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层避难间设置

合集下载

避难层避难间设置

避难层避难间设置

避难层、避难间避难层间是建筑内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房间;一、避难层一避难层的设置条件及避难人员面积指标1设置条件: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2面积指标: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宜按5人/㎡计算;二避难层的设置数量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三避难层的防火构造1避难层的楼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耐火极限不低于2h楼板的一级耐火极限为,此处的特例2h需要特别记住;2楼板上宜设隔热层;3避难层四周的墙体及避难层内的隔墙,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h,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4避难层可与设备层结合布置;各种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分隔成间;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排烟管得到应集中布置,并采用防火墙与避难层分隔;管道井、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四避难层的安全疏散1避难层应至少有两个不同的疏散方向;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上下层断开,这样楼梯间里的人都要经过避难层才能上楼或下楼,为疏散人员提供了继续疏散还是停留避难的选择机会;2在避难层应设应急照明,其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对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不应小于,照度不应低于;3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消防电梯在避难层必须停靠,普通电梯严禁在避难层开设电梯门;五通风与防烟排烟系统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六灭火设施应配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七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设备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二、避难间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各层楼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避难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确定;2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3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4应设置消防专线和消防应急广播;5避难间的入口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6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7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每户应有一间房间靠外墙设置,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其内、外墙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该房间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h;。

避难层与避难间的相关规定整理

避难层与避难间的相关规定整理
其他
应设置对外可开启窗口/机械防烟设施,乙级防火窗;
消火栓、消防软管卷盘、消防专用电话、应急广播
二、避难间的相关规定
项目类别
具体要求
设置部位
3F及以上总建面>3000㎡(含建在其他建筑内3F以上的)老年照料设施,应在2F以上每层疏散梯之间相邻设一间。与外开敞的可不设。
高层病房楼,应在2F及以上病房楼层和结晶手术部设置
设置要求
设在病房楼避难间内的护理单元≤2个,每单元≥25㎡
老年照料设施的避难间≥12㎡,可利用疏散梯的前室或消防梯的前室
应靠近楼梯间,2h以上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
消防专用电话和应急广播、明显的指示标志
应设置对外可开启窗口/机械防烟设施,乙级防火窗;
H>54m的住宅建筑,每户有一间房间靠外墙设,可开启外窗,其内外墙的耐火极限1h及以上,乙级防火门,外窗耐火完整性1h及以上。
避难层与设备层结合布置(设备间集中布置,管道井设备间防火隔墙2h以上,门不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的话与避难区出入口距离≥5m,采用甲级防火门)
安全疏散
至少2个疏散方向;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上下层断开;
100m以上的民建备用电源连续供电≥1.5h,照度3.0LX
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普通电梯不得留口
避难层与避难间整理汇总
一、避难层的相关规定
项目类别
具体要求
设置条件/避难人员面积指标
H>100m的公建和高云梯,第一个避难层H≤50m。再向上2个避难层之间H≤50m
防火构造要求
楼板为钢混耐火极限2h以上,设隔热层。
四周墙体及内部隔墙耐火极限3h以上,隔墙门甲级防火门

避难走道、避难层、避难间、疏散楼梯

避难走道、避难层、避难间、疏散楼梯

避难走道、避难层、避难间、疏散楼梯
一、避难走道
二、避难层
三、避难间
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

1.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

2.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3.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

4.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5.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四、疏散楼梯。

建设设计中避难层(间)的相关要求

建设设计中避难层(间)的相关要求

建设设计中避难层(间)的相关要求1、设置避难层的意义高度100m以上的建筑物,一旦遇到火灾,要将建筑内的人员完全疏散到室外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加拿大有关研究部门提出以下数据,使用一座宽1.10m的楼梯,将高层建筑的人员疏散室外,所用时间见表9。

除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塔式高层住宅和单元式高层住宅以外的高层民用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疏散楼梯都不会少于两座,即便是采用剪刀楼梯的塔式高层建筑,其疏散楼梯也是两个。

