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规划基础设施和交通因素

合集下载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中的基础设施布局与优化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中的基础设施布局与优化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中的基础设施布局与优化物流系统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物流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通过合理的基础设施布局与优化,可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并加强物流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中,基础设施布局与优化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基础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是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第一步,它关乎到物流网络的连通性和覆盖面。

在进行基础设施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1 选址策略选址策略是基础设施规划中的重要环节,需要考虑与供应商、客户和交通网络的距离关系,选择离主要交通干线较近、便于货物集散的地理位置。

另外,对于大型物流园区或仓储中心,要保证场地的规划合理、利用率高、交通便利。

1.2 多式联运规划物流系统中,多式联运即指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与转运。

在基础设施规划中,要考虑到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并合理设置货物的转运枢纽。

通过多式联运,可以充分发挥各个运输方式的优势,实现物流运输方式的综合优化。

1.3 仓储设施规划仓储设施是物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货物的储存、组织和配送效率。

在规划仓储设施时,要根据业务需求和货物特性,选择适当的仓库类型,如普通仓库、冷藏仓库、危险品仓库等。

另外,还要考虑库区的划分、货架的设置以及仓库管理系统的引入等,以提高仓储效率和减少操作错误。

二、基础设施优化基础设施的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使得物流活动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

在进行基础设施优化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2.1 运输网络优化运输网络是物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运输网络进行优化,可以实现优化运输成本、减少运输时间和提高服务水平的目标。

运输网络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优化分区和路线,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定期进行运输线路的评估和调整,并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运输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2.2 仓库布局优化仓库布局是物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仓库布局可以提高仓库的货物存储密度和作业效率。

交通物流领域多式联运系统构建方案

交通物流领域多式联运系统构建方案

交通物流领域多式联运系统构建方案第一章绪论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3)第二章多式联运概述 (3)2.1 多式联运定义及特点 (3)2.2 多式联运模式分类 (4)2.3 多式联运发展现状与趋势 (4)第三章多式联运系统构建原则与目标 (5)3.1 构建原则 (5)3.2 构建目标 (5)3.3 系统构建关键因素 (5)第四章信息系统建设 (6)4.1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6)4.2 信息系统设计 (6)4.3 信息系统实施与维护 (6)第五章运输组织与管理 (7)5.1 运输组织模式 (7)5.1.1 运输组织结构 (7)5.1.2 运输组织流程 (7)5.1.3 运输组织协调 (8)5.2 运输资源整合 (8)5.2.1 运输资源类型 (8)5.2.2 运输资源整合策略 (8)5.2.3 运输资源整合效果评价 (8)5.3 运输风险管理 (9)5.3.1 运输风险类型 (9)5.3.2 运输风险识别与评估 (9)5.3.3 运输风险应对策略 (9)第六章仓储与配送体系构建 (9)6.1 仓储体系构建 (9)6.1.1 仓储设施布局 (9)6.1.2 仓储设施设备配置 (10)6.1.3 仓储管理体系 (10)6.2 配送体系构建 (10)6.2.1 配送中心规划 (10)6.2.2 配送设备配置 (10)6.2.3 配送作业流程优化 (10)6.3 仓储与配送一体化 (11)第七章装卸搬运与包装 (11)7.1 装卸搬运设备选型 (11)7.2 装卸搬运作业优化 (11)7.3 包装技术与材料 (12)第八章绿色物流与节能减排 (12)8.1 绿色物流理念 (12)8.1.1 定义与内涵 (12)8.1.2 绿色物流的重要性 (13)8.1.3 绿色物流的发展趋势 (13)8.2 节能减排措施 (13)8.2.1 节能减排技术 (13)8.2.2 节能减排管理措施 (13)8.3 环保技术与政策 (13)8.3.1 环保技术 (13)8.3.2 政策支持 (14)第九章多式联运政策法规与标准 (14)9.1 政策法规体系 (14)9.2 标准制定与实施 (14)9.3 政策法规与标准协调 (15)第十章多式联运系统评价与优化 (15)10.1 系统评价方法 (15)10.1.1 定量评价方法 (15)10.1.2 定性评价方法 (15)10.2 系统优化策略 (16)10.2.1 提高运输效率 (16)10.2.2 降低运输成本 (16)10.2.3 提升服务质量 (16)10.2.4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16)10.3 案例分析与应用 (16)10.3.1 项目背景 (16)10.3.2 评价方法应用 (16)10.3.3 优化策略应用 (17)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解决物流行业中车辆拥堵问题的路网规划和智能调度

