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成药之儿科(1)
儿科常用中成药中医辩证诊断
![儿科常用中成药中医辩证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69672d014a7302768e993999.png)
儿科常用中成药中医辨证诊断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如为上感,可诊断为感冒夹痰;
如为支炎或支肺炎,可诊断为痰湿咳嗽;
复方鱼腥草颗粒:可诊断为风热感冒。
(说明:如病人有疑问可告知咽部红肿明显的肯定是风热。
)
蓝芩口服液:风热感冒。
说明:同复方鱼腥草颗粒。
痰热清:如为上感,无咳嗽的诊断为风热感冒,有咳嗽的诊断为感冒夹痰;
如为支炎或支肺炎,可诊断为风热咳嗽或痰热咳嗽。
醒脾养儿颗粒:可诊断为厌食(脾失健运)或积滞(乳食内积)。
四磨汤:可诊断为便秘(肠胃积热)或便秘(气机郁滞)。
金喉健:如为扁桃体炎或疱疹性咽炎,可诊断为风热感冒;
如为疱疹性口腔炎,可诊断为口疮(风热乘脾)。
玉屏风颗粒:可诊断为汗症(肺卫不固);
鼻渊通窍颗粒:如为上感,可诊断为风热感冒或风寒感冒;
如为鼻炎或鼻窦炎,可诊断为鼻渊(肺经风热)。
猴枣牛黄散:可诊断为痰热咳嗽或痰湿咳嗽。
知柏地黄丸:可诊断为性早熟(阴虚火旺)。
茵栀黄颗粒:可诊断为胎黄(湿热郁蒸)。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4332e43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f.png)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儿童是我们社会的未来,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儿科疾病,例如发热、感冒、腹泻等。
在儿科中,中成药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治疗中。
本文将就儿科常见疾病中比较常用的中成药进行探讨,并分享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1.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中成药中常用的有板蓝根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感冒时的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合理控制剂量,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2.发热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由于感染所致。
在儿科中,常用的解热药有小儿退热颗粒、小儿清热颗粒等。
这些药物能够降低儿童的体温,并缓解由于高热引起的不适感。
在使用解热药时,需要注意控制剂量和频率,以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3.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中成药有小儿多潘立酮颗粒、小儿复方七厘散等。
这些药物具有止泻、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腹泻引起的腹痛、腹胀等症状。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腹泻的原因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
4.咳嗽咳嗽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的儿童咳嗽中成药有小儿感冒颗粒、小儿百部止咳糖浆等。
这些药物具有平喘、止咳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咳嗽引起的不适感。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
在合理使用中成药时1.年龄和剂量:儿童的年龄对药物的剂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选择合适的剂量。
2.药物选择:不同的中成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证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疾病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
3.用药时间: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并遵循用药时间的要求,不得擅自停药或延长用药时间。
4.不良反应:中成药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需要注意观察儿童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出现应及时就医。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https://img.taocdn.com/s3/m/aad6ff7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4.png)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正文:1.糖浆类1.1 草珊瑚糖浆- 主要成分:草珊瑚、冰片、黄连、黄芩等。
- 适应症:儿童热病、咳嗽、咽痛等。
1.2 蜂蜜糖浆- 主要成分:蜂蜜、枇杷叶、桔梗等。
- 适应症:儿童咳嗽、咽痛、喉炎等。
1.3 鸭梨糖浆- 主要成分:鸭梨、生地黄、麦冬等。
- 适应症:儿童干咳、肺热症状等。
2.颗粒剂2.1 金银花颗粒- 主要成分:金银花、连翘、薄荷等。
- 适应症:儿童感冒、发热、咳嗽等。
2.2 牛黄解毒颗粒- 主要成分:牛黄、连翘、黄连等。
- 适应症:儿童肠胃感染、腹泻等。
2.3 小儿清热颗粒- 主要成分:黄芩、黄连、连翘等。
- 适应症:儿童热病、咳嗽、咽痛等。
3.丸剂3.1 小儿感冒丸- 主要成分:防风、薄荷、桔梗等。
- 适应症:儿童风寒感冒、发热、鼻塞等。
3.2 小儿咳喘丸- 主要成分:杏仁、紫菀、桑白皮等。
- 适应症:儿童咳嗽、气喘等。
3.3 小儿消积丸- 主要成分:厚朴、柴胡、枳实等。
- 适应症:儿童吞咽困难、食欲不佳等。
4.膏剂4.1 小儿退热贴膏- 主要成分:野菊花、冰片、薄荷等。
- 适应症:儿童发热、头痛、感冒等。
4.2 小儿消肿贴膏- 主要成分:薏苡仁、苍耳子、黄藤花等。
- 适应症:儿童外伤肿胀、淤血等。
4.3 小儿驱风贴膏- 主要成分:细辛、川贝母、青皮等。
- 适应症:儿童感冒发热、鼻塞、咳嗽等。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成药:指以天然药物和部分化学合成药物为原料,经科学加工制剂的药物。
2.主要成分:指构成药物的最重要的成分。
3.适应症:指该药物在治疗什么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疗效。
4.风寒感冒:指由风寒邪气引起的感冒症状,如恶寒、发热、鼻塞等。
5.发热: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症状。
中成药学-第26章-儿科常用中成药
![中成药学-第26章-儿科常用中成药](https://img.taocdn.com/s3/m/7e5b6cf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c.png)
