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复习与练习
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20篇含解析
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运动和力1.在平直的路面上用1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物体,物体静止不动.增大推力使物体开始运动,当推力为30N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撤去推力后,物体运动速度逐渐减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用1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物体时,物体所受摩擦力为零B.撤去推力后,物体所受摩擦力逐渐减小C.物体运动速度减小的过程中,所受摩擦力逐渐增大D.物体在该路面运动时所受摩擦力大小始终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1)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二力平衡时大小相等;(2)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详解】(1)当用1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物体时,物体静止不动,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推力为10N,故A错误;(2)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在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2.如图所示,单摆中的小球在ABC间不停地往复运动,如果不考虑阻力的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小球在A、C处的势能最大B.小球在B处只受重力作用C.小球由A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小球运动到C处时,如果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将保持静止【答案】B【解析】分析:(1)(3)根据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分析;(2)根据小球的运动状态分析受力情况;(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力或者受平衡力时,一定处于静止或者运动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A、小球的质量不变,在A、C处的高度最高,重力势能最大,故A正确;B、小球在B处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的共同作用,故B错误;C、小球由A到B过程中,不计阻力,机械能守恒,高度减小,速度增加,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正确;D、小球运动到C处时,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小球仍然会静止,故D 正确。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总复习
N
0 1
1
2
3 4 5
2
3 4 5
F
例1:某弹簧秤上加1N拉力时,弹 簧长度为8cm,加3N拉力时,弹簧 长度为10cm,则当弹簧加1.5N拉力 时,弹簧的长度为_________。
例2:弹簧秤及细绳重力不计,砝 码重G=100N,静止时弹簧秤的示 数为____,弹簧秤所受的合力分别 为____。
F
例3:如图所示的鞋底、轮胎上都有凸凹 不平的花纹,这主要是为了 ( ) A.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B.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C.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D.增强产品的美观
例4:先将长木板N平放,用弹簧测 力计拉着匀速运动,如图甲,此时 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甲;然后 再将木板支起,用弹簧测力计拉着 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 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乙。滑 动摩擦力大小关系是: A.f甲 > f乙 B.f甲 < f乙 C.f甲 = f乙 D.f甲 ≤f乙
1、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能继续在空中运动, 是因为( ) A、火药的推力。 B、子弹的冲力。 C、子弹有惯性。 D、子弹的惯性大于阻力。 2、竖直向上托起的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上运 动,是 因为( ) A、球受到向上的托力 B、球受惯力 C、球有惯性 D、球受惯性作用
3、一氢气球吊着一重物以1米/秒的速度 匀速竖直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吊物体的绳 子突然断了,则在绳子断开后物体( ) A.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快 B.立即匀速下落 C.由于惯性,物体以1米/秒的速度 匀速上升 D.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下落时速 度越来越快。
1、下列关于物体惯性的说法属于正确的 ( D ) A.只有静止物体才能有惯性 B.只有运动物体才能有惯性 C.物体速度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的误区: (是错误的) (1)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章节归纳复习及练习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解析] 通过整体法求出加速度,再利用隔离法求出弹簧的弹 力,从而求出弹簧的伸长量.对左图运用整体法,由牛顿第二
定律得整体的加速度为:a1=m1+ F
,对 m2
b
物体有:T1=m2a1;
得:T1=mm 1+2Fm2;对中间图运用整体法,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整体的加速度为:a2=F-(mm1+1+mm2 2)g,对 b 物体有 T2-m2g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解析] (1)物体在 AB 上运动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拉力 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物体在 AB 上运动 的加速度 a=mF-μg=4 m/s2; (2)物体在 AB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从 A 运动到 B 处时的速 度大小为 vB,由速度位移的关系式得:vB2 =2as,解得:vB=8 m/s; (3)物体沿斜面上滑过程中摩擦力沿斜面向下,物体受重力、支 持力、摩擦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 θ+μmgcos θ =ma1,解得:a1=(sin θ+μcos θ)g=8 m/s2;由 mgsin θ>
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 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 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 FT=0
当物体在受到变化的外力作用下运动时,其加
加速度最大与 速度最大的临
界条件
速度和速度都会不断变化,当所受合外力最大 时,具有最大加速度;合外力最小时,具有最 小加速度.当出现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处于临 界状态,所对应的速度便会出现最大值或最小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1)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1; (2)物体运动到 B 处的速度大小 vB; (3)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 [思路点拨] (1)根据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从 A 到 B 的 加速度; (2)根据匀加速运动规律求得速度; (3)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上滑的加速度,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求 得上滑最大位移,然后根据受力分析求得物体下滑的加速度, 由运动学公式可求得时间.