从表中的数字可以看出,疏散时间可以减少1/2。

即使这样,当层数在三十层以上时,要将人员在尽短的时间里疏散到室外,仍然是不容易的事情。

因此,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是非常必要的。

国内高层建筑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的情况2、避难层(间)的设置要求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

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楼层不宜超过十五层的原因是,发生火灾时集聚在第十五层左右的避难层人员,不能再经楼梯疏散,可由云梯车将人员疏散下来。

目前国内有一部分城市配有50m的高的云梯车,可满足十五层高度的需要。

还考虑到各种机电设备及管道等的布置需要,并能方便于建成后的使用管理,两个避难层之间的楼层,大致定在十五层左右。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进入避难层的入口,如没有必要的引导标志,发生了火灾,处于极度紧张的人员不容易找到避难层。

为此提出防烟楼梯间宜在避难层错动位置或上下层断开通过避难层。

但均应通过避难层,使需要进入的人能尽早进入避难层。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0人/m2计算。

避难层的人员面积指标,是设计人员比较关心的事情。

集聚在避难层的人员密度是要大一些,但又不致于过分地拥挤。

考虑到我国人员的体型情况,就席地而坐来讲,平均每平方米容纳5个人还是可以的。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

医院避难间设置要求

医院避难间设置要求

医院避难间的设置要求
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

避难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确定。

2.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

3.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4.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采用自然排烟的避难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面积不应小于2m2。

封闭的避难层(间)、避难走道的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

封闭的避难层(间)、避难走道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30m3/h计算。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避难层(间),尚应在外墙设置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1%。

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30Pa。

5.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

6.避难间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7.避难间应设置疏散照明,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

避难层和避难间详细解析

避难层和避难间详细解析

避难层和避难间详细解析一、避难层(间)是超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的楼层或房间(如果作为避难使用的只有几个房间,则这几个房间称为避难间)建筑H>100m的民建(公建或住宅),应设避难层(间)常见的避难层类型有敞开式、半敞开式、封闭式3种。

封闭式避难层周围应设有耐火的维护结构(外墙、楼板),室内设有独立的空调和防排烟系统,若在外墙上开设窗口则应采用防火窗。

一座建筑是设置避难层还是避难间,主要根据该建筑的不同高度段内需要避难的人数及其所需避难面积确定,避难间的分隔及疏散要求同避难层。

避难层(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置数量和位置。

第1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到“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应≤50m (即首1层到第1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目前国内主要配备50m云梯),2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宜≤50m(即建筑H>200m的建筑应设置4个避难层)(2)面积指标。

避难层(间)的净面积(使用S)应满足避难设计人数避难的要求,宜按5人/m2(0.2m2/人)计算(3)防火构造。

避难层的楼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耐火极限应≥2.0h,且楼板上宜设隔热层,四周的墙体及避难层内的隔墙的耐火极限应≥3.0h,隔墙上的门应为甲级门320盒甲门避难层(间)应设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的乙级防火窗(或耐火完整性≥1.0h的C1类防火窗,非隔热型)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避难层可与设备层结合布置(即避难层可兼做设备层)但各种设备、管道竖井应集中布置,分隔成间,其中易燃/可燃液体/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且应采用耐火≥3.0h防火墙与避难层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2.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层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但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应≥5m(即设5m长的通道)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当建筑内的避难人数较少而不需要将整个楼层作为避难层时,避难层除设置火灾危险性小的设备用房外,不得用于其他使用功能避难间可兼作其他用途,但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的其它开口。

避难层设备房设置情况汇报

避难层设备房设置情况汇报

避难层设备房设置情况汇报
一、避难层设置要求有哪些
1、避难层的面积需根据该栋楼的业主而定,五人需要一平米。

2、避难层管道的耐火要高于3H。

3、避难层的设计,一般是在消防电梯的入口位置。

4、在避难层需额外设置专属电话及广播。

5、需设计应急灯,供电时间不能低于一个半小时。

二、高层建筑如何找合适的楼层
1、在购买高层建筑的楼房时,要注意内部安装的电梯,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

