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机电一体化的理解
机电一体化概述
单元一机电一体化概述1. 1. 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多门技术学科在系统工程的基础上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技术学科。
1. 1. 3机电一体化的内容机电一体化包含了技术和产品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指机电一体化技术,其次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
1. 1. 4机电一体化的特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显著特点是多功能、高效率、高智能、高可靠性,同时又具有轻、薄、细、小、巧的优点,其目的是不断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多样性和省时、省力、方便的需求。
1.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1. 2.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组成传统的机械产品主要是解决物质流和能量流的问题,而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解决物质流和能量流以外,还要解决信息流的问题。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能量与信息(即所谓工业三大要素)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能量与信息。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功能包括变换(加工、处理)、传递(移动、输送)、储存(保持、积蓄、记录)三个目的功能。
主功能也称为执行功能,是系统的主要特征部分,完成对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传递和储存。
机电一体化系统还应具备动力功能、检测功能、控制功能、构造功能等其他功能。
加工机是以物料搬运、加工为主,输入物质(原料、毛坯等)、能量(电能、液能、气能等)和信息(操作及控制指令等),经过加工处理,主要输出改变了位置和形态的物质的系统(或产品)。
动力机,其中输出机械能的为原动机,是以能量转换为主,输入能量(或物质)和信息,输出不同能量(或物质)的系统(或产品)。
信息机是以信息处理为主,输入信息和能量,主要输出某种信息(如数据、图像、文字、声音等)的系统(或产品)。
1. 2.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要素机电一体化系统一般由机械本体、传感检测、执行机构、控制及信息处理、动力系统等五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接口相联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知识点总结
机电一体化技术知识点总结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机结合,并综合应用于实际产品和系统中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旨在实现机械系统与电子系统的协同工作,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
以下是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一、机械技术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传动等方面。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结构需要满足高精度、高刚性、轻量化等要求。
例如,采用新型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来减轻机械部件的重量,提高其强度和精度;优化机械传动系统,减少传动误差和能量损耗。
二、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包括电子电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集成电路等。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电子技术用于实现信号的采集、处理、传输和控制。
例如,传感器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由微控制器进行分析和决策,然后通过驱动电路控制执行机构的动作。
三、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
计算机技术用于系统的建模、仿真、优化和控制;通信技术实现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网络技术则使多个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够实现互联和协同工作。
四、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获取外界信息的关键部件,能够将物理量、化学量等非电量转换为电量。
常见的传感器有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精度、灵敏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
五、控制技术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主要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现代控制理论则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时变等复杂系统。
控制算法如 PID 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六、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是将控制信号转换为机械动作的部件,如电机、气缸、液压马达等。
电机是最常见的执行机构,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和步进电机等。
关于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小作文
关于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小作文机电一体化是指将机械和电气两个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通过专业技术手段使两者相互配合,实现整体性能优化的一种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极大地推动了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节约了能源资源,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首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生产制造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机械和电气系统往往是独立运行的,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与配合,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能源消耗较大等问题。
而通过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机械和电气系统紧密结合起来,使其相互协调运作,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装配线的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次,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能源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而能源的高效利用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大优势。
例如,在发电厂中,通过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对发电设备的操作和监控,提高发电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新能源设备中,提高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此外,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化领域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领域,都需要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支持。
通过将机械和电气系统相互融合,可以实现设备的智能化控制,提升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总的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机械与电气两大领域的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将会逐渐成为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在推动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和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应当加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其在各行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机电一体化内涵及作用
机电一体化内涵及作用
(一)机电一体化内涵
“机械电子学”,也就是机电一体化的学科表达,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新型技术。
通过将计算机,机械制造,机械控制技术等技术融合贯通,互相联系。
来达成更为高效的操作需求。
从上个世纪中期,就有开始将电子技术运用到机械操作中的实例,并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果。
在后来的发展中,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不断的融合发展。
伴随着机电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更智能,更高效成为了后续发展的主旋律。
以机电一体化为大纲发展,囊括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技术,机械控制,系统传感服务等等,逐渐运用到了更多的领域。
(二)机电一体化作用
通过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来说能够更好的去设计,匹配符合人们需求的机械产品。