初中物理力学《运动和力》复习指导
初中物理力学《运动和力》复习指导(一)复习要点1.机械行为、参照物、行为和静止的相对性2.速度的界说,公式v=s/t,速度的单元及换算1m/s=3.6km/h变速行为的平均速度,会测量行为物体的平均速度v=s/t。
3.惯性、惯性定律(1)惯性:一切物体都有连结静止状况或匀速直线行为状况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形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定律(即牛顿第必然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浸染的时辰,总连结静止状况或匀速直线行为状况,这叫做惯性定律。
4.二力的平衡(1)二力(或几个力)的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几个力)浸染时,如不美观连结静止状况或匀速直线行为状况,这两个力(或几个力)彼此平衡.(2)二力平衡的前提①前提:,巨细相等,标的目的相反,统一物体,统一向线。
②应用:物体受平衡力,必然处于平衡状况,按照一个已知力,求另一个力。
5、行为和力物体行为状况的改变:物体速度巨细和行为标的目的的改变,都叫做物体行为状况的改变.(二)复习指导1.有关速度、旅程、时刻的计较2.惯性和惯性现象例1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浸染时,总连结匀速直线行为状况或静止状况的性质,叫做惯性b.射出的枪弹分开枪口后,仍然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枪弹受到惯性的浸染c.汽车封锁策念头后仍能继续前进是因为汽车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形下都具有惯性3.关于平衡力、彼此浸染力的问题例2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的墨水瓶,受到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a)a.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桌面临墨水瓶的撑持力b.墨水瓶受到的重力与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c.桌面临墨水瓶的撑持力和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d.桌子只受到的重力和地面临桌子的撑持力。
(完整版)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完整版)运动和⼒知识点总结与练习班级姓名学号第⼋章运动和⼒知识点总结与练习8-1、⽜顿第⼀定律1.⽜顿第⼀定律内容:⼀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作⽤时,总保持静⽌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说明:①⽜顿第⼀定律说明⼒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顿第⼀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③探究⽜顿第⼀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同⼀个⼩车从同⼀斜⾯上同⼀⾼度滑下,其⽬的是使⼩车滑到⽔平⾯初速度相等。
2.惯性惯性的概念:⼀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说明:(1)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①“⼀切物体”包括受⼒或不受⼒、运动或静⽌的所有固体、液体、⽓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所固有的⼀种属性,不是⼀种⼒,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等,都是错误的。
③同⼀个物体不论是静⽌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还是不受⼒,都具有惯性,⽽且惯性⼤⼩是不变的。
惯性的⼤⼩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的物体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关。
(2)在解释⼀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8-2、⼆⼒平衡1、⼒的平衡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或多个⼒)作⽤时,如果能静⽌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或多个⼒)叫做平衡⼒。
2、⼆⼒平衡的条件:作⽤在同⼀物体上的两个⼒,如果⼤⼩相等,⽅向相反,并且作⽤在同⼀直线上,这两个⼒就彼此平衡。
可简单记为:等⼤、反向、共线、同体。
说明:如何判断两个⼒是不是平衡⼒:①根据⼆⼒平衡的条件来判断:两个⼒只有同时满⾜等⼤、反向、共线、同体这四个条件时才属于平衡⼒,否则不是平衡⼒。
②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断:如果⼀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或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受到的⼏个⼒⼀定是平衡⼒。
小学科学练习题力与运动练习
小学科学练习题力与运动练习力与运动是科学中的重要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下面是一些小学科学练习题,帮助你巩固对于力与运动的理解。
请认真阅读题目,并在题后提供你的答案。
练习题一:力的定义1. 请简单解释什么是力。
练习题二:力的单位2. 我们常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力?练习题三:力的作用效果3. 力的作用效果主要有哪些?练习题四:力的衡量4. 什么是力的大小?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练习题五:运动的原因5. 什么是运动?运动的原因是什么?练习题六:物体的相互作用6. 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有哪些常见的反作用?练习题七:摩擦力7. 什么是摩擦力?请举例说明。
练习题八:重力和弹力8. 重力和弹力分别是指什么?你能列举一些重力和弹力的例子吗?练习题九:力的合成9. 当有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上时,这些力的作用效果是如何相互影响的?练习题十:斜面上的物体10. 当一个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时,它和斜面之间的力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练习题答案:练习题一:力的定义1. 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改变其形状或状态的因素。
练习题二:力的单位2. 我们常用牛顿(N)来表示力。
练习题三:力的作用效果3. 力的作用效果主要有推动物体运动、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以及改变物体的形状。
练习题四:力的衡量4. 力的大小是指力的强度,它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练习题五:运动的原因5. 运动是物体位置或形状的变化。
物体的运动是由力造成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练习题六:物体的相互作用6. 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常见的反作用有:拉一根弹簧,它会产生相等大小的反向拉力;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它们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力。
练习题七:摩擦力7.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例如,将一本书放在桌子上,它不会滑动,是由于桌面上的摩擦力使其保持静止。
