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赵士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普通化学 赵士铎 (第三版)习题答案,DOC

普通化学  赵士铎 (第三版)习题答案,DOC

普通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中国农业大学1.1(1(2)(3)1.21.31.41.5b?T b=Tb?T f=Tf1.6?=cRT1.71.82.1(1)2.2(1/4??f m r m r m=(1/4)[-1107kJ?mol-1-(-1150kJ?mol-1)]=90kJ?mol-12.3(1/4)[反应式(3)-反应式(4)+3?反应式(2)-反应式(1)]得:N 2(g)+2H2(g)=N2H4(l) (5)??f H m?(N2H4,,g)=(1/4){?r H m?(3)-?r H m?(4)+3??r H m?(2)-?r H m?(1)}=(1/4){-143kJ?mol-1-(-286kJ?mol-1+3?(-317kJ?mol-1)-(-1010kJ?mol-1))=50.5kJ?mol-12?反应式(4)-反应式(5)得:N 2H4(l)+)O2(g)=N2(g)+2H2O(l)?r H m ?=2??r H m ?(4)-?r H m ?(5)=2?(-286kJ ?mol -1)-50.5kJ ?mol -1=-622.5kJ ?mol -1 2.4?r H m ?=2?f H m ?(CO 2,g)+3?f H m ?(H 2O,l)+(-1)??f H m ?(CH 3OCH 3,l)+(-3)?f H m ?(O 2,g)??f H m ?(CH 3OCH 3,l)=2?f H m ?(CO 2,g)+3?f H m ?(H 2O,l)-?r H m ?=-183kJ ?mol -1 2.5C(s)+O 2(g)?r H m ?(1)CO 2(g) ?r H m ?(2)?r H m ?(3) CO(g)+(1/2)O 2(g)由题意知,?r H m ?(1)<0,?r H m ?(2)<0,?r H m ?(3)<0 ?r H m ?(1)=?r H m ?(2)+?r H m ?(3)?r H m ?(1)-?r H m ?(3)=?r H m ?(2)<0?r H m ?r H m ?r 2.72.82.9 ?H ??G ??S ?S n (白锡)=S n (灰锡)?r H m ?(298K)=?f H m ?(灰锡)+(-1)??f H m ?(白锡)=-2.1kJ ?mol -1<0 ?r S m ?(298K)=S m ?(灰锡)-S m ?(白锡)=-7.41J ?mol -1K -1<0 ?反应在标准状态,低温自发。

普通化学赵士铎第五版答案及解析

普通化学赵士铎第五版答案及解析

普通化学赵士铎第五版答案及解析赵士铎,1923年12月生于河北廊坊。

曾任中国化学工业公司高级工程师、高级顾问。

1953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6年任香港浸会大学名誉博士论文指导教授。

1989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至2001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所长(其间1998至2000年间曾担任该所所长)、总工程师,并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理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人民政府顾问、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

2001年7月3日当选为国际化学联合会(IUPAC)理事;2001年11月27日当选为国际化学工业理事会理事长(2002年12月1日当选为 IUPAC主席);2003年6月4日当选为国际化学工业理事会副理事长(2005年11月5日当选为 IUPAC主席,2010年10月28日就任第16届国际化学大会主席);2010年3月4日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特聘专家;2016年4月25日被授予终身名誉院士称号。

1.什么是溶解题干:当溶液中存在氢气时,溶液中的物质就会溶解。

水溶液的溶解指的是溶解于水时,化学键被破坏、反应终止的过程。

解析:溶剂的溶解指水溶液中,存在着一个或多个溶解性大构型物质。

溶解性大构型物质在水中可以溶解。

这些溶于水的物质通常是水分子和氢原子。

这些溶于水的物质在水中可以形成溶解性大构型。

如:碳酸氢钠的大颗粒沉淀是水溶大构型。

例如:碳酸钠与氯化钠溶液都是酸性体系等。

氢离子和氧离子均能在水溶胶体系中溶解。

2.还原性有机反应的化学计量比解答:还原性有机反应的化学计量比在计算上有很大的学问,要根据反应的官能团的大小、类型、数量、浓度和反应速率等条件来确定。

例如,在一个反应中,若一种官能团可以通过化学计量比获得,则该反应的化学计量比就是 O。

但这种官能团必须在不同官能团间作转换作用才能获得:① O原子由亲核原子构成;② O原子分子大小随O2数量变化;③ O原子分子为一个共价键。

普通化学 赵士铎 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 赵士铎 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 (第三版)习题答案中国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组编第一章 分散系1、1 (1)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2) 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渗透压大于植物根细胞液的渗透压 (3)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1.2 沸点不断上升,至溶液达到饱与后,沸点恒定;蒸气凝结温度恒定,等于溶剂的沸点。

