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 两宋
大二汉语言专业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章1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历程四字歌)第一节上古:中国文化的产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元谋肇始,(元谋猿人为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猿人,上古文化由此开始)京火生光(北京猿人发明用火,上古文化焕发出新的光辉)。
新石标志,仰大红良。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为新石器时代最著名的四个代表)原始观念,日趋缤纷。
三大崇拜,境祖图腾。
(自然环境崇拜、祖先崇拜亦称生殖崇拜和图腾拜为原始人的三大崇拜)最古艺术,陶塑犹存。
童年气息,活泼天真。
人类在世,两大关系。
人与自然,人与自己。
母系社会,石器时代。
娲庖农巢,燧人列排。
(女娲氏、庖牺氏、神农氏、有巢氏、燧人氏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产生的神话传说人物)父系社会,铜石共在。
私有产生,五帝登台。
(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禅让非虚,古制光彩。
石铜并用,生产加快。
国家建立,曙光初开。
上古文化,多元状态。
三大集团,共呈精彩。
(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为上古时代中华大地的三大文化集团)华夏居北,黄河一带。
炎黄共工,三支一脉。
东夷位东,鲁徽一带。
蚩尤后羿,归属此派。
苗蛮据南,长江一带。
伏羲女娲,在此舞台。
文明前夜,纷争突起。
炎黄联袂,蚩尤败绩。
炎黄内讧,炎帝南移。
黄代华夏,独举大旗。
继征夷蛮,节节胜利。
华夏主流,奠定大局。
第二节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人猿叩别,文化发端。
起始同类,嗣后变迁。
商人迁殷,文字出现。
贞人记事,有册有典。
文明时代,首开纪元。
殷商时期,思维混沌。
尊神重巫,以神为本。
听命上帝,侍奉鬼神。
武王伐纣,以周代商。
文化维新,成果辉煌。
宗法建制,分封起航。
制礼作乐,律定纪纲。
仪为形式,礼节揖让。
(礼仪是周礼的外在形式,讲究礼节揖让)亲亲尊尊,礼之二纲。
周礼主旨,八字统括:贵贱须别,尊卑排行。
(别贵贱、序尊卑是周礼的主旨)周人之礼,儒家发扬。
礼制文化,周人首创。
第三节: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轴心时代。
天子失威,礼崩乐坏。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两宋时期的文化》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两宋时期的文化》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两宋时期的文化》课件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其文化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两宋时期的文化不仅体现在宫廷文化和文人墨客的创作上,也体现在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中。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两宋时期的文化特点。
一、政治因素对两宋时期文化的影响两宋时期的政治变革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宋初年,政府实行了科举制度,这一举措为普及教育和提拔人才创造了条件。
科举考试的出现促进了人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
在文化方面,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士和思想家,如苏洵、苏轼、欧阳修等。
二、文学艺术在两宋时期的繁荣在两宋时期,文学艺术发展得非常迅猛,文人墨客的作品层出不穷。
宋徽宗时,宫廷文化达到了巅峰,许多文人都进入宫廷成为文官。
文人们的创作形式多样,既有诗词歌赋,也有散文和小说。
诗词方面,苏轼的诗文宛如清泉般流淌,欧阳修的词句美妙动人。
散文方面,宋代则以欧阳修、文同等人的散文作品最为出名。
而小说《水浒传》、《红楼梦》等则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三、科技在两宋时期的进步两宋时期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繁荣,科技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
北宋时期,出现了众多科技发明,如造纸术的改良、火药的应用以及指南针的制造等。
其中最为重要的进步之一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印刷速度大大提高,对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两宋时期的社会习俗与娱乐活动除了政治和文化层面的变迁,两宋时期的社会习俗和娱乐活动也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当时的社会风尚非常注重礼仪和婚丧嫁娶等仪式,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更加注重仪式感。
此外,两宋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娱乐活动,如茶馆的兴起和京剧表演的盛行等,这些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结语:两宋时期的文化繁荣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对后世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两宋时期的政治、文学、科技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变迁,多方面地体现了这个时期的文化特点。
第七章 两宋