纯阳之体
易外感邪气,为乳食所伤,心神怯弱、为惊恐所伤
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 “心常有余”、“肝常有余” 寒热虚实转化较成人更加迅速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肺系疾病:感冒、咳嗽、肺炎、哮喘等 脾系疾病:呕吐、泄泻、腹痛、积滞、厌食等 肾系疾病:发育迟缓、遗尿、水肿等 传染病:风疹、麻疹、水痘、痢疾等 心惊、肝风内动等
儿感清口服 液
紫苏叶、荆芥穗、薄荷、 黄芩、桔梗、化橘红、法 半夏、甘草
解表清热,宣 肺化痰
主治
用于热毒内蕴、毒邪未尽所致 口服/外用,热毒导致口疮肿 的口疮肿痛、疮疡溃烂、烦躁 痛溃烂 口渴、大便秘结
用于小儿风热外感,症见发热、 风热感冒兼有痰 流涕、咳嗽、脉浮。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 见发热、咳嗽、咽痛。
黄芩、白芍、蝉蜕
清里退热。 口渴,咽红,溲黄,便干。
发热
青蒿、板蓝根、菊花、苦杏 解表清热,用于小儿外感风热,内郁化火,发烧头痛,咳嗽, 热郁化火致发热、咳痰、
仁、桔梗、连翘、薄荷、甘 化痰止咳,咽喉肿痛。
咽喉肿痛
草
解毒利咽。
金银花、射干、金果榄、桔 清热利咽,主治小儿肺卫热盛所致的乳蛾、喉痹,症见咽喉 梗、玄参、麦冬、人工牛黄、 解毒止痛。肿痛,咳嗽痰多,口舌糜烂者。 冰片
清热解毒,活 血消肿
小儿宝泰康 颗粒
连翘、地黄、滇柴胡、玄 参、桑叶、浙贝母、蒲公 英、南板蓝根、滇紫草、 桔梗、莱菔子、甘草
双黄连口服 金银花、黄芩、连翘。 液(儿童型)
解表清热,止 咳化痰。
疏风解表,清 热解毒。
解肌宁嗽丸
紫苏叶、葛根、前胡、苦 解表宣肺,止 杏仁、桔梗、浙贝母、陈 咳化痰 皮、半夏(制)、茯苓、木 香、枳壳、玄参、天花粉、 甘草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儿科常用中成药)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儿科常用中成药)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https://img.taocdn.com/s3/m/20175b486bec0975f565e236.png)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儿科常用中成药)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A3型题 4. X型题1.健脾消食丸除健脾、消食外,又能( )。
A.润肠通便B.杀虫止痛C.和胃,化滞D.行气,利水E.祛痰,通便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成药功能。
儿科健脾消食剂健脾消食丸,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主治脾胃气虚所致的疳证,症见小儿乳食停滞、脘腹胀满、食欲不振、面黄肌瘦、大便不调。
知识模块:儿科常用中成药2.治疗小儿泄泻常用药物小儿泻速停颗粒的主治是( )。
A.脾虚泄泻B.食积泄泻C.湿热泄泻D.寒湿泄泻E.X更泄泻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成药的主治病证。
小儿泻速停颗粒为清利止泻剂,可治疗小儿湿热泄泻,另外,此腹泻多在秋季发生,故该药又可治小儿秋季腹泻。
知识模块:儿科常用中成药3.某女,4岁,患急性咽炎,一直啼哭不止,症见咽喉肿痛、咳嗽痰盛、口舌糜烂,医师诊断小儿肺卫热盛所致的喉痹,治当清热利咽,解毒止痛,宜治疗其病症首选药物是( )。
A.肥儿宝颗粒B.小儿咽扁颗粒C.儿感清口服液D.小儿消食片E.健脾消食丸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成药的功能及主治。
小儿咽扁颗粒为清热解毒消肿剂,主以清泄肺卫,利咽消肿,主治肺胃热盛所致的小儿喉痹,乳蛾。
知识模块:儿科常用中成药4.患者,男,18个月,近2天来出现停食停乳,腹胀便秘,痰盛咳嗽等症状,证属脾胃不和、痰食阻滞,医生处以成药一捻金,因其具有功能( )。
A.健脾养胃,消食止泻B.消食导滞,祛痰通便C.消食化滞,泻火通便D.健脾和胃,消食化滞E.消食化滞,健脾和胃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成药的功能。
一捻金为消食导滞剂,具有消食导滞,祛痰通便之功,主治脾胃不和,痰食阻滞所致的积滞。
A选项是健脾康儿片功能,为健脾止泻剂;C选项是小儿化食丸功能,为消食导滞剂;D选项是健脾消食丸功能,为健脾消食剂;E是小儿消食片功能,为消食导滞剂。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呼吸系统继续教育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呼吸系统继续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5e427f7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4d.png)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呼吸系统继续教育儿科常用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使用是指根据儿童的病情和身体特点,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儿科中成药及其合理使用方法:1. 银翘解毒颗粒: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疼痛等症状。
儿童常见的感冒症状多为风热病邪,该药可以清热解毒、解表散寒。
2.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适用于小儿咳嗽、哮喘等症状。
该药具有清热解毒、平喘宣肺的作用,可用于清肺热引起的各种咳嗽、喘息症状。
3. 小儿清肺散:适用于小儿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症状。
该药可以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对于清肺热、化痰散结的咳嗽症状有效。
4.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小儿慢性咳嗽、痰多等症状。
该药具有滋阴补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阴虚肺燥、痰多等情况。
5. 清喉片:适用于小儿喉炎、声音嘶哑等症状。
该药可以清热解毒、润喉止咳,有助于缓解喉部炎症引起的不适。
在儿科中成药的使用中,应根据儿童的病情特点和药物的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剂量和用法使用。
在使用中成药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年龄和体重的考虑:儿童的年龄和体重是影响药物剂量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药物的剂量。
2.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一些中成药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消化道不适等,应密切观察儿童的用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
