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20120427

合集下载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施工方案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施工方案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施工方案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施工方案目录1.1工程概述本工程位于XX省XX市XX区九堡镇,XX区东毗钱塘江,西依西子湖,全区面积210.22平方公里,人口26.64万,下辖4个镇、4个街道。

XX区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是XX最古老的城区之一。

图1.1项目区位图工程东起海景桥,西至新建XX闸,工程段河道长度为1400m,河道宽度为10~13m,总修复面积为m2。

常水位水深为1.7m~2m;工程范围内河道堤岸改造已经完成,工程区段内堤岸均为石砌直立硬质堤岸。

景观工程正在实施,预计2015年6月竣工。

本项目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制模式。

治理阶段分为施工期、水质调试期、养护管理期,施工期要求为45天,水质调试期为4个月,养护管理期为12个月。

1图1.2项目位置和范围图1.2项目目标本方案采用水体生态修复综合技术,本着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亲水景观,对XX进行原位生态净化,逐步规复各种有益微生物和水生动物,构成完整的生态食品链,构建一个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生态体系,规复水体的自净功能,提高水体的环境容量,使被污染的水体规复并保持长期的明澈、洁净。

具体目标以下:(1)2015年6月15日之前工程完工;(2)在现有实际条件,无暴雨排涝的情况下,通过生态示范河道验收,其标准参见附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示范河道创建工作的通知》,其中建有河道长效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专人管理专人养护;河道沿线无污水排放口,雨水排放口无晴天出水现象;水质指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氨氮和总磷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水体透明度0.8m及以上,目测表观水清、可见多种水生动物和沉水植物;同时保证设计方案中的水生动、植物存活率达90%及以上。

表1-1 XX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水质目标值水质指标目标值透亮度(m)0.8溶解氧(mg/L)3高锰酸盐指数(mg/L)10氨氮(mg/L)1.5总磷(mg/L)0.3水生动植物存活率(%)9021.3设计原则(1)生态性原则通过改善河道硬质河床、种植沉水植物、放养水生动物、高效曝气和人工生态浮床等措施构建人工水生生态系统,确保各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处于生态平衡状态,逐步使水体能进入良性生态循环;(2)体系开放性原则水体的生态修复设计要将相关边界因素很好的相互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使其形成一个有机、有序、有趣的线型空间系统,构建生态健康的城市河道。

河流净化手段工程设计方案

河流净化手段工程设计方案

河流净化手段工程设计方案1. 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改善河流水质,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本方案将针对某河流进行净化设计。

2. 设计目标(1)去除污染物,改善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实现生态平衡;(3)提高河流周边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3. 设计原则(1)全面考虑污染物种类、来源和性质,采用合理的净化技术;(2)优先采用生态净化方法,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3)工程设计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经济性;(4)结合河流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设计方案。

4. 净化手段及工艺流程4.1 预处理(1)机械格栅:去除河流中的漂浮物、悬浮物等大颗粒污染物;(2)沉砂池:通过沉降作用去除砂粒、泥沙等重颗粒污染物。

4.2 生物处理(1)曝气池: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技术,降解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2)生物膜法:利用生物膜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3)人工湿地: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实现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吸附。

4.3 物理化学处理(1)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的异味、色度等有机污染物;(2)絮凝沉淀:通过加入絮凝剂,使污染物形成絮体,实现沉淀去除;(3)过滤池:采用砂滤、活性炭滤等方法,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等。

4.4 生态修复(1)水生植物种植:选取具有净化能力的植物,构建水生植物群落;(2)水生动物投放:添加鱼类、底栖生物等,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微生物激活:通过添加微生物制剂,提高水体中的微生物活性。

5. 工程布局及规模根据河流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工程规模和布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预处理区:设置机械格栅、沉砂池等设施;(2)生物处理区:设置曝气池、生物膜法、人工湿地等设施;(3)物理化学处理区:设置活性炭吸附、絮凝沉淀、过滤池等设施;(4)生态修复区:设置水生植物种植、水生动物投放、微生物激活等设施。

河道生态修复施工组织方案

河道生态修复施工组织方案

河道生态修复施工组织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工农业发展迅猛等因素影响,城市周边河道生态系统出现了多种问题,如水质恶化、水生植物减少、飞鸟栖息地丧失等。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市政府决定对城市周边的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工作。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合理的生态修复施工,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提升水质,增加水生植物种类,创造更多的栖息地,促进水域生态平衡的发展。

三、工程范围1. 本项目涉及的主要河道包括A河、B河和C河,总长度达到10公里。

2. 工程范围包括河道两岸植被恢复、河床清淤、截污排水等。

四、施工方案1. 河道植被恢复:在河道两岸植被恢复工程中,首先进行现有植被清除,然后根据生态环境特点,采用当地生态植被进行重新植栽。

植被种类以乔木为主,保留适量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丰富多样的植被群落。

2. 河床清淤:在河床清淤工程中,根据河道断面及流速特点,制定合理的清淤方案。

清淤工程需要遵循环保要求,确保淤泥的无害化处理。

同时,在清淤过程中,需做好水质监测,确保清淤不会对水质造成污染。

3. 截污排水工程:本项目将对河道周边的生活污水进行截污处理,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减少对河道的直接排放。

(此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五、施工进度计划1. 第一阶段工程包括河道调研、设计方案制定等,计划耗时1个月。

2. 第二阶段工程为实际施工阶段,包括植被恢复、河床清淤等工作,计划耗时6个月。

3. 第三阶段为工程验收及后期维护阶段,计划耗时2个月。

六、安全保障措施1. 施工单位应加强现场安全管理,设立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工作。

