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微生物遗传学与发酵工程技术

微生物遗传学与发酵工程技术微生物遗传学是研究微生物遗传信息的科学,主要包括微生物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基因表达调节机制等方面。
发酵工程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细胞或其代谢产物进行生产和制造的技术。
微生物遗传学与发酵工程技术紧密相连,后者的顺利发展离不开前者的支持。
微生物遗传学对于发酵工程的研究至关重要。
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进行代谢过程,而微生物的代谢与其基因组密切相关。
在微生物的基因组中,有一些基因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编码蛋白、调控代谢通路、合成酶等。
通过研究这些基因,可以了解微生物的代谢机制,从而选择最适合的微生物菌株进行生产和制造。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让微生物遗传学和发酵工程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
以大肠杆菌为例,在大肠杆菌基因组的不同区域可以加入各种外源基因,从而将其代谢途径扩充。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增强微生物对特定废物的降解能力,实现资源化利用。
此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还能够增强微生物的抗菌能力,提高微生物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
发酵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如发酵食品、制药、化工等产业的兴起,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追求。
微生物遗传学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的研究,可以了解微生物代谢途径和生长环境,寻找最适合的生产代谢产物的微生物菌株,及时调整发酵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当今社会面临着许多环境和能源问题,微生物遗传学和发酵工程技术也被赋予了新的任务。
目前,许多微生物菌株已经被应用于环境保护和再生资源利用。
例如,可以通过微生物降解废弃物,生产能源,或将其转化为肥料。
此外,利用微生物代谢特异性产物,生产新的生物能源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这可以大大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总之,微生物遗传学和发酵工程技术在现代化学工业和生物工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遗传学不断深入,为发酵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发酵工程技术的发展又为微生物遗传学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复习题

第一篇微生物工业菌种与培养基一、选择题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高氏一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3.在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培养基A 基础培养基B 加富培养基C 选择培养基D 鉴别培养基7.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高氏一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8.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A 5.0-6.0B 3.0-4.0C 8.0-9.0D 7.0-7.59.细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A 5.0-6.0B 3.0-4.0C 8.0-9.0D 7.0-7.510.培养下列哪种微生物可以得到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多肽类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及丁二醇等产品。
A 枯草芽孢杆菌B 醋酸杆菌C 链霉素D 假丝酵母二、是非题1.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初步判断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 )2.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性基质。
()3.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最快,因此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温度应选择最适生长温度。
()4.液体石蜡覆盖保藏菌种中的液体石蜡的作用是提供碳源( ).5.种子的扩大培养时种子罐的级数主要取决于菌种的性质、菌体的生长速度、产物品种、生产规模等()6.碳源对配制任何微生物的培养基都是必不可少的.()7.亚硝基胍能使细胞发生一次或多次突变,尤其适合于诱发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超诱变剂”之称.9.参与淀粉酶法水解的酶包括淀粉酶、麦芽糖酶和纤维素酶等。
()三、填空题1.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是。
2.进行紫外线诱变时,要求菌悬液浓度:细菌约为,放线菌为 ,霉菌为 .3.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_ ___、__ __、__ __、___ ___、__ __和____ ___。
4.碳源物对微生物的功能是__ __和__ __,微生物可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有___ _、___ _、__ _、__ _、__ __等。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考点例析

《 微 生 物 与 发 酵工 程 》 ◇
口 唐 志哲
微生 物 与发 酵工 程涉 及 到生 物领 域 的高 与其他 微 生物相 区别 的是
(
)
