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白杨》教学设计《白杨》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杨》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杨》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学会生字新词;会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理;教育学生服从祖国需要,勇于战胜困难。
3.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重点】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是怎样表白自己的心情的。
【教学难点】1.爸爸介绍白杨一段话的含义。
2.人与树的联系。
【课前准备】1.教具:幻灯片两张。
(或一块小黑板,一幅教学挂图)2.布置预习:①运用工具书,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了解“大戈壁,戈壁滩”两个词;理解“茫茫”、“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卫士”、“出神”等词语。
)②分段。
找出疑难问题。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步骤】一、解题。
二、简介作者和背景。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整体了解)四、检查预习情况。
五、学生质疑,释疑。
六、布置作业(带着学生质疑的问题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爸爸献身祖国、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崇高品德。
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步骤】(一)交待学习目的。
1.课文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白杨吗?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2.爸爸是怎样借白杨树表白自己的心情的?(内容)表白了爸爸一颗什么样的心?(中心)课文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表白爸爸的心情的?(写法)(二)分段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写法。
1.指导阅读步骤,学习阅读方法;理解第一段内容。
(1)指名读第一段,边听边思考:这段写了什么?(2)带着问题默读第一段。
《白杨》优秀教案(通用11篇)
•••••••••••••••••《白杨》优秀教案《白杨》优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杨》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杨》优秀教案篇1目的要求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边境战士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3、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
4、学会本科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重点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教具学具鹏博士教育软件幻灯片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板书课题解题1、水见过白杨?说说白杨是什么样的?2、微机出示“资料部分”,认识白杨二、检查预习1、微机出示“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2、指名读课文,指导生字的读音3、指导读描写“大戈壁”、“白杨”的话和爸爸谈论白杨的话。
三、讲读课文(一)、讲读第一段1、默读课文想想这一段主要些什么?2、讨论解答弄懂环境和气候的恶劣点击:理解词语:戈壁清晰浑黄一体(二)、理解2—3自然段1、指名朗读2—3自然段2、微机出示白杨树的画面理解“高大挺秀”3、读了这一段后你有什么感受?(喜爱、崇敬)(三)、理解4—14自然段1、分角色朗读课文2、讨论: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一位旅客”指谁?说说“爸爸的神态有什么变化?(望着—出神”—“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微笑消失色变得严肃起来”)4、理解爸爸说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①默读15—17自然段。
②说说爸爸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希望自己的子女在边疆落户、学好本领长大建设边疆)(三)、讲读第15自然段1、齐读课文2、说说爸爸沉思什么?3、“一课高大的白杨树”和“一棵小树”各比喻什么?为什么嘴角又露出一丝微笑?四、作业:朗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分段。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爱国情操。
三、教学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
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小白杨》或展示白杨树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讲解生字、新词: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特别是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来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如白杨树的形象特点、作者的描绘方式等。
归纳总结:总结归纳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爱国情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体会。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朗读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作业批改、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白杨教学设计6篇
白杨教学设计6篇白杨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白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白杨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
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六、练习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白杨》教案(优秀9篇)
《白杨》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美丽的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杨》教案(优秀9篇),仅供借鉴。
《白杨》教案篇一3 白杨(第二周完成)一、教学目标1.会写晰伞等六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体会写法。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课时一、听歌曲《小白杨》,谈感受。
二、揭示课题,释题。
三、默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 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 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
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六、练习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一、自读课文,说说你对白杨树的了解。
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一)学习爸爸一次沉思的内容。
1.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2.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3.学习文章的5~13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4.学习文章第14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哥哥较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2)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雪打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干旱,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洪水,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朗读第14小节。
白杨优秀教案(通用3篇)
