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传统文化德育案例

合集下载

弘扬传统文化德育案例

弘扬传统文化德育案例

弘扬传统文化德育案例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关注也越来越多。

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对于人们的精神追求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因此,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弘扬传统文化,以此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培养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能够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所建树。

以下是几个弘扬传统文化德育案例:一、诗词歌赋大赛诗词歌赋大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传统文化德育活动,通过比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更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在比赛现场,学生可以通过背诵、朗诵、演唱等方式来展示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二、书法比赛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和审美表达方式。

在书法比赛中,学生可以通过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书法技巧和艺术水平,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美妙和博大精深。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够了解和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三、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手工艺制作是一种非常有趣和有益的德育活动,通过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神韵。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手工技巧和工具使用方法,同时也需要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以上是几个弘扬传统文化德育案例,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帮助,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充实和丰富。

幼儿园小班国学传统文化教育案例

幼儿园小班国学传统文化教育案例

幼儿园小班国学传统文化教育案例案例一:传统节日活动,腊八粥活动1.活动目的:通过腊八粥活动,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学习制作腊八粥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活动准备:粳米、红枣、莲子、花生等材料;器皿、锅具;图片、视频资料;相关图书。

3.活动过程:(1)导入:老师可以播放有关腊八节的视频资料或者讲述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让幼儿对这个传统节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讲解:教师通过图片和图书介绍腊八节的习俗和传统食物,重点介绍腊八粥的制作方法和食材的功效。

(3)制作: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制作腊八粥,让幼儿亲自动手洗米、洗菜、剥花生等,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4)观察:制作好的腊八粥可以让幼儿观察粥的变化,并与其他食物进行对比,了解腊八粥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5)品尝:让幼儿尝一尝自己制作的腊八粥,提高他们的口味鉴赏能力,并通过品尝感受传统食物的美味。

(6)反思: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经验和感受,对腊八节的理解和体验进行回顾。

4.活动效果:通过本次腊八粥活动,幼儿在制作粥的过程中,既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他们还品尝了传统食物,提高了口味鉴赏能力。

通过活动的反思,幼儿对腊八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传统文化抱有更多的兴趣和热爱。

案例二:传统手工艺活动,剪纸制作1.活动目的:通过剪纸制作活动,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美丽和巧妙,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活动准备:纸张、剪刀、彩笔、图案模板等材料;相关图书和图片。

3.活动过程:(1)导入:老师通过展示一些剪纸作品或者观看剪纸制作过程的视频,让幼儿对剪纸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讲解:教师通过图片和图书介绍剪纸的起源、工艺和意义,同时向幼儿展示一些剪纸作品,培养他们对剪纸的兴趣。

(3)制作:老师提供图案模板,指导幼儿使用剪刀和彩笔进行剪纸制作,鼓励幼儿展示个性化、创造性的设计。

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小学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个性素养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

当前一些小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教育者们普遍认为仅靠传统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需求,需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随着国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价值理念和教育思想,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启示意义。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德育教育中,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心灵素质。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以期为提升小学生道德素养和个性塑造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其包含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等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孝道精神、礼仪意识等。

研究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可以促进学校课程的多元化发展,丰富教育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融入到小学德育教育中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心。

研究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对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实践中能够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教学水平,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开展这项实践研究对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入开展,推动学校德育教育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方式及其效果,以期推动小学生品德素养的提升和文化传承的延续。

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

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

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尤其是在当代小学生中,很多孩子对传统文化已经了解甚少甚至毫无所知。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对小学生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

本文将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应该从小培养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可以通过教授国学经典,讲述中国历史故事等方式,向学生灌输爱国情怀。

可以通过讲述岳飞、文天祥等爱国英雄的故事,引导学生尊重英雄、热爱祖国;可以通过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教材,引导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珍惜祖国文化传统。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遗址等,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祖国的强大和伟大,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家庭伦理,强调孝道精神。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可以通过教学传统的孝道教育内容,让孩子们了解尊敬父母、关爱家庭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教学《孝经》、《孟子》等经典,引导学生明白尊敬父母的道理,学会体谅家长的辛苦。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孝道文化遗址、让学生了解孝道故事,培养他们的孝敬父母的情感。

三、培养孩子的礼仪修养传统文化中注重礼仪教育,认为礼仪是一种良好的品格修养。

小学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礼仪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教授《仪礼》、《论语》等经典教材,让学生学习古代的礼仪规范,培养孩子的尊敬长辈、讲究礼貌的意识。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仪式活动,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礼仪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礼貌修养。

