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的概念
概念: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
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人工智能、IQ及性格等许多领域。
心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心理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这个专业了解得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就业范围。
不过,目前由于就读人数相对较少,其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日益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治疗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越来越深受社会的重视和需要。
为给在职人员提供学习研究生课程的机会,各大高校像中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部纷纷开设心理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旨在发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全国不仅在所有师范大学和一些综合性大学开设各种心理学课程、在一些重点师范大学和一些重点综合性大学设立心理学系,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而且各种心理学培训班已从学校扩散到社会,从课堂教学发展到电视教学。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方法来揭示个体心理活动的规律。
2.心理学的起源: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其中以亚里士多德最早对心理学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探讨。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案例研究等。
观察方法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来研究心理活动;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大量个体的心理状况;案例研究则是深入研究少数个体的心理特点。
4.神经科学基础:神经科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基础,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和化学信息传递来实现大脑的功能。
5.心理活动的两大领域: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感觉与知觉、认知与思维、情绪与情感、学习与记忆、人格与社会等几个基本领域。
感觉与知觉研究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认知与思维研究个体的思考、记忆和决策等心理过程;情绪与情感研究个体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学习与记忆研究个体的学习和记忆机制;人格与社会研究个体的个性特征和社会交往。
6.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
心理发展领域包括婴幼儿发展、儿童发展、青少年发展和成人发展等。
儿童发展理论中的关键人物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和爱因斯坦等。
7.性格心理学:性格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表现。
个体的性格特点往往是稳定而长期的,并从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
8.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9.病理心理学:病理心理学研究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研究对象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障碍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
10.实际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可应用于教育、临床、组织管理和广告营销等领域。
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促进有效教学;在临床领域,心理学可帮助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心理疾病;在组织管理中,心理学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发展等方面;在广告营销中,心理学可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广告策略。
心理学的概念
普通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兴奋:是指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
3、抑制:指神经活动由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转为静息的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
4、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
5、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
6、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7、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8、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大脑中的反映。
7、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9、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0、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11、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12、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3、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现象。
14、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5、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16、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17、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18、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为的节律性变化。
19、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20、似动现象:有时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φ现象。
21、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知觉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22、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23、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
24、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25、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心理学 概念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公认为心理学科独立的标志,即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2.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心理的实质:①概念:心理学是一门既有自然科学性质又有社会性质的中间学科或交叉学科。
②如何理解?A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B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C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D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4.心理学的五大任务:①描述:报告什么真正发生了,即得到事实和占有材料,主要解决人的心理是“什么”的问题。
②解释:找出出现某种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解决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什么”发生的问题。
③预测:对心理与行为的趋向做出判断。
④控制:即通过一定的手段去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
⑤运用:即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去提高生活质量。
5.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现象。
6.关于“反射”:①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
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
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经典条件反射特征:获得: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
如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
消退: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如学会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狗,在一段时间听到铃声而不喂食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生唾液分泌反应。
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概念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
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
直到1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
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联。
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人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人心理机能在社会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人的心智。
心理学分为五个子领域,即:神经科学(Neuroscience)、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社会心理学(Society psychology)、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这五个子领域了。
简单来说的话,神经科学研究通过观察人类大脑的反应来研究他们的心理;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是如何成长、发育和学习的一门学科;认知心理学是通过计算机方法来研究心理,即将心理比喻成计算机,看人类是如何游戏、辨别语言和物体辨认等;社会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类的群体行为,怎样与他人交流;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心理学主要是帮助人们心理健康的一门课。
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领域,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存在着多个理论和方法论。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学派和研究方法,以及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它探究人的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
心理学起源于哲学和生理学,但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意识、无意识、认知、情绪和动机。
