

此外,这个时期还涌现出了一批中国汽车品牌,如吉利、奇瑞、比亚迪等。

2000年代至今在这个时期,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中国的汽车产量和销量不断攀升,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国。

中国的汽车品牌也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如吉利汽车在2010年成为了沃尔沃汽车的母公司。

此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也开始逐步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新的增长点。

总体来说,中国的汽车工业从起步到发展,历经了几十年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汽车品牌逐渐崛起,汽车技术和质量也不断提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也将继续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 1 -。

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 起步阶段(20世纪50-70年代):这个阶段主要是国有企业为主,开始了汽车制造的尝试。

1956年,中国生产了第一辆名为“解放牌”(Jiefang)的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制造业的起步。

然而,受制于技术和资源限制,产量较低。

2. 自主研发起步(20世纪8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自主研发汽车技术。

1984年,上海汽车制造厂成功生产出第一辆“桑塔纳”轿车,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朝着自主研发方向迈进。

3. 合资合作时期(90年代至今):在90年代,中国汽车制造业开始与国际知名汽车公司进行合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个时期,一些合资品牌如大众、丰田、本田等在中国投资建厂,带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汽车市场也逐渐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4. 自主品牌崛起(2000年代至今):2000年代,中国开始重点发展自主品牌。

一些国内企业如吉利、长安、比亚迪等开始在自主品牌上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和市场推广。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自主品牌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5. 新能源和智能化发展(2010年代至今):在近年来,中国汽车制造业将重点放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技术上。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促使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市场。

同时,智能化技术如自动驾驶、互联网汽车等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制造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自主研发、合资合作、自主品牌崛起,再到新能源和智能化发展的过程。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参与者和竞争者之一,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进步。

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1987年7月,一汽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就 引进轻型发动机协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签字 仪式。




1985年5月25日,中汽公司直属科研单位——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动工兴建。 1985年9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组成新领 导班子。第一辆北京BJ2021型汽车驶下生产 线。中美合资生产的切诺基汽车投产。 1986年3月,天津汽车工业公司引进日本 大发公司夏利轿车许可证转让合同在天津签 字。 1986年9月,中法合资广州标致汽车有限 公司投产。
中国汽车工业的初创时期(1949-1965)

1949年10月,中央重工业部机 器工业局开始着手筹建新中国 的汽车工业。 1950年4月,重工业部成立 汽车工业筹备组,任命郭力为 筹备组主任,孟少农、胡云芳 为副主任。 1951年3月,政务院财经委 员会批准第一汽车工业筹备组 改为汽车工业管理局,任命张 逢时为局长,江泽民为副局长。 1953年6月,毛泽东主席亲 自签发《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 年内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
中国汽车发展三部曲
三步曲之一:自主造车 (1956年-1984年)




与“解放”载货汽车一样,中国汽车工业在诞生伊始就被打上了浓重的时代烙印。起 步初期的中国汽车工业按照苏联模式发展起来的,也算是高起点了。——因为在当时 我们的邻国韩国的汽车工业也几乎是空白。但是,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在社会的政治 大潮中随波逐流,飘摇起伏。 1965年,国家出于经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在湖北十堰筹建二汽。但二汽的建立 并没有解决经济模式一直给中国汽车工业所带来的制约。到1970年,全国汽车产量才 突破10万辆,1980年才突破20万辆。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轿车工业也曾昙花一现,有过短暂的繁荣。1958年,一汽相 继生产了“东风”、“红旗”两款轿车。同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的“井冈山”轿 车、上海生产的“凤凰”轿车,作为庆祝共和国10周年的礼物而相继面世。但是,轿 车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蓬勃起来,而是由于种种原因被遏制在襁褓之中。从1958年 到1983年,中国轿车用了25年的时间年产量才突破5000辆,用原机械部部长何光远的 话来说就是这一段时间的中国汽车工业基本上只能算是“卡车工业时代”。 不过在1978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当时的中央政府开始重新 思考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思路,汽车工业也因此注入了新的活力。“摸着石头过河”、 “技术引进”、“与外国合资经营”等有关汽车发展的新名词也开始见诸于报端,中 国的汽车工业从此迸发出新的热量。考虑到当时民族汽车工业的技术落后,中央政府 开始鼓励民族汽车厂商和国外汽车巨头接触。1978年,美国通用汽车董事长墨菲先生 来华考察中国的汽车工业。随后,国家开始组团赴德、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考 察,并开始商谈合资事宜,中国汽车由此向世界汽车工业敞开了大门。

