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国外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及其特点分析
国外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及其特点分析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何光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是各国政府进行教育改革的目标,目前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如何在改革的过程中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各个国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为此,一些国家进行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探索,国际上也成立了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机构。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经济合作组织负责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开展的第三次数学和科学成就比较研究(TIMSS)、美国教育部所属的全国教育统计资料中心管理的教育进展评价(NAEP)。
一、国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发展概况(一)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PISA(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由经济合作组织负责组织的一项国际性的学生能力测试,主要的目的是了解15岁的学生(相当于初中毕业)在阅读、数学、科学三个方面的能力。
1、阅读能力所谓阅读能力是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知识、参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应用和反映的能力。
它既包括运用文章中的信息的能力,也包括运用文章以外的知识的能力,具体包括对文章总体理解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释文章的能力、对文章内容进行评价的能力、对文章结构进行评价的能力。
它测试连续性文体和非连续性文体两种,连续性文体包括叙述性文体、说明性文体、描述性文体、辩论、劝导性文体,非连续性文体包括曲线图、项目表、图解、地图、表格、广告等。
2、数学能力在PISA项目中,数学能力是指认识、理解数学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能够进行数学判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从三个维度测试数学能力。
第一个维度是数学内容,包括数学通识领域的内容如概率、变化和增长、空间和形状、推理、不确定性和依存关系等。
同时也包括具体的课程内容如代数、数、几何等。
第二个维度是数学过程,包括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建模、问题解决不同层次的能力。
当代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冯冬雯摘要:通过比较分析,当代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以下发展趋势:在课程政策上,注重国家课程统一性与学校课程灵活性的动态平衡;在课程结构上,注重课程类型、课程内容和课程形态等方面的调整和完善,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在课程实施上,注重教师和社会参与、政策支持以及质量监控;在课程评价上,评价功能由侧重甄别与选拔转向侧重发展,评价标准由刚性的单一化标准走向弹性的多元化标准,评价对象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评价主体上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评价方法从过分强调量化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政策;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趋势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学校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综观当前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可以说是一个核心。
课程改革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受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特点.然而,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和总体趋势。
一、课程政策的发展趋势课程政策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一定社会秩序和教育范围内,为了调整课程权力的不同需要,调控课程运行的目标和方式而制定的行动纲领和准则。
”[1]它作为一国课程改革指南,着重要解决“由谁来决定我们的课程”或课程权力的分配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体上有三种课程政策的类型: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和学校自主决策型,分别以法国、美国和英国为最典型.目前,无论是采取哪一种类型课程政策的国家,都逐渐认识到对课程统得过死和放得过宽都不是明智之举,各国课程政策均注意在“集权──分权、政府──市场、标准化──多元化、学术发展──个人发展”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努力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协调与统一。
一方面,许多原先实行课程分权管理的国家都把推出强有力的“国家课程"视为迎接21世纪挑战的重要举措。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李志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教学设计近年来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课题之一。
考察国外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将有莫大的启发。
一、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或从改变教学媒体、方法,或从精选教学内容,或从改进评价方式和课堂管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同时他们又感到单一方面的改革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因此,他们开始重新思考教学设计的问题,并借鉴认知理论、技术学等新成果;从更为系统的角度探索问题,以找到在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益的突破口。
1.教学设计的概念什么是教学设计?为了更清楚的理解这个概念,让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教学和设计。
美国的教育学家史密斯(P.L. Smith )和拉根(T. J.Ragan)认为,教学就是信息的传递及促进学生达到预定、专门学习目标的活动。
它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包含了学习、训练和讲授等活动。
所谓设计,是指在进行某件事之前所作的有系统的计划过程或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实施的计划,它可以从精确性、细致性、系统性等方面去判断其效果的好坏。
设计者必须以高度的精确和谨慎态度,具有系统计划一个方案的才能进行设计,否则,会导致时间的误用、资源的浪费甚至无效、沉闷和缺乏动机的学习。
因此,设计应考虑许多可能影响实施计划或受计划实施所影响的因素。
如,设计者要考虑可能影响教学成功的因素,通过上课,把预先设计好的视觉、听觉及其他传递形式的信息传递出去。
所以,教学设计的特点除上面谈到的精确、细致和系统之外,还应有形象性、创造性、工艺性、扩展性和自然性等特点。