四、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传统文化中推崇节俭,认为节俭是一种美德。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可以借助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

思政课融入传统文化的工作案例

思政课融入传统文化的工作案例

思政课融入传统文化的工作案例摘要:1.背景介绍2.思政课与传统文化的融合3.工作案例一:德育课程中的《论语》教学4.工作案例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诗词赏析5.工作案例三:传统节日活动在思政课中的运用6.总结与展望正文:1.背景介绍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大力推广,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思政课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与创新尤为重要。

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不仅有助于丰富课程内容,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思政课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思政课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旨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融入思政课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

这种融合,既要遵循思政课的教学规律,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3.工作案例一:德育课程中的《论语》教学在德育课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论语》等经典著作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儒家思想,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例如,通过讲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经典名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际关系观。

4.工作案例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诗词赏析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诗词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

例如,教学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文天祥的《正气歌》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工作案例三:传统节日活动在思政课中的运用在传统节日活动中,可以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和体验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例如,在端午节期间,组织学生参加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6.总结与展望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融合不仅能丰富课程内容,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让孩子爱上中国文化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让孩子爱上中国文化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孩子们阅读、写作等基本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爱上中国文化。

这不仅是我们教育的使命,更是我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

在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中,我们将为孩子们带来一场中国文化的盛宴,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优美的歌曲,让孩子们在欣赏中了解、体验中国文化培养他们热爱、感受和传承文化的情感和认知。

通过故事了解节气文化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通过讲解24节气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节气与季节的关系,了解对应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内涵。

例如,在立春这个节气里,我们将为孩子们讲解“立春迎春”的故事。

在这个节气里,人们会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许愿新年吉祥如意。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了解到立春的时间和意义,以及中国古代的传统习俗。

在听故事的同时,我们还会与孩子们一起欣赏节气相关的古诗词和歌谣,让他们在欣赏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通过歌曲感受传统文化在教育中,歌曲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教学手段。

在本单元学习中,我们选取了多首传统音乐歌曲,为孩子们介绍传统民俗文化和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

例如,《茉莉花》这首歌曲,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中国南方的民俗文化和茶文化。

在学习中,我们将通过教唱的方式让孩子们逐渐熟悉曲调和歌词,感受曲调中蕴含的中国民间音乐的韵味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手工制作体验传统文化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还将为孩子们带来传统手工制作课程。

通过手工制作,孩子们可以了解传统文化中的设计元素和手工艺术技能,培养他们每个人独特的文化创意和创造力。

例如,在学习中国结的制作时,孩子们可以了解中国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同时学习制作的过程和制作技巧。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将孩子们的学习从纯粹的知识学习转变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体验性学习。

通过传统文化让孩子们热爱中国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不仅仅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爱上知识所依托的中国文化。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不仅通过故事、歌曲和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培养孩子对中华文化的感情认同和归属感。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德育是人的品德、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

下面是一个关于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案例。

案例一:感受父母之爱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老师通过讲述《白百合》这篇文章,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教师先用图画和文字解释,让学生了解父母为孩子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关爱。

然后,教师借助孩子们身边的真实事例,鼓励他们讲述自己的爸爸妈妈的辛勤工作和关爱。

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感恩父母,懂得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懂得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案例二: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老师选择了一篇描写友谊的故事《地道战的一天》。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故事,然后进行讨论。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找到描写友谊的句子,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句子的意思。

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友谊故事,并从中总结出友谊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学会尊重、理解和关心他人。

案例三: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老师选择了一篇关于孝顺的文章《孝思》。

教师通过分析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中尊重、孝顺父母的观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孝顺的表现在哪里?有什么启示和反思等等。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对孝顺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话来写一个孝顺的故事。

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加深他们对孝顺的了解和体悟。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到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通过选取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语文作品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培养,通过讲述故事、进行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正能量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品德、情感和价值观。

德育传统节日活动方案策划

德育传统节日活动方案策划

德育传统节日活动方案策划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节日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和价值观传承的功能。

因此,在学校中策划开展德育传统节日活动,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下面是一份德育传统节日活动方案策划,希望能够为学校教育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活动主题:传统节日与德育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弘扬传统节日的道德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内容:1. 传统节日知识竞赛:通过组织传统节日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 传统节日展示:组织学生展示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风情和道德故事,让学生通过展示的形式,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观。

