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 助推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两化融合政策解读
两化融合政策解读一、什么是两化融合政策1.1 定义两化融合政策指的是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通过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促进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1.2 目的两化融合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技术创新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转型与升级。
二、两化融合政策的重要性2.1 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两化融合政策能够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推动传统产业朝着高端、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2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通过两化融合政策的引导,企业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2.3 加强产业协同发展两化融合政策有利于加强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与融合,形成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拓展,打破传统行业之间的壁垒,提高整个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2.4 推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两化融合政策将引导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推动新兴产业的壮大,培育经济的新增长点。
三、两化融合政策的关键举措3.1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将制定相关政策,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手段,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两化融合,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3.2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政府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动两化融合发展。
3.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政府将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设立研究院所,培养高水平的科研团队,为两化融合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3.4 推动企业间的合作与协同创新政府将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与协同创新,积极打破行业壁垒,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产业的整体发展。
两化融合的好处和意义
两化融合的定义和背景(字数:81)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即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两化融合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两化融合的好处(字数:86)
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数字化生产和智能化制造,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精细化和高效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降低成本: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能源的节约利
用,降低制造成本。
3.创新产品和服务: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产品的创新和升级,提供个性化定
制和差异化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4.促进产业升级:两化融合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推动经
济发展进入新的增长阶段。
两化融合的意义(字数:61)
1.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两化融合能够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的
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促进就业增长:两化融合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推动就业增长和劳动力结
构的优化。
3.加速科技创新:两化融合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科技创新和
技术进步的步伐。
4.增强国家安全: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军事、环保等领域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
意义。
综上所述,两化融合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加强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好处和意义。
“两化”融合助力企业竞争力提升
以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为 目标 , 积极推进 综 合 管理 信 息 平 台建 设 青 铜 峡锚 业 的计 算 机 网 络 覆盖 _公 刊 r 昕旮业务管理部 门所在的每 个办公偻字 , 延伸 至所 有 牛 产 单 位 的每 个班 组 。 自主 研 发 的 综 合 管理 信 息 系 统 涵 盖 1 个 要 3 业 务 系统 ,实 现 符 类 业 务 处理 功 能 8 , 3项 涉及 人力 资源 、 备 、能 源 、环 境 、喷量 、 设 仓储 、供 、销 售 、生 产 等 企 业 生 产 经 营 的 各 个业 务处 理环 节 , 实现 = 物 流 、资 r 对 . 会 流 、信 、 的一 体化 管 理 。 流 2 以提高生产管理水 平为 目标 , 积极 推进 管控 一 体 化平 台建 设 充 分 利 用 自动 控 制 技 术 、 信 启 技 术 , 、 将 电解 槽 控 制 系统 、浓 相 输 送 及 烟 气 净 化 P C控 制 系 统 、供 电综 合 自动 化 系统 、生 L 阳极 制 造 控 制 系统 、阳极 组 装 P C控 制 系 L 统 、焙 烧 火焰 控 制 及烟 气 净 化 系 统 、煅烧 及余 热 发 电 DC 系 统 以 及 _键 没 备 在 线 S 天
1
、
状 态监 测 系统 、全 厂 视 频 监控 系 统 等通 过 计 算机 络 接 人 到 公 司 调 度 心 及其 它 所 需 的管 理 部 门 ,把 封 闭 的 自动控 制 系统 的各种数据 向综合管理信息 系统开放 ,建 立 工 控 系统 实 时数 据 、历 史数 据 和 工 艺 曲 线 等 参数 的集 中管 理 应 用 ,实 现 j企业 管理 信 息 系统 、 自动控 制 系 统 和 数字 监控 系 统 的有 机 结 合 ,强 化 工 艺 参数 控 制 和考 核。 通 过 管 控 一 体 化 系 统 的 成 功 实 施 ,不 仪 实现 J 主 要 生 产 控 制 系 统现 场 数 据 的 , 各 安 全 、 自动 采 集 和 动 态 实 时 报 送 、 汇 总存 储 ,而 且 建立 起 r实 时 数据 的集 中管 理 平 台 , 使 得 生 产 数 据 能 被 管 理 人 员 随 时 调 用 ,数 据 仓 库 的 建 立 和 分析 统 计 提 供 了有 效 的 支撑 半 台 ,实 现 了控 制 系统 数 据 及 时 向 管理 系 统 于 放 的 运 行 目标 。 F 3 以促进节能减排水平为 目标 , 积极推进 生产 分析综 合系统建设 围 绕 创 新节 能 减 排 体 制 , 提 高 资 源 利 用 效率 ,重 点 抓 好 领 域 节 能 。 以 计算 机 控 制技术在 电解、 阳极 、动力等各 生产单位 中 的综 合应 用 为 推 广 重 点 , 实 时 监控 主 要 耗 能设备的 电耗 ,结合工艺管理 ,不断降 低能耗 ,积极探索重点生产领域 的节能减 排实现方 式。 ( )电解 生 产 “ 益 六 西格 玛 自动 化 1 精 管 理 系 统 ” 以项 目管 理 与 数 据 分 析 作 为 。 支撑 平 台 ,协 助 生 产 技 术 人 员与 管 理 人 员 完 成从 项 目的启 动 、人 员安 排 、数 据 收 集 、 D AI ( 义 、测量 、分析 、改进 、 制 ) M C 的 多 种 号 的主 排 风 机 、 高压 风机 的 原 有 控 制 装置 运 行 管 理 相 对 落 后 、 无功 损 耗 大 ,难 以实 现精 确 的流 量 压 力调 节 ,存 在 系统 运 仟 效率 低 、能 耗 高 等 缺 陷 。通 过 川 智 能 节 电控 制 和 配 套的 自适 应的节能软件 ,配以相应的测试 传感器 ,对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适 时的感 应 , 而 现 即时检 测系 统 的能 源 需求 , 从 控 制 没 各 处于 最 佳 输 出所 需 能量 , 不 断地 调 整 能耗 , 使之 始 终 以最 优 化 的状 态 运 行 , 扶 而 达 到 耗能 最 少 的 目的 。 ( )电解 系 列寻 优控 制 。针对 铝 电解 4 系 列 原 有 的 白适 应控 制 技 术 ,只能 解 决 氧 化 铝 浓 度控 制 ,丽 在 铝 电 解技 术经 济 指 怀 和 节 能 降耗 方面 还 存 在 系统 落 后 性 ,更 小 足 以缩 短 我 国 同等 槽 型 与 国 际 先进 水 平 技 术 经 济 指标 差距 等 问题 。通 过 电解 槽 综 合 寻 优控 制 系统 的研 发 应用 ,以计 算 机 为 核 心实现能量 、物料及相关技术 条件 的综合 寻优控 制 。使 原 铝 交 流 电耗 火 幅 下 降 ,具 有 很 大 的节 能 间 ,能 产 生 良好 的经 济 效
两化融合提升行业整体竞争能力 纺织工业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潜力无穷
张 莉 与 专 家等 在 参 观 江 苏悦 达 纺织 集 团
两 化 融 合 成 果 摄 : 玉贵 嵇
办 , 苏悦达 纺织集 团有 限公司协 办 。 上 , 国 江 会 中 纺织 工业协会 、 工业 和 信息化 部信 息化 推进 司表 彰 了“ 国纺 织工业 两 化融合 示范 企业 ”无锡 市 全 , 第一 棉 纺织 厂 、 苏金 防纺 织 集 团 、 苏悦 达 纺 江 江
升较 快 的行业 , 纺行 业被选 择成 为纺织 行业 两 棉
化融合 的试点 。4 2— 8 全 国棉纺 织行 业两 月 7 2 日,
化融合 推进会 议在 江苏 盐城举 行 , 会议 由中国纺 织工 业 协会 主 办 ,工 业 和信 息 化部 信 息 化推 进 司 、 费 品工业 司 指导 , 国棉 纺织 行 业 协会 承 消 中
业 特 点 的信息 技 术 日趋 成 熟并 得 到较 好 的推广
友N 财务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P 信息管 C ER ( 下转 第2 页 ) 1
l | 》
江 纺 IN S E TL 苏 织J G UT X I A E
E 讨l 探
局 , 构建 服务 三大 平 台 , 积极 培养 了2 多名适 应 万 纺织业 发展需 要 的高 素质技 能 型专 门人才 , 业 毕
教育 教学 改革等 先后 10 0 多次被 国家 、 、 省 市新 闻 媒体专 题报 道 。学 院先后 获得 江苏 省文 明单位 、 江苏 省 职业 教 育先 进 单 位 、江 苏 省 安全 文 明 校 园、 江苏 省 园林 式 单位 、 苏省平 安校 园 、 江 江苏 省 高校毕业 生就业 工作 先进 集体等 荣誉称 号 。 院 学
江苏 悦 达纺 织集 团有 限公 司总 经理 陈榕 以多媒
两化融合方案
两化融合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两化融合成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有效实施两化融合,提出了一系列方案,旨在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本文将介绍两化融合方案的概念、目标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
一、概念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和交叉,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化转型,实现传统工业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具有高效、智能、绿色的新型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
二、目标1. 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制造业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推进产业绿色化转型。
利用信息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循环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3. 加强产业安全防护。
建立健全信息化安全体系,提高企业信息化安全防护能力,有效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风险。
4.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促进创新设计、研发和生产管理,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三、政策和措施1.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制定促进两化融合的政策法规,推动企业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 加强技术支持与培训。
提供资金支持、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提升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专业人员。
3. 推进数字化转型。
鼓励企业建设信息化平台,实现生产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4.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强化企业数据安全管理,建设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加强数据加密和备份,防止数据泄露和丢失。
5. 营造良好环境。
搭建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创新合作,打造良好的两化融合发展环境。
四、案例分析以某汽车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制造工艺的数字化管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
通过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实现了供应链的整合和优化。
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产品质量进行预测和监控,提前发现潜在问题,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两化融合发展规划
两化融合发展规划一、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两化融合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制造业质量和效益,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两化融合能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智能制造;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多方协同,形成创新的商业模式。
其次,两化融合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应用,可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推动经济结构由传统的资源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再次,两化融合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