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就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计划的系统过程,是指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是教什么(课程和内容等)与怎么教(组织、方法、策略、手段及其他传媒工具的使用等)的过程。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试题及答案
中外基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基础教育改革的一般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动员阶段、—阶段、实施阶段和巩固反思阶段。
1.实验2. ----------- 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2 •培养目标3. 英国政府强调通过基础教育应当培养学生掌握的、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六项基本技能分别为:交流、数的处理、信息技术、——、改进学习、解决问题。
3.合作4. 进入20世纪70年代,课程涵义的重大变化趋势之一是:从强调单一的教材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 一四因素的整合。
4.环境5・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课程标准融认知性教育目标、情感性教育目标和()-教育目标为一体。
5.技能性6. 美国当代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心理学家--------- 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6.卡尔•罗杰斯7. 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理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教学理念”发展到重视发展学生智力的“智能教学理念”,再发展到重视学生---------------- 的“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阶段。
7.全面发展&我国德育方法与途径变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从封闭转向开放;从受体转向主体;从平面转向立体;从工具价值转向价值。
&目的9. 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改进功能、研究功能。
10. 校本管理的核心理念包括:分权管理、参与式管理和----------- 管理和以人为本的管理。
10・自组织1-基础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基础性、全面性、1.普及性2. 由美国科学促进会着手制定的----・提出了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的改革构想。
2.《美国2061计划》3. 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英国政府颁布了 -一-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府的办学思想及管理模式,被视为英国教育改革的里程碑。
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述评
2002年第3期(总第266期)教育研究EDU CA T I ONAL RESEARCHN o.3,2002General,N o.266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述评许 明 胡晓莺 [摘 要] 本文对近年来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课程标准进行了评述。
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教育观念的变化与更新、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三个方面考察了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原因和背景;从课程标准涉及的学科范围、作用、全国标准与地方标准、标准的类型和层次,以及注重评价等方面总结了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就课程标准本身以及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美国 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 课程标准[作者简介] 许明,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胡晓莺,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福州 350007) 近年来,围绕着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这一主题,美国各地采取了制定新课程标准和建立严格的评价体系等改革措施。
本文拟就制定新课程标准的背景,新的课程标准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加以叙述和分析,以便我们更深入了解当前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走向,亦可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某些参考借鉴。
一、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背景和原因对于正在进行中的基础教育改革,美国具有影响力的机构州际教育委员会(ECS)是这样概括的:“在过去15年中进行的所有的教育改革中,没有任何比为学生制定具有挑战性的学术标准更为强有力和更具持久性。
”①近年来,美国国内十分流行将基础教育领域当前正在持续进行着的改革界定为“基于标准的教育运动”(standard-based educati on m ovem en t)。
这表明了“标准”一词在教育领域的突出位置,也凸显了现阶段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
下面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制定新课程标准的主要背景和原因。
第一,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
从课程及其评价的角度来看,对美国基础教育质量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美国IQA 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探索与反思
美国IQA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探索与反思周九诗鲍建生摘要有效的教学评估系统,不仅能够准确评判教学水平,还具有改善性和导向性功能,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性目标。
美国IQA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由匹兹堡大学主持研发,包含任务认知需求、解释性话语和教师期望三个评估维度,对教师现场课堂教学和教师提供的教学相关材料进行评估。
不同于教学视频录像可供研究者多次反复观看,现场听课具有较强的信息及时性,需要评估者快速准确地捕捉评估要点,因此IQA具有较少的评估维度和子维度,且每个子维度的水平区分较为清晰,便于评估者快速、及时地作出恰当判断,提高该工具的信效度。
IQA框架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评估要点聚焦化,凸显教学质量本质属性;专业化分科化的评估工具,保证评价效果科学权威性;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力求从不同角度真实反映教学质量;评估目标功能化,以深化教师专业发展为评估要旨。
IQA评价系统对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作用,包括简化评估指标,注重教学实质、分科化评估工具,保障评估结果专业性、评估方式多元化,力求多角度真实反映教学质量、完善评估理念,加强评估发展性功能。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评估系统课堂教学作者简介周九诗,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教育学博士(天津 300387);鲍建生,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24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96(2021)05-0087-13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发展,教育评价研究领域成果不断完善,教育过程质量的重要性得到普遍关注。
