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梁宁建-_心理学导论完整课件
《普通心理学》华东师大梁宁建版
《普通心理学》华东师大梁宁建版(1-5章)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
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心理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过程。
2、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3、意志过程:是指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一定的动机的激励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
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认识过程是基础,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作用于认识过程,将认识过程引向深入。
二、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1)、个性的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这两个方面。
1、个性心理倾向性(1)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2)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
(3)个性倾向性反映的是人与客观现实的关系,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
当一个人的个性倾向性成为一种稳定而概括的心理特点时,就构成了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2、个性心理特征(1)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人的个性的实质,个性结构及个性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是心理学研究对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辩证关系一方面,没有心理过程,人的个性无法形成,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到体现。
因此,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个性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规律性的科学。
心理学导论完整PPT课件
意志行动的心理机制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与解决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意志努力与心理疲劳
意志努力是指个体在意志行动中付出的心理能量,而心理疲劳则是指由于长时间的意志努 力而导致的心理能量耗尽的状态。
动机的理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流派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的行动,并将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 向或内部驱力。
社会心理学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多种方法来研 究社会心理现象。其中,实验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探究 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观察法通过对自然情境下的 社会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来收集数据;调查法通过问卷调 查、访谈等方式来了解被试的想法和感受。这些方法各有 优缺点,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稳定性和可塑性。
03
个性的重要性
个性是影响个体行为、情感和认知的关键因素,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
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个性的结构与类型
个性的结构
个性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和行 为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作 用,共同构成一个人的独特个性 。
个性的类型
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倾向性,个性 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根据人 的行为方式,个性可分为理智型 、情感型和意志型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认知、情 感、动机、行为等多个方面,涉 及人类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层 面。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系 统、有计划的观察,收 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的方
法。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研究对 象进行操纵和观察,以 探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
人格心理梁宁建文档讲课文档
“自我”的发展 ❖ “自我对象”:镜像性自我对象(我很好);理想性自我对
象(你很好,我是你的一部分);他我自我对象(我们……)
第29页,共55页。
第五节 人格特质理论
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一) 人格特质的一般概念
特质:一个人具有持久与稳定的行为倾向。强调个别差异和个体的整体功能 1.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 奥尔波特的生平(1897-1967;美国)
❖ 人格能量:动能 ❖ 提出人格意象(好我、坏我、非我) ❖ 人格意象表示人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形成 ❖ 人格意象是对自己需要满足或焦虑中产 生的情感、态
度、概念的综合印象
第27页,共55页。
❖ “我”的意象形成
1. “好我”—由养育者赋予的喜爱、关怀、赞扬行为构成。婴 儿体验并形成“好的我”
2. “坏我”—由养育者烦躁、发怒、粗鲁行为构成。婴儿体验并 形成“坏的我”
(一)焦虑类型 1. 现实性焦虑—感知环境中真实、客观存在的危险和威胁
而产生焦虑。 2. 神经性焦虑—担心本我战胜自我而引起
3. 道德性焦虑—个人良心上的不安而产生的罪恶感和羞耻感
第13页,共55页。
6.投射
将自己潜意识的想法归为他人,以免除自责的痛苦 7. 合理化
给自己的行为赋予合理、正当的理由,以减缓心理焦虑 酸葡萄作用 甜柠檬作用 8.反向 为防范威胁性的行为,不让真实欲望被表达出来,以相反的态度和行为表现, 以浓烈的爱掩饰心中的恨
年龄 成功品质 不成功品质
0-1岁 希望
恐惧
1-3岁 自控与意志力 自我怀疑
3-6岁 方向和目的 无价值感
6-11岁 勤奋感
华东师范大学-梁宁建-_心理学导论完整课件
二、作为科学的心理学
• 心理学所研 究与探讨的 是关于人的 心理活动与 行为产生的 因果关系的 学问 • 心理学研究 结果概括并 归纳为以下 四个方面 :
• 陈述 将心理对象进行科学描述,或根据人的行为或 反应观察,对其心理活动进行推测 • 解释 将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 析与阐明 • 预测 在准确测量和描述的基础上,推知心理发展或 变化 • 调节与控制 引导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朝着目标规定的方向 变化,或对异常心理与行为进行矫正
典型的神经元模式
二、神经兴奋方式——神经冲动
• 神经元具有兴奋和传导两种功能。神经元受到刺激并 产生兴奋是一种对刺激的反应能力,表现为神经冲动
