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淤地坝增长小流域农村经济的潜力及途经初探

合集下载

黄土高原区淤地坝专题调研报告

黄土高原区淤地坝专题调研报告

黄土高原区淤地坝专题调研报告
王韩民;刘震;焦居仁;郭索彦;蒲朝勇;徐传早;张长印;王新义;刘正杰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03(000)A03
【摘要】为了总结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的经验,做好今后淤地坝建设工作,水利部水土保持司会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等单位组成调查组,于2002年下半年,分赴黄土高原区的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4省(自治区)10个地市的14个县(市、区),对淤地坝建设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实地查看了近百座淤地坝,走访了部分干部和农民,查阅了有关文献,参考了有关省、自治区和黄委上中游管理局提供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黄土高原区淤地坝专题调研报告。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王韩民;刘震;焦居仁;郭索彦;蒲朝勇;徐传早;张长印;王新义;刘正杰
【作者单位】黄土高原淤地坝调研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9
【相关文献】
1.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1副区小流域淤地坝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J], 杜锋;张胜利
2.黄土高原区小流域淤地坝水土保持策略研究 [J], 慕生光
3.黄土高原沟壑区淤地坝泉眼封堵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J], 范正印;贾兴义;任建华
4.浅谈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淤地坝建设 [J], 安娜
5.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的淤地拦沙效益分析 [J], 焦菊英;王万忠;李靖;郑宝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利部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水利部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水利部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04.03.22•【文号】水保[2004]93号•【施行日期】2004.03.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水利部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2004年3月22日水保[2004]93号)黄河水利委员会,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省(自治区)水利厅:淤地坝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从2003年起,国家安排专项资金在黄土高原地区启动实施水土保持淤地坝试点工程。

为加强工程建设与管理,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现提出以下意见,请各地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一、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从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生态环境,保障黄河防洪安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搞好淤地坝建设的重大意义,把加强淤地坝建设管理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要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成立淤地坝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研究解决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完善并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淤地坝建设的主管部门,全面负责工程建设规划、技术指导和培训以及工程组织实施等工作。

其它行业、部门和个人投资建设淤地坝,均必须符合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淤地坝建设规划,执行淤地坝行业技术标准与规范,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严格检查验收。

同时,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参与淤地坝建设的社会各种投资主体应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三、淤地坝工程建设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为重点,按小流域坝系组织实施。

近期优先安排窟野河、秃尾河、孤山川、皇甫川和十大孔兑等入黄一级支流的淤地坝工程,以及现有坝系配套和改建工程。

在工程建设管理中,要把有效利用和节约保护水土资源作为重要目标。

淤地坝建设对改善黄土高原区域环境的影响(一)

淤地坝建设对改善黄土高原区域环境的影响(一)

淤地坝建设对改善黄土高原区域环境的影响(一)摘要:淤地坝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之一,可以改变微地貌,增加良田面积,有效拦截泥沙,防止沟道侵蚀,减少水土流失,能有效拦蓄洪水,减少灾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区域植被的恢复改善生态环境。

还可以坝代路,便利交通。

关键词:淤地坝建设区域环境黄土高原一、黄土高原区域环境特征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在内外侵蚀营力作用下,形成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峁梁密布、支离破碎、地形起伏剧烈的地貌特征,沟壑密度可以达到3.47~5.10km/km2。

据不完全统计,仅陕北地区长度在1km以上的沟道就达近3万条。

该区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气候干燥,四季分明,降雨集中,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再加上剧烈的人类活动,使得天然植被遭到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人民生活贫困。

淤地坝不仅具有防洪、拦泥、增产、淤地等功效,而且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也非常显著。

二、淤地坝建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淤地坝修建于沟道中,大型淤地坝坝高在30m以上,小型坝也在5m以上,淤地坝的建设,改变了原沟道自然条件。

据无定河普查资料,黄土丘陵区小流域面积在3~5km2的沟道自然比降一般为3.5%左右,而淤地坝建成后的沟道比降为0.8%。

淤地坝不但稳定了沟床,防止了沟蚀的发展,而且在沟道中形成山间小平原,有利于实现机械化和水利化,有利于农业生产。

1.改良土壤,增加良田面积该区剧烈的水土流失,不仅严重地阻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成为影响区域环境的重要因素。

淤地坝一般修筑于干沟和支毛沟,支毛沟多为荒沟,增地作用明显,土壤水肥条件较好。

据统计,淤地坝土壤的含氮量是坡地的1.2倍,磷是坡地的4倍,钾是坡地的5.2倍,有机肥是坡地的1.25倍,土壤含水量是坡地的2.5倍。

2.有效拦泥、防止沟道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淤地坝不仅可以拦截大量的泥沙,而且可有效防止沟道侵蚀。