意识是指人们主观体验的感知和思维过程,是我们能够主动掌握和反思的部分。
而无意识则是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潜藏在我们心理深处的内容。
认知是指人类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感知、记忆、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情绪是人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主观体验,涉及到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动机则是指人们内心的驱动力,促使我们行动并追求某种目标。
二、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心理学有多个主要学派,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1. 结构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关注人类心理的基本结构和构成要素,旨在通过分析心理过程的元素来了解思维和感知的本质。
威廉·詹姆斯和赫尔曼·冯·亨宁斯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2. 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关注观察可以看到和测量的行为,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主义主张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来解释和预测行为。
约翰·华生和伯斯·福尔曼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3. 人本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关注人的主观体验和个体的意义构建。
卡尔·罗杰斯和阿伯拉姆·马斯洛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4. 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派关注个体的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心理过程,研究个体的欲望、冲突和内在动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5. 认知学派认知学派关注人类的思维过程,探究知觉、记忆、学习、注意力、语言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乔治·米勒和乔治·卡兹曼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心理学全部内容
心理学全部内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涉及到人类思维、情感、感知、学习、记忆、意识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定义、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以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关于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研究科学,它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的思维、情感、感知、学习、记忆、意识等方面。
心理学家利用科学方法来观察、描述、解释和预测人类的心理现象,从而增进对人类的了解。
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不同层面和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语言、问题解决等方面。
2.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下的行为和互动,包括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等。
3.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
4. 人格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人格类型、特质、态度等方面。
5. 临床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治疗和咨询。
6.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教学、评估和教育干预等方面的心理现象。
7. 健康心理学:研究心理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包括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心理干预对健康的促进。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帮助研究者获取数据和了解人类心理现象。
以下是常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1. 实验研究:通过设置实验条件,控制变量来观察和测量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通常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在实验组中引入一个或多个变量,然后观察其对结果的影响。
2. 调查研究:通过设计问卷、面谈或观察等方式来收集大量数据。
调查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人群的心理状况、态度和行为习惯等。
3. 观察研究:直接观察和记录人类行为,了解其特征和变化。
观察研究可以通过自然观察或者实验室观察来进行。
4. 病例研究:深入研究个体或少数个体的案例,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其特征、经历、问题和治疗效果。
心理学概念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2.个性:一个人的心理过程的发展与他的遗传特征,社会关系,生活经验和个人经验相结合,最终整合成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这种总的精神面貌,心理学上称之为个性。
2、神经系统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3、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易变的反射,是无条件反射与多种无关刺激多次结合后形成的反射。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3、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4、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5、注意不是独立心理过程,是一种心理状态。
2、注意的分配: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上。
5、注意稳定性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
分为广义(集中于一活动)的注意稳定性和狭义(集中于一事物)的注意稳定性。
1、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3.分析器是由感受器、传导神经和大脑皮层相应区域联合组成的神经机构。
7、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
9、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10、感受性是感觉器官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呈反比。
11.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从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
1、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
4、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它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表象是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5、识记:是把所需信息输入头脑的过程。
6.意义识记:是指对材料进行理解的情况下,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识记。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探究了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并试图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和机制。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分点列出。
以下是具体内容:1.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 它涵盖了认知、情感、动机、社会互动、发展和个体差异等多个领域。
2.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认知:指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加工和理解过程。
- 情感: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情绪体验。
- 动机:指个体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如满足需要和追求目标。
- 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老年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 个体差异:指不同个体在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上的差异。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和观察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
- 观察研究:通过观察和记录个体行为来了解心理现象。
-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面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 临床研究:通过诊断和治疗来研究心理障碍和治疗效果。
4.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理论- 结构主义:试图分析心理现象的结构和构成要素,如记忆和感知。
- 行为主义:关注个体的可观察行为和外界刺激之间的关系。
- 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思维和信息加工过程。
- 社会文化心理学:关注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 心理动力学:强调潜意识和内心冲突对行为的影响。
-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人类的积极潜能。
5.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临床心理学:研究和治疗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
- 教育心理学:研究和优化教育过程和学习效果。
- 工业-组织心理学:关注工作环境和组织行为。
- 健康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 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和优化表现的方法。
-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学:关注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心理问题。
总结: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涵盖了认知、情感、动机、发展和个体差异等多个领域。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和临床研究。
心理学的概念
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以及以心理作为内在条件的行为科学。
二、心理学的任务(一)理论探索任务就是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阐明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建立系统的心理与行为的理论,并使之不断发展。
(二)实践应用任务其实践目的就是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劳动、创造性活动中应用心理学的知识。
同时,心理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理解人,从而对人施加有效地影响,以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
现代人类已经明确地认识到,心理学在人类各种实践活动中都有重大意义,所以现代心理学已经渗透到许多科学和人的活动领域之中。