教学评价理念已由单一诊断功能,逐步向改善性和导向功能转变。
如何科学系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利用评价过程和结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是新一代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根本诉求。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监测体系的要求。
如何评价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
如何评价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一直是广受关注的话题,因为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改变。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评价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重视教育评价为了评价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需要重视教育评价工作。
教育评价是一种通过收集、汇总、分析和解释有关学生、教师、教学过程和教育成果等方面的信息,以确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是否优化、学生是否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发展等内容的活动。
只有通过开展科学、全面、客观的教育评价工作,才能真正了解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以便及时纠偏、调整教育工作的方向。
二、注重教育过程要评价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需要注重教育过程。
教育过程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包括师生互动、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
在教育评价方面,不能只看到结果,而忽略了教育过程的重要性。
如果忽略了教育过程,那么教育评价就会变得盲目和随意,甚至会产生误导性。
三、多元化评价标准要评价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需要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该包括教学效果、学生综合素质、师资力量、教育资源等多个方面。
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可以全面地反映出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从而得出更加准确的评价结果。
四、尊重教育特点要评价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需要尊重教育特点。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事业,其性质和目的与其他社会事业有所不同。
因此,评价教育质量的方法也需要与之相适应。
不应该将其他社会事业的评价方法简单地套用到教育领域,而应该根据教育的特点制定具体的评价方法。
五、注重自我修复能力要评价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需要注重教育工作者的自我修复能力。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一旦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以避免影响教育质量。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确定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在现代社会,教育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业之一。
而教育的核心就是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为了能够准确评价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一、学生知识与能力评价学生知识与能力评价是判断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可以通过考试、测验、项目作品等方式进行。
评价标准可以分为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两个方面。
1. 基础知识评价基础知识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对各个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评价。
评价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科的特点进行设定,要求学生对于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2. 综合能力评价综合能力评价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这部分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分析思考、团队合作等方面有一定的能力。
二、教育教学过程评价除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外,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也是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
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质量和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
1.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角色,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有效性、教学反馈的及时性等方面。
2. 学校教学管理评价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也是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否合理、教学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性等方面。
三、学校整体发展评价评价一个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除了考虑学生和教师的情况外,还需要考虑学校的教育环境、设施和管理等方面。
1. 教育环境评价评价学校的教育环境可以包括校园风气、校园文化、师生关系等方面。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学校是否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是否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等方面。
2. 教育设施评价评价学校的教育设施主要考察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硬件设施。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地等设施的完善性与使用情况。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比较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比较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知识经济的崛起,基础教育质量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基础教育作为塑造未来社会公民的基石,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对基础教育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对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进行国际比较,分析不同国家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方面的做法、特点和成效,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国际范围内,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一是监测范围不断扩大,从传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向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等多方面延伸二是监测方法不断创新,注重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三是监测结果的应用更加广泛,不仅用于教育政策制定和调整,还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改进教学方法等。