利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两化融合能够推动社会创新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社会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能够为人民的生活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发展目标在两化融合发展规划中,应明确以下发展目标:1.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2.加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和吸引一批高科技企业,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3.构建数字经济体系。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4.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积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5.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积极推动市场经济,完善市场监管体制,为两化融合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战略措施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应采取以下战略措施:1.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两化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2.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信息传输和处理速度,为两化融合提供可靠保障。
两化融合方针及释义
两化融合方针及释义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发展战略。
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两化融合对于实现我国制造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与两化融合方针及释义相关的参考内容:1.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两化融合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有机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通过引进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2.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两化融合强调产业协同发展,通过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协同,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创新。
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融合,强化上下游合作和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系统。
3. 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两化融合将技术与制造业深度结合,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通过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物联网平台,提高制造业自动化程度,优化生产流程和资源配置,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
同时,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4. 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建设:两化融合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培养适应两化融合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同时,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5. 促进政企合作和创新创业:两化融合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搭建政企协同创新平台。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创新共享的氛围。
同时,建立众创空间和孵化基地,支持创新创业,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6.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两化融合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环境来规范相关行为。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监管力度,保护消费者权益。
总之,两化融合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通过加强创新驱动、产业协同、智能化水平提升、人才培养、政企合作和法规建设等方面的努力,可以实现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目标,推动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两化融合案例】宝钢集团:不断深化两化融合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两化融合精选】宝钢集团:不断深化两化融合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两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推进“两化”融合应该牢牢掌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长远出发,将推进“两化”融合的重点放在促进工业发展上。
宝钢在“两化”融合方面的体会,就是要将“两化”融合的理念落到实处,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化应用目标。
自建厂来,宝钢从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建设钢铁产品生产线的同时完成了工艺设备和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实现了从各过程控制系统到公司级管理信息系统的无缝集成,实现了“集中一贯”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手段的高效整合。
纵观宝钢的发展,每一个阶段的管理创新,都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支撑,没有信息化建设,就没有宝钢今天的快速发展。
同时,在持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宝钢进行了信息技术领域产业化能力的孵化和培育,对“两化”融合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一、宝钢两化融合概述建厂三十年来,宝钢一直坚持信息化与工程同步的理念,坚持信息化创新与企业管理创新同步并支撑管理创新的原则,形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局面,为钢铁行业探索了一条从现场到市场、从制造到经营管理,逐步发展、逐步提高的“两化”融合新道路。
1、信息化在钢铁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在钢铁企业中,从原料、高炉、炼钢,一直到最后的轧钢以及轧钢的后处理线,各工艺线基本都会配备基础自动化和过程控制系统。
彻底解决管理和现场“两张皮”问题,是信息化真正与工业化融合的最终纽带。
多年来,宝钢十分注重基础自动化和过程控制系统的建设和提高,随着各产线的自动化系统形成完整体系,各种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和过程控制数学模型广泛应用,既提高了宝钢自动化水平,提高制造过程的生产效率,改善生产工艺,也为宝钢信息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信息化在每个钢铁基地制造管理和经营管理上的应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宝钢建设了比较完整的制造基地级制造管理系统,从产线级基础自动化、过程控制系统、生产控制系统MES、到制造管理系统,建成了自下而上纵向集成的四级计算机体系。
两化融合政策解读
两化融合政策解读
两化融合政策是国家为了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工业化进程,提升制造业水平,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而制定的一项关键性政策。