1、3%6.1)O H (/1)O H ()O H ()O H ()O H ()O H ()O H (kg mol 91.097.0%mol kg 034.0/%0.3)O H (1)O H (/)O H ()O H (L mol 88.0mol34g L g 1000%0.3)O H ()O H ()O H (2222222222221-1-222222221-1--1222222=+=+=⋅=⋅=-=⋅=⋅⋅⨯==M b b n n n x w M w b M w c ρ1、4 凝固点自高至低顺序:葡萄糖溶液、醋酸溶液、氯化钾溶液 1、5b = 1、17 mol ⋅kg -1∆T b = K b b = 0、52K ⋅kg ⋅mol -1⨯1、17 mol ⋅kg -1 = 0、61K T b = 373、76K = 100、61℃∆T f = K f b = 1、86K ⋅kg ⋅mol -1⨯1、17 mol ⋅kg -1 = 2、18K T f = 270、87K = - 2、18 1、6 π = cRT =RT VMm / 1-4-1-1m ol g 100.2kPa499.0L 10.0K 300K m ol L 8.31kPa g 40.0⋅⨯=⨯⨯⋅⋅⋅⨯==πV mRT M1、721:2: 30 1280.3 : 1610.2 : 15.9= 化合物中C 、H 、O 原子数比为21:30:21--1A b B f mol g 3105.00g0.33K g 100.0mol kg K 12.5⋅=⨯⨯⋅⋅=∆=m T m K M故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 21H 30O 2 1、81-B 2BB 22222mol g 4.342)O H (/)O H (}CO )NH {(/}CO )NH {(⋅=∴=M m M m m M m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2、1 (1)错误;(2)正确;(3) 错误;(4)错误;(5)正确;(6)正确;(7) 错误;(8)错误 2、2 (1/4)[反应式(1)-反应式(2)]得:(1/2)N 2(g)+(1/2)O 2(g)=NO(g) ∴∆f H m θ(NO,g)=(1/4){ ∆r H m θ(1) - ∆r H m θ(2)}=(1/4)[-1107kJ ⋅mol -1-(-1150 kJ ⋅mol -1)] =90 kJ ⋅mol -12、3 (1/4)[反应式(3)-反应式(4)+3⨯反应式(2)- 反应式(1)]得:N 2(g)+2H 2(g)=N 2H 4(l)ΛΛΛΛΛ(5)∴∆f H m θ(N 2H 4,,g)=(1/4){ ∆r H m θ(3) - ∆r H m θ(4)+ 3⨯∆r H m θ(2) - ∆r H m θ(1)} =(1/4){-143kJ ⋅mol -1-(-286kJ ⋅mol -1+3⨯(-317kJ ⋅mol -1)-(-1010kJ ⋅mol -1)) = 50、5 kJ ⋅mol -12⨯反应式(4)-反应式(5)得:N 2H 4(l)+ )O 2(g)= N 2(g)+2H 2O(l)∆r H m θ=2⨯∆r H m θ(4)- ∆r H m θ(5)=2⨯(-286 kJ ⋅mol -1)- 50、5kJ ⋅mol -1= -622、5 kJ ⋅mol -1 2、4 ∆r H m θ=2∆f H m θ(CO 2,g)+3∆f H m θ(H 2O,l)+(-1)⨯ ∆f H m θ(CH 3OCH 3,l)+(- 3)∆f H m θ(O 2,g) ∴∆f H m θ(CH 3OCH 3,l) =2∆f H m θ(CO 2,g) +3∆f H m θ(H 2O,l)- ∆r H m θ= -183 kJ ⋅mol -1 2、5Θ∆r H m θ(1)= ∆r H m θ(2)+ ∆r H m θ(3) ∆r H m θ(1)-∆r H m θ(3)= ∆r H m θ(2)<0 即:以碳直接作燃料时放热较多 2、6 C(s)+H 2O(g)=CO(g)+H 2(g)∆r H m θ= ∆f H m θ(CO,g)+ (-1)∆f H m θ(H 2O,g)=-110、5 kJ ⋅mol -1 -(-)241、8 kJ ⋅mol -1=131、3 kJ ⋅mol -1CO 2(g) +H 2O(g)∆r H m θ(2) ∆r H m θ(3) CO(g)+H 2(g)+O 2(g)Θ∆r H m θ(1)= ∆r H m θ(2)+ ∆r H m θ(3) ∴∆r H m θ(1) - ∆r H m θ(3) = ∆r H m θ(2)>0由题意知,∆r H m θ(1)<0, ∆r H m θ(3)<0 故:以水煤气作燃料时放热较多2、7 均为熵增过程。