黄土高原淤地坝的建设与发展初探

黄土高原淤地坝的建设与发展初探

黄土高原淤地坝的建设与发展初探
王玉
【期刊名称】《农业技术与装备》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列举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在治理水土流失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改善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的作用.证实了淤地坝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针对淤地坝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整改意见.
【总页数】2页(P21,23)
【作者】王玉
【作者单位】山西省岢岚县水利局 036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49
【相关文献】
1.淤地坝--黄土高原群众致富增收的关键--对陕北淤地坝建设情况的调查 [J], 许灏
2.延安治沟造地是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的继承与发展 [J], 张信宝;金钊
3.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现状及其发展思路 [J], 罗西超
4.黄土高原淤地坝的建设与发展初探 [J], 王玉
5.黄土高原淤地坝的建设与发展初探 [J], 王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黄土高原是中国的重要生态研究区,其植被覆盖度低、土壤侵蚀强烈、水资源匮乏等问题已成为生态环境治理的热点问题。

小流域是黄土高原上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施工单元,水土流失控制是小流域管理和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黄土高原上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林草植被建设、土地利用方式调整、工程建设等方面。

然而,不同措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掘和研究。

因此,有必要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对位配置研究,以期提高水土保持效率,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拟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小流域内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并探究最优的对位配置方案。

具体地,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内容:1.调研已有的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果,并分析措施之间的协同作用和不足之处;2.选择合适的小流域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流域土地利用、土壤侵蚀、水资源等数据,分析流域内各项指标的空间分布规律;3.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不同对位配置方案的效果,并比较各个方案的优劣以及时间和经济成本;4.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位配置方案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三、预期目标和成果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的效应及其优化方案,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

具体的预期成果包括:1.小流域内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之间协同效应的分析和比较;2.最优的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方案的确定和优化建议;3.关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对位配置的论文、研究报告等。

水利部印发《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水利部印发《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水利部印发《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13.11.20•【文号】水保〔2013〕444号•【施行日期】2013.11.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水保〔2013〕444号黄河水利委员会,陕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省(自治区)水利厅: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改进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通知》(发改农经〔2009〕1981号)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发改农经〔2011〕1703号)的有关规定,我部修订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现将修订后的《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执行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反馈我部水土保持司。

水利部2013年11月20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印发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11〕1703号)有关规定,结合淤地坝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地方建设的淤地坝工程,其它投资渠道建设的淤地坝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淤地坝工程建设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为指导,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为重点,兼顾其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坚持以小流域(片)为单元,建设骨干坝与中小型淤地坝合理配置的小流域坝系。

第四条淤地坝工程建设投入由中央,地方和受益区群众共同承担。

各地应按要求及时足额落实地方建设资金,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组织受益区群众投劳参与工程建设。

第五条淤地坝建设实行分级管理,各级水利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占用林地问题探讨

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占用林地问题探讨

2023-10-30•引言•淤地坝建设与林地关系概述•淤地坝建设占用林地问题分析目录•淤地坝建设优化与林地保护措施探讨•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淤地坝建设是解决水土流失和农田水利的重要措施,但在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占用林地,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植被造成一定的影响。

探讨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占用林地问题,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占用林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影响及应对措施。

研究方法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对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占用林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内容与方法02淤地坝建设与林地关系概述淤地坝建设对于保持水土、防洪减灾、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是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

淤地坝建设的重要性林地的重要性及占用影响林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生态、经济和文化等多重价值。

占用林地会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影响森林覆盖率和生态系统功能。

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与林地现状在淤地坝建设过程中,占用林地的情况时有发生,需要引起重视。

针对当前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强淤地坝建设和林地保护的协调发展。

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较多,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03淤地坝建设占用林地问题分析目前关于淤地坝建设占用林地的法规尚不完善,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无法可依的情况。

政策法规层面的问题法规缺失由于法规不完善,淤地坝建设占用林地的审批程序也存在不规范之处,审批过程中可能存在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

审批程序不规范对于淤地坝建设占用林地的监管,也存在不到位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手段,难以遏制违规行为。

监管不到位施工难度大由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形复杂,淤地坝建设的施工难度较大,占用林地也会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浅谈淤地坝工程在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