3. 传统节日义卖活动:组织学生自发筹划并参与传统节日义卖活动,通过义卖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传统节日对于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4. 传统节日文艺表演: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文艺表演,通过舞蹈、音乐、戏剧等形式,展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教育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5. 传统节日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志愿者活动,通过为社区、老人院等提供服务,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节日对于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6. 传统节日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文化体验活动,包括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传统美食制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活动评估方法:1. 学生问卷调查: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传统节日活动的参与程度和满意度。

2. 教师观察评估:通过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活动的效果和学生的成长。

通过以上活动内容和评估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传统节日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道德教育的力量。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设计完整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设计完整版

课题:传统文化,中国结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结的起源、形状及寓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中国结的起源和形状。

2.中国结的寓意和作用。

3.制作中国结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结的起源和形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教学难点:制作中国结的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放映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结的基本形状和用途,并带领学生唱一首与中国结相关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中国结的起源和形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结的寓意和作用,并进行讨论。

3.合作制作中国结:提前准备好五颜六色的线和一些小珠子等材料,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按照老师的示范进行制作。

鼓励学生动手创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为自己的中国结设计不同的图案和颜色。

4.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中国结的心得体会。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中国结的起源和形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制作中国结的乐趣,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之后,在家人的指导下,尝试制作一个中国结。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七、师生互动小结教师:通过本节课的设计,我发现学生对制作中国结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制作,创造了各种不同的图案和颜色。

在展示和分享环节,学生还主动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意见和经验。

这一课堂设计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开发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我觉得制作中国结非常有趣,我喜欢用各种不同的颜色和材料,制作出属于自己独特的中国结。

我还学到了中国结的寓意和作用,让我对传统文化更感兴趣了。

小学二年级德育课教案范例

小学二年级德育课教案范例

小学二年级德育课教案范例德育课是小学生日常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

通过德育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习道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培养自我品德和优秀的社会责任感等,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那么在小学二年级德育课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制定教案呢?下面就给大家提供一份小学二年级德育课教案范例,希望对各位老师和家长有所帮助。

主题:我们是好朋友知识目标:1、学会与他人友好交往的基本技巧;2、懂得与他人相处的基本原则;3、知道直接与他人发生冲突的危害性;4、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尊重他人。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友好交往的能力;2、培养学生懂得正确处置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友好相处的情感;2、保护和规范学生良好的心态和情感。

教学内容:1、引入-老师采取探究式教学法,问学生们知道什么是好朋友吗?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观、感受,自由谈一谈,老师在学生的生动形象的回答中找到具体的形象关键词,例如:关心、信任、爱护、助人等。

2、关心2.1 听了一首古诗《相思》晏殊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老师请学生仔细听这首古诗,然后反复向学生提问的主体是古诗当中的两个词语——“相思”和“采撷”,以此来引导学生深度了解关心的内涵和形式,进而引出好朋友之间的关心。

2.2 关心的表达方式老师通过举例来教授学生关心的表达方式,例如:问候他人、给予支持和帮助、注意关注他人等等。

然后创设一些情景,如学生间有人感冒、考试考得不好等情况,模仿好朋友之间的关心,分角色进行实践。

3、信任3.1 听一首童谣《一日之计》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老师通过童谣,向孩子传达信任的重要性,信任是好朋友的基础之一,只有互相信任,才能建立深厚的友谊关系。

3.2 信任的表现方式老师通过举例来教授学生信任的表现方式,例如:相互倾诉、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等等。

然后创设一些情景,如好朋友之间有一方遇到了人生困境等情况,学生要想想该如何安慰和支持好朋友,分角色进行实践。

德育一体化建设优秀案例

德育一体化建设优秀案例

德育一体化建设优秀案例在我们的[学校名称],有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德育一体化建设案例,就像一场精彩的魔法秀,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德育的光辉下茁壮成长。