(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发展史

(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发展史

(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汽车发展史50年风雨汽车路进入90年代以来,轿车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买私家车就像70年代的“四大件”、80年代的家用电器一样成为众多家庭追求的目标,而这在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

更令人感慨的是,我们是在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历程之后才迎来了这一天。

在新中国50年大庆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50年代中国轿车呱呱坠地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

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对于当时工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次经济上的解放。

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

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同时工厂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

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上海汽车装修厂,后更名为上海汽车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

在大跃进的年代,这几辆稚嫩的国产轿车确实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了一阵子。

中国汽车发展史东风牌轿车开进中南海,毛主席试乘之后高兴地说:“好啊,坐上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了!”以大跃进的狂热和速度造出的中国第一批轿车,更多地是政治因素在起作用,“造出争气车,献给毛主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而在技术上缺乏应有的实力,中国轿车的鼻祖是中国第一代汽车技术人员和工人东拼西凑,手工敲敲打打造出来的。

以凤凰车为例,它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南京汽车厂的四缸发动机,底盘仿华沙轿车,车身外形仿顺风车,零件靠手工技术和在普通机床上搞革新进行切削加工完成。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分创建、成长、全面发展和高速增长四个阶段。

创建阶段(1949~1965年):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总装配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

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了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

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成长阶段(1966~1980年):在这个历史阶段,主要是贯彻中央的精神建设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

在此期间,一汽、南汽、上汽和济汽,5个老厂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并承担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的任务;地方发展汽车工业,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改装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生产,生产厂点近200家。

1966~1980年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

1980年,生产汽车22."2万辆,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全面发展阶段(1981~1998年):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老产品(如解放、跃进和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建设轿车工业,引进资金和技术,国产轿车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进行改革,汽车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高速增长阶段(1999年至今):在此期间,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新车型层出不穷;科技新步伐加快,整车技术特别是环保指标大幅度提高,电动汽车开发初见进展;与国外汽车巨头的生产与营销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引进国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加深;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稳步前进。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演变,如今初步形成了“3+X”的格局,“3”是指一汽、东风、上汽3家企业为骨干,“X”是指广汽、北汽、长安、南汽、哈飞、奇瑞、吉利、昌河、华晨等一批企业。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一、起步阶段(1950-1978)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起步。

当时,中国的主要汽车制造商一汽集团的前身长春汽车制造厂于1953年奠基兴建,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1956年7月13日,长春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CA130型载货汽车。

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在此之后,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发展历程。

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比较落后,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投资较少,技术落后,生产能力有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都很少。

二、开放合作阶段(1979-1994)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汽车工业也逐步走向开放。

1984年,中国与德国大众公司签署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合营合同,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与国际接轨。

在此期间,中国的汽车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汽车消费市场也逐步扩大。

三、快速发展阶段(1995-2004)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汽车市场逐渐繁荣起来。

1997年,中国第一家自主品牌奇瑞汽车公司成立,迅速崛起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佼佼者。

同时,吉利、华晨、长安等自主品牌也相继成立,迅速增强了中国的汽车产业实力。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的汽车工业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促进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四、新发展阶段(2005-至今)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汽车工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2005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逐渐崛起,开始在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2020年以后,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国家对智能网联技术的重视,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在朝着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一汽发展历程

中国一汽发展历程

中国一汽发展历程中国一汽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骨干企业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53年,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一汽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回顾。

一、成立初期(1953-1978)中国一汽的前身是于1953年成立的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

在成立初期,中国汽车工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和设备水平都相对较低。

中国一汽在这个时期主要从苏联引进技术和设备,开始了集装式汽车的生产。

1956年,中国一汽成功生产出第一辆CA10型卡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

二、改革开放时期(1978-1999)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中国一汽在这一时期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合作成立了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984年,中国一汽成功生产出第一辆轿车——“红旗”轿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市场开放与自主品牌建设(1999-2010)1999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汽车市场进一步开放。

