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鲁教版
2.2水分子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实验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认识水的组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3.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能够对已知物质的性质按照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水的分解的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2.通过对电解水以及水的合成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通过问题讨论、实验操作,活跃学生思维,增进交流与表达意识;关注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认识到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
2.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1.水的电解实验。
2.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中从水的循环图中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所不同呢?二、新课讲授(一)水的分解1.水的分解【实验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介绍水电解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加入的水含有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播放电解水演示视频。
提出问题: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猜想与假设: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大,可能是产生某种气体。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1)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2)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 ,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导学案2(新版)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导学案2(新版)鲁教版学习目标:1、认识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水;2、理解化合反应的含义;3、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在实验中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学习过程:情境导入:同学们都看到了电视上播放的有关神州六号火箭升空的壮观景象了吧,你知道它使用的燃料是什么吗?这些燃料有哪些优点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启示。
一、自主学习提纲:★知识点一:水的合成1、氢气和氧气反应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1)通过实验请同学们总结出该实验的现象有哪些?(2)请同学们写出该实验的文字表达式:(3)讨论该反应与上节学过的分解反应有什么不同?(4)你能否根据教材P32的图示画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图示?★知识点二:化合反应3、阅读教材:(1)识记化合反应的定义.(2)镁和氧气燃烧生成氧化镁、碳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3)以上三个反应的特点是有哪些?4、有人说像食盐溶于水变成食盐水是化合反应,你同意吗?○知识拓展:(1)氢气作为能源有哪些优点?(2)你还知道哪些新型能源?5.化学反应的本质:。
★知识点三: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346.识记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
跟踪练习:1、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水原子B、水分子C、氢、氧原子D、氢、氧分子2、鉴别氢气和氧气,可选用简便的化学方法是()A、分别通入水B、取同体积称质量C、用燃着的木条D、通过颜色观察3、在空气中点燃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⑴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_______火焰,烧杯内壁有_______,用手触摸烧杯壁感觉非常烫,说明反应放出了大量的热,该实验说明氢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 .⑵氢气作为一种新型燃料,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_2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水的分解与水的合成)一、导学指导【导学目标】1.通过电解水实验,分析实验现象,理解水的组成;2.会从微观角度分析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初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3.理解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能实行判断;4.会描述电解水、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并能书写出化学反应式;5.了解化学变化中能源的转化,理解氢能源。
【学习重难点】1.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2.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课堂建议【课的导入】《国语》中的《郑语》里明确地提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元素。
同时还提出不同的物质元素在一起,方能相互作用,产生新物质,如果仅仅同一物质元素,那是产生不出新物质的。
既然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那么他们认为水能够继续分解吗?追问:你认为呢?如果能分解,将会分解成哪些物质呢? 请观察实验。
【探究活动】活动一:合作探究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电解水实验1.接通电源后,与电源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有何现象?有何不同现象?2.怎样检验两支试管内产生的气体?(1)通电一段时间后,与电源负极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 2:1 。
(2)可用 带火星的木条 来检验正极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現象是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说明该气体具有 助燃 性,是 氧气 。
(3)可用 燃烧的木条 来检验负极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現象是 气体被点燃 ,并产生 淡蓝色火焰 ,说明该气体具有 可燃 性,是 氢气 。
收获与体验1.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 氢气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 氧气 ,它们的体积比为2:1 (口诀: 负氢正氧2:1 )。
由此说明水是由 氢元素 和 氧元素 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 氢原子 和一个 氧原子 构成的;化学反应式为 : H 2OH 2↑+O 2↑ ,水电解是将 电 能转化为 化学 能。
电解水装活动二:合作探究在教师引导下分析:电解水的微观实质电解水过程中:每个水分子分解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为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为1个氧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为氢气,很多氧分子聚集为氧气。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课时)导学案(新版)鲁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
教版
教师寄语:实验是学好化学有效途径。
学习目标:
1.认识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水;2.理解化合反应的含义;3.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在实验中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都看到了电视上播放的有关神州六号火箭升空的壮观景象了吧,你知道它使
用的燃料是什么吗?这些燃料有哪些优点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启
示。
总结: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2、氢气作为新能源的突出优点是: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通过本节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你得到的方法什么?