中国农业大学赵士铎版普通化学普化作业7-10

中国农业大学赵士铎版普通化学普化作业7-10
解:pH=4.07,c(H+)=8.5×10-5=c(NO2-); HNO2== H+ + NO- ; Kaθ= c(H+)×c(NO2-)/c eq(HNO2) =[8.5×10-5]2/4.6×10-4=1.57×10-5;
因此,雨水中亚硝酸的总浓度
c总(HNO2)=1.57×10-5+8.5×10-5=1.07×10-4
c(C10H14N2H+)=c(OH-)=1.9×10-4mol·L-1 c(C10H14N2)≈0.050mol·L-1
c(C10H14N2H22+)≈Kb2Θ=1.4×10-11(mol·L-1)
普通化学 2001-2004
9:55:09
7 酸碱平衡
第七章作业
7.10在1.0L,c(NH3)=0.10mol·L-1的氨水中,需加入 多少克(NH4)2SO4方可配制得pH=9.0的缓冲溶液?
第八章作业
8.10
H2S == 2H+ +S= Ka = 9.23×10-22 ZnS == Zn2+ + S= Ksp= 2.93×10-25 Ksp= c(Zn2+)·c(S=);若要ZnS沉淀完全溶解,则溶液 中的c(Zn2+)应等于0.1mol·L-1。
∴ c(S=)= Ksp/c(Zn2+);将此式代入得:
pH=14-7.5=6.5
∴pH范围2.8~6.5
普通化学 2001-2004
9:55:09
8 沉淀-溶解平衡
第八章作业
8.7 解: c(OH-)/cΘ= 1.77105 (0.10/2)/c =9.4×10-4(mol·L-1)
c(Mg2+)=0.50/2=0.25(mol·L-1) [c(Mg2+)/cΘ][c(OH-)/cΘ]2=(0.25/cΘ)( 9.4×10-4/cΘ) 2

中国农业大学赵士铎版普通化学单元测验1

中国农业大学赵士铎版普通化学单元测验1

普通化学第一单元测试 2011年11月30分)1.C 2H 5OH(l)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与下列反应中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相等的是 ( )A) 2C(金刚石)+3H 2(l)+1/2O 2(g)=C 2H 5OH(l) B) 2C(石)+3H 2(g)+1/2O 2(l)=C 2H 5OH(l)C) 2C(石)+3H 2(g)+1/2O 2(g)=C 2H 5OH(l) D) 2C(石)+3H 2(g)+1/2O 2(g)=C 2H 5OH(g)2.反应MgCl 2(s)=Mg(s)+Cl 2(g),Δr H mΘ>0,标准状态下,此反应 ( ) A) 低温自发 B) 高温自发 C) 任何温度均自发D) 任何温度均不可能自发 3.△H=Q p ,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因为△H=Q p ,所以Q p 也有状态函数的性质B) 因为△H=Q p ,所以焓可以被认为是系统含的热量C) 因为△H=Q p ,所以只有在等压过程中才有焓D) 因为△H=Q p ,在无非体积功的条件下,等压过程中的系统所吸收的热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焓值4.反应物和产物都呈气相的下列平衡系统中, 哪个反应不受压力增加的影响 ( )A) N 2+3H 2=2NH 3 B) 2CO +O 2=2CO 2 C) 2NO 2=N 2O 4D) N 2+O 2=2NO 5.公式lg K Θ= -Δr H mΘ/2.303RT +Δr S mΘ/2.303R 中,与lg K Θ呈直线关系的函数是 ( ) A) Δr H mΘ B) Δr S mΘ C) 1/T D) 1/R 6.对于一个达平衡的体系,以改变浓度使反应正向进行,则应是反应的 ( ) A) Q = K ΘB) Q <K Θ C) Q > K Θ D) 无法确定 7.在放热反应的平衡体系中升高温度,标准平衡常数将会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8.下列反应 N 2(g)+3H 2(g)=2NH 3(g) K 1Θ1/2N 2(g)+3/2H 2(g)=NH 3(g) K 2Θ1/3N 2(g)+H 2(g)=2/3NH 3(g) K 3Θ标准平衡常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中国农业大学赵士铎版普通化学4

中国农业大学赵士铎版普通化学4

普通化学 2001-2004
8:31:42
4 原子结构和周期系
4.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量子化和原子的玻尔模型
玻尔理论的三点基本假设:
普通化学 2001-2004
8:31:42
4 原子结构和周期系
4 原子结构和周期系
4.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4.1.1 量子化和原子的 波尔模型
4.3.2 近似能级图
4.3.3 基态原子核外电 子的排布
4.1.2 微观粒子的波粒 4.4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
二象性
元素周期系
4.2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4.2.1 波函数及量子数 4.2.2 原子轨道和电子 云的图像
普通化学 2001-2004
8:31:42
4 原子结构和周期系
4.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量子化和原子的玻尔模型
十九世纪末,电子、放射性和X射线等发现后,认识 到原子具有较复杂的内部结构。1911年Rutherford E 建立了有核原子模型——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
化学变化,原子核不发生改变,只涉及到核外电子运 动状态的改变。物质结构与其化学性质紧密相关。因 此,原子结构是基础, 尤其是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 态是关键。
爱因斯坦光子说 E=hv。光量子概念
卢瑟福原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
原子中的电子只能沿着某些 特定的、以原子核为中心的圆
形轨道运动,其能量状态不随
时间改变,称为定态。能量最
低的定态叫基态,能量较高时
叫激发态。
普通化学 2001-200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31:42
4 原子结构和周期系
4.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中国农业大学赵士铎版普通化学普化作业4-6