该政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推动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政策提出,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制造业各个环节,包括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同时,政策还鼓励加强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的融合,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2.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智能化生产设备和系统,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产品竞争力。
同时,政策还推动企业加强设计、研发、服务等环节的创新能力,促进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3. 支持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建设
政策提出,要加大对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的支持力度,推动示范工程建设和应用推广,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示范工程建设,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4. 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政策还提出要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推进制造服务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还要推进服务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为制造业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服务支持。
总之,两化融合政策的出台,将极大地促进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制造业的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新阶段。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助推铁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助推铁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作者:马凤英刘中洪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3期【摘要】工业化推动企业经济发展,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到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崭新命题,都说明了国家在加强“两化”深度融合,运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和力度。
“两化”深度融合,既是当前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更是制造企业转型的突破口。
【关键词】两化融合;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背景随着铁路货车制造行业竞争愈来愈激烈,客户的需求愈发个性化,铁路货车市场已然形成订单小,数量少,品种多的趋势。
面对这个严峻形势,铁路货车装备制造企业就必须以深化、扩展数字化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铁路货车制造的深度融合为主要标志,结合管理变化与需求,以ERP为核心,围绕“创新引领、集成融合、精益制造、全员参与”的两化融合方针,着力打造铁路装备制造企业“从设计、工艺到准时化生产的集成管控”能力。
二、实施“两化融合”的重要意义“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核心是以信息化为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作为中国工业化的脊梁,装备制造企业大多数还处在传统工业化向现代产业化转型的历史阶段。
产业升级不仅表现在设备、工艺技术的提升,更体现在以“两化融合”为核心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因此,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是利用PDM\CAPP等信息化要素与产品设计系统集成,有利于提升产品研发设计创新能力;二是充分发挥制造企业数字化、信息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制造技术水平;三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信息进行采集、分析、传递、汇总等,提高生产运营可视化水平,进一步降低制造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浅谈两化融合的意义及应用
浅谈两化融合的意义及应用两化融合是指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结合,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全面融合和互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首先,两化融合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制造业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
而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可以实现智能制造、数字化生产等先进制造模式的推行,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控和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这一过程中,两化融合助力产业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升级,不仅有利于企业提高盈利能力,还有利于推动整个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其次,两化融合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和精度,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通过信息化技术,企业可以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和流程优化,提高供应链的响应灵活性和效率。
同时,通过数字化管理和自动化控制,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运作和灵活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和交货速度。
此外,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拓展市场空间,开发新的营销渠道,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额。
综上所述,两化融合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再次,两化融合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入,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态等方面都会发生深刻的变革。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工作流程更加高效,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工作质量;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开展交流和社交活动。
此外,两化融合也推动了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两化融合不仅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还为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综上所述,两化融合对于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两化融合总结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回顾和总结我们公司过去一年在两化融合方面取得的成果。