白杨优秀教案(通用3篇)白杨优秀教案(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杨优秀教案(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白杨教案1【教学目的】1.通过自学及重点指导,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会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2.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并在理想情操方面受到初步的鼓励。
3.引导学生从感性上领会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以物喻人,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以物喻人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1.幻灯片。
2.录音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节1.揭示课题,简介白杨(用幻灯片)。
2.掌握生字词。
①听写:戈壁、抚摸、介绍、清晰、新疆、浑黄一体。
②正音、正形。
③利用工具书或结合课文体会词语意思:戈壁表白、浑黄一体。
3.默读课文:①分段、概括每段重要内容。
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4.朗读课文(自由读)。
第二节1.引言……爸爸是怎样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又是怎样借白杨来教育儿女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2.讲读全文①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②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③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④引读第一段。
⑤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⑥指导阅读,理解爸爸的三句话。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并想想为什么。
3)朗读:(突出重点词语),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白杨教学设计优秀范文四篇
白杨教学设计优秀范文四篇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下面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白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白杨的特点,教育学生学习建设者那种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2.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重点】学习借物写人的表达方法,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会父亲对孩子讲述的那段话。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或挂图一幅、朗读录音。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
(板书:白杨)2.导语。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了解主要内容。
(抓中心)(1)教师范读。
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讨论明确: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杨引起了议论的事。
4.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划:边读课文边划生字、生词及易错的熟字。
(2)查: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
(3)讲:学生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音、形、义各有侧重,教师作重点指导)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抚:注意读准字音,在字典中取准“抚”的义项,理解“抚摸”的意思。
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晰:联系课文理解词义,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
可举出反义词(清晰—模糊),近义词(清晰—清楚,分明)。
浑黄一体:全是黄色,分不清界限。
指导学生在想象中体会。
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对于生字新词的处理,还要在讲读时指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5.学生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抓思路)(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关于《白杨》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关于《白杨》教学设计(通用11篇)关于《白杨》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白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杨》教学设计篇1三维目标: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1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情感,教育学生热爱西部,为建设西部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你在哪里见过白杨树吗?白杨树有什么特点呢?(随处可见,是一种普通的树,很高大。
)有一位作家是这样评价白杨树的:(课件)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作家为什么赞美白杨树,他只是赞美白杨树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来到五十年前一列西去的列车上,跟作家袁鹰一起,去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
一、初识白杨提出问题:请注意屏幕,文中的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是怎样的?它又长的怎样呢?(放课件)(环境恶劣,可是在这恶劣的环境中,白杨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长的高、大、挺、秀。
(板书)二、理解白杨同学们刚才看的很入迷,列车上的人看得怎样呢?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一遍文章,看看爸爸又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呢?(生自由读)爸爸又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呢?(出示课件:爸爸的话)默读,你喜欢哪一句,从中体会到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生自由谈)“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本性正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白杨》教学设计精选3篇
《白杨》教学设计精选3篇《白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1、白杨和小河的合唱教学2、和声的基本练习3、欣赏保卫黄河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白杨和小河两个互帮互助的好朋友形象,学会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2、初步感受和声的音乐表现力,通过比较初步理解合唱的不同表现效果。
教学重点:合唱部分的学习和体会教学准备:录音磁带,歌谱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基本练习1、气息练习模仿闻花香和生活中喘气的动作,呼吸要做到平稳,不抖动,不耸肩。
2、节奏接力a、出示准备好的节奏练习条,分组准备,然后进行接力练习,看哪一组最准确。
b、两个声部的节奏练习,以后面的合唱部分节奏为主,要求准确,两声部配合和谐。
3、旋律的视唱以合唱中的难点为例,注意声部的和谐和准确,音准,要求如同唱歌一样三、白杨和小河的合唱教学1、聆听范唱2、复习前面齐唱部分,强调要有表情有感情地演唱。
3、随琴分声部学唱合唱部分的曲谱4、视唱合唱部分的旋律5、分声部视唱歌词6、歌词的练习7、完整地视唱歌曲四、结合欣赏《保卫黄河》,讨论对《白杨和小河》的处理。
1、听《保卫黄河》2、谈自己听后的感受,重点是对音乐形象的认识。
3、听《白杨和小河》4、对两首歌曲进行比较,说说我们在演唱时应怎样来表现歌曲,包括情绪、声音、声部的和谐等。
5、用讨论的结果为指导,全班演唱《白杨和小河》五、结束教学。
《白杨》教学设计篇二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叶老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遵循文本结构文章的思路与特点,并整合学生学习的需求,就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文本资源、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作用。
