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汇总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汇总
• 学习目标: 掌握数据恢复的工具EasyRecovery 了解数据库备份和恢复软件ghost
计算机网络技术
复习提纲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 1. 2. 3. 4. 5. 6. 7. 学习目标: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理解数据通信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理解网卡的作用 掌握IP地址,子网掩码,域名 理解OSI参考模型,TCP/IP协议 掌握TCP/IP的配置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
• 学习目标: 1.有哪几种网络传输介质? 2.每种介质有什么特点?它们使用的场合?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
• 学习目标: 1.有哪几种网络传输介质? 2.每种介质有什么特点?它们使用的场合?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
• 1. 2. 3. 学习目标: 有哪几种网络传输介质? 每种介质有什么特点?它们使用的场合? 掌握双绞线的使用
第5章 网页浏览
• 1. 2. 3. 学习目标: 掌握IIS架设网站 掌握Apache架设网站 掌握信息搜索的技巧
第6章 电子邮件
• 学习目标: 1. 理解电子邮件的收发过程 2. 了解Outlook Express配置和收发邮件操作
第7章 文件传输
学习目标: • 理解FTP工作原理 • 掌握FTP服务器的架设 • 掌握FTP客户端工具的使用 • 了解点对点传输
第8章 网络交流
• 1. 2. 3. 4. 5. 6. 学习目标: 了解 BBS 了解Web聊天 了解网络论坛 了解网络博客 了解即时通信 掌握NetMeeting的使用
第9章 网络管理
• 1. 2. 3. 学习目标: 理解排除网络故障的常用命令 理解网络管理的内容 熟悉常 网络互联设备
学习目标: • 了解转换器和连接器 • 理解集线器工作原理 • 理解交换机工作原理 • 了解网桥工作原理 • 掌握路由器工作原理 • 理解网关工作原理

最新中职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学考 复习提纲

最新中职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学考 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考复习提纲》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考纲要求:计算机网络的概念;1、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最庞大的计算机网络是Internet(因特网)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网络的连接目的是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

考纲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产生与发展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20世纪5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网络的雏形。

缺点:主机负担高,线路利用率低2、第二阶段:多个主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这个阶段开创了“计算机-计算机”通信的时代,并呈现出多处理中心的特点。

1969年,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 投入运行,发展成为今天的Internet 。

ARPAnet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3、第三阶段:具有统一的计算机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颁布了OSI七层模型即(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从此开始了第三代网络。

4、第四阶段:将新一代综合性、智能化、宽带高速计算机网络作为网络发展的第四阶段,其主要标志是Internet 的广泛应用。

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考纲要求: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分类(局域网、广域网);1、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1)数据通信(通信功能):例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发布新闻消息。

2)资源共享网络中的资源分为三类,即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

硬件资源:打印机、存储器和专用设备等软件资源:联机考试系统、办公管理软件等数据资源:电子图书馆、档案资料馆、新闻、动态信息等。

2、网络分类:按照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网络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2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2

1.4 ARPA网对计算机网的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ARPA网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对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完成了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与子课题研究内容的描述;(2)提出了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的两级网络结构的概念;(3)研究了报文分组交换的数据交换方法;(4)采用了层次结构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与协议体系。

ARPR网络研究成果对推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

在它的基础之上,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计算机网络发展十分迅速,出现了大量的计算机网络1.9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它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答: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抛开网络电缆的物理连接来讨论网络系统的连接形式,是指网络电缆构成的几何形状,它能表示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的网络配置和相互之间的连接。

网络拓扑结构按形状可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星形拓扑结构、环形拓扑结构、总线形拓扑结构、树形拓扑结构、总线/星形拓扑结构及网状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对整个网络的设计、功能、可靠性、费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1.10星型拓扑结构中,中央结点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星形拓扑结构是以中央结点为中心与各结点连接而组成的,各个结点间不能直接通信,结点间的通信必须经过中央结点的控制,各结点与中央结点通过点与点方式连接,中央结点执行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因此中央结点相当复杂,负担也重。

以星形拓扑结构组网,中央结点主要功能有: (1)为需要通信的设备建立物理连接;(2)在两台设备通信过程中维物理连接;(3)在完成通信或通信不成功时,拆除通道。

1.11星型拓扑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星形拓扑结构的特点是:很容易在网络中增加新的站点,数据的安全性和优先级容易控制,易实现网络监控;但是属于集中控制,对中心结点的依赖性大,一旦中心结点有故障会引起整个网络瘫痪。