科技知识 , 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 , 因此微生物 与发 酵工 程逐 步成 为各地 考试 的热点 , 其考查 内容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①与微生物 的结构 、 代 谢特 点 与环境 问题 相联 系 , 创设 新 情境 , 考 查对 “ 微 生 物在 环境 保 护等 方 面 的应 用” 的理解和应用 ; ②把微生物的培养 、 代谢 调节与发酵工程联 系起来 ,综合考查微生物 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③结合动植物新 陈代谢 的相关 内容 , 考 查微 生 物体 内的物质 、 能量 变化 以及 在生 态 系统 中 的作用 。笔者 简
遗传物质 可遗传 变异来源 D N A或 R N A 基 因突变 D N A 基因突变 D N A D N A
基 因突变 ,染色 体变 基 因突变 , 染色体变 异 基 因重 组 异, 基 因 重 组
,
繁殖 复制 繁殖 , 培养病毒需用 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方式 活 的组织 细胞 培养基
A.C02 B.Na HC03
C .碳 酸盐
D .含碳 有机 物
答案
D
生物 ・ 考 点聚焦
述中, 正确 的是 ( ) 知 识链 接 微 生物 的 营养物 质 微 生物 生命过 程 中需要 的营 养物 质有碳 A . 次级代谢产物不是微生物 自身生长、
源、 氮源、 生长因子、 无机盐 、 水等 。
生长 生 长 必 不
C . 诱 导 酶的合 成 一定要 有 诱 导物 , 且诱 导 酶 的活性 不受代谢 产 物的影 响 D .组 成 酶 和诱 导酶 的 合 成都 受基 因 的
第五章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第五章微生物与发酵工程一、单选题(35分):1.操纵细菌的抗药性、固氮、抗生素生成等性状的基因位于( )A. 核区B.线粒体C. 核糖体D.质粒 2.通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 )A. 细菌体积 B .细菌形状 C .菌落特点 D.细菌结构 3.要从多种细菌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要用 ( )A. 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B .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C .固体培养基 D.液体培养基 4.下列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专门旺盛无关的缘故是 ( )A .表面积与体积比大B .数量多C .对物质的转化利用快 D. 表面积大 5.下列微生物的产物中没有菌种特异性的一组是 ( )A .氨基酸、核苷酸、多糖、毒素、激素B .核苷酸、维生素、多糖、脂类、氨基酸C .多糖、脂类、维生素、抗生素、氨基酸D .氨基酸、多糖、维生素、色素、抗生素 6.可用于观看细菌运动的培养基是 ( )A .固体培养基B .半固体培养基 C.液体培养基 D.天然培养基 7.研究微生物的生长是以群体为单位的,这项研究不包括 ( ) A .菌落的生长 B .繁育 C.群体细胞数增加 D.个体的体积增大 8.作为生产用和科研材料用的菌种,常选 ( ) A.稳固期 B .衰亡期C .调整期 D. 对数期9.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原核生物B.原生生物C.真菌D.微小动植物10.在微生物生长的过程中,细胞形状最多和数目最多的时期是 ( )A.对数期、稳固期B.衰亡期、对数期C.稳固期、衰亡期D.衰亡期、稳固期11.环境中氧含量的状况,对不同代谢类型的微生物群体的生长具有不同的阻碍,下列菌中无明显阻碍的是 ( )A .酵母菌B .产甲烷杆菌 C.破伤风杆菌 D .乳酸菌12.微生物群体生长状况的测定方法能够是 ( ):①测定样品的细胞数目 ②测定次级代谢产物的总含量 ③测定培养基中细菌的体积 ④测定样品的细胞重量A .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13.微生物代谢的调剂属于 ( )A .神经调剂 B.激素调剂 C .酶的调剂 D.基因调剂14.在细菌培养中,所制备的斜面培养基形成的斜面的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的( ) A.l /5 B .2/3 C .1/4 D .1/215.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具有如下步骤,其正确顺序为 ( ) ①溶化 ②调pH ③加棉塞 ④包扎 ⑤培养基的分装 ⑥称量A.①②⑥⑤③④ B .⑥①②⑤③④ C .⑥①②⑤④③ D .①②⑤④⑥③ 16.通过阻碍微生物膜的稳固性,从而阻碍营养物质吸取的因素是( ) A.温度B. pHC.氧含量 D .前三者的共同作用 17.在实际生产中,对数期的长短取决于( )①培养罐的大小 ②接种量的大小 ③培养基的多少 ④代谢产物合成的多少 A.②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18.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通常说的乳酸发酵属于 ( ) A.固体发酵 B .液体发酵 C .氨基酸发酵 D .需氧发酵 19.圆褐固氮菌可利用的氮源是 ( ) A .氨 B .分子氮 C .尿素 D .蛋白陈 20.多数真菌的最适pH 出为( )A .5.0~6.0 B. 6.0~7.0 C .4.0~5.0 D.3.0~4.0 21.酵母菌培养过程中的生长曲线如图所示:a 、b 、c 、d 分别表示不同的生长时期,其中适于作为生产用菌种的时期是A aB bC cD d22.关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初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生长和繁育所必须的B.次级代谢产物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育所必须的C.次级代谢产物在代谢调剂下产生D.初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无需代谢调剂23.单细胞蛋白是通过下列何种方法获得的 ( )A .基因工程B .细胞工程C .发酵工程 D.酶工程24.某药厂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没有谷氨酸而产生乳酸及琥珀酸,其缘故是 ( )A.温度操纵不适B.通气量过多 C. pH呈酸性 D.溶氧不足25.下列可用于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是()A.谷氨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B.链球菌、大肠杆菌C.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D.大肠杆菌、乳酸菌26.发酵过程中,可不能直截了当引起pH变化的是()A.营养物质的消耗B.微生物呼出的CO2C.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D.次级代谢产物的积存27.能为发酵工程提供菌种的是()A.植物体细胞杂交B.动物细胞融合 C. 目的基因转移 D.聚乙二醇处理大肠杆菌28.依照酶在生物体内存在的部位,可分为胞内酶和胞外酶,下列酶中属于胞外酶的是()A.呼吸酶B.光合酶C.消化酶D.解旋酶29.在生产实践中,假如接种量大,则细菌生长的情形是()A.调整期延长B.调整期缩短C.对数期缩短D.