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学习,我发现学生能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T38936 9818 領30091 758B 疋24286 5EDE 廞(37150 911E 鄞34918 8866 衦 8N
38852 97C4 韄@q。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导学案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活动导教案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构成;(要点)2.经过剖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色;(要点)3.学会用分子运动的看法解说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学习过程】一、导学自习:想想: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那么什么是分子呢?增补:分子1.看法: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微粒。
解说:( 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而不是性质。
( 2)“最小”是指保持物质性质方面的不行分。
想想: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学生活动1:( 1)阅读课本P22 第一段,回答一滴水有多少个水分子?(2)实验:将少量高锰酸钾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察看现象。
(3)实验:将 50ml 水和 50ml 酒精混淆均匀后,察看现象。
(4 )由以上实验总结得出分子有哪些性质?2.分子的性质:学生活动2:揭露以下生活情景的原由:(1)初晴的夏季,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逝得销声匿迹。
(2)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刻就会有很多小水滴滴下。
(3)妈妈在厨房炒菜,你在寝室里就能闻到香味。
(4)蔗糖在热水中消逝了。
学生活动 3:阅读课本 P22 的图片及文字,思虑:把关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会变为水蒸气,体积显然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活动4:阅读课本P23“活动天地”,思虑:不一样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摆列有什么不一样?二、研习展评【任务 1】水的三态变化学生活动5:阅读课本P24,达成以下问题:1.水的三态变化是指:..之间的变化。
2.水的三态变化的本质:(1)水分子的致使了水的变化。
(2)水分子能量时,运动加速,分子间的间隔,水由变为了。
水分子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水由又变回。
3.微观剖析水的三态变化是变化。
学生活动6:阅读课本P30“活动天地”,并进行沟通共享。
猜一猜:水在自然界中是如何循环的,能否想过今日喝下的一口水,一个月后这些水分子跑到哪去了,一年后呢,能否有可能到了珠峰上去了?学生活动7:阅读课本P31 页,认识水的天然循环,议论:(1)为何水的循环供给了能量?( 2)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是如何运动的?(3)是什么实现了水的天然循环?【任务 2】水的天然循环1.水的天然循环过程2.水的天然循环的理解【讲堂练习】1.课本 P29“挑战自我” 1.2 题2.活学活用:(1)夏季教室地面洒点水后为何会感觉凉快?(2)发热时用酒精擦身有什么作用?为何?【拓展阅读】香水的妙用分子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想不到的是,小小的分子还曾用在战争中哩!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军与日军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曾睁开一场强烈的抢夺战。
《水分子的变化》 导学案
《水分子的变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从微观角度认识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
3、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能判断常见的化学反应是否为分解反应。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水的电解实验及水的组成。
(2)化学变化的实质。
2、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
三、知识回顾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凝固点为 0℃。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四、新课导入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水,水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状态,如液态的水、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
那么,在这些变化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水分子的变化。
五、水的电解实验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
2、实验现象(1)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2)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两者的体积比约为 1:2。
3、气体检验(1)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2)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该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
六、化学变化的实质1、微观角度在水的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先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
2、总结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七、分解反应1、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特点“一变多”3、举例(1)过氧化氢分解:2H₂O₂二氧化锰 2H₂O + O₂↑(2)氯酸钾分解:2KClO₃二氧化锰、加热 2KCl + 3O₂↑八、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水的电解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2:1B 水电解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 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是为了增强导电性D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B 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C 水通电氢气+氧气D 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九、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水分子的变化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2—2 水分子的变化(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 进一步认识分子. 原子,并会用分子. 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 掌握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的类型。
4. 初步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重难点:1. 利用水的分解、水的化合这两种变化来分析水的组成2. 分子、原子的关系3. 两个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化合反应使用说明:1. 同学们认真看课本32 ~~ 34页,熟记基础知识,认真完成导学案,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2. A层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内容;B层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 研究合作探究内容;C层可只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自主预习教材助读:(一). 水的合成1. 化合反应的概念是什么?化合反应的一般形式怎么表示?试举例说明?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是什么?各自的主要形式有哪些?预习自测:(一)水的合成1. 在空气中点燃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烧杯内壁有,用手触摸烧杯壁感觉非常烫,说明反应放出了大量的热,该实验说明氢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氢气具有可燃性。
2.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 化合反应是指。