1.12环型网络拓扑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环形网的特点是:信息在网络中沿固定方向流动,两个结点间仅有唯一的通路,大大简化了路径选择的控制;某个结点发生故障时,可以自动旁路,可靠性较高;由于信息是串行穿过多个结点环路接口,当结点过多时,影响传输效率,使网络响应时间变长,但当网络确定时,其延时固定,实时性强;由于环路封闭故扩充不方便。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网络拓扑结构:指组成网络的通信节点和主机被通信线路链接的具体形状。

网络拓扑有总线、星型、树型、环型和不规则的网状型等。

电路交换:属于预分配电路资源系统,即在一次接续中,电路资源预先分配给一对用户固定使用,不管在这条电路上实际有无数据传输,电路一直被占用,直到双方通信完毕拆除连接为止。

优点:信息传输时延小。

电路是“透明”的。

信息传送的吞吐量大。

缺点:所占用的带宽是固定的,所以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用户在租用数字专线传递数据信息时,要承受较高经济代价。

分组交换:是分组转发的一种类型,分组就是将要发送的报文分成长度固定的格式进行存储转发的数据单元,长度固定有利于通信节点的处理。

协议、接口、服务:在iso/osi分层模型中,上层称为服务的使用者,下层称为服务的提供者,上下层(即相邻层)之间通信约定的规则称为接口,不同系统同层通信实体通信约定的规则称为协议。

服务类型:传输服务有两大服务类型,即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提供传输服务用户之间逻辑连接的建立、维持和拆除,是可靠的服务,它可提供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和序列控制。

而无连接服务提供的服务不可靠。

OSI模型: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osi模型将网络的体系结构划分成7层,俗称7层协议标准。

实体:OSI参考模型中的几个术语,实体(entity)指执行某个特定功能的进程。

服务访问点sap:(n)层实体向(n+1)层实体提供服务,(n+1)层实体向(n)层实体请求服务,从概念上讲,这是通过位于(n)层和(n+1)层的界面上的服务访问点(n)-sap(n-service access point )来实现的。

(n)-sap是一个访问工具,由一组服务元素和抽象操作组成,并由(n+1)实体在该点调用。

协议数据单元pdu:已建立起连接的同层对等(n)实体间交换信息的单元称为(n)协议数据单元(n)-pdu ((n)protocol data unit)。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带答案)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带答案)

网络安全(第2版)《计算机网络》考试复习提纲=====================================================================填空题:1.计算机网络是现代( 通信 )技术与( 计算机 )技术密切组合的产物。

2.通信子网主要由( 结点 )和( 线路 )组成。

3.局域网常用的拓扑结构有总线、( 星型 )、( 环型 )三种。

4.光纤的规格有( 单模光纤 )和( 多模光纤 )两种5.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作用范围可分为( 局域网 )、( 城域网 )和( 广域网 )三种。

6.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三种有线通信介质是( 双绞线 )、( 同轴电缆 )、( 光纤 )。

7.局域网的英文缩写为( LAN),城域网的英文缩写为( MAN),广域网的英文缩写为( WAN)。

8.双绞线有(屏蔽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两种。

9.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数据)。

10.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为(介质访问控制)、(拓扑结构)、(传输介质)。

11. 多路复用技术主要包括(频分)多路复用技术和(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12. 异步时分复用(ATDM)技术的优点是能够避免出现(带宽浪费)。

13. 通信控制规程可分为两大类,即面向字符型和(面向比特)。

14. 路由选择是在OSI模型中的(网络层)层实现的。

15.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开放)系统参考模型与网络协议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6. 采用存储转发技术的数据交换技术有(报文交换)、(数据报交换)、(虚电路交换)。

17. 在典型的计算机网络中,信息以(分组)为单位,经过中间节点的(路由)进行传送。

18. 以太网传输的电信号是(基带)信号,采用(曼彻斯特)编码。

19. 字符S的ASCII码从低位到高位依次为“1100101”,若采用奇校验则输出字符为(11001011)。

20. CSMA/CD是一种(争用)型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当监听到(冲突)时,停止本次帧传送。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资料)李新宇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名词解释:【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及网络管理软件的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访问节点】:又称端节点,是指拥有计算机资源的用户设备,主要起信源和信宿的作用。