一、红色爱国教育——点燃热血之心。

还有“红色之旅”,不是让孩子们坐着大巴走马观花,而是让他们成为小探险家。

比如去本地的革命纪念馆,我们提前给他们布置任务,像寻找馆里最让人心潮澎湃的一件文物,然后回来给大家分享。

这过程中,孩子们瞪大眼睛,好奇地探索着每一个角落,爱国情怀就在这不经意间深深扎根。

二、绿色环保教育——呵护地球家园。

绿色环保可不是说说而已。

我们学校有个“校园小农夫”计划。

每个班级都分到一块小小的菜地,孩子们变身小农夫。

他们从翻土、播种开始,忙得不亦乐乎。

种出来的菜,一部分送到学校食堂,孩子们吃着自己种的菜,那叫一个香。

这时候,老师就趁机讲讲珍惜粮食、环保种植的道理。

我们还有“环保创意大赛”,孩子们的脑洞简直大得惊人。

废旧的塑料瓶变成了漂亮的花瓶,用过的草稿纸做成了精致的纸雕。

这不仅让校园变得更加环保,还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环保就在身边,每一个小举动都能让地球更美好。

三、蓝色科技教育——开启智慧之窗。

蓝色科技教育板块是学校的科技达人培养基地。

我们搞了个“科技小集市”,每个孩子都可以带着自己的小发明来摆摊。

有个小男孩发明了一个简易的太阳能风扇,就在集市上得意地给大家讲解原理,那模样像个小科学家。

学校还和科技企业合作,设立了“小小工程师体验日”。

孩子们走进企业的实验室,戴上护目镜,摆弄着各种精密仪器,感受科技的神奇。

这种体验激发了他们对科技的热爱,也让他们明白了创新的重要性,在心中种下了科技兴国的种子。

四、黄色传统文化教育——传承民族瑰宝。

“民俗文化节”更是热闹非凡。

端午节的时候,孩子们一起包粽子,赛龙舟(当然是那种小小的模型龙舟比赛啦);中秋节,大家一起做月饼,猜灯谜。

在这些活动中,传统文化不再是书上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充满乐趣的体验,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传统文化的小传人。

幼儿园乐学传统:传统文化活动案例分享

幼儿园乐学传统:传统文化活动案例分享

幼儿园乐学传统:传统文化活动案例共享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根。

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通过传统文化活动的共享和传承,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共享一些传统文化活动的案例,以及对幼儿园乐学传统的理解和观点。

一、主题活动共享1. 传统节日活动: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时,幼儿园会组织一些与传统节日文化有关的活动,比如制作灯笼、包粽子、赏月等,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传统节日的乐趣,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

2. 儿童戏曲表演:通过孩子们在幼儿园演出一些经典的儿童戏曲剧目,如《拔船》,《绿野仙踪》,《小蝌蚪找妈妈》等,让孩子们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3. 传统手工艺制作:在幼儿园中,设置一些手工艺制作的课程,如剪纸、折扇、泥塑等,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4. 传统乐器演奏:在幼儿园中设置一些音乐课程,让孩子们学习一些传统乐器的演奏,如古筝、琵琶、二胡等,让孩子们通过演奏传统乐器,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

二、理解和观点共享通过以上的传统文化活动案例共享,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乐学传统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

通过这些传统文化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亲身参与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这些活动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艺术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些活动也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为他们接受更深层次的传统文化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结回顾,幼儿园乐学传统对于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知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传统文化德育优秀课例《 正衣冠 重仪表》

传统文化德育优秀课例《 正衣冠 重仪表》

1、正衣冠重仪表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穿着衣服,纽扣要对齐,鞋子穿正确。

2、让学生明白穿衣只要整洁大方,得体合适。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穿着衣服,纽扣要对齐,鞋子穿正确。

难点:让学生明白穿衣只要整洁大方,得体合适。

教学方法:课件资源谈话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律动行礼一、活动导入1、带领学生随着歌曲做律动。

2、带领学生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仪。

活动二读典明理二、说文解字1、出示: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2、解释: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庄重威严的样子使人望而有所畏惧。

活动三故事引导1、安静听《刘琎束带》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刘琎为什么要过那么长时间才给他哥哥开门呢?2、"看"动画提问导入:你们平时会自己穿衣服吗?3、、教师提出如下问题:(1)你们早上起床是怎样穿衣的?(2)妈妈告诉你们怎样的衣服就可以穿?(3)小朋友你觉得怎样的衣服才是漂亮的?学生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学生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学生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学生早上起床自己穿衣时纽扣扣错了,鞋子穿反了,得到了妈妈的帮助,穿戴整齐的小朋友看起来别提多精神了!小朋友们我们平时穿衣的时候,要注意纽扣扣好,保持衣服的干净整洁就行了。

