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新).doc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2.折叠:同桌合作,把同桌的展开图重新折叠成正方体。

(1)同桌各自交换展开图,动手折一折。

(2)找规律:(课件出示正方体的 11 种展开图)观察这 11 种展开图,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①有6 种中间是4 个正方形的,两侧分别有 1 个正方形,形状不同。

②有 3 种中间是 3 个正方形的,两侧分别有 2 个和1 个正方形。

③有 1 种中间是2 个正方形的,两侧分别有 2 个正方形。

④有1 种两行各有3 个正方形的。

3.小结:这种方法叫“数字巧记法”,第一种是 1、4、1;第二种是 2、3、1;第三种是 2、2、2;第四种是 3、3。

记住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判断某一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4.找相对的面提出活动要求:利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点尝试找一找正方体和长方体相对的面。

图一图二学生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和想象,让学生充分体验展开与折叠的过程,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加强感悟立体图形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渗透转化与对应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练习巩固1.完成教材第 15 页练一练的第 1、2 题。

2.完成教材第 13 页练一练的第 3 题。

四、拓展提升1.一个正方体的 6 面上分别写着“爱、国、诚、信、友、善”6个字,根据下面三种摆放情况,判断每个字对面写着什么字。

诚信爱国友信友爱善五、全课总结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板书设计展开与折叠组长签名:教后思考:课题:露在外面的面第 1 课时组内讨论形成教案:个人修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正确区分长方体和而正方体的异同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

(教材第11~13页)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课件等。

师:请同学们自己说说已经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师:请每位同学拿一张长方形纸用手摸一摸,什么感觉?生:平平的。

师: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作平面图形。

师:(出示纸盒)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师:这些物体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我们还能在它们所占的位置上放别的物体吗?生:不能。

师:可见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立体图形,并说出哪些是长方体。

教师引入课题,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平面图形,引出立体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1.利用学生准备的学具来认识长方体。

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生:面。

(板书:面)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生:有一条边。

师:这条边叫作棱。

(板书:棱)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生:点。

师:相交的这点叫作顶点。

(板书:顶点)师:同学们观察自己的长方体,交流、讨论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讨论提纲:①长方体有几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棱可分为几组?怎样分?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用课件演示或用长方体指出: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分3组,相对的4条棱为1组。

顶点:8个。

师:请同学们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新)

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新)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学校:年级:姓名:职称: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整理与复习第五单元分数除法第六单元确定位置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数学好玩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总复习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不太好的。

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

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在之前的研究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且能够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研究它们的基本特点、展开图、表面积以及堆放时露在外面的面积。

通过四个活动,我们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包括它们的特征、展开图以及计算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积的方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将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和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

通过研究,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和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且为研究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将包括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来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通过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来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研究惯,并且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交流,逐步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并积累研究图形的方法和经验。

我们也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展开图与长方体各个面之间的关系,并且引导学生想象露在外面的面的情形,探索一些有趣的规律。

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将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并且通过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我们将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是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展空间观念。

我们将使用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课件等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内容。

教师将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经研究过的平面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2单元 长方体(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2单元 长方体(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第2单元长方体(一)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长方体的概念和特征;2.能够正确使用长方体的公式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3.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重点1.长方体的概念与特征;2.长方体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运用长方体的特征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长方体的定义;2.长方体的特征;3.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4.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5.根据实际问题解决长方体相关的应用问题。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材配套的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1 热身活动1.教师将教室中的各种物品按照形状进行分类:球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2.让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物品并说明其形状特征。

1.2 导入1.出示教材中关于长方体的图片,让学生描述长方体的外形特征和命名规则;2.教师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地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第二步:讲授2.1 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教师介绍长方体的定义,强调其特点:六个面都是矩形,每对相对的面积相等,棱和面的交线形成直角。

2.2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教师用板书的形式介绍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教师用长方体模型和纸板图形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和计算思路;3.通过各种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3.1 练习1.练习册P23页6道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师生一起分析、思考解决方案,并用板书解决部分题目。

