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桥梁—广济桥
广济桥简介100字
广济桥简介100字
摘要:
1.广济桥的历史背景
2.广济桥的地理位置
3.广济桥的独特结构
4.广济桥的景色与价值
正文:
广济桥,位于潮州城东门外,横跨韩江,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
这座古桥始建于宋乾道七年(1171年),由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被誉为“康济桥”。
广济桥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结构,这种启闭式桥梁设计在世界范围内颇具影响力。
桥梁专家茅以升曾称赞广济桥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它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淳熙元年(1174年),文学家黄山谷撰写了《广济桥记》碑,记载了广济桥的创建经过和重要作用。
如今,广济桥已成为潮州的地标性建筑,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民谣有云:“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这充分展示了广济桥在潮州人民心中的地位。
广济桥不仅是一座古老的桥梁,更是潮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历经多次修葺,它依然保持着原貌,见证了潮州古城的沧桑变迁。
在潮州,广济桥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探寻。
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广东潮州广济桥
中国四⼤古桥之⼀⼴东潮州⼴济桥⼴济桥⼴济桥位于⼴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地处韩江中游,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体,为古代⼴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是中国四⼤古桥之⼀。
⼴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梭船廿四墩”的格局;1958年进⾏加固维修,并拆除了⼗⼋梭船;现在的⼴济桥是2003年按明代时的风格全⾯维修的。
⼴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段⽯梁桥和中间⼀段浮桥组合⽽成,梁桥由桥墩、⽯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
东边梁桥有桥墩12个和桥台⼀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有桥墩8个,桥孔7个,⽯梁宽5⽶。
中间浮桥由⼗⼋只⽊船连接⽽成。
桥亭屋顶以歇⼭、硬⼭和悬⼭等形式为主,有如⼤殿,故称殿式阁。
⼴济桥的桥亭只建在桥墩上,互不相连,全部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形态多种多样,空间⼤⼩不⼀。
桥亭能增加桥⾝重量,增强桥⾝的稳定性,提⾼桥⾝的抗风御潮功能,延长桥的寿命。
杂式亭台⼆亭合占⼀墩,分⽴⼤桥中轴线南北⼆侧。
亭台多依地势⽽⽴,各具形态,屋顶为杂式攒尖,形式多样,有圆形、三⾓形、四⾓形、扇⾯等等。
桥亭基本以⼀殿配⼆亭的形式,以⼤桥中轴线为轴纵向排列。
浮桥由⼗⼋只⽊船横向并排连接⽽成,船长14⽶宽3.6⽶,船中央铺设⽊板作为桥⾯。
浮桥桥⾯宽5⽶,桥⾯⼆侧各有⼀段长约5⽶的船体。
浮桥⼆端⽤铁链固定在梁桥的矶头墩,随⽔位涨落⽽⾼低变化。
矶头墩各有⼀段⽯阶梯供⾏⼈上下浮桥。
浮桥可启可闭,闭合可连接⼆边梁桥,开启能通⾏⼤型船舶和快速排洪。
⼴济桥上共计有匾额43块,楹联25对。
其中殿式阁匾25块,分布在⼤桥中轴线上,⿊底⾦字;亭台匾18块,黛字⿊底。
匾悬挂在亭阁的正⾯正中,楹联直接刻在⽩⾊花岗⽯柱上。
⼴济桥结构独特,历来有“江南第⼀桥”的美称。
⼴济桥装饰以简朴为主,重在吉祥寓意。
雕刻内容都是传统吉祥图案,卷草纹、如意纹、祥云、莲花,梅兰菊⽵等等。
⽯雕装饰主要在梁桥栏杆望柱,柱头雕成花瓶状,寓意平安吉祥。
游览潮州广济桥作文
游览潮州广济桥作文
广济桥位于广东潮州古城北门外,是沟通韩江南北交通的枢纽。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
据记载,它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
广济桥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桥梁之一。
它横跨韩江,与潮州古城相连,在韩江上横跨着一座雄伟壮观的石拱桥——广济桥。
广济桥是由七个石墩和十八个桥洞组成。
桥身从远处望去,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江面上;从近处看,它则像一座大石桥架在韩江上。
桥面由花岗石铺成,有三条宽约两米的人行道将桥分为四个部分,中间是韩江水面,两边是四条人行道。
桥上建有亭台、楼阁、古亭、桥亭、水榭等。
广济桥的桥洞不大,每个桥洞都能同时容纳十多人过河。
我们可以看到桥下有一个水闸,是为了防止洪水泛滥时洪水流进韩江而设置的。
如果有特殊情况,大桥会自动关闭水闸,把洪水排入韩江。
广济桥上建有很多的亭子和楼阁。
—— 1 —1 —。
描写潮州广济桥的景色
描写潮州广济桥的景色
广济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位于广东潮州市南岸韩江与榕江交汇处,横跨在韩江之上,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和福建的洛阳桥并称为我国四大古桥。