中国农业大学赵士铎版普通化学普化作业4-6

8:31:42
4 原子结构和周期系
第四章作业
7.4量子力学中用波函数ψ来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
并用其值的平方表示几率密度。
7.5下列各组两指数合理的为:
(1) n =2,l =1,m = 0,ms= +1/2;√ (2) n =3,l =3,m = -1,ms= -1/2;× (3) n =3,l =0,m = 0,ms= 0; × (4) n =2,l =0,m = +1,ms= -1/2; × 7.7某元素基态原子,在n=5的轨道中仅有2个电子,则
4 原子结构和周期系
例题
4.4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例1:写出 30A的 1)电子分布式、2)外层电子构型、 3)周期和族、 4)分区、5)金属性、6)最高氧化值。
答: 30A 1s2 2s2 2p6 3s2 3p6 4s2 3d10 1) 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4) ds区
普通化学 2001-2004
IB ⅡB
8:31:42
4 原子结构和周期系
第四章作业
7.1电子等微观粒子有别于宏观物体的二特性:物理量量子
化、波粒二象性,分别可由原子光谱和电子衍射实验事实 证明。
7.2电子衍射实验中,小孔直径约小,即粒子的空间坐标越 准确,则粒子的动量越不准确,故经典力学中用牛顿力学
该原子n=4的轨道中含有电子:
a、8个;b、18个;c、8~18个;d、8~23个。
7.10第四能级组中所包含的原子轨道是4s、3d、4p。
普通化学 2001-2004
8:31:42
4 原子结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周期系
第四章作业
7.11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是依能级组划分的,族是依外 层电子排布划分的,主族元素与副族元素原子结构上的 区别在于外层电子填入(n-1)d轨道。

普通化学第四章课后习题解答

普通化学第四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四章化学平衡原理参考答案P 68~69 综合思考题:解:①根据r H mV B f H m (其中V B 对生成物取正值,反应物取负值)有:rH m 2 f H m (D,g) f H m (E,g) ( 1) f H m (Ag) ( 1) f H m (B,g)=2 X(-4RT !)+(-2.606RT J+3.5RT !+2.5RT ! =-4.606RT 1同理:r S m 2S m (D,g) S m (E,g) ( 1)S m (A,g) ( 1)S m (B,g)=2 X( 0.25RT 1)+(0.5RT J-0.3RT 1-0.7RT 1 =0.0根据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rG m Em T Qm 有:r Gm4.606RT 1298 0.0 10 3=-4.606RT 1 X 10-3 (kJ.mol -1) <0•••反应正向自发。

②根据r G mRT l nK 有:In KrG m 4-606RT 1 1034.606RTRT ; 10 3K 0=100.02③求 Q ,根据 Q[P D /P ] [P E /P ]有:[P A /P ] [P B /P ][0.5 101.3kPa/101.3kPa]2 [0.5 101.3kPa/101.3kPa] [1.0 101.3kPa/101.3kPa] [0.5 101.3kPa/101.3kPa]=0.25①反应 C ⑸ + H 2O(g)三_CO(g) + H/g)4.0 X 10-2 4.0 X 10-2••• Q<K•••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④根据|门空上^(口1)有:K , R T , T 2r H m4.606RT , , T i =298K , K , 100.0 , T 2=398K , K 2 K 24.606R 298 398 298将有关数据代入式子中得:In 2()100.0R 298 398解得:K e 2=31.4⑤••• K e 2< K e i , •••由T i 升至T 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吸热反应方向移动)P70〜72练习题参考答案1 1、解:①-②十2 可得:CO 2(g) H 2(g) CO 2 CO(g) H 2O(g) CO(g) - O 221整理后得③:H 2(g) -O 2(g) H 2O(g)K 32根据:方程式与平衡常数K e 的运算关系,有方程式: 加、减、平衡常数: 乘、除、K 1K 3广.K 2乘、除、 移项 乘方、开方、倒数2.0 16.90.1.4 10 24、解:依题意;平衡浓度:1.0 X 10-2K C2 / 2 /[4.0 10 1 [4.0 101 - 1- 二1- 0.16[「° 10 11②H 2O(g)的瞬时浓度增大后,反应的转化量增加 x 则:C(s) + H 2O(g),_二 CO(g) + H 血)4.0 X 102-x4.0 X 102+x 4.0 X 10-2+xX=0.019CO(g)与^(g)的最终浓度是:=0.059mol.L -1③反应的转化率提高量为:5、解:依题意,T 温度下, 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为:倍,则各物的分压分别为2 P co 、2 P H 2 > 2 P CH 3OH ,有PCH 3OH[2P cO p][2%]20.25K P0.5倍,则各物的分压分别为 0.5 P c 。

普通化学第六版答案

普通化学第六版答案

普通化学第六版答案【篇一: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大连理工)】普通化学习题答案一、是非题(用“+”、“—”表示正确和错误)第2、3、5、6、10、11、12题“+” 其它题“—” 二、选择题1-5b、c、d、d、a 6-9 d、bcd、ac、cd 三、填空题1 ②⑤①③⑥④2 ①>④>② = ③>⑤3 ①31②4 Ⅲa ③4s24p14 略5 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吸引作用离子间、共价键和金属键 6 方向饱和7 sp3109。