•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易学家。字尧夫,谥号康 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其先范阳( 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仁宗嘉祐 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 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观物篇》、《先天图 》、《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 周敦颐的思辨兴趣在于宇宙发生论,从而铸定了理学诞生初 期的哲学性格。传说他曾设计宇宙演化过程的《太极图》, 并对之进行诠释,名《太极图说》。他指出:
•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 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 他在《通书》中申言,自己所谓的“无欲”与道家和禅宗所 谓的“无为”和“无心”是一样的,指出:“无欲则静虚动 直。!”重要的是,周敦颐从宇宙论出发,融通儒释道的修 身哲学,借之构筑伦理学本体论。这一认识路径成为后来理 学诸子坚守的哲学方向。
• 理学究其本质,是一种以儒学为主体,兼收佛教与道教的思想 因子,对三教融会贯通之后建立起来的伦理性的本体论。
• 大体上, 理学的构架分为三个时期:开创时期、奠基 时期、集大成时期。
• 周敦颐与邵雍是理学体系的开山人物。
•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先生,北宋道 州(今湖南省道县)人,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 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 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 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 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 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 他在《皇极经世》中写道:
• “天生于动者也,地生于静者也,一动一静交而天地之道尽 之矣。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一阴一阳交而天 之用尽之矣。静之始则柔生焉,静之极则刚生焉,一刚一柔 交而地之用尽矣。
中国文化概论_第二章
墨家
墨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墨子的“兼 爱”、“尚同”、“尚贤”、“节用”、 “非乐”等。保护民利是墨子思想的主要 倾向。它标志着私营劳动阶层已经开始有 了思想的代言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阴阳家
战国时期的邹衍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五 德终始”说。他以此解释朝代的变更,对 当时的诸侯有很大的震骇作用。
名家(又称刑名家)
法家
在先秦明显分为前后两期。早期法家人物 的代表是齐国的管仲、魏国的李悝,以及在 楚国、秦国变法的吴起、商鞅等。早期“法” 的精义是“尚公义”,主张建立普遍的法度, 上约君,下约民,以一种公平的法度智力国 家。后期法家的集大成人物是韩非子,他把 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 “势”结合在一起,发展一套专门为君主权 力斗争服务的法术之学。
分封制的实施有以下特点和意义
第一,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 括商人在内的异族生存的权利; 第二,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 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 第三,分封制是一个激励历史创造力的制 度。
农耕文化方向的选择 (P43)
周人极端重视农业。但是考察周人的重农,他们 不时仅把农耕当作简单的生产行为,而是赋予它 某种“政道”的含义。周公赋予农耕活动两方面 的政治含义:一是继承传统——稼穑之事是周家 “王业”之所起,二是可以防止贵族像商朝的上 层那样腐化。然而,农耕作为一种政道,还有它 更深刻的内涵。所以,与周公的重农相应,《诗 经》的《周颂》、《大雅》、《小雅》中,保存 了大量农事典礼的诗篇,体现着西周农耕文化方 向的选择。
两汉经学的作用及变化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实际上实行的是内法 外儒,安抚与镇压并用的政策。他利用儒学的目的,是为 了加强封建统治。而到汉元帝上台后,提拔了一大批名儒 来主政,使得西汉儒生一套宽政减刑、不与民争利的言论 不顾实际地得到实行。建国二百年的王朝腐败以十分严重, 现在全用“宽政”使得王朝政治如脱缰之马般向更腐败的 地步堕落。本来汉代儒学就是杂着阴阳灾异的混合物,它 的宇宙论模式是阴阳家的五行相生相克,落到历史层面的 是“五德终始”之说。政治的腐败透顶,再加上自然灾害 频繁,汉家的“失德”该有新王朝代汉的说法渐渐传开来。 于是王莽利用这种说法,代竿建立新朝。但王莽是一个食 古不化的书呆子,他完全按照《周礼》治理国家,所行的 大政没有一样切合实际。当时由于天灾人祸,人民无法生 存,开始造反,他还只顾和大臣们议制度,以为礼制一定, 天下自然太平。所以王莽的失败,是一场经学的失败。东 汉建立后,像“尧舜禅让”一类的经论被皇帝“受命于天” 的论调代替了,以后再也没有见谁敢提起过。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 程
第一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上古”是指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 阶段。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 端的初始阶段。 • 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170万年的元谋 猿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活动的历史确 证。世界上迄今为止只有中华大地在人类 起源的环节上没有缺失。 • 中国人人种类别:根据人种学分类,中国 人属蒙古人种。
(二)儒、道、法、墨、阴阳等各学派思想 特征: • 儒学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正为 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 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 • 道家学派尊崇“天道”,向往“自然”, 倡导“无为”,醉心于个人对社会的超脱。 • 法家学派在治国方略上主张严刑峻罚,文 化政策上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 师”,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三、古典文化的大总结