从而进一步推动当前的机械智能发展。
结合实际的运用所需,当前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制造的产品多符合轻便,易于操作,携带等特点,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提供信息服务。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自动化,控制自动化,电子产品自动化,以及智能机器人等等不断问世,推动了行业发展。
从大环境来看推动了当前的国体经济发展,优化了当前的生产模式。
机电一体化心得体会
机电一体化心得体会
机电一体化是当今工业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的应用范围
非常广泛,包括自动化、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
在我所在的
企业中,我一直从事着机械设计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
了机电一体化的优越性和挑战。
首先,机电一体化能够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
核心是将机械和电气设备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一些智能化的控
制系统,将原本需要人工操作的过程转化为机器自动完成的过程。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降低生产
成本,提高产品的品质。
在我们企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已经成为了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其次,机电一体化的研发具有挑战性。
机电一体化涉及到多个
学科的知识,如电气、机械、控制等,需要对多个领域都有一定
的了解和掌握。
在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多学科的
交叉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为产品提供全面的技术
支持。
这对于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研发工作的工程师来说,是一
个极大的挑战。
最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拓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
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正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在
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领域中,人们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需求越
来越高,这给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
挑战。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当今工业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而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事机械设计工作的我,也正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机电一体化技术,希望能够在未来的研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机电一体化看法和体会和未来发展的情况和建议
机电一体化看法和体会和未来发展的情况和建议
机电一体化是一种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种技术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技术,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也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在我看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在制造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很多其他领域如智能家居、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的不断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将会更加成熟和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
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广泛的范围应用于各个领域。
尤其是在智能化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生产线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它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建议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加强人才培养,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为实现智能制造和智能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机电一体化名词解释
非线性系统:
输入和输出不满足线性叠加原理的系统。
定常系统:
数学模型中的所有系数都是与时间无关的常量的系统。
时变系统:
数学模型中含有与时间有关的系数的系统。
确定性系统:
在已知输出初值和给定输入的条件下,未来输出可以按照数学模型唯一确定的系统。
随机系统:
在已知输出初值和给定输入的条件下,未来输出不能确定的系统
4)叉车。叉车型的AGV,可以将货物升到高处或从高架上将货物取下,并沿导引路径行驶。
5)轻载车。是单载车的小型车。通常用于货物重量在100公斤以下的货物,适用于电子厂内将电子元器件从库区运送到生产线上。
6)装配线车。用于装配线上工件的沿途运送。最常见的是汽车装配线,用于将引擎、变速箱、车门、和其它相关的配件和总成送到装配线上合适的地点。
输入/输出接口子程序-- -汇编语言-- ---运行速度快
系统软件--- ---高级语言--- --开发周期短
七、接口模块
接口模块在系统内主要用于各级之间的信息传递。
最高级-- ---人机接口-- ----用户信息
设备级- ---输入/输出接口-- ---传感器信息
输入/输出接口的形式与所传递的信息特性有关,如模拟量用ADC和DAC,逻辑电平用并行I/O口,计数量用可编程计数器等。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总之:
性能上:
向高精度、高效率、高性能、智能化方向发展;
MEMS的特点是
机电一体化背景介绍
机电一体化背景介绍
机电一体化,也称为机械电子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技术,它结合了机械工程和电子工程,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连接。
它使机器既可以完成机械任务,也可以实现信息处理和通信。
这种结合使得机械产品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电子技术的进步促使了机械工业的革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机电一体化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嵌入式系统和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得机电一体化产品更加普及和实用。
如今,机电一体化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和医疗设备等领域。
在汽车工业中,机电一体化改变了传统机械式车辆结构,使得电子控制成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现代汽车中的发动机管理系统就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它集成了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实现了发动机的燃油供给、点火和排放控制等功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机电一体化相关的书籍或文献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对机电一体化的理解
对机电一体化的理解通过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的学习,使我对我们这个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我学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一定的体会。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
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
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
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
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
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机械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装备工业,是基础的基础。
没有“精良”的机械工业,其它工业的“精良”就无从谈起。
因此,“精益求精”地把基础搞好,对国民经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构成问题就有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
机电一体化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技术。
机械工程中机电一体化的运用
机械工程中机电一体化的运用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工程研究中越来越重要的学科,它综合了机电学科,结构学,控制理论,传感器,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科学等。
机电一体化在机
械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把机械设备的机械部分和电子部分结合在一起,
从而使机械设备变得更加灵活,可靠性更高,操作更方便,实现更多的功能。
机械工程中的机电一体化,最常见的应用当属机器人。
机器人要求实
现很多复杂的动作,而这些动作只有将机械部分(机构和驱动系统)和电