例如心理学已成一切教育的科学基础,此外在医学、工程技术、企业管理、商业、体育运动、军事等领域中,心理学都起到了它的作用。
对于人类一切实践领域来说,心理学都是需要的。
因为只要有人,就有人的心理活动,就需要人的心理来支配调节它的实践活动,那么,如何按照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来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实践活动效率,就成了人类各个实践领域共同面临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就是心理学实践应用研究的任务。
由于上述原因,至今似乎还没有一门其他科学,像心理学一样有繁多的分支和研究领域,真可谓“根深枝繁叶茂”,这可以从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中,使我们一目了然看到这一景观。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自古以来,人类在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人类自身的奥秘,特别是心灵的奥秘。
例如,人的本性怎样?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人为万物之灵,他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人如何认识世界,进行思考、计划和决策?人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人有哪些需要?这些需要又怎样转化为行为的动机,推动人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人的气质和性格是怎样形成的?遗传和环境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什么作用?等等。
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可一门独立的学科——心理学,这是探索心灵奥秘的一门学科。
当第一次接触这门学科时,你首先想到的问题可能是,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这门学科和相邻学科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它对个人、社会有什么意义?等等。
简述心理学的概念
简述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学科,它主要关注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认知、情感、社会、发展、个性等多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
心理学家通过各种实验和调查方法来研究这些心理活动,并尝试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管理、法律等各个领域。
心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哲学家们已经开始探讨人类思维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到了19世纪,心理学开
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现代心理学主要分为实验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三个方向。
实验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认知和情感方面的问题,例如记忆、注意力、思维等方面。
它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这些问题,并尝试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
应用心理学主要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例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
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心理障碍和心理
疾病,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等方面。
它通过临床实践来诊断和治疗这些问题,并尝试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总体来说,心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心理学家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心理学在未来将会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心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学科。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心理学家们致力于探索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以提高个体和社会的健康与福祉。
以下是心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的详细解释:1.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学科。
- 心理学旨在理解个体和集体的心理过程以及行为模式。
2. 心理学研究的范围:- 感知与知觉:如何感知和理解外界的信息。
- 学习与记忆:如何获取、保存和回忆知识和经验。
- 意识与无意识:意识与潜意识对心理过程的影响。
- 知觉与语言: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
- 发展与成长:人类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过程。
- 人格与心理健康: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 社会与文化:社会环境和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 情绪与应激:情绪和应激反应对心理过程的影响。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直接观察和描述人类行为的特征。
- 实验证验:通过实验控制变量,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 问卷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大量数据,了解人们的观点和行为。
- 临床研究:通过病例分析和心理评估来研究人类心理健康问题。
4.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临床心理学:帮助个人处理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和教育过程,改善教学方法。
-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和满意度。
- 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并提供相关辅导和培训。
- 人机交互心理学:研究人和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模式和用户体验。
- 犯罪心理学:研究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和预防措施。
5. 心理学的重要概念:- 自我概念:个体关于自己的看法和认知。
- 情绪智商:个体理解和管理情绪的能力。
- 忠诚度:个体对特定对象(如品牌或组织)的忠诚程度。
- 决策过程:个体进行选择的思考和决策流程。
- 偏见与歧视:对特定群体的主观偏见和不公正行为。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
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一、概念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4、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5、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7、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8、个性心理特征: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人们所共有的心理过程,但是,当这些过程具体表现在每个人的身上时却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这些个体差异的表现称之为个性心理特征。
9、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10、气质是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11、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12、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13、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14、实验室实验法:在特定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因素进行实验,以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
15、自然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因素加以控制或改变去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
16、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一种方法。
17、调查法是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
18、个案研究法是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也称个案法。
19、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心理学简介: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心理学简介: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研究等方法,探索人们内心的活动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增进对这门学科的了解。
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1 人类思维:人类思维是指人们在面对问题和情境时的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类思维的特点、过程和机制。
1.2 情感:情感是人类内心产生的主观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等情绪状态。
心理学研究情感的起源、类型和影响因素,以及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1.3 行为:行为是个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或动作,包括语言、身体动作和情绪表现等。
心理学研究行为的内在动机和外部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2.1 古希腊哲学时期:心灵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思维、记忆和感觉等心理现象的理论,并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实验心理学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威廉·詹姆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等学者开创了实验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等学派,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实证方法。
2.3 行为主义的兴起:20世纪初至中期,行为主义的兴起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从内心转向外部可观察的行为,重视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2.4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逐渐兴起,关注人类思维和信息处理的过程,提出了信息加工模型和认知发展理论等。
2.5 科技的发展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脑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研究进一步深化,还涌现出心理疾病诊断和治疗等应用。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1 观察法: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表情和言语等来了解其内心活动和行为模式。
观察法可以是自然观察或实验室观察。
3.2 实验法:通过控制和操作变量,研究者可以确定因果关系,并验证心理学理论。
实验法通常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