3. 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中成药并不是唯一的治疗手段,对于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应结合其他治疗措施,如抗生素、支持治疗等。
总之,儿科常用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使用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剂量和不良反应的监测,配合其他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儿科常用方剂
![儿科常用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455f7ff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b.png)
儿科常用方剂1、一捻金(《医宗金鉴》)一捻金中用大黄,人参槟椰二丑尝。
逐秽清热以通便,秽热不乳服此方。
由大黄、槟椰、黑丑、白丑、人参五味药组成。
逐秽清热通便。
主治秽热郁积,新生儿不乳。
大便不通等症。
2、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人参五味汤法良,苓术甘草姜枣藏。
再加麦冬养肺胃,敛肺止咳保安康。
由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八味药组成。
补益脾肺,敛肺止咳。
主治肺虚久咳,咳声无力,神疲自汗等症。
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人参乌梅莲子草,木瓜山药方中找。
益气生津又止咳,痢下伤阴服后好。
由人参、乌梅、炒莲子、甘草、木瓜、山药六味药组成。
益气生津,敛阴止咳。
治发热口渴,久痢或久咳者。
4、丁萸理中汤(《医宗金鉴》)丁萸理中汤温中,参术干姜甘草同。
丁香吴萸功降逆,脾胃虚寒呕逆重。
由丁香、吴茱萸、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六味药组成。
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主治虚寒呕吐证。
5、三黄枳朴丸(《幼科发挥》)三黄枳朴连柏芩,大黄槟榔七物寻。
清热解毒通腑气,热毒内闭肠胃清。
由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枳实、厚朴、槟榔七味药组成。
清热解毒,涤肠通腑。
主治下痢脓血,壮热烦躁等症。
6、千金龙胆汤(《千金要方》)千金龙胆柴芍芩,桔梗大黄与钩藤。
赤苓蜣螂甘草枣,肝热脐风此方寻。
由龙胆草、柴胡、黄芩、生甘草、钩藤、赤芍、大黄、蜣螂、赤茯苓、桔梗、大枣十一味药组成。
清热泻肝,祛风止痉。
治肝经热盛,小儿脐风抽搐。
7、下虫丸(《医宗金鉴》)下虫丸用苦楝根,木香槟榔配桃仁。
贯众芜荑使君子,鹤虱轻粉是蟆行。
由苦楝根皮、木香、桃仁、贯众、芜荑、槟榔、鹤虱、使君子、轻粉、干虾蟆十味药组成。
杀虫下虫。
主治小儿蛔疳证。
8、六神丸(《雷允上方》)六神丸用蟾雄黄,麝香冰珠及牛黄。
烂喉丹痧咽喉肿,疔疮疖肿功效彰。
由蟾酥、雄黄、麝香、冰片、珍珠、牛黄六味药组成。
清热解毒。
治小儿乳蛾,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及痈疽疮疖等症。
9、牛黄夺命散(《证治准绳》)牛黄夺命用大黄,黑白牵牛与槟榔。
国家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儿科中成药
![国家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儿科中成药](https://img.taocdn.com/s3/m/484c46e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1.png)
国家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儿科中成药新生儿黄疸(1)中成药类如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鲜明,精神疲倦或烦躁啼哭,不欲吮乳,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属湿热熏蒸者,可用茵栀黄颗粒(口服液)。
如色泽晦暗,黄疸持久不退,精神倦怠,四肢欠温,不欲吮乳,时时啼哭,大便溏薄,或便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偏淡,舌苔白腻,可用附子理中丸(片)。
如颜色晦滞,日益加重,腹部胀满,右胁下痞块,神疲纳呆,小便短黄,大便不调或灰白,舌紫暗有瘀斑、瘀点,苔黄或白,可用血府逐瘀丸(胶囊)。
茵栀黄颗粒茵栀黄颗粒1/3袋,口服,3次/天。
或茵栀黄口服液1/3支,口服,3次/天。
附子理中丸大蜜丸1岁以下3g,口服,2~3次/天;水蜜丸1岁以下2g,口服,2~3次/天。
或血府逐瘀丸3g,红糖水送服,2次/天。
或血府逐瘀胶囊2粒,口服,2次/天。
上呼吸道感染(1)中成药类如外感风邪或风寒初起,症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等,可用正柴胡饮颗粒某、川芎茶调颗粒(散、片)。
如外感风寒、内有郁热,症见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舌红,苔薄白,脉浮,可用感冒清热颗粒。
如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重而痛,肢体酸痛,可用九味羌活丸(颗粒)。
如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暑湿感冒、胃肠感冒,症见发热,头痛昏重,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脘腹胀痛泄泻,舌质淡,苔腻,脉浮,可用保济丸、藿香正气水(颗粒、丸、胶囊、软胶囊、片、口服液)某。
如外感风寒、内有蕴热,表里俱实,症见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浮紧或弦数,可用防风通圣丸(颗粒)。
如症见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心烦喜吐,口苦咽干,可用小柴胡丸(颗粒、胶囊、片)某。
正柴胡饮颗粒正柴胡饮颗粒某1岁以下1/3袋,1~3岁半袋,3~6岁2/3袋,6岁以上1袋,开水冲服,3次/天。
川芎茶调颗粒1岁以下1/3袋,1~3岁半袋,3~6岁2/3袋,6岁以上1袋,开水冲服,2次/天。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https://img.taocdn.com/s3/m/e2294b5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3.png)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的中药制剂。
这些中成药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儿科中成药。
1、儿康宁糖浆儿康宁糖浆是一种具有健脾和胃、养血安神功效的中成药。
它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症状。
该药口感好,适合小儿服用。
2、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具有清热肃肺、消积止咳的功效。
它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咳嗽、痰多、腹胀等症状。