28’sp2杂化3个平面三角形dsp2杂化 4个 90。

sp3杂化 4个 109。

28’11sp3杂化 4个 109。

28’正四面体形 d2sp3 6个 90。

正八面体形121318禁带宽度(eg)不同(半导体eg<2ev,绝缘体eg>6ev),导体有导带,绝缘体则无。

19 (不要求)错位粒子缺陷间隙离子缺陷杂质粒子缺陷空位缺陷四、简答题 1①该写法违背了洪特规则。

根据洪特规则,n相同的电子应尽先占据m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

②该写法违背了泡力不相容原理。

3s只有一个轨道,只可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

③该写法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

n相同l不同的轨道,能量高低为ns<np。

3是指从la到lu的15个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依次缩小不明显的累积现象。

4①为非极性分子,在其同种分子之间只有色散力。

②均为非极性分子,它们之间只存在色散力。

③为极性分子,分子之间存在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

④为极性分子,且n与h之间能形成氢键,所以nh3分子间存在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还有氢键。

5沸点与分子间力关系一般为:分子间力越大,沸点越高。

所以沸点高的物质分子间力大。

分子间力大小:i2>br2>cl2>o2>n2>h2 6卤代烃hx虽然是极性分子,但分子间作用力仍以色散力为主。

对相同结构类型的物质色散力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hcl,hbr,hi 三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力也依次增大,它们的熔沸点同样依次增高。

中国农业大学赵士铎版普通化学普化作业1-3

中国农业大学赵士铎版普通化学普化作业1-3
2 2
因此,在此条件下,反应逆向进行。 在2000K时,根据方程式得:
Θ K Θ (T1 ) Δr H m T1 T2 ln ( ) Θ K (T2 ) R T1T2 Θ Δr H m T T2 lnK (T2 ) ( 1 ) lnK (T1 ) R T1T2
2 9 0.2 5 1 03 2000 2273 ( ) ln 0.1 3.6 8.314 2000 2273
ΔfHmΘ(298K) -1676 SmΘ(298K) 50.92
ΔrHmΘ(298K)=3/2(-393.51)-(-1676)=1085.7 kJ· mol-1 ΔrSmΘ(298K)=3/2(213.6)+2(28.33)-3/2(5.74)-50.92=317 J· mol-1· K- 1 ΔrGmΘ(T)≈ΔrHmΘ(298K)-TΔrSmΘ(298K) =0 T=ΔrHmΘ(298K)/ΔrSmΘ(298K)= 3420 K
-) 2 (4) : 2N2(g) O2(g) 2N2O4(g) 2N2O(g) 4NO2(g)
2N2O(g)+3O2(g)=2N2O4(g) 总反应的ΔrGmΘ= 4 ΔrGmΘ(3)–2[ΔrGmΘ(1)+ ΔrGmΘ(2)]
K总
普通化学 2001-2004
4 ( K3 ) 2 [ K1 K2 ]
普通化学 2001-2004
2 化学平衡
第二章作业
3.7解:反应 N2(g) + O2(g) = 2NO(g);ΔrHmΘ=2ΔfHmΘ p 2 ( NO ) 2 (20 / 100 ) p K 0.1 Q 4K pN pO 2 ( 10 / 100 ) ( )( ) p p

中国农业大学赵士铎版普通化学普化作业4-6

中国农业大学赵士铎版普通化学普化作业4-6
7.7某元素基态原子,在n=5的轨道中仅有2个电子,则
该原子n=4的轨道中含有电子: a、8个;b、18个;c、8~18个;d、8~23个。
7.10第四能级组中所包含的原子轨道是4s、3d、4p。
普通化学 2001-2004
8:31:42
4 原子结构和周期系
第四章作业
7.11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是依能级组划分的,族是依外
普通化学 2001-2004
8:31:42
5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第五章作业
8.1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A,B两元素化合,能形成离子型晶体得要条件是:A的 电离能小于B的电子亲合能。× (2)离子晶体晶格能大小仅与离子电荷、离子半径有关。 ×(见P.163)
(3)基态原子外层未成对电子数等于该原子能形成的共价键 数,此即所谓共价键的饱和性。×
层电子排布划分的,主族元素与副族元素原子结构上的 区别在于外层电子填入(n-1)d轨道。
7.12活泼金属主要集中于周期表中 s 区,惰性金属大都
集中于周期表 ds 区 。
7.13判断下列各对原子哪个半径较大,并查表核对是否
正确。 (1)H与He;(2)Be与Sr;(3)Se与Ca;(4)Cu与Ni;(5)Y与La
普通化学 2001-2004
8:31:42
5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第五章作业
8.8由于水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使水具有很多特
殊的物理性质,对生物体的存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 义。以下分别列出一些水的物理性质(1~4)以及对生 命现象的影响(a~b).试将性质与影响一一对应,并作 简单解释。 (1)高热容:~c.人体可基本保持体温恒定。 (2)密度大于冰:~d.河流、湖泊在冬季仅在表面结冰。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赵士铎答案(第三版)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赵士铎答案(第三版)

第一章 定量分析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1-2下列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进?(1) 天平两臂不等长,属于系统误差。