2. 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牌,并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七、环保措施1. 施工单位需持有相应的环保证书,严格遵守环保法规。

2. 施工现场需采取防尘、降噪等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八、总结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将有效改善城市周边河道的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为城市周边的生态平衡做出积极贡献。

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技术方案

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技术方案

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技术方案一、前言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河道的污染和水质恶化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损害。

因此,对于河道治理工程的设计技术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某市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为例,探讨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技术方案的相关内容。

二、背景分析某市的XXX河道在城市化进程中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由于城市排水、废水排放等原因,导致该河道水质恶化,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因此,有必要对该河道进行治理工程设计,以恢复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三、项目目标1. 恢复河道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2. 提高河道水利功能,增加景观效果。

3. 增加河道治理工程的可持续性,保护生态环境。

四、技术方案1. 水质改善技术1.1 生态湿地建设:在河道周围设置生态湿地,利用湿地的自净能力,提高水质。

1.2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于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减少对河道的污染。

1.3 河道清淤: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消除有害物质的积聚,改善水质。

2. 生态修复技术2.1 河道绿化:在河道两岸进行绿化,增加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

2.2 鱼类放流:适当增加河道的鱼类资源,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3. 水利设施改造技术3.1 河道护岸工程:加固河道岸边,避免岸边塌方,增加河道的稳定性。

3.2 人工湿地建设:在适当的位置建设人工湿地,增加水利功能和生态效果。

4. 环境监测技术4.1 建立监测系统:对河道水质、生态环境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4.2 数据分析与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五、具体实施方案1. 对水质改善技术的实施方案1.1 生态湿地建设:选址在河道上游下游,引入城市刚性景观与自然景观,以缓解城市化压力,提高水质自净能力。

1.2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城市周边建设多座处理设施,引入微生物处理技术,加速有机物的降解。

1.3 河道清淤:定期进行清淤,确保河道的通畅和水质的改善。

河道水源净化工程方案模板

河道水源净化工程方案模板

河道水源净化工程方案模板一、项目背景与总体目标1.1 项目背景当前,我国许多河道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给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有必要开展河道水源净化工程,以保障人民饮水安全,改善环境质量。

1.2 总体目标净化河道水源,提高水质,保护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用水需求。

二、项目地点与范围2.1 项目地点本项目选址为某某省/市/县/区的某某河道(具体地点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2 项目范围本项目主要覆盖某某河道的一定范围,包括水源地、河道本体、周边环境等。

三、调查研究与分析3.1 水质调查针对某某河道,进行水质调查,分析水质状况和主要污染源。

3.2 生态环境调查对河道周边生态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其生物多样性状况和受污染程度。

3.3 社会经济调查调查周边居民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情况,分析对水质影响。

四、水源净化工程技术方案4.1 污染源控制按照“防治污染、治理根源”的原则,采取控制污染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措施。

4.2 水体净化工程通过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使其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4.3 生态修复结合河道周边生态环境特点,进行湿地建设、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工作。

4.4 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河道水源进行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保护水质。

五、工程实施方案5.1 工程构想根据具体水质情况和工程要求,制定工程实施计划。

5.2 技术路线确定水源净化工程的具体技术实施路线,包括净化设备的选择、工艺流程、建设方案等。

5.3 建设内容针对工程实施情况,明确工程建设范围、内容和工程量。

5.4 安全防护制定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六、工程投资与经济效益分析6.1 工程投资对本次水源净化工程的投资进行详细分析和计算,包括设备采购、施工费用、运营成本等。

6.2 经济效益分析结合项目实施后的预期效果和影响,对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指标进行分析。

七、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7.1 环境保护在水源净化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环保政策法规,保证工程施工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某河河水净化与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某河河水净化与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上游无大型水库调节,所以季节性径流量极不均匀,雨季汛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绝大部分。
因此,某河的水质治理工程必须充分考虑汛期对流量的影响。
2. 污染特性
根据相关的监测统计,确定现阶段某河河水水质为:
pH:7.25 BOD5:(10-15)取 12.0mg/l TP:(0.4-1.40)取 0.60mg/l
l 治理效果:治理后水质大大改善,透明度提高,黑臭消失,水生生态系统大大发
7
安装方式:生态基底部填装水泥柱,并通过钢筋向下固定在河道底泥中。
深度净化段阿科蔓生态基布置平面示意图
五、投资估算
序号
名称
1
阿科蔓生态基
表 2 投资估算表
主要技术参数
单位
BDF1×0.6
m2
数量 49680
单价
总价
(万元) (万元)
2
生态基安装费
——
件 82800
3
风机房
6m×3m×3m

10
4
罗茨鼓风机
1
并具有基建投资少、运营费用低、管理维护简单、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
二、某河的基本情况及污染特征分析
1. 地理及水文特性
(1)地理位置
(2)水体规模
本项目治理河段长度为 9 公里,河道水面宽约 40m,平均水深 1.0m,河道水体容积约
36 万立方米。
(3)流量
设计平均流量为 35 万立方米/天。但是,某河是一条雨季泄洪河道,由于流域面积不大、
3
万 m3/d 进行处理。根据河道的特性,某河河水净化与生态修复工程分为三个治理段:
强化处理段 (2km)
稳定降解段 (5km)
深度净化段 (2km)

河道治理水质提升技术方案

河道治理水质提升技术方案

河道治理水质提升技术方案河道治理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河道水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河道生态良好的一种综合措施。

为了实现河道水质提升,需要采取一些技术方案。

以下是一些可以提升河道水质的技术方案:1.生态修复方案:通过沿河种植湿地植物和建造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地净化河道水质。