该药对于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有较好的疗效。
3、婴儿健脾散婴儿健脾散是一种具有健脾、和胃、安神功效的中成药。
它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
该药安全有效,适合婴儿使用。
4、鸡内金散鸡内金散是一种具有消食化积、健脾和胃功效的中成药。
它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腹泻、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
该药口感好,适合小儿服用。
5、保童颗粒保童颗粒是一种具有解表清热、化痰止咳、导滞消积功效的中成药。
它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感冒、咳嗽、积食等症状。
该药对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有一定的疗效。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中医儿科中成药,它们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
中成药的使用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家长们也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
对于冠心病的治疗,除了常规的西医治疗外,中成药也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冠心病中成药。
1、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常用的冠心病中成药,主要由丹参、三七、冰片等中药组成。
它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能够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同时还可以保护心肌细胞,防止血栓形成。
2、麝香保心丸麝香保心丸是一种含有天然麝香的中成药,具有芳香开窍、活血化瘀的功效。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https://img.taocdn.com/s3/m/94c23e2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a.png)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一、儿童感冒类中成药⒈牛黄解毒片:适用于儿童感冒引起的咽喉肿痛、发热、头痛等症状。
⒉小儿感冒颗粒:适用于小儿感冒引起的发热、鼻塞、咳嗽等症状。
⒊小柴胡颗粒:适用于婴幼儿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疲乏等症状。
二、儿童咳嗽类中成药⒈小儿肺炎宁颗粒:适用于儿童支气管炎、肺炎等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
⒉儿童止咳糖浆:适用于儿童干咳、咳嗽无痰等症状。
三、儿童消化不良类中成药⒈小儿餐后消食片:适用于儿童饮食过多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⒉婴儿佳消颗粒:适用于婴幼儿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纳差等症状。
四、儿童便秘类中成药⒈大承气颗粒:适用于儿童便秘引起的大便干燥、排便不畅等症状。
⒉儿童通便颗粒:适用于儿童便秘引起的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等症状。
五、儿童发热退热类中成药⒈小柴胡散颗粒:适用于儿童发热引起的全身不适、头痛等症状。
⒉退热贴剂:适用于儿童发热引起的体温升高、头晕等症状。
六、儿童湿疹类中成药⒈红黄蓝软膏:适用于儿童湿疹引起的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⒉山慈丹软膏:适用于儿童湿疹、疥疮、瘙痒等皮肤病症。
七、儿童其他常用中成药⒈婴儿宝眼膏:适用于婴儿泪囊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⒉小儿七厘散:适用于婴幼儿感冒、鼻塞引起的鼻炎、鼻窦炎等鼻部疾病。
附件:相关药品说明书和剂量表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中医药管理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中医药管理的法律文件。
⒉药品监督管理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药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文件。
⒊中成药:指由天然药物或其制剂为主要原料,经工艺加工而成的药物。
⒋儿科:指专门研究儿童疾病的科学领域。
终于找齐了,儿科常用的中成药
![终于找齐了,儿科常用的中成药](https://img.taocdn.com/s3/m/bfe7216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2.png)
终于找齐了,儿科常用的中成药一、解表类中成药本类中成药具有清热解表、止咳化痰、解毒利咽等作用,主要用于感冒、喘嗽、喉痹、乳蛾等儿科疾病。
小儿宝泰康颗粒【处方】连翘、地黄、滇柴胡、玄参、桑叶、浙贝母、蒲公英、南板蓝根、滇紫草、桔梗、莱菔子、甘草。
【功能主治】解表清热,止咳化痰。
用于小儿风热外感,症见发热、流涕、咳嗽、脉浮等。
【临床应用】感冒,因风热外感,邪郁肺卫,肺失宣降所致,症见发热,鼻流清涕,咳嗽,咽部红肿,脉浮等;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颗粒)【处方】柴胡、黄芩、板蓝根、葛根、金银花、水牛角、连翘、大黄。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利咽。
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
【临床应用】感冒,由风热之邪犯肺,肺失宣肃,气机不利所致,症见高热,头痛,咳嗽,流涕,咽喉肿痛,大便干结;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儿童清肺丸【处方】麻黄、苦杏仁(炒)、石膏、甘草、桑白皮(蜜炙)、瓜蒌皮、黄芩、板蓝根、橘红、法半夏、紫苏子(炒)、葶苈子、浙贝母、紫苏叶、细辛、薄荷、枇杷叶(蜜炙)、白前、前胡、石菖蒲、天花粉、青礞石(煅)。
【功能主治】清肺,解表,化痰,止嗽。
用于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所致的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黏稠,咽痛声哑。
【临床应用】肺炎喘嗽,因外感风寒,痰热内蕴所致,症见咳嗽咯痰,呼吸急促,恶寒发热,或喉间痰鸣,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红苔黄,脉滑数;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支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小儿咽扁颗粒【处方】金银花、射干、金果榄、桔梗、玄参、麦冬、人工牛黄、冰片。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解毒止痛。