本设计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体现篇章的整体,突出学生的自读自悟,从白杨的特点,到爸爸的心,再由爸爸神态变化的感悟,回归更高层面的整体,力求实现作者、编者、教者、学者的四心相通,实现理解、感悟、运用、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
教材分析《白杨》是作者袁鹰的一篇抒情散文,讲的是爸爸在火车上向子女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服从祖国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志向。
白杨教学设计(通用5篇)
白杨教学设计白杨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杨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杨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蕴含于工具性之中,没有工具性就没有人文性。
而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华,没有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灵魂。
阅读教学要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学习和发展语言,挖掘人文性和审美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思路、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重视引领学生纵横联系,挖掘内涵,有效地体会文中寓意。
【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浑黄一体、高大挺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教学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教学准备】引导学生查阅关于新疆建设兵团的资料,了解当时的艰苦条件和劳动环境【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白杨树的“外秀”1、情境导入(向学生展示了一幅茫茫大戈壁的图画),教师描述:“看,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沙石。
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
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大戈壁是多么荒凉呀!然而,那高大挺秀的白杨引人注目,给大戈壁大来了生机与希望,也给旅客带来了快慰与喜悦。
”2、按要求预习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检查预习情况。
《白杨》课文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白杨》课文优秀教学设计《白杨》课文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杨》课文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白杨》课文优秀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本,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喜欢读书,主动、充分、快乐地人人向往在一种美好的境界中去读书,逐步品味语言中的情感、感触阅读中的兴趣。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采取多种读书形式进行感情朗读,感悟人物的言行,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给每位学生一个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段,揣摩重点词,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及以后的做法。
培养学生良好竞争及积极向进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小白杨》歌曲光盘、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播放阎维文演唱的《小白杨》(学生会唱的可一起随唱)然后在渲染的气氛中导入:同学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你喜欢歌中的白杨吗?自由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白杨树?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的白杨树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着动人歌声,一同与课文中的父子三人坐上通往新疆的直达专列,去那里亲自感受一下白杨树的坚强与美丽。
师板书课题:白杨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掌握生字新词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遇到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
2、教师启发诱导:小黑板出示: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你读懂了吗?是通过课文中的那部分读懂的?能说一说你在读书中快速理解记忆的好方法吗?同桌之间然后自由交流。
3、处理学生在读中出现的字词问题:介绍中的介易读成jia,多音字干两种读法及干旱、枝干,强两种不同读音,让学生分辨清楚。
最新《白杨》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十二篇)
最新《白杨》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十二篇)《白杨》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一读文章题目,明确茅盾礼赞的对象是白杨树。
出示两幅图,请同学判断下面哪一幅图是白杨树?并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朗读课文第五段描写白杨树外形的文字,找出语言上的特别之处。
两次写到“笔直”;’“绝无”“绝不”;“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三次提到“向上”。
文中第七段及最后一段老舍《济南的冬天》、宗璞《西湖的绿》、张抗抗《牡丹的拒绝》中的片段文中第二段茅盾写此文仅仅是为了赞美白杨树吗?阅读课文第七段,明确他要礼赞的是北方的农民、保卫家乡的士兵和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所以全文用的是象征手法。
(1)形体特点与精神特性一一对应;(2)在绘形同时,采用特别语言,(比如“笔直”、“向上”、“挺拔”“不折不挠”)让人很容易产生相关精神品质的联想,完成了象征手法的建构。
因此用反推的方式,我们可以得到解读象征手法的基本路径:地面的生存状态:个体是孤离;地下的生存状态:根系相连,团结一致1940年,抗日战争初期,中华民族处于水生火热之中长期的阶级压迫,使人们过着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长期的奴化统治,使人们的精神萎靡不振。
他们似乎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似乎彼此孤离着,但这只是生活的表象,就像树在地面上的表象景观。
中华民族是有凝聚力的。
当遇到压迫,特别是当民族危亡无情地置于人们面前时,清贫的中华儿女定会团结起来,进行殊死斗争的。
艾青以诗人敏感的心灵感受和锐利的政治目光深切地体察到了时代和社会脉搏的动向,意识到了我们伟大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那泥土下紧紧纠缠的根须,是我们之间的一线血脉!我们没有丢掉这血脉!我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为深爱的祖国而战斗到底!一二两句中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
三四两句中泉水冲荡下山,掀起波澜。
白居易此时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
可怜朝暮景,消在两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韵》),觉得很不自由一二两句的白云清泉对应的是白居易所追求的恬淡的胸怀、闲适的心情;三四两句对应的是在朝为官,在纷扰的社会推波助澜。
《白杨》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白杨》教学设计(精选13篇)《白杨》篇1目标:1、咀嚼语言文字,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2、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并希望儿女立志边疆的心愿。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重难点: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感悟父亲与白杨的内在关系。
流程:第二课时一、有这样一种写法——借物喻人课前谈话:交流写景状物的古诗文、名句。
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些句子表面写景物,实际上另有所指,知道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借物喻理,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我们读书要读出这些来,这才叫会读书而且读得有水平。
二、有这样一种树——白杨树1、立足感性,初识白杨(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白杨》(齐)白杨,名字好听,再读得好听一些。
(2)白杨,在我国北方人家房前屋后,田头路边随处可见。