湿地具有过滤、吸附和降解水中有害物质的功能,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生态修复还可以增加河岸植被的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

2.河道淤泥清淤技术:河道淤泥是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清除淤泥可以有效地提升河道水质。

常见的河道淤泥清淤技术包括机械清淤和生物清淤。

机械清淤采用挖掘机、铲斗船等设备,将淤泥从河底挖掘出来清除。

生物清淤则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淤泥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3.河道截污技术:河道污染的主要源头是来自附近城市和农田的污水、工业废水和农药等污染物。

通过在河道上游设置截污设施,可以有效地截留和处理这些污染物质。

常见的截污技术包括水生植物滤池、河道拦污网、河道分流设施等。

这些设施可以截留悬浮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提高河道水质。

4.水质监测技术: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可以实时跟踪和监测河道水质。

通过监测系统获取的数据,可以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和污染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常见的水质监测技术包括水质传感器、自动取样仪、远程监控等。

水质监测技术可以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指导河道治理工作。

5.河道生态水文调控技术:考虑到河道的水文特征对水质的影响,可以通过调控河道水位、流速和水量等参数,提升河道水质。

例如,通过调节水位可以减少沉积物的悬浮,增加水中氧气含量;通过调节流速可以加强水体混合和氧化作用,改善水质。

总之,河道治理水质提升技术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湿地修复、河道淤泥清淤、河道截污、水质监测和河道生态水文调控等多个方面的措施。

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河道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方案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方案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是指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水质净化、防洪排涝和景观提升等综合性改造工程。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受到了各种污染和破坏,严重影响了河道生态环境的健康和水体质量,特别是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显得尤为迫切。

我国现有河道治理工程大多是单一功能的治理,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

因此,有必要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达到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恢复,经济效益增加的目的。

二、工程目标1. 生态修复:恢复河道原有的生态系统,增加河道植被覆盖,保护和丰富河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水质净化:通过改善河道的水流环境,减少水体污染物的输入,提高水质,保护河道健康。

3. 防洪排涝:加强对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周边地区的安全。

4. 景观提升:提升河道的景观价值,将河道打造成城市的绿色空间,增加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

三、工程内容1. 生态修复(1)植被恢复:对河道两岸的植被进行恢复和保护,增加河道植被的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质。

(2)鱼类种植:在河道中种植适宜的鱼类,增加河道的生物多样性,改善水生态系统。

(3)鸟类保护:为河道周围的湿地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保护和增加河道周围的鸟类种群。

2. 水质净化(1)河岸绿化: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过滤,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改善水质。

(2)人工湿地:在河道的适当位置建设人工湿地,通过湿地的净化能力,提高河道水质。

(3)环境监测:建设监测站点,对河道水体进行长期和全面的监测,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3. 防洪排涝(1)河道疏浚:对河道进行疏浚,增加河道的流量和通畅度,减少洪水的滞留。

(2)堤坝改建:对河道两岸的防洪堤坝进行改建,增加抗洪能力。

(3)设施建设:在适当的位置建设泵站、排水管道等排水设施,提高河道的排涝能力。

4. 景观提升(1)景观绿化:在河道两岸进行景观绿化,增加河道的美观性,提升城市的绿色空间。

(2)休闲设施:在河道周边建设休闲设施,如步道、亭台、游船等,增加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

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方案简本

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方案简本

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方案简本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方案简本请结合你们的数学模型,对技术本方案进行可达性分析。

1 工程概况1.2 工程范围本次工程范围为xxxx河流域。

xx河是xx市第一大河,发源于xx境内的羊台山北麓,属珠江三角洲水系。

流域面积344.23km2,干流长31.29km。

xx河xx境内流域面积153.49km2,干流河长11.58km,一级支流13条,其中9条河道、4条排洪渠。

水库17宗,其中大型水库(在建)1宗,中型水库1宗,小(1) 型水库6宗,小(2) 型水库9宗。

1.3 工程标准和目标1.3.1 工程标准1.3.1.1 防洪干流:防洪标准100年一遇。

支流:防洪标准20~50年一遇。

1.3.1.2 防涝2020年: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2020年为50年一遇,发生50年一遇暴雨,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道路中一条车道积水深度不超过15cm。

1.3.1.3 排水一般地区采用3 年,重要地区采用5年,地下通道和下沉广场及特别重要地区采用10年或以上重现期。

1.3.2 目标(1) 2017年目标防洪:干流达到100年一遇,整治过的支流河道达到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

排涝:基本达到排涝标准。

水质:1) xx河干流xx段基本消除黑臭;2) 建成区污水截污率达到70%;3) 河岸无违法排污口;(2) 2020年目标防洪:干流达到100年一遇,支流河道达到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

排涝:达到50年一遇排涝标准。

水质:1) xx河xx段基本达到地表水Ⅴ类;2) 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3) 建成区污水完全截污率达到90%;4) 城市建成区3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1.4 主要技术路线1.4.1 总体思路按照“系统衔接、功能衔接、治管衔接、软硬衔接”的原则,通过已建系统与新建系统结合实现水环境优良,水安全保障,通过洪涝、污染、景观多功能并重实现设施效益的最大化发挥,通过建设智慧水务系统实现流域智慧管理,通过软课题研究提升水经济、水文化、水景观,将xx河流域建设成为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的标杆区、人水和谐共生的生态型现代滨水城区,为全省乃至全国的跨界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方案(植被恢复与水体净化)

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方案(植被恢复与水体净化)

《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方案(植被恢复与水体净化)》一、项目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许多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水体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退化。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特实施本次生态修复工程。