稳固期后移30.微生物体内抗毒素、抗生素、色素等的形成时期要紧是在( )A.调整期B.对数期C.稳固期D.衰亡期31.所有细菌都具有特点是()A 差不多上异养生物B 仅在有水条件下繁育C 仅在有氧条件下生长D 生存温度都超过80℃32.关于灭菌和消毒的不正确的明白得是()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C.常用灭菌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紫外线法、化学药品法 D.接种环用烧的法灭菌33.构成流感病毒的结构是()A.荚膜、衣壳、核酸B.鞭毛、核酸、衣壳C.囊膜、鞭毛、核酸D.囊膜、衣壳、核酸34.下图是表示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阻碍,其中正确的是()35.酵母菌培养液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缘故是()A.碳源供应太充足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C.改变了酵母菌的出值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二、多选题(10分):36.发酵工程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
微生物学与发酵工程的关系

微生物学与发酵工程的关系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而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工业生产的一门学科。
微生物学与发酵工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微生物学为发酵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而发酵工程则是微生物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和发展。
微生物学为发酵工程提供了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微生物是发酵工程的基础和关键。
通过对各种微生物的研究和分离,可以得到适合发酵生产的菌种。
微生物学家通过对微生物的形态、生理、遗传等方面的研究,为发酵工程提供了合适的菌种选择和培养条件的优化。
微生物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发酵工程的进步,新的微生物资源的发现使得发酵工程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微生物学为发酵工程提供了发酵过程的理论基础。
微生物学研究了微生物的代谢途径、生长规律、产物合成等方面的原理,为发酵工程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对微生物代谢途径的研究,可以了解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代谢特点,从而调节发酵条件以提高产物的合成效率。
微生物学还研究了微生物的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通过改造微生物的基因组和代谢途径,可以实现对发酵过程的精确控制和产物的改良。
发酵工程的实践应用也促进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发酵工程的需求推动了微生物学技术的创新和改进。
在大规模发酵生产中,微生物的培养、发酵条件的控制、产物的提取纯化等都需要微生物学的技术支持。
同时,发酵工程中的问题和挑战也促使微生物学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微生物学与发酵工程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相互促进的循环来描述。
微生物学为发酵工程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为发酵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支持;而发酵工程的应用和需求则推动了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创新。
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微生物学和发酵工程的发展。
总的来说,微生物学与发酵工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微生物学为发酵工程提供了微生物资源和理论基础,而发酵工程则是微生物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和发展。
微生物学与发酵工程的合作促进了两个领域的发展,为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动。
微生物在食品微生物学与发酵工程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微生物学与发酵工程中的应用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作用和应用的学科,而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进行实际生产的工程学科。
微生物在食品微生物学和发酵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从食品加工、贮藏、防腐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微生物在食品微生物学与发酵工程中的应用。
一、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1. 面包和面点制作:在面包和面点制作过程中,酵母菌是至关重要的微生物。
酵母菌通过发酵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发酵,促使面包变得松软、有弹性。
此外,芽孢杆菌可以用于酵母菌的携带细菌的选择性培养。
2. 奶制品:乳酸菌是制作奶酸奶和其他乳制品的主要微生物。
乳酸菌通过产酸作用,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使奶酸奶呈现出酸性。
此外,厌氧菌也可以用于发酵产生特殊风味的奶制品。
3. 陈酿食品:陈酿食品如酱油、豆豉、豆腐等的制作离不开微生物。
在酱油的制作过程中,大豆、小麦或者其他粮食中的蛋白质被霉菌和酵母菌发酵分解,产生丰富的氨基酸和香气物质。
二、微生物在食品贮藏中的应用1. 食品防腐:食品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因此在食品贮藏和保存过程中,常常需要利用微生物来防腐。
大肠杆菌属于一种有害细菌,可以在食品贮藏和处理过程中进行监测,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2. 发酵食品的贮藏:发酵食品如酸奶、酸豆浆、泡菜等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进行贮藏。