• 神经冲动能将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 经元。一般而言,神经冲动沿细胞轴突迅速向 邻近的或下一个(些)神经元传递,表现为神 经冲动的传导 •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信息便以神经冲动的方 式在神经元内部流动
27造性三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意识毕竟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它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与制约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环境关系的觉察与认识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本质特征表现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包括个人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它是对自己情绪情感状态的体验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成分是指个体根据自身状态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自觉改变自己的观念与行动的过程第二节意识意识状态是指人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意识所呈现的特征意识状态可以分为正常
三、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 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观察法 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 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 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 观察法有两种方式,一是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过 程,成为其中的一个成员;另一种是在旁观察而 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 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觉自己的活动正在被他 人观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从而导 致结果失真
人格心理(12) 梁宁建[可修改版ppt]
( 二)心理欲念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口唇期( 0-1.5岁)
摄入-获得 吸吮-坚韧 撕咬-破坏 吐出-排斥 紧闭-拒绝 第二个阶段:肛门期(1.5-3岁)
学会控制排泄过程,使之符合社会要求,体验纪律 第三个阶段:性器期(3-6岁)
了解两性器官与性别差异。易发生利比多停滞而导致许多行为问题,即 “固着”。涉及爱、恨、内疚、嫉妒、恐惧等情绪混乱 第四阶段:潜伏期(6-12岁) 接受教育的最重要时期获得道德感、美感、羞耻心 第五个阶段:生殖期(青少年期) 两性意识萌动,以生育、繁衍后代为目的。
人格驱力 • 推动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是“力比多” (libido)。 • 来源于生物体内的固有能量与性欲有关 • 当力比多积聚会导致紧张,寻求途径释放能量,否则造成疾病 • 人类有两类最基本的性本能:
生的本能 性欲本能和个体生存本能 死的本能
派生出的攻击、破坏、战争等毁灭行为 转向机体内部:自责、自罚、自虐、自伤、自杀 转向机体外部:攻击、仇恨、谋杀
三、人格结构学说 (一)精神层次
人格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意识: 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应 前意识:个体借助注意便能觉察到的心理内容 潜意识:受到压抑或遗忘的情绪、欲望和动机, 无法进入意识和理性层面
(二)人格结构
本我(id) :原始的自己(人格的“引擎”)。 包含生存需要 的基本欲念、冲动和生命力。是一切心理能量的源泉。快乐原 则(唯乐原则)
1-3岁 自控与意志力 自我怀疑
3-6岁 方向和目的 无价值感
6-11岁 勤奋感
无能感
12-20岁 忠诚
不确定感
20-24岁 爱
孤僻和疏离
25-65岁 普遍关心 自我专注
65-
明智和完美无憾 绝望与悲观沮丧
人格心理学(梁宁建)(咨询课件)
人格研究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 弗洛伊德的生平 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 • 人是一个能量系统,但能量有限 • 若以某种方式释放了能量,以另
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减少。
人有两类本能:
生本能(性本能): 一切与保持(存)生命有关的本能。(力必多)
死本能(攻击本能): 驱使人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物状态。(塔那托斯)
采取的手段。
• 本能的动能:本能所具有的力度或强度。
❖ 焦虑
❖ 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惊恐等感受交织在 一起的情绪体验。
❖ 焦虑与恐惧不同
❖ 焦虑的三种类型
1. 现实性焦虑—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 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
2. 神经性焦虑—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时 所引起的恐惧感。
3. 道德型焦虑—个人良心上的不安而产生的罪 恶感和羞耻感。
包括态度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理智特征
小结
❖ 个性是人格的独特特性 ❖ 气质是人格发展的先天基础 ❖ 性格是个人后天形成的道德行为特征 ❖ 个性、气质、性格都包括在人格内涵之中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
一、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 人格心理学是以心理学范型研究人格的学
科 ❖ 人格心理学是以心理学观点研究人格的结
构、动力、发展和适应的事实与规律的心 理学分支学科
二、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一)人格结构 用来解释个体差异的概念。 “特质” “类型” “自我” “需要”
(二)人格动力 个体特征性行为的内在原因。
(三)人格发展 个体自出生至老年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表 现,随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
人 格 心 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梁宁建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ppt课件
心理治疗
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心理治疗方 法,如认知行为疗法、人本取向 疗法等,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
和增强心理健康。
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学习策略
01
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策略,从而提供个
性化的教学支持。
动机激发
02
心理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
应激和应对
涉及我们对压力和挑战的 反应和适应过程。
意志过程
意志行动
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克服 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 理过程。
决策和问题解决
涉及评估选项、做出选择 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自我控制
是调节自己行为以符合社 会或个人标准的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是个体行为的 内在动力。
积极性。
情感教育