该工程旨在通过植被恢复和水体净化,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

二、施工目标1. 恢复受损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2. 净化水体,提高水质,恢复水体生态功能。

3. 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

三、施工步骤(一)植被恢复1. 场地清理对施工区域内的垃圾、杂物、石块等进行清理,为植被恢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 土壤改良对土壤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土壤改良。

可以采用添加有机肥、腐殖土等方法,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性。

3. 植被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特点,选择适宜的植被品种。

优先选择本地乡土树种和草种,以提高植被的适应性和成活率。

4. 植被种植采用人工种植和机械种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植被种植。

对于乔木和灌木,可以采用挖坑种植的方式;对于草本植物,可以采用撒播或喷播的方式。

5. 养护管理加强植被的养护管理,定期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确保植被的正常生长。

(二)水体净化1. 污染源控制对施工区域内的污染源进行排查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可以采取关闭污染企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

2. 水体清淤对受污染的水体进行清淤,清除底泥中的污染物,改善水体环境。

3. 生态护坡在水体岸边建设生态护坡,采用植被护坡、石笼护坡等方式,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4. 水生植物种植在水体中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芦苇等,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净化水体。

5. 生物调控投放适量的水生动物,如鱼类、虾类、贝类等,构建水生生物群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四、材料清单(一)植被恢复材料1. 苗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河道生态修复方案

河道生态修复方案

河道生态修复方案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河道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保护和修复河道的生态系统,需要制定科学的河道生态修复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自然修复原理和人工干预的河道生态修复方案,并详细讨论其实施步骤和效果评估方法。

修复方案1. 生态系统评估首先,需要对目标河道的生态系统进行评估,了解其当前的状况和潜在的生态问题。

这包括水质分析、水生生物调查、植被覆盖情况等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通过评估结果,确定修复的重点和目标。

2. 污染治理针对河道的水污染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治理。

这包括建设和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限制工业废水排放等。

通过减少污染物的输入,提高水质,为后续的生态修复提供基础条件。

3. 河岸带恢复河道的河岸带是河道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保护功能。

在河岸带修复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植被恢复、土地整治、生态护岸建设等。

这些措施可以增加河岸带的稳定性,并提供生态栖息地。

4. 底泥处理河道底泥是重要的沉积物,通常含有大量的污染物。

对底泥的处理在河道生态修复中至关重要。

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来清除或稳定底泥中的污染物。

底泥处理需要仔细考虑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5. 适应性植物引入适应性植物引入是河道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选择适应于河道环境的植物,进行适当的引种,可以增加植被覆盖,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

同时,适应性植物还可以发挥土壤保护和水质净化等功能。

6. 多样性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对于维持其稳定性和健康状态至关重要。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应注重恢复和保护河道的生物多样性。

这可以通过增加适宜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濒危物种等措施来实现。

7. 定期监测和评估河道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河道水质、鱼类、昆虫等生物群落的变化,以及植被覆盖情况等指标的变化,评估修复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修正和调整。

河道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

河道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

精品整理
河道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
一、技术详情
河道水体强化生物接触氧化与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研发集成了河道水陆生态界面构建、绿色生态清淤控制、河道充氧造流、人工湿地高效脱氮工艺、盆景式增氧生物膜阵等技术,提出针对城区不同类型污染河道的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集成技术体系及组合技术实施方案。

通过优化河道净化系统处理单元,强化黑臭水体氮磷营养盐负荷削减,构建黑臭水体生物强化生态修复模块化技术体系。

通过该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机物、氮和磷等污染物质,将低污染水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水资源。

二、适用范围
“河道水体强化生物接触氧化与生态修复集成技术”主要用于削减河道水体、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氮磷负荷,使之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衔接,保障太湖流域低污染水体的清水再造。

三、水污染防治效果
本技术对水体氮磷的去除率达60%以上,溶解氧提高至3mg/L以上。

在宜兴市丁蜀镇太湖头河道进行了工程示范,治理长度4.2公里,出水达到IV类水质标准。

通过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形成河道生态修复模块化技术体系和近自然型河流系统构建模式,突破低污染水TN、NH3-N生态去除关键技术,通过规模化应用推广,可有效去除河湖30%的氮磷污染负荷,为太湖流域河网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修复提供关键共性技术。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我的眼前浮现出一条条河流,它们曾经清澈见底,鱼翔浅底,如今却因为各种原因变得污浊不堪。

我拿起笔,开始构思这个“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我们要对河道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水质、底泥、生物种类和数量等。

这就像给病人看病,只有了解病情,才能对症下药。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制定一套综合的治理方案。

河道水质净化是关键。

我们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清理河道内的垃圾、漂浮物,恢复河道的自然面貌。

化学方法则是利用活性炭、氧化剂等物质对水质进行净化,去除有害物质。

生物方法则是在河道中种植水生植物,投放微生物和鱼类,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实现水质自我净化。

为了让这个方案更具实际意义,我们选择了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河道进行示范工程。

这段河道长约5公里,流经一个居民区,两侧有农田和工厂。

我们将在示范工程中运用上述技术,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

工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河道疏浚和水质净化,预计耗时3个月。

第二阶段是生态修复,包括水生植物种植、河道两侧绿化等,预计耗时6个月。

第三阶段是监测与评估,我们将对河道水质、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监测,确保治理效果。

在整个工程过程中,我们还将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参与到河道治理中来。

通过这个示范工程,我们希望为我国河道治理提供一种可行的模式,推动河道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工作。

