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对比阅读习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重点语句翻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马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马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8 马说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读节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才/美不外见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断句能力。

文言文断句必须在理解整个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六种情况: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还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一个词划开。

ABD.正确;C.有误,句意为: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故可划分为:才美/不外见;故选: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马也(这)B.食.之不能尽其材(吃)C.执策.而临之(马鞭)D.策之不以.其道(按照)【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

ACD.正确;B.有误,句意为: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食:同“饲”,喂养;故选:B。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里马”寓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B.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执策向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了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D.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类题型需要整体理解原文内容,仔细对照作答。

初中语文 八年级 下学期 文言文 马说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初中语文 八年级 下学期 文言文 马说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学期《马说》对比阅读练习题一、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③代乎?正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

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

③异:其他的。

④正: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2)岂.借才于异代乎(_______)(3)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安可诬一世之.人C.骈死于.槽枥之间岂借才于.异代乎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做法。

B.(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

C.(甲)文中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甲)(乙)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

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答案】1.通“饲”,喂难道用鞭子打,驱赶2.B3.C4.一个人总会有优点缺点,人才也如此,世上不可能有非常完美的人才,因此,要善于看到其优点,并发挥其作用,这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比较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比较阅读练习(含答案)

《马说》比较阅读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③。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接连着。

②还:通“环”,环绕。

③贾(gǔ):通“价”,这里指报酬。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食之不能尽其材.(2)一食或尽.粟一石(3)往见.伯乐(4)去而顾.之2.下列加点的“而”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环而.视之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执策而.临之 D.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段中原话填空:(2分)【乙】文介绍这匹骏马“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这个故事印证了【甲】文提出的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23课《马说》对比阅读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23课《马说》对比阅读练习题

《马说》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桓公深知宁戚,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威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

”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乃夜举火而爵之,以为卿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选自《刘子·妄瑕》)[注]宁戚,春秋卫国人,齐国的大夫。

爵:大摆筵席。

一匡:安定统一。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__________(2)食.之不能尽其材食:__________(3)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__(4)患.其有小恶者患: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运用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寄寓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乙]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刻画了齐桓公“_________”(用原文词语填空)的形象。

(2分)4、[甲]中的“千里马”和[乙]文中“宁戚”各有怎样的命运?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说说。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与《冯异定关中》、《千里之马》的比较阅读习题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与《冯异定关中》、《千里之马》的比较阅读习题

《马说》《冯异定关中》比较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4题。

(10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冯异①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有人上章②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帝以此章示异。

异上书谢③。

诏④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

玺书⑤诮⑥大司马⑦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图谗口矣。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

②章:奏章。

③谢:谢罪。

④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

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⑥诮:qiào,责备。

⑦大司马:官名。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2分)。

A.安求其能千里也自以久在外,不自安B.不以千里称也称异功若丘山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诸将欲分其功D.然后有千里马然非君之明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文中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段选文写出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请分别概括出来。

《马说》对比阅读

《马说》对比阅读

《马说》比较阅读(一)(2022春·黑龙江双鸭山·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君若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

”汤曰:“非女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注释】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

②御:驾驭车马。

1.请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限画一处)(1)食之不能尽其材(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才美不外见.见:(2)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说: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真无马邪?(2)君将何之?4.【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商汤分别是怎样对待人才的?【答案】1.(1)食之/不能尽其材(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2.(1)同“现”。

(2)喜悦,高兴。

3.(1)真的没有千里马吗?(2)您要去哪里?4.【甲】文中的“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乙】文中的商汤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1)“之”是代词,做“食”的宾语,“食之”是动宾短语,“不能”是否定词,“尽其材”是动宾短语,“食之”和“不能尽其材”之间存在转折关系,二者应分开。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马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闻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可以尽其材,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解说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骈. 死于槽枥之间。

骈:(2)虽. 有千里之能。

虽:(3)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4)策. 之不以其道。

策(5)道:2.翻译以下句子。

1)食之不可以尽其材。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沉没和被残害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 ,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 。

(用文中原句回答)答案1.(1)骈:两马并驾(2)虽:即便(3)食:通“饲” ,喂(4)策:用鞭子打(5)道:正确的方法2.1)饲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足发挥自己的才能。

2)莫非果然没有千里马?实际上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3.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试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马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闻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可以尽其材,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1)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是. 马也(3)执策而临. 之(4)策. 之不以其道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习题(含答案)

23 马说01 基础知识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3)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4)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2.填空。