微生物在这些食品中起到保鲜和防腐的作用,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香气和口味。
三、微生物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1. 产酶微生物的利用:发酵工程中,通过培养具有产酶能力的微生物,可以大规模生产酶制剂。
酶制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起到催化反应、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等作用。
2. 产酸微生物的利用:发酵工程中,大量利用产酸微生物进行酸性发酵,产生乳酸、醋酸等有机酸。
这些有机酸可以用于调味、防腐,也可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
3. 发酵代谢产物的利用:发酵工程中,微生物通过代谢产物的产生,例如酒精、有机酸、氨基酸等,可以用于酒类、饮料、调味品等食品的生产。
微生物代谢与发酵工程的研究及应用

微生物代谢与发酵工程的研究及应用微生物代谢和发酵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食品、制药、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可以利用废物、廉价原料生产高价值产品,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发酵工程领域,为了提高丰度和产量,对微生物的代谢调控研究已成为研究前沿。
一、微生物代谢微生物代谢是指微生物内部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和转化反应等,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必要条件。
代谢途径需要消耗能量,常常是从底部的有机化合物中提取能量,以ATP作为最常见的能量介质。
微生物代谢通常分为两类: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
有氧代谢需要氧气参与,可以从较高浓度的底物中提取更多的能量;无氧代谢则是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进行的,有时候甚至能够从较低浓度的底物中提取能量。
微生物代谢的研究,对于发酵工程和深层次了解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机制、产物合成和分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代谢途径的调控,提高代谢产物的产率和水平,对于工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微生物代谢的应用领域,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的工程学科。
发酵工程涉及大量的学科知识,主要包括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反应工程、传热传质、流体力学等。
发酵工程的目的是通过准确的代谢途径调控,推动微生物利用废物和廉价原料进行有机合成和分解,产生高质量的产品,包括生物农药、食品添加剂、医药中间体、生物染料、工业酶、生物燃料等。
发酵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通过调整温度、pH值、氧气含量、添加营养素等方式来优化代谢途径,提高产率和质量。
三、工业微生物发酵工业微生物发酵是最为常见的发酵工程应用之一。
工业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酵母、乳酸菌、青霉素等。
这些菌株的发酵工艺和代谢途径都已经被深入研究。
许多微生物均可以在工业规模下安全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包括工业酶、抗生素、植物生长素等。
目前,发酵工程学已成为成熟的产业,微生物发酵工艺正在成为全球实现化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
微生物工程与发酵工程

微生物工程与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与发酵工程是一门涵盖微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和化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本文将从微生物工程与发酵工程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微生物工程与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生长、代谢和功能特性,通过工程手段加工产品的一门学科。
微生物是一类生命活动较为简单的生物体,但却在自然界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微生物工程利用这些微生物可控地合成有用的物质,如酶、抗生素、有机酸等。
而发酵工程则是在具体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微生物生长环境、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控制,达到最佳生产效果。
微生物工程与发酵工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食品工业中,微生物工程与发酵工程被广泛应用于酿造、发酵、酸奶、酵素等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在制药工业中,利用微生物工程生产抗生素和其他药物,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环境保护领域,微生物工程与发酵工程可以用来处理废水、废气等环境问题,起到净化环境、保护生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工程与发酵工程的前景非常广阔。
在新药开发领域,微生物工程可以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合成更多更有效的药物,为医疗健康领域带来更多新的突破。
在能源领域,微生物工程可以研发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燃料的技术,为替代传统石油能源提供新的途径。
在环境领域,微生物工程可以利用微生物降解有害物质、净化环境等技术,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总而言之,微生物工程与发酵工程作为一门前沿交叉学科,将继续在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医疗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微生物工程与发酵工程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扩大培养和接种
▪ 扩大培养:
▪ 扩大培养是将培养到对数期的菌体分开, 分头进行培养,以促使菌体数量快速增加 ,能在短时间里得到大量的菌体
▪ 接种:
▪ 有了用于生产的充足的菌体,在接种时要 注意什么事项呢?