用于小儿肺胃热盛所致的喉痹、乳蛾,症见咽喉肿痛,咳嗽痰盛,口舌糜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临床应用】1.喉痹因肺胃热盛所致,症见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吞咽不适,发热,头痛,口渴喜饮,口气臭秽,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慢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d779ec9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6.png)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1.遵循医生的处方:儿科常用中成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包括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长。
不可自行调整药量或停药。
儿童的生理机能与成人有所不同,药物的代谢和排出时间也不一样,因此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调整剂量和用药频率,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2.根据疾病症状选择药物:儿科常用中成药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使用。
例如,对于发热的儿童,可选用复方板蓝根颗粒或小儿退热栓剂,但需注意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用药剂量不同。
对于儿童感冒咳嗽,可选用银翘片或小儿咳喘颗粒等药物。
3.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和疗程:儿童的呼吸、循环、代谢等生理机能都不成熟,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过程也与成人有所不同。
因此,用药的时间和疗程与成人也不相同。
家长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来使用中成药,并根据医生的指示来合理调整用药时间和疗程。
4.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儿童在使用中成药时,要避免与西药或其他中成药同时使用,以免相互干扰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另外,一些药物存在严重的配伍禁忌,如板蓝根颗粒与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不能同时服用。
在使用中成药前,完整告诉医生孩子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情况,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5.注意药物副作用:儿童的生理机能较弱,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
因此,家长在使用儿科常用中成药时应注意观察孩子的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消化不良、皮疹等,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6.药物存储和使用安全:儿童的好奇心重,对药物容易产生误食的情况。
因此,在使用儿科常用中成药时要注意将药物放在孩子无法触及的地方,并定期清理过期或不需要的药物。
如果发现儿童误食中成药,应立即就医并将药物包装带到医院。
总之,合理使用儿科常用中成药可以有效缓解儿童的症状,但前提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家长应注意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和疗程,并随时观察儿童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儿科常用中成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b5c028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f.png)
儿科常用中成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儿科作为一个特殊的医学领域,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更为细致和严谨的处理。
中成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科临床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合理使用中成药对于儿童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就儿科常用中成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进行探讨。
一、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是用于治疗发热、口渴、咽喉红肿等症状的药物,适用于儿童感冒、咽炎等疾病。
在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病情轻重等因素来合理选用药物种类和剂量。
同时,需要注意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二、理气活血类中成药理气活血类中成药适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引起的疾病,如感冒后久咳不愈、痰多难咯等症状。
在给儿童使用此类药物时,要注意调整剂量,避免过度刺激儿童的肠胃功能。
此外,有些药物可能会对儿童的肝肾功能产生影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三、滋阴补益类中成药滋阴补益类中成药是用于治疗体弱、营养不良、消瘦等症状的药物,适用于儿童生长发育不良、体质虚弱等情况。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药效、剂量和频次,以免过度滋补导致不适或药物反应。
四、化湿利水类中成药化湿利水类中成药适用于治疗湿邪所致的水肿、腹泻、尿频等症状,适用于儿童湿温病、泄泻等疾病。
在给儿童使用此类药物时,需结合患儿的年龄、体质、病史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必要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安神理气类中成药安神理气类中成药适用于儿童精神紧张、易怒、多梦、失眠等症状,具有平肝息风、安神益智的功效。
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用药的时间、频次和剂量,避免过度镇静影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在给儿童使用中成药时,除了注意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外,还需要结合患儿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个性化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家长和医护人员要定期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儿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儿科常用中成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儿科用中成药_一_
