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 简介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理论,提出了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建构知识的过程来实现学习。
本文将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讨论它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
2.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建构主义理论由Jean Piaget和Lev Vygotsky等教育心理学家提出,强调个体通过对经验的解释和思考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根据这一理论,学生在教育环境中可以通过活动、合作和反思来发展认知能力。
3.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3.1 观察性学习建构主义认为,观察他人并观察真实世界中的事物可以促进知识的建构。
因此,在教室环境中,可以使用观察活动、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对现实情况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3.2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建构主义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与同伴合作,学生可以共同思考、解决问题,并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项目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过程。
3.3 引导式问题在建构主义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出开放性和引导性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传授答案。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并促使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知识。
适当的引导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反思与评价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评价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反思他们的想法、过程和结果,并提供有效的反馈来帮助他们改进。
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并发展个人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建构主义对教育实践的影响4.1 学生角色的转变在建构主义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知识建构的主体。
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思考和合作来构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4.2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在建构主义教学中充当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他们需要提供环境和资源,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关注个体知识建构过程的学习理论。
它认为,人类不是被动地接受客观事物,并将其视为现实,而是主观地构造知识,并将其视为现实。
因此,建构主义理论将学习过程视为知识的建构和重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和记忆。
在教育领域中,建构主义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创造性应用。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习过程是个体逐渐建构和重构知识的过程,也是个体对环境产生所需响应的过程。
教师的角色是提供一种能够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环境,而学生则是知识的建构者。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不仅需要将新知识与现有知识联系起来,还需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应该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他们应该提供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和创造性思维。
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提供具有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以满足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不同需求。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环境和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为此,教师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应该是有意义的,与学生的经验和实际生活相关。
教师应该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有趣和愉悦。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将课堂内容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提供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任务应该具有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开放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由探究和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指导和支持,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创造性应用。
3.提供具有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机会应该具有多元化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高中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与探究
高中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与探究1. 高中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师对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的认识不足,许多教师将古代诗歌群文阅读视为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忽视了其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方面的价值。
部分教师对古代诗歌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掌握不够熟练,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学生对古代诗歌群文阅读的兴趣不高,由于受到现代流行文化的影响,许多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缺乏兴趣,导致他们在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中表现出消极的态度。