可对天平进行校正或者更换天平。

(2)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 2+。

属于系统误差。

可更换蒸馏水,或作空白试验,扣除蒸馏水中Ca 2+对测定的影响。

1-3 填空(1) 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密度应用相对相差表示。

(2)对照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测定中有无系统误差,空白试验的目的是判断测定中的系统误差是否因试剂、蒸馏水不纯等所致。

(3)F 检验的目的是检验两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

(4)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t 检验。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 1~d 6分别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 6为-0.0002。

(提示:一组平行测定,各单次测定结果偏差的代数和为0) 1-4解:%3.0mL50.6mL02.01r ±=±=E%08.0mL65.25mL02.02r ±=±=E上述计算说明为减小滴定管的体积误差,应适当增大取液的体积。

1- 5解: 纯FeSO 4·7H 2O 试剂中w (Fe)的理论值是:%09.20mol g 0.278mol 55.85g O)H 7FeSO (Fe)(Fe)(1--124=⋅⋅=⋅=M M w%06.20%405.2004.2003.2010.20=+++=xd i 分别为:0.04%,-0.03%,-0.02%,-0.01% %03.0%401.002.003.004.0=+++==d 平均偏差%2.0%06.20%03.0===x d d r %03.0%09.20%06.20-=-=-=T x Ea%2.0%06.20%03.0-=-==x Ea E r %03.01401.002.003.004.02222=-+++=S%2.0%06.20%03.0===x S 变异系数 6解:1- 7解:①用Q 值检验法:∴12.47应保留。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赵士铎答案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赵士铎答案

第一章圧量分析的误差和数据处理1- 2 下列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进?(1) 天平两臂不等长,属于系统误差。

可对天平进行校正或者更换天平。

(2) 测泄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馅水中含Ca2+。

属于系统误差。

可更换蒸饰水,或作空白试验,扣除蒸镭水中Ca?+对测定的影响。

1- 3 填空(1) 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左,则精密度应用相对相差表示。

(2) 对照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测定中有无系统误差,空白试验的目的是刿断测定中的系统误差是否因试剂、 蒸馅水不纯等所致。

(3) F 检验的目的是检验两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

(4) 为检验测泄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L 检验。

(5) 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立,已知分别为0. +0.0003. -0.0002. -0.0001. +0.0002,则必为・0・0002 = (提示:一组平行测定,齐单次测定结果偏差的代数和为0)上述计算说明为减小滴左管的体积误差,应适当增大取液的体积。

1- 5解: 纯FeSO 4-7H 2O 试剂中w (Fc )的理论值是:2().1()+2().()3 + 2().()4 + 2().()\% = 20.06%4di 分别为:0.04%,-0.03%,4).02%,-0.01 %0.04 + 0.03 + 0.02+0.01 4Ed —T = 20.06% - 20.09% = -0.03%1一4 解: ± 0・02mL6.50mL= ±0.3% ± 0.02mL25・65mL=±0.08%55.85g-mor*27&0g ・ mor* =20.09%平均偏差=〃= % = 0.03% .d _ 0.03%20.06%= 0.2% 4-1E 严=X =-°03%=-0.2% 20.06%晖輕唾亜= 0.03%*三(9.碱,力Q 喫;±0)•砺 % =0.06%相对误差=2丄9()一 25.()"25.05%1- 7 解:①用Q 值检验法:/. 12.47应保留12.33-12.34-12.38+12.42% = 1237%4().04.0.03 + 0.01 + 0.05% = 003%447 = 0.12%②用4/检验法:/. 12.47%应保留|召一貝=112.47%-12.37%| = 0.10%<4J1- 8 解:解法15=0.03%『口后|21.62%~.42%|衲十3和S d 2"x = 21.62%6解:变异系数晋 0.03%20.06%= 0.2%24.87%+ 24.93%2 =24.90%相对相差= 24.93% - 24.87%24.90% = 0.2%=-0.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中国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组编第一章 分散系(1)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2) 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渗透压大于植物根细胞液的渗透压 (3)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1.2 沸点不断上升,至溶液达到饱和后,沸点恒定;蒸气凝结温度恒定,等于溶剂的沸点。