(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其作品都收录在《昌黎先生集》里。

(2)《马说》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3)“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3.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2)才美..不外见卓著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3)不以.千里称.也以,凭、凭借;称,著称(4)故虽.有名马即使(5)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6)或.尽粟一石有时4.联系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之虽有千里之.能的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代指千里马(2)食食.不饱,力不足吃(动词)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动词)5.下列句子中通假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B.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只有。

C.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D.食马者:“食”通“饲”,喂。

(解析:B.“材”通“才”,才能)6.按要求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古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古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古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各有何作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马说》中起论点的作用,下文都是从反面论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2、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伯乐:比喻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

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

食马者:比喻不重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3、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在论证过程中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作者的真意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地愤慨。

4、找出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说明千里马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差,揭示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

5、“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排比句式。

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揭示食马者的昏庸无知。

6、读了本文受到什么教育?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社会的幸福。

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为了献身\"四化\"建设,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7、本文的想法全是对的么?有没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本文的局限性:文章流露了个人的感叹,作者还是仅仅把认识并提拔人才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

8、各段段意: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3段: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讽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精选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精选题含答案

(1)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3. 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 个更重要?为什么?(3分)
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 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 马也就被埋没了。)
4.本文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来阐述自 己的观点,请指出文中“伯乐”“千里马” 和“食马者”各比喻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人, 并指出作者集中抨击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4分) ①伯乐:_能__识__别__人__才__的__封__建__统__治__者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 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
(2)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 识马的。
3.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 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有时 )
(2)策之不以其道 ( 用马鞭驱赶 )
(3)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都

(4)及异大破敌军 ( 等到,到了 )
2. 选出下列各项中划线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C3分)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B.不以千里称也
称异功若丘山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诸将欲分其功
(1)把玩欣赏他们的文章; (2)大力举荐项斯; (3)欣赏濮阳愿的文章,向各公卿推荐他, 并为他安葬。(两点即可)
6.[甲]文通篇运用了什么写法?作者以千里 马不遇伯乐,写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他怎 样的思想情感?(3分)
托物寓意。 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 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 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

《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

《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4题。

(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⑴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⑵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_______________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___________________,以“食马者”寓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马说》(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马说》(附答案)

8 马说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马说》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骈死..于槽枥之间( )(4)才美不外见.(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6)策.之不以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骈死于槽枥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

《马说》-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

《马说》-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比较阅读试题解析版马说(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故虽有名.马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C.策之不以其道.不得志,独行其道.D.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名:名贵/出名;B.食:吃/通“饲”,饲养;C.道:正确的方法/道路;D.临:都是面对的意思;故选D。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2)其真无马那?其真不知马也!2.【答案】想要与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解析】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求,要求。

(2)重点字词:第一个“其”,难道,表反问语气;第二个“其”,大概,表推测语气;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知,懂得,了解,认识。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B.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不足”,所以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个“鸣”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愤,充分表现了它对“食马者”的鄙视与反抗。

D.本文以“说”这种体裁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

6.8《马说》对比阅读答案

6.8《马说》对比阅读答案

• 1、B • 2、千里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
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他能日行千里的本领 来喂养它。
• 3、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 4、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 •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 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 [译文]太宗命封德弈挑选贤才,过了很久也 没有音讯。太宗追问 他是什么原因,封德
• 2、(2)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 出的人才啊!
• 3、托物寓意;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做法; 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
• 4、一个人总会有优点缺点,人才也如此,世 上不可能有非常完美的人才,因此要善于看到 其优点,并发挥其作用,这才是正确的用人之 道。
氏就抱着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泪
流干就继续流着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哭的原因。 说:“天下被刖脚的人多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痛?”和 氏说:“我不是悲痛脚被刖,我悲痛的是那宝玉被说成是 石头,真诚的人被说成骗子,这就是我悲痛的原因。”
文王就使玉工加工这块石,从中得到了宝玉,就把它 命名为“和氏之璧。”
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译文]隋文帝在位时,大宛国进献了一匹千里马(给隋文 帝),千里马的马鬃拖到地上,叫作狮子骢。 只有郎将 裴仁基可以驾驭它。它早上从西京出发,晚上就可以到 达东都洛阳。隋灭亡后,这匹千里马也不知所踪了。 • 唐太宗发布命令在全国寻访这匹马。同州的刺史宇 文士寻访到了这匹马。这匹马已经衰老了,在市井中的 一家面店里拉磨。千里马的尾巴已经烧焦脱毛了,皮肤 上满是伤痕,宇文士及见到后悲伤哭泣。皇帝亲自出城 来到长乐坡,千里马到了新丰后,朝西边嘶鸣跳跃。皇 帝得到它很高兴。马老了,喂它吃钟乳,它生下了五匹 小马驹,都是千里马。后来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八下《马说》阅读题(四篇)