学生对古代诗歌群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有待提高,这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材和教学资源的不完善,高中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的教材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一些教材内容过于繁琐,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而一些教学资源过于简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在现状与问题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启示。
1.1 高中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在当今高中教育阶段,古代诗歌群文阅读作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教学现状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
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逐渐受到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古代诗歌群文阅读作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重要桥梁,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教学内容与方法相对单一,一些教师在教授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时,侧重于对诗歌内容的解读和字词的解析,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缺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深度思考的教学策略。
这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美,难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研究一、概述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机械记忆和应试技巧,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体验和情境感知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真正领略古诗词的韵味和魅力。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情境教学法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认可。
情境教学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理解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还能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的理念、方法及其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深入分析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结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古诗词情境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古诗词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为学生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欣赏到诗词的韵律之美、意象之美和情感之美,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同时,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文化知识和人文精神,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培养深厚的文化素养。
古诗词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古诗词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也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借鉴和启示,帮助他们在写作中更加熟练地运用语言,提高写作水平。
建构主义理论在儿童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儿童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一、建构主义理论在儿童文学教学中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由学习者主动与外部环境互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思考和交流,不断将新的信息和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和重构,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还强调了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认为学习环境应该创设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氛围,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合作学习。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儿童文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1. 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在儿童文学教学中应该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可以通过布置丰富多彩的书籍、图片和故事情节等素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阅读角、小组讨论或阅读分享活动等方式,激发孩子的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欲望。
2.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学习者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知识。
教师在儿童文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
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组阅读、合作绘画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分享阅读体验、交流阅读理解和观点,从而促进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的发展。
3. 提倡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通过不断的探究和交流,从不同的资源和角度构建知识。
教师在儿童文学教学中应该提倡多元化的阅读体验。
可以通过结合图片书、绘本、有声读物等多种形式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学生从不同的感官和视角感受文学作品,激发孩子的多元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表达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通过反思和表达,不断调整和重构自己的理解和知识结构。
教师在儿童文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表达。