浅谈淤地坝工程在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

收稿 日期 :2018—04—18 作者简介 :王 军(1973一),男,甘肃定西人 ,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78 2018翠第: 15萋琦f怼第548鞘)
小 吧 .II
ShuiliShuidian
质 量安 全 意识 。
建设单位负责 ,监理单位控制 ,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
历 河水 系 ,流 域 总 面 积 3 638.7 km ,总人 口 47.4万
安定 区水利 水保 局把搞 好 坝系工 程 建设作 为 第
人 ,干旱 、霜冻 、冰雹等 自然灾害较频繁 ,素有“十年 一 使命 ,在工程建设伊始 ,就通过新闻媒体 、报刊 、电
九旱 ,苦瘠 甲于 天下 ”之称 。自 1986年淤 地坝 在安定 视等 多渠道 进行 舆论 宣传 ,宣 传工程 建设 的重要 性
2.2实行 公 开 招标 。优 选 承 建单 位
监 督相 结合 的管 理体 制 。一是 完善 各项 建设 管 理制
对 水 保 淤 地 坝 工程 的建设 工作 实 行公 开招 标 , 度 。制 定 并 出台 了《定西 市安 定 区淤 地坝建 设管 理办
招标 公 告发 表 于指定 的网站及 新 闻媒体 ,并 委托 有 法》,用制度管理人和事 的招标 代理 单位 为招 标代 理机 构 ,负 责工 程招 监理 单位 、施 工管 理人 员对 淤地 坝建 设各 司其 职 ,各
标工 作 。在 工程 评标 过程 中 ,严 格按 照 《中华 人 民共 负其责 ,尤其要求施工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终身负
和国招标投标法》及招标文件 中关于评标办法的规 责 。二 是实行 合 同管理 。把 淤 地坝建 设 的主要 技 术指
钩河 、李家河等流域为典型 ,共建成各类淤地坝 104 员参 加黄 河上 中游管 理局 及省 、市 水土 保持 局举 办

黄土高原淤地坝

黄土高原淤地坝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思考摘要:实践证明,淤地坝在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增产粮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综合效益显著,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客观地分析了淤地坝的作用,并对淤地坝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字:淤地坝;黄土高原;建设淤地坝是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在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既能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淤地造田、增产粮食、发展区域经济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最早的淤地坝是自然形成的,有记载的人工筑坝始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 多年的发展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水利水保部门的总结、示范和推广,黄土高原地区的淤地坝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黄土高原地区已建成大、中、小型淤地坝11 万余座,淤成坝地30 多万hm2,累计拦泥210 多亿t,年减少黄河输沙量3 亿t。

1 淤地坝建设的地位与作用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淤地坝在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增产粮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拦泥保土,防止沟道侵蚀,减少入黄泥沙在拦泥方面,淤地坝不但能拦蓄沟道本身产生的泥沙,而且能拦蓄坡面汇入沟道内的泥沙;在减蚀方面,淤地坝库容被淤积后,抬高了侵蚀基准面,具有防止沟岸扩张、沟底下切和沟头前进的作用,减轻了沟道侵蚀;在滞洪减沙方面,主要是拦截了洪水,减轻了坝体下游的沟道冲刷,从而减少了输入下游的泥沙。

1.2淤地造田,提高了粮食产量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沟壑密度一般为1 ~4 km/km2。

在沟道内进行坝系建设,将原来要被洪水冲走的水土资源拦蓄在沟道内,使荒芜、起伏不平的大小沟道成为良田,增加了水土流失区的基本农田面积。

一座坝或一个坝系所淤成的坝地,从数公顷到上百公顷,成为山沟里的小平原。

特别是在人多地少的严重水土流失区,打坝淤地成为增加基本农田的重要途径。

浅谈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浅谈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浅谈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摘要:面对黄土高原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众多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如何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是长期困扰我国水土流失治理与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根据黄土高原不同时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构成内涵和彳壬务目标,提出小流域治理的相应措施。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脆弱的生态系统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水土保持是该地区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基础。

文章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的基本现状,提出了小流域治理的措施,并分析了其效益。

关键词:小流域;生态恢复治理;效益评价;综合评价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卫。

人类活动对森林的破坏,特别是对山区森林的砍伐,破坏了原有坡地的相对稳定,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⑵。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降雨、地形、土壤这些能对水土流失调控起到重要作用的自然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先后大面积推广了以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法,其中主要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实行预防、治理和开发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达到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⑶。

截至2009年,中国各级开展重点治理的小流域达7000多条,总面积20多万kM2o小流域治理已初见成效,近年来研究小流域治理措施的效益较多。

1小流域治理的概念、口的、现状1.1小流域治理概念小流域综合治理乂称流域治理、山区流域管理、流域管理、集水区经营。

其概念是:为了充分发挥水土等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木等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布设综合治理措施,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对流域水土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

关于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中的问题与建议

关于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中的问题与建议

关于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中的问题与建议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淤地坝是我国黄土高原独特的、重要的一项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黄河减沙、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滞洪减灾及文旅景观建设等发挥了显著作用,在减少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方面发挥了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

长期以来,国家对淤地坝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把以淤地坝建设为重要内容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上升为一种国家行为,先后通过列专项建设资金、作为“亮点工程”等方式促进了淤地坝建设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持续建设历时最长的淤地坝工程体系。

关键词: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问题;建议引言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拦泥保土、减少入黄泥沙、防洪减灾、淤地造田、巩固退耕还林(草)、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粮食生产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之一。