毕竟居住在高层空间中,要是电梯出行问题,会非常麻烦的。

而且要是居住的用户比较多的,电梯数量至少要有两个。

2、居住在小区内部,还要注意是否会有噪音对自家造成影响。

在高楼中,是会有避难层和设备层的,其产生的噪音会比较大,因而这附近的楼层价格会比较低一些,但是居住舒适度就会受到影响。

3、楼间距也是购买住房,要考虑的一大问题,要是小区的楼间距是比较小的,那么楼与楼的房子会相互影响到采光和通风。

若出现楼间距比较小的,可以尽量选择高一些的楼层,或者选购其它的住房。

4、在选择楼层的时候,还需要看自家的成员数量和结构组成。

要是夫妻小两口居住的话,可以选择高一些的楼层,可以欣赏到室外的美景。

而要是有老人、小孩的,需选择低一些的楼层,方便日常的出行。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一、《高规》要求:5.5.22 建筑高度超过l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避难层(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自建筑的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的高度不应大于45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差不宜大于45m。

2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使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3 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人/m2计算;4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5 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6 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7 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置独立的防烟设施;8 应设置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且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l.0h,照度不应低于10.0Lx。

二、说明:避难层:避难层是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

避难间则是供消防人员在一定高度(大于等于100米的楼层)上设置的临时避难用的的房间。

避难层或避难间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给来不及疏散人群的临时避难场所。

发生火灾时,处于极度紧张的人员不容易找到避难层,为此防烟楼梯间宜在避难层错动位置或上下层断开,使需要进入的人能尽早进入避难层。

避难层或避难间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能提供一定的面积供疏散人员避难;二是要有良好的通风和排烟设施;三是避难层或避难间与疏散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应有通畅的交通组织流线.使得疏散人群易于识别并能安全地疏散和避难,与疏散楼梯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串联形式。

避难层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与设备层结合(采用的较多),这种形式的避难层要做到:一是设备、管道应集中布置,并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墙围护起来;二是要满足疏散人员的停留面积要求,例如避难层管15层,每层平均100人,共1500人,假设人均停留占用面积5人/m2,1500÷5=300m2,则需要净面积300m2.。

另一种是专用避难层。

专用避难层核心部位的设备和垂直交通设施,必需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墙围护起来,人均占用面积应满足上述要求。

避难层、避难间设置

避难层、避难间设置

避难层、避难间避难层(间)是建筑内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房间)。

一、避难层(一)避难层的设置条件及避难人员面积指标(1)设置条件: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2)面积指标: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宜按5人/㎡计算。

(二)避难层的设置数量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三)避难层的防火构造(1)避难层的楼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耐火极限不低于2h(楼板的一级耐火极限为1.5h,此处的特例2h需要特别记住);(2)楼板上宜设隔热层;(3)避难层四周的墙体及避难层内的隔墙,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h,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4)避难层可与设备层结合布置。

各种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分隔成间;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排烟管得到应集中布置,并采用防火墙与避难层分隔;管道井、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四)避难层的安全疏散(1)避难层应至少有两个不同的疏散方向;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上下层断开,这样楼梯间里的人都要经过避难层才能上楼或下楼,为疏散人员提供了继续疏散还是停留避难的选择机会;(2)在避难层应设应急照明,其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对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不应小于1.5h,照度不应低于3.00lx。

(3)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消防电梯在避难层必须停靠,普通电梯严禁在避难层开设电梯门;(五)通风与防烟排烟系统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六)灭火设施应配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七)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设备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二、避难间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各层楼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避难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确定;(2)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3)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4)应设置消防专线和消防应急广播;(5)避难间的入口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6)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7)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每户应有一间房间靠外墙设置,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其内、外墙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该房间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h;。

建设设计中避难层的相关要求

建设设计中避难层的相关要求

建设设计中逃难层的有关要求1、设置逃难层的意义高度 100m 以上的建筑物,一旦碰到火灾,要将建筑内的人员完整分散到室外比较困难,甚至是不行能的。

加拿大有关研究部门提出以下数据,使用一座宽 1.10m 的楼梯,将高层建筑的人员分散室外。

除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塔式高层住所和单元式高层住所之外的高层民用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分散楼梯都不会少于两座,即即是采纳剪刀楼梯的塔式高层建筑,其分散楼梯也是两个。