可以通过阅读后的讨论、作品分析、绘画等方式,激发孩子从感受、思考和表达的不同角度,增强孩子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可见,支架式教学指向的是学生的深度学习,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助益性学习方式,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贯彻和积极实践。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歌的教学如何臻于高效,一直是公认的有难度的课题。
将支架式教学引进古代诗歌教学当中,既符合课程改革新理念,又能为古代诗歌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笔者从“建模”“建台”“建构”三方面对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语文古代诗歌中的应用展开探究,以期为优化古代诗歌教学方法提供有益参考。
一、范例的提供——建模范例支架强调教师的指引作用,教师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意义和示范作用的案例帮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生成对新问题的理解。
使用范例的目的是借助示范性材料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并发展其能力。
对于诗歌而言,每一首诗歌都是独特的、感性的,需要具体文本具体分析,但是不同诗歌所使用的艺术手法具有相似性,分析方法也具有可借鉴性,学生更容易在范例中抓住共性、展开联想、模仿迁移。
要实施支架教学,教师首先要提供恰当的范例,作为支架搭建的思维模型。
以《声声慢》为例,以“酒”作为范例,梳理诗歌意象分析方法:一方面联系之前学习过的诗词,调动自己的文化积累,借助此意象的固定意义;另一方面是根据全文或者上下文理解意象。
教师按照这两个步骤给学生出示“酒”这一意象的范例分析——中国诗词歌赋中似乎总少不了这个意象,陶渊明“欢然酌春酒,摘我圆中蔬”。
飘逸洒脱,篇篇有酒却从不醉人,而是因酒愈发神清气爽精神抖擞;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兴致高涨之时,不管狂饮几度仍能泼墨挥毫拂剑舞月;柳永伤心苦楚之时酒量敌不过柔弱女子。
三杯两盏之后便“无语凝噎”宿醉难醒。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并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全面的综述。
我们将首先概述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知识建构的过程、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社会互动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关注教学改革如何借鉴和应用建构主义理论,以改善教育实践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将分析建构主义理论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启示,并探讨如何将这些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
我们还将综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实例,以及其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产生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工具,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特理解和描述。
它认为,学习并非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空白的容器,等待被填满,而是具有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个体。
他们通过自身的经验、理解和感知,主动地构建和解读新的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并非是客观存在的、固定的实体,而是主观的、情境化的、不断变化的。
知识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背景和理解,通过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而建构的。
这种建构过程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与个体的认知结构、经验、文化背景等密切相关。
建构主义理论还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和互动,共享知识、经验和观点,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种社会性互动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建构,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因此,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而非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他们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他们的认知结构、经验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以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是指以构建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学习过程。
建构主义以学习者本身的知识及经验为基础,通过构建和探索新的概念及观点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建构主义的运用非常广泛,因为通过建构主义,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并且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首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动态的过程。
教师应该更多地参与学习者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意愿。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学生针对阅读材料自我提问、猜测、探究、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启发性的问题和提示,引导学生去思考和他人沟通合作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和记忆,将自己的思想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与比较,并自我检查完善自己的问题解决过程。
这种启发性问题与提示,可以帮助学生更立体更全面的理解阅读材料。
其次,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和教育是一种社会性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中,语言和交流被视为平等交流和互助的手段。
通过语言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教师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可以通过个体或小组的形式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向他人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解答。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通过思维交流和理解阅读材料,并且可以加深对于文本的把握,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是一种自我调节的过程。