近年来,子洲县强降雨时有发生,极端天气有所增加,淤地坝安全运用问题,尤其是特殊条件下的个别工程损毁案例,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1黄土高原淤地坝现状最初的淤地坝是自然形成的,人工修筑淤地坝的历史最早开始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

子洲县裴家湾镇黄土洼淤地坝的形成,距今有四百多年,据县志记载:“明隆庆三年八月(公元1569年),黄土洼(即子洲县裴家湾镇黄土洼村)山崩裂成湫”。

据文献记载,中国最早人工修筑淤地坝在山西。

山西《凤西县志》载: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清沟河沟渠下湿处,淤漫成地,易于收获高田,值旱可以抵租,向有勤民修筑。

”这是有关人工修筑淤地坝的最早记载。

而黄土洼天然大坝的形成比山西关于淤地坝的记载早4年以上。

因此,黄土洼天然大坝是淤地坝的鼻祖。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水利水保部门总结、示范和推广,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快速推进,大体经历了1986年以前的群众自发建设、1986—2003年的规范建设、2003年以后的坝系完善提高三个阶段。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水土资源开发利用途径探讨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水土资源开发利用途径探讨
中图 分 类 号 : 5 . S1 72 文 献标 识 码 : B
淤 地 坝 是 黄 土 高 原 地 区人 民 群 众 在 长 期 的 生 产 实 践 和
括洪水 资源和地 下水资源 。黄土高原 地区降水集 中在 79 ~ 月 , 分 工 程 由于 未 形 成 坝 系 , 丰 水 年 由于 洪 水 资 源 过 多 . 部 在 造 成 坝 地 不 保 收 , 枯 水 年 , 于 干 旱 缺 水 . 成 坝 地 产 量 在 由 造 低 。 大 部 分 工程 由 于未 能 形 成 综 合 防 治 体 系 。 资 源 利 用 率 水 不 高 。 对部 分典 型 淤 地 坝调 查 , 资源 利 用 率 小于 4 %。 据 水 0 部 分地区对水 资源利用不够重视 , 由于 受 投 资 的 限 制 . 程 普 工
12 存 在 的 问题 .
( )部 分工 程 带 病 运 行 。 现存 的 淤 地 坝 大 多 数 建 于 2 4 0 世 纪 8 ~ 0年 代 , 过 长 期 的 生 产 运 行 , 分 工 程 已 达 到设 09 经 部 计 淤 积 年 限 ,现 基 本 淤满 或放 水 建 筑 物 损 坏 不 能 正 常运 行 。
针 对 甘 肃 省 目前 淤地 坝 水 土 资 源 利 用 中存在 的 坝 地 利 用 率低 、 植 结 构 不 合 理 、 分工 程 运 行 状 况 不 良、 资源 配 置 种 部 水
不合 理 等 问题 . 合 淤 地 坝 建设 的 实 际和 经 验 , 出 了通 过 配 套设 施 、 高坝 地 生 产 力 、 化 运 行 方 式 、 结 提 提 优 防止 坝 地 盐 碱 化 等 途 径 . 高淤 地 坝 水 土 资 源 的开 发 利 用效 益 。 提 关键词 : 地坝 ; 土资源 ; 淤 水 开发 利 用 ; 土 高 原 地 区 黄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发展农村经济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发展农村经济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发展农村经济摘要:高原自然条件差,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沟壑密度大,水、旱灾害频繁、水灾害主要指7月一9月历时短雨及暴雨造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土地资源的破坏,旱灾害主要指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和产量的春影,农业基础薄弱,水土流失严重。

从自然条件分析,资源环境具有明显的地域不均衡特征。

近年来,研究各项水土保持技术措施及其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农业耕作措愈,典型模式的各项效益,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农村经济;从地理区域来看,我国水土流先最为严重为西部地区黄土高原,在面积方面、范围方面和强度方面都在全国首位。

在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中,一般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技术措施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措施和有效途径。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特性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被厚层黄土所覆盖,耕垦历史悠久,水土流失而积大,水力侵蚀强度高黄土高原主要覆盖具有点棱接触支架式多孔结构的多柱状马兰季黄土,土质疏松,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含量多(超过60%) , 黏粒少,有机质含量较低,缺乏团粒结构,颗粒间黏结力弱,稳定性差,黄土遇水很容易分散、崩解,抗蚀力极弱。

同时,黄土高原境内土地破碎、沟壑纵横、地势陡峭,沟壑密度大;黄土高原水力侵蚀强度极高。

沟蚀极其发育黄土层疏松深厚,抗蚀性弱,地而支离破碎,如遇暴雨,地而径流即汇集成冲刷力很强的股流,极易冲成大小小等的侵蚀沟,各种沟蚀发育,同时沟谷侵蚀和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相伴发生,沟蚀为重力侵蚀的发生创造了条件,重力侵蚀又是侵蚀沟发育的主要方式。