练习题八:重力和弹力8. 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地球吸引力,使其朝向地球的中心。
弹力是表面的物体由于被挤压或拉伸而受到的力。
第8章运动和力复习
二、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运动状态不变)和平衡力
静止状态 平衡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受力为平衡力
2.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 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相互作用的力 不同点
平衡力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 用在同一直线上
3.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 减小压力; ②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 变滑动为滚动; ④ 分离摩擦面。 列举相关的事例: ① 手握单杠不能太紧; ② 滑雪板底面做的很光滑; ③ 机器转动的部分加滚动轴承; ④ 加润滑油; ⑤ 磁悬浮列车靠强磁场把列车托起。
练习 1.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问题时,小红设 计的实验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 钩住长方形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动 长木板,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可测出木块 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小明看了小红的实验后,认为 小红设计的实验优于自 己设计的实验。对此你 F 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木块不必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保持静止, 便于读数。
3 5
摩擦力 /N
0.2 0.35
3
木块与棉布
3
0.4
A.比较第1、2次实验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B.比较第1、3次实验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A.在压力不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B.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 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 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③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2.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① 增大物体间的压力;
中考物理复习强化训练及解析:运动和力(1)
中考物理复习强化训练及解析:运动和力(1)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车内装满沙子,小明用绳拉车将沙子运到前方,此时小明也受到向左下方的作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A.手B.绳子C.沙子D.小车2.以下关于小汽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B.行驶在高速路上因为速度快,所以惯性大C.有了头枕,能减小因后车撞击对司机造成的伤害D.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紧急刹车对司机造成的伤害3.用绳子拉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后,小车的运动速度将()A.变小B.变大C.不发生变化D.立即变为零4.在下列四个事件中,经历时间最接近一秒钟的是()A.人眨一下眼B.人在安静时呼吸一次C.人在感冒时打一个喷嚏D.人在做剧烈运动时(如快速蹬楼)脉搏跳动一次5.公交车上安装有拉环,避免乘客由于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摔倒。
如图是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公交车内一名乘客没有抓住拉环的示意图。
如果在急刹车时,该乘客摔倒方向和拉环摆动方向的示意图应是()A.B.C.D.6.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7.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受到惯性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舟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乘客具有惯性D.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8.未来的中国高铁要实现不停站行驶。
有一种设想,如图所示,甲为在高铁上行驶的列车,乙为在站点接乘客上下的运转列车。
甲车未到站时,乙车从各处接乘客。
当甲车到达时,则乙车与甲车同速拼接向前行驶,乘客实现换乘。
换乘完毕后,两车断开拼接,甲车继续保持速度向前行驶,乙车则慢慢减速停下让乘客下车。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两车同速拼接向前行驶时,甲车相对于乙车是运动的B.两车同速拼接向前行驶时,甲车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C.两车断开拼接后,乙车相对于甲车是运动的D.两车断开拼接后,乙车相对于甲车是静止的9.将重为4N的皮球竖直向上抛出,皮球在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为1N,则皮球受到的合力大小为()A.1N B.3N C.4N D.5N10.如图所示,磁铁与回形针不接触,回形针处于静止状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回形针对磁铁没有吸引力作用B.剪断细线,回形针将向上运动C.回形针受到的磁铁吸引力和细线对回形针拉力是相互作用力D.回形针受到的磁铁吸引力和回形针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11.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称量同一物体,其称量结果是()A.天平不同,弹簧测力计相同B.天平相同,弹簧测力计不同C.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都相同D.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都不同12.如图所示,一辆卡车在开到拱形桥顶时,突然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则这辆卡车将会()A.沿着桥面倒滑下去B.静止在桥面上C.做匀速直线运动D.沿着桥面做减速运动13.初中体育考试前夕,为了获得满意的成绩,同学们每天都在认真的训练,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操场上练习立定跳远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穿上底部有花纹的鞋子,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力B.人站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人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起跳时,脚要用力向后蹬地,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落地时,人由于受到惯性作用身体会向前倾14.如图所示,鲲龙轻盈入水。