3.3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等方式获取大量数据,了解群体中心理现象的普遍情况和变化趋势。
什么是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我们如何理解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以实验和观察为主要研究方法,探究人类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情感、人格、社会关系、发展、教育、临床等等。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心理学的概念和意义。
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类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情感、人格、社会关系、发展、教育、临床等等方面的规律。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和观察,通过对数据和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探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本质和规律。
二、心理学的意义1. 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身和他人:心理学通过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身和他人,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2. 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人和社会更好地认识自身和外部环境,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 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应对压力、改变不良习惯等,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 改善教育和医疗水平: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和医疗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学生和患者,提高教育和医疗的质量和效果。
5. 促进科技和创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科技和创新提供支持和指导,促进科技和创新的发展。
三、如何理解心理学1. 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规律: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需要从实验和观察等多种方法中获取数据和信息,探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本质和规律。
2. 重视实证和科学的方法:心理学的研究需要重视实证和科学的方法,通过数据和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来验证和证明心理学理论和假设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 研究内容涉及广泛: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情感、人格、社会关系、发展、教育、临床等等方面的规律。
4. 强调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心理学既关注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关注群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需要从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出发,来探究不同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本质和规律。
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以解释、预测、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心理学的分支:一、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二、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借助科学的试验方法,研究科学心理学发展初期的传统核心课程,感觉,认知,学习,动机和情绪。
(设定一定的条件,在此条件下用某种刺激,引发出所期望的行为,以便观察,统计分析)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语言,推理…,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探讨内部的心理活动规律。
2.社会和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量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
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个体行为的稳定性特征,同时探讨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对人格特征进行测量、评估和培养。
3.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一般以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心理特点,广义上讲,也包括动物心理学。
4.心理测量学对行为和能力的检测,通常用心理检测的方法进行。
心理不能直接测量,需要间接进行,心理测量已构成一门单独的科学,各种测验的处理还需要与之相关的统计技术。
5.生理心理学研究遗传因素对行为的影响,以及大脑、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物化学因素等生理功能在其中起的作用。
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涉及对心理障碍者的评估、诊断和治疗,同时涉及对轻度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主要工作方式包括,面谈、实施心理检测和提供集体或个人的心理治疗。
咨询心理学,面对心理障碍者症状较轻,不仅作出诊断,而且更具有指导方面的意义。
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在于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改进师资培训和学业考试,并推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造力。
学校心理学,对在学校中学习困难,适应困难或某种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诊断和辅导,并协助家长和教师解决学校有关问题。
心理学概念
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注意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集中。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某一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综合的反映;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是高水平的知觉同,是感性认识阶段的最高层次。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失真的,歪曲的知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是由组织、保持、再认(或重现)这三个环节构成,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各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
意志品质就是构成一个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的方面。
了解意志对培养良好的品质,克服不良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内部倾向(黄希庭,1997)。
每一个人既有不同于他人的外在行为(工作、学习)的特点,也有不同于他人的能够支配和影响这些行为的内在倾向。
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反应特征。
所谓心理活动的反应特征是指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的程度,以及心理反应的指向性等特点。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人格心理特征。
需要是人脑对心理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动机是引起、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活动的内部动力,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分类、特征: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状态、人格(动态、自我监控系统、心理特征系统)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其他方法.心理的本质:科学心理观1、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2、大脑皮层分额叶、顶叶、枕叶;3、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4、心理与遗传求环境。
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地获得社会及个体经验的过程。
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结果对另一种学习的易化或干扰现象。
理解: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未知事物的属性、联系与关系,直至解释其本质规律的思维过程。
知识应用:主要指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解答各种口头或书面的作业题以及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完成各门学科所规定的联系作业。
技能: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如打字、跑步、开车等都是技能表现。
品德:即道德品质。
是指个体按照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差别感受性:指刚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阈限: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世界三维特性的知觉,具体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在头脑中的反映。
时间知觉:是对事物发展的延续性、顺序性的知觉,具体表现为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
运动知觉:指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移动速度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反映。
错觉:指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记忆:是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感觉记忆:指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他的印象在人脑中只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与重现。
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后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表象: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表象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的概念总结一.各章标题1.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2.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3.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经过头脑加工(综合和解释),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4.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
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
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
