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肩星天牛生物学及检疫除害方法
六种主要有害天牛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天牛是我国林业蛀干害虫中危害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其寄主植物种类广泛,如北方常见的杨柳科、壳斗科、木樨科,南方常见的松科,都属于蛀干天牛的为害树种。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2019年第20号)全国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目前危害严重的天牛主要有光肩星天牛、桑天牛、松褐天牛、青杨楔天牛、栗山天牛和云斑天牛,本文主要对上述6种天牛的发生特点进行简要描述,并对其防治方法进行总结。
1光肩星天牛
光肩星天牛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分
布极为广泛。光肩星天牛寄主范围广,可为害20余科
100余种林木,喜食槭属、杨属、柳属、榆属的林木。光肩星天牛1年发生1代或3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其生活史的90%为隐蔽为害,影响最大的虫期为幼虫期[1]。
目前应用于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技术较多,其中可以作为综合防治体系的应用方法如下。1.1
林业技术措施
调查发现,纯林中光肩星天牛为害远高于混交林,因此在营林时,除考虑适地适树外,还应结合本地生态条件,选取合适的抗虫树种。例如,采取65%
目标树种+25%非寄主树种+10%诱饵树的配置方式,可极大缓解光肩星天牛造成的危害[2]。1.2
物理措施
在光肩星天牛的不同生长时期,可采取不同的措施。1)产卵期,将编织袋绑于易产卵的主干部位,
引诱光肩星天牛产卵,然后集中处理;2)产卵盛期,在受害树干基部寻找光肩星天牛产卵刻槽,敲击刻槽,杀死卵;3)低龄幼虫期,在排粪孔处剖开树皮,杀死幼虫;4)成虫羽化期,组织人力捕杀成虫[1]。1.3
化学措施
在光肩星天牛卵期,可以使用0.1g 磷化铝堵住其刻槽,毒杀光肩星天牛卵;幼虫期可以使用毒签法,用磷化锌等制成毒签,根据蛀孔大小,将毒签插入新
柳树光肩星天牛的发生与防治
4 . 1物理 防治 可在成虫盛 发期捕 捉成虫 , 也可用农
药喷洒和堵蛀孔 。 4 . 2 生物 防治 保护 和利用 天敌是 一种有效 的控制 方法 。啄木鸟是天牛的主要天敌 , 应积极保护和招引 。
一
孔排 成一横 列 。唇基上有 2 4条宽而分离 的纵痕 。触
般在 3 3 . 3 3 h m 2 林 地 中有 1 对 啄木鸟 , 就 可抑制天 牛
现代 园艺
2 0 1 3 年第 7 期
柳捌 肩星天 牛硇发生与防治
魏 红
( 河南省南 阳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4 7 3 0 0 0 ) 近 年来 , 随着城市绿化 的不断发 展 , 作 为河岸绿 化 河北 、 内蒙古 、 山西 、 山东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甘肃 、 宁
疏的小 圆斑点 , 以翅 中央 中缝 区较多 ; 翅端钝 圆。足相
当粗壮 ,后足胫节第 1 节长度约与其它 3 节 的总和相 等 。雌虫产 卵管外露 , 极 显著 ; 腹部第 5 节 较第 3 、 4节 的总 和略长 , 末端 不凹陷。
1 . 2幼 虫 老熟 幼虫 长而细扁 , 额上有 8 个具 刚毛 的
蛀食 。虫道一般长 9 0 mm, 最长 的达 1 5 0 am。 r
4 防治方法
横行 ; 侧 刺突基部阔大 , 刺端很短 , 微 向后弯 。 每鞘翅
星天牛与光肩星天牛区别及防治
星天牛与光肩星天牛区别及防治
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都是广义的天牛科昆虫,它们身体长约3~4厘米,黑色或棕色,背部有弧形的凸起,腿和触角都很长,是比较常见的农业害虫。虽然这两种天牛长得十分相似,但它们的区别还是很显著的。这篇文章将从外形、生活习性、危害和防治等方面来介绍它们的差异及如何防治。
外形区别:
1.星天牛身上的凸起形状是蛋圆形,前部凸起比后部宽,整个背部略带皱纹。
2.光肩星天牛背部的凸起是三角形,它还有两个明显的凸起,分别位于前胸板和中胸板之间。
3.在它们的触角和腿的长度方面,光肩星天牛略长一些。
生活习性区别:
1.星天牛是夜行性昆虫,因此一般在夜间活动,白天会躲藏在土中或者干燥的树上。
2.光肩星天牛则是白天活动,夜间会躲在叶子或者干燥的枝干底下,并且能跳得非常高。
危害区别:
1.星天牛同樣以树木为食物,但它的口腔比光肩星天牛更强,能够啃食比较硬的树木。
2.光肩星天牛喜歡啃食树枝干、树皮等部位,口腔相对较弱,啃食比较细小的树木和植物。如果数量较多,就会使这些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