• (一)图书典籍方面:编纂了大型类书《永乐大 典》、《古今图书集成》、大型字典《康熙字 典》、大型丛书《四库全书》。 • (二)古典科技方面:问世了一批科学技术巨 著—李时珍《本草纲目》、潘季训《河防一览》、 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以及 《徐霞客游记》、《物理小识》等,成为封建社 会晚期科学成就的高峰。 • (三)学术文化方面:对中国古代文献的整理与 考据规模空前。
一、理学建构
• 理学的学派特征。理学的深远影响。 •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 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 至巨。强调以天理遏人欲。
二、精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
• 受理学的影响,两宋士大夫文化表现出精 致、细腻、内趋的性格。 • 雅化的宋词:词小而狭,巧而新,侧重音 律和语言的契合,造境摇曳空灵,取径幽 约怨悱,寄托要眇怅惆,极为细腻、精致。 • 精致的宋代绘画:两宋绘画富于潇洒高迈 之气与优雅细密、温柔恬静之美。 • 其他领域的雅文化:古文、诗歌、饮茶、 瓷器、服饰等无不雅致清秀。
中国文化概论第五章第三节ppt课件
两宋兴起的理学,主 要讨论“性与天道”,同时 涉及政治、教育、道德、 史学、宗教等问题。北宋 以周敦颐、程颢、程颐为 代表,是理学的形成和初 步发展时期,南宋理学进 一步得到发展,朱熹思想 的统治地位逐步确立,在元朝时向北传播,明代有新的发挥,清代前期渐趋
衰落。理学的兴 起,与北宋时期州县 学校兴起、书院 林立有密切关系。由 于学术思想的发展, 许多学者要求用 新观点释释经书。与此同时,佛学和 道家思想,对理学的兴起也有很大作 用。
行度而,尤不其合注古重制恢的复礼祭仪丧;惯婚于冠从的儒仪家式经,极 典力 中寻纠找正当 现成时答流
张张载载((11002200~~11007777)),,字字 子子厚厚张,,隐隐载居居(陕1陕0西西20眉眉—县1县0横横77渠渠)镇镇,字,, 人 法 之 矛 治 恢 上子 人 法 之 矛 治 恢 上人 法 之 矛 治 恢 上称 复 厚 , 事 盾 上 ,称 复事 盾 上 , ,称 复事 盾 上, ,从 他从 他横 西 , , , , 横 西从 他横 西, , ,, , ,政 针 隐 热 提 他 热 提 他政 针渠 周政 针 热 提 他渠 周渠 周心 出 崇后 对后 对 居 心 出 崇后 对 心 出 崇先 的 先 的先 的十 北 陕 于 了 尚 于 了 尚十 北生 分 生 分十 北 于 了 尚生 分分 宋 西 了 许 三 了 许 三分 宋封分 宋 了 许 三封 。封。。解 多 代少 关 时关 时 眉 解 多 代 少关 时 解 多 代少制 制制心 期 县 当 主 之 年 当 主 之年 心 期心 期 当 主 之年;;;边 土 时 张 治横 时 张 治 时 时 边 土在 在边 土 时 张 治时在的学 境 地经境 地 渠 的 学 经 。 ,境 地 的学经 。 ,。 ,在 主在 主在 主御 兼 镇 社 过 济 社过 御 兼济御 兼 社过济政 张 政 张会敌 并 兵 敌 并会 政 张 兵 ,敌 并 会兵 剧剧剧烈烈烈的 的的状状状况 况况,,,提 提提出出出“““均 均均平平平”””的的的主 主主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单选1、秦汉实行郡县制。
2、元朝的中央政府称为中书省,地方政府称为行中书省。
3、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基础。
4、春秋战国时出现的“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是政府对个体土地所有者建立统制经济关系的开始。
5、殷商的神本文化。
特色是尊神重巫。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政策的推行,使儒家取得了“定于一尊”的显赫地位。
7、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虞世南8、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乃是理学的建构。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由于理学家将“天理”“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
9、傀儡戏,参军戏是中唐以后市井间流行的歌舞小戏。
10、宋代天文学家苏颂设计建造了水运仪象台。
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
石申的《石氏星经》,战国时期楚人甘德、魏人石申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
一行和尚,第一次子午线实测。
刘徽,《九章算术》宋元四大数学家: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1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实用性,整体观。
12、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组织形式开始发展起来。
13、唐宋以后,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机构----书院。
14、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以《西厢记》“天下夺魁”的王实甫。
15、中国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说,唐代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三个发展阶段后,到明清时代臻于极盛。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清代长篇小说双璧《儒林外史》《红楼梦》。
16、中国古代建筑四大类型:宫殿,陵墓,寺庙,园林17、魏晋六朝时中国绘画的形成期。
中国古代绘画五大类型:宫廷绘画,文人绘画,宗教绘画,市民绘画,民间绘画。
18、中国绘画的美学原则:散点透视的“游目”;以大观小;遗貌取神;游目式的笔、色、墨。
两宋文化.ppt
LOGO
社会区域结构的演变是制度文化变迁的典型意义,也 是考察制度文化历史发展的重要指标。宋代在此方面的表 现尤为显著,这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经济重心的完全南移。 我现在重点想讲一下,这个变化带来的社会文化结构的发 展。