从表中的数字能够看出,分散时间能够减少1/2。

即使这样,当层数在三十层以上时,要将人员在尽短的时间里分散到室外,仍旧是不简单的事情。

所以,高度超出 100m 的公共建筑,设置逃难层或逃难间是特别必需的。

国内高层建筑设置逃难层或逃难间的状况2、逃难层的设置要求逃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逃难层或两个逃难层之间,不宜超出 15 层。

从首层到第一个逃难层之间的楼层不宜超出十五层的原由是,发生火灾时集聚在第十五层左右的逃难层人员,不可以再经楼梯分散,可由云梯车将人员分散下来。

当前国内有一部分城市配有 50m 的高的云梯车,可知足十五层高度的需要。

还考虑到各样机电设备及管道等的部署需要,并能方便于建成后的使用管理,两个逃难层之间的楼层,大概定在十五层左右。

通向逃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逃难层分开、同层错位或上基层断开,但人员均一定经逃难层方能上下。

进入逃难层的进口,如没有必需的指引标记,发生了火灾,处于极度紧张的人员不简单找到逃难层。

为此提出防烟楼梯间宜在逃难层错动地点或上基层断开经过逃难层。

但均应经过逃难层,使需要进入的人能尽早进入逃难层。

逃难层的净面积应能知足设计逃难人员逃难的要求,并宜按 5.00人/m2 计算。

逃难层的人员面积指标,是设计人员比较关怀的事情。

集聚在逃难层的人员密度是要大一些,但又不致于过分地拥堵。

考虑到我国人员的体型状况,就席地而坐来讲,均匀每平方米容纳5 个人仍是能够的。

逃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部署。

消防释疑:避难层(避难间),22问!

消防释疑:避难层(避难间),22问!

消防释疑:避难层(避难间),22问!石峥嵘:汇总避难层和避难间的常见问题,逐一分解!欢迎文末留言,完善答案,补充问题!为解决概念争议,本文提出了竖向疏散避难层(间)和平面疏散避难间的概念。

本文认为,避难层外面不应设置通风百叶,更不应设置室外主机。

本文认为,避难层如采用幕墙,应满足耐火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

对于争议较多的消防设施、救援口、防火窗等问题,也进行了较详细的分解。

等等一、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避难层(间)和医疗(养老)建筑中的避难间,是一个概念吗?名称相同,功能和要求有别,前者是解决竖向疏散困难问题,后者主要是解决平面疏散困难问题。

1、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为了解决人员竖向疏散距离过长的问题,应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

根据普通人爬楼梯的体力消耗情况,结合各种机电设备及管道等的布置和使用管理要求,以及内主战举高消防车—50m高云梯车的操作要求,规定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大于50m,且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大于50m。

相关要求参见《建规》5.5.23及图示。

为方便理解,本文将此类避难层(或避难间)称为“解决竖向疏散问题的避难层(避难间)”。

2、医疗(养老)建筑中的避难间,为了解决难以在火灾中及时疏散人员的避难问题,应设置避难间。

在高层病房楼和手术室中,为了满足难以在火灾中及时疏散的人员的避难需要,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相关要求参见《建规》5.5.24及图示。

在老年人照料设施中,为满足老年人难以在火灾时及时疏散的避难需要,需要设置避难间,相关要求参见《建规》5.5.24A及图示。

为方便理解,本文将此类避难间称为“解决平面疏散问题的避难间”。

二、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避难间?一座建筑是设置避难层还是避难间,主要根据该建筑的不同高度段内需要避难的人数及其所需避难面积确定,当避难人数较少,避难空间以外的面积除设备用房外还多较多的空余面积时,可以设置为避难间,避难间的要求同避难层,详见《建规》5.5.23及图示。

避难层与避难间的区别

避难层与避难间的区别

避难层与避难间的区别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避难层与避难间的区别一、概念区别避难层是指超高层建筑中专供发生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使用的楼层。

避难间是指作为避难使用的几个房间。

二、设置场所区别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根据,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