八下《马说》阅读题(四篇)

《马说》阅读题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7.用现代汉语译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2分)(2)策之不以其道。

(1分)18.千里马有什么特点?(用原文回答) (1分)19.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原因的是哪句话? (1分)20.“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分)2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恶果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分)22.第二段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强烈谴责? (1分)23.找出第三段中的中心句。

(1分)24.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而以“千里马”喻指,以“伯乐”喻指讽喻和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4分)答案17.(1)况且想和普通马一样都达不到,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2)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18、一食或尽粟一石。

1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0.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1.食不饱,力不足。

2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3.其真不知马也。

24食马者,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被摧残、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致使众多有识之士埋没于世。

《马说》阅读题二(一)阅读《马说》,回答下列问题:(10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对比阅读2021年广西河池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

《马说》对比阅读2021年广西河池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

《马说》比照阅读2021年广西河池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9. (12分)文言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文壬里登二二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Z\ZS ZKZ^/'w^\Z^/X/SZ'v>ZKZ*v*S/</\Z\ZXZXZ\ZXZ^/SZX/*V«\ZXZ%/\ZX>SyXZSZ\X<ZKZ'v*<Z\Z'v*\Z\Z>.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Z\Z\Z\Z\Z\Z\Z\Z\ZXZ\ZS/XZXZ\Z\Z\Z\Z\Z\/\Z\Z\Z\Z\Z\Z\Z\ZXZ\ZXZKZN/\ Z\Z\ZSZX/'v*\Z\Z'v*XZSZS/\/\/N/XZ>ZSZSZ\Z\Z\/\Z\Z\Z\ZXZ\/\ZV\Z\Z'v«\ Z\Z\Z\ZXZ\ZXZX/SZ\ZXZ\ZXZ\Z\ZSZS/SZ\ZS/\ZXZ\Z\ZXZ>.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日:“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②,千里之马至者三。

(《战国策•千金求马》)【注】①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

②期年:满一年。

(1)以下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B.食之不能尽其材/千里之马至者三买• •C.其真无马邪/其首五百金••D.骈死于槽杨之间/涓人言于君曰• •(2)以下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执策而临之(面对)B.策之不以其道(马鞭)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同“返”,返回)• •D.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买)*(3)以下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对比阅读答案
(一)
参考答案:
6.竹制的马鞭子见同现,显现命令丢掉,白白扔掉
7.A
8.(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氢它当作普通劳动者马来喂养。

(2)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
9.(1)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

(2)言之有理即可。

(二)
参考答案:
10.B
11.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

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

12.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

/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三)
参考答案:
14.(1)显现(表现、展示)出来;(2)通晓它的意思,明白它的心思、想法;(3)鱼鳖一类的水族动物(各种水生动物);(4)(能)走多远。

15.(1)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2)天下的贤能之士,都吓得转回身去(掉过头去),不敢到越国来,越国再没有治国的贤才了。

16.答案不外乎“要辩证分析”、“属于”、“不属于”三类,只要明确表态的,
答案示例:
这要辩证分析。

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还是识人才的,但后来又逼死逼走两位功臣,说明勾践对两位人才的价值并没有认识到位,没有给千里马类的人才以合适的生存条件,又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这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属于同一类,勾践只是看到文种和范蠡的某一方面的才干,复国成功就卸磨杀驴,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说明勾践也是一个假伯乐,这完全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不属于同一类。

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识人才而且能重用人才。

当大夫子余委婉讽谏之后,勾践以“默然”表示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看来伯乐也是会错误的。

(四)
参考答案:
17.(1)用鞭子打,驱赶(2)担忧,担心
18.B
1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到现在也没有发现杰出的人才罢了,后句也可译为“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20.要重视人才,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能够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要让有识之士、有才之人,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

(五)
参考答案:
25、(1)用脚践踏(或:践踏、脚踏) (2)好处、益处(3)同“现”,表现、显露
(4)鞭打、驱使
26、A
27、(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2)喂养它却不能使它竭尽自己的才能。

(或:喂养它却不能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
28、答案多元,赞成或不赞成都要联系事例说明理由。

(六)
参考答案:
29.①一样②“材”通“才”,才能③连词,以④像
30.C
31.①千里马(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②鞭打马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马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32.①统治者②伯乐对千里马的怜惜,使千里马得遇知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