1.机械控制:可以在果树、森林和园艺等种植场景中采用捕虫灯、贴纸、手动捕捉和人工移植等机械控制方法,以减少这些害虫的数量。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包括引进外来天敌、人工繁殖及释放幼虫等方式会十分简单而实用。
3.化学防治:化学除虫剂是最常见的防治手段。应根据害虫的程度选用制剂及施药方式进行防治,以便减少对环境与人的伤害。
总之,对于种植园艺、林业和果园来说,这两种天牛都是不容忽视的害虫,我们应该根据它们的生物学特性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和危害。
光肩星天牛防治技术方案 (1)
2010年乌拉特后旗光肩星天牛防治方案
光肩星天牛是重要的林业检疫害虫,也是园林植物上重要的蛀干害虫。这类害虫生活隐蔽,除在成虫期进行补充营养、觅偶寻找繁殖场所等活动时较易发现外,均隐蔽在植物体内危害,其幼虫钻蛀植株茎干,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形成蛀道,危害早期往往不易引起注意,到后期则造成寄主长势衰弱,以至成株成片死亡。最近我旗在园林绿化树木中首次发现光肩星天牛成虫,为了减少损失防止灾害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旗光肩星天牛发生及防治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虫情监测
虫情监测分虫情普查和固定监测,以地面监测为主。
(一)虫情普查
1、普查每年2次,春季越冬虫态开始活动(约4-5月份)和秋季落叶后越冬前(约10-11月份)进行,以秋季普查为主。普查范围包括发生区和与发生区相毗邻的未发生区。
2、对巴音镇范围内所有树木进行全面踏查。确定发生区疫区为东矿招待所、林苑宾馆南、国税、呼吉勒公园、电力长廊附近等。(详见附表)
3、未发生区与发生区毗邻地区,以交通沿线、风景区、木材加工销售集散地等传入天牛可能性大的地区及附近的寄主林分做重点全面普查。如发现有枯梢、羽化孔和蛀孔等可疑症状,要在附近做进一步详查,或请专家鉴定,如确定为天牛危害,应立即采取措施除治并上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
(二)固定监测
1、发生区全部治理。治理区:(见附表)同时对巴音镇范围内所有树木配备专人定期监测。
2、与发生区相毗邻地区的未发生区在交通沿线、风景区、木材加工销售存集散地等传入光肩星天牛可能性较大的地段设立固定监测点,定人定期监测。调查与监测参照黄斑星天牛预测预报办法(新发布)。
杨树光肩星天牛的发生及其防治方法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14期林业科学
杨树光肩星天牛的发生及其防治方法
宋广伟
(阜南县林业发展中心,安徽阜南236399)
摘要本文介绍了杨树光肩星天牛的生活史及生活习性、为害特点、成灾原因,分析了虫害发生与环境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光肩星天牛的具体防治措施,为杨树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光肩星天牛;生物学特性;为害特点;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76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23)14-0075-04
光肩星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北、陕西、河南、安徽、山西、山东、江苏等省份,分布范围广,为害寄主包括榆、杨、柳、槭、桑、梨、樱桃、李、梅等树种。近年来,随着安徽淮北阜南县绿化面积的扩大,公园、道路两旁、沟塘边等栽植了大量杨树,多处杨树栽植后管理粗放,肥水管理不到位、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原因,致使光肩星天牛普遍发生,造成杨树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和生态环境。自2018年以来,笔者对杨树光肩星天牛危害状况进行了调查,并采取了针对性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成效。本文对光肩星天牛的生活习性、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杨树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提供参考。
1光角星天牛生物学特性
1.1生活史
