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乳源县扶贫开发问题研究
乳源扶贫再起航

乳源扶贫再起航作者:赖南坡来源:《源流》2013年第07期6月19日,省政府党组成员、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容根率省外事办、省农业厅、省红十字会等省直部门领导到乳源县调研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
韶关市委副书记、市长艾学峰,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张志才,县委书记吴春腾等领导以及有关部门、乡镇、企业等单位负责人陪同调研。
这次调研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对口帮扶单位对乳源县新一轮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标志着新一轮扶贫工作全面铺开,全县干部群众将信心百倍,扬起扶贫攻坚的战旗奋勇拼搏。
当日上午,李容根在省市有关领导陪同下,顶着烈日来到乳源县游溪镇八一瑶族新村、一六镇东粉村、东坪镇斜岭村、乳城镇“两不具备”迁移安置新村等地,了解上一轮扶贫“双到”工作情况,调研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
李容根每到一处都进村入户,与村民嘘寒问暖,了解村民经过上一轮扶贫后生活、收入的变化。
“让你们从山里搬入新村好不好?”在八一瑶族新村,李容根与瑶胞赵志财拉起了家常。
赵志财以前住在深山里,到山下办事至少要走五个小时的山路,十分不便。
2009年在省市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建起了新村,赵志财一家与该村村民一起搬进新村,视野开阔了,生活变好了,赵志财给李容根一个肯定的回答:好。
“大家都说好,那就是真的好。
”李容根高兴地说;在东粉高元村张帮会家里交谈时,李容根对村民说:“要好好研究、统一思想,重新规划,做好改旧建新、重建家园的工作”。
当日下午,李容根一行召开调研座谈会。
会上,李容根充分肯定了乳源县上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的成效。
他认为经过上一轮扶贫“双到”,贫困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他们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人深受启发和鼓舞。
李容根表示,三年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社会各界齐心协调,形成了合力,共同支持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许多成绩和经验值得我们总结。
今年是我省开展扶贫“双到”工作的第四个年头,要切实做好扶贫济困日的捐赠活动。
山区扶贫开发是确保贫困地区人口共享发展成果的现实需要

山区扶贫开发是确保贫困地区人口共享发展成果的现实需要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是山区,因此应加强对山区经济的研究。
由于历史背景、社会条件和自然环境等原因,在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集中的程度最高,而这一现状在民族地区尤为显著。
南岭山区有广义地域和狭义地域之分,狭义地域包括粤、桂、湘、赣等省份一些地区,广义的地域还包括南岭山向西延伸的两广丘陵和云贵高原分界处。
现在比较多提到的是三省(区)即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广东省所处的南岭山区共十个县市。
具体包含湖南省的江华县、江永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富川县、恭城县、贺县、钟山县,广东省的连山县、连南县、连州市、乳源县等县市,这也是本论文所研究的南岭山区的地域范围。
在三省区十县(区)中湖南的江华县和广西富川县被国家扶贫办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名单。
广东连山、连南是广东扶贫开发重点县,广东乳源是全国扶贫县。
因此,加强南岭山区扶贫开发工作是确保贫困地区人口共享发展成果的现实需要。
乳源扶贫的启示

作者: 熊水龙
出版物刊名: 同舟共进
页码: 20-22页
主题词: 石灰岩地区 乳源 扶贫 贫困问题 蓄水池 公路 记者 贫困地区 国家级贫困县 实践证明
摘要: 乳源地处粤北,属国家级贫困县。
踏入乳源,那翠绿的山峰,清澈的河流,清新的空气会使你神清气爽,耳目一新。
然而,与优美环境相伴随的贫困仍然存在。
上级政府对乳源的帮扶及乳源人民自己同贫困作斗争已持续多年。
这么多年过去了,扶贫脱困的效果怎样?有哪些好的经验?还存在哪些问题?记者就这些问题对乳源进行了采访,希望能找到一些答案。
"两大会战"初见成效"两大会战"是广东为解决贫困问题而发起的,其主要内容是农村通公路、通电、通邮和确保人均半亩"保命田"。
具体到乳源,则。
更新观念 打造绿色乳源:乳源县委书记刘洪盛谈特色农业

更新观念打造绿色乳源:乳源县委书记刘洪盛谈特色农业志勇
【期刊名称】《现代乡镇》
【年(卷),期】2003(000)008
【摘要】文学家陶渊明为人们描绘出人间仙境桃花源。
比起桃花源,乳源的自然景致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美丽却依然摆脱不了贫穷,乳源依然是广东省重点扶贫县之一。
1999年,作为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的刘洪盛出任乳源县委副书记,走马上任之后,他便一头扎进乡村,历时三个多月,走访了数百名干部群众,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乳源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为什么仍然甩不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刘洪盛与县委一班人,多次讨论,多次研究。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转变观念,结合乳源县的实际情况,适时地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思路与措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志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7
【相关文献】
1.打造瑶族生态牌以加快发展乳源县现代农业 [J], 周利长;马甫团
2.打造和谐企业文化振兴少数民族经济——乳源瑶族自治县东阳光化成箔有限公司
成长之路 [J], 小荷
3.绿色经济助推乳源快速发展 [J],
4.乳源县大布镇绿色荷兰豆出口现状及对策 [J], 周利长
5.绿色兴旺茶叶产业,助推乳源乡村振兴 [J], 曹藩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布镇社会经济发展调查