同时,各国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监测理念、监测内容、监测方法以及监测结果的应用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各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特点和优势,从而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从监测理念、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监测结果的应用等方面,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通过这一国际比较的视角,我们将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优势和不足,进而为提升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 介绍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更直接影响其未来的人才储备和国际竞争力。
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基石,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素质、技能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对其质量的持续监测和评估,对于确保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有助于确保教育公平。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监测,可以发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进而推动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并采取措施,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美国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美国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教师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基础教育教师教学评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
本文将从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对美国基础教育教师教学评价进行述评。
美国基础教育教师教学评价的理念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教师教学评价主要学生的学业成绩,以提高学生成绩为主要目标。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教学评价逐渐转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教学评价还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反思,以促进教师的职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
美国基础教育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评价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评价教师是否能够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和整合。
教学方法:评价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
教学过程:评价教师是否能够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成果:评价教师是否能够通过观察、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美国基础教育教师教学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堂观察: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直接评估。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感受和意见,以及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反思和改进。
案例分析: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评价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
学生测试:通过对学生的测试,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行互评:通过同行教师的相互评价,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美国基础教育教师教学评价的结果主要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反馈,教师可以了解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国内外对教师评价的方法综述
当前国内外对教师评价的方法综述科技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业务水平,工作态度等都是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而要想整合每个教师这几方面的因素,使这些因素发挥出最佳效能,学校必须对教师实施科学的评价,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角色转变。
国际上成功的教师评价制度有如下几种观点和特点:1.纳托尔的观点通过调查和研究,纳托尔(Nuttall)总结了成功的教师评价制度的特点。
它们是:学校具有自我评价的传统;形成性教师评价,而不是终结性教师评价;评价结果与专业发展相关;评价对象的参与;给予教师一定的自治权;对教师评价的标准与过程达成共识;安排一个以上评价者或者观察者,增加教师评价的可信性与有效性;评价者需要接受培训。
2.萨福克报告的观点萨福克(Suffolk)研究小组的报告指出,成功的教师评价制度应该具有下列特点:领导者的投入;评价者的热情;教师理解教师评价的性质和目的;积累教师评价的材料;确定发展目标在先,落实行动在后;发挥教师评价材料的参考作用,在有关教师生涯的咨询中加以运用;教师个人可以在任何时间接触自己的评价材料;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开放的、受人欢迎的校风;教师愿意讨论教师评价的周期。
萨福克报告建议教师评价制度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加强管理,全面改善影响学校工作的校风;支持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所作的努力。
萨福克报告建议地方教育当局在实施教师评价过程中应该履行以下列职责:决定和公布当地教师评价的指导方针;负责实施教师评价计划;颁布其他有关文件;提供必要的教师评价技能培训;保证实施教师评价制度所需的资源;建立监控、协调和评估教师评价的制度。
该报告反复强调:在全国实施教师评价制度,不仅要耗费很多时间,而且还要开展昂贵的培训活动,但是,实施教师评价制度的作用和意义是重大的。
课堂听课是教师评价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