光肩星天牛在安徽淮北地区1年发生1代或2年1代,以幼虫和蛹越冬,次年4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树干,5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幼虫化蛹期。6月上旬开始出现成虫,6月下旬到7月下旬为出现盛期,直到10月份仍有成虫活动。每日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左右成虫在树干上爬行寻偶交配,交配后15d左右产卵,6月中旬成虫开始产卵,8月为产卵盛期,产卵多数为单产,也有2~3粒聚在一起,卵期15d左右。6月底开始出现幼虫,初孵幼虫主要在刻槽附近蛀食,被害处排出少量碎末或树汁。6月下旬至7月底,幼虫多在韧皮部与边材之间危害,8月上旬至10月底,幼虫进入木质部危害,有粪便及
林木虫害光肩星天牛的成虫监测和适期最佳防治效果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04.039
林木虫害光肩星天牛是一种对林木造成严重危害的害虫,其成虫主要以树木的树皮为食,导致树木生长受阻甚至死亡。为了有效监测和防治该虫害,需要进行成虫监测和适期防治分析,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林木虫害光肩星天牛的成虫监测和适期防治是保护林木健康的重要措施。通过成虫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光肩星天牛的种群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而适期防治则可以在合适的时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光肩星天牛的繁殖和传播,减少对林木的危害。需要注意的是,防治工作应结合具体情况和科学方法,采取综合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一、概述
1、光肩星天牛简介
光肩星天牛是一种严重危害林木的害虫,主要攻击松树。成虫体长约6-8毫米,身体呈椭圆形,以红褐色为主。光肩星天牛主要危害松树的树皮,雌虫将卵产在树皮裂隙中,幼虫滋生在树皮中,穿行食害木质部。成虫迁飞能力强,容易引起特大面积的虫害。光肩星天牛在温暖季节活动频繁,对林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保护林木资源,必须进行光肩星天牛的成虫监测和适期防治分析,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害发生的风险。光肩星天牛成虫监测是指通过采集和观察成虫的数量、分布和活动情况,以及监测它们的主要危害对象—松树的树皮情况,来评估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成虫的盛行期一般是在温暖季节,特别是春季和夏季,因此在这个时期进行监测是最为重要的。监测方法包括使用粘虫板、诱杀灯或飞虫门等工具,在林地内设置虫害监测点进行持续观察和记录。监测数据可以提供虫害的早期警示,为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星天牛与光肩星天牛区别及防治
星天牛与光肩星天牛区别及防治
1. 引言
1.1 介绍星天牛与光肩星天牛
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都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害虫,它们主要危害果树和蔬菜等农作物,给农民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星天牛是一种昆虫,成虫体长约1.2-1.5厘米,黑色或发亮的蓝黑色,触角锥形,一对吻带状伸出体外,触角节纹理细致,翅毛淡白色,足部发达,健壮。而光肩星天牛则是星天牛的变种,其特点是具有光亮的蓝白色肩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非常醒目。
这两种害虫危害相似,都会啃食果树和蔬菜的叶片、花朵、果实等,造成叶片凋零、果实被啃食等严重后果。而且它们以果蔬为食,繁殖快速,很容易引起大面积的危害。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防止这两种害虫的扩散和减少农作物的损失都至关重要。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能够加深人们对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了解,为农民的防治工作提供帮助。
1.2 危害分析
星天牛与光肩星天牛是农作物上常见的害虫,它们的危害对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首先来分析一下这两种害虫的危害。
星天牛是一种喜欢吸食植物汁液的昆虫,其口器发达,一般以植物叶片、嫩叶、嫩芽等为食,造成植物叶片残缺、嫩芽受损,影响植
株的正常生长。星天牛还可能携带病毒和细菌,将病害传播给植物,
导致病情加重,使农作物产量降低。
光肩星天牛与星天牛相似,也是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光肩星天