子部分(控制器,传感器和电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
机器人的运
动控制,依赖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涉及传感器的设计,信号处理及其控制
策略,同时为机器人的操作与实现自主动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另外,在家用电器产品中,机电一体化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空调、
冰箱等家用电器,需要将机械组件和电子部件有机结合,同时兼顾到多项
性能指标,如功率、节能、安全等,而这些技术都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
的支撑。
同样,精密仪器也是受益于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引言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将机械传动与电气控制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运行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本文将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领域。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1. 产业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制造、机械加工、家电制造等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汽车制造领域,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汽车生产线可以实现自动化流水线作业,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在机械加工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数控加工,大幅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质量。
在家电制造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化控制,提高家电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2.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在不断进行创新。
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的需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正逐渐融入到机电一体化领域,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机电设备可以实现智能化运行和自学习能力;通过物联网技术,机电设备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调度;通过大数据技术,机电设备可以实现数据分析和预测维护。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未来,机电设备将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生产需求自主调整工作参数,实现智能化运行和优化调度。
2. 网络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机电设备之间将能够实现互联互通。
未来的工厂将会实现设备之间的实时数据共享和智能调度,形成灵活的生产线,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3. 自适应未来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将具备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
它们将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训练,不断优化生产过程和工作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环境和工艺要求。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机电一体化知识点汇总
1、机电一体化的概念: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它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在系统工程的基础上有机地加以综合,实现整个机械系统最优化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的科学技术。
机电一体化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系统两方面的内容。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汽车等。
2、机和电的关系: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指机械部分,包括结构、执行机构、传感器机构等。
“电”指电子部分,包括控制电路和电气连线等。
二者关系是,“机”是基础,“电”是核心。
机电系统在电的控制下,协调各机械部件(传感器、电机、结构等)完成各种指令及功能。
3、机电一体化的范畴:凡是由各种现代高新技术与机械和电子技术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各种技术、产品以及系统都属于机电一体化的范畴4、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1)性能上,向高精度、高效率、高性能、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功能上,向小型化、轻型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3)层次上,向系统化、复合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系统结构采用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并具有强大的通讯功能,如RS232、RS485、CAN等。
4)机电一体化单元向模块化方向发展,利用标准模块解决系统集成中的不匹配、不兼容问题。
5)机电一体化产品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意义重大。
6、机电一体技术的主要特征1)整体结构最优化。
在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时,综合运用机械、电子、硬件、软件等各种知识和理论,实现系统优化。
2)系统控制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自动控制、自动检测、自动信息处理、自动诊断、自动记录、自动显示等功能。
3)操作性能柔性化。
通过软件和程序实现对系统机构的控制和协调。
操作流程通过软件设定,灵活、方便。
7、机电一体化的目的功能:任何一种机电一体化产品或系统都是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而开发生产的,都具有相应的目的功能。
概括起来必须具有三大目的功能:1)变换(加工、处理)功能;2)传递(移动、输送)功能;3)存储(保存、记录)功能。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个以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为技术基础的综合性技术学科,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智能控制,机械控制,机械制造,运动控制,机器视觉,以及计算机软件技术等。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建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理论体系,并研究它的理论特性,以便综合利用电气技术、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实现系统机电一体化,使之成为一个中心的控制和管理机制,提供良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实际生产应用,探索和实现系统从计划到实现,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以及优化、分析和控制这些系统的方法。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未来的综合能力,实现系统的最佳绩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通过教授机电一体化设计理论、机电一体化系统结构、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结构、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仪器仪表技术等课程,结合实践实验,培养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最新技术,并能够掌握其中复杂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法。
银行机电一体化工作总结
银行机电一体化工作总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银行业也在不断进行数字化转型,其中机电一体化成为
了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机电一体化是指将机械和电子技术相结合,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和管理。
在银行业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首先,银行机电一体化在自动化设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ATM机、自助存
取款机、自助查询机等自动化设备的普及,大大提高了银行的服务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人力成本。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这些设备能够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
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其次,银行机电一体化在安全防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银行的安全防护
系统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门禁、监控设备,而是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的安全防护。