解决物流行业中车辆拥堵问题的路网规划和智能调度

解决物流行业中车辆拥堵问题的路网规划和智能调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成为现代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物流运输过程中,车辆拥堵问题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和效率提升的主要难题之一。

车辆拥堵不仅降低了货物运输速度,增加了时间成本,还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

因此,合理规划路网和智能调度系统成为解决物流行业中车辆拥堵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路网规划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解决车辆拥堵问题上,首先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这包括修复和改进现有道路网络、扩大交通容量、提高道路质量等。

增加新的道路或通过科技手段优化区域内公共交通线路也是可行之策。

2. 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在物流车辆拥堵问题中,城市规划也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科学规划将商业区与居民区分开,并设置合理分布的物流中心,可以减少长途货运对城市交通网络的影响。

相应地,在城市设计中要合理布局配套设施,避免集中拥堵。

3. 引入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将为物流行业解决车辆拥堵问题提供便利。

通过引入智能信号灯、实时路况监控和智能导航等技术手段,可实时调整绿波灯和优化车辆行驶路径,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并缓解道路拥堵。

三、智能调度系统1. 运用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物流企业收集和分析海量数据,为车辆调度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通过对运输需求、交通状况和物流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可以预测货运需求高峰和可能发生的拥堵区域,并做出合适的调度方案。

2. 优化线路规划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在设计调度系统时需要考虑合理规划线路和避开高峰期。

采用最优线路规划算法,通过计算多个线路选择方案的成本与效益来确定最佳方案。

此外,结合实时交通信息更新线路计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 建立联动平台建立物流企业、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平台之间的联动合作,提高信息共享和协调效率,成为实现智能调度系统的重要环节。

通过互联网+技术打破信息孤岛,交流运输需求及时反馈并与道路拥堵情况同步处理。

四、智能技术应用1. GPS定位和导航技术利用GPS定位和导航技术可以实时监控车辆位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路径规划,避免拥堵区域。

物流规划知识内容

物流规划知识内容

物流系统模式策略:
最小总成本策略、最高顾客服务策略、最大利润策略、最大竞争优势策略
物流系统的战略规划:
调查分析、需求预测、规划设计、方案评估பைடு நூலகம்实施、实效评估
物流系统的设计方法:
指物流系统的建模方法,一般包括优化方法、计算机仿真方法、启发式方法和 IDEF 流程图分析法
第二章
物流节点选址规划目标:
成本最优化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多式联运 运输方式选择考虑的因素:
货品特性、运输速度和运距、运输容量、运输成本、运输质量、环境保护
第八章
物流系统评价概述:
现状评价、方案评价、实效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法与模型:
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计分卡法、统一评价准则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单排序权重计算、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权重计算
物流对象、物流量、物理作业线路、辅助部门、作业时间安排
SLP 规划步骤:
物流分析
作业单元相关性分析
作业单元综合相互关系分析
作业单元位置和空间关系图确定
方案评价与选择
第五章
物流园区的概念:
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用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
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
物流园区功能: 基本功能
停车、配载、仓储保管、中转和衔接、加工、配送、信息服务
延伸服务功能
货物调剂中心、物流技术开发与系统设计咨询、物流咨询培训服务
配套服务功能
车辆辅助服务-加油、检修、培训、配件供应 金融配套服务-银行、保险、证券 生活配套服务-住宿、餐饮、娱乐、购物、旅游 工商税务海关等服务

物流系统设施选址的基本原则

物流系统设施选址的基本原则

物流系统设施选址的基本原则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物流系统的设施选址是确保物流运作高效和顺畅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选择物流设施的位置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供应链网络、交通便利性、市场需求、土地成本、劳动力等。