1,南方文化的异军突起 2.,土地田赋关系的变化,“不立 田制,不抑兼并”的政策实施
两宋文化繁 荣昌盛的原 因
3整个宽松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的普遍, 科举的推动,统治者的倡导支持是分不 开的 4多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和海外文明的注 入 5士大夫阶层的内省和务实 6印刷术的推动
三教演化与理学兴起
宋代精神文化的重要发展 是以学术宋学的兴起为主要特征的, 对儒道释的全面思考与总结。后期集大成形成朱子理学, 以朱熹为代表。 理学与传统经学不同之处在于经: 一解经不拘于章句训诂,而着重于经文的义理大意 二,注经不限于经文本身而倾注与主观的思想和观点 三,改变汉唐儒士治经学的单纯学术性质,复兴先秦诸子 内胜外王的之道的理念,并将纲常伦理道德规范深化定型 四是将儒学人文主旨拓展到自然探索的新领域,探索宇宙 生化,物质精神,天理人心的等问题 五主张内省功夫“格物致知”,“发明本心” 六是从学术重思辨将学术思想从微观引导与宏观阶段的意 义
LOGO
I. 两宋大观 II. 两宋文化总体特征 III.繁盛原因背景 IV.两宋文化的影响
两宋大观
关键词
侠肝义胆 文盛市兴
积贫积弱
两宋文化总特征
一. 风物昌熙的物质文化 二. 继往开来的制度文化
三. 人文毓秀的精神文化
一,风物昌熙的 物质文化
1.社会的商品化趋 势加强,市场繁荣
3.海外贸 易繁荣 发达
2.工艺科技事业繁荣
如果说那些描述还不够具体的话,我们还可以看下面 这些事实: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笔记(4)
第四节隋唐两宋:中国⽂化的⿍盛时期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是隋、唐朝廷⾏政机构。
三省即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省负责诏书起草,是决策机构;门下省职掌封驳,是审议机构;尚书省负责政策执⾏,属⾏政机构。
尚书省下设六部,即吏部、户部(隋称民部)、礼部、兵部、刑部、⼯部,各部长官统称尚书,各司其职。
科举制:科举制是隋唐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新制度。
⼤致分为制科和常科两类,制科有皇帝临时安排,以待⾮常之才,官员和平民⼦弟都可参加。
常科基本每年⼀次,科⽬主要有进⼠、明经等六科。
其中进⼠⼀科要考经典、诗赋和时务策论,难度⼤、录取率低,中举后前程却好,所以特别受⼠⼦重视。
唐朝的北⽅⽂化背景及其作⽤:(1)尚武精神。
唐朝精良的府兵以北⽅传统为背景。
从北朝带来的尚武精神和能征善战的习性,是唐朝建⽴赫赫武功的重要原因。
(2)开放的民族政策。
(3)崇佛教与重诗⽂。
唐朝在民族关系上开放精神的体现及给北宋带来的影响:不论是对边地民族还是异国之⼈,唐朝基本能以开放、包容的精神⼀视同仁。
⼼态开放决定着唐王朝在处理与边地民族关系上,采取宽松的⽅式。
唐王朝⼀视同仁的民族政策,导致了⼀种波澜壮阔的历史⽂化景观:在东亚前所未有的以强⼤的唐朝为中⼼的部落民族⼤联合,以及⽇益⾼涨的学习唐⽂化的运动。
唐代的边疆民族政策带来的历史结果,是北宋⽴国的艰难,北⽅的辽、西北的夏,使它的边疆压⼒⼗分沉重。
安史之乱及随后的藩镇拥兵⾃重,致使北宋王朝忌讳武⼈。
外有并⽴的敌对政权,北宋不得不⼤量养兵;忌讳武将,⼜养就了⼀个庞⼤的⾷禄阶层。
两者及其他奢侈浪费,造成北宋财政的极度困难。
这⼜引发了改⾰的浪潮并激起⼠阶层剧烈的党派之争。
两税法:中唐时期制定的赋役制度。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朝廷采⽤杨炎的建议,颁布实施“两税法”,它以夏、秋两次征税⽽得名。
其核⼼内容是以⼀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
同时政府针对商业贸易⽇益活跃的现实,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了多年来以单⼀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第二章 第七节、第八节
一、严厉的文化专制 1.大兴文字狱。 2. 崇正宗灭异端。 二、早期启蒙思潮 三、古典文化的大总结 四、西学东渐及其中断 1. 西学东渐。 2. 中学西传。
北方先后出现了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他们是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女真族建立的金。 1.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融合。 2. 规模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 3. 元杂剧及其文化意义。
第节 明清文化
明代自朱元璋公元1368年建立,至公元1644年李 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朝 在全国的统治结束。清代自努尔哈赤于公元1616 年建立后金,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公 元1644年定都北京,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 翻清朝,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此后, 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回顾中 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里程,上古是发生时期;殷商 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发展壮大 的时期;隋唐是鼎盛时期;宋辽夏金元是个起伏 跌岩的变异时期;明清是衰落沉暮的时期,同时 也是文化创新时期(启蒙思想介入)。
宋代文化的辉煌是以生产关系的变革、农业手工 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商业贸易的繁荣、 航海交流的发达以及大都市和市民阶层的形成为 基础的,但和宋代统治者所采取的开明政策也是 分不开的。
1. 宋代教育。 2. 宋代儒学。 3. 宋代文学。 4. 宋代科技。 二、辽夏金元文化 :在两宋300多年间,中国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公元1271年 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 乾元”之意,公元1279年统一全国。元朝公元 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