作业:教师可在午觉起床之后,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穿衣。

和家长联系,习惯养成延续至家庭中落实板书设计正衣冠衣着得体知行合一教学反思: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明白了校服的领子应该整整齐齐的翻下来,校服的拉链都应该拉好进校门,力争做一名风度翩翩、举止得体的好孩子。

二年级历史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优秀教案

二年级历史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优秀教案

二年级历史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的渊源,了解民族历史,并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问题、善于创新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识别信息、概括信息,提高思维的逻辑性与严谨性。

3. 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思维品质和道德素质,使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教学:1. 了解织绣之乡——蜀地,感受川西的文化气息;2. 研究川西古镇的历史文化;3. 行走川西古镇,品尝川西美食、体验川西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1. 了解川西古代文化,了解蜀地历史文化,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问题、善于创新思维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道德意识并提高道德品质。

教学难点1. 启发式思维培养,鼓励学生创新思考;2. 体验式教学,实际感受民俗文化。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通过图片、讲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蜀地文化气息。

2. 研究川西古柏文化- 指导学生研究川西古镇的历史文化。

- 带领学生领略古镇风貌、品尝地方美食、体验民俗文化。

- 指导学生了解夹金山神仙洞、千佛山、奉节-渝中水上巴士等古代文化。

3. 总结归纳历史文化- 让学生自主类别川西古镇的历史文化,进行总结归纳,并制作展板、PPT等。

4. 评价,提升研究成果- 学生进行单独展示、小组展示及互评,自我反思分析。

提高研究效果。

教学工具1. 讲台2. 计算机及PPT3. 音响4. 数码相机、DV等教学资源1. 校内外的川西古镇实景图片。

2. 蜀地史话、蜀地风情等读物。

3. 蜀地古建筑的剪纸模版。

教学体会本教案的教学不仅体现了启发教学的价值,学生们更通过了实际体验,更好地领悟和认知到历史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在思维上的跨越式进步,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历史,爱上学习。

培养品德意识: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道德教案

培养品德意识: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道德教案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好语言表达技能,更要注重品德意识的培养。

因为品德是一个人的根基,而思想道德素质则是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具备了这些坚实的基础,我们才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走向更加美好的人生。

为此,我们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的老师特地为我们准备了三道德教案,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培养品德意识。

让我们一同来了解这三道德教案吧。

教案一:学习助人为乐这一节课的主题是“助人为乐”,老师让我们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和观看相关的情感故事,学习到许多动人心弦的故事,比如“蚂蚁搬家”和“小狗找妈妈”。

在听完这些故事后,老师让我们在班级里分组进行讨论,帮助我们更好地消化并理解故事中所传达的勇气、善意和友爱等思想品质。

老师还邀请了一些家长来班级做客,与我们分享他们在生活中的助人为乐的经验。

老师还通过学习助人技巧的方式,让我们开始主动关心身边的人,尤其是身边的长辈和弱势人群,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教案二:培育良好的习惯这一节课的主题是“良好的习惯”,老师将我们带到了校园内进行观察和体验。

在校园里,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小小的例子,比如:教室里的文明标语、图书馆里的纪律手册、食堂里的公筷公勺等等。

在观察中,老师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良好的习惯养成方案,比如每天按时起床、早餐起居的规律、坚持读书等等。

老师还鼓励我们主动寻找身边的好习惯,分享和互相学习,让大家一起成长。

教案三:耕耘诚信这一节课的主题是“耕耘诚信”,老师向我们讲解了诚信的重要性,比如说在生活中遵守诺言、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公平游戏规则等等。

接着,老师又通过多种形式,让我们主动去发现身边的诚信美德。

例如,我们利用班会教育的方式,在讲述一些例子的同时,呼吁大家互相尊重、友爱合作,在课堂上注意言行举止,帮助老师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

以上三道德教案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许多优秀的理念,并且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学习中,我们更要注重培养一颗良好的道德心灵,明确对错、区分善恶、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用一颗诚实和善良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一切,为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德育课程主题设计:传统文化体验方案

幼儿园德育课程主题设计:传统文化体验方案

标题:探寻传统文化之美:幼儿园德育课程主题设计概述幼儿园德育课程的设计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环节。

在今天的多元社会,如何在德育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体验方案,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体验的重要性、体验方案设计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传统文化体验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它包含了丰富的道德、价值观念,培养了无数伟大的人才,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财富。

而幼儿园正是孩子们接触社会的起点,传统文化体验正是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念,才能使他们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更好地融入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传统文化体验方案设计1. 诗词鉴赏幼儿园可组织孩子们学习传统诗词,如《咏鹅》、《静夜思》等,并通过朗诵、绘画等形式进行诗词鉴赏。