下面将介绍物流系统设施选址的基本原则。

1. 供应链网络优化:物流设施的选址应考虑供应链网络的整体优化。

优化供应链网络可以减少运输距离和时间,降低成本,并提高服务质量。

因此,在选择设施位置时,需要考虑与供应商、制造商和客户之间的距离和联系,并确保物流设施能够连接到全球供应链网络。

2. 交通便利性:物流设施的选址应考虑交通便利性。

物流设施应位于交通枢纽附近,如港口、机场、铁路站等,以便快速运输货物。

此外,物流设施周边的道路网络也应完善,以便货车和运输工具能够顺利进出。

3. 市场需求:物流设施的选址应考虑市场需求。

物流设施应位于市场附近,以便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

此外,物流设施还应考虑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以确保长期投资价值。

4. 土地成本:物流设施的选址应考虑土地成本。

物流设施通常需要占用大片土地,因此土地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选择土地时,应综合考虑土地价格、土地所有权和租赁条件等因素。

5. 劳动力:物流设施的选址应考虑劳动力资源。

物流设施通常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操作和管理。

因此,选择设施位置时,应考虑当地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成本,并确保能够吸引和留住合适的人才。

6. 基础设施:物流设施的选址应考虑基础设施的可用性。

物流设施通常需要电力、供水、排水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支持。

因此,在选择设施位置时,需要确保基础设施能够满足物流设施的需求。

7. 环境因素:物流设施的选址应考虑环境因素。

物流设施对环境的影响应最小化,并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因此,在选择设施位置时,需要考虑周边的环境状况和生态保护区等因素。

8. 安全性:物流设施的选址应考虑安全性。

物流设施通常储存和运输大量的货物,因此安全是一个关键因素。

《城市物流系统的结构设计》

《城市物流系统的结构设计》

城市物流系统的结构设计摘要:目前我国已经有相当多的城市和地区进行了现代物流系统规划或者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规划实践经验,但应该说系统的规划理论还没有产生。

本文即在规划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流系统为实现特定目标和功能所应该具有的总体结构,并初步分析了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城市物流;信息平■台;物流系统一、系统总体结构城市物流系统由两部分(两大体系)构成,一部分是技术保障体系,一部分是政策保障体系。

技彳有保障体系主要是城市物流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两个平台,即基础设施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

政策保障体系主要是城市物流系统的软环境部分,为技术保障体系以及整个城市物流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提供政策方面的保障,政策是城市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流系统的特色之一。

政策保障体系包括政府协调机制、政府市场管理、政府产业政策、政府企业战略。

二、技术保障体系结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体系,该保障体系是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政府的角度出发,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有效的基础设施平台,包括物流系统基础设施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从而支撑社会物流系统的高效运作。

1.基础设施平■台(1)基础设施平台构成要素一般来说,城市物流系统基础设施平台基本构成要素包括:①物流园区一一为一家或多家物流(配送)中心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②货运通道一一连接主要物流园区(节点)和外部交通基础设施的货运干线道路系统,保障货物的及时运输:③外部交通基础设施一一指港口、机场、铁路货运站和高速公路转运站及其附届设施等,④配送道路体系一一指的是为满足现代配送业的要求,城市内部(分时段)允许配送车辆通行的道路,以及允许配送车辆停靠的道路。

(2)基础设施平■台结构基础设施平台实际上就是物流枢纽节点通过交通运输路线连接起来的一套为实物流所经过的网络,它具有分层次的网络结构。

物流系统规划

物流系统规划

深圳物流业发展
深圳发展物流业定位
依靠珠江三角洲地区庞大的制造业资源,
发挥深圳与香港的互补优势,辐射华南地区,
充分利用海港和空港两大物流节点,大力发展
国际物流业务。
深圳物流园区发展
市政府明确了深圳市作为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 将深圳市建设成为依托海空港和口岸,面向国际,联系国
内腹地,以国际物流为重点,以内陆腹地的运营网络为支持, 兼顾域市配送物流要求的综合物流中心域市。
深圳第二航空货站、国际货运和国际快件海关监管中心。 机场保税仓。飞机维修库等航空港建设项目也将在“十 五”期间完成。
上海物流园区发展
上海市已意识到,要建立“三个”中心, 发展现代物流至关 重要。因此, 提出将原先规划的成为国际经济、金融与贸易 中心,改为”四个”中心, 明确提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同 时出台了《上海市“十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着 重发展三类物流和五个物流园区,即陆、海、空、港的口岸 物流;适应商业批发零售行业的配送物流;依托信息平台发 展电子商务物流。在“十五”期间将建成市内配送中心20 个,市外配送中心3-5个。
3、计划执行限制因素(p23-24)
六、物流系统规划设计 (一)基础规划资料的分析 ——定量与定性分析(p24) ——分析内容:(p25) 1、 物流订单变动趋势分析(统计) 2、 商品品类与数量分析
EIQ分析(p25) EIQ分析步骤:
EIQ分析步骤: (1) 订单出货资料分析
a) 订单量分析(EQ):单张订单出货数量的 分析
——要素运作冲突
(3)协同表现在:
——调整要素间的目标
——协调元素的产权关系
——构建无缝的要素接口
四、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内容(p5) 1、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层次