两化融合,即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过去一年,我们公司在两化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下是我对这一工作的总结发言。
一、两化融合工作回顾1.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过去一年,我们公司高度重视两化融合工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了《两化融合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
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为公司两化融合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1)加强网络建设。
我们公司加大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现了企业内部网络的高速、稳定、安全运行。
(2)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我们公司完成了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企业内部信息流的优化和协同。
(3)推进数据资源整合。
我们公司对现有数据进行梳理、整合,建立了统一的数据仓库,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3.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智能制造(1)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我们公司搭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设备、生产、运营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应用。
(2)推进智能制造应用。
我们公司引进了先进的智能制造设备,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3)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
我们公司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项目,探索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新业务模式。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两化融合能力(1)加强内部培训。
我们公司组织开展了两化融合相关培训,提高了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
(2)引进外部人才。
我们公司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两化融合经验的专业人才,为企业两化融合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
(3)加强产学研合作。
我们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两化融合技术研究。
二、两化融合工作成效1.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通过两化融合,我们公司生产效率提高了20%,产品合格率提高了10%,成本降低了15%,企业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
两化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心得体会3篇
两化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心得体会 (2)两化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心得体会 (2)精选3篇(一)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是当前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两化融合工作的实践和研究,我得出以下心得体会。
首先,两化融合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率。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信息化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生产情况和供应链信息,优化企业的运作,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运营效率。
其次,两化融合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对产品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控制,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同时,信息化技术还能够加强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共享,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再次,两化融合可以实现企业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
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够实现对企业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帮助管理者更加精准地把握企业的运营情况。
同时,信息化系统还可以提供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管理水平。
最后,两化融合可以拓展企业的市场和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
通过信息化技术,企业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覆盖率。
同时,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和消费者分析,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增强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两化融合对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实现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化,拓展市场和渠道,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企业应积极推进两化融合,不断优化发展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两化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心得体会 (2)精选3篇(二)两化融合(即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提升其竞争力。
在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两化融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实现生产流程的优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
两化融合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两化融合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推动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两化融合已经不再是一个新的词汇了。
简单来说,两化融合就是指将信息化和工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升级、生产效率提高和质量提升。
在中国的制造业领域,两化融合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两化融合推动着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普及,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和自主控制。
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降低人工干预的风险,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
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崛起,它将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新引擎。