根据,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

图1 避难层平面图示图2 避难间平面图示图3 高层病房楼二层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避难间设置要求平面示意图三、避难层的设置要求1、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

注:此处高度计算是从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算起,而非室内或室外设计地面标高。

另外注意本条文中的应和宜的使用。

2、通向避难层(间)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注: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的做法,是为了使需要避难的人员不错过避难层(间)。

3、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并宜按人/㎡计算。

注:此处是净面积,而非建筑面积。

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

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

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避难间内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的其他开口。

注:本条应注意设备管道区和管道井在防火分隔时的区别,前者为防火隔墙,后者为防火隔墙。

5、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医院避难间管理制度

医院避难间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医院在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等)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组织人员疏散和避难,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避难间设置1. 医院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各楼层设置避难间,其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平方米确定。

(2)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

(3)避难间应靠近楼梯间,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小时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4)避难间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5)采用自然排烟的避难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面积不应小于2平方米。

(6)封闭的避难层(间)、避难走道的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

(7)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避难层(间),尚应在外墙设置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1%。

(8)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30pa。

三、避难间管理1. 医院应成立避难间管理小组,负责避难间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2. 避难间管理小组应定期对避难间进行检查,确保其设施设备完好、功能正常。

3. 避难间内应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救生衣、防烟面具、手电筒、急救包等。

4. 医院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避难间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疏散和避难能力。

5. 医院应加强对避难间的消防安全管理,确保避难间内的消防设施设备完好、功能正常。

四、应急疏散和避难1. 发生突发事件时,医院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和避难。

2. 避难间内的人员应听从指挥,有序撤离,不得拥挤、踩踏。

3. 医院应确保避难间内的应急物资充足,为避难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4. 医院应加强对避难人员的关怀,提供心理疏导、医疗救治等服务。

避难层设计规范

避难层设计规范

避难层设计规范避难层是高层建筑中用作消防避难的楼层,一般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为消防安全专门设置的供人们疏散避难的楼层。

其中,避难层设计规范有哪些?下面是带来的关于避难层设计规范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避难层(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2、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3、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人/m2计算;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

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避难间内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的其他开口;5、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6、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7、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8、在避难层(间)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间)的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9、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相关规范问题(沪消发[2002]333号《关于超高层建筑工程消防设计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关于避难层(间)的问题:通向避难层(间)的防烟楼梯间可不在避难层(间)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应符合下列要求:楼梯间应开设直接进入避难层(间)的门;避难层(间)的门应为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且朝避难层(间)方向开启;楼梯间内应设火灾事故应急照明,避难层楼层显示等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5LX;楼梯间内应设置应急广播,在火灾发生时播报避难层(间)所处的楼层位置。

避难层和避难间详细解析

避难层和避难间详细解析

避难层和避难间详细解析一、避难层(间)是超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的楼层或房间(如果作为避难使用的只有几个房间,则这几个房间称为避难间)建筑H>100m的民建(公建或住宅),应设避难层(间)常见的避难层类型有敞开式、半敞开式、封闭式3种。

封闭式避难层周围应设有耐火的维护结构(外墙、楼板),室内设有独立的空调和防排烟系统,若在外墙上开设窗口则应采用防火窗。

一座建筑是设置避难层还是避难间,主要根据该建筑的不同高度段内需要避难的人数及其所需避难面积确定,避难间的分隔及疏散要求同避难层。

避难层(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置数量和位置。

第1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到“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应≤50m(即首1层到第1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目前国内主要配备50m云梯),2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宜≤50m (即建筑H>200m的建筑应设置4个避难层)(2)面积指标。

避难层(间)的净面积(使用S)应满足避难设计人数避难的要求,宜按5人/m2(0.2m2/人)计算(3)防火构造。

避难层的楼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耐火极限应≥2.0h,且楼板上宜设隔热层,四周的墙体及避难层内的隔墙的耐火极限应≥3.0h,隔墙上的门应为甲级门320避难层(间)应设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的乙级防火窗(或耐火完整性≥1.0h的C1类防火窗,非隔热型)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避难层可与设备层结合布置(即避难层可兼做设备层)但各种设备、管道竖井应集中布置,分隔成间,其中易燃/可燃液体/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且应采用耐火≥3.0h防火墙与避难层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2.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层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但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应≥5m(即设5m长的通道)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当建筑内的避难人数较少而不需要将整个楼层作为避难层时,避难层除设置火灾危险性小的设备用房外,不得用于其他使用功能避难间可兼作其他用途,但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的其它开口。