大布镇社会经济发展调查1999年12月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布镇位于乳源县西南面,距县城68公里,是全县七个石灰岩贫困乡镇之一。
全镇辖七个村委会,108个村民小组,镇内地域广阔,总面积17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13895亩,其中水田面积9500亩,旱地4395亩,全镇1857户,11784人,劳动力5493人,九九年农村人均收入2789元,粮食总产4320吨,人均产量367公斤。
一.全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该镇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本地实际,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发挥干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大搞农业综合开发,振兴农村经济,加快了老区建设步伐。
{一}.加强领导,促进第一产业发展。
镇委镇政府领导分线挂点,镇村干部分片包干,层层制定工作岗位责任制,认真宣传贯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各项工作。
据九九年年报统计,第一产业收入2396万元,比九五年增加1100万元,增长84.8%,出售农产品1988万元。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绝大多数己解决了温饱问题,部分农户的生活己逐步向小康迈进。
但是,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部分农民小农经济思想严重,部分群众甚至出现小富即满,不思进取的倾向,农村增收的幅度不大,质量不高,一些地方生活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极小部分的返贫现象。
镇委镇政府意识到加快农村脱贫奔康的形势严峻。
90年代初,通过深入调查,并请专家教授进行科学论证,认为该镇地处海拔600多米,昼夜温差较大,气候独特,旱地.坡地.山岭.劳动力等都较充足,除发展常规农业项目之外,还比较适应种植反季节蔬菜,白肋烟,笋竹,造林,种果,种菜等。
1,狠抓反季节蔬菜发展。
大布种植反季节蔬菜荷兰豆等曾经历过一个艰难的历程,90年代初,由于当地农民的商品意识较淡薄,大部分农民都不接受,通过当地党委政府的宣传发动,在部分农户中先试种,最后获得成功。
乳源县农业发展现状

乳源县农业发展现状乳源县位于广东省北部山区,地理条件优越,气候适宜,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地方。
近年来,乳源县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的农业发展成果。
首先,乳源县坚持发展现代农业。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乳源县率先在全县推广水稻机插播种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乳源县还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果树种植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农村淘宝等方式推广销售,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乳源县积极开展农村旅游业。
乳源县山水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非常适宜发展农村旅游。
乳源县充分挖掘当地的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农庄观光等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乳源县还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旅游、农业体验游等形式,展示了农业发展的成果,推动了农产品的销售,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
再次,乳源县加大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力度。
乳源县依托当地农产品优势,加大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加工农产品,例如绿色蔬菜罐头、果脯、蜂蜜等,大大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乳源县通过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推动农户组织起来,建立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提高了乳源农产品的竞争力。
最后,乳源县注重农业生态环保。
县委、县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乳源县通过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大力发展有机蔬菜、有机水果等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营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的环境安全。
乳源县还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农田水系治理等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综上所述,乳源县在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旅游业、加大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力度以及注重农业生态环保等措施,乳源县的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乡村振兴战略正在逐步实现。
全域旅游理念下乳源瑶族自治县旅游扶贫模式构建

全域旅游理念下乳源瑶族自治县旅游扶贫模式构建作者:陈瑶来源:《科技视界》2018年第33期【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导脱贫攻坚的纲要性文件;全域旅游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武器。
基于全域旅游理念阐述乳源瑶族自治县旅游发展的实际状况,并从深化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政府统筹规划、多措并举促旅游创新发展等方面分析乳源旅游扶贫模式的构建,以期为全域旅游理念下旅游扶贫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全域旅游;乳源;旅游扶贫;模式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3-0074-003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18.33.033【Abstract】The Decis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to Win 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 is an outline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to guide poverty alleviation program; and all-for-one tourism is a powerful weapon to win 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 Based o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Yao Autonomous County of Ruyua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pro-poor tourism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eepening the concept of all-for-one tourism development,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government, and innovating tourism development through multiple measures,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useful suggestions for pro-poor tourism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ncept of all-for-one tourism.【Key words】All-for-one Tourism; Ruyuan; Pro-poor Tourism; Model0 引言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努力开创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局面》中提出全域旅游的概念,强调新形势下必须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变革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旅游发展阶段演进,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广东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路径探讨