【转接节点】:又称中间节点,直至那些在网络通信中起数据交换和转接作用的网络节点,这些节点拥有通信资源,具有通信功能。

【混合节点】:也称为全功能节点,是指那些既可以作为访问节点又可以作为转接节点的网络节点。

【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传输信息和数据的线路。

【物理链路】: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交换节点。

【逻辑链路】:是具备数据传输控制能力,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物理链路。

【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

【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

它由网络节点、通信链路组成。

【网络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包括各种计算机系统、终端及通信设备。

【对等网】:在计算机网络中,倘若每台计算机的地位平等,都可以平等地使用其他计算机内部的资源,每台计算机磁盘上的空间和文件都为公共资源,这种网络就称为对等网。

填空题:1、1969年12月,Internet的前身――――美国的ARPANET 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妈常称的计算机网络的诞生、这个计算机互联的网络系统是一种分组交换网。

2、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

3、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构成的。

从拓扑结构看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构成的;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则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的。

4、计算机网络中的节点由称网络单元,一般可分为三类:访问节点、转接节点和混合节点5、通信链路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类。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

● OSI 参考七层模型:每层的特点以及每层上的协议见书上P13 表1-1物理层:管理硬件连接以及处理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数据链路层:编码、寻址、传输信息网络层:确定传输路由以及处理消息的传递传输层:确保数据传递的准确性会话层:建立、维护和协调通信表示层:处理文本格式化和显示代码转换应用层:将信息从程序传递到程序● 每个层次上的协议,协议的作用。

1. 网络协议 IPv4:IPv4,是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IP)的第四版,也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的基础的协议。

1981年 Jon Postel 在RFC791中定义了IP ,Ipv4可以运行在各种各样的底层网络上,比如端对端的串行数据链路(PPP 协议和SLIP 协议) ,卫星链路等等。

局域网中最常用的是以太网。

IPv6: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 译为"互联网协议"。

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 协议(IPv4)的下一代IP 协议,号称可以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编上一个网址 。