牛在植株上吸食汁液时,可能导致植株萎缩、叶片出现焦枯斑点,影
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的话甚至引起植株死亡。光肩星天牛
还可能传播植物病害,加重农作物的损失。
星天牛与光肩星天牛都是植物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吸食植物
光肩星天牛综合防治技术
光肩星天牛综合防治技术
作者:王永军
来源:《现代园艺》2015年第23期
摘要:天牛属于鞘翅目叶甲总科天牛科昆虫,主要包括光肩星天牛、星天牛、桑天牛、锈色粒肩天牛等,触角较长,甚至超过自身身体长度;天牛是植食性昆虫,对木本植物的危害较大,如:柳、国槐、法桐等,是林木栽培、林业生产主要危害性害虫,需采取可行的、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本文将针对光肩星天牛的形态特征、虫害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深入论述。
关键词:光肩星天牛;形态特征;防治技术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东部,属于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大部分地区海拔200~1000m,常见林木为杨、柳、松树等,常见果树为桃、苹果等。该地区不同种类的天牛严重影响到各类林木的正常生长。现主要结合多年林木病虫害防治经验,阐述了光肩星天牛的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1光肩星天牛形态特征
光肩星天牛的卵呈乳白色,呈长椭圆形,长约5.5~7mm,两端稍弯曲,近孵化后转变成黄色。初孵出来的幼虫为乳白色,取食后即为淡红色,大龄后转变为乳黄色,老龄后整个幼虫体长可达50mm,白色,前胸背板后半部色深,并呈凸字型斑,前缘未见明显纵脊纹。成虫黑色有光泽,长约20~35mm,宽约7~12mm,触角共11节,柄节表面刻点粗糙,呈粒状,基部蓝黑色,鞘翅约有20多个不规则白色绒毛组成的白斑纹。
2光肩星天牛发生规律
对山西闻喜县的成片柳树种植地进行观察,雌虫一般产卵于皮层与木质部间,每刻槽内产卵1粒,产卵后分泌粘液与蛀屑堵塞孔口,初孵化出的幼虫需先取食可槽边缘腐烂变黑处,偶蛀害木质部表层,3龄后开始蛀入木质部内,蛀成近“S”或“U”形坑道。光肩星天牛成虫在每年的6月上旬开始咬出长10mm洞羽化外出,并啃食嫩枝与叶片,成虫出现期直至10月上旬结束。
光肩星天牛的危害与防治
光肩星天牛的危害与防治
作者:陈玉红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2年第11期
摘要:近年来,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在全国各地的危害呈现上升趋势,对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文通过介绍光肩星天牛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危害过程,根据实际经验结合吉林省长春市光肩星天牛的危害情况,总结相应的防治方法,为控制光肩星天牛的危害、保护树木提供依据。
关键词:光肩星天牛;危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是危害树木生长的蛀干害虫,源产地是中国和朝鲜半岛,目前已入侵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入侵途径是国际贸易和海上运输,1996年害虫跟随木制品从亚洲传播到美国。这种天牛会对十几种树木构成威胁并导致这些树种死亡。光肩星天牛是重要的林业害虫,每年造成大量木材的损失。在3~5a内逐渐地将树木危害致死,有些树木的死亡时间稍长。为控制其蔓延,2001年5月在美国纽约和芝加哥分别砍伐被寄生树木5286株和1547株。2009年1月6日美国动植物检疫局发布并实施关于进口光肩星天牛寄主植物紧急检疫措施法令。目前光肩星天牛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很广,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南、华东等地均有发生,作为世界八大生态工程之一的“三北”防护林,第1期工程的杨树林就有40%被破坏,严重受灾面积达468万hm2。全国多个县市受其影响,仅在宁夏,为了控制虫害,就有5000万株树被砍伐掉。据2003年调查显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天牛发生面积三年内由6000hm2上升为21000hm2;在吉林省长春市,由于光肩星天牛的危害造成糖槭行道树仅剩8条街路,经过防控治理,2008年新增糖槭街路15条。