l 农 村 2l年第3 南方 o2 期
・
57 ・
扶 贫 工作
盲 占4 0 % 小学 占4 . 0 ,两者 合 计 为 4 . 8 _ 。 .8 , 02% 4 2 %3 ]
1 9 年 提 高 了0 1 个 百 分 点 ;机 收 面 积 占播 种 面 积 96 .0
三 、广东农 村扶贫 开发工作 的路径 选择 及 政策建议
( )创 新 扶 贫 开 发 领 导 体 制 ,转 变 各 级 政 府 一 职 能
着 纯 正 “ 州 普 通 话 ” ,初 中 没 毕 业 就 辍 学 已 经 成 雷
为 一 种惯 性 。广 东 省 贫 困人 口中文 盲 率 高达 4 . % 85, 他 们连 字 都 不认 识 ,更 别提 掌 握技 术技 能 了 ]。
二 、广东 农村扶贫 开发工作 的现 状及存在 此 ,整 体扶 贫 效果 不佳 。
IJ 凸越
2财政扶贫资金数量太少,占财政支出比例过低 .
从 1 8 年 起 ,省 经 济 总 量 稳 居 全 国第 一 。但 近 95
几 年 来 ,广 东 省 每 年 用 于 贫 困村 贫 困户 的 扶 贫 资 金
的 比重为 8 0 % 1 1 9 年提 高 了7 6 个 百分 点 。 .9, : 96  ̄ .8
广 东 省 雷 州 市 东 里 镇 东 塘 村 多 年 来 出 去 打 工 多 少
人 , 回 来 就 有 多 少 人 , 因 为 他 们 离 开 家 乡 ,说 话 没 有 人 能 听 懂 , 被 称 为 会 说 话 的哑 巴 。在 2 0 年 前 , 07 村 里 不 少 适 龄 儿 童 因 交 不 起 学 费 连 听 “雷 州 普 通 话 ”都 是奢 望 。尽 管 “ 升 初 ”入 学率 达 到 1 0 小 0 %, 但 由于 入 学 晚 , 1 g 才 上 初 中的 比 比 皆是 ,他 们 操 6;
为贫穷找一条出路 记乳源的'绿色食品示范县'之路

为贫穷找一条出路——记乳源的“绿色食品示范县”之路张墨琴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粤北韶关市西部南岭山脉南麓,县内山青水秀,生态环境十分优越。
但是一度,它却是因为它的贫穷为世人所知。
为了改变现状,充分发挥山区特有的资源优势,加快山区经济发展,2002年,乳源县根据国内外食品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抓住入世机遇,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了“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县”的发展思路。
一年的实践下来,乳源建设“绿色食品示范县”的努力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非常显著,仅一年的时间,乳源就有9个农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的标志认证。
契机2002年7月,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帮助下,乳源县邀请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乳源的水、土壤、大气进行了监测。
结果表明,乳源六大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水、土壤、大气均符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布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导则》、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具备发展绿色食品的条件。
规划为了将良好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乳源马上聘请有关科研部门的专家,对全县的农业生产环境、产业基础及中国加入世贸后国内外农产品的变化和我国农业如何打破国外绿色壁垒等因素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并结合本县较具规模的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情况,制订了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县”的总体规划,提出了到2005年,全县要建成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的蔬菜生产基地1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10万亩,名优特竹笋生产基地10万亩,优质茶叶生产基地1万亩,优质水果基地5万亩,优质桑种植基地2万亩,油茶种植基地3万亩,中草药生产基地2万亩,优质鱼生产基地5万亩,以及生产山地鸡100万只和年出栏肉猪15万头的生产基地等目标。
2002年8月16-17日,乳源邀请农业经济、养殖、园艺、食品加工、畜牧、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有关专家,对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县”的总体规划进行了科学的论证,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乳源对总体规划进行了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成为指导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县的总体大纲。
全域旅游理念下乳源瑶族自治县旅游扶贫模式构建

全域旅游理念下乳源瑶族自治县旅游扶贫模式构建CHEN Yao
【期刊名称】《科技视界》
【年(卷),期】2018(0)33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导脱贫攻坚的纲要性文件;全域旅游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武器.基于全域旅游理念阐述乳源瑶族自治县旅游发展的实际状况,并从深化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政府统筹规划、多措并举促旅游创新发展等方面分析乳源旅游扶贫模式的构建,以期为全域旅游理念下旅游扶贫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CHEN Yao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
【相关文献】
1.全域旅游视域下兰州城市周边特色村镇旅游扶贫开发研究 [J], 李金峰;时书霞
2.全域旅游视阈下桂西南地区包容性旅游扶贫驱动系统研究 [J], 杨姗姗;黄素云
3.全域旅游视角下甘南州乡村旅游扶贫路径研究 [J], 刘丽娟; 敏忠秀
4.全域旅游视角下的四川藏区旅游扶贫对策探讨 [J], 杨爽;银元
5.全域旅游视角下的四川藏区旅游扶贫对策探讨 [J], 杨爽;银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潮汕扶贫调研报告