一、两宋文化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盛唐之后,社会政治、经 济、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宋代文化以丰 厚的底蕴、深邃的思想、恢宏的气势、绚丽的色 彩,把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推向高峰,不仅给近 千年来的中国民族文化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而 且对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文明发展都做出了不 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文化概论课文翻译
中国文化概论课文翻译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李白的诗、张旭的狂草、吴道子的画,无不喷涌奔腾着昂扬的生命活力。
昭陵古雕中雄壮健伟.神采飞扬的“八骏”,透露出大气盘旋的民族自信。
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这一时期的各种文化样式无论是哲学、文学、艺术还是社会风习,都在不同程度上浸润着宋型文化的特有风貌。
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乃是理学的建构。
两宋理学,不仅将纲常伦理确立为万事万物之所当然和所以然,亦即“天理”,而且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为指明自觉认识天理的途径,朱熹精心改造了汉儒编篡的《大学》,突出了“正心、诚意”的“修身”公式。
从“格物”到“致知”,实质上将外在的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主动欲求,亦即伦理学上的“自律”,有了这一自律,方有诚意—正心—修身乃至齐家、治国、明德于天下的功业。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由于理学家将“天理”、“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带有自我色彩的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
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仪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则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
但与此同时,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的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和理想。
与理学着意于知性反省、造微于心性之际的趋向相一致,两宋的士大夫文化也表现出精致、内趋的性格。
词起源于市井歌谣,因文人介入而趋于雅化。
与含义阔大、形象众生的诗不同,词小而狭,巧而新。
它侧重音律和语言的契合,造境摇曳空灵,取径幽约怨悱,寄托要眇怅惆,极为细腻,极为精致。
尽管宋代词坛还有别一番风貌的歌唱,这就是由苏轼开创的、以辛弃疾为代表人物的豪放词风,但词坛的主流始终是“婉约”、“阴柔”,集中反映出两宋文人士大夫与唐人大不相同的心境和意绪。
中国文化概论04
• 制礼作乐 制礼:确立把上下尊卑等级关系 固定下来的行为准则规范、 周制度、行为、观念文化总汇 经济、政治、社会、家庭生活 礼为内容(亲亲血缘原则,尊尊政治原则) 仪为形式 作乐:配合礼制施行的情感艺术系统 目的:纳上下于道德,而后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庶民以成一道德的团体
25
• 周易.宇宙代数学
30
2、百家争鸣
西周灭亡,促使人们对 天下兴亡的思考,人们不 再崇信天道,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 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的创立者 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百家。如阴阳、儒、墨、 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家。最 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各学派 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 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空前繁 荣局面。
15
甲骨文:“六书”汉字结构规律 象形、会意、指事 形声、假借、转注 文连成句成实际会话 金文:钟鼎文,铭于礼器与乐器 金文比甲骨文 数字大增,反 映社会生活实 践发展。 篇幅增大; 汉字形声化趋 势明显
16
⑶巫史文化 巫史——中华民族第一代文化人 随着生产力发展,阶级明朗化,统治秩序制 度化,社会分工日趋细密,专司人神交通的“巫” 逐渐职业化、世袭化,职责由占卜,扩大为参与 政治管理—“掌官书以赞治”和卜筮、祭祀、书 史、星历、教育、医药活动,垄断神坛,把持政 坛,执掌学坛。对我国灿烂文化起“开源”作用。 形成传统:“学术与政治纠缠”、“神学与科学交 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混杂,“文史哲汇通”
12
5、上古文化的分布
中华文化的多元发生 依据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文化遗 迹满天星斗,新石器时代文化 遗迹全国7000余处。八区创造 原始文化,水平不在黄河流域 之下。 华夏集团(黄帝、炎帝)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分布区 东夷集团(蚩尤、皋陶) 大汶口文化、青莲岗文化 苗蛮集团(伏羲、女娲) 屈家岭文化、大溪文化
两宋文化
(2014·广东六校高三一联)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 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 心,藉以识仁”。该诗所反映的学术思想属于( )。
A.道教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解析】 解题时注意材料信息“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 根源”,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陆王心学强调内心反省,C项符合 题干要求。
——朱熹 吕祖谦《近思录》卷一