物流系统规划及其分析设计

物流系统规划及其分析设计

1、物流基础要素(5个)物流设施、物流装备、物流工具、信息技术及网络、组织及管理2、物流流动要素(6个)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3、物流系统化方法(3条),物流系统设计的要素(6个)●成立企业物流管理组织●以物流作业效率的改善为切入点●建立其以库存控制为核心的物流系统(双重区域处理系统)要素:商品种类(Item)、商品数量(quantity)、商品流向(route)、服务水平(service)、需求时间(time)、物流成本(cost)4、物流系统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比较(4方面)(1)相同之处:●物流系统的规划工作与设计工作都属于物流项目的高阶段设计过程,内容上不包括项目施工图纸等的设计。

●理论依据相同,基本方法相似。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工作都是以物流学原理为理论依据,运用系统分析的观点,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

(2)不同之处:●目的不同:物流系统规划是关于系统建设的全面长远发展计划,是进行可行性论证的依据。

物流系统设计是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对物流系统的建设预先制定详细方案,是项目运作或施工设计的依据。

●内容不同:物流系统规划强调宏观指导性,物流系统设计强调微观可操作性。

5、物流战略的框架结构(4个层次)、战略态势、战略思想、战略目标(3个问题)、战略优势(6个)●4个层次:全局性战略、结构性战略、功能性战略、基础性战略●战略态势:是指物流系统的服务能力、营销能力、市场规模在当前市场上的有效方位及战略逻辑过程的不断演变过程和推进趋势。

分析方法比较典型的有SWOT分析和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是战略设计的基础。

●战略思想:是对企业物流发展的总体思路与设想,物流战略的灵魂●战略目标:物流战略的核心问题,是战略方案制定的依据。

①企业物流目的——做什么②发展标准——物流达到什么水准③时间进程——什么时候完成6、战略环境分析(4个)●宏观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经济、人口、技术、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环境。

物流仓储规划

物流仓储规划

物流仓储规划物流仓储规划是指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布局物流仓储设施,从而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过程。

下面是一个关于物流仓储规划的700字简要介绍。

物流仓储规划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和效益。

企业通过合理规划物流仓储设施,可以提高库存周转率,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运输效率,提供快速的配送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物流仓储规划的目标是为了满足企业运作的需求,保证货物流通的顺畅,减少货损和货差。

首先需要对企业的物流需求进行分析,包括货物种类、数量、流动性和存储周期等,然后根据这些需求确定仓库数量、规模和布局。

物流仓储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交通条件:选择仓库的地理位置要便利,有良好的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

仓库应与供应商、制造商和顾客之间的交通要道相连,以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

2. 仓储设施:仓库的设施和设备要满足物流需求。

需要考虑货物的储存方式(货架、堆放等)、货物的分类和归类、货物的操作流程和作业方式等因素。

3. 仓储安全:仓库的安全性是保障货物安全的重要条件。

需要考虑防火、防盗、防潮等措施,确保货物在仓库内的安全与完整。

4. 人员配置:合理配置仓库工作人员,包括仓库管理员、搬运工、货检员等。

他们应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经验,以提高仓库的运作效率。

在物流仓储规划中,还需要考虑成本问题。

物流仓储设施的规划和布局应尽量节约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通过科学计算库存成本、运输成本、仓储设施的投资和运营成本等,可以找到一个最经济的物流仓储方案。

最后,物流仓储规划需要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

随着企业运营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物流仓储规划也需要及时调整。

企业应不断优化仓库布局,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总之,物流仓储规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物流需求、交通条件、设施设备、安全性、人员配置和成本等因素。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物流仓储设施,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供快速的配送服务,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物流系统规划