初二物理下册《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巩固练习 (2)
《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2.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平衡力,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3.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4.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5.了解摩擦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和防止。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要点诠释: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要点二、惯性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的利用: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尘;甩掉手上的水珠。
3.惯性的危害: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酿成交通事故;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车里的乘客如果没有系安全带,会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飞出车外;走路时不小心,可能会被台阶绊倒。
要点诠释: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八下物理期中复习--运动和力考点分析及练习(答案)
八下物理期中复习专题第八章《运动和力》考点分析及练习一、考点分析考点一:力学概念及辨析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施力、受力物体)而存在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相互作用力:A 对 B 的力与 B 对 A 的力。
3.力的三要素:、、。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物体的运动状态。
考点二:重力和弹力1.重力的定义: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大小:;方向:;作用点:。
2.弹力的定义:由于物体发生而产生的力。
大小: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弹性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
考点三:运动和力的关系及辨析1.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
3.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不变的性质。
注:惯性是所有物体都具有的一种,不是;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有关;惯性的大小表征了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大小;或者说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4.平衡状态:或状态。
平衡力平衡状态考点四:摩擦力的产生及方向1.摩擦力的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②接触面;③两物体间有或。
2.方向:与或方向相反;与物体对地运动方向无必然关系;当 f 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为;反之,为。
考点五: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实验原理:;物理方法:。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考点六: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滑动摩擦力:若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根据二力平衡求解;若不是,则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分析。
2.静摩擦力:。
考点七:受力分析1.确定研究对象(受力物体)2.注意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和题目所给特殊条件3.判断力的有无、方向、大小4.一般顺序:重力、弹力、摩擦力二、真题演练【考点一、二:力】1.以下关于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B .两个物体必须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C .受力物体一定不对其他物体施力D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2.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它是(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用力把铅球推出3.打篮球是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
运动和力复习
质量不均匀、不规则几何体重心
用悬挂法寻找重心
条件:薄片
2. 一中学生的重力是500N,那么他的质量 是多少?(g=10N/kg)
已知: G=500N g =10N/kg
求: m 解:由公式G=mg得
m = G/g
=500N÷10N/kg =50kg 答:重力为500N的中学生质量是50kg。
1.一辆汽车的质量是3T,则这辆汽车受到 的重力是多少?(g=10N/kg)
6.有关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B 物体的质量跟重力成正比 C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表面 D 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7、水平桌面放一本书,书的重力为G,书对桌 面的压力为F1,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为F2,这三个 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个力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一对 平衡力;________和_______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分析:要求钢梁受到的合力,就必须先对钢梁 进行受力分析,钢梁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F和竖直 向下的重力G的作用。已经知道拉力F=4×104N, 不知道重力G 的大小,但知道钢梁的质量大小,就 可以根据G=mg求出重力G ;然后再利用反方向的 二力的合成求出合力及其方向。
已知:F1 =4×104N,方向是竖直向上, m=3.95t=3.95×103㎏
1、改变物体 的形状
2、改变物体 的运动状态
五.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 方向 、 作用点都有关系
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 都表示出来,叫做力的图示.
•它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的直
中考复习之运动和力练习