由于IPv4最大的问题在于网络地址资源有限,严重制约了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

IPv6的使用,不仅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连入互联网的障碍 。

2. 传输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 的RFC 793定义。

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 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应用 协议传输 协议 网络 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同一层内另一个重要的传输协议。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复习资料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复习资料一、网络基础知识1.1 网络的定义与分类1.1.1 网络的定义1.1.2 网络的分类1.2 网络的拓扑结构1.2.1 点对点连接1.2.2 总线型拓扑结构1.2.3 星型拓扑结构1.2.4 环型拓扑结构1.2.5 网状型拓扑结构1.3 OSI参考模型1.3.1 OSI模型的概述1.3.2 OSI模型的七层结构1.4 TCP/IP协议族1.4.1 TCP/IP协议族的概述1.4.2 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1.4.3 TCP/IP协议族的应用层协议二、物理层2.1 传输媒介2.1.1 有线传输媒介2.1.2 无线传输媒介2.2 信号与编码2.2.1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2.2.2 信号编码2.2.3 奈氏定理2.3 传输方式2.3.1 单工传输2.3.2 半双工传输2.3.3 全双工传输2.4 调制与解调2.4.1 调制的概念与分类2.4.2 解调的概念与分类2.5 码型与调制方式2.5.1 码型的基本概念2.5.2 常用码型2.5.3 调制方式的基本概念2.5.4 常用调制方式三、数据链路层3.1 数据链路层的作用3.2 透明传输与可靠传输3.3 帧与帧的封装3.4 点到点协议PPP3.5 局域网协议以太网3.5.1 以太网的拓扑结构3.5.2 以太网的MAC地址3.5.3 以太网的帧格式3.6 局域网交换技术3.6.1 集线器3.6.2 网桥3.6.3 交换机四、网络层4.1 网络层的功能4.2 IP协议4.2.1 IP地址的分类4.2.2 子网划分4.2.3 DHCP协议4.2.4 NAT协议4.3 路由选择4.3.1 静态路由4.3.2 动态路由4.4 ICMP协议4.4.1 ICMP的基本概念4.4.2 ICMP的报文格式4.4.3 ICMP的应用五、传输层5.1 传输层的功能5.2 TCP协议5.2.1 TCP的连接管理5.2.2 TCP的可靠传输5.3 UDP协议5.3.1 UDP的特点5.3.2 UDP的应用场景5.4 基于TCP的应用协议5.4.1 HTTP协议5.4.2 FTP协议5.4.3 SMTP协议六、应用层6.1 应用层的功能6.2 DNS系统6.2.1 域名系统的基本概念6.2.2 域名解析过程6.3 HTTP协议6.3.1 HTTP请求与响应的格式6.3.2 HTTP的状态码6.4 FTP协议6.4.1 FTP的工作模式6.4.2 FTP的命令与应答6.5 SMTP协议6.5.1 SMTP的工作原理6.5.2 SMTP的命令与应答附件:网络拓扑图示范附件:常用网络设备介绍附件:计算机网络技术案例分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一、注释一2:法律名词二、注释二3:法律名词三、注释三。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网络概述1.网络的定义2.网络的分类1.局域网(LAN)2.城域网(MAN)3.广域网(WAN)3.重要的网络标准与协议1.TCP/IP协议族2.OSI参考模型3.HTTP协议4.DNS协议2.网络拓扑结构1.总线型拓扑2.星型拓扑3.环形拓扑4.树型拓扑5.网状拓扑3.网络设备与组成1.网络硬件设备1.网卡2.集线器3.交换机4.路由器5.网关6.防火墙2.网络软件组成1.网络操作系统2.网络协议3.应用程序二、物理层1.通信基础知识1.码元、信号与速率2.传输媒介1.双绞线2.同轴电缆3.光纤2.数据通信原理1.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2.数据传输的方式1.单工传输2.半双工传输3.全双工传输3.香农定理与数据压缩1.香农定理的定义与公式2.数据压缩的方法与算法 4.错误检测与纠正1.奇偶校验2.CRC3.海明码三、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的作用与功能2.帧封装与解封装3.点对点协议(PPP)4.以太网协议1.MAC地质2.以太网帧结构3.以太网交换机5.局域网的划分与拓扑1.以太网技术2.令牌环技术3.Token Bus技术6.虚拟局域网(VLAN)1.VLAN的概念与作用2.VLAN的配置与管理四、网络层1.网络层的作用与功能2.网际协议(IP)1.IP地质的分类与表示方法2.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3.路由器与路由表1.路由器的工作原理2.路由表的建立与更新4.路由选择协议1.静态路由选择2.动态路由选择1.RIP协议2.OSPF协议3.BGP协议五、传输层1.传输层的作用与功能2.传输层协议1.TCP协议1.连接建立与断开2.可靠传输机制3.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2.UDP协议1.无连接传输2.非可靠传输六、应用层1.应用层协议1.HTTP协议2.FTP协议3.SMTP协议4.DNS协议2.网络安全与加密1.防火墙与网络安全2.数据加密与解密3.数字证书与SSL/TLS协议附件:相关案例分析、图表和实验结果等内容详见附件。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1.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征第一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由于终端没有独立处理数据的能力,因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

但在这个阶段中,逐步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是当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基础。

第二阶段:多主机互联计算机网络处于这个阶段的计算机网络,主要特征在于运用了分组交换技术。

第三阶段:标准计算机网络主要特征是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遵守同一种网络协议,突出了资源共享。

第四阶段:国际化的Internet信息综合化和传输高速化是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2.计算机网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定义: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线路将分散在不同地点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

功能:资源共享(硬件共享、软件共享、信息共享)、数据通信、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分布计算与协同工作。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网络交换功能分类:1、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电话交换系统2、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存储转发”3、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包交换”按网络拓扑结构分类:1、总线型结构——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网络2、星型结构3、环型结构按网络作用范围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4.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原理以及三种交换方式的比较原理:比较:电路交换建立通路后,传输延迟短并固定,适用于实时信息、大容量且连续的数据传输;报文交换适用于线路带宽比较高的情况,可靠灵活,但延迟大;分组交换缩短了延迟,也能满足一般的实时信息传送。