侵蚀产沙量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集中发生在幽季,山少数几次雨量较多、降雨强度大的暴雨引起。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小仅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而且是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河床加高的主要泥沙来源。

此外,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十燥多风,且植被覆盖低,冬春季节易发生风蚀。

小流域淤地坝水土保持策略研究

小流域淤地坝水土保持策略研究

小流域淤地坝水土保持策略研究摘要:近几年,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工业污染,乱砍滥伐,造成了我国许多地区的水土流失,不仅不利于国家的持续性发展,还对附近的居民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淤地坝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淤地坝建设现状以及小流域堤坝水土保持策略进行了调查与研究,从而有效预防我国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关键词:小流领域;堤坝水土;保持措施研究引言: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河川、泥沙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

导致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与水土流失的长期斗争中,创造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目前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通过对淤地坝实现水土保持的技术方法与策略应用进行分析,对于提升黄土高原地区的小流域堤坝应用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一、淤地坝的作用淤地坝可以截留从河面上流下来的洪水泥沙,也可以减慢洪水的速度,可以堵住洪水,保护下游的农田和村庄,不让农作物和基础设施受损。

将淤泥坝与公路相结合,可以对山区公路起到一定的改进作用,从而为村民提供更多的选择。

这会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此外,还能够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有效的优化,推动退耕还林还草等工作的建设,从而能够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产生更大的影响。

同时有利于提高河床的稳定性,提高河床的稳定性,防止河床的下冲,防止河床的崩塌,从而在洪峰过大时,能有效地控制河床的侵蚀范围。

通过淤地坝从上游带来的微生物等,还可以利用这些微生物,来改善当地的农业条件,增加粮食的生产,从而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还可以有效地利用水土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环境建设。

二、小流域淤地坝建设现状目前小流域淤地坝建设最主要问题在于轻中度的水力侵害造成严重的中水土流失。

尤其是在我国的北部,土壤侵蚀十分严重,黄土坡的土壤侵蚀面积为45.4平方公里,约为黄河的70.9%,再加上黄土坡多,植被稀疏,平均每年有1.16亿吨的沙尘进入黄河,这是导致黄河呈黄颜色的一个重要因素。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对淤地坝的控制与截留作用日益显现出来。

浅谈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应对

浅谈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应对

浅谈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应对摘要:众所周知,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一直都是我国重点的建设项目之一,国家有关部门采取较多的措施对其展开了全面的建设工作。

但是现有的管理机制以及科研基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已经不能在适应淤地坝大规模建设的新形势了,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的质量,那么也就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先进的对策展开相应的处理,如此才能确保建设项目可持续化的发展下去。

本文接下来将对此展开详细分析,以希望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问题;处理对策有关人士应当明确,淤地坝建设项目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化的保护黄土高原水土而开展的工程,淤地坝建设的质量较高,那么必定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黄土高原的水土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此项工程的修建已经经历了50多年的修建,并且修建规模也逐渐加大,在各个方面的确取得了较多的成功经验。

然而随着国内建设新形势的到来,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遇到了较多的新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加以处理,如此才能提升淤地坝建设的最终质量。

一、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所存在的现状问题研究(一)淤地坝的坝系结构存在问题观察当前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情况来看,其坝系结构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坝系结构指的是各种类型沟道工程数量比例以及平面的布局。

良好的坝系结构能够产生极其重要的拦泥、防洪、灌溉等作用,而且还能有效拦截并利用洪水泥沙,由此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坝系结构的组成能够直接影响坝系的功能以及效益。

要想使得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达到这样的功效,那么也就需要使得坝系结构更加的具有合理性。

目前黄土高原地区的坝系结构,在实际修建的过程中,仅仅只是考虑了治沟骨干工程以及淤地坝,却并没有注重小水库以及塘坝等水资源利用工程结构,所以最终坝系结构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完善,从而降低了坝系结构的实际功能。

(二)黄土高原地区坝系规划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对于黄土高原地区大规模淤地坝的建设工作来讲,淤地坝最为关键的技术环节就要当属坝系规划工作,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技术问题之一,往往淤地坝规划质量较高,那么必定会提升坝系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坝系内部的建设潜力,因此必须要做好黄土高原地区的坝系规划工作。

淤地坝在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中的贡献研究

淤地坝在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中的贡献研究

淤地坝在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中的贡献研究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同时,地势也是相当的复杂。

黄土高坡的流域具有不规则、地形破碎、土质疏松、植物量少,并且经常有暴雨来临,这样特别的地势和自然天气就导致了当地的砂石总量多,经常会受到沙城暴的攻击。

我国水利部门根据这样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淤地坝是治理当地环境的一个非常可靠的手段。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水土同时还能阻挡一部分的砂石,最主要的就是能够使耕地面积变大,同时增加我国粮食的产量,因此淤地坝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青睐。