![儿科用中成药_一_](https://img.taocdn.com/s3/m/f1e46c8271fe910ef12df888.png)
・OTC指南・儿科用中成药(一)李静1,张石革2(11煤炭部北京医院,北京市100028;21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100035)中图分类号:R985;R28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1-0408(2002)07-0444-02儿科用中成药包括小儿感冒用药(如治疗风寒型、风热型、暑湿型感冒)、小儿咳喘用药(治疗外感咳嗽或内伤咳嗽)、健脾消食药(治疗厌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小儿止泻用药和小儿遗尿用药,主要以口服途径给药。
1小儿感冒用药感冒又称为普通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外感风寒病,是由于多种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感染而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冬季较为多见。
祖国医学将儿童感冒依据病因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和暑湿型3种,在用药上也有区别。
风寒型感冒的特点是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口不渴,舌苔薄白,治疗宜用辛温解表法;风热型感冒发热较重,微恶风,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有痰、口渴、咽喉肿痛,舌尖红、苔薄黄,治疗宜用辛凉解表法;暑湿型感冒发热无汗、头痛恶心、食欲不振、鼻塞流涕、身重困倦、舌苔薄白或腻,治疗宜用清暑解表法。
对风寒型感冒可选用口服小儿感冒颗粒(冲剂)或口服液、儿感退热宁口服液、解表清肺丸、小儿解表颗粒剂等;对小儿风热型感冒可口服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风热清口服液、导赤丸;对暑湿型感冒可选用金银花露、小儿暑感宁糖浆等。
对小儿高热者可选用复方小儿退热栓、双黄连栓、小儿解热栓。
《国家非处方药目录》(第1~2批)中收载的小儿感冒药包括小儿感冒颗粒、小儿热速清口服液、金银花露、导赤丸、健儿清解液、儿感退热宁口服液、复方小儿退热栓、双黄连栓、小儿风热清口服液、小儿感冒茶、小儿感冒宁糖浆、小儿解表颗粒、小儿解热栓、小儿清咽冲剂、小儿暑感宁糖浆。
111小儿感冒颗粒11111功能主治:清热解表。
11112适应症状:用于小儿感冒发烧。
11113作用说明:主要有抑菌、抗炎和解热等作用。
儿科系列(一)——心连心传世名方
![儿科系列(一)——心连心传世名方](https://img.taocdn.com/s3/m/a5a62c207c1cfad6185fa720.png)
治疗前
治疗后
小儿益麻颗粒
解决小儿遗尿症、神经性尿频
【成份】益智、麻黄、肉桂、菟丝子、白果、鸡内金 【功能主治】温肾缩尿,运化脾胃。用于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肾气不足证。症见夜间睡中遗尿、熟 睡不易醒、尿清量多、面色淡白等。 【用法用量】冲服。5-6岁,一次1袋,一日2次,早晚各一次;7-14岁,一次1袋,一日3次。疗 程为28天。 【规格】5g*10袋
小儿宣肺止咳颗粒—积食咳嗽的克星
黄痰咳喘,就用小儿宣肺!
用方要点
感冒、支气管炎多痰
1. 安全:1岁以内的婴儿可用 2. 善治风热感冒:咳喘并有大量黄稠痰,呼吸较粗重 3. 容易积食、反复感冒。
桔梗汤—小儿止咳糖浆
【成份】甘草流浸膏、桔梗流浸膏、氯化铵、酊橙皮。辅料为蔗糖、苯甲酸钠、香兰素。 【功能主治】祛痰,镇咳。用于小儿感冒引起的咳嗽。 【用法用量】口服,2~5岁一次5毫升,2岁以下酌情递减,5岁以上一次5~10毫升,一日 3~4次。 【规格】10ml*6支
*陈昭定为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硕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中医系,后又从师当代 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三代“小儿王”王鹏飞教授。为全国第三、第四批中 医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全国中医儿科脾胃病诊疗中心带头人。曾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理事、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
小儿麻甘颗粒
【方解】
君
麻黄 宣肺解表而平喘 石膏 清泄肺胃之热 臣
宣肺泄热 。
杏仁 降肺气,止咳平喘,助石膏沉降下行,又助麻黄泻肺热。
桑白皮 地骨皮
泻肺清热。(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黄芩 清肺热
紫苏子 降气化痰,导痰从大便中出。
佐使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消化系统继续教育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消化系统继续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49a429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4.png)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消化系统继续教育引言: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
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合理使用中成药可以发挥一定的疗效。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成药及其合理使用方法。
一、小儿腹泻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辨证施治是治疗腹泻的基本原则,中成药可以起到辅助疗效。
常用的中成药包括黄连素、安宫牛黄丸、太和消食片等。
黄连素具有抗菌、抗炎等作用,适用于湿闷热病因所致的腹泻。
安宫牛黄丸可以清热解毒,适用于湿热病因引起的腹泻。
太和消食片可以理气消食,适用于气滞病因引起的腹泻。
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具体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适当调整剂量,避免过量使用,以免造成药物依赖或药物不良反应。
二、小儿便秘小儿便秘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中成药可以起到通便润肠的作用。
常用的中成药包括小柴胡汤、大承气汤、麻仁丸等。