在高带宽的通信中更为经济、合理、可靠。

是目前公认较(最)好的一种交换技术。

5.虚电路工作方式和数据报工作方式的比较对比的方面数据报虚电路建立连接无有接收节点地址每个分组均有建立虚电路时使用,每个分组使用较短的虚电路号标识出虚电路按发送顺序到达接收方分组顺序到达接收方时可能与发送顺序不同路由选择各分组独立选择路由建立时虚电路完成,所有分组的路由相同6.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结构即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拓扑)星形拓扑、树形拓扑、总线型拓扑、环形拓扑、网状拓扑从逻辑上计算机网络可以划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层7.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的组成、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资源子网:包括主机、终端、通信子网接口设备以及软件等,主要负责全网的信息处理,为网络用户提供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共享。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以相互共享资源大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网络的分类LAN MAN WANWAN-广域网,MAN-城域网,LAN-局域网,PAN-个人区域网●分组和报文交换的概念及数据传输时间第二章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OSI/RM的分层原则OSI1.网络中各主机都有相同的层次。

2.不同主机的同等层次都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主机内相邻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4.每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5.不同主机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同等层之间的通信。

●OSI环境中数据传输单位●TCP/IP与OSI/RM各层的对应关系第三章物理层●传输介质:双绞线(STP/UTP)分类,以及EIA-B标准线序、光纤分类。

●数字数据编码中的自含时钟编码●模拟数据编码三种方法。

●PCM:采样、量化、编码第四章数据链路层●设计数据链路层的目的●奇偶校验码、CRC码编码●HDLC中NR,NS的作用第五章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以太网工作发送流程CSMA/CD4个步骤,最小帧长度,冲突时间的计算方法●局域网交换机基本功能,地址学习,速率计算●虚拟局域网概念、划分方法。

第六章网络层●IP分组报头格式。

●IP地址分类●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划分计算●特殊IP地址、广播地址、IP地址范围的计算●路由选择算法分类,路由表包含的信息,rip协议的组成,刷新报文的内容。

●IPv6 地址组成、压缩第七章传输层●端口号分类:临时、注册、熟知●UDP熟知端口号:DNS, SNMP, TFTP, NTP●TCP熟知端口号:FTP,WEB,SMTP,HTTP●传输连接建立时要使用三次握手,释放连接四次握手的原因。

第八章应用层●顶级域名●URL●对应协议实验●常用网络命令,ping\ipconfig\tracert●静态路由、动态路由配置名词解释范围:ADSL AP ARP ATM CDMA CSMA/CD DHCP EGP FTP HTML ICMP NAT PAN PDU RFID SNMP SMTP TELNET VLAN WLAN。

!整理稿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

!整理稿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是网络的一种安全机制,是用来解决网络延迟和阻塞等问题的一种技术。

在正常情况下,如果网络只用于特定的无时间限制的应用系统,并不需要QoS,比如Web应用,或E-mail设置等。

但是对关键应用和多媒体应用就十分必要。

当网络过载或拥塞时,QoS 能确保重要业务
35 TCP/IP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传输层协议有几种?
路由器实物图
66什么是VLAN,划分VLAN的方法有几种。

VLAN又称虚拟局域网,是指在交换局域网的基础上,采用网络管理软件构建的可跨越不同网段、不同网络的端到端的逻辑网络。

一个VLAN
即一个逻辑广播域,它可以覆盖多个网络设备,允许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用户加入到一个逻辑子网中。

1. 基于端口的VLAN
基于端口的VLAN的划分是最简单、最有效的
理员针对于网络设备的交换端口进行重新分配组合在不同的逻辑网段中即可。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要点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要点

大家复习时,应该把以前上交的课后习题再做一遍!!!不会做的要问。

这里只是大概的理了一遍。

书还是要看的。

可以边看书,边把知识点补上去,下午临时赶出来的,部分书写可能有错,请见谅。

复习=看书+记录知识点+做后课题。

预祝期末考通过!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两个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和共享P22、因特网从工作方式上看可划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边缘部分的功能是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核心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连通性和交换)P83、计算机网络的定义P17定义:为了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交往、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采用通信手段,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各自具备自主功能的一组计算机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且由网络操作系统进行管理的计算机复合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最简单的定义: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4、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覆盖范围)进行分类广域网(WAN:作用范围为几十到几千公里;局域网(LAN:作用范围为几公里以内;城域网(MAN:作用范围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通常为5〜50公里5、时延的概念及其四个组成部分。

传播时延和发送时延的含义时延:是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时延四个组成部分=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发送速率(b/s)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信道长度(米)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m/s)发送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6、带宽、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带宽: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单位是“比特每秒”,或b/s (bit/s)。