一、黄土高原地区的淤地坝的情况(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现状我国黄土高原从日月山开始,一路蜿蜒经过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44个地区,305个县市。

黄土高原的总面积为65万平方千米,在这其中有46.8万平方千米[1]。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国家黄土高原地区依旧是全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

黄土高原地势十分险要,在1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进行活动,与此同时森林植被茂盛,耕地面积也是非常辽阔,各项资源也都是十分丰富,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同时水土面积大量流失。

(二)淤地坝在黄土高原的作用淤地坝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淤地坝对砂土和拦截泥沙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

淤地坝通常是由坝体、放水建筑以及溢洪道共同组成的。

在一些地势险要的支流和干沟内通常会修建淤地坝。

淤地坝属于沟道工程它是治理水土流失最为主要的措施,因为,本身具有的特性经常被用于在黄土高原等地区。

淤地坝一般对小流域进行治理,对当地的水土进行一定的控制,同时确保增加一定的耕地面积和植被面积,这样就能提高粮食的产量。

淤地坝首先能对洪水流沙起到明显的作用,对水流量进行一定的控制。

其次就是将农业的条件进行一定的改善。

因为水土流失导致耕地面积逐年的减少,但是通过淤地坝的作用使得耕地面积在慢慢地增加,同时当地的人们也能扩大耕种范围和内容,使得我国粮食总量也在增加。

最后淤地坝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当地得的土地结构进行改进,使其能有大量的植被面积,这样就能提高防风防沙的能力。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表明,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

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淤地坝,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发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建设生态型、节水型和可持续发展型淤地坝的技术思想。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输入黄河泥沙约16亿吨。

严重的水土流失威胁着黄河下游防洪安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黄土高原地区作为我国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水土保持初步治理面积累计达到16.6万平方公里,其中建成治沟骨干工程984座,淤地坝10万余座,修建各类沟道防护和小型水利水保蓄水工程400余万处(座),兴修梯田1000万公顷,营造水保林800万公顷,人工种草233万公顷,治沙30万公顷。

现有的治理措施平均每年增产粮食40多亿kg,解决了1000多万人口的温饱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荒漠化的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少入黄泥沙3亿吨,其中,淤地坝等工程措施的减沙量占总减沙量的80%左右。

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表明,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大规模开展淤地坝建设,充分发挥拦沙、保水和淤地等综合功能,对促进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减少入黄泥沙,确保黄河安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进西部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黄土高原在未来的20年内将建设16.3万座淤地坝,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淤地坝,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发挥,避免和解决过去淤地坝建设中存在的诸如部分坝系工程布局不合理、部分淤地坝设计标准偏低和设施不配套、重建轻管和综合效益偏低等问题,针对社会各界关心的淤地坝建设与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关系等问题,我们通过调查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建设生态型、节水型和可持续发展型淤地坝的技术思想。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1副区小流域淤地坝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1副区小流域淤地坝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1副区小流域淤地坝工程经济效益分

杜锋;张胜利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1(039)005
【摘要】针对目前淤地坝工程效益计算内容不统一、计算方法无具体规定的现状,以树儿梁流域红泥沟淤地坝为例,采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淤地坝工程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和国民经济评价.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淤地坝在坝地种植和拦泥方面效益显著;国民经济评价表明,工程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总页数】2页(P3035-3036)
【作者】杜锋;张胜利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山西省河曲县水利局,山西河曲,0365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
【相关文献】
1.浅谈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淤地坝建设 [J], 安娜
2.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的淤地拦沙效益分析 [J], 焦菊英;王万忠;李靖;郑宝明
3.速机沟小流域淤地坝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J], 张泽艳
4.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一副区小流域淤地坝系效益分析——以王茂沟小流域为例[J], 侯建才;李占斌;李勉
5.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J], 焦菊英;王万忠;李靖;郑宝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淤地坝在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浅析淤地坝在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浅析淤地坝在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中的作用文章通过简述淤地坝建设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淤地坝建设对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作用: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扩大农耕地面积,有效地保持土壤的肥力;起到泥沙拦截、防洪减灾的作用;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标签:淤地坝;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水平。

但是长期以来,受到严重地水土流失的影响,土地呈现千沟万壑的现状,尤其是在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水土流失使得土地资源大面积减少,土壤的肥力也遭到了流失,从而使得农作物的产量非常的不稳定,不仅破坏了农业生产区域的生态平衡,还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由于土壤的侵蚀强度非常大,导致洪水灾害的频发,直接威胁着当地农民的生命安全。

鉴于此,如何治理水土流失的现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淤地坝建设的概况淤地坝是指在沟道里为了拦泥、淤地所建的坝,而坝内所淤成的土地成为坝地。