广济桥是古代南方沟通中原和海岛的交通要道,是潮州八景之一。
我来到了这里,站在这座古老的大桥上,向远处望去,只见在江中矗立着一座白色的桥墩,桥墩上刻着许多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这座大桥虽然很长,但它却显得格外的雄伟壮观。
来到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小桥流水人家”。
一阵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
在微风中,你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小鱼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有的鱼儿在水里吐泡泡;有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还有的鱼儿在水里欢快地跳跃着……让人看了,心旷神怡。
微风吹来,把河岸边的柳树吹得“沙沙沙”地响。
有的柳树长出了新芽;有的柳树已经长出了长长的头发;还有的柳树垂下了柔软的枝条……美丽极了!走在这条长长的大桥上,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
—— 1 —1 —。
地理丨潮州广济桥:横跨历史的旷世之作
地理丨潮州广济桥:横跨历史的旷世之作图/才人01俯下身来,攀在长的栏杆上。
遥远处,薄暮低垂,树影摩挲;极近处,水光涟漪,波浪横生;在中间,是一座海市蜃楼一样的画桥。
映着辉耀的灯火,它似浮在水面,又像长生于虚空里。
黄昏的景色流动不息。
人语声,车辆声,小贩的叫卖声,统统变成透明的虚幻。
那座桥,亦像电影里的重叠镜头一样闪动,用朦胧的流动与光影,描绘出此世所无的一个世界。
再也没有比垂落的帷幕更勾人遐思的了。
尤其,扑朔迷离的灯火在眼眸中央点燃时,不知有多少人会为那难以形容的美心颤神栗。
图/才人这是潮州给我的第一印象,更确切地说是突然而至的广济桥于轻描淡写间吹过的风。
这座从千年前穿越而来的浮桥,历经重重沧桑与迷雾,寄存于虚空与现实的物象之间,日复一日地细话着当年。
未涉足之前,或许我激动于它表象之下的梦幻氛围。
现在,我却更想剥去那层层外壳,回归于它奇特的谱系,将所有的秘密变成语言。
因为,它终将成为此行记忆里不可磨灭的一个片段。
02关于广济桥,应先从韩江说起。
在南中国,韩江是条独俱一格的河流,它沿着闽西北赣东南的崇山峻岭顺势而下,一路流经汀州、赣州、梅州与潮州。
而汀江水与梅江水,也似不甘孤寂,浩浩汤汤倾泄而下,流到了大埔的三河坝,再汇入滚滚向南的韩江之中。
它们一起,滋养着世居于此的客家人与潮汕人。
宋乾道七年,潮州太守曾汪想到若在江上建一座桥,或许可以周济民生。
不论八百多年前,在水深流急,六百米宽的江面的造桥,是件多么艰难而又不可能的事。
这位魄力非凡的太守都在浩瀚的韩江中游,州城东门处,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建桥序幕。
从曾汪开始,潮州的先民,在一任任潮州太守的率领下,年复一年,造桥不止。
至宋开禧二年,凡一百三十五年,这一豪迈的壮举终于完结。
广济桥东西桥二十三座桥墩,始告完成。
由于中流警湍尤深,没办法造墩,只好仍以梭船连结。
于是,一座旷世未有,举世无双的桥梁,便出现在了八百里烟波浩渺的韩江之上。
它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向南可以眺见凤凰洲,向北又可仰望金城山。
广济桥观后感
广济桥观后感
广济桥,一座古老而庄严的桥梁,位于广东潮州市的潮州河上,是潮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当我亲眼目睹这座桥梁时,内心充满了敬畏与赞叹。
广济桥的外观宏伟壮观,由石头和木材精心构建而成,显得宽敞而坚固。
桥上雕刻着古代神话和传说的石狮子,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
站在桥上,我可以俯瞰整个潮州河,欣赏到了迷人的风景。
而桥梁两旁的清澈水流,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除了外观壮观之外,广济桥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据说广济桥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曾经在民间流传着不少有关桥梁的传说和故事。
这些故事让广济桥更加有灵气和传奇色彩。
同时,桥梁还有着重要的交通作用,连接着两岸的人们,成为人们活动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在观赏广济桥的过程中,我不禁思考起这座古老桥梁所经历的历史变迁。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而如今,它仍然屹立于潮州河上,默默地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总的来说,广济桥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的桥梁,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在观赏广济桥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珍惜和敬畏这些历史遗迹。
介绍广济桥作文
介绍广济桥作文
广济桥位于镇江市区中心,它是一座古老的桥,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它横跨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心位置,是一座四孔联拱石桥。
广济桥长约500米,宽约30米。
桥上的建筑有四座,各有不同的特色。
广济桥桥面南北两侧分别建有桥亭和桥亭中的亭子。