2009~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园林树木光肩星天牛寄主植物调查显示:害虫在城区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树种为柳树、杨树、悬铃木、五角枫,其中胸径30 cm以上的柳树,虫株率最高,达到75%,胸径20 cm以下的悬铃木受危害较轻,虫株率为16%。截止2012年,吉林省长春地区有超过40%的杨树行道树及防护林遭受天牛的侵害,公园及庭院的柳树及榆树也有30%受到光肩星天牛的危害,其中在长春市南湖公园的调查表明:柳树、杨树、糖槭的受害率分别为40%、60%、90%。害虫的影响不断加大,对其研究和报道也日趋增多,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黄竟芳等撰写的《对我国杨树蛀干害虫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及《中国光肩星天牛研究的新进展》。光肩星天牛主要危害杨、柳、榆、槭等树的树干及大枝,成虫咬食嫩枝和叶脉,幼虫钻蛀韧皮部,在木质部内蛀成不规则孔道,严重阻碍养分及水分的输导,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造成树木焦梢、枯枝、甚至整株死亡。因此光肩星天牛是一种慢性毁灭性害虫。
光肩星天牛危害识别与防治方法
果农之友2023.8
绿色植保
光肩星天牛,学名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 ,1853),属鞘翅目天牛科,又名花牛、白星天牛、柳星天牛等[1]。国内分布比较广泛,华北、西北、东北、华中、西南、华东、华南等地均有分布,其中华北、西北危害较严重,朝鲜、日本也有分布,20世纪90年代传入美国、加拿大,后又传入法国、英国等欧洲等国家。光肩星天牛主要危害悬铃木、杨、柳、榆、元宝枫、栾树、槭树等林木,同时也危害柑橘、苹果、梨、核桃、樱桃、桑、沙枣等果树,是农林植物的重
要蛀干害虫之一[2、3]
。现将光肩星天牛的危害特点、
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果农朋友参考。
1危害特点
光肩星天牛以幼虫蛀食树干或大枝条,在幼虫
危害期,被危害树木的树干和主枝上有排粪孔,树液和锯末状虫粪从孔口排出,堆积于地面,有时在被害树木的主干枝杈处形成大型虫苞。成虫啃食寄主的叶柄、枝干嫩皮或叶片,补充营养,但对树木危害不大。受害严重的树木,木质部常被蛀空,且被害处易感染病害,削弱生长势,树枝易风折或整株枯死。
2
形态特征
2.1
成虫
雌成虫体长30毫米左右,雄成虫体长22毫米左右。体和翅均为漆黑色,有光泽,翅上有不规则白斑20个左右。头部比前胸小,自后头至唇基有一条纵沟。触角鞭状,12节,第一节端部膨大,第二节最小,第三节最长,以后各节渐次缩短,自第三节开始各节基部均呈灰蓝色。雌虫触角等于或短于体长,最后一节末端为灰白色。雄虫触角超过体长,有时为体长的2.5倍左右,最后一节末端为黑色。前胸
光肩星天牛习性及防治方法
光肩星天牛习性及防治方法
光肩星天牛对很多种类的树木都会造成危害,传统的杨、柳、榆也一直在与其做斗争,在所有天牛危害的树木种类中,槭树是其最常危害的一个大类,而槭树属中,美国红枫又首当其冲。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此,在讨论防治方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光肩星天牛,看看它是怎样一种生物,又是如何对树木造成如此大危害的。
光肩星天牛的习性特点
光肩星天牛是天牛科昆虫,全身黑色带有光泽,长20毫米至35毫米,宽7毫米至12毫米;触角11节,基部蓝黑色;每个覆翅有约20个白斑。光肩星天牛的习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一生可产45~62颗卵;
2、虫卵根据温度变化在13天至54天内孵化;
3、幼虫可以长到5厘米长;
4、幼虫先开凿觅食通道,再以心材为食;
5、幼虫将蛀屑从产卵口排出;
6、幼虫一生可消耗1000立方厘米的木材;
7、幼虫在达到临界体重之前不会化蛹;
8、幼虫化蛹12天至50天后羽化,羽化一周后就开始啃树;
9、成虫以叶柄和小枝上的树皮为食;
10、成虫通常会先侵占树冠和主枝,然后再大面积侵占树干;
11、成虫寿命和繁殖能力受幼虫寄主植物情况和温度等条件影
响,实验室饲养的雌雄成虫分别可存活158天和202天;
从上述光肩星天牛的习性特点中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天牛的形态发展是:卵→幼虫→蛹→成虫。其中,幼虫是树木死亡的“罪魁祸首”,成虫是“背后推手”;
2、卵、幼虫和蛹的位置是固定的,成虫产卵时留下的“T”字型嗑痕、幼虫排出的蛀屑以及树木分泌的树液等都可以精确定位幼虫位置;天牛成虫较难发现,因其会飞,又多处于高处。
光肩星天牛防治技术方案
2010年乌拉特后旗光肩星天牛防治方案