潮汕扶贫调研报告潮汕地区是广东省的一个地区,虽然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贫困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潮汕扶贫调研。
首先,我们深入贫困地区了解情况。
我们选择了潮汕地区的一些贫困县进行调研,包括汕头市潮阳区、汕头市澄海区和汕尾市。
通过与当地村民和政府官员交流,我们了解到贫困地区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教育资源不足。
贫困地区的学校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教育资金。
这导致了贫困地区的学生普遍教育水平较低。
其二,基础设施欠缺。
贫困地区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村民们表示,他们的交通不便,电力供应不稳定,限制了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其三,产业结构单一。
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且以传统农业为主导。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贫困地区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造成了贫困现象的持续存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扶贫建议。
首先,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政府应该增加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升学校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以提高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水平。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再次,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政府应该鼓励和引导贫困地区的农民转变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和其他产业,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此外,我们还建议政府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帮扶政策。
通过制定针对贫困地区的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对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扶贫资金和资源,帮助贫困地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潮汕扶贫调研,我们了解到贫困地区存在教育资源不足、基础设施欠缺和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我们提出了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和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帮扶政策等具体建议,希望能够为潮汕地区的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同时也期望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山花烂漫会有时

山花烂漫会有时山花,原是指长在山上的花,虽然条件艰苦,却也百般顽强,努力伸展,极力追求生命的展开过程,最终烂漫绽放。
在这里,记者将其寓意为乳源教育发展的内外因子。
乳源瑶族自治县地处粤北高寒石灰岩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属老、少、边、山、穷地区,是广东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教育底子相对薄弱。
但近年来,乳源将教育放在全县头等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来,全全市之力,以“科教兴县”为引领,办大教育,大办教育。
尤其是在推动民族教育发展的路上,乳源人民敢于先行先试,敢于开全国先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当你深刻认识了乳源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瓶颈与窘境,你就会为乳源人民发展教育的热情与魄力而感动,为乳源人民以小县办大教育的卓识而感动。
催生一个共识:高薪下聘,名师带动在乳源,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在学校工作过,做过教师或者校长,所以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在讨论大力发展教育时,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于是就有了乳源县开全国先河,在全国高薪聘请特级名校长的浓墨一笔――2003 年,乳源用10 万元年薪招聘乳源高级中学校长,在当时几乎相当于7个副县长工资的总和,这对于公务员月工资只有千余元的山区穷县来说,确实有着石破天惊的意味。
乳源的“大手笔”很快得到了反响,全国20 多个省份的200 多名校长、教师前来应聘。
经过严格挑选,乳源选用了名校湖北洪湖一中校长、特级教师周维发担任校长,并聘任了专任教师86 名,其中特级教师l 人,高级教师35 人,硕士研究生4 人,其他教师全部具有本科学历,学历达标100%。
回忆起这段经历,已经在乳源高级中学服务了8 个年头的周维发校长仍觉历历在目:“当时真的是被乳源政府这种重视教育的精神感动了,当然,招聘开出的年薪也很有诱惑力,是我在洪湖一中担任校长年薪的两倍多。
”乳源高薪从全国聘请教师的目的很明确,现代化的校舍并不意味着教育的发达,要想乳源的教育上一个台阶,除了硬件外,软件更为重要。
乳源大桥乡村振兴

乳源大桥乡村振兴乳源大桥乡是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的一个乡镇,地处优越,交通便利,自然风景秀丽,素有“湘桂腹地明珠”之称。
然而,由于长期受到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限制,乳源大桥乡的农村振兴形势相对较为严峻。
为了促进乳源大桥乡农村的振兴,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要发展乡村旅游业。
乳源大桥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可以建设特色农家乐、乡村民宿和生态旅游景区,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和消费,增加乡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乳源大桥乡还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工当地的特色土特产,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
其次,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乳源大桥乡的交通相对较为不便利,需要修建更多的道路和桥梁,改善交通条件,方便农民出行和农产品的运输。
此外,还要完善农村饮水工程,改善农村居民的饮水质量,提高生活水平。
另外应加强教育和医疗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
再次,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乳源大桥乡的农民大多数是传统的农业生产者,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
因此,需要组织农民参加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帮助他们转型升级,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为农民提供现代化农业技术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提高产量和收入。
最后,要加强乡村产业发展。
乳源大桥乡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可以发展苹果、柚子、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并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也可以发展乡村特色工业,如竹编、木雕、花草种植等,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
综上所述,乳源大桥乡的农村振兴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发展。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以及加强产业发展,可以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全域旅游理念下乳源瑶族自治县旅游扶贫模式构建