每位学生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评估,以最大限度的增进自己的学习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加强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效果。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类比以服务于课堂辩论、以写日记等一系列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文本,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教师演讲稿
建构主义理论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教师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深感荣幸,因为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激动人心的主题——建构主义理论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理论,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法的革新,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升华。
它主张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我们的科学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想象一下,一个学生面对复杂的物理公式,不再是简单地记忆和背诵,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观察,逐步探索出公式的内在逻辑。
这就是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
在我们的科学实验室里,学生们不再只是按照教材上的步骤进行实验,而是首先提出自己的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些假设。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它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在这个理论的支持下,学生们被鼓励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例如,在我们的一次科学项目中,学生们分组进行太阳能电池板的制作。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解决技术上的难题,还要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
最终,他们的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们团队合作精神的赞扬。
当然,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挑战。
比如,如何平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确保学生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不偏离科学的主线等等。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
我们要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就一定能够帮助我们创造出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环境。
最后,我想说的是,建构主义理论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改变,更是一种教育思想的进步。
浅谈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孩子今后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的获得、兴趣的培养、心理结构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
为落实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一、创设良好宽松的语言活动环境和氛围《规程》中明确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环境既是幼儿学习的途径,也是幼儿学习的内容,环境的主角应该是幼儿。
要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就必须让环境与幼儿相关、有幼儿参与、由幼儿选择、为幼儿使用、使幼儿受益。
1.结合主题的开展,创设相应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的创设不仅要体现整体性,而且也要符合幼儿的兴趣特点。
因此,每个主题活动的开展,往往都是围绕幼儿的兴趣所在,通过结合主题来创设相应的语言环境是较适宜可行的。
如听了《快乐的小公主》的故事后,孩子们对小公主寻找快乐的过程很感兴趣,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想要快乐的愿望:“爸爸妈妈要是陪我玩一整天我很快乐!”“我得到一个新玩具很快乐!”“我上幼儿园有小朋友和我一起玩很快乐!”……既然孩子们在这个话题上有这么多想法要表达,于是我顺势建议孩子去探索用什么方法使别人也很快乐,作进一步的延伸活动。
接下来的探索过程无疑成了幼儿积累经验、丰富语言的过程,而最后的总结性谈话又成了幼儿自主表达的环境,激发了幼儿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2.让区角活动成为自主的语言环境区角是一个个的小环境,教师可通过材料的提供让区角活动成为幼儿自主的语言环境。
如:主题活动《海底世界》,幼儿对其中的海底的动物植物知识非常感兴趣,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当把相关资料、图片投入到区角时,幼儿马上对其产生了兴趣,并且主动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建构主义介入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性探讨
建构主义介入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性探讨建构主义介入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性探讨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无数经典之作。
在现代教育中,教授古诗词不仅是教师肩负的责任,更是培养学生时代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往往让学生感到沉闷,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
有学者提出,建构主义思想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古诗词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古诗词,从而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果。
一、建构主义介绍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不是被外部客观世界赋予而来的,而是通过个人的经验和解释过程建构而来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不是通过将已知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在自我构建的知识结构中互相交流并且提出并探究问题的过程。
因此,建构主义主张学习者通过互动和解释自己的经验,使个人意义构成其个人的知识,同时创造新的经验,建立新的知识,并发展出新的理论体系。
二、古诗词教学中的建构主义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思维导图或讲解诗歌背景等方法来向学生传授古诗词。
虽然这种教学方法简单易懂,但通常会让学生感到沉闷,缺乏实践性。
如果采用建构主义方法进行古诗词教学,则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学习交互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理解模式。