小柴胡汤具有调肝气、和胃降逆的作用,适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便秘。
大承气汤可以通利肠胃,适用于气滞病因引起的便秘。
麻仁丸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肠燥便结所致的便秘。
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便秘的病因,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进行治疗,辅以饮食调理和运动,提高治疗效果。
三、小儿消化不良小儿消化不良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中成药可以调理胃肠功能,促进消化。
常用的中成药包括香砂养胃丸、保和丸、六神丸等。
香砂养胃丸具有健脾和胃、调理肠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
保和丸可以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消化不良。
六神丸可以调理胃肠功能,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消化不良。
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注重调理脾胃功能,配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改善,提高治疗效果。
四、小儿胃炎小儿胃炎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中成药可以起到抗炎、镇痛等作用,辅助治疗胃炎。
常用的中成药包括胃舒宁片、安胃痛胶囊、胃乃安片等。
胃舒宁片具有镇痛、抗炎的作用,适用于急性胃炎的治疗。
安胃痛胶囊可以缓解胃痛,适用于慢性胃炎引起的胃痛。
儿科常用中成药应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0a3f536a417866fb84a8ed7.png)
儿童常用中成药物的使用一、儿科疾病用药原则1.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2.用药力求精简3.注意顾护脾胃4.不可乱投补益之药5.掌握用药用量二、中成药的优点三、常用中成药介绍1.解表剂辛凉解表银翘解毒丸(片剂、胶囊)桑菊银翘片辛温解表参苏丸(冲剂、片)2. 清热剂清热解毒双黄连口服液(颗粒、胶囊、片)炎琥宁清喉利咽铁迪丸小儿咽扁颗粒3.泻下剂麻仁润肠丸4.补益剂参苓白术散(丸、片、口服液)六味地黄丸(片)5.开窍剂牛黄清心丸6.固涩剂玉屏风(丸、片、颗粒)7. 祛痰剂百咳宁8.止咳平喘剂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冲剂)蛇胆川贝液9.消食剂保和丸10.驱虫剂肥儿丸一、儿科疾病用药原则1.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变化迅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因此要辩证准确,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主动,力求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变化。
《景岳全书小儿则》中说:“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
”意思是若能搞清楚儿童得病的原因,并及时、准确的治疗,一副药就能让孩子痊愈,否则会延误病情。
例如:小儿普通感冒初起时只是怕冷、咳嗽等症状,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则容易发展为肺炎。
2.用药力求精简儿童脏腑清灵,对药物反应较成年人灵敏许多。
因此,在治疗时用药应力求精简。
要根据患病儿童的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情轻重和服药难易等情况灵活掌握。
对于儿童疾病用药,应该注意“中病即止”,意思是在给儿童用药治疗时,如果儿童在用药之后,病情明显好转时,应及时停药,以免损耗小儿正气,影响疾病痊愈。
例如:长期使用苦寒药物治疗儿童热性疾病,可能会损伤脾阳,而致脾胃虚寒;长期大量使用光谱抗生素可能导致二重感染。
3.注意顾护脾胃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注意扶助患儿生生之气。
临床上有“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之说,不论病中和病后,合理调护均有利于康复,其中以调理脾胃为主。
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的生长发育,全靠脾胃化生的营养来充养,疾病的恢复有赖于脾胃能正常的转输营养,先天不足的小儿也要靠后天调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小儿百部止咳糖浆
【功效主治】清肺、止咳、化痰。
用于小儿痰热蕴肺所致的咳嗽、顿咳,症见咳嗽、痰多、痰黄粘稠、咯吐不爽,或痰咳不已、痰稠难出;百日咳见上述症候者。
【化学成分】蜜百步、苦杏仁、桔梗、桑白皮、麦冬、知母、黄芩、陈皮、
甘草、制天南星、枳壳(炒)。
【用法用量】口服,两岁以上一次10ml,两岁以下一次5ml,一日3次。
【注意事项】(1)治疗百日咳。
(2)止咳、化痰、清肺三效合一.(3)迅速缓解
咽喉不适,不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睡眠。
(4)对小儿肺热咳嗽和肺炎咳嗽效果明显。
2.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好娃娃)
【功效主治】祛痰镇咳。
用于小儿支气管炎所致的咳嗽、咯痰
【成份】桔梗流浸膏、桑白皮流浸膏、吐根酊、盐酸麻黄碱。
辅料为枸橼
酸、枸橼酸钠、蔗糖、香精。
【用法用量】冲服,一岁一次1/2袋,二至五岁一次1袋,六至十岁一次1~2袋,一日3次。
【不良反应】可见恶心、呕吐。
【禁忌】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婴儿及糖尿病患儿应在医
师指导下服用。
3.心脏病患儿慎用。
脾虚易腹泻者慎服。
4.本品含盐酸麻黄碱。
运动员慎用;青光眼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服用后如有头晕、头痛、心动过速、多汗等症状应咨询医师或药师。
5.本品为祛痰、
止咳的中西药复方制剂,适用于小儿肺热咳嗽轻
症。
6.不能过量服用,可引起严重的恶心呕吐。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9.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2.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小儿咳喘灵颗粒(武汉健民)
【功效主治】宣肺、清热,止咳、祛痰。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
【化学成分】麻黄、石膏、苦杏仁、瓜蒌、板蓝根、金银花、甘草。
辅料为蔗糖,糊精。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2岁以内一次1克;3 至4岁一次1.5克,5至7岁一次2克,一日3~ 4次。
【注意事项】1.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