在诗词中培养他们的情感、审美、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理解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2. 传统手工艺制作通过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剪纸、我国结、泥塑等,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了解传统手工艺的来历、意义。

在制作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耐心,拉近他们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3. 传统节日体验举办传统节日体验活动,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让孩子们亲身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增进他们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

三、实施策略1. 融入课程将传统文化体验方案融入德育课程中,通过课程内容、教学活动等形式,使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2. 建立资源库建立传统文化资源库,搜集整理各类传统文化材料,如诗词、音乐、绘画等,为教师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撑。

3. 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邀请家长参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增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总结传统文化体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不仅是幼儿园德育课程的一部分,更是培养孩子们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言行一致教案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言行一致教案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言行一致教案一、指导思想:传统文化是治国之本、为人之本。

思想的传承。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教育财富。

历来被看作是治国之理、为人之本、做事之道。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重要标准。

对个人来讲,诵读经典是“明德、至善”的主要途径,即让人追求高尚境界;培养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倡导践履躬行的道德原则。

正是这样,“读经教育”才历数千年而不绝于世。

二、学习目标1.学会感悟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国学经典,接触了国学经典,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为今后普及经典,传承国学打下了基础2.努力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浓厚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动力3.拓宽学生知识面。

通过经典诵读,尤其是高年级,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跟经典相关的知识,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积极进行关于经典的探究活动4.改变行为,提高修养。

诵读一方面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言语谈吐、行为习惯、思想修养等)得到锻炼。

让学生明白了做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大家喜欢和需要的。

因此,从这个方面的意义来说,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三、学习措施1、随时随地诵读。

“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能识字读拼音的人,就能成为导读老师。

2、快乐诵读。

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诵中学习的方式3、限时诵读。

如每日诵读半小时。

在学校由老师利用早自习或活动课的时间,分几个阶段背诵(因儿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4、诵读。

回家后,?家长可带动孩子诵读,既能培养亲情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与家人分享5、乐诵读。

让学生跟随经典的民族音乐诵读,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审美情趣6、营造环境,持之以恒。

老师和家长们关键“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

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7、成果激励,活动喜闻乐见。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渗透小学德育课堂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渗透小学德育课堂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小学德育课堂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淀的宝贵财富,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经典著作、礼仪道德、艺术文学等众多方面。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使命。

而小学德育课堂,则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德育课堂中,渗透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底蕴。

一、寓德育于中华传统文化小学德育课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课程。

而中华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正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

寓德育于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让学生在德育课堂上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和接受其中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念,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他们的人格。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感受孝道的力量。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敬重和孝顺。

在德育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述孝道故事、解读孝道经典、让学生亲身体验孝道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孝道的内涵和价值,并内化成为他们品行端正的人生信仰。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感受礼仪的魅力。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礼仪之邦,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礼节和尊重。

在德育课堂上,可以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中的礼仪文化、进行传统礼仪的体验活动、举行礼仪仪式等形式,让学生领会礼仪的作用和意义,养成良好的待人接物的礼貌和风度。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感受忠诚的力量。

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忠义礼信,强调忠君爱国、忠诚诚信的品质。

在德育课堂上,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上的忠义英烈、讲述忠诚事迹、组织忠诚实践活动等形式,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忠诚观和报国情怀,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奋发努力。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课堂中的渗透和贯穿在小学德育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开设“中华传统文化”板块,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博大精深。

可以结合当下的教材内容,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课程中,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材料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德育三分钟优质教案传统文化

德育三分钟优质教案传统文化

德育三分钟优质教案传统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传统文化》教材第四章“传统礼仪与道德”,详细内容为第一节的“德育的内涵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德育的起源、发展,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德育的内涵,认识到德育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遵循传统美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德育在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教学重点:德育的内涵,以及如何将传统美德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德育故事,引发学生对德育的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德育的内涵,阐述德育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德育在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德育问题,讨论如何运用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来解决。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

六、板书设计1. 德育的内涵2. 德育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3. 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传统美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德育在传统文化中的认识。

德育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

从古至今,我国历代圣贤都强调德育的重要性。

如《弟子规》中提到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就是德育的具体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长辈,关爱他人,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将这些传统美德融入言行举止中,成为具有道德修养的人。