具体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参与古诗词的创造过程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寻素材,尝试写出符合古诗词韵律和格律的文字,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2、让学生体验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引导他们感性认识古诗词中蕴含的美,理性分析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领悟。
3、建立开放式沟通氛围学生在建构主义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建立一个自由、友好、相互交流的沟通氛围对学生主动探究、创造的角色转化有很大帮助。
高中语文教学中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应用
高中语文教学中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应用摘要:随着高中语文课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学理论被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并已取得较好成效。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因此,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适用于高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高中语文教学在课程过程中如何创新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寻找高效的教学方法,如何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水平等现实问题对高中语文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而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开展研究,可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行性方法。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最早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相关理论,皮亚杰认为知识要在儿童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建构,是不能传递的[1]。
建构主义理论在对学习的看法上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被动记忆、练习的过程,而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即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帮助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这一做法改变了传统的知识灌输弊端。
该理论与语文学科具有的灵活度及实际运用程度较高、且极具主观色彩的学科特点有着很高的契合度,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对自主学习要求很高的学段。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把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切合现实的教育理念,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对高中语文教学有着现实可行的启示作用。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理念建构主义理论倡导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以小说篇目的教学为例来看,通常教学主要包括文章的段落层次划分、重点词句讲解、三要素的整合讲授、主题总结几部分。
这种教学设计不仅零散烦琐,而且从头至尾都在凸显教师的主体而不是主导地位,所有的环节都按照教师的预先设定,学生只是配合教师的讲授,这样的灌输式教学从其中一种程度上来说并没有实际意义,且不说学生短时间可以成功接收到多少知识,即便是接收到知识学生也很难灵活运用,而语文学科的知识特性又对自由运用有着极高的要求,所以这样的教学设计必须加以修正。
论用“学理”模式建构高中语文的诗歌课堂
论用“学理”模式建构高中语文的诗歌课堂作者:张茹新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30期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提出一个全新的诗歌教学理念:诗歌教学要回归用专业的文学理论,用学理架构课堂。
语文教师除了要关注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审美感知外,更要关注学生在感性认知中的理论逻辑思维的建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能够有一个由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提升过程,使课堂教学能够由表象到本质层深入。
关键词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学理建构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1“学理建构课堂”的概念以及教学关键之处“学理建构课堂”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先导,用学术理论来建构课堂的教学,也可以成之为“学术理论建构课堂”。
所谓“学理”,即:更深层次的知识理论,这种理论要立足于单一知识的整体之上,由逐个单一的知识体系组成,包含其中逐个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
所谓“建构”就是课堂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所以,学理建构课堂,是在建构主义基础上用学术理论来建构课堂,使原本感性的语文教学回归理性的思考。
使课堂教学回归理论,在理论上提升,其关键之处在于教师如何做到由表及里、深入浅出的教学。
中学生对学术理论的接受力,是一个“模糊而朦胧”的接受力。
这样,就必然要求教师要以学理建构课堂,使诗歌教学回归理论让学生在理性的教学中从整体更加深入、准确、直观的了解诗歌。
要达到这种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将枯燥的学术理论进行优化整合,脉络清晰,使之容易理解、便于学生接受记忆。
2 我国诗歌教学的不足之处极其原因分析首先,时间距离感造成对诗歌感知理解的偏差。
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存在着很大的反差,古代文人创作诗歌的心理状态只能通过想象去感知。
从而增加的诗歌教学以及学生理解诗歌的难度。
其次,社会环境的大规模冲击。
随着文化的多元化,中学生的思想往往更多地关注时下较为流行的快餐文化、小品等这种通俗的文化形式,而无暇去细细品味诗歌中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思想境界。
英语诗歌教学及其建构主义的启示
要感受欣赏诗歌的形式,真正达到丰富英语文化知识,提高审美