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曳袁政府系统野旅游扶贫 工 程 冶 取 得 了 较 好 的 经 济 和 社 会 收 益 遥 但 进 入 21 世 纪 后袁 旅游扶贫工程的实际收效开始下降袁 返贫人口持 续增加袁 国务院扶贫办统计显示各地返贫率已接近 15 % [ 1 ] 遥
全域旅游是一种理念袁 把一个地区作为旅游目的 地构建整体旅游形象遥 全域旅游是通过发展旅游业来 实现提升经济水平的有效途径遥 贫困地区旅游业未开 发袁 可以从头开始规划袁 以全域旅游观理念统筹规划 地区旅游业袁实现精准扶贫遥
揖关键词铱全域旅游曰乳源曰旅游扶贫曰模式
中 图 分 类 号 院 F592 . 7
文献标识码院 A
DOI 院 10 . 19694 / j . cnki . issn2095 - 2457 . 2018 . 33 . 033
文 章 编 号 院 2095 - 2457 渊2018冤33-0074-003
揖Key words铱All - for - one Tourism ; Ruyuan ; Pro - poor Tourism ; Model
0 引言
2016 年 1 月 袁 国 家 旅 游 局 局 长 李 金 早 在 全 国 旅 游 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叶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袁 努力开创我国野十三五冶旅游发展新局面曳中提出全域 旅游的概念袁 强调新形势下必须转变旅游发展思路袁 变革旅游发展模式袁 创新旅游发展战略袁 加快旅游发 展阶段演进袁推动我国旅游从野景点旅游冶向野全域旅 游冶 转变遥 从而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全域旅游发展实践 的热潮袁标志着我国旅游业将深入过渡到野全域旅游冶 新时代遥 同年袁 国家旅游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 作 并 公 布 500 个 市 县 成 为 第 一 尧 第 二 批 国 家 全 域 旅 游 示范区创建单位遥
扶贫开发问题研究——以阳江市为例

Ab s t r a c t :S i n c e 2 0 0 9 . t h e p o v e r t Y a l 1 e v i a t i o n a n d d e v el o p m e n t o f 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i n c e h a S
到 ”工 作取 得 了显 著成 效 。阳江 市 与 省 内各 地 区一
Ke y wo r d s :Y a n g j i a n g ;p o v e r t y a1 l e v i a t i o n a n d d e v e1 o p m e n t ;S t u di e s
自2 0 0 9 年6 月广 东 省委 、 省 政 府 部 署扶 贫 开 发 “ 双 到 ”工作 以来 ,全 省 各 市 扎 实 开展 工 作 , “ 双
p o v e r t y a l 1 e v i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1 o p m e n t i n t h e p r o v i n c e .Y a n g j i a n g b e l o n g s t o t h e u n d e v e l o p e d
粤北岩溶山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调查与分析

粤北岩溶山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调查与分析作者:黄金国李辉霞王兮之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21年第04期摘要:调查与分析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优化现行扶贫政策、提升扶贫效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研究以阳山县为例,采用资料查阅、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总结和分析了粤北岩溶山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的主要成效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实施效果;调查与分析;粤北岩溶山区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4-0015-05Abstract: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ies in poor areas, and to find and solve problem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a timely manner,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optimize the current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and enhance the st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effect. Taking Yangshan County as an example, by means of data searching, field survey,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main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of the policy since its implementation in the karst mountain areas of northern Guangdong,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Key word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mplementation effect;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North Guangdong karst mountain area粤北岩溶山区包括阳山县、乳源县、翁源县、连州市、英德市、乐昌市、曲江区7县(市、区)以及连南县东部、清新县北部、始兴县西南部、仁化县南部、新丰县西北部和连平县西部等区域,总面积20576km2,占广东省总面积的11.57%[1]。
发展中药材种植业_助力乡村振兴

92摘要:农业是国家的第一产业,随着中国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迈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中,中国则建立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指导思想,并要求加快推动周边产业的转型。
该文站在现代农业视角上,对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前景进行了介绍,研究了现代农业下推动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如加大地区情况调研,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加快产业链的发展,研发周边产品等,以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能够为地方发展现代化农业和中药材种植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农业;中药材;药材种植;种植业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中国广东省韶关市,是近几年该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试点之一,2020年该地区的总产值高达95亿元,同比增长了2.3%,其中农业增加值8.7亿元,同比增长了4.6%。
这一较好成绩与其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本文以该县的现代中药材种植业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1 现代农业下中药材种植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前景1.1 现代农业内涵主旨现代农业是指通过现代工业思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其最主要的特点便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得生产作业能够顺应自然的同时,更能够有效改造以及利用自然。
除此之外,还结合了一些其他领域的技术,例如植物学、动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将这些技术有机融合,能够提高农业产品的产量及质量,使得农业逐渐向区域化和专业化发展,将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从而达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1.2 现代农业下中药材种植业助推乡村振兴(1)政策推动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要以“三农”工作为总抓手,国家也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通过该政策的推动,结合地方中药材种植生产资源,能够创新当地种植业的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实现小农户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体系,不断拓展农民的收入渠道,并加快乡村的综合治理水平[1]。
(2)能够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可以将地方的中药材种植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途径,以种植业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一是通过增加地区的就业岗位,减少高素质人口的流失,兴旺多元产业;二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变传统农业种植结构,加快各项经济工作成果的转型,从而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从“区域瞄准扶贫”到“精准扶贫”——以广东扶贫开发为例