3.2 实际问题的解决用录制视频展示学生的合作竞赛课前习题积累,发现问题;分CAD绘图班组,绘制卧式和立式长方体的分解图,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四步: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2.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完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新).doc

(完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新).doc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 1 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二、探索新知:1.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教材 11 页)。

(1 )用手摸一摸你准备的学具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2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3 )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

(4)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归纳:长方体有 12 条棱,相对的 4 条棱的长度相等)(5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什么?(顶点)(6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8 个)(7 )你们还能找出长方体的其它特征吗 ?小组讨论 ,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8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2 检测自学,展示交流(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长方体有 6 个面、 8 个顶点、 12 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 6 个面、 8 个顶点、12 条棱, 6 个面都相等和 12 条棱相等。

)( 2)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1 页的表格。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

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2)长方体有 ()条棱。

哪些棱长度相等?()( 3)长方体有()个顶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4. 容积和容积单位5. 体积和体积单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容积和体积单位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容积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模型,课件,投影仪。

2. 学具:剪刀、胶水、纸张、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总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讨论,利用教具和学具,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4. 容积和容积单位5. 体积和体积单位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容积和体积单位。

3. 拓展题:研究其他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堂讲解、操练和作业,检查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学生参与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提高课堂氛围。

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新)

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新)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整理与复习第五单元分数除法第六单元确定位置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数学好玩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总复习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不太好的。

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

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 1 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二、探索新知:1.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教材 11 页)。

(1 )用手摸一摸你准备的学具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2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3 )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

(4)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归纳:长方体有 12 条棱,相对的 4 条棱的长度相等)(5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什么?(顶点)(6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8 个)(7 )你们还能找出长方体的其它特征吗 ?小组讨论 ,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8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2 检测自学,展示交流(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长方体有 6 个面、 8 个顶点、 12 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 6 个面、 8 个顶点、12 条棱, 6 个面都相等和 12 条棱相等。

)( 2)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1 页的表格。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

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2)长方体有 ()条棱。

哪些棱长度相等?()( 3)长方体有()个顶点。

2.判断题(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6 个面, 12 条棱, 8 个顶点。

() (2 )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4)长方体有 6 个面 ,每个面有 4 条棱 ,共二十四条棱。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五、作业练一练第 1,2,3 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认识练习题设计一、必做题(一)填空:1. 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 正方体的 6 个面都是()形,有()条棱。

3.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4.填写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二)判断:1. 如果长方体有 2 个面是正方形,那么其余的 4 个面一定相同。

()2. 有 6 个面, 12 条棱, 8 个顶点的立体图形一定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二、选做题1.一个正方题的棱长和是36 分米,他的每条棱长是多少分米?2.小明想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长 8 厘米,宽 6 厘米,高 5 厘米,至少需要多少厘米铁丝?第 2 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材12页试一试)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一、回忆复习:什么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试举例说明二、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量一量,说一说,它的长是 ( ),宽是?高是?再测量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多少?三、探究新知1. 这些面,哪几个可以组成长方体?你是怎么想的。

并与同伴交流2. 观察,小组交流,汇报。

3. 在 8 个面中找出 6 个面,使它们能围成右面的长方体,这 6 个面的编号分别是什么?在图中标出。

四、练习巩固基础:1.通过观察,发现 5 厘米和 7 厘米的小棒都不足 4 根,所以不能选。

2.把下面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填在表中。

指导学生:怎么根据昨天所学的长方体知识,找出相对应的长方体的各条棱,如果不借助于图,最好能在自己的大脑中想象出并概括。

变式:1.制作如下图的一个长方体灯笼,至少需要多少厘米长的木条?五、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长方体的认识面:长方体有 6 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棱: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12 条棱,相对的 4 条棱的长度相等.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8 个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长、宽、高六、作业教材 13 页练一练第 6 、7 题。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 2 课时长方体的认识练习题设计一、必做题1.填空( a)图是()体,它的6个面是()形。