中间的桥亭是正方形,南北长约13米,东西宽约6米,用青瓦白墙围护着。
桥面上铺有青石板,两边各有一个石狮子。
桥的两旁是栏杆,栏杆上雕刻着各种图案,有花草、人物等,十分精美。
在桥的南边是一座石塔,塔高约15米。
塔身用整块石料凿成,雕刻着各种图案。
塔身用块石垒砌而成,塔尖雕着两只鸟,在空中飞翔。
在塔的中间雕刻着一个小和尚正在诵经祈祷。
塔的北边是一个亭子,亭子用木头和瓦片搭建而成。
在桥北的桥头有一座牌坊,它高约10米,宽约6米,是一座五柱三间四楼式木结构建筑。
—— 1 —1 —。
鉴赏古代桥梁—广济桥
鉴赏古代桥梁—广济桥当当当摘要: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
广济桥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具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关键字:广济桥美学价值特色格局一、建设背景潮州城广济门面临韩江,自古即为粤、闽、赣三省要道,来往的客商络绎不绝。
韩江江面宽阔,水流湍急,无桥可渡,因此人们多靠揖摆渡过河,这样不仅耗费时间,而且十分危险,常常有船翻人溺的祸患。
韩江上没有桥梁显然与当时日益繁忙的交通很不相称,在江上架起桥梁成为当时百姓的夙愿。
潮州自韩愈刺潮,驱鳄释婢,发展生产,兴教传文,至南宋已逐渐繁荣,有“海滨邹鲁”之美誉。
社会生产的发展为桥梁的兴建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文化的昌盛则为桥梁的兴建提供了科学技术条件。
南宋乾道七年(1171),潮州太守曾汪在江心水势稍缓处筑起一个桥墩,桥墩的东西由86艘木船用铁链连接而成,实现了潮州百姓“天堑变通途”的愿望,并将桥命名为康济桥,这不仅满足了当时人们的需要,也拉开了这座桥梁近千年不断修缮的帷幕。
此后,历任潮官在康济桥的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和修缮。
由于江水湍急,江心一段没法筑起桥墩,因而此桥始终保留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特点。
元朝泰定三年(1326),匠师首次用石板代替了木梁架桥,这是一个创举,也为后代用石梁架桥奠定了基础。
明朝宣德十年(1435),知府王源对桥梁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
重修后的桥梁,由23个桥墩和24艘梭船组成,桥墩上建起了12座楼阁(每座楼阁又分为东、西二楼,故实为24座楼阁)和126座亭屋,王源亲自题桥名“广济桥”,并沿用至今。
桥的雄伟壮观之景,令世人叹为观止,故而被誉为“江南第一桥”。
嘉靖九年(1513),知府谈伦又减去梭船6艘,遂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格局。
其实,广济桥从来就只有23个桥墩,因为古人喜欢双数而不喜欢单数,所以才有“廿四洲”之说。
潮汕广济桥景点介绍作文
潮汕广济桥景点介绍作文在潮汕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古桥——广济桥。
这座桥啊,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存在,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人们的情感。
广济桥横跨在韩江之上,远远望去,它就像一条巨龙卧在水面,雄伟壮观得很。
当你慢慢走近它,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会扑面而来。
桥的结构独特而巧妙。
它由梁桥、浮桥和拱桥组成,这在其他地方可不多见。
先说那梁桥部分,一根根粗壮的桥墩稳稳地立在江中,支撑着桥身。
桥墩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有的地方还长着青苔,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沧桑。
走在梁桥上,脚下的石板路虽然有些凹凸不平,但却让人感觉到一种踏实和稳固。
再看那浮桥,那可真是有趣极了!浮桥是由十八只木船横向并排连接而成。
每天下午五点半左右,工作人员就会把浮桥拆开,让船只通行;到了第二天早上十点,又重新连接起来,供人们行走。
我就亲眼见过浮桥拆开和连接的过程,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
工作人员们喊着整齐的号子,齐心协力地操作着,动作熟练而迅速。
当浮桥连接好的时候,人们迫不及待地走上桥去,感受着那微微的晃动,心里既兴奋又有些小紧张。
拱桥部分更是巧夺天工。
桥洞的形状优美,弧度恰到好处。
站在拱桥上往下看,江水在脚下流淌,那感觉真是奇妙。
有时候,江面上会有小船经过,船夫悠然地划着桨,船头激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
广济桥的栏杆也是一大特色。
栏杆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精美的图案,有花鸟鱼虫,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每一幅都栩栩如生。
我曾经仔细地观察过一幅雕刻着凤凰的图案,那凤凰的羽毛根根分明,眼睛炯炯有神,仿佛随时都会展翅高飞。
还有一幅雕刻着仙女的图案,仙女的裙摆飘逸,姿态优美,让人不禁感叹工匠们的精湛技艺。
桥上的亭台楼阁也是别具一格。
这些亭台楼阁不仅美观,还为过往的行人提供了休息的地方。
有的楼阁里还供奉着神像,香火缭绕,给这座桥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我走进其中一个楼阁,里面阴凉舒适,微风从窗口吹进来,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楼阁的屋顶上有着精美的木雕和彩绘,那些图案色彩鲜艳,线条流畅,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广济桥景点简介