03
心理学可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辅导,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学在职业领域的应用
职业选择
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从而做出更 合适的职业选择。
团队管理
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团队成员的心理需求和动机,提高团队的 凝聚力和效率。
领导力发展
心理学可以培养我们的领导力,如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 ,提高我们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05 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问题
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
1 2
人工智能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如情感计算、智能辅导系统等。
心理学对人工智能的启示
如人类认知过程对AI算法的优化、情感智能在机 器人中的应用等。
3
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的互动关系
2024年度心理学导论附课件
03 情感与动机的相互作用
情感和动机是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影响着个体
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在某些情况下,情感和动机
甚至可以相互转化。
2024/3/24
22
06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2024/3/24
23
人格的概念与理论
人格定义
人格是指个体在心理、生理和社 会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
定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
记忆的理论与实验
记忆的理论
包括记忆的脑机能定位说、记忆的突 触生长说、记忆的反响回路说等。这 些理论试图解释记忆的生理机制和神 经基础。
记忆的实验
例如艾宾浩斯记忆实验,通过无意义 音节作为记忆材料,采用节省法计算 保持和遗忘的数量,并根据实验结果 绘制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024/3/24
13
动机的理论
包括本能理论、驱力理论、诱因理论 和认知理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 解释了动机的产生和作用机制。
21
情感与动机的关系
01 情感对动机的影响
情感可以激发或抑制动机的产生,积极情感有助 于增强动机,而消极情感则可能削弱动机。
02 动机对情感的影响
动机的强弱和性质可以影响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强烈的动机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
10
03
记忆与学习
2024/3/24
11
记忆的定义与类型
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指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类型
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对象来划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 忆;根据记忆内容保持的时间长短划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024/3/24
12
6
《心理学导论》课件
工作场所的心理学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心理学原理,优化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人力资源管理环节,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组织文化
运用心理学理论,塑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THANKS
《心理学导论》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心理学简介 • 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 人的心理过程 • 人格与个性 • 社会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01 心理学简介
心理学的定义
0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学科,旨在理 解人类内在的心理过程和机制。
02
心理学关注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以及 心理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06 应用心理学
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咨询
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解决个人在情感、职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 问题,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治疗
针对心理疾病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 心理健康。
教育心理学
学习动机
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 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 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社会行为与群体动力
群体动力学与社会影响
1
2
群体动力学是指群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和影响,包括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等。
3
社会影响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受到他人的影响,包 括顺从、服从、领导等行为。
社会行为与群体动力
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集体行为是指大量个体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共同行为,如狂欢、骚乱等。 社会运动是指有组织的社会群体为争取某种权益或实现某种目标而进行的 抗争或改革行动。
第一章 心理学导论 ppt课件
43
冯特(1832-1920)
❖ 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
▪ 构造主义 ▪ 机能主义 ▪ 精神分析学派 ▪ 格式塔心理学 ▪ 行为主义 ▪ 人本主义心理学
44
❖ 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
▪ 人物:冯特;铁钦纳
45
▪ 主要观点 ➢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经验者的经验 ➢ 心理学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内省法 • 只有训练有素的观察者才能进行内省 • 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是根据记忆来进行内省描述 • 自我观察包括注意和记录两部分 • 内省者必须在自我状态良好,环境适宜的情况下进行 • 内省必须是公正而无私地描述意识状态自身,而不是描述刺激本身
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第一章 导 论
5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意义
6
心理学的发展与现状
7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8
心理的本质
5
引言——对心理学的误解
❖ 误解1:心理学家知道人们在想什么?