从“区域瞄准扶贫”到“精准扶贫”——以广东扶贫开发为例作者:师春苗来源:《红广角·党史与文献研究》 2017年第11期“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①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扶贫开发工作,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为世界的反贫困事业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从扶贫对象的瞄准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的扶贫史是扶贫政策对象瞄准方式的变化史。
1978年从农村普遍性的贫困问题人手,再聚焦贫困连片地区,确定贫困县,再到贫困村,最后强调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结构呈现出逐渐迈向精准的趋势。
②广东省的扶贫开发工作也不例外,走的也是一条从区域瞄准到个体瞄准的扶贫之路。
以贫困县和贫困村为瞄准对象的大规模扶贫开发在短期内集中了政策和资金资源,切实帮助部分贫困人口脱贫,但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贫困人口逐渐从区域贫困转向点状分布,区域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逐步降低,对剩下的贫困人口的扶持只有精准到户才能奏效。
于是在整村推进中,广东开始探索“千千扶千户”、“双制”,把扶贫政策对象具体落实到贫困户,实行真正的责任制。
本文从扶贫政策对象瞄准的视角,梳理广东扶贫开发的历程。
一、改革体制,实现“涓滴”减贫( 1978-1984) 直到1978年,广东和全国一样仍有很乡农村人口处于未得温饱的贫困状态。
广东“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理特点决定了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山区。
故此,广东的扶贫开发是紧密结合山区经济建设进行的。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山区改革“左”的经济体制,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包、定、调、放”四大改革措施,对于缓解农村贫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是“包”,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穷则思变”,为了改变贫穷落后,解决温饱问题,早在1978年就有部分山区开始实行包产到户。
到1983年5月,广东全省98%的农户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农民成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大桥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一章概述1.1历史背景和任务依据1.1.1历史背景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北部,境内属溶蚀高原地貌,大部分乡镇都处在群山峻岭的石灰岩山区之中,尽管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交通落后,无法较好的加以开发利用,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乳源县仍属于广东省的特困县之一。
乳源的南水湖占地15公顷,距韶关火车站50公里,是广东的第三大水库,也是广东第二大人工湖,湖面宽达38平方公里,水质晶莹透碧,沿岸青山连绵,瑶寨竹木楼掩映在绿树丛中。
在水库西北一个面积万亩的半岛上,建有中国南方第一个狩猎场,不远处,还有温泉别墅。
南水水库还有大面积的水产养殖,以及丰富的森林资源、水力资源。
乳源县县委县政府为了改善南水水库周围的交通环境,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将南水水库开辟为旅游度假胜地,在上级领导和沿线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某线乳源县下冲至上围段改建工程。
某大桥是上述改建工程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受地形限制,原路线在某电站至某电站分厂之间的平面线形技术指标很低,绕行较多,行车条件极差。
某大桥的建设,将在提高路线技术标准、改善行车条件、缩短路线里程、节省行车时间、增加新的景观等方面发挥极好的作用。
本项目的建成,将有助于加速南水水库库区和某沿线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乳源县乃至韶关市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点。
1.1.2 任务依据乳源县交通局关于《编制某线乳源县下冲至上围段改建工程某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下称“委托书” )。
1.1.3 编制依据1.交通部1988 年6 月颁布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及交通部1996 年12 月编制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讨论稿);2. 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 J 2003)及现行的规范、规程和指标定额等;3. 项目影响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4. 项目影响区城镇发展规划;5. 项目沿线调查得到的地材分布及价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源县是广东省的贫困县之一,地处粤北山区,研究乳源县的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理论上讲,研究乳源县的扶贫开发问题,总结其改革开放以来的扶贫开发经验和教训,特别是近年来广东省的扶贫“双到”工作,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广东省的扶贫“双到”本身就是典型的精准扶贫,所以,研究乳源县的扶贫开发问题,可以为我国的扶贫开发提供经验借鉴,进而从理论上丰富我国的精准扶贫。
从实践上讲,其研究成果能够应用于实践中,一方面有助于乳源县政府扶贫政策的制定,研究成果能够吸收到政府政策中;另一方面,也可为广东省更好地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提供参考。