广济桥景点简介广济桥,位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广济街广济桥路,是扬州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也是扬州四大桥之一。
广济桥建于公元公元五代时期的唐文宗会昌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这座桥横跨于瘦西湖北岸的瘦西湖路上,连接着瘦西湖景区和扬州市区。
广济桥采用石拱桥的设计,桥身全部由花岗岩石墩和石拱构成,桥面铺设青石板,展现出古朴典雅的气息。
桥面上留下了无数顶痕迹,是历史的见证。
桥长约317米,桥宽为6米,共有21个石拱洞,每个洞都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神兽图案,石拱洞内的飞瀑流水更增添了桥的魅力。
广济桥不仅仅是一座交通工具,也是扬州文化的重要遗产。
它承载了扬州人民的情感和记忆,是扬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桥上保存着许多历史和文化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和变迁。
走在桥上,可以欣赏到瘦西湖的美景,远处是青山环绕,近处是碧水荡漾,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在广济桥附近,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例如烟雨楼、杨士街等,都是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的热门景点。
广济桥与周边的景点相互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旅游资源。
每年春天,游客们还可以欣赏到桃花盛开的美景,与桥上的古建筑相映成趣。
此外,广济桥还是扬州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连接着扬州市区和瘦西湖景区。
这里有许多公交车站和停车场,方便游客的交通出行。
无论是自驾游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可以轻松到达广济桥。
总结:广济桥是扬州市区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底蕴。
它不仅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一道风景,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寄托。
来到广济桥,游客们可以一边欣赏湖光山色,一边了解扬州的历史与文化,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都能在广济桥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忆和人生的感悟。
广济桥描写
广济桥描写
广济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连通城市东西两岸,是一座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身的独特桥梁。
它被誉为我国古代桥梁史上的瑰宝,以其独特风格和精美的设计,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广济桥全长518米,桥面古香古色,桥身横跨韩江,其结构十分特殊,集梁桥、拱桥和浮桥于一体,这在我国的桥梁史上堪称孤例。
东西两段为石梁桥,共有12个桥墩和1个桥台,12个桥孔。
而中间部分则为浮桥,由18只木船连接而成,这种设计既方便了船只的通行,又增添了桥的动态美感。
桥上亭台楼阁林立,形态各异,共有30个桥亭,其中殿式阁12个,杂式亭台18个。
这些亭台的设计独具匠心,不仅为桥梁和行人提供了遮护,使桥身和过往行人少受日晒雨淋,还能增加桥身重量,增强桥身的稳定性,提高桥梁的抗风御潮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广济桥上还有两只鉎牛,分立东西梁桥矾头墩。
鉎牛是广济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寄希望于它能镇住水患,虽然这只是传说,但正对江水的牛还是很有气势的。
广济桥以其独特的构造和美丽的传说,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每一个走过广济桥的人,都会被它的古老和美丽所深深吸引,感受到潮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广济桥简介100字
广济桥简介100字
摘要:
1.广济桥的历史背景
2.广济桥的结构特点
3.广济桥的艺术价值
4.广济桥的现状与保护
正文:
广济桥,位于我国广东省潮州市,是一座跨越韩江的古老石桥。
据历史记载,广济桥始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近800 年的历史。
它是潮州古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潮汕地区历史文化的见证。
广济桥的结构特点独特,采用了浮梁式石梁桥和拱桥相结合的形式,全长约500 米,共有18 个桥墩,24 个桥孔。
这种结构既保证了桥的稳定性,又增添了建筑美感。
广济桥的设计巧妙,其石梁之间以铁钉连接,桥面上还有精美的石雕栏杆和图案,展示了古代桥梁建筑的高超技艺。
广济桥不仅在工程技术上具有重要价值,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桥上的石雕、木雕、砖雕等装饰物,展现了潮汕地区的民间艺术风格。