6
引言——对心理学的误解
❖ 误解1:心理学家知道人们在想什么? ❖ 误解2:心理学就是催眠?
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16
个体的 心理现象
17
动态——稳态
整体性、稳定 性、差异性
能否被觉察
心理过程:知、情、意 心理状态 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价值观 自我:自我认识、体验与控制
意识 无意识
▪ 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 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包括:
▪ 内隐行为(covert behavior):如思考和记忆等内部心理活动。
《心理学导论》PPT课件
第三十五页,共70页。
(2)条件反射
▪ 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biànhuà),在无条件反 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 起来的反射。
▪ 其反射弧是暂时神经联系。
《心理学》——导论(dǎo lùn)
第三十六页,共70页。
心理(xīnlǐ)视窗-经典性条件反射
现实的反映
《心理学》——导论(dǎo Leabharlann ùn)第二十一页,共70页。
一、心理(xīnlǐ)是脑的机能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1、脑是心理器官的科学证据 ▪ 动物演化 ▪ 个体发展 ▪ 医学(yīxué)临床案例
《心理学》——导论(dǎo lùn)
第二十二页,共70页。
2、神经系统 的结构与功能 (shénjīngxìtǒng)
反 馈
(fǎ nk uì)
效应器
传入 N (chuán rù)
N中枢
(zhōngshū)
传出N
《心理学》——导论
第三十四页,共70页。
4、反射(fǎnshè)的种类
(1)无条件反射 ▪ 动物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
而获得(huòdé)的、不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 就可以实现的反射。
▪ 其反射弧是固定的神经联系。
的作用。
《心理学》——导论(dǎo lùn)
第二页,共70页。
目录(mùlù)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心理 的本质 (xīnlǐ) 第三节 心理学的发展(自学)
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心理学与教育
《心理学》——导论(dǎo lùn)
第三页,共70页。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 对象 (yánjiū)
《心理学导论》PPT课件_OK
41
(二)人的心理反映的特点
1、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 •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的内容是
源于客观现实的。
42
2、心理现象的观念性(非物质性)
• 头脑中的映象与客观事物非常相似,但本 质不同。被反映者是以物质的方式客观存 在的,映象是以观念的状态存在于头脑中 的。
体氛围等。 • 大众社会心理:如时尚、流行、舆论、风
俗等。
12
二、人的行为
(一)什么是行为 • 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运动、活动和动作构成。
13
1、情境
• 情境:围绕人的各种刺激的总和。 • 刺激:引发人产生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反
应的各种事物。可分为:
– 外部刺激:物理刺激、社会刺激 – 内部刺激:生理刺激、心理刺激
17
为什么心理学要研究行为
• 人的行为与心理之间的联系是一种较普遍 的对应关系,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活 动的外部表现或客观的物质指标;心理是 支配、调控行为的内在精神活动或观念形 式。
18
心理学研究的模式
心理学 研究
推论
行为
心理
概括、 总结 心理活动 规律 指导、 调控
19
心理视窗——学习和研 究心理学有什么意义?
的反映
21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1、脑是心理器官的科学证据 • 动物演化 • 个体发展 • 医学临床案例
22
2、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系统的构成: •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
神经 • 中枢神经系统
心理学华师大版ppt课件
二、心理的遗传研究
1.
动物心理研究的选择性交配法 人类心理研究的双生子研究法
2.
三、心理与遗传和环境 否定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第三章 意识与注意
1.
意识
无意识 注意概述 注意的规律性 注意的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2.
3.
4.
5.
6.
注意的品质
注意策略
7.
第一节 意识
一、意识的涵义 意识实在觉醒状态下对外界的人、事、物和自身状态的 觉知,也包括对人的动机和行为的觉知。 二、意识的功能
2.
介于动态的心理过程和稳态的人格之间的一 座桥梁 心理状态影响心理活动的质量 Nhomakorabea3.
第二节 科学的心理观——心理的本质
一、人的心理意识是高级物质的高级反映形式
1.