光肩星天牛是重要的林业检疫害虫,也是园林植物上重要的蛀干害虫。这类害虫生活隐蔽,除在成虫期进行补充营养、觅偶寻找繁殖场所等活动时较易发现外,均隐蔽在植物体内危害,其幼虫钻蛀植株茎干,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形成蛀道,危害早期往往不易引起注意,到后期则造成寄主长势衰弱,以至成株成片死亡。最近我旗在园林绿化树木中首次发现光肩星天牛成虫,为了减少损失防止灾害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旗光肩星天牛发生及防治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虫情监测
虫情监测分虫情普查和固定监测,以地面监测为主。
(一)虫情普查
1、普查每年2次,春季越冬虫态开始活动(约4-5月份)和秋季落叶后越冬前(约10-11月份)进行,以秋季普查为主。普查范围包括发生区和与发生区相毗邻的未发生区。
2、对巴音镇范围内所有树木进行全面踏查。确定发生区疫区为东矿招待所、林苑宾馆南、国税、呼吉勒公园、电力长廊附近等。(详见附表)
3、未发生区与发生区毗邻地区,以交通沿线、风景区、木材加工销售集散地等传入天牛可能性大的地区及附近的寄主林分做重点全面普查。如发现有枯梢、羽化孔和蛀孔等可疑症状,要在附近做进一步详查,或请专家鉴定,如确定为天牛危害,应立即采取措施除治并上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
(二)固定监测
1、发生区全部治理。治理区:(见附表)同时对巴音镇范围内所有树木配备专人定期监测。
2、与发生区相毗邻地区的未发生区在交通沿线、风景区、木材加工销售存集散地等传入光肩星天牛可能性较大的地段设立固定监测点,定人定期监测。调查与监测参照黄斑星天牛预测预报办法(新发布)。
光肩星天牛防治知识
光肩星天牛防治知识
光肩星天牛黑色带有光泽,20-35mm长,7-12mm宽;触角11节,基部蓝黑色;每个覆翅有约20个白斑。寄主悬铃木、柳、杨为害特点幼虫蛀食树干,为害轻的降低木材质量,严重的能引起树木枯梢和风折;成虫咬食树叶或小树枝皮和木质部。
特征描述
成虫:体长17-39毫米,漆黑色,带紫铜色光泽。前胸背板有皱纹和刻点,两侧各有一个棘状突起。翅鞘上有十几个白色斑纹,基部光滑,无瘤状颗粒。
卵:长5.5毫米,长椭圆形,稍弯曲,乳白色;树皮下见到的卵粒多为淡黄褐色,略扁,近黄瓜子形。
幼虫:体长50-60毫米,乳白色,无足,前胸背板有凸形纹。
蛹:体长30毫米,裸蛹,黄白色。
主要破坏
重要的林业害虫,每年造成大量木材的损失。在3-5年内逐渐地将树木杀死,有些树木时间稍长。在中国,有大约40%的杨树因此被破坏,5省中240个城市或县受其影响。在宁夏一省,3年中为控制虫害,就有5000万株树被砍伐掉(1991-1993)。在美国纽约和芝加哥,为控制其蔓延,2001年5月就分别砍伐被寄生树木5286株和1547株。
生活史及习性
一年发生一代,或两年发生一代。以幼虫或卵越冬。来年四月份气温上升到摄氏l0度以上时,越冬幼虫开始活动为害。五月上旬至六月下旬为幼虫化蛹期。从做蛹室至羽化为成虫共经41天左右。六月上句开始出现成虫,盛期在六月下旬至七月下旬,直到十月份都有成虫活动。六月中旬成虫开始产卵,七、八月间为产卵盛期,卵期16天左右。六月底开始出现幼虫,到十一月气温下降到摄氏6度以下,开始越冬。光肩星天牛主要为害加杨、美杨、小叶杨、旱柳和垂柳等树。幼虫蛀食树干,为害轻的降低木材质量,严重的能引起树木枯梢和风折;成虫咬食树叶或小树枝皮和木质
对光肩星天牛防治策略的思考
对光肩星天牛防治策略的思考
摘要光肩星天牛是一种主要的林业蛀干害虫,特别是危害阔叶树种,如杨、柳、榆树等。光肩星天牛危害一旦发生,不仅程度重,且范围广,严重危害当地的林业发展害。主要在分析该害虫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具体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关键词光肩星天牛;形态特征;危害;防治措施
光肩星天牛,又被称为“花牛”。“水牛”,属于昆虫纲(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沟胫天牛亚科(Lamiimae)星天牛属(A noplophora)。中国和朝鲜是该虫的原产地。在我国20多个省(区)大范围分布,如云南、湖北、广西、甘肅、陕西、贵州等,是我国林业发展中主要的一种蛀干害虫。世界各国也将其作为林木进出口检疫的重点对象。我国光肩星天牛种群数量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多个省份爆发增长,严重危害到了林木业发展。该昆虫食性杂、分布广,主要危害期集中在幼虫阶段,会啃食多种阔叶树种并在树干中形成蛹道,木质部管道被损坏后树木水分运输受阻,树势逐渐减弱甚至导致死亡。2002年开始传入新疆巴州地区,尤其是巴州焉耆盆地的发生面积不断扩大。
1 形态特征
1.1 卵
呈长椭圆形,长度5~7 mm,颜色呈乳白色,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孵化时间越临近,越呈现明显的黄白色。
1.2 幼虫
刚刚孵化出来的幼虫体表呈乳白色,伴随着一天天地取食生长,体表颜色将有乳白色变为淡红色,晚熟幼虫呈浅黄褐色,体长50~60 mm,形态为长圆桶形,头部宽3.5~5.0 mm,最前端为褐色,后端部分颜色逐渐加深,前胸相对后胸更为宽大,呈“凸”字形。