此外,广济桥还是潮州音乐、潮州戏曲的重要表演场所,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广济桥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如水土流失、风化侵蚀等。
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和潮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保养维修工程、加强周边环境治理等,以确保广济桥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得到传承和发扬。
总之,广济桥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瑰宝,它见证了潮汕地区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民间文化。
古桥---广济桥(广东、潮州)
古桥---广济桥(广东、潮州)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
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
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
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
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广济桥又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安县潮州镇东,横跨韩江。
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潮州知军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桥墩,于宝庆二年(1226)完成。
绍兴元年(1194),知军州事沈崇禹主持东桥墩,到开禧二年(1206)完成。
全桥历时57年建成,全长515米,分东西两段18墩,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船摆渡,当时称济州桥。
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并增建五墩,称广济桥。
正德年间,又增建一墩,总共24墩。
桥墩用花岗石块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能开能合,当大船、木排通过时,可以将浮桥中的浮船解开,让船只、木排通过。
然后再将浮船归回原处。
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
广济桥上有望楼,为我国桥梁史上所仅见。
广济桥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属于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中国桥梁建筑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广济桥的简介说明
广济桥的简介说明
广济桥,又称万安桥,位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
它建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广济桥为中国现存最长的石拱桥,桥面由大块大块的青石板铺成,桥长有71.2米。
桥墩上都建有石台和石屋。
桥面上共设有30个桥孔,桥上的桥墩和桥柱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广济桥的名字是因它横跨万安河而得名。
万安河又名“安流”,是我国古代人工开凿的最长的河道,它全长5400米,平均宽40米,最宽处约80米,广济桥就在它中间。
广济桥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中最具特色、也是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观之一。
广济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建筑结构。
它有四个桥洞,中间两个大,两边小一些;桥下有五个桥墩和一个石台。
它以大石作桥墩,以石台作桥面,坚固美观;桥墩上雕有各种花纹图案和文字;桥面上还有很多小石台。
桥面两侧各有30个桥孔。
—— 1 —1 —。
杭州广济桥简介和历史
杭州广济桥简介和历史
杭州广济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跨越广济桥河,是杭州市重要的古代石拱桥之一。
该桥始建于南宋时期,历经多次修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广济桥全长34.4米,宽8.5米,由10个石拱构成,整座桥体采用青石砌筑,桥面铺设青石板。
桥身两侧设有雕刻精美的石雕栏杆,栏杆上还镶嵌有古代文物石刻,展示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文化。
广济桥是杭州历史文化名胜之一,也是市区内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它不仅是一座交通要道,也是古代城市文化的象征。
桥上流传着许多曲折动人的传说和故事,例如有关于爱情、文化和民俗的传说,一直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和拍照。
广济桥还曾多次进行修缮和扩建,其中最为有名的一次是在明代时期。
当时,广济桥扩建成为了一座宽阔而雄伟的桥梁,桥头设有三座石塔,成为了杭州城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然而,在20世纪的一次大洪水中,广济桥的三座石塔被冲毁,遗憾