能力 , 以及 陶冶 情操 的效 果 。 1诗歌 形式 的教 学 . 在 诗 歌 的形 式 教 学 方 面 , 教 师 一 定要 时刻 提 醒 学 习 者 英 语 诗歌 的语 言特 点 ,要注 重 把握 诗歌 的 音韵 特征 诗歌 是 以语言 为 媒 介 的艺 术 。人类 语 言本 身是 一套 神 奇的符 号系统 ,而诗 歌又 是 语 言最 微 妙 的运用 ,是 人类 心 灵最 丰 富的 交流 。人 们在 日常生 活 中使用 的 语言 是 “ 指称 性语 言 ”或 “ 陈述 性语 言 ”, 其特 点是 说 是 一 ,说二 是二 ;而 诗 却不 同 ,它所 使用 的是一 种 隐喻 性的语 言 , 即它 说一 不等 于一 , 说二 不等 于 二 。根 据 现代 语义 学 的说法 是 一种 “ 陈 述 ”,读 者无 法 按字 面价 值判 明其是 非 。它 的意在 伪 言 外 ,意义 随 角度 而变 。诗 人通 过 新奇 的 比喻 来扩展 和 强化 其 思 . 想 和描 述 。英语 诗 歌具 有其 独特 的 形式特 点— — 音 乐性 ,它 通过 运 用具 体格 律 (ee ) m tr 、节奏 ( ht m r yh )、 押韵 方式 (h m ) 、 r ye 诗节形式 (tn a om s a z f r )等 ,实 现 独 特 的音 律 效 果和 押 韵 美 感 。 因此 ,教师 要有 意识 地 引导 学生 重视 这 些诗 歌要 素 ,切 实感 受诗 歌 的美是如 何 实现 的。 2诗 歌主题 的教 学 . 诗歌 具有 丰 富 的 内涵 , 在 诗 歌教 学 的 过程 中 , 引导 学 生 挖 掘诗 歌 的 内涵 即 主题 教学 。 引导 学生把 握 时代 背 景与 诗歌 主题 的 关系 是最 基本 的切 入 点 。从本 质上 说 ,诗 是词 语 的结 构安排 ,然 而 ,诗人 与读 者 交流 的不 只是 声音 模 式和语 言结 构 ,还 有语 言背 后的 社会 环境 、心 智气 候 或思 想潮 流 ( 背景 ), 以及他 个人 对 生 活的认 识 与体 验 ( 主题 )。诗 歌始 于诗 人积 累 的外 部素 材 ,继而 由诗人 在 内部 ( 中 )对这 些 素材进 行 加工 改造 ,最后 才把 它们 脑 重新 创造 出来 。每个 时代 总有 一些 诗人 以语 言 为介质 来 组合 、赋
建构主义理论在儿童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04/2020建构主义理论在儿童文学教学中的应用◆高艳霞(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摘要】儿童文学作为专科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就其教学过程而言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探讨儿童文学在教学方法中的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儿童文学 教学方法随着儿童文学地位的提高及其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儿童文学已经作为一门专业课在师范类专科院校的语文教育专业相继开设,这是培养小学教师以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在具体的儿童文学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以教师为主导,仍然是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和传递,基本上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学生也习惯了教学。
其次,由于这门课程的接受对象是大学生而非儿童,很多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儿童文学实践性、特殊性的特点,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观念陈旧,教师本身就缺乏应有的童心和童趣,更谈不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三,专科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文学素养较差,对儿童文学的作品缺乏基本的审美欣赏能力,再加上应试教育对他们的影响,习惯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沉闷,不会表现也害怕表现,教学效果自然很难保障。
第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不够。
尽管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儿童文学,但仍然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这门课程很“小儿科”,没有开设的必要。
哪怕是喜欢儿童文学的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同学课前不预习,尤其是不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对各类儿童文学文体的写作训练应付了事,对儿童文学专题性的讨论更是缺乏充分的准备,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解决儿童文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改变原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探讨儿童文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可以作为儿童文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研究的理论指南。
其实,建构主义最初是一种哲学思想,并非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下中职语文诗歌教学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下的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职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相对于其他同龄人有着相当的落差,并且最终导致了自身价值观的混乱与是非辨识能力的缺失。
而我国的教育自古以来,就贯于以诗歌来启迪心智,激发情感。
因此以诗歌教学为契机,秉持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来提高中职学生的个人文化修养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笔者在本文中想要探讨的问题。
诗歌教学建构主义中职语文一、当前中职语文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中职教育中提倡和强化语文课的诗歌教学是必要的,然而就现今中职语文诗歌教学的情况来看,这一本应有效的手段却并未实现预期的效果,笔者发现,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进行中职语文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所秉持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比较保守以及不合时宜,这一封闭的滞后性是直接导致诗歌教学无法实现提高文化水平和提升人文素质的目的的最根本原因。
在教育观念方面,最直接的问题在于教师对于诗歌教学的目的认知过于模糊和生硬。
相当数量的中职语文教师对于诗歌教学的任务目标定位于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以及诗句的简单翻译,这仅仅是语文教学目标中比较基础的识记能级的考察标准,而对于更高的层级则无甚要求,这种刻板而片面化的思路必将导致对于中职语文诗歌教学功能认知的偏差,从而将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思考与感情剥离,仅仅剩下狭隘的语言要素和孤立的知识点,对于以精炼语言表达丰富情感的诗歌而言,此举无疑是买椟还珠,缘木求鱼,其结果不仅仅不能实现中职教育中对于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任务要求,甚至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这一最低要求都不能够完全地满足。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说由于相当数量的中职语文教师存在观念上的保守则必然会导致其在中职语文课堂的诗歌教学过程中使用保守、片面甚至错误的教学方法。
从细节来看,这些不正确的教学方法主要可以集中表现为两方面:首先,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注重课堂教学的程式化而忽视甚至割裂了中职语文诗歌教学本应具有的内在联系,诗歌的特点在于写景状物抒情明理,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犹如人的血液肌肉以及器官,无视其中的相互连贯的文意和不断变动的思维情感而仅仅以题目词义的简单解释及句子大意的概括总结作为模式化的诗歌教学程式,则必然会导致诗歌教学丧失应有的功效而流于形式,更不用提如何通过诗歌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素养了;其次,是在教学形式上,配合保守的理念和程式化的教学过程,其教学形式必然是单一化刻板化的,对于机械的解释概括总结的步骤,反映在教学方法上必然从始至终贯穿以枯燥乏味的板书和讲述,而这种单调的方法又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机械化,并更深一步地使得教师的观念更加保守固执,从而丧失掉了诗歌教学的重要作用,并越来越偏离教育的要求及对其的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诗歌教学有效性初探