中国一汽在这一时期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2001年,中国一汽推出了自主品牌“奔腾”,取得了一定的市场成功。

2009年,中国一汽推出了自主品牌“骏派”,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

四、转型升级与国际化发展(2010至今)进入21世纪,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一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力度。

2017年,中国一汽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电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2019年,中国一汽成为中国首家实现年销售量超过300万辆的汽车企业。

除了产品创新和技术进步,中国一汽还积极开展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工作。

公司致力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绿色制造和绿色出行。

同时,中国一汽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教育、扶贫和灾后重建等领域,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中国一汽也在不断探索和前进。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

汽车工业50年发展与回顾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今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下称一汽)在长春动工兴建,开中国汽车工业之先河。

2003年7月15日恰逢中国汽车工业建设50周年,回顾50年的发展历程,顺遂与曲折并存,急起和徘徊同在,汽车工业在不断学习、创新中前进、成长。

一、汽车产品发展我国的汽车产品发展大体可分两个大阶段。

(一)前30年(1953~1982年)这30年是汽车产品以载货汽车且以中型(载质量4~5t)载货汽车为主的年代。

(二)后20年(1983~2002年)以1982年5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成立为契机,提出汽车产品结构改革方针,包括:实施老产品换型;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的历史;加大客车、农用车、专用车、柴油车的生产比例;发展系列化多品种生产,结束单一品种生产的历史。

1 1983~1992年1983~1992年,我国汽车产量从20万辆增长到100万辆(106.2万辆),汽车老产品实现全面换型,引进了一大批商用车新产品,增加了微型客货车品种,轿车工业已经起步,明显改变了汽车产品结构,为以后汽车产品结构的更大改变奠定了良好基础。

这一时期开发引进的产品已步入系列化、多品种的轨道。

3)发展微型商用车1980年,国内开始试制日本产品技术的微型商用车,先从微型载货车入手,后逐步扩大到微型厢式载货车,再到厢式客车,经引进技术及建设,陆续投产的品牌有:①吉林牌:吉林汽车工业总公司采用日本铃木技术,1983年投产。

②五菱牌:柳州微型汽车厂(今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柳微、五菱)采用日本三菱技术,1984年投产。

③松花江牌:哈尔滨飞机制造厂(今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哈飞)引进日本铃木技术,1984年投产。

④长安牌:长安机器制造厂(今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长安)引进日本铃木技术,1985年投产。

⑤昌河牌:昌河飞机制造厂(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昌河)引进日本铃木技术,1985年投产。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

在那个时候,中国汽车生产主要依赖于进口。

然而,由于外部环境的限制和国内人民对汽车需求的增加,中国政府决定发展自主汽车产业。

以下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历程:第一阶段(1953年-1978年):此阶段是中国汽车产业的起步阶段。

政府首先建立了一些汽车组装厂,利用进口零部件进行汽车组装。

其中,第一辆中国自主设计和制造的轿车“红旗”在1958年诞生,象征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

第二阶段(1979年-1993年):此时期的中国汽车产业开始从国家控制转向市场经济。

1984年,中国政府颁布了《汽车工业振兴计划》以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同时,一些国际汽车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与国内合作伙伴合资生产汽车。

这些合资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及时满足了国内市场对汽车的需求。

第三阶段(1994年-2009年):这一时期是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经济改革的推动下,中国汽车销量快速增长。

同时,国内企业也开始自主设计和制造汽车。

1999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首次超过进口车。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中国汽车企业纷纷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提高了汽车质量和技术水平。

第四阶段(2010年至今):此时期是中国汽车产业迈向全球领先地位的阶段。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大国。

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鼓励汽车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同时,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国汽车企业崭露头角,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比如,上汽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长城汽车成为中国最大的SUV制造商。

此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各方面的努力。

政府通过减税、补贴和优惠政策,吸引了外国汽车企业来华投资,并推动了国内汽车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一汽发展史

中国一汽发展史

汽车品牌发展史--一汽奥迪发展史在介绍一汽奥迪之前,不得不先介绍一下他的背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第一汽车制造厂),1953年7月15日破土动工,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起点。