4.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如可燃性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我的疑惑: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水的合成(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1.氢气的介绍:2.怎样完整的描述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3.文字表达式:4.怎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水的合成?5.绿色氢能源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例:下列关于氢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氢气在常温下比较活泼B.氢气中混入空气,遇火就会爆炸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D.氢气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针对练习:1.下列氢气的用途中,利用氢气可燃性的是【】A.充灌探空气球B.合成氨制造化肥C.焊接、切割金属D.冶炼金属2.下列物质中,被称为理想“绿色能源”的是【】A.氢气B.天然气C.无烟煤D.石油3.氢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2节 水分子的变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水的电解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通过水的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分解成了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水的电解认识水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对比,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通过水的分解了解分解反应。
(3)通过水的电解微观过程了解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本节通过熟悉的水做知识的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重点:水电解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水的组成;分解反应。
难点: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变化的本质。
关键点: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用微观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媒体:影视资料、(水电解器、酒精灯、直流电源、木条、烧杯、火柴)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水的分解1.电解水实验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电解水反应的特点。
师生总结得出:特点:“一变多”。
教师指出: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分解反应。
字母表达式:A→B+C+?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吗?为什么?A、泥水过滤得到泥和水B、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氧化汞加热后变成汞和氧气3.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教师演示水电解的微观过程的动画,提问并指明学生回答: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什么?保持不变的粒子是什么?生成的新粒子是什么?教师提问:结合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分析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分析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教师指出:正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所以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的重组。
水分子的变化第二课时_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第节课课型:新授单位:姓名:课题: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二课时课程标准陈述:1会区分简单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3.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4.了解化合反应。
5.知道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本节通过熟悉的水做知识的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水;2、理解化合反应的含义;3、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在实验中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5、学会不同的方式表示已知的化学反应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得氢气燃烧生成水的结论;2、学会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3、通过“水的分解”与“水的合成”的比较,初步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且化学变化不仅生成新物质,还伴随能量转化的认识。
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分析,了解化合反应,并对学过的反应进行分类。
4、能够对已知物质的性质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初步形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探究的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同学之间学会合作交流,活跃思维,增强表达意识和能力。
2、关注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体会“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含义并能辩证的认识物质的利与弊。
3、通过观看“神九”发射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重难点:重点:1.通过氢气燃烧生成这一事实,理解化合反应;2.了解物质性质的区分。
难点:如何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过程:P39交流共享用分子变化的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成。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两课时)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___________。
(填序号)(1)铁生锈(2)水是无色液体(3)矿石粉碎(4)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5)酒精挥发(6)食物腐烂(7)汽油挥发(8)在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9)电灯丝通电能发光、发热(10)纸张燃烧三、反馈一、填空题1、.根据右图所示电解水装置中的现象,判断所接电源的正负极,图中A点表示极,B点表示极。
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正负极产生_____色_____,其体积比是_______。
正极的气体能______ _________;A B负极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
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干冷的烧杯壁上有;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又生成水,这说明水是由______ 组成的。
4、______、______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粒子;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粒子。
原子可以结合成______。
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________,而原子____________。
5.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作该物质的,如:。
不同物质(限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这是由于构成物质的不同所造成的。
6.分解反应是,化合反应是,二.选择题1、电解水的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2、用直流电源电解水时,其结果为()A、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B、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C、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多D、负极产生的气体比正极多3、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水原子B、水分子C、氢、氧原子D、氢、氧分子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E、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F、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变了5、下列关于各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把糖和水混合是化合反应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是分解反应D、黄泥水经过过滤分成泥和水是分解反应6、下列变化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鲁教版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水的分解与合成,初步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并能对已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2.认识到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3.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准确的区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旧知回顾】1.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学习】1.点燃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冷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4.思考:(1)氢气作为新型燃料的优点有哪些?(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之间有何关系?(3)点燃氢气之前为何要检查其纯度?还有那些物质点燃前要检查纯度的?【自我检测】1.2008年9月11日,国家卫生部证实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婴幼儿肾结石患者。