中考复习之运动和力练习1.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既有利,也有弊.以下属于利用惯性“有利”的一面是( ) 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B.高速路上汽车限速行驶C.巳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D.人踩到西瓜皮上会滑倒2.如图,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为一对平衡力的是( )A.汽车的牵引力和汽车所受的重力B.汽车所受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C.汽车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D.汽车对地面压力和汽车所受摩擦力3.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的是()A.右侧通行B.系好安全带C.限速行驶D.保持车距4.发生以下哪一事件会使汽车上的乘客突然往后倾()A.汽车突然刹车B.汽车突然减速C.汽车突然起动D.汽车突然拐弯5.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匀速直线滑动。
以下叙述中的二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A.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6.如图9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友情情提示:图中的黑点表示物体),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7.小明和小强对有关惯性和运动的知识进行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运动时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 B.汽车刹车时有惯性,匀速直线运动时没有惯性C.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D.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8.某同学对生活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分析,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连接玻璃管与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水起润滑作用B.举重运动员比赛前手上涂抹“镁粉”,目的是减小摩擦C.雨天,机动车应低速行驶,是由于车轮与地面的摩擦较小D.铅笔芯粉末加入到生锈的锁中,起润滑作用9.1999年6月20日,北京电视台现场直播了山西小伙朱朝辉驾驶摩托车飞越黄河的全过程。
力和运动知识点及习题
第三章运动和力一、力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作用叫做力。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当讨论某一个力时,一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2、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
3、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在手中两个较小的鸡蛋对手的压力约1N。
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4、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方向改变、运动快慢改变)。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练习1:力是,出现一个力必然有两个物体:物体和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力的三要素是:、、。
应用:人向后用力划船,船却向前走,原因是,使船向前运动的力是。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也可以改变物体。
应用: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匀速右转的汽车;B、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C、滑梯上匀速滑下的小孩;D、进站的火车3.力是_______对_______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_______的。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
4.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______、______和______所决定的。
5 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____力的作用,受力物体是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
6.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电灯受到的力是_______和_______,其中受力物体是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和_______。
7.用电线把电灯挂在天花板下面,电灯受到拉力的施力物体是A.天花板B.地球C.电线D.电灯8. 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着用电线吊着的一盏电灯,对电灯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B、地球、地面C、地球、电线D、电线、地面E、电线、地球、地面9.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B.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只要物体发生接触,它们之间就一定有力的作用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0.一个足球运动员带球面对扑过来的守门员,巧妙地将球向上一踢,足球在空中划过一条曲线后飞进了球门.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若忽略空气的作用,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B.运动员C.守门员D.足球控制变量法研究力的作用效果:11.找一根钢片(钢条或竹片),将它的下端固定起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8章 运动和力 复习专题训练(含答案)
第8章运动和力训练1.惯性现象由于惯性,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但由于重力或阻力的缘故,物体的运动状态又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分析惯性现象时,既要考虑惯性,又要考虑其他因素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由惯性现象判断运动状态1.(中考·孝感)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颗炸弹。
下列给出了几种炸弹落地前与飞机位置关系的情形,如图所示。
则:(第1题图)(1)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图。
(2)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图。
2.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上,一辆沿公路行驶的汽车上有水滴在路面上,路面上部分水滴的印迹如图所示(图中虚线为汽车的行驶路线)。
由水滴印迹的特点知汽车行驶方向是由________向________,这是因为水滴离开汽车后,由于______,在水平方向仍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滴到地上后,最初接触地面呈圆形的部分很快停止,其余部分继续向前运动而向前抛洒,因此出现了先圆后不规则的印迹。