50年来,第一汽车肩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重任,经历了建厂创业、产品换型和工厂改造、上轻型车和轿车三次大规模发展阶段,产品生产由单一卡车向轻型车和轿车方面发展。

1991年,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建立15万辆轿车基地;2002年,与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实现合作。

目前,产品结构已形成以轿车为主的新格局。

第一汽车拥有全资子公司30家,控股子公司15家,其中包括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全资子公司和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一汽夏利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四环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及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

在东北、华北和胶东、西南、华东形成布局合理的生产基地,以及在国内汽车行业具有产品开发和工艺材料开发领先水平的技术中心。

固定资产总额1100亿元,员工12.6万人。

50年来,第一汽车累计产销中、重、轻、轿、客、微各类汽车600余万辆,在巩固和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建立起全球营销和采购体系。

遵循“第一汽车、第一伙伴”核心价值观和“用户第一”的经营理念,努力追求“让中国每个家庭都拥有自己的汽车”的产业梦想。

一汽人正在为建设“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的新一汽而努力奋斗。

一汽奥迪的渊源可以追述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一汽就引进了奥迪100型轿车,奥迪100是一汽从德国大众引进生产的车型(当时一汽大众汽车公司还未建立),后来一汽自行生产的ca7220红旗牌轿车就采用了已国产化的奥迪100的车身和底盘。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集团股份公司及奥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轿车生产企业,整个项目总投资为一百一十一点三亿元人民币,其中捷达项目为八十九亿元人民币,注册资金为三十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汽占百分之六十的股份,大众占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奥迪占百分之十。

中国一汽发展史

中国一汽发展史

汽车品牌发展史--一汽奥迪发展史在介绍一汽奥迪之前,不得不先介绍一下他的背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第一汽车制造厂),1953年7月15日破土动工,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起点。

50年来,第一汽车肩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重任,经历了建厂创业、产品换型和工厂改造、上轻型车和轿车三次大规模发展阶段,产品生产由单一卡车向轻型车和轿车方面发展。

1991年,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建立15万辆轿车基地;2002年,与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实现合作。

目前,产品结构已形成以轿车为主的新格局。

第一汽车拥有全资子公司30家,控股子公司15家,其中包括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全资子公司和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一汽夏利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四环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及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

在东北、华北和胶东、西南、华东形成布局合理的生产基地,以及在国内汽车行业具有产品开发和工艺材料开发领先水平的技术中心。

固定资产总额1100亿元,员工12.6万人。

50年来,第一汽车累计产销中、重、轻、轿、客、微各类汽车600余万辆,在巩固和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建立起全球营销和采购体系。

遵循“第一汽车、第一伙伴”核心价值观和“用户第一”的经营理念,努力追求“让中国每个家庭都拥有自己的汽车”的产业梦想。

一汽人正在为建设“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的新一汽而努力奋斗。

一汽奥迪的渊源可以追述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一汽就引进了奥迪100型轿车,奥迪100是一汽从德国大众引进生产的车型(当时一汽大众汽车公司还未建立),后来一汽自行生产的ca7220红旗牌轿车就采用了已国产化的奥迪100的车身和底盘。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集团股份公司及奥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轿车生产企业,整个项目总投资为一百一十一点三亿元人民币,其中捷达项目为八十九亿元人民币,注册资金为三十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汽占百分之六十的股份,大众占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奥迪占百分之十。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

以下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主要发展阶段:1.初期阶段(1950年代-1970年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初期阶段,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

在国家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汽车制造厂——一汽(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开始组装苏联的汽车技术,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汽车生产。

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满足国内需求,建立起一定的汽车生产基础。

2.自主研发阶段(1980年代-1990年代):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开始注重技术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

国家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了自主品牌的发展。

中国第二汽车集团(简称二汽,现为东风汽车集团)等企业相继成立,并开始自主设计和生产汽车。

这一阶段标志性的成果是中国首款自主品牌轿车——红旗轿车的推出。

3.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政府提出了“汽车强国”战略,大力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国内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消费升级带动了汽车需求的快速增长。

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加大了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一些中国汽车企业如上汽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等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产业链不断完善,从汽车零部件制造到整车生产、销售和服务等环节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汽车市场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并在电动汽车、智能驾驶等领域展现了强大的潜力和竞争力。