%6.1)O H (/1)O H ()O H ()O H ()O H ()O H ()O H (kg mol 91.097.0%mol kg 034.0/%0.3)O H (1)O H (/)O H ()O H (Lmol 88.0mol 34g L g 1000%0.3)O H ()O H ()O H (2222222222221-1-222222221-1--1222222=+=+=⋅=⋅=-=⋅=⋅⋅⨯==M b b n n n x w M w b M w c ρ凝固点自高至低顺序:葡萄糖溶液、醋酸溶液、氯化钾溶液b = mol kg -1T b = K b b = kg mol -1 mol kg -1 = T b = = 100.61℃T f = K f b = kg mol -1 mol kg -1 = T f = = - = cRT =RT VMm / 1-4-1-1m ol g 100.2kPa499.0L 10.0K 300K m ol L 8.31kPa g 40.0⋅⨯=⨯⨯⋅⋅⋅⨯==πV mRT M21:2: 30 1280.3 : 1610.2 : 15.9= 化合物中C 、H 、O 原子数比为21:30:21--1A b B f mol g 3105.00g0.33K g 100.0mol kg K 12.5⋅=⨯⨯⋅⋅=∆=m T m K M故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 21H 30O 21-B 2BB 22222mol g 4.342)O H (/)O H (}CO )NH {(/}CO )NH {(⋅=∴=M m M m m M m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1)错误;(2)正确;(3) 错误;(4)错误;(5)正确;(6)正确;(7) 错误;(8)错误(1/4)[反应式(1)-反应式(2)]得:(1/2)N2(g)+(1/2)O2(g)=NO(g)f H m(NO,g)=(1/4){ r H m(1) - r H m(2)}=(1/4)[-1107kJ mol-1-(-1150 kJ mol-1)]=90 kJ mol-1(1/4)[反应式(3)-反应式(4)+3反应式(2)- 反应式(1)]得:N2(g)+2H2(g)=N2H4(l)(5)f H m(N2H4,,g)=(1/4){ r H m(3) - r H m(4)+ 3r H m(2) - r H m(1)} =(1/4){-143kJ mol-1-(-286kJ mol-1+3(-317kJ mol-1)-(-1010kJ mol-1)) =kJ mol-12反应式(4)-反应式(5)得:N2H4(l)+ )O2(g)= N2(g)+2H2O(l)-1)- mol-1= kJ mol-1 r H m=2r H m(4)- r H m(5)=2(-286 kJ molr H m=2f H m(CO2,g)+3f H m(H2O,l)+(-1)f H m(CH3OCH3,l)+(- 3)f H m(O2,g)-1f H m(CH3OCH3,l) =2f H m(CO2,g) +3f H m(H2O,l)- r H m= -183 kJ molC(s)+O2(g) r H m(1) CO2(g)r H m(2) r H m(3)CO(g)+(1/2)O2(g)由题意知,r H m(1)<0, r H m(2)<0, r H m(3)<0r H m(1)= r H m(2)+ r H m(3)r H m(1)-r H m(3)= r H m(2)<0即:以碳直接作燃料时放热较多2.6 C(s)+H2O(g)=CO(g)+H2(g)r H m= f H m(CO,g)+ (-1)f H m(H2O,g)=kJ mol-1 -(-) kJ mol-1= kJ mol-1C(s)+O2(g)+H2O(g) r H m(1) CO2(g) +H2O(g)r H m(2) r H m(3)CO(g)+H2(g)+O2(g)r H m(1)= r H m(2)+ r H m(3) r H m(1) - r H m(3) =r H m(2)>0由题意知,r H m(1)<0,r H m(3)<0 故:以水煤气作燃料时放热较多均为熵增过程。

标准状态下: r H mr S m<0 <0 低温自发 <0 >0 任意温度均自发 >0 >0 高温自发 >0<0任意温度均不可能自发(2)(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过程,r S m >0)不可以。

因为物质的S m,不是指由参考状态的元素生成该物质(B =+1)反应的标准摩尔熵。

H : -40 kJ -40 kJ G : -38kJ -38 kJS : K -1 J K -1S n (白锡)= S n (灰锡)r H m (298K)= f H m (灰锡)+(-1)f H m (白锡)=mol -1<0 r S m (298K)= S m (灰锡)-S m (白锡)=mol -1K -1<0 反应在标准状态,低温自发。

在转变温度,r G m (T)=0 r G m (T)r H m (298K)-T r S m (298K) T [r H m (298K)/ r S m (298K)] 283K2Fe 2O 3(S)+3C(S)=4Fe(S)+3CO 2(g)r H m (298K)=3f H m (CO 2,g)+(-2)f H m ( Fe 2O 3,s)=mol -1r S m (298K)=4 S m (Fe,s)+3 S m (CO 2,g)+(-2) S m ( Fe 2O 3,s)+(-3) S m (C,s)=mol -1K -1反应在标准状态下自发进行: r G m (T)r H m (298K)-T r S m (298K)T>[r H m (298K)/ r S m (298K)] , 即T>839K故以木炭为燃料时,因最高温度低于839K ,反应不可能自发。

2CuO(s)+C(s)=2Cu(s)+CO 2(g)r H m (298K)= kJmol -1>0 r S m (298K)=189 Jmol -1K -1>0 反应在标准状态, 任意温度均自发 (略)2AsH 3(g)=2As(s)+3H 2(g)r H m (298K)=mol -1<0r S m (298K)=mol -1K -1<0标准状态, 任意温度下AsH 3的分解反应均自发。

加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第三章 化学平衡原理(1) 正确, (2) 错误, (3) 错误。