无机物,只有物理和化学的低级反映形式 生命现象出现后,有了感应性的反映形式 动物进化到一定阶段产生了心理的反映形式 动物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2.脑 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分为四个部位(第四个为大 脑) ① 脑干
中脑
脑桥 网状结构 延脑
间脑
丘脑:联结各种感觉的中继站
下丘脑:功能重要
小脑
二、外周神经系统
1.
躯体神经系统 分布于头部、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中 两种神经元:感觉和运动神经元 脑神经有12对;脊神经31对
1.
植物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2.
3.
五、实践是检验人的心理意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第三节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一、学习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1. 有助于学好教育科学理论 2. 有助于建立科学世界观 二、学习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1.有助于搞好教学工作 2.有助于做好思想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父
•机 能 主 义 心 理 学
• 机能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 家詹姆斯(W. James)与杜威 (J.Dewey)两人创立 • 心理学应该对个体在适应环境 时的心理与意识活动进行了解, 这远比研究心理或意识的结构 重要 • 人的知觉活动、思维活动和心 智功能等如何与环境事物相互 作用,以及它们在人与环境相 互影响的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
第四节 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实践意义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对自己的了解与自我教育以及 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心理学有助于了解自己和自我教育 (二)心理学知识有助于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认 知 心 理 学
• 认知心理学是探索人们如何获取知识 和使用知识的学问 • 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论和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语言学、神经科学等学科 的迅速发展而兴起 • 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U. Neisser )出 版的《认知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 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 探讨人对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和 使用的过程 •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认知发展作出 了巨大贡献
三、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 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观察法 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 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 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 观察法有两种方式,一是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过 程,成为其中的一个成员;另一种是在旁观察而 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 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觉自己的活动正在被他 人观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从而导 致结果失真
• 行为主义或称行为 论和行为学派,系 由美国心理学家华 生(J.B.Watson, 1878—1958 ) 在 1913年所创立 • 行为主义主张,心 理学是一门科学 • 科学的研究只限于 以客观的方法处理 客观的资料
•格 式 塔 心 理 学
• 格式塔(Gestal)在德文中意 味着“整体”,他们主张人的 心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 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 种元素 •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 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 • 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 于部分之和
•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 不 像 前 述 五大学派一样,认知心 理学不是由某人独创的, 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 逐渐演变而成的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
• 认知(cognition)一 词的涵义,系指我们 对事物知晓的历程。 在此历程中,包括对 事物的注意、辨别、 理解、思考等复杂的 心理活动
• 1898 结构主义:冯特、铁钦纳在内省法基础上 发展出来 • 1890 机能主义: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 出版 • 1895 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弗洛依德强调性本 能 • 1906 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 1912 格式塔心理学:沃特海默提出完形观点, 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与结构主义观点相反 • 人本主义:马斯洛提出自我实现 与佛教观点一 致 • 生物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第二节、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结 构 主 义 心 理 学
• 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 特,后经他的学生铁钦纳(E. Titchenner)在美国宣扬推广 • 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 通过内省法来研究个人的直接 经验 • 对经验的研究须从内容、过程 和原因三个方面进行
• 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一般公认始自德国人冯特 ( Wilhelm Wundt , 1832—1920的工作 • 冯 特 为 莱 比 锡 (Leipzig) 大学教授,1879年在该校 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实 验室,正式从事有系统的 心理学的实验工作 • 心理学界公认,1879年为 科学心理学的开始 • 冯 特 被 誉 为 科 学 心理学
二、 心 理 学 的 分 类
(一) 普通心理学 研究正常成年人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学科 (二) 生理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 (三) 发展心理学 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过程及 其规律性 (四) 教育心理学 研究在教育过程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教 育过程和人的心理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 (五) 社会心理学 研究在群体环境下个体心理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 规律 (六) 工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包括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 (七) 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原理诊断及治疗心理异 常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典型的神经元模式
二、神经兴奋方式——神经冲动
• 神经元具有兴奋和传导两种功能。神经元受到刺激并 产生兴奋是一种对刺激的反应能力,表现为神经冲动
• 神经冲动能将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 经元。一般而言,神经冲动沿细胞轴突迅速向 邻近的或下一个(些)神经元传递,表现为神 经冲动的传导 •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信息便以神经冲动的方 式在神经元内部流动
• 格式塔心理学 • 由德国心理学家魏 特海默(M. Wertheimer)、柯 夫卡(K. Koffka) 和柯勃(W. Kohler)所创立 • 较行为主义稍早一 年 • Gestalt为德文, 含有“形状”或 “组型”之意
精 神 分 析
• 精神分析理论主要有三个部分组 成:用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 和力必多(Libido)等观念来解释 人的行为动力 • 用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 伏期、性征期以及恋父、恋母情 结等来解释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 及其特征 • 用本我、自我、超我来解释人格 结构,并以焦虑和各种心理防御 机制解释在三个“我”之间的矛 盾冲突
• 在神经元的内、外部具有带电离子,细胞膜外带正电荷的 钠离子(Na+)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Clˉ ),细胞膜 内则是带正电荷的钾离子(K+)和带负电荷的生物大分 子 • 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大约有70毫伏——90毫伏的负电位 差,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的电位差,使细胞膜发生极化现 象,称为静息电位
心理学导论
梁宁建 主编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第一篇
本 章 学 习 提 要
• • • • •
导 论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的目标 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为 什 么 学 习 心 理 学 ?