想到这里,我满意地放下笔。

这个方案虽然还有些细节需要完善,但大体方向已经确定。

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将这条河道恢复到曾经的美丽景象。

在这个方案的指导下,我们将投入到河道治理的实际行动中。

从河道疏浚到水质净化,从生态修复到监测评估,每一步都离不开我们的辛勤付出。

而最终的成果,将是对我们努力的最好回报。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不仅仅是一份文件,更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河道湿地建设及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河道湿地建设及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河道湿地建设及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一、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水生态系统面临重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了河道湿地建设及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二、目标1.恢复河道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

2.确保水体的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保护水资源。

3.提升河道湿地的景观价值,改善城市环境。

三、工程范围本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块:1.湿地保护区:在河道湿地上划定湿地保护区,对湿地进行保护和恢复,禁止任何开发和破坏行为。

2.河道生态修复:对河道进行剖析,找出流速过快、流量不稳定的区域,采取适当的策略降低流速,增加水量。

4.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进行修复,重新植被,恢复湿地的自然环境。

5.建设水上交通设施:在河道湿地上建设一些水上交通设施,提供居民的休闲和交通需求。

四、实施步骤1.组建工程小组: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工程小组,负责工程的实施和监督。

2.调研与调查:对河道湿地进行详细调研和调查,了解地理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状况。

3.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研和调查结果,制定河道湿地建设及水生态修复的规划方案,包括工程范围、目标、实施步骤等。

4.建设废水处理厂:根据水污染治理的要求,建设废水处理厂,对河水进行处理,确保水质达标。

5.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对受到破坏的湿地进行恢复,种植湿地植物,修复湿地的水文和土壤性质,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

6.建设水上交通设施:在河道湿地上建设水上交通设施,包括游艇码头、水上公园等,提供居民的休闲和交通需求。

7.监测与评估:对工程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五、预计效益1.提高河道湿地的生态环境,恢复自然生态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水平。

2.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

3.增加城市绿色景观资源,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七、实施时间及进度安排本工程计划于XXXX年XX月开始实施,预计历时X年,具体进度安排详见工程实施计划。

河道生态整治工程施工方案

河道生态整治工程施工方案

河道生态整治工程施工方案一、前言河道生态整治工程是指对河流的河床、岸坡、水质和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的工程。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河流水质恶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因此,对于河道生态整治工程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对一例河道生态整治工程进行详细规划和应用。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XX省某某县,河流全长XX公里,水面宽度XX米,水深可达XX米,水流平缓,岸坡陡峭。

由于长期的人为破坏和工业排放,河流水质恶化,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本次工程主要包括河床修复、岸坡植被恢复、水生态系统修复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希望通过工程的实施,恢复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改善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

三、施工方案1. 河床修复河床修复是本次工程的重要步骤。

首先需要对河床进行清淤,去除淤泥和垃圾,恢复河床原有的地形特征。

然后在河床上铺设适当的填土和石子,使河床表面平整,增加其稳定性。

同时,对于有明显的河床破损部分,需要进行修补和加固。

修复后的河床应当符合相关生态环境要求,能够提供良好的生态栖息环境。

2. 岸坡植被恢复岸坡植被恢复是对原有岸坡植被进行修复和新植的工作。

通过植被的修复,可以增加岸坡的稳定性,有效防止岸坡的冲刷和崩塌,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植被的恢复可以提高河流的生态价值,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注入新的活力。

在进行植被恢复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以及植被的生长特点来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

对于已经丧失的岸坡植被,需要进行土壤的改良和绿化工作,确保植被的生长质量。

3. 水生态系统修复水生态系统修复是本次工程的核心内容。

主要包括湿地的修复和水生物的保护。

对于已经丧失的湿地,可以通过适当的填充和植被恢复来进行修复。

同时,需要建立和维护湿地的自然水源,保持湿地的湿度和水质。

另外,对于水生物的保护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设置水产保护区和禁渔区来保护水生物的种群和繁衍。

同时,通过加强水域巡逻和监测,保障水生物的安全和环境。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方案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方案

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名称 (3)1.3 项目建设单位 (3)1.4 设计依据 (3)1.5 设计原则 (3)1.6 设计范围 (4)1.7 项目效益分析 (4)第二章现场调研分析 (6)2.1河道概况 (6)2.2岸坡分析 (6)2.3截污纳管情况分析 (8)2.4主要问题分析 (9)第三章项目方案设计 (11)3.1工作安排和主要内容 (11)3.2设计要求 (11)3.3设计基础 (12)3.4设计目标 (13)3.5河道生态修复技术介绍 (15)3.5.1 水生生态系统 (16)3.5.2 微生物系统 (17)3.5.3 复氧推流技术 (19)3.6治理方案 (21)第四章工程规模及可行性评估 (23)4.1具体方案 (23)4.1.1 沉水植物设计参数 (23)4.1.2 浮叶植物设计参数 (24)4.1.3 充氧系统设计参数 (25)4.1.4微生物菌剂设计参数 (26)4.2可行性评估 (27)第五章运行和维护 (29)5.1水质监测 (29)5.2设施运行 (29)5.3设施维护 (29)第六章结论和建议 (30)7.1结论 (30)7.2建议 (30)第一章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西环河位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侧,与紫荆花路平行,呈南北走向,北到虾龙圩,南至余杭塘。

区间全长1.6km,河宽20~25m,水深1.8~2.2m,周边护岸绿化带完好,周边均为新楼盘,截污管道较完善,现场勘查发现有明显污水排放的管道仅2处。

1.2 项目名称杭州市西湖区西环河水体生态修复工程1.3 项目建设单位杭州市西湖区城市管理局1.4 设计依据1.4.1 国家有关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6)《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1.4.2 设计规范和文件(1)《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杭州市城市水系规划》2003.12(3)《杭州市河道整治综合规划》(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6)《杭州市城市河道保护管理办法》2009(7) 其他国家、行业及地方技术规程、规范等1.5 设计原则(1)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方针和政策,使设计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治理排放污水对环境的污染,改善西环河的水环境质量。