例如,智能监控摄像头能够实时监测银行内外的情况,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应急处理,这些都大大提高了银行的安全性。
另外,银行机电一体化也在数据管理和信息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机电
一体化技术,银行能够实现对各类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为银行业务的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持。
同时,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推进,客户信息管理、风险控制、业务流程优化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改善。
总的来说,银行机电一体化工作在提高服务效率、增强安全防护、推动信息化
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银行机电一体化工作还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银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其他技术的区别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其他技术的区别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机电技术的区分传统机电技术的操作掌握主要通过具有电磁特性的各种电器来实现,如继电器、接触器等,在设计中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彼此间的内在联系;机械本体和电气驱动界限分明,整个装置是刚性的,不涉及软件和计算机掌握。
机电一体化技术以计算机为掌握中心,在设计过程中强调机械部件和电器部件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整个装置在计算机掌握下具有肯定的智能性。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并行工程的区分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掌握技术和检测技术在设计和制造阶段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非常留意机械和其他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而并行工程将上述各种技术尽量在各自范围内齐头并进,只在不同技术内部进行设计制造,最终通过简洁叠加完成整体装置。
3.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自动掌握技术的区分自动掌握技术的侧重点是争论掌握原理、掌握规律、分析方法和自动系统的构造等。
机电一体化技术将自动掌握原理及方法作为重要支撑技术,将自控部件作为重要掌握部件应用自控原理和方法,对机电一体扮装置进行系统分析和性能测算
4.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区分机电一体化技术只是将计算机作为核心部件应用,目的是提高和改善系统性能。
计算机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仅仅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中的一部分,它还可以在办公、管理及图像处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讨论的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而不是计算机应用本身。
机电一体化名词解释
机电一体化名词解释1. 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群体技术,在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意义上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的系统工程技术。
2. 变参数设计:在设计方案和结构原理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部分结构尺寸和性能参数,使之适用范围发生变化的设计方式。
3. 系统设计:用系统思维综合运用各有关学科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总体研究和详细设计,实现满足设计目标的产品研发过程。
4. 静态设计:是指依据系统的功能要求,通过研究制定出机械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
5. 动态设计:是指研究系统在频率域的特性,借助静态设计的系统结构,通过建立系统各组成环节的数学模型,推导出系统整体的传递函数,并利用自动控制理论的方法求得该系统的频率特性。
6. 压力导轨:是指两个相对运动的导轨面间通过压力油或压缩空气,使运动件浮起,以保证两个导轨间处于液体或气体摩擦状态。
7. I/O接口:它是主机和外围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部件。
8. D/A转换器:是将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的装置。
9. A/D转换:是指通过一定的电路将模拟量转变为数字量的过程。
10. 伺服控制系统:是一种能够跟踪输入的指令信号进行动作,从而获得精确的位置、速度及动力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
11. 伺服系统精度:指输出量复现输入信号要求的精确程度。
12. 伺服系统工作频率:是指系统允许输入信号的频率范围。
13. 步进电动机:是通过脉冲数量决定转角位移的一种伺服电动机。
14. 逆变器:把固定的直流电变成固定或可调的交流电的DC/AC变流器。
15. PWM:通过调节脉冲的宽度改变负载电压平均值的脉宽调制斩波器。
16. 异步调制:载波信号和调制信号不保持同步关系的调制方式称为异步调制。
17. 干扰:是指对系统的正常工作产生不良影响的内或外部因素。
18. 隔离:把干扰源与接收系统隔离开来,使有用信号正常传输,而干扰耦合通道被切断,已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
机电一体化专业解读(精选5篇)
机电一体化专业解读(精选5篇)机电一体化专业解读(篇1)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在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从事自动化生产线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二是在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企业从事产品设计、营销等相关技术工作;三是根据自身特长,在机电一体化细分领域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和制造、电脑绘图设计、信息处理等相关工作;四在机械、仪器仪表、新能源等行业工作。
机电一体化专业解读(篇2)1.理论课程:机械识图与绘制、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液压与气压传动、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智能制造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产品三维设计等。
2.实践课程:校内主要有金工实习、机械基础实训、电子技术实训、微机原理与接口实训、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等;校外实训为学生进入工厂车间或医疗器械生产厂家进行顶岗学习实践。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就业领域宽广、专业口径大、技能操作性强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
机电一体化专业解读(篇3)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机电一体化专业还是相当吃香的,虽然每年报考的人数很多,但是就业率相当高。
目前,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再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市场对于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相当大的。
可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一片大好。
但是前提条件是,学生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储备足够的基础知识,并注重实践以及动手能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解读(篇4)一、机电一体化专业之机械技术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它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的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制造过程中,经典的机械理论与工艺应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同时采用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形成新一代的机械制造技术。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一、名词解释1、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群体技术,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的系统工程技术。
2、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是由两台或两台以上加工中心或数控机床组成,并在加工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物料流和信息流的自动化。
3、传感器:传感器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能把各种不同的非电量转换成电量,对系统运行中所需的自身和外界环境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将其变成系统可识别的电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
4、伺服电动机:伺服电动机又称控制电机,其起动停止、转速或转角随输入电压信号的大小及相位的改变而改变。
输入的电压信号又称控制信号或控制电压,改变控制信号可以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及转向,驱动工作机构完成所要求的各种动作。
5、感应同步器: 感应同步器是一种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高精度检测元件,有直线和圆盘式两种,分别用作检测直线位移和转角。