星天牛与光肩星天牛区别及防治
星天牛与光肩星天牛区别及防治
【摘要】
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是两种常见的害虫,它们在农田中常常带来很大的危害。本文首先介绍了这两种害虫的外形特征、生态习性以及危害方式的区别,然后对它们的防治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防治效果的比较。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两种害虫,制定更有效的防治策略。结论部分总结了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区别及防治重点,同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农作物,减轻害虫对农田的危害,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星天牛、光肩星天牛、外形特征、生态习性、危害方式、防治方法、防治效果、研究方向、区别、防治重点、总结、引言、正文、结论
1. 引言
1.1 介绍星天牛与光肩星天牛
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都是属于昆虫界鞘翅目天牛科的害虫,对果树和林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星天牛的成虫体长约1.5厘米,体色为青铜色,翅膀有光泽,前翅中央有黑色斑块。而光肩星天牛的成虫体长
约1.2厘米,体色为暗褐色,翅膀具有金属光泽,肩部具有明显的白色斑块。
这两种害虫在不同的季节和环境中出现,其中星天牛主要在5月至8月为害,分布于华北、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区;而光肩星天牛主要在8月至10月为害,分布于华南和华东等地区。
对于果树和林木的危害程度,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都以成虫为害,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和卵生产,导致植物叶片枯黄、生长迟缓甚至死亡。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防治这两种害虫至关重要。
1.2 危害程度和分布区域
星天牛与光肩星天牛是常见的害虫,在农业生产中造成了严重的
危害。星天牛主要危害的是果树、葡萄、草莓等作物,而光肩星天牛
光肩星天牛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虫又称凿木虫。 属鞘翅 目, 沟颈天牛科。国内分布 很广, 以华 北 、 北地 区发生严 重 。 西 幼虫食 性杂 , 蛀
食 为 害杨 、 、 柳 糖槭 、 宝 枫 、 花 、 桐 、 元 樱 泡 苦楝 、 红
叶李 、 本晚樱 、 日 枫杨、 加杨、 龙爪柳、 白榆、 栾 、 桑、 海棠、 苹果 、 柑桔和刺槐等 , 是杨、 柳树上的主要害 虫, 是绿 化阔 叶乔木常 见 的重 要蛀 干害虫 。
时抹头更新 , 彻底清除死树, 将死树及修伐的有虫
树干集 中烧毁。 2 保护和利用天敌 如花绒坚甲、斑翅细角 . 4 花蝽、 肿腿蜂 、 天牛双革螨和啄木鸟等。向排粪孔 内注射 白僵 菌 、 芫菁 夜蛾 线虫 、 霉菌 液及 释放 寄 青 生性蒲螨等 , 进行生物防治。 2 人工捕杀 根据其生活史 ,尽量将其消灭 . 5 在蛀人木质部之前 ,用人工挖卵或锤击产卵刻槽 将卵杀死。幼虫孵化后 , 未进入木质部前 , 用螺丝
1 成虫 . 1 成虫在被害枝干里羽化,经 5 7 ~ 天 从蛹室内爬 出, 在枝干上咬呈圆形的羽化孔 , 孔径
]2m。羽化 始期 为 5月下 旬 ,  ̄e 末期 为 9月下 旬 , 其 羽化高 峰为 6月上旬 至 7 中旬 ,可 占全部 羽 月
强树木个体抗虫性能。 绿化时注意培育混交林 , 改 纯林行道树为混交林行道树 , 恶化害虫栖息环境 , 对于抑制害虫发展有一定作用。 2 消灭虫源 种植饵树 , . 3 保护 目的树木 , 天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肩星天牛生物学及检疫除害方法摘要:光肩星天牛是对城市绿化树木为害最大的一种钻蛀性、毁灭性害虫。在吉林省二年一代,以卵和幼虫在树皮下枝干内越冬。成虫每年7月上旬至9月上旬羽化。文章介绍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提出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方法,对今后治理该虫为害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光肩星天牛;生物学;检疫检验;除害方法