XX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20120427

XX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20120427

XX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20120427XX区高教河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XX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二〇一二年四月目录第一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 1 工程概况 ................................................ ........................................ 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 5 工程建设的先进性 ................................................ ........................ 6 工程建设的意义 ................................................ ............................ 6 第二章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 .............. 7 工程设计的依............................ 7 工程设计的原则 ................................................ ............................ 7 第三章工程的设计目标 ................................................ .......................... 9 总体目标 ................................................ ....................................... 9 设计水质目标 ................................................ ............................. 10 水生植被修复目标 ................................................ ..................... 10 水面景观目标 ................................................ ............................. 11 第四章河道修复关键技术 ................................................ .................... 12 富营养化控制技术 ................................................ ..... 12 河道水生植被生态恢复技术 ................................................ ..... 13 生物膜技................................. 16 漂浮型人工湿地技术 ................................................ ................. 18 景观植物带修复 ................................................ ......................... xx年沉积,底泥中的污染物不能得到充分释放,富营养化相当严重,从而引起藻类和浮游植物迅速繁殖,使水体的溶解氧下降、透明度下降、水质恶化、鱼贝及其它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严重影响了周边校区师生的生活。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施工方案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施工方案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施工方案目录第一章综述 (1)1.1工程概述 (1)1.2项目目标 (2)1.3设计原则 (3)1.4设计依据 (3)第二章项目背景 (4)2.1地理区位 (4)2.2项目定位 (4)2.3项目建设必要性 (5)第三章现状问题分析 (6)3.1 项目现状及周边环境分析 (6)3.2现状污染源调查及分析 (8)3.3工程现场重点问题和困难及应对措施 (8)第四章生态技术简介 (11)4.1工艺技术选择原则 (11)4.2技术简介 (11)第五章设计方案 (23)5.1设计思路 (23)5.2技术路线 (23)5.3总体设计 (24)5.4工程措施 (26)5.5水质检测 (35)第六章主要设备材料工程量 (37)第七章目标可达性分析 (38)第八章应急预案 (40)8.1应急响应机制 (40)8.2防汛应急响应机制 (40)8.3重大活动保障响应机制 (40)8.4突发水污染事件响应机制 (40)8.5 应急响应小组 (41)图纸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综述1.1工程概述本工程位于XX省XX市XX区九堡镇,XX区东毗钱塘江,西依西子湖,全区面积210.22平方公里,人口26.64万,下辖4个镇、4个街道。

XX区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是XX最古老的城区之一。

图1.1 项目区位图工程东起海景桥,西至新建XX闸,工程段河道长度为1400m,河道宽度为10~13m,总修复面积为15000m2。

常水位水深为1.7m~2m;工程范围内河道堤岸改造已经完成,工程区段内堤岸均为石砌直立硬质堤岸。

景观工程正在实施,预计2015年6月竣工。

本项目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制模式。

治理阶段分为施工期、水质调试期、养护管理期,施工期要求为45天,水质调试期为4个月,养护管理期为12个月。

河道景观修复工程(河道生态环境修复)方案 (2)

河道景观修复工程(河道生态环境修复)方案 (2)

河道景观修复工程(河道生态环境修复)方案1. 引言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许多城市的河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这些河道的生态环境,有必要开展河道景观修复工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河道景观修复工程的方案。

2. 问题分析在进行河道景观修复工程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问题分析。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考察河道的污染程度、植被状况、水质情况等。

通过问题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河道景观修复工程的重点和目标。

3. 方案设计3.1 沿岸植被恢复沿岸植被是维持河道健康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

为了恢复河岸植被,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种植抗污染植物:选择具有较强抗污染能力的植物,如芦苇、菖蒲等。

- 加强河岸防护措施:修建河岸护坡,防止水流冲刷,保护植被生长。

- 植物改良:通过引入优质的植物品种和种植技术,提高河岸植被的生存率和生长速度。

3.2 水污染治理河道水质的改善是河道景观修复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几种水污染治理的方案:- 减少污染源:加强对河道周边工业企业和居民区的环境监管,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 水体净化技术:采用生物修复、化学处理等技术,将河道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去除。

3.3 河道底质改良河道底质的改良可以提高水质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以下是几种河道底质改良的方案: - 沉积物清理:清除河道底部的污染物和淤泥,恢复底部的透明度。

-底质加固:利用生态护岸工程,加强河床的稳定性,防止水流冲刷。

3.4 建立生态鱼类保护区为了保护和增加河道生物多样性,建立生态鱼类保护区是必要的。

生态鱼类保护区可以提供必要的栖息环境和保护措施,促进鱼类的繁殖和生长。

4. 施工计划在制定施工计划时,我们应考虑以下因素: - 施工时间: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施工,以减少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

- 施工顺序:按照优先级和依赖关系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工程的有序进行。

- 施工队伍:选派专业团队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5. 监测与评估河道景观修复工程完成后,需要进行监测与评估,以确保修复效果的可持续性。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方案一、绪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多条河流水质污染严重,河道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为了改善河道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平衡,进行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以某某河道为例,对其进行生态修复工程方案的研究和设计。

二、问题分析某某河道经过多年的污染排放和人为开垦,已导致河道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河床退化、河堤坍塌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进行生态修复工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 河道水质改善:针对河道水质恶化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净化水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河道生态系统恢复:需要对河道的植被、动物、微生物等进行恢复和保护,增加河道的生物多样性。