更常用的带宽单位是:千比每秒,即kb/s (103 b/s)兆比每秒,即Mb/s(106 b/s)吉比每秒,即Gb/s (109 b/s)太比每秒,即Tb/s (1012 b/s)请注意:在计算机界,K = 210 = 1024 ,M = 220, G = 230, T = 240 。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有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有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述1. 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

2. “三网”是指什么?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3. 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功能连通性、共享。

4. 制定因特网正式标准的四个阶段1、因特网草案2、建议标准3、草案标准4、因特网标准5. 因特网的组成边缘部分、核心部分6. 边缘部分(两种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对等方式7. 核心部分(三种交换方式的要点及比较)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8. 计算机网络从不同作用范围的分类广域网(WAN)、城域网(N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9.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18页10.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注意区分ISO(七层)、TCP/IP(四层)及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27页11. 网络协议的要素组成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第二章物理层1. 物理层的功能及接口特性尽可能地屏蔽掉计算机网络中硬件设备跟传输媒体的差异,使物理层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

2.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3. 信号的分类模拟信号(模拟信号又称连续信号)、数字信号(离散信号)4. 信道的三种通信方式单向通信(又称单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5. 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调频、调幅、调相6. 信噪比的计算39-40页7. 物理层传输媒体的分类(各种介质的性质和特点)导向传输和非导向传输(40-46页)8. 信道复用技术的分类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9. 数字传输系统里的同步光纤网54页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方式点对点通信、广播通信2.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68页)3. PPP协议的特点?PPP协议为什么是不可靠传输协议?特点:70页4.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5. 为什么局域网使用广播通信方式?广播信道可以进行一对多的通信。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若网络形状是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的一个闭合环,则称这种拓扑结构为( C )A.星形拓扑B.总线拓扑C.环形拓扑D.树形拓扑2.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的方向性结构为( A )A.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B.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C.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D.以上均不对3.以下各项中,不是数据报操作特点的是( C )A.每个分组自身携带有足够的信息,它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B.在整个传送过程中,不需建立虚电路C.使所有分组按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D.网络节点要为每个分组做出路由选择4.TCP/IP体系结构中的TCP和IP所提供的服务分别为( D )A.链路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B.网络层服务和运输层服务C.运输层服务和应用层服务D.运输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5.由于帧中继可以使用链路层来实现复用和转接,所以帧中继网中间节点中只有( A )A.物理层和链路层B.链路层和网络层C.物理层和网络层D.网络层和运输层6.就交换技术而言,局域网中的以太网采用的是( A )7. A 分组交换技术 B 电路交换技术 C 报文交换技术 D 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结合技术8.帧中继是继之后发展起来的数据通信方式,但帧中继与不同,其复用和转接是发生在(C )A 物理层B 网络层C 链路层D 运输层9.若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中,则两台主机的IP 地址分别与它们的子网掩码相“与”的结果一定( C )A 为全 0B 为全 1C 相同D 不同10.专门为单位或个人进入因特网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公司英文简称为( B )11.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单位是( B )A.包B.比特C.帧D.数据块12.TC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 B )A.分配IP地址B.提供端到端的面向连接的可靠数据传输C.确定数据传输路径D.提高传输速度13.下列协议中运行在应用层的协议是( D )14.局域网的链路上无差错的传输比特流称为( D )A.包B.信元C.分组D.帧15.IP地址属于( A )类地址类地址类地址 D.广播地址16.下列地址中与“域名”有一一对应关系的是( C )地址 B.网页地址地址 D.物理地址17.用户E-mail地址中的用户名( C )A.在整个因特网上是唯一的B.在一个国家是唯一的C.在用户所在邮件服务器中是唯一的D.在同一网络标识的网上是唯一的18.广域网中信息从发送方传送到接收方采用的传输方式是( A ) A.储存—转发B.广播C.一点—多点D.异步传输19.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网络协议三要素的是( B )A.语义B.接口C.语法D.同步20.网络体系结构可以定义为( D )A.一种计算机网络的实现B.执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C.由ISO定义的一个标准D.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21.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作( A )A.帧B.位C.分组D.报文22.TCP/IP协议簇中属于应用层协议的是( C )A.TCP B.RARPC.DNS D.IP23.构建一个交换型100Base-T以太网,应选用的网络连接设备是( C )A.集线器B.网桥C.交换机D.路由器24.局域网技术主要对应OSI参考模型底层的( B )A.1层B.1—2层C.1—3层D.1—4层25.IP地址属于( B )A.A类地址B.B类地址C.C类地址D.广播地址26.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共有( D )层层层 D.7层27.TCP/IP的互连层含有四个重要的协议,分别为( A ),ICMP,ARP,UDP ,ICMP,UDP,ARP,ICMP,ARP,RARP ,IP,ICMP,RARP28.某部门申请了一个C类IP地址,若要分成16个规模相同的子网,其掩码应为( C )29.若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中,则两台主机的IP地址分别与它们的子网掩码相“与”的结果一定( C )A.为全0B.为全1C.相同D.不同30.WWW上的每一个网页包括主页都有一个独立的地址,这些地址由32位二进制表示则称为( C )C.域名地址D.统一资源定位器(URL)31.FTP文件传输协议对应于OSI的( D )A.第2层B.第3层C.第4层D.第5—7层32.为了提高公共数据网的数据吞吐率和传输速度,公共数据网最新采用的交换协议是( C )B.帧中继33.网络层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作( C )A.帧B.位C.分组D.报文34.TCP协议的全称是( B )A.互连网协议B.传输控制协议C.数据报协议D.超文本协议35.TCP/IP协议簇中属于互连层协议的是( B )36.因特网中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对应于OSI的( B )A.网络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37.一个大网通过子网掩码分成若干子网,子网之间的连接设备可以是( B )A.网关C.转发器D.集线器38.一个网络标识为的C类IP地址,掩码为,与主机在同一子网的是( D )39.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是Internet上的( B )A.一个主页B.一个Web服务器C.一个网页D.全球信息资源网络二、概念题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和用户间信息交换三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复习提纲第1章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网络体系结构1、通常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P12、网络的网络P3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网络和网络还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构成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互连网)。