(第2题图)由运动状态判断惯性现象3.(2015·德阳)匀速竖直上升的气球下端用绳子拴着一个小石头,当绳子突然断了以后,小石头的运动情况是(不计空气阻力)()A.将立即加速下降B.减速上升一段距离后再加速下降C.由于惯性,将继续匀速上升D.匀速上升一段距离后再加速下降4.如图所示,轮船在海上匀速航行,小明同学在甲板中央竖直向上跳起,则小明下落时()(第4题图)A.仍在起跳点B.在起跳点前C.在起跳点后D.可能从船后部落水摔倒与绊倒(对比法)5.小明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如图甲所示,身体向前跌倒,过了一会儿,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体向后摔倒,如图乙所示。
这是由于两种情况下脚的运动状态改变,上身由于________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第5题图)(第6题图) 6.在反映古代战争的电视连续剧中,经常可以看到使用绊马索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的场面,如图所示。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附答案)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知识积累:本实验旨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方法包括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和理想实验法。
实验器材包括斜面、小车、木板、毛巾和棉布。
实验结论表明,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长,速度减小的越慢。
推理假设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到阻力的作用,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事项包括要使小车从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以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小车在水平面的阻力大小是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长短反映的。
典型题:练1:1)三次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它在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
2)实验为了让小车受到不同的阻力,采用的做法是使用不同材质的布料铺在水平木板上。
3)实验结论是: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4)根据实验结论,可推理得出:运动的小车如果所受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5)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6)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
练2:1)实验中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2)分析小车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推理: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作用,它将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XXX等人的研究成果上,能够用实验直接验证。
练3】XXX认为,一个金属小球从光滑斜面的某一高度处静止滚下,由于不受阻力,没有能量损耗,那么它必定到达另一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
即使将斜面放平缓一些,仍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如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A.小球从斜面滚下过程中受重力作用B.小球到达B点时的机械能等于到达C点时的机械能C.减小右侧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后,小球在右侧斜面上运动的距离减小D.根据这一实验,可以推理出物体不受力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知识积累】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运动和力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测试题知识与技能(共72分)(1〜14题每题2分,15〜20题每空1分,共42分)1.骑自行车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他选的参照物是()A.地面B.自行车C.树木D.房屋2.关于参照物,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参照物必须是静止的物体B.参照物必须是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C.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D.同一物体,选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是相同的3.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的运动速度越大B.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运动速度越大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飞行时用手抓住了一颗德国子弹,这个飞行员能很容易地抓住子弹的原因是()A.飞行员飞行的速度不大B.子弹飞行的速度不大C.子弹相对于飞行员的速度不大D.以上都有可能5.一辆汽车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通过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B.通过路程越短,速度就越大C.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大D.速度与通过路程的长短和运动时间无关6.甲、乙、丙三个人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 =10. 8km/h、v =0. 2km/min、v =2. 8m/s, 这三个人运动速度数值之间的关系是甲乙丙()A. v甲>丫乙>丫丙B. 丫乙>丫甲>丫丙C. v >v >vD. v >v >v7.子弹从枪口射出后,还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图11-15()A.子弹受到火药燃气的推力8.子弹受到了惯性的作用C.子弹有惯性D.子弹的惯性大于受到的阻力8.设想一下,当你骑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在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包括重力、阻力和其他物体的作用力)下,将会()A.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一直飞出地球B.马上停下C.运动一段距离后慢慢停下D.以上均不符合你的想象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B.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马拉车时,马对车有力的作用,车对马没有力的作用D.发生力的相互作用时可以没有施力物体,只有受力物体10.图11-16所列情形中,二力平衡的有()图11-1611.水平飞行的飞机在目标的正上方空投一个木箱(如图11-17),则木箱落地时的位置()A.在目标处B.在目标的前方。
运动和力考点练习
运动和力考点复习1、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①参照物的概念例1、在一直线轨道上的甲、乙两列火车,以甲车为参照物,得出乙车向东运动的结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的运动情况是()A.一定向东运动B.一定向西运动C.一定静止不动D.向东、向西运动或静止均有可能例2、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人航天飞行。