3. 河床稳定和堤防加固:河道河床退化和河堤坍塌是造成河道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稳定河床和加固河堤,防止进一步破坏。

4. 河道景观提升:通过修复河道生态系统,提升河道的景观价值,使河道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工程方案1. 水质改善为了改善某某河道的水质,需要进行以下工程措施:(1)建立污水处理厂:在沿岸设立污水处理厂,对周边工厂和居民区的污水进行收集和处理,减少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的情况。

(2)河道自净能力提升:在沿岸设立人工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净化和降解,提升河道的自净能力。

(3)建设生态堤坝:在河道上游设立生态堤坝,利用自然植被和微生物对流入河道的污水进行净化,改善河道上游水质。

2. 生态系统恢复为了恢复某某河道的生态系统,需要进行以下工程措施:(1)植被恢复:在河道两岸种植水生植物、湿地植物等适于当地气候条件的植被,增加植被覆盖率,提升河道的生态环境。

(2)动物保护: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河道中的野生动物,增加河道的生物多样性。

(3)湿地恢复:修复河道附近的湿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升河道的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区高教河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第一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1工程概况经过对XX区内各河段现状的实地踏勘,并咨询XX区环保局、河道管理处相关管理人员,我司建议首先选择区域内的高教河高教园区生活区附近河段进行生态修复示范,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

该河段位于浙江警察学院到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院之间,总长约850m,宽约24米,面积约20000平方米,库容约为40000立方米,透明度小于15厘米,东西流向,在西侧于警官学校后面转成南北向,通向居住区,东侧到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院,途径一个公园和一个观景台。

河道河水浑浊伴有发黑现象,底泥深度达70cm以上,时而有底部的沼气溢出水面,水质属于整个XX区域较为恶劣的一段。

由于位于商业街附近,且对居民生活污水的截污纳管控制不严,河水处于厌氧状态,河道污泥长年沉积,底泥中的污染物不能得到充分释放,富营养化相当严重,从而引起藻类和浮游植物迅速繁殖,使水体的溶解氧下降、透明度下降、水质恶化、鱼贝及其它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严重影响了周边校区师生的生活。

两岸居民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周边商业街以及饭店产生的垃圾及污水直接投进水体,造成水体表面的悬浮物较多。

图1-1 XX高教河初步判断该段河道水质为地表水劣V类标准,水体基本无自净能力,水体流动性低。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该区域内的城市河道已经基本丧失河道的景观功能,与高教园区的大环境极不协调,较大地影响了该区域学生和居民的身体健康,屡屡遭到附近学校师生的投诉,因此有必要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以控制并削弱河道的水体富营养化和去功能化,改善河道水景,恢复河道生态水环境。

下面为我司对该河段的水体环境调查。

水质现状:所要治理河道的水质状况为劣Ⅴ类,劣Ⅴ类的污染物主要为总磷和总氮,特别是总氮的污染尤为严重。

水体受总磷、氨氮和总氮的污染严重,水体透明度低且处于缺氧-厌氧状态;根据对上述河道水质的调查,发现局部河底层水均严重缺氧,处于厌氧状态,散发恶臭。

下图为该段河道的现状:图1-2由图可以看出水质比较恶劣,修复治理迫在眉睫。

我们对该河道表层水进行了取样,水质数据如下:表1-1 2012年4月水质监测数据指标(均值)所要治理渠道(均值)pH 6~9 达标COD 120.5 超标溶解氧0 不达标透明度(cm)15高锰酸钾指数13.4 达标NH3-N 10.1 超标总P0.78 超标根据水质及相关河道水质监测结果,治理段河道的氨氮、总氮、总磷都属于地表水劣Ⅴ类标准。

底质特性:根据我们对河道底质的调查,发现河流由于水体流动性很小和受到污染,底层水均缺氧,其溶解氧含量为0,因此河底底泥呈黑色,用竹竿触动表层底泥时,泥层中放出大量的气泡,表明泥层处于厌氧状态。

底质结构为部分泥质,主要污染物为树叶、垃圾等沉积物。

河边居民反映,夏季有时河水发臭翻泥。

生物相现状:河道内油污比较多,很少有水生高等植物和无水生浮游动物。

由于水体底层缺氧以至处于厌氧状态,推测深水河床区缺少或根本无大型底栖动物存在。

污染源及污染原因分析:1、内源污染影响:因水域长期受两岸生活污水及死亡植物茎叶、藻类沉积影响,有较多的有机污染物在河床底部淤积,通过与上覆水体的反复交换,不断向上释放高浓度污染,成为对水域污染贡献率较大的内源性污染源。

2、面污染源进入:雨水汇集区域面积较大,沿河地面污染如居民生活污水、汽车尾气沉降污染物等随雨水地表径流进入河道。

3、点污染源进入:上游来水(补水河水质差时)、居民小区生活污水进入河道。

4、废弃物的进入:两岸垃圾入河,以至沉积物和部分漂浮物腐烂污染水体。

1.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的需求和消耗量不断增多,相应的废水排放量也在不断的增多,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和面源控制的滞后等原因,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严重,河网水体己基本失去水环境功能。

富营养化问题的突出,日益加剧的水污染,正威胁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危害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水体生态系统。

防治河流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去功能化已是城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迫切需求。

通过近一个月的实地踏勘、走访,我们对杭州市XX内的各条河道进行了深入了解,整个XX区域就一条主河道,且河道比较曲折蜿蜒,水体流动性不强,水力停留时间比较长,从水质上看,河道水体发黑,冒泡,特别是夏天气温较高,河底淤泥容易发酵,从而导致“黑水”产生。