▪ 接种过程中要注意防在菌体生长的稳定期产生。
2. 举例:
▪ 发酵生产常采用天然成分的液体培养基。而且 ,经常用野生的植物淀粉、甘蔗渣、秸秆,以 及乙醇、醋酸等石化产品代替粮食来配制培养
3、灭菌
▪ 灭菌的原因:
▪ 在发酵过程中如混入其他微生物,将与菌 种形成竞争关系,对发酵过程造成不良影 响。
▪ 举例:
▪ 如果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混人放线菌,则 放线菌分泌的抗生素就会使大量的谷氨酸 棒状杆菌死亡。如果在青霉素生产过程中 污染了杂菌,这些杂菌则会分泌青霉素酶 ,将合成的青霉素分解掉。
▪ 代谢产物: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 。
▪ 菌体本身:过滤、沉淀。
从自然界分离的菌种
诱变育种 扩大培养
基因工程 生产用菌种
诱变育种 原料
接种
发酵罐
灭菌
发酵条件控制
培养基配置
分离 提纯
微生物菌体
代谢产物
产品
四、发酵工程的应用
1. 在医药方面:
1) 发酵工程能生产人们所需的药品。例 如:通过青霉发酵能生产青霉素。
1、菌种的选育
1. 选育的方法:
1) 从自然界中先分离出相应的菌种; 2) 利用诱变筛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优良菌种 ; 3) 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方法构建工程细胞或
工程菌。
2. 举例:
▪ 可将人工合成的人的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质 粒结合,形成重组DNA,再把重组DNA导入大 肠杆菌细胞内形成工程菌。通过筛选则可培养出 能生产人的胰岛素的菌种。
2) 通过发酵工程能生产基因药品。例如 :将合成的人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 肠杆菌细胞内构建成“工程菌”,再 通过培养“工程菌”即可获得人的胰 岛素。
四、发酵工程的应用
2. 在食品工业方面:
1) 发酵工程能为人们提供丰富优质的传统发酵产品。 如:生产呻酒,果酒等。
2) 发酵工程能生产各种食品添加剂。例如, 酸味剂:柠檬酸、乳酸等;鲜味剂:谷氨酸等; 色 素:β-胡萝卜素等; 甜味剂:高果糖浆等。
3) 发酵工程能为解决人类粮食短缺问题开辟新途径。 例如:通过发酵可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单细 胞蛋白。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世界的单细胞蛋白年 产量已达2.0x107t,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饲料中。
THANKS !
感谢聆听!
2、培养基的配置
1. 培养基配置的原则:
1. 根据不同的菌种,选择不同的材料配制培养基 。
▪ 配制的培养基应满足微生物在碳源、氮源长因子、水、无 机盐等方面的营养要求,并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PH。
2. 培养基的营养要协调,以利于产物的合成。 3. 培养基在满足微生物的营养需求的基础上应尽
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得到更高的经济效益。
2. 发酵进程
▪ 在发酵过程中随时取样检测培养液中细菌数目、 产物浓度以了解发酵进程,及时添加必需的培养 基成分来延长菌体生长稳定期的时间,以得到更 多的发酵产物 。
3. 发酵条件
▪ 发酵生产中温度、pH、溶氧量等对发酵过程有 重大影响。
6、分离提纯
▪ 发酵产物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会有所不 同,产物分离、提纯的一般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