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教育质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基石,而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则是确保教育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的意义、方法以及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教育质量监测的意义教育质量监测是对教育体系的全面评估,旨在了解教育的实际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正确认识和监测教育质量的意义在于:1. 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监测教育质量有助于发现教育目标的偏离情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2. 促进教育公平:通过监测教育质量,可以及时发现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促进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公正的教育机会。
3. 评估教师教学水平:教育质量监测可以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依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 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监测教育质量可以提供有关教育政策的反馈信息,帮助教育部门制定科学的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发展。
二、教育质量监测的方法教育质量监测通常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学生测试:学生测试是常见的监测教育质量的方式,通过设立标准化的考试或评估项目,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进行测量,以评估教育质量。
2. 调查问卷: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育质量的认识和满意度,为改进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3. 观察与记录:通过观察教学过程、教室环境等方面,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
4. 教育统计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教育统计数据,如教育投入、教师队伍状况等,全面评估教育质量。
三、教育质量监测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对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1. 优化教学方法:教育质量监测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质量监测可以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支持,促进其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3. 推动教育改革:教育质量监测可以发现教育体系的不足和问题,为教育改革提供依据,促进教育体系的持续发展和改进。
新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
新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刘洁,牛云凤,张亚青(山东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山东青岛266590)[摘要]结合“双一流”背景下山东科技大学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要求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实践,文章从目标构建、优化输入、加强监控、动态反馈、风险防范等五个方面构建了新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改革,该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质量明显改善,人才培养效益显著。
该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可在省属重点院校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管理体系;省属院校;创新模式[基金项目]2019年度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山东省有机废气互联网+四级监管平台建设及综合治理对策研”(2019RKB01290)[作者简介]刘洁(1981—),女,山西临汾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山东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翻译,主要从事外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工作;牛云凤(1992—),女,山东淄博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山东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翻译,主要从事外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工作;张亚青(1989—),女,山东菏泽人,博士,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能源化工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1)06-0037-04[收稿日期]2020-10-22中外合作办学在丰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学科评估已将中外合作办学纳入评估指标体系。
山东科技大学高度重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和实施,自2010年以来,先后与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3所高校合作开展了5个本科合作办学项目。
目前在校生近2000人,国际型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专业人才的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发挥“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优势,山东科技大学修订了能力导向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强化生源质量、提升外籍教师选聘要求,优化教育输入管理,建立和完善教学环节的监控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实时监控,动态反馈,持续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
基础教育中的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
基础教育中的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对基础教育中的教学过程、教师表现以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和监控,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教学质量评估的意义、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监控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质量评估的意义教学质量评估是促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材的有效性,进而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教学质量评估的结果还可以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此外,教学质量评估还可以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了解学校教学情况的渠道,提高教育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教学质量评估的方法教学质量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学生问卷调查、教学观察、教学反思和学生作品评估等。