总体来说,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自主研发阶段再到快速发展阶段的演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未来,中国汽车工业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推动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汽车制造和技术创新。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
摘要: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初创阶段(1950年代-1980年代初)
二、合资合作与快速成长阶段(1980年代中-2000年代初)
三、自主研发与市场竞争阶段(2000年代初-至今)
正文: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创阶段、合资合作与快速成长阶段以及自主研发与市场竞争阶段。

一、初创阶段(1950年代-1980年代初)
新中国建立后,汽车工业开始起步。

1956年,第一辆国产轿车“井冈山”问世。

此阶段,我国汽车工业以仿制和引进技术为主,建立了若干汽车制造厂,但产量较低,产品类型单一。

二、合资合作与快速成长阶段(1980年代中-2000年代初)
1980年代中期,我国汽车工业进入合资合作与快速成长阶段。

这一阶段,国内外汽车企业纷纷来华投资建厂,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汽车产量迅速提升,产品种类日益丰富。

在此阶段,我国汽车产业逐步形成了以轿车、卡车、客车为主导的产品结构。

三、自主研发与市场竞争阶段(2000年代初-至今)
21世纪初,我国汽车工业迈入自主研发与市场竞争阶段。

国内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此阶段,我国汽车产业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自主品牌逐渐崛起,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二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国
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总之,中国汽车工业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从初创时期的仿制和引进,到合资合作与快速成长,再到自主研发与市场竞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分创建、成长、全面发展和高速增长四个阶段.➢创建阶段(1949~1965年):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总装配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

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了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成长阶段(1966~1980年):在这个历史阶段,主要是贯彻中央的精神建设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在此期间,一汽、南汽、上汽和济汽,5个老厂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并承担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的任务;地方发展汽车工业,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改装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生产,生产厂点近200家。

1966~1980年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63。

9万辆。

1980年,生产汽车22。

2万辆,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全面发展阶段(1981~1998年):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老产品(如解放、跃进和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建设轿车工业,引进资金和技术,国产轿车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进行改革,汽车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提高.➢高速增长阶段(1999年至今):在此期间,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新车型层出不穷;科技新步伐加快,整车技术特别是环保指标大幅度提高,电动汽车开发初见进展;与国外汽车巨头的生产与营销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引进国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加深;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稳步前进。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演变,如今初步形成了“3+X”的格局,“3”是指一汽、东风、上汽3家企业为骨干,“X”是指广汽、北汽、长安、南汽、哈飞、奇瑞、吉利、昌河、华晨等一批企业。

中国汽车工业的创业史

中国汽车工业的创业史

中国汽车工业的创业史中国汽车工业的创业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汽车工业起步较晚。

中国汽车工业的创业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是探索期,从1953年到1965年。

在这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主要依赖苏联援助开始起步。

1953年,中国政府决定在沈阳建设第一家汽车工厂,这就是中国第一家汽车生产厂——一汽。

1956年,一汽成功生产出了第一辆以苏联GAZ-69为原型的吉普车。

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路。

第二阶段是引进期,从1966年到1978年。

在这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来发展。

1966年,中国引进了第一批日本汽车生产线,并建立了上海大众汽车厂。

此后,中国汽车工业开始逐步引进和吸收国外技术,如引进德国大众汽车、法国雪铁龙等品牌。

第三阶段是自主研发期,从1979年到1999年。

在这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开始注重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

1979年,中国自主设计制造了第一辆轿车——红旗轿车。

1984年,中国自主研发生产了第一辆轻型卡车。

此后,中国汽车工业逐渐形成了以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上海汽车集团为主导的三大汽车集团,开始了自主品牌的发展。

第四阶段是品牌崛起期,从2000年至今。

在这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崛起,自主品牌逐渐崭露头角。

2002年,中国自主品牌长城汽车在国内首次实现年销售量突破10万辆。

此后,中国自主品牌不断壮大,如奇瑞、比亚迪、吉利等品牌逐渐崭露头角,并开始向国际市场进军。

中国汽车工业的创业史充满了艰辛与困难,但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从最初的依赖外援到自主研发,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自主品牌也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