认识论-伦理学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 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 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朱熹《大学章句》释经一
自家若得知是人欲蔽了,便是明处,只是这上 便紧紧着力主定,一面格物,今日格一物,明日格 一物,正如游兵攻围拔守,人欲自消铄去。
从官方到民间 儒学的社会化 儒学原本作为官方的正统思想,与基层社会的文
化有较大距离。两宋科举制的发展,读书人增多。官 僚集团由科举出身的儒生把持,行政举措渗透儒家思 想,从行政方面影响整个社会。不能做官的士人,他 们的儒家观念,也随着他们一起走向民间。无论是官 方还是学者,都想通过教化等方法,抵制异端邪说, 使社会秩序更加符合儒家理想。
切入角度 备注
唐代儒佛道的兴衰
理学的人性观
史料
地方志名称 宋代书坊 文献资料 农业专业户 土地买卖 景德镇的发展 官员治侈 史料 唐末割据 选官制度的变化 西方丝织技术
新课标全
国Ⅰ
新课标全
国Ⅱ
安徽
江苏
2013 浙江
山东
广东
福建
福建
海南
海南
安徽
安徽
安徽
七年级下册历史两宋文化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两宋文化知识点我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将为您提供一篇七年级下册历史的文章,主要介绍两宋文化知识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分为南宋和北宋两个时期,两宋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南宋文化南宋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期,当时的文化兴盛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中经学、诗词、绘画等表现最为出色。
1.经学经学在南宋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流派——新学和气学。
其中,新学主要是注重理性分析,追求精神上的提高,提出了“心学”理论。
而气学则是更加注重经验和直觉,其代表人物为朱熹和王阳明。
2.诗词南宋继承唐诗盛世之后,又创造了自己的繁荣时期。
南宋诗人主要有陆游、杨万里、辛弃疾等等,他们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写景、抒怀为主要表现手法,并创造了很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3.绘画南宋绘画主要是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其中,重要的画家有马远和夏圭,他们的《远山图》、《夏圭千古名画十二条屏》等作品都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一。
二、北宋文化北宋时期,虽然政治上有些不稳定,但是文化仍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以科学技术和工艺美术最为突出。
1.科学技术北宋时期,中国凭借着优秀的科学技术,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当时人们发明了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等,这些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2.工艺美术北宋时期的工艺美术,主要是金属器、瓷器、陶瓷、漆器等。
其中以官窑和民窑的瓷器尤其著名,如青花瓷、汝窑等。
这些工艺品,以其精美的工艺和形式美感,成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
总结:两宋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南宋以文学、经学、绘画为代表成为文化中心,北宋以科学技术和工艺美术为代表成为技术中心。
这些文化成就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精华,也为整个人类文化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对两宋文化现象的看法
对两宋文化现象的看法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又极富成就的文化时期。
两宋时期中国的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逐步形成了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的框架。
其中的一些文化现象对今天的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化传统正式被体现在儒家思想中,儒家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基础,也是两宋文化发展的基石。
其中蕴含着对人文关怀、对朝政尊严、对社会公正的内涵,两宋时期的文化发展和儒家的思想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此外,学术思想上也有很多新的发展。
两宋时期学者们从外来的文化中汲取力量,培养了一种新的学术思想,从而在经学、哲学、史学、诗学等多方面都取得了飞跃,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张陵在经学上的功绩。
其次,两宋时期文化发展和朝政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宋朝政权比唐朝更加强大、更加稳定,实行了民族保护、地方自治、统治宽松的新政策,采用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实行了“诗书规范”的文化政策,加强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繁荣。
在实践中,宋朝政府创建了政府机构,实行了“一统九省”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帝国学术思潮大规模发展开来,学术思想大融合,文化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再者,宋代文化上也有许多新兴的文化现象。