引
言
• 没学过心理学就不算受过完好教育, 因为在报纸、杂志、电视和互联网 上到处都是与心理学有关的信息, 而不懂心理学的人无法理解和把握 这些信息。 • 认识自己。
(二)实验法
• 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
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 实验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包 含着给予被试一系列变化的刺激信息,称为变 量。由实验者安排、控制与实施的实验条件叫 自变量或独立变量 • 实验法一般采用两组被试进行比较,一组是实 验组,另一组是控制组或对照组
第一节 神经元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一)神经细胞的结构和种类 •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 神经系统内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 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 神经元虽然不尽相同,功能各异,但其结构主要由细 胞体、轴突和树突三个部分组成 • 树突及轴突接受与传递信息,细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 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其学科发展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及动物行为的科学。行为分为 两类,一类是可观察到的行为和反应,称为外显 行为;一类是诸如思维、记忆等内部心理活动, 称为内隐行为。
心理学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般 把心理学称为边缘科学或中间科学。
• 人本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由美国心 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与 罗杰斯(Carl Rogers, 1902—1987)在五十年代 所创始 • 人本心理学兴起的年代较 精神分析论与行为主义为 晚,故而被称为现代心理 学上的第三势力(third force)
(三)测验法
• 测验法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 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 在不同的时间或情景中的反应差异 • 测验法的使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求: 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 测验法经常用来探讨那些难以确定自变 量和因变量关系的课题以及复杂的心理 社会方面的问题
(四)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 其意见或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 究方法 调查法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问卷调查,另 一种是晤谈法 问卷法是采用事先拟定的问题,由被试按问题 的回答来搜集相关资料,以此来分析和推测群 体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状态 晤谈法是通过面谈方式搜集资料来分析和推测 群体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的研究法
二、作为科学的心理学
• 心理学所研 究与探讨的 是关于人的 心理活动与 行为产生的 因果关系的 学问 • 心理学研究 结果概括并 归纳为以下 四个方面 :
• 陈述 将心理对象进行科学描述,或根据人的行为或 反应观察,对其心理活动进行推测 • 解释 将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 析与阐明 • 预测 在准确测量和描述的基础上,推知心理发展或 变化 • 调节与控制 引导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朝着目标规定的方向 变化,或对异常心理与行为进行矫正
•行 为 主 义 心 理 学
• 行为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华 生(J. B.Watson)在1913年创立 • 心理学应该遵循刺激—反应的公式, 把研究的内容由内隐的意识转向外 显的行为 • 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能够客观观 察与测量的外显行为而不是意识经 验 • 行为不是由遗传决定,而是在环境 因素的影响下,经被动学习以后的 结果
• 机能主义由美国心理学 家 詹 姆 斯 ( William James , 1842—1910 ) 与 杜 威 ( John Dewey , 1859—1952 ) 在 本 世 纪 之初所创立 • 机能主义主张研究意识 和“意识流” 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 是:“行为的机能或目 的是什么?” 意识的作用就是使个体 适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