一
家风格,要了解诗词的格律知识 :用 韵、 平仄 、对仗等。
要通 典故 :要 了解包 括历 史故
( ) 一 人情美读法 新课标强调 “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 现力的语言” ,而诗歌语 言不同于其
它文体的语言,它更偏 重于韵味和灵
事 、神话故事 、 传说 、小说和诗文掌 故等内容 。学生必须查清 、 理解诗歌
获。 (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 我 ” 《 ) 用美 读法来 引导学生建构诗歌的美 。 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 中把握 诗的用 韵,节拍,停顿 , 把握声调的轻重缓
急,字音的响沉强弱 ,语流的疾徐曲 折。古人 “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青之
大,以免预习的负担太重 ; 但又不可 太简单,以免学生失去探索的欲望 、 发现的惊喜和收获的快乐。 如 在学 习 《 念奴娇 ・ 壁怀古 》 赤
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
一
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
社会背景 ,才能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 心声 ;才能透过表面的葡萄 ,读出作 者谪后的希冀 。 二、掌握诗词特 点 。 引导学生用
美读法 、专题法来建构诗歌的文本意
义。
他人 ( 包括 教师和学 习伙伴 ) 帮 的 助,利用必要 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
在预习阶段,我总会设计两三个
感在读的时候传达 出来 ,……美读得 其法 ,不但 能了解作者说些 了什 么,
而且 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 了,无论兴 味方 面 ,或受 用方 面都有莫 大 的收
题让学生去查阅资料 ,搜集信息:或
弄清文学 ( 文化 ) 常识 ,或查阅一个 典故 .或了解写作背景……让学生在
一
绩宏伟 、忠心 报 国的诸葛 亮充满 称 颂, 崇敬 , 仰慕的思想感情 。但对他 功业未尽身先死又怀有深沉 、叹惋 、 感伤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稿 日期 :0 8 0 —0 2 0 —9 1
作 者简 介 : 李
辉 (9 0 ) 女 , ’ 7 一 , 河南新乡人 , 1 硕士 , 乡学 院中文 系副教授 , 新 主要从 事古 代文学 、 教法研究 。
第 6期
李
辉: 建构主义理论在诗歌教反 复 诵 读 体 验 。诵 读 是 我 国传 统 的 教 学 三、 介绍相 关知 识 , 动 学生 知识经 验 调 方法 , 是一 种 心 、 、 、 眼 口 耳并 用 的 出声 阅读 。采 用诵 “ 于 非 音 乐 的 耳 朵 , 美 的 音 乐 也 没 有 意 读方 式 , 以边 读边 想象 语言 文 字所 描绘 的情景 , 对 最 可 然 义” 。赏诗歌 , 就得有宜于诗歌鉴赏的认知结构和情 后再用 语 言把想 象 中 的画面 描述 出来 。它强 调熟 读 感 结构 , 们 的形 成 是 主 体 多 次 鉴 赏 经 验 的沉 淀 。 精思 , 它 口诵心惟。它是一种 自我体验 , 能达到设身处
《 蟋蟀 吟》 之后 , 有所动 而和 的一 首诗 , 情 思亲 、 思 主观认 识 和感 受 传 达 给 学 生 , 之 在 作 品 的思 想 感 使 友、 盼归 的主题 因高超 的艺术 技 巧而 深沉 蕴藉 , 旨 情 和教 师 的情感 双 重 作 用 下 , 到感 染 , 生 共 鸣 。 意 受 产 深 远 。丰 富的感 情 是 诗 歌 的灵 魂 , 学 习鉴 赏 诗 歌 笔者选择《 在 二泉映月》 作为背景音乐 , 曲幽怨, 此 哀 时, 若能以“ ” 情 作为切人点 , 就更 容易引起 学生的 心灵震 撼与感 情共 鸣 。笔者先 请 学生 欣 赏张 明敏 的 歌曲《 的中国心》 我 。歌 中唱到“ 在心里 的血 , 流 澎 湃着中华的声音 , 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 了我 的中 伤, 缠绵 , 使教学未成曲调先有情。配乐范读可以使 诗 歌 中的美感 内涵 与学 生 的心理结 构 产生 某 种对 应 关 系 , 异 质 同构 ” 激 发 学 生 的情 感 反 应 , 生 即“ 并 产 美感 。将 诗歌 美 的情 感 渗 透 于 学 生 心灵 , 之 体 味 使
的经验 , 强调七个步骤, 导语设 计, 即: 形成审美期待 ; 配乐 范读 , 成整体感 知; 绍相关知识 , 形 介 调动 学生知识经验 ; 联 系比照, 以诗讲诗 ; 诵读体验 , 发想象; 启 诗歌 赏析 , 再造想象 ; 展训练, 扩 扩牢基 础。 以此调动 学生经验 以达 到学
生 自我 理 解 的 目的 。
关键词 : 构主义; 建 诗歌教学 ; 应用
中图 分 类 号 : 7 2 G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8 7 1 (0 8 0 —1 8 0 10 —5 6 20 ) 6 0 2 —2
诗歌 是人 类 最 真实 感 情 的流 露 , 是 人类 最 美 国心 ” “ 的祖 先 早 已把 我 的 一 切 烙 上 中 国 印 ” 也 ,我 。 好心灵 的展 现 。诗歌 阅读 教 学 可 以陶 冶 学生 情 操 , 这首 歌主题 与此 诗接 近 , 旋律 优美 , 且 委婉 深沉 。让 塑造学生灵魂。但是诗歌教学又是最难 的。因为很 学生 在饱 满 的深情 中进 入 诗境 : 界 各 地 的华 人 同 世 多 内容 只可意会 难 以言传 。传 统诗 歌教 学 中存 在着 文 同种 , 即使远 隔千 山万水 , 也不 能 隔 断我们 浓 于水 少、 差 、 慢、 费的现象。教师不厌其烦地条分缕析 , 将 的血脉 之情 , 能隔断 我们对 祖 国故 乡 的深 深眷 恋 。 不 文质 兼美 的经 典篇 章 肢 解 为 一 个个 知识 点 , 而学 生 共 同的文化 背 景 , 我们 有 了共 同的 心声 与表 达 方 使 以死 记硬 背结 论代 替 了对 诗 歌 内容 的思 考 , 习惯 式 。通 过 这首歌 , 学 生 形 成 对 诗 歌 主题 的 暗示 性 以 使 性 的语 言套 子代替 了对诗歌语 言 的感悟 和 品 味。教 期 待 , 对诗歌 形式 美 的音乐性 期待 。 师一厢情愿地 “ 红娘代嫁” 而学生偏偏 不能“ , 一见 二、 配乐范读 , 形成 整体 感知 钟情 ” 。这 种教 学 , 终 导 致学 生 主 体 意识 下 降 , 最 阅 诗 歌 与音乐 虽 然 属 于 不 同 艺 术 范 畴 , 二 者 之 但 读 兴趣 低迷 。 间联 系密切 。孔 子 曾说 “ 于 诗 , 于 礼 , 于乐 ” 兴 立 成 。 由于诗 歌母 语 教 学 的 特 点 , 师 可 以做 到教 学 也就是 说 , 乐 能 使 学 习 达 到 艺 术 美 的最 高 境 界 。 教 音 设计 科学化 , 学 过 程 心 理 学化 , 教 教学 方法 艺 术 化 。 通过 它可 以产 生艺 术 情 境 的 吸 引力 , 易使 学 生全 容 这 一切 都离 不开 教学 氛 围的情境 化 。笔 者 以建构 主 身心参 与 到诗 歌 中 去深 刻 感 受 、 验 。艺 术 的感 染 体 义 理论 为指 导在诗 歌 教学 中进行 了一定 的 尝试 。 以 又能激 起学 生 的学 习热 情 。教 师 范读 , 有 定 向诱 具
大陆诗人流沙河的诗作《 就是那一 只蟋蟀》 为例 , 具 体 过程 如下 。 导 语设计 。 成 审美期待 形 该诗是诗人 在读 了台湾诗人余光 中的怀乡诗
一
、
导的功能。配乐范读 , 可以起到调动学生情感 、 启发 学 生想 象 的作 用 , 能最 大限度 地调 动 学生 积极 性 , 有 效 压缩 教师 讲 析 时 间 , 还课 堂 于 学 生 。同 时也 能 调 动教师 的情感 , 自己真 挚 的感 情 , 自己对 作 品 的 以 把
l8 2
河南职业技术师 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 育版 )
20 o 8年第 6期
建 构 主义 理论 在 诗歌教 学 中的应 用
李 辉
( 乡学院, 新 河南 新 乡 4 30 ) 502
摘 要 : 诗歌教 学 中, 在 经常存在 忽视学生主体意识的现象。笔者 以建 构主义学 习理论 为指导 , 重视学 生 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