它是一种极为普通的树。
然而在这一家人的眼中,白杨又是怎样的一种树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全家人谈论白杨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爸爸评论白杨的话(这是爸爸在评价白杨树,听起来很深奥。
)孩子议论白杨的话(这是孩子们谈论白杨树,听起来有趣多了。
)课件呈现: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辨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1)谁能把这段话读得有趣些。
2)通过你的朗读,我好象看到了一对天真可爱的小兄妹,也好象看到了他们谈论的白杨树。
明明是树,妹妹非说它是伞,大家说好笑不好笑?有不同意见吗?(体会白杨外形高、大、直的特点,相机指导朗读。
)(4)齐读同学们了不起,读着读着我们把文字读活了,我们把孩子眼中的白杨中的白杨树,读到我们的眼前来了,我们再试着读到心里去。
2、回归理性,感悟白杨(1)天真的孩子们为此争论不休,谁该出场了,你会说——生:“这不是伞,是白杨树”师:“那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的话)(2)课件呈现:“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白杨教学设计模板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白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杨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晰伞抚绍疆陷),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课前准备】1、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新疆建设者的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
2、欣赏、学唱歌曲《小白杨》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1、出示课件,戈壁滩上的白杨树2、音乐《小白杨》“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3、师:亲爱的同学们,在我国的西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着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一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今天我们就和现代作家袁鹰一起来欣赏戈壁滩上的白杨。
(板书:白杨作者袁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
配乐朗读《白杨》(学生带着情感听,将生字新词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记号)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生字:晰伞抚绍疆陷新词: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区别“分辩”与“分辨”。
齐读课文中的注释②戈壁: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3、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带着深厚的感情听了课文配乐朗读,并学会了生字新词,能谈谈你的印象吗?生1、白杨能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大戈壁上顽强的生长,它的生命力太顽强了!生2、无论遇到自动样的艰难险阻,白杨树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白杨》教学设计 5篇
《白杨》教学设计篇6【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火车上向子女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的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没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愿望。
【学生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课上的学习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对课文的理解较为得心应手。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7个新词。
2、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4、抄写第12自然段,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
5、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的希望。
【教学重难点】1、了解白杨的特点。
2、体会爸爸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的希望。
【教学思路】通过对《白杨》一课的了解,带领孩子们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一下,真正的去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及特点。
进一步地体会建设者们高尚的情操,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去对待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进而提高自身素养。
【教学过程】一、引导性导入通过对白杨的生活环境的了解及自身的特点的认识(启发学生对白杨的实质问题的了解),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出示课件:1、大戈壁的精彩图片。
(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2、师生通过画面进行情景对话:师:“伴随着作者我们一同坐上火车飞快的驶向边疆。
随着响亮的火车声,我们走进了你──‘白杨’(师生)。
窗外不断的闪过你的身影,是那么的──‘高大挺拔’(师生)。
二、听朗读并分小组来讨论问题(出示课件)1、通过谁的话点出了白杨树的特点?2、白杨树自身的特点(结合适应戈壁生活),那么某某话中的深刻含义又是什么呢?(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精选3篇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9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说出白杨的特点和祖国建设者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文借白杨的特点赞颂坚韧的健身者,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学习,学生体会到西部工作者工作环境的恶劣,默默奉献、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记叙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体会文中父亲和白杨之间的关系,懂得白杨的品格美,领悟父亲等援疆者的人格美。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展示西部荒漠环境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西部环境特点,并向学生介绍西部风沙大,缺水干裂的气候,观察并了解白杨缺水但依然坚挺的特质。
(二)整体感知通读全文,提问引导:1.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白杨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伴随这两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回顾父亲在火车上给孩子们介绍白杨的故事。
并且找出文章描写白杨的句子,找到白杨高、直,坚韧不拔的特点。
(三)深入研读1.在了解了白杨的基本特点以后,教师带领学生仔细研究白杨的特点。
提问学生:爸爸在介绍白杨的时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此处为比喻手法,将高大的白杨比作大伞。
图片展示大伞,观察大伞手杆笔直且伞面之大的特点,与白杨的图片比较。
帮助学生理解白杨笔直且枝繁叶茂的特点。
2.引导学生品味爸爸关于介绍白杨坚韧不拔特点的语言。
请学生进行角色朗读,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哥哥和妹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领学生理解白杨是生长在需要它的地方,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它都能很快地生根发芽,体会白杨的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展示关于白杨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中依然屹立的视频,体会白杨生长环境之差,衬托白杨不动摇、依然笔直的特点。
3.引导学生理解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不仅仅是在介绍植物,而是以托物言志的手法介绍了生活中有很多跟父亲一样支援西部工作,在遥远的新疆为祖国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工作者。
白杨课文教学设计教案