( b )图是()体,它的6个面是()形。

( c)图是()体,它的6个面中,有()个面是()形,有()个面是()形。

2.长方体有()个顶点,()条棱,包含()组相对的棱,相对的棱的长度(),长方体有()个面,都是()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相对的面有()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3.长、宽、高相等的长方体叫做(),也叫做()。

4. 正方体有()个顶点,有()条棱,所有棱的长度都(),正方体有()个面,所有的面都是()形,所有面的面积都()。

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点是都有()个顶点,()条棱,()个面。

6. 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用右图表示出来。

7. 某长方体的长是 6 厘米,宽是 4 厘米,高是 3 厘米,则这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厘米。

8.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 60 厘米,则它的一条棱长是()厘米。

二、判断。

1. 长方体的 6 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

()2. 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叫做它的顶点。

()3. 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4. 决定长方体的大小的是它的长、宽、高。

()5. 一根长方体木料,横截成 3 段,增加了 6 个面。

()6. 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7. 在一个长方体中,如果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那么另外四个面的面积一定相等。

8. 因为正方体有 6 个相等的面,所以正方体有24 条相等的棱。

()三、选择1.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 10 厘米,宽 8 厘米,高 2 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厘米。

A. 20 B. 40 C. 60 D. 802.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 分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分米。

A.48 B. 64 C. 32 D. 963.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 4 厘米,宽是 3.5 厘米,高是 1.5 厘米。

它的占地面积是()厘米。

A. 6 B. 14 C. 5.25 D. 21二、选做题1. 做一个长是 6 厘米,宽是2.5 厘米,高是 4 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多长的铁丝?2. 做一个棱长是 6 厘米的正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多长的铁丝?3. 焊接一个长是12 厘米,高是 8 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100 厘米长的铁丝。

这个长方体的宽是多少厘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礼品盒长 10cm 、宽 6cm 、高 2cm ,彩带的打结部分长 15 厘米,捆扎这个盒子至少需要多长的彩带?5.焊成一个正方体框架至少需要84 厘米长的铁丝。

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分米?这个正方体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展开与折叠----- 长、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6 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6 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6 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准备:、剪刀、正方体的盒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正方体 6 个面的相对的位置并回答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 6 个面相对位置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二、探索新知:1.出示自学提示: (学习教材 14 页 )(1 )剪开长方体盒子,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

①沿棱剪开,不能剪散②边剪边想,相对的面跑到哪里去了?③把相对的面用相同的符号标出来。

(揭示展开图的概念:象这样由立体图形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就叫做正方体的展开图。

)(2 )探究长方体、正方体展开的特征:①请学生把正方体各种不同的形状的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

观察黑板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感悟:①正方体展开图各小图形的特点②正方体展开图的不唯一的特点③正方体展开图中相对面的位置特点等.)2.同伴合作,把每一种展开图重新折叠成正方形。

(1)对长方体盒子和正方体盒子进行比较。

(2). 通过剪一剪等实践活动,把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剪开得到平面图形的活动,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3.检测自学结果:三、练习巩固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说说每个展开图的特征,怎样的立体图形才有这样的特征呢?思考后连一连。

四、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五、作业 :练习册板书设计:展开与折叠----- 长、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 ; 几个面,都是什么形状正方体:几个面,都是什么形状教学反思:展开与折叠练习题设计一、必做题四方成线两相卫,六种图形巧组合( 1)(2)(3)(4)( 5)(6)以上六种展开图可归结为四方连线,即,另外两个小方块在四个方块的上下两侧,共六种情况。

二、跃马失蹄四分开( 1)(2)(3)(4)以上四种情况可归结为五个小方块组成“三二相连”的基本图形(如图),另外一个小方块的位置有四种情况,即图中四个小方块中的任意一个,这一图形有点像失蹄的马,故称为“跃马失蹄”。

三、两两错开一阶梯这一种图形是两个小方块一组,两两错开,像阶梯一样,故称“两两错开一阶梯”。

四、选做题1.如果有一个正方体,它的展开图可能是下面四个展开图中的()方体的表面教学目:1.合具体的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探究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的程,能准确的算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

2.能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与生活的密切系,培养学数学的良好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