物流系统规划

物流系统规划掌握一.物流系统的构成原则、组成要素和设计的影响因素系统具有整体性、综合性、最优性物流系统的构成原则:1、物流系统各组成要素间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各物流要素按一定比例合理组合、组织结构合理)2、各要素之间的交换价值可以促进系统整体工作的绩效;3、要素并不要求个体上达到最佳或最优设计,而关键在于组成物流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综合关系。

物流系统的组成要素:1、人力资源、2、资金要素、3、功能要素、4、物流设施、5、物流设备、6、组织与管理、7、物流信息系统。

影响物流系统设计的因素:1、物流服务需求;2、行业竞争力;3、地区市场差异;4、物流技术发展;5、流通渠道结构;6、经济发展二.物流系统规划的内容与过程内容一般包括:1、客户服务目标(服务水平、功能定位);2、物流网络(物流节点的选址、物流节点的数量、功能、运输通道);3、物流节点的内部布局;4、仓储系统;5、运输管理;6、运营管理;7、管理组织。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层次:1、战略层面(长期,超过一年,设施的数量、规模、位置;运输方式的选择;制定采购政策;物流节点的功能定位;订单选择);2、策略层面;中期,短于一年,库存定位、物流节点内部布局;物流节点的功能;物流作业流程;设施设备选择;3、运作层面:短期、每天、每小时,发出订单时间;确定补货时间;确定发货程序。

所有的物流活动都是在线路和节点上进行的,线路上进行的物流活动主要是运输,物流功能要素中的其他功能要素,都是在物流节点上完成的。

物流节点是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效率的发挥依赖于物流节点的位置和功能配置。

节点的分类**1、转运型物流节点;2、配送中心;3、物流中心;4、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的区别***(表格)比较项目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功能较单一单一或全面规模较大可大可小在供应链中的位置配送中心下游物流中心上游物流特点少品种、大批量、少供应商多品种、小批量、多供应商三.物流系统要素集成的主要过程物流要素集成的过程:1、调查和发掘物流服务需求商的物流服务需求;2、查定现有资源;3、确定需要配置的物流要素资源;4、根据需要设计和规划物流集成方案。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复习题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复习题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复习题第一章物流系统规划概述一、填空题1、从系统的观点看,物流系统就是若干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能够完成物流活动、具有物流功能的有机整体。

2通过提供资源、能源、机具、劳动力、劳动手段等,对某一系统发生作用,这一作用被称为外部环境对物流系统的输入。

3一般而言,国家级、省、市级物流系统规划经济圈中物流系统规划的主体是政府。

4物流系统要素存在着各物流要素之间、物流要素内部、物流要素与外部系统之间的目标冲突。

5、“效益背反”指的是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也即某一个功能要素进行优化或获取利益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6、物流系统内部结构具有输入、输出、处理(转化)、调控、反馈等活动内容。

7、物流系统有五个流动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

8、物流系统运作原理有:物流要素集成化原理、物流组织网络化原理、接口无缝化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1、物流系统具有的独特系统性质: BCEA、整体性B、智能性C、可分性D、目的性E、多目标性2、物流系统的边界是广阔的,其范围横跨BCD 几大领域。

A、采购B、生产C、流通D、消费3、一般而言,物流链各阶段的必备功能首先是 A ,然后是 B 。

A、运输、B、存储、C、装卸、D、包装、E流通加工4、物流系统的网络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 ABA、点B、线C、面5、区域物流规划是一项内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涉及 ACDA、地区经济发展水平B、当地传统习俗C、交通基础设施建设D、信息网络建设6、在某个区域规划建设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或是配送中心,要考察该区域的经济总量、规模,包括: ABCDEA、进口总量B、国内生产总值C、融资渠道D、信息平台E、与国际接轨的程度7、建设一个物流中心的系统规划程序分为五个主要阶段: ABCDEA、规划筹建准备阶段B、系统规划设计阶段C、方案评估阶段D、细节规划设计阶段E规划执行阶段8、区域物流规划是一项ABCD 很强的规划工作。

物流系统规划

物流系统规划

国内外物流园区建设模式比较
国别 建设模式
德国
日本
中国
政府统一规划、投资;
在政府的指导 下, 企业 自行
联邦政府统筹规
投 资 规 划 、 建 设 和 经 营管
划 ; 州 政 府 扶 植 建 政 府 统 一规 划集 资; 理;
设;企业自主经营 行业协会组织集资;