白杨课文教学设计教案白杨课文教学设计教案「篇一」课文白杨教案大全课文白杨教案大全篇一:《白杨》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三)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杨树的情景中。
同学们讲得好。
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
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第二段(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四段(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四)朗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理解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做准备。
(五)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
《白杨》教学设计(精选5篇)
《白杨》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气,下面是我整理的《《白杨》教学设计(精选5篇)》,快快拿去用吧!《白杨》教学设计篇11、学问教学点:⑴学会本课4个生字,把握“戈壁”“清楚”“介绍”“边疆”等词语。
⑵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⑶了解白杨的特点。
2、力气训练点:⑴训练同学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⑵培育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力气,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3、德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高尚品质。
4、美育渗透点:感受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理解白杨树与建设者形象美的实质,在感受美、观赏美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表现美、制造美的力气,能重建与再现课文中的语言美,即能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审美感受精确地表达出来。
【学法引导】1、老师教法:老师引导同学自主探究,认真阅读课文,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同学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沟通。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⑴理解爸爸介绍白杨的话。
⑵训练同学在阅读过程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难点:体会爸爸借白杨来表白什么?3、疑点:⑴爸爸为什么接孩子到*来念书?⑵爸爸为什么要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爸爸在表白什么?4、解决方法:⑴图文结合,让同学感知白杨的形象美,重点品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进而感悟白杨的品德美,并说一说爸爸与白杨树有什么共同点。
⑵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和体会。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老师引导同学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同学自读、自悟、自己发觉问题,在读书、思考、争辩中自己解决问题。
当同学的思路阻滞时赐予疏通,生疏模糊时赐予点拨,表达不畅时赐予挂念,鼓舞同学在争辩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谁见过白杨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呢?2、揭示课题:今日,我们就随现代出名作家袁鹰一起到荒无人烟的沙漠,去看一看白杨在那里是怎样生长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宠爱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教学设计
乔恩民
【教材分析】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
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文章是按照白杨的形象——白杨的特性——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个顺序组织文路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3.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
“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
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Δ”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一)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1.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2.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3.学习文章的5~13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
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
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2)学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文章第14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①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
②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③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
◇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3)有感情朗读第14小节。
5.学习第15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板书:画上一颗心的图案。
)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在心形图案上画一个“?”)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1)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
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2)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3)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4)小结: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二)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2.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1)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2)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3.学生交流讨论。
4.理解爸爸的心。
(1)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脏。
②指思想、感情等。
(2)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心情、心思、心愿。
(3)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4)老师小结: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同学们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指板书回答,并擦掉心中的“?”号。
)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
老师启发: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
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
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带着两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搂着两个小孙孙,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
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
2.布置小练笔作业: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沉思》
【板书设计】
3 白杨
借物喻人
高大挺秀
白杨生命力强爸爸坚强不屈
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