中图分类号:s7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185-1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属鞘翅目,天牛科。为国内重要的森林植物检疫性害虫。在吉林省城市园林普遍发生,主要为害糖槭、柳树、榆树、杨树。幼虫在木质部内钻蛀坑道,使树木的长势逐渐衰弱,严重的使整株枯死,并可借助原木运输进行远距离传播。
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黑色,有光泽,雌虫体长22—35mm;雄虫体长20—29mm,宽8—12mm。头部中央有一纵沟。复眼肾形,黑而发达。触角鞭状,11节,第一节端部膨大,第二节最小,第三节最长,最后一节稍长,自第三节开始各节基部均有灰白色毛环。雌虫触角约为体长的1.3倍,最后一节末端为灰白色,雄虫触角约为体长的2.5倍,最后一节末端为黑色。前胸背板两侧各有一个刺状突起,鞘翅上各有大小形状不一的绒毛白斑20个左右。虫体腹面密布蓝灰色绒毛。腿节、
胫节中部及跗节背面有蓝灰色绒毛。雌虫末端部分露出鞘翅。产卵器周围密布黑色毛束。雄虫腹部末端全部被鞘翅遮盖,生殖器周围毛束较少。
卵:长椭圆形,两端稍弯曲,长6mm左右,刚产下时乳白色,将孵化时呈黄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50mm,黄白色,头部为黄褐色,头部1/2缩入胸腔中,其前端为黑褐色。前胸大而长,其背板后半部呈凸字形黄褐斑纹。
蛹:体长30mm左右。初呈黄白色,后为淡黄色,跗肢颜色较浅。头部下倾于前胸之下。触角由两侧曲卷于腹面呈发条状。
2 生物学特性
此虫在吉林省两年一代,以卵和幼虫在树皮下及枝干内越冬。7月中旬至9月上旬出现成虫。成虫飞出前,先用上颚把木质部和树皮咬啃成一个圆形的羽化孔,然后飞出。成虫白天活动,以8—12时最为活跃。成虫以取食杨、柳等叶柄、叶片及小枝皮层进行补充营养,补充营养2—3d后交尾。产卵前先在树皮上咬啃一个圆形、扁圆形、椭圆形的刻槽,深达木质部表面,然后把卵产于刻槽内,每一刻槽内产卵1粒,而后排出一种胶状物涂抹产卵孔。雌虫一生能产卵25—32粒。卵均产在枝、干上,但以枝干分杈处居多。卵期平均12.5d。孵化率不高,平均为48.9%。
幼虫8月上旬开始孵化,幼虫孵化后首先取食卵槽边缘腐烂变黑的韧皮部,进而横向取食枝、干木质部表层。3龄以后开始蛀入
木质部内,钻蛀成s型、偏s型、l型不规则的坑道,每条坑道只有一条幼虫,但坑道均不相通。10月中旬幼虫开始在坑道内越冬,9月中旬以后产下的卵,以卵越冬。
越冬幼虫翌年4月下旬开始活动,继续在枝、干内钻蛀坑道为害,越冬卵也相继孵化为幼虫,6月下旬开始化蛹。预蛹期平均12.9d,蛹期平均18.4d。
此虫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它虽然能为害多种树种,但对糖槭、旱柳、榆树、元宝槭等有偏嗜性。产在不同树种上的卵,其孵化率也不相同,糖槭树上的孵化率为48.9%,而元宝槭上的孵化率则不到10%。其被害方位,以东向最重,北向最轻。
3 传播途径
成虫飞翔能力不强,传播距离有限,但在河流两岸,成虫一旦被击落,可随水流传播到下游较远的地方。远距离传播主要借助寄主原木的调运,达到它自身所难到达的地方。
4 检疫检验方法
此虫个体较大,被害状也较明显,通常采用直观和解剖检验的方法进行。
4.1 树木的被害状
被害树木干部常膨大呈长30—70mm的“虫疱”。树上“虫疱”的多少与林木被害期成正相关。连续受4代天牛危害的林木,树干上通常出现1—2段“虫疱”,受6代天牛危害的林木,树干上通常呈现2—5段“虫疱”;受害期再长的,树木支干上的“虫疱”累累,
小枝稀疏,树叶凋零。
4.2 树皮上的特征
产卵刻槽圆形、扁圆形、椭圆形、唇形,深达木质部表层。2龄幼虫阶段有褐色粪便及蛀屑从产卵孔排出。3—4龄幼虫阶段,幼虫蛀入木质部,产卵孔处常有白色木屑排出。随着幼虫的发育被害树干、树皮常呈掌状陷落。
4.3 木质部上的特征
劈开木段后,木质部坑道的特征参看生物学特性部分。发现的卵、幼虫和蛹参看形态特征部分,在解剖镜下识别鉴定。
5 除害处理办法
5.1 清除虫源
在此虫发生区,对已失去经济利用价值的树木,应采取果断措施,彻底砍除,就地烧毁;对尚有使用价值的树木,也应全部砍伐,剥去树皮,放入水中浸泡一个月以上,检疫检验合格后,再加利用。
5.2 药剂熏蒸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硫酰氟或溴甲烷熏蒸处理带虫圆木。硫酰氟:在0℃—5℃时,每立方米65g,处理48小时;5℃—10℃时,每立方米45g,处理48小时;20℃—30℃时,每立方米35g,处理24小时。溴甲烷:在5℃—10℃时,每立方米48g,处理48小时;在10℃—25℃时,每立方米48g,处理24小时;在25℃—30℃时,每立方米30g,处理24小时。
作者简介:田玉成(1955-),男,吉林公主岭人,公主岭市杨
大城子林业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营林生产与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