学生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效果;教学观察可以帮助检查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方向;教学反思可以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对教学方法进行思考和反思;学生作品评估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在知识掌握和创造力表现等方面的水平。
同时,也可以探索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辅助教学质量评估,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教学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尽管教学质量评估在推动教育质量提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上,过于注重结果导向,忽视了教学过程的特点和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其次,在评估结果的应用上,过于强调单一的评估指标,不利于全面和多元发展。
另外,评估结果的反馈不够及时或者未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改进也是一个问题。
因此,教学质量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避免简单化和机械化。
四、教学质量的监控教学质量的监控是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环节。
2018年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详]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外语类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基础包括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
外语类专业可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是全国高等学校外语类本科专业准人、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各高校外语类专业应根据本标准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
2适用专业范围2.1专业类代码外国语言文学类(0502)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英语(050201)俄语(050202)德语(050203)法语(050204)西班牙语(050205)阿拉伯语(050206)日语(050207)波斯语(050208)朝鲜语(050209)菲律宾语(050210)梵语巴利语(050211)印度尼西亚语(050212)印地语(050213)柬埔寨语(050214)老挝语(050215)缅甸语(050216)马来语(050217)蒙古语(050218)僧伽罗语(050219)泰语(050220)乌尔都语(050221)希伯来语(050222)越南语(050223)豪萨语(050224)斯瓦希里语(050225)阿尔巴尼亚语(050226)保加利亚语(050227)波兰语(050228)捷克语(050229)斯洛伐克语(050230)罗马尼亚语(050231)葡萄牙语(050232)瑞典语(050233)塞尔维亚语(050234)土耳其语(050235)希腊语(050236)匈牙利语(050237)意大利语(050238)泰米尔语(050239)普什图语(050240)世界语(050241)孟加拉语尼泊尔语(050243)克罗地亚语(050244)荷兰语(050245)芬兰语(050246)乌克兰语(050247)挪威语(050248)丹麦语(050249)冰岛语(050250)爱尔兰语(050251)拉脱维亚语(050252)立陶宛语(050253)斯洛文尼亚语(050254)爱沙尼亚语(050255)马耳他语(050256)哈萨克语(050257)乌兹别克语(050258)祖鲁语(050259)拉丁语(050260)翻译(050261)商务英语(050262)阿姆哈拉语(050263T)吉尔吉斯语(050264T)索马里语(050265T)土库曼语(050266T)加泰罗尼亚语(050267T)约鲁巴语(050268T)3培养目标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
德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构、实施与功用
德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构、实施与功用刘云华段世飞摘要21世纪以来,德国十分重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对教育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德国各州文化教育部长联席会议于2006年颁布《教育监测总战略》,成为德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重要指导框架。
德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形成了 “国家一州一学校”三级基本监测结构,主要包括从国家层面定期参加国际大型学生学业成就比较测试,联邦州层面开展基于国家教育标准的教育趋势研究以及学校层面实施三年级和八年级学生比较测试。
国内监测项目的内容以国家教育标准为基础,突出学生能力导向;在实施监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联邦与各州机构之间的分权、协商与合作机制,其中国家教育质量发展研究所和各州第三方教育质量监测机构分别作为国家和地方的教育质量监测主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对监测结果的使用上,首先通过数据翔实的监测报告诊断国家和各州教育质量的发展水平,其次使用监测结果指导每所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后监测结果还为德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可靠的实证依据。
借鉴德国教育质量监测经验,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需要进一步普及监测的科学理念、加强建立专业高效的第三方教育监测中介机构、有效构建多方协作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项目以及进一步强化对监测结果的数据分析与使用。
关键词德国教育基础教育教育质量质量监测《教育监测总战略》作者简介刘云华,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5 );段世飞,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4)。
中图分类号G6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96(2021)02-0062-152019年丨2月,国际大型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以下简称PISA)公布了最新一次的测试结果。
德国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 三方面素养分别取得了 498分、500分和503分的成绩,均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以下简称 OECD)参与国家的62德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构、实施与功用平均水平,与第一次参与P ISA的结果相比,德国学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2020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外语类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基础包括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
外语类专业可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是全国高等学校外语类本科专业准人、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各高校外语类专业应根据本标准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