因此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连网络。

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都称为主机(host)。

单个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3、因特网的起源P4 因特网的前身是ARPANET,这是一个分组交换网。

4、主机和主机通信的实质P9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

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主机 A 和主机 B 进行通信”,实际上是指:“运行在主机A 上的某个程序和运行在主机B 上的另一个程序进行通信”。

即“主机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 B 上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

5、进程间通信的方式:P9-10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B/S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和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Peer-to-Peer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主动发起通信),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6、三种交换方式P11-15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电话网络)、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因特网)。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7、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P178、计算机网络分类:P17-18✓按照覆盖范围来分:局域网LAN、广域网W AN 、城域网MAN、个人区域网PAN✓按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公用网(public network) 、专用网(private network)9、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P19-23时延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或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也称为延迟或迟延。

计算机网络中的时延包括:(1)传输时延:传输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也叫发送时延。

(2)传播时延: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3)处理时延:处理时延是指主机或网络结点处理分组花费的时间。

(4)排队时延:排队时延是指分组进入网络结点后,须先在输入队列排队等待处理,及处理完毕后在输出队列排队等待转发的时间。

10、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P28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11、网络协议的概念P26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简称为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协议不仅要明确规定所交换的数据的格式,还要对事件发生的顺序做出详细的过程说明。

网络协议包括以下三个要素:(1)语法,规定协议元素(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2)语义,规定通信双方如何操作,即需要发送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规定通信事件发生的顺序并详细说明。

12、因特网采用TCP/IP体系结构。

TCP/IP是四层的体系结构,从上往下分别是:应用层、运输层(传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运输层(transport layer) ⏹网络层(network layer)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数据链路层5 应用层4 运输层3 网络层2 数据链路层1 物理层13、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应用层的协议有HTTP 、FTP 、TELNET 、TFTP 等。

运输层的任务是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运输层主要使用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 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网络层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传输层传下来的分组,能够通过网络中的路由器找到目的主机。

网络层的协议有IP 、ICMP 、IGMP 、ARP 等。

数据链路层,简称链路层,解决两个相邻结点之间单条链路上的通信问题。

数据链路层传送的数据单元叫“帧”。

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

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14、在网络体系结构中,相邻层实体间传送信息的数据单元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 )。

对等实体间传送信息的数据单元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 )。

P31-32第2章 物理层1、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的问题,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对数据链路层屏蔽掉底层硬件设备和传输媒体的差异。

物理层协议也称为物理层规程。

2、物理层规程的四个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P383、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P404、导引型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短波、微波。

5、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 FDM :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频带资源;时分复用TDM :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资源;统计时分复用 STDM ;波分复用 WDM :波分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复用;码分复用 CDM :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