医院避难间设置要求

医院避难间设置要求

页眉内容
医院避难间的设置要求
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

避难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0m2确定。

2.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

3.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4.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采用自然排烟的避难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
(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面积不应小于2m2。

●封闭的避难层(间)、避难走道的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

封闭的避难层(间)、
避难走道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30m3/h计算。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避难层(间),尚应在外墙设置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
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1%。

●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30Pa。

5.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

6.避难间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7.避难间应设置疏散照明,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0Lx。

页脚内容1。

避难层管理规范细则

避难层管理规范细则

避难层管理规范细则避难层是高层建筑中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其他紧急情况,等待救援的特殊楼层。

为了确保避难层的安全可靠,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制定以下管理规范细则。

一、避难层的设置与要求1、位置选择避难层应设置在建筑物高度超过 100 米的部分,且应在两个防火分区之间。

其位置应易于寻找,并有明显的标识和指示。

2、面积与容纳人数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的要求,人均使用面积不应小于规定标准。

3、防火分隔避难层与其他楼层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进行分隔。

4、防烟设施避难层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保证避难区域的正压状态,防止烟雾侵入。

5、消防设施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并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二、日常维护与检查1、定期巡检安排专人每月对避难层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消防设施的完好性、疏散通道的畅通性、防烟设施的工作状态等。

2、设施维护对消防设施、通风设备、照明系统等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性能可靠。

记录维护保养的时间、内容和结果。

3、清洁卫生保持避难层的清洁卫生,无杂物堆积,定期清扫地面、墙壁和设备表面的灰尘。

4、标识检查检查避难层的各类标识、指示牌是否清晰、完好,如有损坏或模糊应及时更换。

三、使用管理1、禁止占用避难层严禁被占用作为其他用途,不得堆放货物、设置办公区域或居住场所。

2、限制通行非紧急情况下,限制人员随意进入避难层。

设置门禁系统,只在紧急情况时自动解锁。

3、人员培训对建筑物内的人员进行避难层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避难层的位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应急预案制定针对避难层的应急预案,明确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救援流程和责任分工。

四、疏散通道管理1、通道畅通确保从建筑物内各部位通往避难层的疏散通道畅通无阻,无堵塞、锁闭或堆放障碍物。

2、照明与指示疏散通道应设置充足的照明设施和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清晰看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避难层、避难间
避难层(间)是建筑内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房间)。

一、避难层
(一)避难层的设置条件及避难人员面积指标
(1)设置条件: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
(2)面积指标: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宜按5人/㎡计算。

(二)避难层的设置数量
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
50m;
(三)避难层的防火构造
(1)避难层的楼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耐火极限不低于2h(楼板的一级耐火极限为1.5h,此处的特例2h需要特别记住);
(2)楼板上宜设隔热层;
(3)避难层四周的墙体及避难层内的隔墙,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h,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4)避难层可与设备层结合布置。

各种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分隔成间;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排烟管得到应集中布置,并采用防火墙与避难层分隔;管道井、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四)避难层的安全疏散
(1)避难层应至少有两个不同的疏散方向;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上下层断开,这样楼梯间里的人都要经过避难层才能上楼或下楼,为疏散人员提供了继续疏散还是停留避难的选择机会;
(2)在避难层应设应急照明,其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对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不应小于1.5h,照度不应低于3.00lx。

(3)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消防电梯在避难层必须停靠,普通电梯严禁在避难层开设电梯门;
(五)通风与防烟排烟系统
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六)灭火设施
应配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七)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设备
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二、避难间
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各层楼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避难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确定;(2)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3)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4)应设置消防专线和消防应急广播;
(5)避难间的入口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6)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7)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每户应有一间房间靠外墙设置,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其内、外墙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该房间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