在结构上,淤地坝一般是由坝体、溢洪道、放水建筑物三部分组成。

淤地坝的库容由拦泥库容和滞洪库容两部分组成。

淤地坝建设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措施。

这也是我国的广大劳动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正如人们对于淤地坝的描述一样,“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

[1]一般来说,淤地坝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和其他的水保措施进行结合,通过“拦”、“蓄”、“淤”的工序,实现对泥沙的拦截、水土的保持,通过对淤地进行改造,使其成为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在我国水利部、黄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以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为主体,以减少入黄泥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促进农村奔小康为目标,在各级人民政府及水利水保部门共同努力下,通过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切实加强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强化工程建设质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一些良好成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淤地坝增长小流域农村经济的潜力及途经初探邹兵华1,郭喜峰2,涂川11. 西安理工大学干旱环境生态学系,西安(710048)2.长江科学院岩土工程系,武汉(430010)E-mail:zbh2340@摘要:通过实地典型调查,得知农村在利用淤地坝增加收入的方面还存在或多或少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结合当前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规划、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在坝系流域所在的村镇,依靠坝地巨大的增产效益,建立坝系经济区,面向国内市场,打出品牌,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建立小型加工厂,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其经济附加值,积极发展农村经济的建议。

关键词:淤地坝,产业结构,农产品,深加工中图分类号:S157.3+1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淤地坝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工程措施,在蓄水拦沙、防洪保收、增产粮食、加快当地脱贫致富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有机统一了当地致富和治河的关系,深受黄土高原地区群众的喜爱。

当前,有关淤地坝系相对稳定、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很多[2],但是很少见到有关淤地坝所在区域内的农业经济方面的研究。

水利部将淤地坝建设列为2003年水利建设的三大亮点工程之一[1],提出2010年在黄土高原建设6万座淤地坝,到2020年,建设16万座淤地坝的宏伟目标,其中骨干坝3万余座。

随着这么多淤地坝的逐渐建成,将新增坝地750多万亩,加上现以淤成坝地450余万亩,将达到1200万亩以上,形成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由于坝地优良的水肥条件,按每亩坝地增产粮食200kg计算,就可增加15亿kg粮食,将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

淤地坝系有着这么大的粮食增产效益,那么紧接着的一步就是要使这么多的粮食产量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笔者曾就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内粮食增产、人们温饱无忧的基础上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民致富这一问题赴陕北榆林地区靖边、绥德、子洲三县小流域进行了有关淤地坝建设前后农村经济状况的相关调查,调查对象涉及小流域面积、各种土地面积、各种农作物名称、产量、单价、粮食加工等多个方面,以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2调查地概况通过实地考察,选取了典型淤地坝所在流域村庄进行调查,分别是位于靖边县红河则小流域的张山村、子洲县小河沟流域的赵家坪村的两座中型坝和子洲县小河沟流域石畔峁村的一座小型坝,下文依次称其为张山坝、花粱坝、石畔峁坝。

靖边县位于榆林市西南部,无定河上游。

人口27.3857万,总土地面积5088平方公里,农耕地92.8 万亩。

地势南高北低,北部属风沙滩地,中部以黄土梁峁为主,南部山区两侧为丘陵沟壑区。

年平均降水量 395.4 毫米,年平均气温摄氏7.8度,无霜期120天左右,昼夜温差大。

子洲县位于榆林市南缘,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腹地。

人口28.95万,总土地面积204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68万亩。

系地跨中温带与暖温带之间的亚干旱区,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降水量449.1mm,年均气温摄氏9.2度,无霜期164天。

县内大理河、淮宁河从中部及南部穿境而过,两河沿岸形成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川道地区,两川素有"米粮川"之称。

3 结果与分析3.1典型坝控流域土地利用状况对于每一座坝,首先在坝地周围最高的山坡上找到一个控制点,整体了解淤地坝周围的地形状况,在有关水土保持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勾绘了淤地坝周围坝地、梯田、坡耕地、林地、草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状况的地形图。

然后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三座坝坝控流域范围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其占总土地利用面积的比例,分别见表1、图1、图2、图3。