2适用专业范围2.1专业类代码外国语言文学类(0502)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英语(050201)俄语(050202)德语(050203)法语(050204)西班牙语(050205)阿拉伯语(050206)日语(050207)波斯语(050208)朝鲜语(050209)菲律宾语(050210)梵语巴利语(050211)印度尼西亚语(050212)柬埔寨语(050214)老挝语(050215)缅甸语(050216)马来语(050217)蒙古语(050218)僧伽罗语(050219)泰语(050220)乌尔都语(050221)希伯来语(050222)越南语(050223)豪萨语(050224)斯瓦希里语(050225) 阿尔巴尼亚语(050226) 保加利亚语(050227) 波兰语(050228)捷克语(050229)斯洛伐克语(050230) 罗马尼亚语(050231) 葡萄牙语(050232)瑞典语(050233)塞尔维亚语(050234) 土耳其语(050235)希腊语(050236)匈牙利语(050237)泰米尔语(050239)普什图语(050240)世界语(050241)孟加拉语尼泊尔语(050243)克罗地亚语(050244) 荷兰语(050245)芬兰语(050246)乌克兰语(050247)挪威语(050248)丹麦语(050249)冰岛语(050250)爱尔兰语(050251) 拉脱维亚语(050252) 立陶宛语(050253)斯洛文尼亚语(050254) 爱沙尼亚语(050255) 马耳他语(050256)哈萨克语(050257)乌兹别克语(050258) 祖鲁语(050259)拉丁语(050260)翻译(050261)商务英语(050262)阿姆哈拉语(050263T)吉尔吉斯语(050264T)索马里语(050265T)土库曼语(050266T)加泰罗尼亚语(050267T)约鲁巴语(050268T)3培养目标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及其特点分析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何光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是各国政府进行教育改革的目标,目前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如何在改革的过程中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各个国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为此,一些国家进行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探索,国际上也成立了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机构。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经济合作组织负责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开展的第三次数学和科学成就比较研究(TIMSS)、美国教育部所属的全国教育统计资料中心管理的教育进展评价(NAEP)。
一、国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发展概况(一)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PISA(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由经济合作组织负责组织的一项国际性的学生能力测试,主要的目的是了解15岁的学生(相当于初中毕业)在阅读、数学、科学三个方面的能力。
1、阅读能力所谓阅读能力是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知识、参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应用和反映的能力。
它既包括运用文章中的信息的能力,也包括运用文章以外的知识的能力,具体包括对文章总体理解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释文章的能力、对文章内容进行评价的能力、对文章结构进行评价的能力。
它测试连续性文体和非连续性文体两种,连续性文体包括叙述性文体、说明性文体、描述性文体、辩论、劝导性文体,非连续性文体包括曲线图、项目表、图解、地图、表格、广告等。
2、数学能力在PISA项目中,数学能力是指认识、理解数学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能够进行数学判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从三个维度测试数学能力。
第一个维度是数学内容,包括数学通识领域的内容如概率、变化和增长、空间和形状、推理、不确定性和依存关系等。
同时也包括具体的课程内容如代数、数、几何等。
第二个维度是数学过程,包括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建模、问题解决不同层次的能力。
第三个维度是数学的材料背景,既有个人生活情景的材料,也有科学方面的材料和公共事情方面的材料,以测查出学生对于不同现实情景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
3、科学能力国际学生评价项目认为,科学能力是应用科学的知识来确定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项目从科学概念、科学过程和科学情境等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科学概念与物理、生物、化学、地球学和空间科学有密切联系,学生必须能够理解这些概念并能把它们应用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
科学过程主要集中在获取、解释和论证能力方面,包括五大科学过程:再认科学问题;确认证据;勾画结论、交流结论、演示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科学情景主要有以下层次:个人和家庭;社区(公共的)情境;世界生活(全球的)情境;历史相关性的情境。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是一个影响非常大的项目,它最大一个特点是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编制整个评价方案,所以它的测试题目跳出了具体学科和具体年级的局限,从更广泛意义上的能力来评价15岁的学生具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局限于在校学习的基于课程的已经掌握的单一知识,而是强调知识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和形成面对实际生活挑战的能力。
由于评估内容来源于学生生活的多方面,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成果,所以它测试的成绩不能简单用来分析教师教学的好坏或学校教育的成败。
但是这种评价是从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出发的所以评价的结果对于各个政府制定教育发展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PISA项目的局限在于它仅仅提供一种与学校的普通背景、学生的人口统计学的背景(如家庭、种族等)相关的信息。
它不提供任何改革课堂教学的直接信息,因此它不能够反馈出当前教育过程中尤其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它能够对一些数据进行比较,所以它是参与国共同对教学质量进行协同监控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学习成就趋势测评(TIMSS)TIMSS是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在1995年进行的第三次数学和科学成就比较。
选择了澳大利亚、韩国、美国、日本、奥地利、德国等41个国家,5种不同年级水平的50万学生的数学和科学知识进行了测试和调查。
除了测试和问卷调查之外,它还包括课程分析、数学课堂的录象、观察和有关政策的研究,它是一个能够帮助参与国家在数学和科学教育方面取得进步的诊断工具。
TIMSS的设计集中在学生的三个不同的学校阶段:小学后阶段,中学低年级阶段和中学的末尾阶段。
因为每个国家学生的入学年龄不完全相同,学生被测试时必须考虑年龄和年级两个因素。
下面以八年级为例介绍一下测试的内容。
1、数学和科学评价:数学包括以下一些内容:1.代数;2.数据表示、数据分析和概率论;3.分数和数的性质;4.几何;5.测量;6.比例。
科学测试包括以下一些内容:1.化学;2.地球科学;3.环境问题和科学本质;4.生命科学;5.物理。
2、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问卷主要调查学生的数学和科学学习的情况以及对数学、科学学习的信念;教师问卷主要调查教师对数学、科学的信念和关于教学实践的信念;学校问卷主要调查校长对学校政策和实践问题的看法。
3、课程分析主要对数学和科学课程的指导书和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科目的内容、内容的衔接和对学生成绩的期望等。
以上三部分内容每个国家都开展了,而下面两个内容只在德国、日本、和美国进行。