6、人机接口:人机接口(HMI)是操作者与机电系统(主要是控制微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接口,主要完成输入和输出两方面的工作。
7、PLC: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简称PLC.是一种在继电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的基础上开发出来,并逐渐发展成为以微处理器为核心,把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广泛应用在各种生产机械和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中。
8、变频器: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能实现对交流异步电机的软起动、变频调速、提高运转精度、改变功率因素以及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功能。
9、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指通信双方就如何交换信息所建立的一些规定和过程,包括逻辑电平的定义、应用何种物理传输介质、数据帧的格式、通信站地址的确定、数据传输方式等。
机电一体化技术包含的要素
机电一体化技术包含的要素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将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知识相结合,实现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的有机统一,从而达到提高机械设备性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械要素机械要素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它包括机械结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方面的内容。
机械结构是指机械设备的组成部分及其连接关系,包括机身、传动装置、工作部件等。
机械设计是指根据工作要求和技术指标,确定机械结构的具体参数,包括尺寸、形状、材料等。
机械制造是指根据机械设计要求,进行机械零件的加工和装配,实现整机的制造。
二、电气要素电气要素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包括电气控制、电气传动、电气元器件等方面的内容。
电气控制是指通过电气信号控制机械设备的运行,包括开关控制、速度控制、位置控制等。
电气传动是指利用电能实现机械设备的运动,包括电动机、变频器、伺服系统等。
电气元器件是指用于实现电气控制和电气传动的元件,包括开关、传感器、继电器等。
三、自动控制要素自动控制要素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它包括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算法等方面的内容。
自动控制理论是指研究自动控制原理和方法的学科,包括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精度、鲁棒性等。
自动控制系统是指利用自动控制理论和技术,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运行,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
自动控制算法是指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方法,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控制,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四、信息技术要素信息技术要素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计算机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指令的技术,包括嵌入式控制、PLC控制、SCADA系统等。
通信技术是指利用通信网络实现机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包括以太网、无线通信、物联网等。
图像处理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机械设备进行视觉检测和图像识别,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图像识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机电一体化的理解
通过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的学习,使我对我们这个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我学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一定的体会。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
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
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
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
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
自动诊断与保护等。
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机械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装备工业,是基础的基础。
没有“精良”的机械工业,其它工业的“精良”就无从谈起。
因此,“精益求精”地把基础搞好,对国民经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构成问题就有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
机电一体化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技术。
硬件是由机械本体、传感器、信息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等部分组成。
因此,为加速推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⑴机械本体技术
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
现代机械产品一般都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
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⑵传感技术
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
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
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⑶信息处理技术
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
普及应用紧密相连。
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
⑷驱动技术
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
⑸接口技术
为了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使数据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
接口采用同一标准规格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维修,而且可以简化设计。
目前,技术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来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等问题。
⑹软件技术
软件与硬件必须协调一致地发展。
为了减少软件的研制成本,提高生产维修的效率,要逐步推行软件标准化,包括程序标准化、程序模块化、软件程序的固化、推行软件工程等。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
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
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
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
由于当时电子
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注意的一些问题,
1)静止状态的危险因素包括切削刀具的刀刃;突出较长的机械部分,如卧式铣床立柱后方突出的悬梁。
2)直线运动的危险因素包括纵向运动部分,如外圆磨床的往复工作台;横向运动部分,如升降台铣床的工作台;单纯直线运动部分,如运动中的皮带、链条;直线运动的凸起部分,如皮带连接接头;运动部分和静止部分的组合,如工作台与床身;直线运动的刀具,如带锯床的带锯条。
3)回转运动的危险因素包括单纯回转运动部分,如轴、齿轮、车削的工件;回转运动的凸起部分,如手轮的手柄;运动部分和静止部分的组合,如手轮的轮辐与机床床身;回转部分的刀具,如各种铣刀、圆锯片。
4)组合运动危险因素包括直线运动与回转运动的组合,如皮带与皮带轮、齿条与齿轮;回转运动与回转运动的组合,如相互啮合的齿轮。
5)飞出物击伤的危险飞出的刀具、工件或切屑有很大的动能,都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
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
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
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
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
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
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
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各种产品与装置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有利实现整体优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缩短开发新产品的生产准备周期,加速科技成果向商品转化,有利推动传统产业发生深刻变革,同时,随着新产品的研发及高精密等设备的发展,要求新一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及系统朝着高性能、智能化、系统化以及轻量化、微型化方向发展,从而为国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