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婴儿及糖尿病患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
高血压、心脏病患儿慎用。
脾虚易腹泻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本品是以清宣肺热,止咳平喘为主,可以在小儿发热初起,咳嗽不重的情况下
服用,若见高热痰多,气促鼻煽者应及时去医院
就诊。
6.咳嗽久治不愈,或频咳伴吐,应去医院
就诊。
7.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
院就诊。
8.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9.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本
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2.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
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小儿止咳糖浆(克咳)
【功效主治】祛痰,镇咳。
用于小儿感冒引起的
咳嗽。
【成份】甘草流浸膏、桔梗流浸膏、橙皮酊、氯化铵。
辅料为苯甲酸钠、蔗糖。
【用法用量】口服,用小量杯量取,2至5岁一
次1格(5毫升),2岁以下酌情递减,5岁以上
一次1至2格(5至10毫升),一日3至4次。
【注意事项】1.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2.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肾病水肿等慢性病者均应慎用。
3.服药3天症状无改善者,应及时就医。
4.本品
不宜久服。
5.小儿咽扁颗粒(同仁堂)
【功效主治】清热利咽,解毒止痛。
用于肺实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咳嗽痰盛,咽炎。
【成份】金银花、射干、金果榄、桔梗、玄参、麦冬、牛黄、冰片。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岁至二岁一次4克,
一日2次;三岁至五岁一次4克,一日3次;六
岁至十四岁一次8克,一日2~3次。
【禁忌】糖尿病患儿禁服。
【注意事项】1.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
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急性喉炎不适用,
症见咳嗽伴有犬鸣声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4.
风寒袭肺咳嗽不适用,症见发热恶寒、鼻流清涕、
咳嗽痰白等。
5.脾虚易腹泻者慎服。
6.服药3天
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
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
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6.赖氨酸维B12颗粒(湖南方盛)
【功效主治】本品能加速儿童生长发育、增进食欲。
消除异食癖。
有助于大脑发育和提高智力。
有抗贫血、增强体质和抗病的功效。
【用法用量】口服,1~5岁,一次5g,一日1~ 2次;6~12岁,一次10g,13岁以上10~20g,一日2~3次;温开水冲服(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按推荐剂量服用,少有不良反应。
【禁忌症】对本品成份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肌醇为葡萄糖同分异构体。
7.肥儿宝冲剂(广西梧州)
【功效主治】利湿消积,驱虫助食,健脾益气。
用于小儿疳积,暑热腹泻,纳呆
自汗,烦躁失眠。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或嚼服,五岁以下一次5克,五岁以上一次10克,一日2次。
【禁忌】糖尿病患儿禁服。
【注意事项】1.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品。
2.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感冒时不宜服用。
4.长期厌食,体弱消瘦者,应去医院就诊。
5.患儿如自汗多、夜寐易惊、睡少等应注意是否为佝偻病,以免延误治疗。
6.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8.健儿清解液(仁和)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滞和胃。
用于咳嗽咽
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成份】金银花、菊花、连翘、山楂、苦杏仁、陈皮。
【用法用量】一次10-15毫升,婴儿一次4毫升, 五岁以内8毫升,六岁以上酌加,一日3次。
【注意事项】1.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2.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脾胃虚弱、大便次数多者慎用。
4.按照用法用
量服用,服药期间症状加重,或兼见其他症状,
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
体质者慎用。
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 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9.四味脾胃舒颗粒(广西天天乐)
【功效主治】健脾和胃,消食止痛。
用于脾胃虚
弱所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胀痛,伤食腹泻,小儿
疳积
【化学成分】茯苓、山楂、陈皮等。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克,一日3次。
【禁忌症】糖尿病患者禁服。
【注意事项】1.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7天症状未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5.孕妇慎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0.小儿化食口服液(香雪)
【功效主治】消食化滞,泻火通便。
用于小儿胃热停食,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渴,大
便干燥。
【用法与用量】口服,3岁以上每次10毫升, 一日2次。
【注意事项】1.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按照用法用量服用,服药3天症状未见改善或服药期间症状加重者,应及时就医。
3.对本药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4.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5.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6.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7.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