下列关于三聚氰胺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粉末 B密度为1.57g/cm3C能溶于热水 D在高温下能分解成氰化物和氮气2.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氢气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可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3.下列化学变化中,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B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推荐】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教案-鲁教版.doc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活动天地]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3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2.1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学案鲁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马厂镇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2.1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学案(新版)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马厂镇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2.1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学案(新版)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马厂镇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2.1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学案(新版)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2。
1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2。
学会用过滤法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会区分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
水的净化及纯净物和混合物【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学习《 2.1运动的水分子》(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目标)。
二、自学指导(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P25—28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
地球表面约71%覆盖着水,为什么还面临缺水危机?2.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分为哪几个步骤?具体内容是什么?3.什么是硬水?什么是软水?怎样区分硬水和软水?4.什么叫混合物?什么叫纯净物?5.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哪一步骤发生的是化学变化?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
三、先学(一)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质难。
(二)检测:(1)出示检测题过渡语: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呢?请看检测题:1.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市售纯净水中有一些是蒸馏水,有关这类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鲁教版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课时2【学习目标】1.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2.了解净化天然水的实验步骤,会用过滤法分离混合物;3.记住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会区分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4.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旧知回顾】1.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2.分子的特性有哪些?【新知学习】探究活动一:水的天然循环认真阅读课文P30《活动天地》,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水分子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分子的能量变化?总结:水的天然循环通过其_________实现的,大自然就是通过_________既实现了水的_________,又实现了水资源的_________。
探究活动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活动一: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阅读课文P31内容,并观察两幅饼状图,说说获得的信息。
归纳总结:地球上的水是很大,但可供人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总水量的________。
活动二:实验探究“净化天然水”1.净化天然水的步骤有哪些?每一步起什么作用?2.在过滤操作中,待过滤的液体过滤几次后仍浑浊,其原因是什么?总结:1.处理天然水的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操作的要点:一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纯净物与混合物1.阅读课文P33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解决下面问题。
现有氧气、空气、水、糖水等四种物质,根据你的知识经验,尝试着将它们分类,说出你的理由。
2.思考交流:(1)从物质的状态上,可分几类?(2)从物质组成的种类上,可分几类?(3)氢气、水这类物质属于纯净物,空气、糖水这类物质属于混合物。
初中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二单元 第二节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师:张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以生成水,会用文字表达式表示简单化学反应,认识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认识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两种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会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水通电分解和氢气燃烧两个化学反应,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水的分解与合成”两个实验的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初步体会根据现象鉴别物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对化学变化分类的思想,以及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证明化学变化;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表示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三、教学难点:分析两个反应的微观表示,总结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四、教学方法:通过对知识的自主学习、合作研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准备:课件、教案、水电解器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一变多AB → A + B
多变一
A +
B → AB
水氢气 + 氧气
点燃
H 2O 2
H 2O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H 2O 水
通电
氢气+氧气H 2
O 2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1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学案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2、知道实验室和工业净化水的方法,学会别离液体中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3、记住纯洁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会判断【学习重点】1、掌握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混合物的别离方法。
2、了解纯洁物、混合物的区别,能对常见物质进展分类。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带着明确的任务进展自学,提高自学能力:1、天然水中往往含有、和等杂质。
2、为了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可以向水中参加。
3、为了除去水中或空气中的一些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可向其中参加,它,外表积,因而具有较强的作用。
二、课堂助学:导入新课:水对人类很重要。
我们的生活用水是不是直接取用天然水?合作探究〔一〕我来探究:实验室净化天然水实验探究一:学生观察烧杯内的黄泥水。