K = 404×(3) - 2×(1) - 2×(2) 得所求反应式故:Δr G m = 4Δr G m (3) - 2Δr G m (1) - 2Δr G m (2)pV = nRT故对于反应 H 2(g) + I 2(g) = 2HI(g)(1) O 2(g) = O 2(aq)P (O 2) = 时:222}/)H ({}/)H (}{/)Fe ({Θ+ΘΘ+Θ=c c p p c c K 224)}2({)}1({)}3({ΘΘΘΘ=K K K K kPa 6.91)H ()I (HI)(kPa2.12mol20.0116kPamol 021.0)I ()H ()I (0.021mol L 10L mol 0021.0)I ()H ()I (kPa116L10K 698K mol L 8.31kPa mol 20.0222221-2221-1=--==⨯=⋅===⨯⋅====⨯⋅⋅⋅⨯==-p p p p p x p p V c n n V nRT p 56}/)I (}{/)H ({}HI)/({222==ΘΘΘΘp p p p p p K 31-1-3-221037.1kPa/100kPa101L mol 1/L mol 101.38K)293(/)O (/)O (-ΘΘΘΘ⨯=⋅⋅⨯==K p p c c K故: c (O 2,aq) = ×10-4 mol ·L -1(2) K = ×10-3 = ×104Q = 4 逆向自发 Q = 逆向自发3.8 Ag 2CO 3(s) = Ag 2O(s) + CO 2(g) Δr G m (383K) = ·mol -1ln K (383K) = -Δr G m (383K)/RT = K (383K) = ×10-3K = p (CO 2)/p为防止反应正向自发,应保证 Q > K 故: p (CO 2) > ×10-1 kPaCCl 4(g) CCl 4(l)Δf H m /kJ ·mol -1S m /J ·K -1·mol -1CCl 4(g) = CCl 4(l)Δr H m = ·mol -1Δr S m = kJ ·mol -1·K -1所以CCl 4 的正常沸点为 T 1 = 348K根据克拉贝龙——克劳休斯方程计算,可得在20kPa 时,其沸点为304K 。

321037.121.0/)O (K)293(-ΘΘ⨯==c c K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率不能4.2 A 的物理意义为 P Z 0 , f 的物理意义为 相对平均动能超过E c 的A 、B 分子间的碰撞频率与A 、B 分子间碰撞频率的比值。

Z 0 基本不变, P 不变, f 大 , k 大, v 大。

直线,s L mol 0.4)N (,s L mol 0.6)H (112112----⋅⋅=-⋅⋅=-dtdc dtdc 略 解:1142111-4311-421115211411511114-1211511s L mol 105.1)L mol 500.0(s L mol 100.6s L mol 100.6)L mol 200.0(2/s L mol 108.4)NOCl (2s L mol 1092.1s L mol 108.4L mol 400.0L mol 200.0)2/()1(s L mol 21092.1)L mol 400.0()2(s L mol 2108.4)L mol 200.0()1()NOCl (---------------------------⋅⋅⨯=⋅⨯⋅⋅⨯=⋅⋅⨯=⋅⋅⋅⨯==≈⋅⋅⨯⋅⋅⨯=⋅⋅⋅⋅⨯=⋅=⋅⋅⨯=⋅==υυυυυc k m k k kc m mmm )(得:速率方程为112121122-3122-12111222111131121121121112s L mol 100.5)L mol 15.0()L mol 15.0(s L mol 15)3(s L mol 15)L mol 10.0()L mol 10.0(2/s L mol 100.3)O ()NO (29131)/()(29131)/()(12121)/()(s L mol 254.0)L mol 20.0()L mol 30.0()(s L mol 2100.6)L mol 20.0()L mol 10.0()( s L mol 2100.3)L mol 10.0()L mol 10.0()()2()O ()NO (1--------------------------⋅⋅⨯=⋅⋅⋅⋅=⋅⋅=⋅⋅⋅⋅⨯========⋅⋅=⋅⋅=⋅⋅⨯=⋅⋅=⋅⋅⨯=⋅⋅==υυυυυυc c k m c b m c b n b a k c k b k a c kc n n n n m nm n m n m )(得:)(得:)(得::将表中数据代入上式得)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解:16315320503201032011-51-15203010s 106.2)7.2(s 103.1 7.2s L mol 103.1s L mol 105.3 ----⨯+----⨯+⨯=⨯⨯=⨯====⋅⋅⨯⋅⋅⨯==r k k r k k r rrk kr k kntn t解:171113115121212s 101.6 )K600K 650K 600K 650(K mol J 314.8mol J 10226s 100.2ln )(ln ------⨯=⨯-⋅⋅⋅⨯=⨯-=k k T T T T R E k ka第五章 原子结构原子发射光谱, 电子衍射 确定, 动量, 不确定, 轨道 (2), (4)正确波函数, 电子的几率密度 (1)(3)He +E (3s) = E (3p) = E (3d) < E (4s)K E (3s) < E (3p) < E (4s) < E (3d) Mn E (3s) < E (3p) < E (3d) < E (4s) (略)4s, 3d, 4p能级组, 外层电子结构, 主族元素基态原子内层轨道,或全满,或全空(稳定构型)一,二,三主族元素,镧系元素, 第六周期镧后元素He > H, Ba > Sr, Ca > Sc, Cu > Ni, La > Y, Zr > Ti, Zr > Hf(3), (2)Mg 失去2个最外层s 电子后成稳定的电子构型,故I 3明显大于I 2,常见氧化数为+2; Al 失去3个最外层电子后成稳定的电子构型,故I 4明显大于I 3,常见氧化数为+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