地损失了这一历史的珍贵建筑。
如今的广济桥,虽然不复当年的雄伟和辉煌,但仍然是杭州市区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桥上经常举行一些文化活动和庙会,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市民。
同时,桥下的广济桥河畔也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游人可以在这里欣赏美景、散步、钓鱼或者品尝当地的小吃。
总体来说,杭州广济桥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价值
的古代桥梁,不仅是城市的交通枢纽,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杭州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历史底蕴。
运河上的石拱桥-广济桥
广济桥是塘栖的骄傲,以前,塘栖的民间还有“走桥”的民俗,每年正 月十五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迎花灯、猜灯谜外,还有走桥祈福的说 法。据说元宵晚上走的桥越多,得到的福分就越多,所以到了元宵节 当天晚上,人们成群结队,提着花灯,在河边、桥上游走,远看去, 煞是壮观。
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广济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南北向架于京杭大运河上,为古运 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也是大运河上保存至今规模最大的薄墩 联拱石桥。此桥造型秀丽,全长78.7米,宽6.12米杭区人民政府重修广济桥记, 碑文上说,广济桥相传初建于唐朝,现存的桥为明朝一个叫陈守 清的人募集钱建设的,距今已经有500多年了。
潮州广济桥的来历和介绍
潮州广济桥的来历和介绍
潮州广济桥,是中国古代桥梁中的杰出作品。
它建于北宋皇
佑年间(1049年~105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
代单孔石桥。
广济桥原名“凤凰桥”,因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故又名凤栖桥。
据《潮州府志》记载,宋代潮州城西门外凤
凰山,山上有一块巨石,状如凤凰,故名。
宋嘉佑三年(1058年),潮州知州徐梦麟又在山上筑台建亭,取名“凤栖亭”。
相传
凤凰栖于此,故名。
宋天圣六年(1028年)知州程颢、程颐兄
弟重修此桥。
明万历八年(1580年)知州吴文英又作《凤栖亭记》一篇,使其身价倍增。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潮州知府
秦鸣雷重修此桥。
清初潮州知府林启荣在桥上建亭一座,并在亭
前建造两尊石狮子。
现广济桥为清康熙年间重建。
广济桥全长436米,共有13个桥孔。
它是一座三孔石拱桥,呈东西走向。
桥身长486米,宽4.74米,高8.21米;两岸护栏
高约6米;桥面宽4.6米;桥墩高11.65米;桥基用花岗岩和片
石砌成,重约10000多吨。
—— 1 —1 —。
塘栖古镇广济桥简介
塘栖古镇广济桥简介一、广济桥的历史广济桥是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塘栖镇的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
广济桥跨越着片宽深流的茈石江,是连接塘栖镇两岸的重要交通要道。
这座桥以其千年不倒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
二、广济桥的建筑特点1.桥身:广济桥的桥身全部由大理岩石料建造,桥墩上刻有各种石雕,形态各异而非常精美。
这些石雕既具有艺术价值,也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拱门:广济桥采用了多孔拱形设计,总长123.2米,桥高16.7米。
拱门上刻有栩栩如生的狮子、神兽等石雕,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3.桥面:桥面由大型青石板铺设而成,平坦舒适,行人可以尽情欣赏江景,感受桥所带来的宁静与美丽。
三、广济桥的文化价值1.历史见证:广济桥见证了塘栖镇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
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塘栖镇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而广济桥则是这一切的象征。
2.文物保护:广济桥作为一处重要的古建筑,得到了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称号。
它的存在和保护,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我们先辈智慧的致敬。
3.旅游资源:广济桥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古旧的江南风情,品味传统的建筑艺术,也可以欣赏到茈石江流淌的美丽景色。
四、广济桥的传说故事1.韩信传说:相传,广济桥上富阳人韩信在战国时期曾担任汉王刘邦的重要将军,曾多次率军在这里过江征战。
因此,桥上留下了韩信的故事和传说。
2.江湖传闻:广济桥曾是江湖义士、豪杰聚集之地,许多著名的盗贼、侠客在这里留下了传奇的一生。
桥上的石雕刻画了这些传说人物的形象,让人们感觉仿佛回到了古代的江湖时代。
五、广济桥的相关活动1.广济桥文化节:每年都会举办广济桥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参与。