2. 课后实践:开展“寻找身边的德育榜样”活动,鼓励学生发现并学习身边人的优秀品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互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德育的内涵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德育的重要性。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结合探究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结合探究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结合探究1. 引言1.1 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的意义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人生智慧。

在小学德育中,通过传授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品德修养。

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的结合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担当精神和团队意识。

传统文化中强调忠诚、孝顺、礼仪、诚信等美德,这些美德是小学生德育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行为准则,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公民。

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走向健康、积极、阳光的人生道路。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品德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冲击和文化多样性的冲突,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与此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缺乏根本性的指导和规范。

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结合起来,探讨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通过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小学德育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结合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教育也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

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结合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为当前小学生德育教育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为人子守家规
教学目标
1.理解《礼记·曲礼上》中章句的含义,并充分认识到良好家规、家风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懂规矩、懂礼仪,学会在家中乃至学校遵守必要的规矩和礼仪。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制定自己的家规。

教学重难点
学生懂规矩、懂礼仪,学会在家中乃至学校遵守必要的规矩和礼仪。

德育实施要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良好家规、家风的重要性。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与教材相关的视频资料、文字材料。

3.中国古代著名的家规、家训。

学生准备
1.向老人或父母了解自己的家规
2.信纸或白纸。

3.水彩笔或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故事激趣
1.《爸爸讲的一个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爸爸讲的一个故事》
记得当儿子四岁的时候,一家三口回老家过春节。

吃饭的时候,我将一块鱼籽用筷子夹给了父亲,然后将另一块夹给了母亲,儿子端着碗在旁边眼巴巴地等着,却没能如愿,满脸的不解和失望,我只是装作没看见。

在自己家里吃饭的时候,无疑这些东西都是他的了。

事后给儿子讲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的道理,孩子听后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第二年再次回老家过年,因为开饭的时间有点儿晚,家中几个一起玩的孩子都觉得饿了,看到饭桌上摆着做好的几道菜就想大快朵颐,此时儿子拦住他们说:“让爷爷先吃。

”儿子边说边跑到爷爷的身边继续说:“爷爷你就先吃一口吧,我们都饿了,您先吃一口我们几个就可以吃了。

”大人们听了都笑着称赞说:“这孩子真懂事!”我就是这样在生活中通过一件件小事将家规家训无形地渗透给孩子,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理解并遵守家规,成为一个敬老孝亲、爱国奋进的好学
生的。

2.交流
师:听了故事,你想说点什么?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让老人先吃这一个很小的细节,引导到家规这个方面,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家规。

)
3.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懂得遵守家规,是一个孩子最基本应该做到的。

(板书课题:为人子守家规)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出示句子: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所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礼记·曲礼上》(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2.背诵原文,诵出节奏、韵律。

(1)诵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教师诵读原文。

(2)你想像老师一样有节奏和韵律地背诵出来吗?赶快试着自己读一读,(3)教师请学生背诵,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
(4)请学生跟老师一起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在诵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学生汇报,提出疑问,体会原文的含义。

(教师通过学生汇报,给予适时的评价。

(3)江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子女,外出之前一定要当面告诉父母,回到家里诉父母;出游一定要有目的地,学习一定要有固定的目标。

(4)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教师请2~3名同学说一说。

) (5)全班学生齐诵原文和课本中的“古语今说”。

三、绘本启智
1.《司马光教子》
师:同学们,下面有一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司马光的故事。

大家知道吗?他做过的哪件事让你印象很深?
生:司马光砸缸。

他非常勇敢。

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他长大了以后成了什么样的人,而且是怎样教育孩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播放动画视频《司马光教子》。

)师:同学们,看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学生回答
2.交流。

师:相信现在大家对司马光又有了新的认识,他小时候很勇敢,是一雄。

他长大后非常努力,成了宰相。

大家知道宰相是什么官吗?学生回答师:宰相权力非常大,那他平日是怎样做的呢?
生: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自立。

师:那由此可见,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应该是为官清廉,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这样才能去教育孩子。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正因为他是这样的人,才会严格要求孩子,这就教、以身作则啊。

那司马光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
生:告诉孩子要守规矩,要勤俭节约。

4.师:司马光的教育有没有效果呢?
师:你们认为司马光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学生拓展回答。

四、知行合一
观看书上的四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1.同桌合作,分别选取其中一幅图,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2.集体进行汇报展示。

五、板书设计
10.为人子守家规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所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礼记·曲礼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