一、乳源县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问题和成因(一)广东乳源县扶贫开发工作现状乳源县全称乳源瑶族自治县,是广东省三个民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广东省2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
该县辖9个镇、115个村(居)委会、1082个自然村,总面积2299平方公里,在籍人口21.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57万人,占户籍人口的67.2%。
从1986年起,乳源县成立了专门的扶贫机构,负责扶贫开发资金和政策的落实,至今累计投入7.77亿元资金,实施的帮扶项目多达1931个,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多达5176万元的最低生活保障、1027万元的五保救济金、471万元的医疗求助金,帮助33个“两不具备”安置点、117个村2812户10916人完成了搬迁工作,使贫困村人均收入增长到了9300元,31个重点帮扶贫困村集体平均收入达到了8.9万元,累计减少4.5万贫困人口,尤其是近年开展的“双到”扶贫,使得扶贫工作更加深入,取得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但在进一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二)乳源县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乳源县扶贫开发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扶贫工作推进,容易造成一夜返贫。
1.扶贫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精准实施困难重广东省乳源县扶贫开发问题研究何飞翔(广东省韶关市 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广东 韶关 512000)摘 要:通过对广东省乳源县农村贫困现状与问题的调查,发现该县贫困具有先天不足,人均耕地少、农产品品种单一,经济收益少、劳动力转移难以推进,收入提高困难、资金储备少,难以应付较大资金的支出、抵御风险能力差,容易一夜返贫等五个特征。
在扶贫开发上存在农业综合开发有待进一步深入、人力资本未得到有效开发、扶贫资金利用效率低三个主要问题,因此应该明确重点人群,提高扶贫对象的精准度;找准产业和资源优势,增强精准扶贫造血能力;健全工作机制,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确保扶贫力度不减。
关键词:乳源县;扶贫开发;精准扶贫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6)06-0049-04收稿日期:2016-10-13作者简介:何飞翔,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贫困问题。
重。
主要表现为扶贫资金总量供给仍不能满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一方面,财政扶贫资金(含以工代赈)大幅度增加存在困难,以2014年为例,乳源县争取到了扶贫开发项目83个、资金4800万元,平均每个项目分配资金不到60万元,当年该县仅省级贫困村就有68个,再加上因为各种因素未进入省级贫困村的60余个贫困村,每年村平均分配到的扶贫资金不到40万元。
另一方面,由财政所提供的扶贫资金更多地投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而以贫困人口增收为目的的扶贫资金主要源于扶贫贷款,但是现行的信贷机制难以为贫困农户的产业发展提供直接支持,贫困户增收来源不足。
2.产业发展难度大,精准到户难。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难以落实到位。
受基础设施落后、商品经济发育程度低的双重制约,乳源县的贫困村普遍存在特色产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现象,没有给群众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
二是农民科技培训和扶贫队伍建设精准度不高。
2012年以来,乳源县用于农民科技培训和扶贫队伍建设的资金仅为200万元,在三类扶贫资金总量当中仅占0.8%。
3.机制体制不健全,扶贫效果难以保证。
主要表现:一是项目后续管理薄弱,资金和项目精准度不高。
在乳源县,重点乡镇和贫困村并没有建立已建成项目的管护制度,重项目争取、轻项目管护的现象普遍存在。
据调查,由于没有落实有效的管护措施,在必背镇、柳坑镇、一六镇等二、三年前刚建好的道路又变得坎坷不平无法通车了,人畜饮水工程也出现了枯竭、污染、跑漏等现象,一些科技扶贫项目也因缺少后续制度安排停止了实施。
二是扶贫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从近年来乳源县扶贫“双到”工作的实际情况看,仍存在扶贫政策和项目流向非贫困人口的现象,与之相对应的是,部分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却难以得到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支持。
三是扶贫系统建设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开展扶贫“双到”工作以来,乳源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虽有成效,但并未见轻松,扶贫系统建设步伐缓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出现了弱化的趋势。
例如:扶贫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乳源县扶贫办专职工作人员只有7名,人手明显不足;用于扶贫工作的车辆已经严重老化,不少都已经进入了报废期;扶贫开发工作必要的活动经费难以得到保障,实际用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活动经费远未达到要求的3%,以至于扶贫干部下乡调研、指导、检查、验收等给汽车加油的经费都需要掏自己的腰包。
(三)乳源县扶贫工作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乳源县扶贫开发工作当中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因素。
1.自然条件先天不足,精准脱贫困难。
广东省乳源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属于典型的山区县,林地分布广,耕地数量少。
即使是以“九山”来形容的丰富的山林资源,也多被国家划为生态公益林,受全面封山育林政策的保护,不允许农民上山砍伐,于是那“半分薄田”就成了农民唯一的生产用地。
以东坪镇汤盆村为例,该村有林地4万亩,而耕地却只有600亩,人均耕地不足0.3亩。
乳源县的自然条件不利于农业生产,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也是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困难的重要因素。