2012年4月22日XX三桥附近大面积黑色污水排出的事件广受关注,污水的源头是XX区内一条臭水河。

环保部门回应河水发黑的原因是:生活污水大量流入加上河底淤泥未及时清理。

图1-1 黑水事件1.3工程建设的先进性在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方面,XX创造性地利用生物改良技术、立体生态修复技术、生物操纵等技术,采取《多级强化水质生态修复耦合技术》,修复被污染水体的生物链,重建水体生态系统,构建水体生态平衡,长期保持清澈、洁净,形成五光十色的美妙水体自然景观。

《多级强化水质净化生态修复耦合技术》是一种投资少、维护和管理均较为方便的生态水处理技术,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合高教河道的水文形式,以及河流水质特点和水质改善求,推广价值大。

通过采用该技术,形成适合河道生态修复的适宜原位水质净化处理技术,将有助于实现水质改善和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确保XX总体规划中的河道功能定位实现。

《多级强化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充分考虑河道特征、水文情势、堤防布置、河道景观等因素,结合河流水环境特征,突破河道断面构建技术、河道生态水力模拟技术,河道形态和河床形态优化技术,形成适宜的河道水流形态和多样化的生物栖息地环境,构建切实可行的生态河道构建关键技术,促进河流水环境整体改善和水生态系统恢复。

同时,该技术将有效性、适用性、经济性和长效性相统一,提出纳污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为形成河流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完整技术体系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河流水生态恢复、水质改善,促进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系统建设。

1.4工程建设的意义《多级强化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针对河道内水质净化的生态技术,以水量和流态的优化调节为基础,以生态水质净化为主导,通过多级水质净化程序实现河道内污水净化,对纳污河道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和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有显著效果。

该技术突破河道纵横断面构建型式、水流流态设计、生态护槽护岸材料等关键技术,工程项目的实施,可以为杭州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完整技术体系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杭州乃至整个浙江城市河流水生态恢复、水质改善,促进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系统建设。

第二章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原则2.1工程设计的依据(1)《杭州市城市河道保护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178号(2)《浙江省万里清水河道建设技术要求》(3)《污水再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5)《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6)《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7)《中心城区富营养化水体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治理工程简介》;(8)《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年;(9)《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恢复技术及其集成化策略》胡洪云,何苗,朱铭捷等.中国首届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高技术论坛,武汉,2004年,75-89;(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通过);(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修订);(1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技术大纲》(国家环保局1993年);(13)《关于生态市、生态县(市,区)、生态镇(乡)建设与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浙生态办函[2003]7号);(14)设计单位对周围水环境状况的调查与监测资料;2.2工程设计的原则(1)原位治理为主原则在所治理河道内就地构建水质净化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2)多功能协调原则河流系统健康所需满足的各项河流功能具有不同的指标要求,需要在单项功能指标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多功能协调的原则考虑各项功能、各项指标值之间的相互协调。

(3)生物多样性原则生物多样性是河流生态系统平衡和河流系统健康的基础,河流生态修复应该遵循生态学中的生物多样性原则,在防止生物入侵的前提下,引入本土生物,构建生态环境廊道,保护和增加河流系统生物多样性。

(4)景观美化原则河流生态修复的结果应该带给人们美好的享受,应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增加景观异质性,保留原河道的自然线形,运用植物以及其他自然材料构造河流景观。

(5)清洁治污原则:治污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第三章工程的设计目标3.1 总体目标在保证水利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水面“绿化”美化。

引进水生观赏植物、水培花卉、陆生花卉结合周边环境造景。

强调“绿化”与环境的协调性、景观的功能实用性和景观自身的可观赏性。

水体景观设计目标:以“人文、人性、自然和生态”为原则,以江南水乡格调为特色,水生植物为主,盆花植物为辅,力图创造一个自然的、生态的、和谐的独具水乡风格的人性化的生态景观。

在生态景观建设过程中,注重水质维护,确保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稳定。

通过水生动、植物定向培养、建立起稳定的人工生态体系,实现人工生态体系向自然生态体系的演替,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并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循环再生、自我修复等特点,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图3-1 目标原理图3.2 设计水质目标在污染负荷能够控制的前提下,工程完工6个月后水质验收指标:(1)治理段水色清,无黑臭,无藻类等漂浮物积聚;(2)水质指标修复前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质标准,即:远期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

3.3 水生植被修复目标水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具有多样性种群,暖季、寒季能自然交替的,以水生植物为优势种群的稳定的植物群落。

构建的水生植物面积占工程总水面的15%~30%。

①植物种类:应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能反映生物多样性,生境复杂性。

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各二种以上,并考虑景观效果;沉水植物包括暖季沉水植物与寒季沉水植物,暖季沉水植物以苦草、黑藻为主,寒季沉水植物以黄丝草等为主。

②水生植被面积:修复的水生植物面积为该工程整个水体面积的15%~30%。

其中,挺水植物与浮叶植物的面积占10%,沉水植物的面积占5%~20%。

12月、1月、2月,由于是大多数植物的越冬期,水生植被面积可相应减少50%。

③自然繁殖与自然交替:种植的植物经过越冬期或越夏期后,应能自然繁殖;暖季植物与寒季植物能自然交替。

本工程沉水植物以圆币草、聚草等为主,挺水植物以菖蒲,黄菖蒲、再力花、美人蕉等为主,浮叶植物以睡莲、荷花为主。

3.4 水面景观目标在保证水体环境自然性的基础上,进行水面“景观绿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