企业自主经营
企业自行投资规划。
资金来源 基地管理机构
• 利用模型和其他资料所获得的结果,将各个方案 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综合分析,显示出每一项方案 的利弊得失和成本效益。同时考虑到各种有关的 无形因素,如政治、经济、军事、理论等,所有 因素加以合并考虑并研究,获得综合结论。
案例特点
• 典型的国有大型储运企业集团物流,代表 了我国大多数国有物流企业的现状
2、简单实用。模型既要精确,又要力求简单。 如果模型过于复杂,一则难以推广,二则求解 费用高。
3、尽量借鉴标准形式。在模拟某些实际对象时, 如有可能应该尽量借鉴一些标准形式的模型, 这样可以利用现有的数学方法或者其他方法, 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物流系统评价
• 分析对比各种物流可行性方案的对比效果,进行 综合评价。
各级政府出资、银行贷款;
各级政府直接出资
为 主 , 信 用 贷 款 和 政 府 低 息贷 款、 生地 企业(包括外资企业)自筹
企业投资为补充
装、分割、称量
以便促销。
预冷、冷冻、冷藏、理货、拆解、 在物流场所进行的生产活动,
贴物流标签、添加防虫防腐剂
以利物流,保护商品
五大要素信息(流体、载体、流向、 涉及物流全局的信息 流量、流程)
物流企业或者企业物流部门人、财、 涉及物流组织内部信息 物等信息

物流行业中的交通拥堵问题及解决措施

物流行业中的交通拥堵问题及解决措施

物流行业中的交通拥堵问题及解决措施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动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物流行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贸易流通的重要力量。

然而,物流行业也面临着交通拥堵问题所带来的挑战。

本文将从交通拥堵问题的影响、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交通拥堵问题对物流行业的影响1.1 打乱物流运输计划交通拥堵导致物流车辆无法按时到达目的地,打乱了物流运输计划,造成货物滞留或延误。

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市场竞争压力,还给客户带来不便。

1.2 影响配送效率交通拥堵导致配送车辆在道路上长时间停留或缓慢行驶,大大降低了配送效率。

特别是一些急需快速处理的生活消费品,在面对交通拥堵时,无法及时到达目标用户手中。

1.3 加剧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意味着更长的车辆停留时间,导致排放物增加。

这些尾气和噪音对城市环境有严重的污染作用,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物流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分析2.1 城市规划不合理由于城市规划不合理,道路布局拥挤,很多地区容纳不了大量流动车辆。

而过度依赖私车出行又造成了道路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问题。

2.2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制约物流运输高效性的关键因素。

过时、狭窄或缺乏高效连接通道的道路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运输需求。

2.3 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缺乏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是导致交通拥堵问题的另一个原因。

缺乏智能化信号灯系统、高效治理违章停车等管理手段使得道路安全与畅通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三、解决物流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3.1 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加强对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合理规划各类道路网络以及交通节点,优化运输路径。

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模拟分析,制定科学可行的交通规划方案,提前预测和避免潜在的交通拥堵点。

3.2 加大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包括建设更宽敞、高效的公路网、提供足够的车位和停车设施等。

“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中国内陆地区与海外市场的重要物流通道。

其建设对于促进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系统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应对之策来解决。

本文将结合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

一、挑战之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西部地区的地理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系统建设的主要挑战之一。

应对之策: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修建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港口等,提升整体交通运输能力。

推动跨境合作,争取国际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

二、挑战之二:物流园区建设缓慢西部地区的物流园区建设相对滞后,规模小、配套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陆海新通道物流系统的需求。

应对之策:加大对物流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提升物流园区的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

加强对物流园区的规划和管理,形成一批标准化、专业化的物流园区,提高整体物流配套能力。

三、挑战之三:物流信息化水平低西部地区的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物流信息流通不畅,导致物流效率低下。

应对之策: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动物流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构建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

加强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物流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推动整个物流系统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四、挑战之四:跨境贸易壁垒严重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贸易壁垒重重,政策、法律、关税等方面的障碍较多,制约着物流系统的畅通和便利。

应对之策: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贸易便利化,通过谈判协商、政策调整、减免关税等方式,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跨境贸易的畅通。

加强对跨境贸易的监管和规范,建立健全的贸易条约和规则,为物流系统的顺利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素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素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素物流系统是指通过组织、设计、控制和协调物流活动来实现物流目标的一系列相关活动的集合。