未来,中国汽车工业将继续努力创新,提升技术实力,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汽车历史发展过程

中国汽车历史发展过程

中国汽车历史发展过程
中国汽车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的汽车是进口自外国的,主要用于军事和外交官的交通。

随着国内工业的发展,中国开始了自主汽车生产的探索。

1953年,中国制造出了第一辆汽车——哈尔滨H2,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开始。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诞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汽车品牌,如东风、一汽、上汽等。

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初期,中国汽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外品牌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国内汽车企业开始引进外资,加强技术和管理的交流,推进了汽车产业的战略调整。

2000年代初期,中国汽车工业开始步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

国内汽车企业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了汽车品牌的国际化水平,展示了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创新实力。

当前,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在设计、制造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未来,随着科技水平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国汽车工业将不断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汽车产品和服务。

中国汽车工业50年回顾(一)(1953-2003)

中国汽车工业50年回顾(一)(1953-2003)

中国汽车工业50年回顾(—)(1953—2003)李永钧(上海汽车报)上海汽车2003(5)今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创业五十周年。

5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中国的汽车工业与共和国共命运,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一个曾经是“只有卡车没有轿车”、“只有公车没有私车”、“只有计划没有市场”的汽车工业,终于形成了一个种类比较齐全、生产能力不断增长、产品水平日益提高的汽车工业体系。

回顾中国汽车工业50年来走过的路程,一步一个脚印,处处印证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建、成长和全面发展三个历史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现代中国巨变的一个缩影和座标。

1创建阶段(1953—1965年)1953年7月15日在长春打下了第一根桩,从而拉开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筹建工作的帐幕。

国产第一辆汽车于1956年7月13日驶下总装配生产线。

这是由长春一汽生产的“解放牌载货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圆了中国人自己生产国产汽车之梦。

一汽是我国第一个汽车工业生产基地。

同时,也决定了中国汽车业自诞生之日起就重点选择以中型载货车、军用车以及其他改装车(如民用救护车、消防车等)为主的发展战略,因此使得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结构从开始就形成了一种“缺重少轻”的特点。

1957年5月,一汽开始仿照国外样车自行设计轿车;1958年先后试制成功CA71型东风牌小轿车和CA72型红旗牌高级轿车。

同年9月,又一辆国产凤凰牌轿车在上海诞生。

红旗牌高级轿车被列为国家礼宾用车,并用作国家领导人乘坐的庆典检阅车。

凤凰牌小轿车参加了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献礼活动。

1958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出现了新的情况,由于国家实行企业下放,各省市纷纷利用汽车配件厂和修理厂仿制和拼装汽车,形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第一次“热潮”。

形成了一批汽车制造厂、汽车制配厂和改装车厂,汽车制造厂由当初(1953年)的一家厂发展为16家(1960年),维修改装车厂由16家发展为28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汽车工业50年回顾(—)(1953—2003)李永钧(上海汽车报)上海汽车2003(5)今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创业五十周年。

5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中国的汽车工业与共和国共命运,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一个曾经是“只有卡车没有轿车”、“只有公车没有私车”、“只有计划没有市场”的汽车工业,终于形成了一个种类比较齐全、生产能力不断增长、产品水平日益提高的汽车工业体系。

回顾中国汽车工业50年来走过的路程,一步一个脚印,处处印证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建、成长和全面发展三个历史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现代中国巨变的一个缩影和座标。

1创建阶段(1953—1965年)1953年7月15日在长春打下了第一根桩,从而拉开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筹建工作的帐幕。

国产第一辆汽车于1956年7月13日驶下总装配生产线。

这是由长春一汽生产的“解放牌载货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圆了中国人自己生产国产汽车之梦。

一汽是我国第一个汽车工业生产基地。

同时,也决定了中国汽车业自诞生之日起就重点选择以中型载货车、军用车以及其他改装车(如民用救护车、消防车等)为主的发展战略,因此使得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结构从开始就形成了一种“缺重少轻”的特点。