尤其是宋代古典文学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宋代诗歌、小说、散文等都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诗人如李清照、柳永等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小说如白居易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传》则焕发出激情澎湃的景象,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思想和文化情感。
最后,两宋时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期。
宋代医学技术取得了重大进步,医药学、经络学、药物学等多方面被提出,尤其是僧人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加强了宋代医学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宋代医学的水平。
此外,宋代在天文、化学等学科上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如孙思邈的《本诀大全》,孙光宪的《杂病消除方》等,对当时科技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上述可以看出,两宋时期的文化现象既极具特色又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对两宋文化现象的看法
对两宋文化现象的看法
两宋文化是中国两宋时期(960至1279年)流行的文化现象。
它标志着中国文化的传统性和经典性的辉煌。
两宋文化特色包含多种多样的形式,其中最主要的是咏叹文学、诗词文学、小说文学,以及艺术、城市文明等。
两宋文化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产生的“三个盛世”之一,也是历史上书法、国画以及绘画等艺术形式最丰富的时期。
它具有更强的审美价值,以及极大的学术价值。
宋代艺术的不困顽固及多变性丰富了其表现形式,令人赞叹。
而古人所著的精通技术和学术的精巧文学专著,是一部完整的文化宝库。
此外,两宋文化还对当今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代风气开创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传统文化,它唤起了人们对于追求真理、艺术美学精神和社会安定性的浪漫理想,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来源的直接影响力。
总而言之,两宋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精彩综合体,它蕴涵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维护传统文化的传统价值,以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中国文化概论 两宋17页PPT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Fra bibliotek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中国文化概论
两宋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2021届全国新高考历史精品复习:两宋时期的文化
致良知;知行合一
“存天理,灭人欲”
仁心 学的 集大 成者
六、两宋文化
(4)理学的影响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 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则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 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的文化性格。将“天理”“人欲”对立,而同时带有自我色彩、 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儒(根本)
(目的)
六、两宋文化
(1)背景 ①思想:魏晋以来,佛教和道教广泛传播,冲击儒学;儒学本 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②政治:唐末五代的分裂和混乱,使道德伦理规范受到破坏, 需要儒学改造以稳定社会学说。
三、两宋文化
②朱熹的思想 a.世界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伦理观:“三纲五常是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 c.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 德之善
六、两宋文化
三、两宋文化
(3)陆九渊的心学 ①世界观:“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 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②伦理观:“理”是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 纲常伦理、礼仪法度的最高准则。 ③认识论: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 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 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 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王心学
南宋学者朱熹与陆九渊是理学的发展者。朱熹也是理学 思想的集大成者,在理学体系的完善与阐发上有特殊贡献。 他承续了二程的思想,认为理是存在的基础,物质性的气是 第二性的,"'理在先,气在后'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朱 子语类》),理的最高境界为太极。但他又认为理无气则不 存,气无理亦不能存,二者紧密相关。陆九渊为主观唯心主 义理学派别的重要代表,他的思想多与朱熹对立,二人曾发 生激烈的辩论。他反对朱熹的读书明理,观察物以穷理的思 想,认为这些均属支离事业,提出"心即理也"的命题。以"宇 宙即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为核心,把格物致知的命题变 为易简功夫,主张发明人之本心,反对著述立说与博取群书。 宋代理学的这两派对后来影响较大,王阳明为明代理学代表, 他基本上承续了陆九渊一派思想,对后代影响巨大。
教育和科技成就
教育的发达:
一、学校教育制度上等级差别不断缩小。如官学向宗学 转化后无问亲疏,国子学向太学转化后无问门第。 二、重视发展地方学校,至北宋末期,地方州县学发展 到高峰,人称“学校之设遍天下”.