1.数学教学的录象在美国、日本、德国三个国家中选取一节典型课例的录象,用来比较教学的模式和教学质量。
2.主要影响因素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对教育管理部门、校长、教师、学生和父母进行访谈。
研究的内容包括:教育标准、处理个性差异的方法、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状况以及学生生活等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等。
TIMSS是国际上比较著名的评价项目,美国对此评价项目非常重视,为了进行教学质量的国际比较,美国对所有国家的数学、科学的成绩进行了对比,找出美国在数学、科学方面的差距,同时为了了解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美国还资助德国、日本进行了课程分析、教学录象、以及学生生活和教师、校长的调查,从而寻找美国与日本、德国之间在数学、科学教学方面差异,为进一步制定教育改革政策提供支持。
因此 TIMSS 是从国际范围内进行的一项教学质量的比较研究,美国站在国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国家的教育教学质量,确实体现了他们的远见卓识。
(三)、美国教育进展评价(NAEP)美国教育进展评价(The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NAEP)是美国唯一的全国性的、代表性和持续性的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一种评价,这项由美国国会授权、由教育部所属的全国教育统计资料中心管理的评价,定期向公众报告四年级、八年级和十二年级学生的教育进展情况。
在评价目的上,作为全国的成绩单,它的目的不是指导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而是向公众、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者提供学生在各个学科方面能力的描述性信息。
在评价工具的设计上,NAEP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全国的学校进行抽样测量学生的成绩,也用矩阵的方法对试题进行设计,设计的试题分成很多小的项目,分别由不同的社区、地区、州的学生来完成,每个学生完成的题目数量有严格的限定。
评价的内容既包括学生在数学、阅读、写作、历史、科学等学科学业水平的发展趋势,也包括对影响学生能力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包括学校教育的情况、家庭教育背景等等,调查的对象包括学生、教师、校长,当调查结果与学生在学科学业水平的平均分和成就水平相关时,NAEP就作为普遍的趋势进行报告,这样就为公众、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二、国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特点分析综观当前国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几种主要类型,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评价体系注重系统性和开放性在体系构建上都比较注重系统性和开放性,力图建立成为一个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
如TIMSS的整体评价结构就是由“学科测试,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表,课程分析”三部分有机构成,三部分都要涉及到学生、学校、家长和社会背景等不同指标,功能不一又相互补充,使整个评价成为一个系统性、开放性的整体。
(二)评价对象主要围绕学生的发展。
从上述国内外的各类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国外主要的三大评价机构,它们的评价对象基本上都是重点围绕“学生”展开,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素质与未来发展。
但不同方案的出发点与侧重点还是不一样的,大致可分为以下两大类:一类主要从学生的不同能力发展状况出发,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整体应用能力。
如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它主要就是从学生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编制整个评价方案,所以它的测试题目就跳出了具体学科和具体年级的局限,从更广泛意义上的能力(阅读、数学、科学三方面能力)来评价15岁学生具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局限于在校学习的基于课程的已经掌握的单一知识,而是强调知识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和形成面对实际生活挑战的能力。
另一类主要从学生的学科学业成就出发,侧重于考查学生在不同科目的学业成就状况和综合能力发展。
如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学习成就趋势测评(TIMSS)和美国教育进展评价(NAEP)都是如此。
前者是一个从国际范围内进行的一项教学质量比较研究,主要是通过制定一套严格的标准和运用相对科学的方法来公开、准确地比较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成绩,从而来了解不同国家的学生在数学、科学方面的差距及形成原因;后者将学生所学科目与不同能力水平结合起来进行测评,侧重于通过学生的学科成绩测试来考查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与不同能力发展状况。
(三)评价的功能主要体现它的诊断性和发展性功能国内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都非常重视监控与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即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质量的问题进行诊断,了解它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信息和建议。
例如国家学生评价(PISA)就是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评价15岁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找出学生在适应未来社会方面的能力的优势和不足。
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学习成就趋势测评(TIMSS)是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质量的问题进行诊断,通过与其他国家学生数学科学学习成就水平的比较,通过与其他国家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学校教学管理的比较,指出美国数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进一步提高这两个学科的教学质量提供建议。
而美国教育进步评价(NAEP)更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年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发现教学质量发展的趋势,为政府、公众提供一种全面的教学质量发展的描述性信息。
(四)评价内容体现现实性和综合性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案基本都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越来越注重评价内容的现实性。
如PISA的评估内容就不仅仅是学生的在校成绩,而是来源于学生生活的多方面,包括学校的普通背景、学生的人口统计学的背景(如家庭、种族等)等相关信息;NAEP除了对学生能力进行测试外,还对影响学生能力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包括学校教育的情况、家庭教育背景等等,调查的对象包括学生、教师、校长和家长;TIMSS除对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成就进行评估以外,对影响这两门学科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教育标准、处理个性差异的方法、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状况以及学生生活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等也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