1957年5月,一汽开始仿照国外样车自行设计轿车;1958年先后试制成功CA71型东风牌小轿车和CA72型红旗牌高级轿车。

同年9月,又一辆国产凤凰牌轿车在上海诞生。

红旗牌高级轿车被列为国家礼宾用车,并用作国家领导人乘坐的庆典检阅车。

凤凰牌小轿车参加了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献礼活动。

1958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出现了新的情况,由于国家实行企业下放,各省市纷纷利用汽车配件厂和修理厂仿制和拼装汽车,形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第一次“热潮”。

形成了一批汽车制造厂、汽车制配厂和改装车厂,汽车制造厂由当初(1953年)的一家厂发展为16家(1960年),维修改装车厂由16家发展为28家。

其中,南京、上海、北京和济南共4个较有基础的汽车制配厂,经过技术改造成为继一汽之后第一批地方汽车制造厂,发展汽车品种,相应建立了专业化生产模式的总成和零部件配套厂。

各地方发挥自己的力量,在修理厂和配件厂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和改建所形成的这些地方汽车制造企业,一方面丰富了中国汽车产品的构成,使中国汽车不但有了中型车,而且有了轻型车和重型车,还有各种改装车,满足了国民经济的需要,为今后发展大批量、多品种生产协作配套体系打下了初步基础。

另一方面,这些地方汽车制造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片面追求自成体系,从而造成整个行业投资严重分散和浪费,布点混乱,重复生产的“小而全”畸形发展格局,为以后汽车工业发展留下隐患。

进入60年代,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在国家和省市支持下,力求探索汽车工业管理的改革,国家决定试办汽车工业托拉斯,实施了促进汽车工业发展的多项:举措,60年代中期工业托拉斯停办。

与此同时,汽车改装业起步,重点发展了一批军用改装车。

民用消防车、救护车、自卸车和牵引车相继问世,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城市、长途和团体这三大类客车。

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主要格局是形成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及一批小型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

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国产汽车17万辆(其中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成长阶段(1966—1980年)1964年,国家确定在三线建设以生产越野汽车为主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二汽是我国汽车工业第二个生产基地,与一汽不同,二汽是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创建起来的工厂(由国内自行设计、自己提供装备),采取了“包建”(专业对口老厂包建新厂、小厂包建大厂)和“聚宝”(国内的先进成果移植到二汽)的方法,同时在湖北省内外安排新建、扩建26个重点协作配套厂。

一个崭新的大型汽车制造厂在湖北省十堰市兴建和投产,当时主要生产中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

二汽拥有约2万台设备,100多条自动生产线,只有1%的关键设备是引进的。

二汽的建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以自己的力量设计产品、确定工艺、制造设备、兴建工厂的纪录。

检验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和相关工业的水平,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上了一个新台阶。

与此同时,四川和陕西汽车制造厂和与陕汽生产配套的陕西汽车齿轮厂,分别在四川省重庆市大足县和陕西省宝鸡市(现已迁西安)兴建和投产,主要生产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

60年代中后期,国家提出“大打矿山之仗”的决策,矿用自卸车成为其重点装备,上海32吨试制成功投产之后,天津15吨、常州15吨、北京20吨、一汽60吨(后转本溪)和甘肃白银42吨电动轮矿用自卸车也相继试制成功投产,缓解了冶金行业采矿生产装备需要。

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重型载货汽车的需求,济南汽车制造厂扩建黄河牌8吨重型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安徽淝河、南阳、丹东、黑龙江和湖南等地方汽车也投入同类车型生产。

邢台长征牌12吨重型载货汽车(源于北京新都厂迁建)、上海15吨重型载货汽车投产问世。

在此期间,一汽、南汽、上汽、北汽和济汽5个老厂分别承担了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二汽、川汽、陕汽和陕齿)的建设任务,其自身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

地方发展汽车工业,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重复生产。

据粗略统计,解放牌车型20多家,北京130车型20多家,跃进车型近20家,北京越野车近10家。

改装零部件品种增多,厂家增加到2100家。

这一时期,由于当时全国汽车供不应求,再加上国家再次将企业下放给地方,因此造成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第二次热潮,1976年,全国汽车生产厂家增加到53家,专用改装厂增加到166家,但每个厂平均产量不足千辆,大多数在低水平上重复。

从1964年起,上海汽车厂批量生产了上海牌(原凤凰牌)轿车,逐渐形成5000辆的年产水平,同时,上海一批零部件厂和附配件厂也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相继成长。