发展至极盛的宋代科技:
一、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三项重大发明创造是宋 代科技最为突出的成果。 二、北宋贾宪、南宋秦九韶在数学领域作出了具有世界 领先水平的贡献。 三、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医药学、冶金术、造船 术、纺织术、制瓷术等方面也都有令人目眩的成就。
市民文化之勃兴
市民文化是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以及人头攒动 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文化。 两宋市民阶层的崛起,是以中晚唐以来的都市经 济发展为基础的。市民们无意在熙熙攘攘、风波丛生 的快节奏都市生活中追求典雅的意境,浓郁迷离的诗 情,而是醉心于能直接地并情调热烈地满足感官享受 的艺术样式。因此,市民文化从其诞生起,便显示出 一种野俗的活力与广阔的普及性。 主要代表有: (1)中唐以后市井间流行歌舞小戏:傀儡戏、参军戏 (2)明确标明以“市人”为读者对象的“市人小说” (3)在一些繁华的大都市中产生的市民文化表现自我 的固定游艺场所---瓦舍
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 ------理学建构
影精 理 于 了亦 在 “ 《 朱 为 识强 然 立 两 响致 学 天 修 这即 规 致 大 熹 指 。调 , 为 宋 至、 是 下 身 一伦 范 知 学 精 明 人 亦 万 理 深最 中 的 乃 自理 转 ” 》 心 自 们 即 事 学 至为 国 功 至 律学 化 的 , 改 觉 对 “ 万 , 巨完 后 业 齐 ,上 为 思 其 造 认 “ 天 物 不 。备 期 。 家 方的 内 想 从 了 识 天 理 之 仅 的 封 、 有“ 在 , “ 汉 天 理 ” 所 将 理 建 治 诚自 的 实 格 儒 理 ” , 当 纲 论 社 国 意律 主 质 物 编 的 的 而 然 常 体会 、 ”动上”纂途 自且和伦 系 最 明 正, 欲 将 到 的 径 觉 高 所 理 , 意度以确 , 为 德 心有 求 外 , -----
两宋文化的发展
内省、精致趋向与 市井文化勃兴
宋型文化的出现
• 社会政治:公元750年的安史之乱,引发了 种种危机。 • 经济格局变迁:均田制崩解、地主经济与 小农经济迅速发展。 • 与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大势相呼应, 中国文化亦从唐型文化转向宋型文化。
唐、宋两型文化简单比较
唐型文化: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 例如,李白的诗、张旭的狂草、吴道子的画,无 不喷涌奔腾着昂扬的生命活力。 昭陵古雕中雄壮健伟、神采飞扬的“八骏”,透 露出大气盘旋的民族自信。 宋型文化: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这一时期的各种文化类型无论是哲学、文学、艺 术还是社会风气,都在不同程度上浸润着宋型文化的 特有风貌。
程颢、程颐兄弟是理学的重要代表, 他们 为北宋的理学思想奠定了基础。宋代理学 思想 以理为万事万物的本源,又称为天理, 承认 事物的变化。但认为这是理的神秘力量所至,还阐述了 天人关系等问题,坚持天人相与的命题。在世界观上, 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理先气后, 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在认识论上,比较重视精致 的先验论认识论,以格物致知为基本命题概念,讲求穷 理。
理学的影响
积极影响: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 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 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消极影响: <1>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 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 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 <2>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 礼义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则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 利发展成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
精 致 、 细 腻 的 士 大 夫 文 化
宋词:
起源于市井歌谣,因文人介入而趋于雅化。词小而狭,巧 而新。侧重音律和语言的契合,造境摇曳空灵,取径幽约 怨悱,寄托要眇怅惆,极为细腻,极为精致。宋代词坛的 主流是“婉约”、“阴柔”,主要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 除此之外,还有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风。 宋画: 苏轼提出“士人画”观念,强调融诗歌、书法于绘画之中, 以绘画来表现文人意趣。以此文化心理为背景,两宋绘画 富于潇洒豪迈之气与优雅细密、温柔恬静之美。 宋文: 两宋古文舒徐和缓,阴柔澄定;宋诗“如纱如葛”、“思 虑深沉”。
勾栏,又作勾阑或构栏,是 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 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 表演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院。 瓦舍──城市商业性游艺区, 也叫瓦子、瓦市。瓦舍里设置 的演出场所称勾栏,也称钩栏、 勾阑勾栏的原意为曲折的栏杆, 在宋元时期专指集市瓦舍里设 置的演出棚。成为盛极一时的 名俗。瓦舍的规模很大,大的 瓦舍有十几座勾栏。为南宋临 安的瓦舍分布状况
满江红·写怀 宋代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 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 切!(栏 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 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 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壮志 一作:壮士;兰山缺 一 作:兰山阙)
陈 寅 恪
宋造之历之华 之极演数文夏 世于进千化民 。赵,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