思考:1.其中可能含有那些杂质?2.颗粒较大的泥沙静置一段时间后会怎样变化?3.颗粒较小的悬浮杂质又应该怎样进展沉降?小结: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方法:颗粒较大的泥沙 , 颗粒较小的悬浮杂质 .继续思考:如何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过滤是别离混合物的方法.带着以下问题观看视频,获取信息1.过滤需要用到哪些仪器?2.操作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贴两低三靠具体是指什么?3.玻璃棒又有什么作用?小结:1.用到的仪器及用品有.2.考前须知:一贴:.二低:;.三靠:;;.3.玻璃棒的作用:.分组实验:按照屏幕上的提示,合作探究,标准操作,将小烧杯中的天然水进展过滤,一起体验实验探究的快乐.实验探究二:如何除去水中的颜色和气味?。
认真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比照分析变化原因:总结:活性炭具有的构造,所以具有作用,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实验探究三:如何证明水中有可溶性杂质?。
认真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分析变化原因蒸发:结晶:实验探究四:如何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分组实验,再次体验探究的快乐(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体会标准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学案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学习目标】1. 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重点);2.知道水分解的微观解释(重、难点);3.了解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重点);4.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5.认识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
一、导学自习“早知道”:阅读课本P31~P34,水在加热条件下和在通电条件下有什么不同?分别发生什么变化?氢气的燃烧有污染吗?二、研习展评问题引入: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变。
如果往水中通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水的分解【实验探究2-2】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学生活动1:观察实验“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描述实验现象。
1.现象: 想一想:如何检验两支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2.检验气体:(1)正极:用 ,现象:(2)负极:用 ,现象:3.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4.实验结论: (1)水由 和 两种元素组成。
(2)在化学变化中, 可以再分, 不可分。
注意事项:(1)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2)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P32+5.分子与原子想一想: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有哪些?(1)分子:,如:(2)原子:,如:水的合成【实验探究2-3】水的合成学生活动2:观察实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描述实验现象。
现象: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想一想:为什么氢气称为最洁净的能源?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学生活动3:阅读课本P32~P33,回答什么是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并举例。
1.分解反应:如:2.化合反应: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学生活动4:阅读课本P34,回答什么是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是指,主要包括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是指,主要包括物质的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课堂练习】1.课本P34“在线测试”2.电解水的实验证明()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3.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从海水中晒得食盐 B.用天然水制得蒸馏水C.使用电解法制取氢气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产水4.课本P35“挑战自我【当堂检测】1.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完成下列问题:(1)指出电源的正、负极,左边为___________,右边为___________,事先往水里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课时 学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2.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课时 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水的分解和合成的两个变化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分析,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并能对学过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2、能够对已知物质的性质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3、初步形成同种分子性质相同的认识。
复习巩固:1、表述电解水和水的合成,两个反应的现象。
2、电解水的微观实质是?3、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4、写出电解水和氢气燃烧的表达式?自主学习:一、分解反应1、对比以下三个反应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水氢气+氧气 共同点: 氧化汞汞 + 氧气 反应物: ,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氧气 生成物: 。
2、定义: 。
3、字母表达式: 。
4、特点: 。
二、化合反应1、对比以下三个反应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氢气+氧气−−→−点燃 水 共同点:镁+氧气−−→−点燃 氧化镁 反应物: ,生石灰 + 水 熟石灰 生成物: 。
2、定义: 。
3、字母表达式: 。
4、特点: 。
练习:1、下列化学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硫+氧气―→-二氧化硫B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C .氢气+氯气―→-氯化氢D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2、下列模型能表示化合反应的是( )二、物质的性质1、练习:2、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
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盛有水(滴有酚酞溶液)的烧杯,发现钠浮在水面上,很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偶有火星出现,溶液变成红色。
依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钠保存在煤油中”,说明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3、练习:4、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 C 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1)汽油能燃烧 (2)块状胆矾被磨成粉末状 (3)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在零度时会结冰 (4)鸡蛋久置后变臭 (5)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6)通常情况下,铁的密度是7.86g/Cm 3 ;(7)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水的分解与合成,初步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并能对已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2.认识到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
3.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准确的区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旧知回顾】
1.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学习】
1.点燃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冷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4.思考:
(1)氢气作为新型燃料的优点有哪些?
(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之间有何关系?
(3)点燃氢气之前为何要检查其纯度?还有那些物质点燃前要检查纯度的?
【自我检测】
1.2008年9月11日,国家卫生部证实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婴幼儿肾结石患者。
下列关于三聚氰胺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粉末B密度为1.57g/cm3
C能溶于热水D在高温下能分解成氰化物和氮气
2.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氢气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可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3.下列化学变化中,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