其次,两化融合还带动了制造业的服务化、数字化转型。
在传统制造业中,产品制造和售后服务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环节。
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将产品和服务进行无缝衔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互。
这将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售后服务,也将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经济效益。
第三,两化融合还能够促进制造业的协同创新。
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往往缺乏有效的创新机制和协同平台。
而通过两化融合,企业可以与同行、供应商、客户等进行信息共享和创新合作,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这种协同创新模式既能提高创新能力,又能降低创新成本,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两化融合还可以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化、品牌化转型。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崛起,中国制造已经从简单的加工制造向技术密集型、品牌化的制造业转型。
而通过两化融合,企业可以将产品升级为智能、高端、高品质的产品,并在互联网上进行品牌的宣传和营销。
这将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也将使中国制造更具竞争力。
总之,两化融合在中国制造业升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促进了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品牌化和高端化的转型,也为制造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两化融合将继续推动着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车 间内真 空精 炼装置或 并网发 电 。 4 . 3 连铸 工艺措施 我国连铸领域围绕高效化开展了许 多技术的开发和
应用 , 重点主要集中在提高拉速 、 多炉连浇和 改善质 量等方面 , 如结晶器液面 自动控制技术 、 结晶器 电磁 制动和拉漏预报 技术 、 铸坯支撑和强化冷却技术 、 二 冷 水动 态控 制 技术 、 动态 轻压 下技 术 、 电磁搅 拌技
对于行业协会 , 首先要不断深化对推进两化深度 融 合内涵 、 目标和主要任务 的认识 , 持续做好行业两 化 融合评估 , 坚持继续不断完善 《 钢铁行业企业信息 化 和 工业 化 融 合评 估 指标 体 系 》 , 做 好评 估 的适 用 性 、 动态性 和连续性 , 逐 渐形 成 行业两 化 融合 评估 标 准 , 引 导企业健 康快速 发展 。 二是 加强 数学模 型 的应用 , 提 升 品种质 量; 三 是做 好节 能减 排 , 提 高 企 业 能源管控 系统 的覆 盖面 , 加 强对 能源 调控 , 能 源 质量 分析 能力 等 ; 四是提 升集 团型 企业 的管控 能
一体化 , 但管控衔接 的集成 比例 集成程度 尚有提升 空间 , 其订单优化排产 、 作业计划编制 的全局优化与
一 、钢 铁 行 业信 息 化 现状
目前 , 钢铁行业大型钢铁集团企业基本上完成 了 4 层 ( 即从基础 自动化到生产过程控制 , 再 到制造执 行 M 王S , 最后到企业 E RP )钢 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 实 施企业绩效管理与分析的第5层智能信息系统也在逐步 建设 中 。绝大多数的钢铁企业 也 己经把分散 的信息数 据 孤 岛逐渐 融合 , 实现数据 集 中与共享 。 现 阶段钢 铁行业 的两化融合程度 由低到高 , 大致
信 息化 建设指 明了方 向 。
加快“两化融合”助推产业强区——关于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思考
加快“两化融合”助推产业强区(关于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思考■郑天羽董盛雄“制造业强则工业强,工业强则 产业强,产业强则经济强,经济强则 地区强,地区强则城市强。
”滨湖区 作为无锡市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板 块,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势在必 行,“两化融合”是必由之路。
必须以 技术、体制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大力 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各层 面的应用、渗透和融合,才能全面提 升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质量、水平和 能力,促进全区工业由一般加工向 高端制造转变,促使先进制造业成 为滨湖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一、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必 须实施“两化融合”“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 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 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 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从滨湖区工 业基础来讲,“两化融合”主要针对 工业占比达56%以上的机械加工、金属品压延加工等传统制造行业。
1.加快“两化融合”是滨湖区求 之于势,适应产业变革的关键之举。
“两化融合”作为国家战略,从党的 “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到“十七大”上升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再到“十八大”在论述“四化”同步发展时,首先提出要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都表明了我国对于自身所处发展阶段的深刻认识。
并且从国务院先后出台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以及我省出台的《江苏省“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江苏省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计划》等一系列文件都明确要以“两化融合”为主要抓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九大”更是提出新时代实现现代化的新思维、新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乘势而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打造滨湖区制造的“升级版”。
2.加快“两化融合”是滨湖区应对竞争,实现持续发展的突破之策。
区域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从周边省、市、区“两化融合”发展情况看,浙江省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第一个“两化深度融合”示范省,并制定了全国省区第一个信息经济发展规划;2015年,浙江全社—2W1/2018---------会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3190.7亿元,同比增长13.5%,比全省GDP增幅高3.9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9%;杭州出台了《杭州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大家好,我今天要和大家聊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两化融合是指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实现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而管理体系贯标则是指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家法规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以确保企业的管理体系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法规的要求。