期间,会有传统曲艺表演、龙舟比赛、美食展览等活动,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广济桥的文化魅力。
2.广济桥摄影大赛:为了表彰广济桥的美丽,每年都会举办广济桥摄影大赛。
广济桥简介100字
广济桥简介100字
摘要:
一、广济桥简介
二、广济桥的历史背景
三、广济桥的建筑特点
四、广济桥的文化价值
五、广济桥的旅游价值
正文:
广济桥,位于中国广东省潮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建筑风格的桥梁。
在古代,它被誉为“天下第一桥”,见证了潮汕地区的历史变迁。
广济桥的历史背景可追溯至南宋时期,当时潮州知州陈宏筹集资金修建此桥。
历经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修建与扩展,最终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在历史的长河中,广济桥见证了潮汕地区的繁荣与发展,成为沟通潮州市区与对岸的交通要道。
广济桥的建筑特点独具匠心。
它采用“浮梁式”结构,桥梁由数十根石梁组成,石梁之间以榫卯相连。
这种结构既保证了桥梁的稳定性,又使得桥梁在洪水期间可以浮动,避免了水患对桥梁的损害。
此外,桥上还建有亭台楼阁,为行人提供休息、观景的场所。
广济桥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桥上的碑刻、雕刻、绘画等艺术作品,展现了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
同时,广济桥也是潮汕地区民间信仰的象征,桥头的天后宫等宗教建筑,见证了潮汕人民的信仰习俗。
如今,广济桥已成为潮州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它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见证了潮汕地区的历史变迁。
对于游客而言,游览广济桥不仅可以领略古代建筑的韵味,还能深入了解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总之,广济桥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座具有代表性的桥梁,既展现了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又承载了潮汕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古代桥梁—广济桥
当当当
摘要: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
广济桥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具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关键字:广济桥美学价值特色格局
一、建设背景
潮州城广济门面临韩江,自古即为粤、闽、赣三省要道,来往的客商络绎不绝。
韩江江面宽阔,水流湍急,无桥可渡,因此人们多靠揖摆渡过河,这样不仅耗费时间,而且十分危险,常常有船翻人溺的祸患。
韩江上没有桥梁显然与当时日益繁忙的交通很不相称,在江上架起桥梁成为当时百姓的夙愿。
潮州自韩愈刺潮,驱鳄释婢,发展生产,兴教传文,至南宋已逐渐繁荣,有“海滨邹鲁”之美誉。
社会生产的发展为桥梁的兴建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文化的昌盛则为桥梁的兴建提供了科学技术条件。
南宋乾道七年(1171),潮州太守曾汪在江心水势稍缓处筑起一个桥墩,桥墩的东西由86艘木船用铁链连接而成,实现了潮州百姓“天堑变通途”的愿望,并将桥命名为康济桥,这不仅满足了当时人们的需要,也拉开了这座桥梁近千年不断修缮的帷幕。
此后,历任潮官在康济桥的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和修缮。
由于江水湍急,江心一段没法筑起桥墩,因而此桥始终保留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特点。
元朝泰定三年(1326),匠师首次用石板代替了木梁架桥,这是一个创举,也为后代用石梁架桥奠定了基础。
明朝宣德十年(1435),知府王源对桥梁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
重修后的桥梁,由23个桥墩和24艘梭船组成,桥墩上建起了12座楼阁(每座楼阁又分为东、西二楼,故实为24座楼阁)和126座亭屋,王源亲自题桥名“广济桥”,并沿用至今。
桥的雄伟壮观之景,令世人叹为观止,故而被誉为“江南第一桥”。
嘉靖九年(1513),知府谈伦又减去梭船6艘,遂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格局。
其实,广济桥从来就只有23个桥墩,因为古人喜欢双数而不喜欢单数,所以才有“廿四洲”之说。
[1]清朝雍正二年(1724),知府张自谦铸了两只鉎牛镇水,谁知鉎牛没镇住水,反倒有一只被大水冲进江中。
于是民谣又云:“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鉎牛一只溜。
”
二、结构
韩江上的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6年(1170),历时56年建成。
全桥长518米,分东、西、中三段,东西两段皆为石礅、石梁桥。
东段共有12孔、13墩,长约283米;西段共有7孔、8墩,长137米;桥面很宽,约5米,这样的宽度在我国古代桥梁中还是很少见的。
后来在不断水毁中,重建时增加至24墩,并建有望楼。
中间一段长约100米,是浮桥部分,主要是因为“中流惊湍尤深,不可为墩”,同时又受台风洪水冲袭,不宜建墩。
因此中间一段是用铁链把18到24只木船铰接在一起,定时开启,以利航行。
由于韩江水急势险,屡毁屡建,历元明清诸代,重修20多次,为适应其独特的地形、水势,才有独特的桥形,而桥墩就更有特色。