汽车工业经过这一阶段的摸索成长,1980年生产22.2万辆,是1965年产量的5.48倍;1966—1980年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汽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发展,生产厂点近200家;1980年大中轻型客车生产1.34万辆,其中:长途客车6000多辆;1980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3、面发展阶段(198l—2003年)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汽车老产品(解放、跃进、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引进技术和资金,建设轿车工业,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汽车车型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增长。

在这20年中,中国汽车工业发生了大变革,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开始的分水岭。

1994年国家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1992—1998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7年,主要体现在:’.汽车产量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有所改善。

1992年全国汽车年产量首次超过100万辆,1998年生产162.8万辆,世界排名第10位,其中:商用车生产U2.1万辆,世界排名第3位;轿车生产50.7万辆,世界排名第14位。

1992。

1998年,全国生产汽车累计984.7万辆,其中:轿车234.8万辆。

1998年中国汽车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504.7亿元,工业总产值(现行价)2527.8亿元,工业增加值622亿元。

.调整产品结构、推进技术改造。

从80年代起,产品品种增加,开发能力增强,形成一定生产能力。

1982年,建立天津微型车生产基地。

“七五”计划中,又明确了加快发展轻型车的方针,确立了东北、北京、南京、西南四大生产基地。

这些生产基地的陆续建成,使中国汽车产品结构逐步得到改善。

1989年,生产载货车33.5万辆,其中轻型、微型车为16.4万辆,占49%。

一汽开发了CAl41解放牌中型微型车,将产品水平向前推进30年,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全行业汽车基本车型6大类120多种,各类改装汽车、专用汽车750多种。

主要企业集团(上汽、南汽、北汽等)用于研究开发的投资,一般为年销售收入的1。

2%,有的企业为3。

5%,除轿车产品外,具有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

近几年开发环保、节能、安全的汽车和零部件产品,双燃料汽车已投放市场,电动汽车投入试制、试验。

.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经济规模初见端倪。

形成了“三大”、“三小”、“两微”的格局。

1998年全国生产汽车162.8万辆中,14家汽车企业集团(公司)生产148.5万辆,其生产集中度占全国年产量的91.21%。

其中:年产19-20万辆以上的3家(一汽、上汽、东风),6-10万辆以上的6家(天津、长安、柳微、昌河、北京、跃进),0.8-2万辆以上的5家(哈飞、庆铃、江准、江铃、重型)。

1998年全国生产轿车50.7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31.14%,年产0.8万辆以上的厂家是:上海大众、天津夏利、一汽—大众、神龙富康、长安铃木奥拓、一汽轿车、北京切诺基。

·市场结构、产品结构趋向合理,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汽车产品开发、生产和营销,已从计划经济转变为面向市场、面向用户、开拓经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

从自律性行业管理入手,逐步建立了适应市场需求的营销网络和方便用户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致力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使用条件,进一步完善营销体系和服务功能,理顺和规范市场秩序。

1998年全国商用车(货车十客车)产量的轻(微)、中、重型车比例为78.5:17.8:3.7;全国载货车产量的轻(微)、中、重型车比例为67:27.7:5.3;全国载货车与乘用车(轿车十客车)的产量比例为40.6:59.4。

1991年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96万辆(客车、轿车30万辆),占当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606万辆的15.8%;1998年私人汽车保有量423.7万辆(客车、轿车230.7万辆),占当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319万辆的32.1%。

全国干人汽车保有量,从1991年的5.2辆到1998年增长为10.7辆,私人购车逐年增长。

汽车产品抽查平均综合得分值、可靠性指标和汽车使用寿命里程都有较大提高。

.引进先进技术、建立合资企业。

80年代初明,中国汽车工业为了缩小与世界的差距,首先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了100多项先进技术(来自德、美、法、英、日、意等国),其中整车设计制造技术10多项、主要总成15项、关键零部件35项、工艺装备21项、道路模拟试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开发技术8项。

整车项目中有“桑塔纳”、“切诺基”、“广州标致”以及日本五十铃N系列和意大利依维柯S 系列产品等。

以后陆续又引进了更多的项目。

到1998年底,汽车行业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建立了6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神龙、贵州云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