那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企业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
一、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正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可以更好地整合内外部资源,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还有助于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有助于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正是一种有效的转型升级手段。
通过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和工业化技术的优势,实现生产方式、管理方式、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和升级,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还有助于企业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空间,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三、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有助于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关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正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通过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绿色生产、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社会责任感。
杨海成:如何通过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
杨海成:如何通过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e-works 整理2012年3月15日,在e-works举办的“2012中国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先生做了题为“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精彩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而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很高兴能在e-works十周岁生日到来之际为大家做演讲。
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来实现制造业的华丽转身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战略重点。
借此机会我想与在座各位分享我对两化深度融合的理解和认识,如何通过两化深度融合来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两化深度融合的基本认识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两化融合,在此基础上国家“十二五”规划又从战略层面提出了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首先,我谈谈对两化融合的理解;再次,介绍两化融合阶段性的发展过程;最后,重点介绍两化深度融合的概念。
一、两化融合的理解两化融合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与传统工业领域所有要素融合,进而提升、变革、创新、改造传统工业,形成新型工业装备,催生新的工业模式,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工业能力和素质的过程。
图一两化融合过程图二、两化融合阶段性的发展过程随着信息技术融入到工业化发展,新一波工业革新浪潮已经来临。
信息化正在渗透到工业发展的各个层面,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流通、服务等方面彻底改造传统工业体系。
因此,两化融合实际上是信息化条件下新一代工业体系发展变革的一个重要历程,也是新一代工业发展上升到一个新阶段的特征和表现。
随着技术革新和信息化条件的具备,两化融合将依次经历应用渗透--综合集成--融合创新三个阶段。
图二两化融合的阶段性三、关于两化深度融合1、两化深度融合的内涵两化深度融合是两化融合的高级阶段,是信息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全面融合与同步共荣的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化融合助推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今天主讲的题目是“两化”融合助推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先介绍一下“两化”融合的背景。
“两化”融合的背景和命题首先讲一下两化流程背景,两化是指信息化和工业化。
我们现在用的的确是世界一流的软件,研发软件、管理软件都是一流的,甚至包括计算机硬件也是最高档次的,而我们使用的技术人员都是博士、硕士、教授级高工等等,我们拥有这些优秀的软硬件设施,却制造不出世界一流的产品,究竟是什么原因?我理解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我们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落后。
第二,缺少对设标准和规范的研究,或者研究不够,知其言不知其所以言。
第三,这可能是最关键的一点,我们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产品研发设计体系或平台,这是在国内都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设计研发标准的采用,主参数计算,结构仿真、机构仿真和系统仿真以及产品方案评估体系等都不能有效集成和融合。
找出了问题所在,那么应当如何解决呢?第一,强化学习,培训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加强与同行业交流沟通与合作,实际上信息化发展到现在,有些跨区域的沟通与合作通过网络视频都可以来做。
第二,跟踪、研究和掌握先进(知名)的国际/行业/企业标准业标准,并研究制定应用对策,就如同“一流企业干标准,二流企业干设计,三流企业干制造”。
第三,研究并建立健全产品创新研发设计平台和产品线,将设计标准/设计方法/设计知识/设计理念/设计经验/产品模型/业务流程等高度集成与融合,实现产品个性(多样)化,部件通用化(模块化)、零件标准化。
要研究两化怎么样融合,信息化做得再好,没有好产品是没有用的,产品是信息化的载体,所以说只有产品做好了企业才能得到真正提升。
第四,研究并建立健全企业知识积累和重用的管理平台,实现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
“两化”融合的工作目标一、建立起一套有效支撑制造业技术创新及业务运作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二、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设计研发精益化、加工制造敏捷化、经营管理精细化。
三、有了平台及流程以后,才能保证企业数据流、业务流和资金流高度协同一致与融合。
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快速响应市场,缩短交付周期、降低产品总成本、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高经营效益。
“两化”融合的业务规划目标的制定最终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制定的,也就是做好这四大块就会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来提升,应当如何去提升?要想做好两化融合必须要做好规划,现在有很多企业重视选型,但是究竟需求在什么地方呢?如果是一个CAE软件,买回来以后,领导重视培训到位,第二天使用就能马上见效,效益也马上就体现出来了;但是PDM是一个管理项目,它需要一定的实施周期,如果你把握不好的话,短期内是很难见效的,即使把握好了,由于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真正定量来谈究竟效益多少,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得到,所以这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企业要想提升产品理念见效益,用CAE肯定没问题。