桥下的24个桥墩,全部用花岗岩石块卯榫砌成,比一般的桥墩要宽大。
其中大的长度在14.4米到21.7米,宽度在9.5米到13.85米;小的长度也在10米以上,宽度在5.7米。
[2]
三、建筑的主要特色
(一)十八梭般廿四洲
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
湘子桥
其东、西段是重瓴联阁、联芳济美的梁桥,中间是“舳舻编连、龙卧虹跨”的浮桥。
这简直是一道妙不可言的风景线。
清乾隆间有诗赞道:“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
”“湘桥春涨”因而列“潮州八景”之首。
从结构上说,梁舟结合,实开世界上启闭式桥梁之先河。
启闭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航、排洪,正如《粤囊》记载:“潮州东门外济川桥……晨夕两开,以通舟棋。
”而每当韩江发洪水,又可解开浮桥,让汹涌澎湃的洪流倾泻。
还有关卡的作用,“郡县以广济桥为盐船所必经,乃始榷取盐税”。
后来,上级甚至派人与潮州府共管,方志有载:“清雍正三年(1725),由盐运同驻潮州与知府分管桥务,东岸属运同掣放引盐,西岸属潮州府稽查关税。
”[3]
(二)廿四楼台廿四样
广济桥草创阶段,便有筑亭、“覆华屋”于桥墩上的举措,并冠以“冰壶”、“玉鉴”等美称。
明宣德年间,知府王源除了在500多米长的桥上建造百二十六间亭屋之外,还在各个桥墩上修筑楼台,并分别以奇观、广济、凌霄、登瀛、得月、朝仙、乘驷、飞跃、涉川、右通、左达、济川、云衢、冰壶、小蓬莱、凤麟洲、摘星、凌波、飞虹、观滟、浥翠、澄鉴、升仙、仰韩为名。
至此,桥楼之设,乃造其极。
诚如明代李龄在《广济赋》中所云:“方文一楼、
十丈一阁,华税彤撩,雕榜金桷,曲栏横槛,丹漆黝垩,鳞瓦参差,檐牙高啄……”古代岭南风雨桥是常见的,但规模如此之大,形式如此之多,装饰如此之美,确实是世罕其匹。
(三)一里长桥一里市
广济桥是“全粤东境,闽、粤、豫章,经深接壤”的枢纽所在,桥上又有众多的楼台,因此,很快便成为交通、贸易的中心,成为热闹非凡的桥市。
天刚破晓,江雾尚未散尽,桥上已是“人语乱鱼床”了。
待到晨曦初露,店铺竞先开启,茶亭酒肆,各色旗幡迎风招展,登桥者抱布贸丝,问卦占卜,摩肩接踵,车水马龙,正如李龄《广济桥赋》所描写的:…诺夫殷雷动地,轮蹄轰也;怒风搏浪,行人声也;浮云翳日,扬沙尘也;向遏行云,声报林木,游人歌而驿客吟也;凤啸高冈,龙吟瘴海,士女嬉而萧鼓鸣也;楼台动摇,云影散乱,冲风起而波浪惊也……”活脱脱地就像一幅活动的《清明上河图》。
无怪乎,游客会闹出了“到了湘桥问湘桥” 广济桥的夜色又别有一番情趣:“吹角城头新月白,卖鱼市上晚灯红。
猜拳蛋艇犹呼酒,挂席盐船恰驶风。
”明月初上的广济桥,酒肆中灯笼高悬,蛋艇里猜拳行令,妓篷中丝竹细语,真是“万家连舸一溪横,深夜如闻鼙鼓鸣”,待到“遥指渔灯相照静”,已是“海氛远去正三更”。
四、美学价值
石梁桥的形态特征是水平方向单维平直突出,具有很强的穿越感,同样体现着一种阳刚之气,庄重严肃。
广济桥的浮桥由灵动活泼的梭船组合而成,在外观上避免了梁桥过于平直的缺陷,阐述的是一种轻柔之美。
正因为梁桥与浮桥之间形成了一种对比和调适而不失和谐。
韩江涨潮时更有一番情趣。
梭船的涨落随潮水浮沉升降,极大地丰富了广济桥外轮廓线的变化。
这时,桥不再只是静态地横在江面沉沉一线,它是有生命力的,充满着运动感。
这种生命力是江心的梭船赋予桥梁的,使桥梁的浮桥段仿佛钢琴的键盘在跳动一般。
桥墩上亭台楼阁的屋顶式样,采用了举折、飞檐等建筑形式,宛如汉代八分隶书的燕尾,使建筑物呈现着翼然欲飞的效果,桥梁的形态更显得轻巧活泼。
这样一来,梭船和桥墩、亭台楼阁和桥墩之间的对比,被调适成动与静、轻与重的律动,极富节奏感。
全桥的形态顺适流畅,刚柔相济,动静相生,韵律非常动人,体现了一种谐和有情的美学特征。
桥上亭台楼阁的建筑式样或富丽,或质朴,或朗阔,或幽曲,或精致,或清雅,风格各异,既显示了明代建筑简洁、大气的风格,隐约之中又透露出汉唐雄风,有着非笔墨可以形容的仙山楼阁的动人形象。
广济桥上楼亭的体量、空间、式样被搭配得谐调统一,由此表述出其整体的和谐之美。
楼亭的平面布局和立体轮廓是匀称的,也给人以和谐的美感。
台基除
了发挥它本身的结构功能以外,还与棱柱等互相配合,增加了建筑物外观的稳定感。
楼阁多为单数开间,梁枋显示出明确的间架,正中一间最大,两侧开间逐渐减小,形成一种有节奏感的韵律,既满足了功能需要,又使空间形态收到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
亭屋的建制更为自由,有长方亭、正方亭、六角亭、扇面亭等等,形形色色,体形舒展而轻盈。
楼亭内部大多没有砌起墙壁,这种空间开放是容纳外部风景的所在。
桥外的佳景,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楼亭中来。
四周若围有墙壁的,墙上则开有漏窗,信步间透过一个个窗洞,就能“步移景异”地欣赏到一幅幅不同的风景画。
建筑内部空间的围与透,使桥梁外部的景观更丰富,层次更深远。
充满了柔美曲线的屋顶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色。
广济桥上的屋顶“如跂斯翼,如翚斯飞”,其形象轻逸俏丽。
那远远伸出的屋檐、富有弹性的檐口曲线、由举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翘的屋角以及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等众多屋顶形式的变化,使楼亭的体形与轮廓线变得愈加丰富。
透过这些直指苍穹的飞檐,我们似乎体味出自古以来人们那种企盼拥抱蓝天的精神。
[4]
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王振复.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 吴庆洲.广济桥历代的建设[J].岭南文史, 1988(01).
[4] 王天锡.建筑的美学评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