第3章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

P652、IEEE 802 委员会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

P803、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SMA/CD(以太网的媒体访问控制技术)P824、CSMA/CD协议的要点:P86(1)适配器从网络层获得一个分组,加上以太网的首部和尾部,组成以太网帧,放入适配器的缓存中,准备发送。

(2)若适配器检测到信道空闲,就发送这个帧。

若检测到信道忙,则继续检测并等待信道转为空闲,然后发送这个帧。

(3)在发送过程中继续检测信道,若一直未检测到碰撞,就顺利把这个帧成功发送完毕。

若检测到碰撞,则中止数据的发送,并发送人为干扰信号。

(4)在中止发送后,适配器就执行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等待r倍512比特时间后,返回到步骤(2)。

5、最先发送数据帧的站,在发送数据帧后至多经过时间2τ(端到端往返时延)就可知道发送的数据帧是否遭受了碰撞。

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2τ称为争用期,或碰撞窗口。

经过争用期这段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才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P846、以太网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的要点:P84①确定基本退避时间,它就是争用期2τ。

②从整数集合{0,1,…,2k-1}中随机取一整数,记为r。

重传被推迟的时间是r倍的争用期。

整数集合中的参数k,可按下式计算:k =Min[重传次数,10]③当重发次数达到16次仍不能成功时,则丢弃该帧,并向高层报告差错情况。

7、以太网的最短有效帧长为64 字节。

最长帧为1518字节。

8、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MAC 地址。

以太网的硬件地址长度为48位。

P899、帧是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元。

以太网中,“发往本站的帧”包括以下三种帧:单播(unicast)帧(一对一)、广播(broadcast)帧(一对全体)、多播(multicast)帧(一对多)。

P9110、在局域网中,集线器和以太网交换机均用在星型拓扑中,其中集线器是物理层的设备,在物理层对局域网进行扩展。

而以太网交换机(二层交换机)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在数据链路层对局域网进行扩展。

而路由器是网络层设备,用于实现网络互连。

11、以太网的MAC帧格式P92第4章网络层1、在因特网中,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网络在发送分组时不需要先建立连接。

每一个分组(即IP 数据报)独立发送,与其前后的分组无关(不进行编号)。

网络层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即所传送的分组可能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到达终点),当然也不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

各种应用层协议 网络接口层(HTTP, FTP, SMTP 等)物理硬件运输层TCP, UDP 应用层ICMP IP RARP ARP 各种网络接口网络层(网际层)IGMP2、我们把整个因特网看成为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网络。

IP (IPv4)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 32 位的标识符。

(实际上 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 IPv6的地址长度是128位。

IP 地址的特点P1203、分类的IP : net-id24 位host-id 24 位net-id16 位net-id8 位A 类地址host-id 16 位B 类地址C 类地址011014、实现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转换要使用的协议是ARP 。

5、使用ARP 的四种典型情况 P126 (1)发送方是主机,要把IP 数据报发送到本网络上的另一个主机。

这时用 ARP 找到目的主机的硬件地址。

(2)发送方是主机,要把 IP 数据报发送到另一个网络上的一个主机。

这时用 ARP 找到本网络上的一个路由器的硬件地址。

剩下的工作由这个路由器来完成。

(3)发送方是路由器,要把 IP 数据报转发到本网络上的一个主机。

这时用 ARP 找到目的主机的硬件地址。

(4)发送方是路由器,要把 IP 数据报转发到另一个网络上的一个主机。

这时用 ARP 找到本网络上的一个路由器的硬件地址。

剩下的工作由这个路由器来完成。

6、划分子网的基本思路:P134(1)一个拥有许多物理网络的单位,可将所属的物理网络划分为若干个子网。

划分子网纯属一个单位内部的事情。

本单位以外的网络看不见这个网络是由多少个子网组成,因为这个单位对外仍然表现为一个网络。

(2)划分子网的方法是从地址的主机号部分借用若干位作为子网号,当然主机号也就减少同样的位数。

于是两级IP地址在本单位内部就变为三级:网络号、子网号和主机号。

也可以用下面的记法来表示:IP地址::= {<网络号>, <子网号>, <主机号>}(3)凡是从其他网络发送给本单位某个主机的IP数据报,仍然是根据IP数据报的目的网络号找到连接在本单位网络上的路由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