我们这里讲到单件,基本上三个特点,第一是依单设计制造,生产周期长;第二是单件/小批量生产,产品种类繁多;第三是母子公司管控体系,过程管理复杂。
现在基本上大的制造业都是母子公司管控体系,有的是集团,有的下面有各个基地或分公司,一旦有母子公司管控体系之后,就会涉及到财务、成本等等如何去管理的问题,尤其是成本这块,需要依靠ERP系统,因此就涉及到了集成的问题,这是它的特点。
而了解了这些特点以后,还应当清楚企业面临所面临的挑战,目前的挑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点是如何优化整合企业优势资源,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面临这个问题。
第二点是如何将产品快速推向市场,获取利润最大化。
第三点是如何实现异地设计和制造,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交货期。
还有一点是如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同行业一流水平第五点是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单件小批量产品如何走向批量化、规模化生产,实现批量定制规模最大化。
最后一个是如何实现生产与成本过程控制,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实际上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效益获取利润,这个关键是在成本,而成本是从设计开始就发生的,因此当有了信息化这套平台以后,就可将整个成本发生的过程管控起来,这就叫精细化管理。
过去是将一个产品出来以后均摊大概每个产品成本是多少,而现在讲的是分摊到每个产品市场的成本是多少,这是属于比较精确的;还有这个产品的哪些零件发生成本,这是可追溯的,这就是信息化最终达到的目标。
“两化”融合的业务实践从信息化总体架构来讲,要做好规划就必须打好架构,信息化系统都分为总体规划和分部实施,首先总体规划一定要做好,架构也是一样,从业务模式到业务流程到系统架构,稍有疏忽后续就会给企业信息化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有的企业会选择自己做,即使做出来高层领导未必认可,而这时找第三方来做其实是最好的,而且双方结合来做对项目实施非常有好处,这是一点。
图1 信息化总体架构还有一点是IT平台,这里所讲的IT平台主要侧重于工具这块,实际上信息化的规划总体来讲是架构工具,而两化融合实际上首先要做到的是工具的融合,也就是工具要数字化,第二是技术数字化,第三是过程数字化,第四是管理数字化,对应的这化应该有PDM、CAPP、ERP和OA,实际上最终达到的目的就是业务并行、部门协同,对企业来讲也是执行力,这是支撑平台。
图2 IT支撑平台接下来讲两化融合的业务实践。
第一个是信息化与设计研发过程相融合,促进产品技术提升和产业拓展。
这里包括设计研发过程的数字化样机和机构仿真分析、结构仿真分析与优化,以及铸件热工仿真分析。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就是现在国内好多企业都是三维造型,大家可能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三维软件推起来这么难呢,它究竟难在哪里,能否扭转。
我也是做这个实验出身的,现在有好多提法,第一点是设计三维模型以后用于计算的,这里所讲的三维造型并不是三维设计,三维造型相当于是现成的图纸,但现在想把它全部变成三维的第一周期显然来不及了;第二点是有了三维软件必须得用,实际上三维检查相对于结构内部来说做得很粗,真正做计算是不行的,还有一点,三维模型其实做到了精细化设计,我这个模型是做得很漂亮的,精细化设计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将三维模型转成二维,这个二维图如果不需要任何编辑拿过来就用,那这个三维模型是可以用的。
现在好多三维模型完成以后演示里边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空心的,剖面也可以做得很漂亮。
三维模型是按零件来建的,三维建模以后,对一个配件可以自动提取明细表,这有个前提必须每个键是独立的。
我们现在做的三维设计,像螺旋提升,所有的分析都还只是在前阶段,所以讲两化融合必须要求提前在方案当中就有这种技术,确定方案,这对设计人员的要求也很高。
图3是风电设备的三维造型及其计算:图3 风电设备数字化与结构仿真分析图4是核电站用的环形起动机的数字化样机仿真分析:图4 核电用环型起重机数字化样机仿真分析图5是关于钢水运输车钢车架结构方面的优化,从图片可以看出降重非常明显,今天使用明天就能出结果,也非常有效率,而且对计算者来讲也充分满足了需求。
图5 钢水运输车钢车架结构优化图6是我们在香港出的全球最大的三车翻车机,如果别的企业要设计的话就得申请专利,而且按它的结构照抄也是行不通的,需要改结构,而结构一改就涉及到变形的问题,但是这里可以避开计算,因此可以说它规避了专利技术的壁垒,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融合的过程。
图6 大型三车翻车机钢结构仿真分析接下来这个图是铸件的仿真分析,这个也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在铸件之前没有详细分析,出了成品就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图7 产品铸件热工仿真分析以上主要介绍了设计研发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先进工具和技术手段来实现精细化和精密化设计。
接下来讲第二个业务实践,即信息化支撑企业数据有效集成,实现数据源完整、准确、一致和唯一。
从信息化角度,或者从信息架构总体化角度来讲,光有CAPP和PMD是不行的,它实际上只是一个桥梁,从集成本身来讲并没有难度,但必须有这个桥梁。
这个在企业内部的数据源是唯一的,然后开始做编码,像我们现在有一家有三套密码体系。
实际上你信息化除了提升设计能力以外,还涉及到成本的管控,要做到成本管控就必须做到数据源唯一,也就是企业所有的成本。
我讲的是制造业,如果编码体系很多的话,好几个规则在里边就容易混乱,对不上的话将来会非常麻烦。
业务流程,这个在我们经常在使用,有的企业把所有的业务流程建模,建模之后放到PDM系统里面去,把业务流程发育成高速公路,实际上这公路上有几个结点是人为指定的,设计从一开始就会遵循要走相关的流程,归档以后发出。
不需要再人为审查,系统已经很清楚,追溯起来也非常容易,这就是流程。
第一标准化,必须要按这个流程来走,才能实现业务标准、快捷、规范、透明和可追溯。
有了这种平台以后,我们可以做到业务并行、部门协同。
没有这个平台的时候各业务部门之间从需求上来讲是串行的,有了规划以后可以达到并行,节省了时间。
PDM主要是设计生产大批量产品的时候来使用,尽管是产品数据管理,但其涵盖面是非常广的,从营销开始到设计、库存、工艺再到到生产计划全部要用到它。
“两化”融合效果剖析两化融合以后的效果可以简单总结为四个方面:1、改变了设计方法和理念,提升了产品创新设计水平,加速了产品推向市场的进程。
2、实现了企业核心业务运作的协同与并行,提高了业务运作效率。
3、支撑了母子公司管控体系的形成和有效运作,细化了管控程度,实现了可追溯管理。
4、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了机、电、液集成设计研发与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提升了冷热并重的专业化,批量化加工制造能力.提升了依托现代化管理手段支撑的组织与管理能力.提升了针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售前/售后优质服务能力“两化”融合的难点及经验教训首先须清楚更新和掌握现代设计方法和理念需要一个熟知过程,其次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与工具软件的融合需要一个磨合过程,由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精益/敏捷业务流程需要一个梳理、改良和优化过程,物料和图纸明细等数据量庞大需要一个规划整理过程,最后须强调系统规划实施和上线推广需要很强的执行力和决策力。
在“两化”融合的过程中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点:1、信息化总体规划至关重要。
必须确定与企业的发展规划目标相符合的期望值,并切实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业务主导、需求驱动”的原则展开实施。
2、软件平台选型固然重要,借用外脑Know How也是必需的,但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要通过严谨的实施,将软件所提供的方法、理念、逻辑与企业自身的业务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用起来,用得好,发挥效益。
3、持续应用培训和系统优化,培养和建立自己的团队至关重要。
4、“两化”融合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不论是理念还是方法,都需要一个转变和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尽管可能遇到很多冲突,但只要坚持下来,必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