表1 三座坝坝控流域各类型土地利用面积及比例Table1 The areas and its proportion of lands used in the three dams watershed面积(h 2)200.45 1.44 10.33 79.38 65.70 3.18 40.42 — — 石畔峁坝 所占比例(%)100 0.72 5.15 39.60 32.78 1.59 20.16 — — 坝控土地面积(h 2)161.64 1.04 11.03 126.32 3.91 18.24 1.10 — — 花粱坝 所占比例(%)100 0.64 6.82 78.15 2.42 11.28 0.68 — — 坝控土地面积(h 2)116.67 0.56 2.19 9.72 88.69 13.14 — 1.61 0.76 张山坝 所占比例(%)100 0.48 1.87 8.33 76.01 11.26 — 1.38 0.66 总坝控土地面积(h 2)478.76 3.04 23.55 215.42 158.30 34.56 41.52 1.61 0.76 ∑三座坝 所占比例(%) 100 0.63 4.92 45.00 33.06 7.22 8.67 0.34 0.1687.09图1 石畔峁坝坝控流域基本农田面积的百分比Fig.1 The area percentage of basic fields used in Shipanmao dam watershed图2花粱坝坝控流域基本农田面积的百分比Fig.2 The area percentage of basic fields used in Hualiang dam watershed图3张山坝坝控流域基本农田面积的百分比Fig.3 The area percentage of basic fields used in Zhangshan dam watershed图4三座淤地坝坝控小流域基本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百分比Fig.4 The area percentage of lands used in the three check dams watershed图5三座淤地坝坝控小流域基本农田面积的百分比Fig.5 The area percentage of basic fields used in the three check dams watershed从上述图表中可以得出,在三座坝控流域基本农田土地利用类型中,坝地、梯田、坡耕地所占比例大致相当;基本农田的绝大部分仍为坡耕地,占基本农田的88.34%,其中石畔峁坝为87.09%、花粱坝为91.28%、张山坝为77.93%;其次为梯田,占基本农田的10.20%,其中石畔峁坝为11.33%、花粱坝为7.97%、张山坝为17.54%,所占比例较小;而坝地所占比例更小,仅为基本农田的1.46%,其中石畔峁坝为1.58%、花粱坝为0.75%、张山坝为4.53%。

在三座坝坝控流域面积内,坝地占基本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最小,仅为总面积的0.63%,但就是坝地所占这么小的比例,在调查的三个典型坝所在的村庄中,村民们在自己的坝地、梯田、坡耕地上种植的玉米、高粱、土豆、谷子、向日葵、糜子都能在旱涝的情况下有足够的收成,至少从今年吃到下一年作物丰收,而且相当多的家庭绰绰有余,丰收一年可以吃好几年。

众所周知,坝地有着良好的水肥优势和增产效益。

由于坝地拦蓄的都是小流域坡面上流失下来的表土,含有大量的牲畜粪便、枯枝落叶等,土壤肥沃[3]。

据测算,一般坝地土壤含水量比坡耕地高1.5倍,比梯田高1倍;单位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坡地高1.2、4.0、5.2和1.3倍[3]。

由于坝地具有良好的水肥条件,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相比,产量较高。

据统计[3],坝地单位产量一般为5000kg/hm2,有的高达8000 kg/hm2,是坡耕地产量的4~6倍,甚至10倍以上,是梯田产量的2~3倍。

榆林地区20世纪80年代与50年代相比,耕地面积减少了186%,而粮食总产量由23.56万t增加到62.85万t,其中坝地产粮占总产粮的比例由0.7%上升到14.8%[4]。

坝地面积虽然占粮田面积的比例不大,但坝地粮食产量占的比重却越来越大,但是现阶段坝地面积有限,在总面积中所占比例较小,对于其优势的充分发挥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从而不能给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为此,笔者建议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3,6-8],鼓励农村、企业及社会力量建设淤地坝,扩大坝地利用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3.2建立坝系经济区和淤地坝服务体系,拓宽淤地坝发展道路打坝淤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粮食产量。

根据水利部在黄土高原对淤地坝的建设规划,到2020年,黄土高原坝地面积将达到1200万亩以上,形成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将从根本上解决黄土高原粮食紧缺问题[7],从当前淤地坝数量和坝地所占比例还不到基本农田5%的情况下农民一年生产的粮食就够全家吃一年甚至几年,可见随着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目标的一步步实现,农民手中会有大量的富余粮食。

怎么办?在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下,要让农民们不再满足于吃饱就行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要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让农民也富裕,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资源优势,紧接着就是要使这些大量富余的粮食产生经济效益,发展农村经济。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增收问题,要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就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举措,要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千方百计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各种渠道[5]。

目前农村绝大多数劳动力仍然从事农业特别是种植业,收入的来源也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

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6]。

而中国的农业又受人多地少之困,难以开展规模化、产业化经营[9],技术落后,人均劳动收入较低,增加农业产量、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市场容量的能力有限(关于这一现象,在子洲县的社会调查中得到了应证)。

有关研究表明[10-12],淤地坝能较好的缓解这些问题,对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都具有积极作用。

为发展农村经济,政府部门可以从宏观上牵头建立坝系经济区,拓宽淤地坝发展道路。

坝系经济区[13]是以坝系流域为建设空间,坝系农业为重要基础,坝系交通为重要网络的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经济区,具有外向型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一个综合经济区的概念。

以淤地坝建设为依托,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立体复合式多种经营,积极建设乡镇企业,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将是坝系经济区发展历程中举足轻重的一环。

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产值为农业产值的0.9倍,而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是农业产值的3倍[14],因此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有很大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