2.物质资本不丰富,后天失调。
近年以来,国家和广东省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资力度,但是由贫困地区分布广、贫困人口多,“僧多粥少”的现象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
乳源县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历史欠账太多,任务繁重,数百万的资金投入到扶贫开发的整村推进当中显得微不足道。
与此同时,信贷扶贫资金难以落实,贫困户申请小额信贷往往会遇到层层门槛,即使通过了各种审批、考察,农户实际的资本利用时间仅为7-8个月,于是出现了经营项目尚未收益就要还贷款的情况。
3.人力资本条件差,脱贫基础薄弱。
通过走访贫困户做典型调查了解到,该县农民当中小学文化水平的人占到了34.49%,初中文化水平占到了49.46%,高中文化程度者占11.64%,专科及以上学历者占1.05%。
许多青壮年劳动力都是勉强混到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或在家务农。
由于贫困户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创业、创收都容易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再加上劳动的科技含量极低,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较为困难。
二、广东乳源县扶贫开发问题的对策对于乳源县来说,要进一步扩大精准扶贫的成果,就必须做到明确重点人群,提高扶贫对象的精准度;找准产业和资源优势,增强精准扶贫造血能力;健全工作机制,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坚持引管并重,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与管理。
(一)明确重点人群,提高扶贫对象的精准度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基础。
针对乳源县的具体情况,实施精准扶贫应该以低于国家和省定贫困标准的困难户作为重点扶持人群,突出关注深山瑶胞、贫困儿童、失地农民和残疾人,并建立配套的帮扶对象识别认定机制。
1.逐户调查,摸清贫户底细。
由县扶贫办牵头,各乡镇政府、党委负责,有关企事业单位参与,通过挨户走访、逐个见面的方式与贫困户进行座谈交流,初步掌握每家每户瑶族同胞的家庭基本情况、收支构成和发展意愿,弄清贫困家庭的真实底子。
2.民主评议,实行动态管理。
根据走访调查的结果,综合考虑初步纳入扶贫开发对象范围的农户的住房、教育、健康、务工等情况,由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共同进行比选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张榜公示,合理地将收入低有劳动能力的农户确定为贫困户,将收入低且无劳动能力的农户纳入到低保户的范围内,严格保护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对于纳入贫困户的农户要实施动态管理,定期调整帮扶,做到帮扶有进有退,防止帮扶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确保帮扶效率。
3.重点实施深山贫困户整体搬迁工作。
有条不紊地推进整体易地搬迁工作,在省道沿线附近重点打造民族特色居住区,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并加大搬迁补助力度,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使少数民族同胞走出深山,走进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针对少数民族同胞受教育水平低、下山缺乏谋生手段的问题,政府设立专项转移支付经费用来进行教育培训工作。
(二)找准产业和资源优势,增强精准扶贫造血能力认真分析乳源县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充分发挥水电、旅游、特色农业的产业优势,坚持产业驱动,突出瑶乡特色,不断增强扶贫开发的“造血”功能,形成水电工业与外向型工业“两翼齐飞”的经济格局,让产业扶贫开发萌生持续的内生动力。
1.发展绿色农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带动脱贫。
充分利用好绿鲜冠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瑶乡茶业开发公司等县内企业,政府、企业、农技部门共同参与的帮扶机制,在贫困村发展蔬菜、笋竹、金银花、生猪、西瓜等产业项目,建立覆盖全县农村贫困户的产业网络,形成企业、合作组织、金融机构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生产过程中,由政府担保,为红色信贷、小额贷款贴息,解决贫困户融资难的问题;农业技术部门积极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增强其先进技术运用和市场竞争力;农业企业与贫困户签订保护收购价,确保贫困户的最低收益,带领贫困村和贫困户兴产业、创家业、闯销路、增收入。
2.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乳源县既有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乳源大峡谷、天景山景区等自然景观,也有必背瑶寨景区、云门寺等特色人文景观丰富,旅游潜在优势得天独厚。
因此,该县可以借助这一优势资源,围绕“世界过山瑶之乡”品牌建设,强化整体规划,加大品牌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吸纳更多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参与运输、商贸、特色产品加工等现代服务业。
(三)健全工作机制,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在扶贫“双到”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形成扶贫措施与扶贫效果的相互衔接机制,切实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
1.建档立卡,精细化管理。
扶贫工作要做到“精准”就必须做到扶贫对象识别精准、帮扶政策制定精准、扶贫过程管理精准和扶贫效果考核精准。
在此过程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扶贫对象识别的精准,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申请、复核、公示、抽查和信息化管理措施,有效识别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立档案库和信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