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例4、坐在向南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
若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2、速度和平均速度①描述匀速直线运动例1、图4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可以获得两运动物体运动时的信息:(1)甲物体速度比乙物体速度;(2)两物体都做运动。
②理解速度的概念例2、观察甲图可知汽车做运动;观察乙图可知苹果做运动。
③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例1、三位同学百米赛跑的成绩记录如右表,其中同学的平均速度最大,判定的理由是。
例2、图8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__ __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例3、李明家距学校600m,某天他上学时,先以1m/s的速度走完前半段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用1.5m/s的速度走完后半段路程,他走路的平均速度是()A.1.2m/s B.1.25m/s C.2m/s D.2.5m/s④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例1、为了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小马找来了用过的输液器和瓶子,设计了两套装置(如图甲、乙)。
选择其中一套合理的装置,通过调节使水匀速滴出;他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在车尾处粘上长纸条,让小车拖着的纸条经过滴管出口的正下方。
66《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巩固练习(1)
《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巩固练习】 一、选择1. ( 2015?滑县一模)在下列比赛项目中,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头球攻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 用力拉弓,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 用力向后划水,皮划艇才能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 百米冲刺后停下,是因为运动员的惯性消失了 2. 图中,F i 与F 2是平衡力的是()4. 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A. 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B. 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C. 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D. 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5. 小明学习了力的知识后,对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来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文具盒对桌面压力的大小等于它所受重力的大小 B. 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 因为文具盒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它没有惯性 D. 文具盒不会自动沿桌面滑动,是因为受到摩擦力6.如图所示,一个铁球从竖直立在地面的轻弹簧的正上方某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将弹簧压缩至最短,C.D.3.下列情景中利用惯性的是( A.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C.公交车启动时,提醒乘客抓好扶手)B.D.禁止汽车超载行驶将锤子的木柄在硬地上撞击几下,就能套紧锤头 题下列说法错误的(设在弹簧被压缩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为v,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弹簧弹力的合力为卩,则()关于力和运动、平衡力、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马拉车加速前进时,马对车的拉力一定大于车对马的拉力B. 运动的物体只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时,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 一个静止的物体一定只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D. —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该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改变8.甲、乙两位同学坐在静止的列车上,在他们之间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只静止的鸡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和力》复习与练习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 、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变形 ,B 、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Ⅱ 变速运动:A 、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 、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 、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1、v 2、v 则 v 2>v>v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 是个恒量与路v s t = t s v = v t s = v st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
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解:表格设计如下: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
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
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
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
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
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7、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2、测量工具: 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五、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六、惯性和惯性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