①意识是一种觉知。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包括外部事物和内部状态及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布局等;②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③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另外,意识还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5.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6.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联结着人们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7.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他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8.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
语言具有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和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特征。
9.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10.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和情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
11.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人从事的活动的效率。
12.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4个特性。
13.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的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二.书中特别列为小标题的概念1.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2.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3.无意识: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4.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得感觉编码。
5.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这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6.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7.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8.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9.明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
10.颜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
11.音调:是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
12.音响:是由声音强度或声压水平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
13.声音的掩蔽: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
14.触压觉: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
15.内部感觉:是指反应机体内部状态和内部变化的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静觉)和内脏感觉。
16.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他的稳定性。
17.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线度线索。
包括对象重叠(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
18.双眼线索(两眼视差):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 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19.方向定位: 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机体自身所在的空间位置的知觉。
20.似动: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21.错觉: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的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
22.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按照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包括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在意识中。
如果把人的心理比作一座漂浮在海里的冰山的话,那么人的意识便是露出水面的冰山顶端,它只占人的心理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
23.白日梦与幻想:是意识的自发漂移状态,通常表现为漫无边际的遐想。
幻想比白日梦要严重。
24.催眠: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在催眠状态下,个体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其思维、言语和活动是在催眠师的指示或引导下进行的。
催眠状态不同于睡眠状态,其脑电纪录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相同。
25.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6.随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7.随意后注意:事先有一定的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8.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29.持续性注意: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
30.分配性注意: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31.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32.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33.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34.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35.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36.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
37.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38.程序性记忆:指如何作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机能和运动机能的记忆。
39.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他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40.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便产生神经冲动。
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短暂的时间(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41.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42.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43.思维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概括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
44.思维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45.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46.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个属性结合起来,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47.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
48.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特征和属性,舍弃其个别属性和特征的过程。
49.表象: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它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50.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51.粘合:是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
52.夸张(强调):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略去另一些特点进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
53.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54.联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也可以创造新的形象。
55.无意现象:是一种没有目的、不自觉的产生地想象。
56.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它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57.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58.理想:是当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来想象未来时的想象。
59.空想:是一种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
60.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
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由于概念抽象概括的程度不同,所以它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
61.推理:指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
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62.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机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63.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64.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65.创造性: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66.语言表征:就是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
语言的表征具有层次性。
67.语言加工:就是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
语言的加工可分为自动加工和受控制加工、系列加工和平行加工、模块化加工和交互作用式加工。
68.音位:是在一种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分元音和辅音。
69.语言理解: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
70. 词汇理解:是指人们通过听觉或视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音信息,并在人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
词汇的理解也称为词汇识别或词汇通达。
71. 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
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