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是确保物流运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素,以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一、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与要素1. 高效性原则:高效性是物流系统规划的一个核心原则。

物流系统应该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为目标,通过合理的规划,优化物流流程和操作,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佳的物流运作效果。

2. 灵活性原则:物流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情况下的适应性和调整性,确保物流系统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应对,保持竞争力。

3. 可持续性原则: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需要考虑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在物流过程中,应采取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降低环境影响,实现物流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

4. 信息化与智能化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智能化管理。

通过合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用,提高物流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提升整体效能。

5. 安全性原则: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要注重货物和信息的安全保障。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安全控制,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减少潜在的风险和事故发生,确保货物的安全运输和信息的保密性。

二、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素1. 流程设计:物流系统的流程设计是实现物流目标的关键环节。

流程设计要充分考虑物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明确各个操作步骤和任务分工,确保物流活动的顺畅进行。

同时,流程设计应注重优化物流路径和时间,缩短物流周期,提高物流效率。

2. 设施布局:物流系统的设施布局涉及物流仓库、配送中心、运输路线等方面。

合理的设施布局可以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求和运营特点,合理配置设施资源,减少空间浪费和资源浪费。

物流专业的城市物流规划与交通运输优化

物流专业的城市物流规划与交通运输优化

物流专业的城市物流规划与交通运输优化城市物流是指在城市内进行的物品运输与配送活动,是城市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物流效率、缓解交通压力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物流专业的城市物流规划与交通运输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物流规划和交通运输优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物流规划城市物流规划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手段,达成对城市物流系统的整体布局和功能配置的安排。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城市物流规划方面。

1. 仓储场地规划仓储场地规划是城市物流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虑城市中的仓储设施的选址和布局。

要根据不同的物流需求和城市发展情况,合理规划仓储场地的分布和数量,以便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和品质。

2. 配送网络规划城市中的配送网络规划是指确定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的位置和布局,以及建立高效的配送路线和运输网络。

这需要综合考虑市区道路交通情况、货物流量、配送需求等因素,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提高物流配送效能。

3. 末端配送规划末端配送规划是指货物从物流仓储场地到消费场所的最后一段配送过程。

城市物流规划中应考虑如何优化末端配送,提高货物送达速度和服务质量,减少配送成本和能源消耗。

可以采用新技术,如智能配送、共享配送等,有效解决城市末端配送难题。

二、交通运输优化除了城市物流规划,交通运输优化也是提高城市物流效率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交通运输优化方面。

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物流运输依赖于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

为了优化物流运输,需要合理规划和改善交通网络,确保物流运输的顺畅进行。

这可以包括新建道路、加强公共交通以及改善交通设施等措施。

2. 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交通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分析和调控,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可靠性。

在城市物流中,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货物运输过程的实时跟踪和监控,提高物流配送的可视性和管理效能。

3. 货运方式优化货运方式优化是指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

物流系统工程 第六章 物流系统规划

物流系统工程 第六章 物流系统规划



1.产业发展环境; 2.物流系统的生产要素; 3.企业组织与企业战略; 4.市场需求情况。
第三节 物流网络规划的基本问题

物流网络是物流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组织和 设施构成的集合:由于进行物流作业的组织和
设施的数量、规模,以及地理关系等都直接影响着 向顾客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成本,因此一个结构合理 的物流网络对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的影响十分重 要。
Min Σ Σ Cij(Ti) · Tij

物资运输调拨计划决策

当一个企业的产品有多个生产基地和多个 市场时,需要决定产品从不同生产基地到 不同市场的分拨方案,在满足需求的前提 下实现总运输成本最小化;
供应地与需求地之间的直达运输: 目标函数:min Z = Σ Σ Cij · Xij


单一设施选址规划:只需确定一个设施点位置,只
把运输成本作为决策依据,重心法最为常用。 已知条件: 1.工厂仓库和配送中心的坐标值(xi,yi); 2.单位运输费率Ri; 3.设施点i的货物运输需求量Vi

假设条件: 1.假设运输费用与距离成正比; 2.运输线路为直线或基本按直线考虑; 3.忽略在不同地点选址可能产生的规定投资、劳动力、 库存成本差异; 4.不考虑将来运输费率变化; 5.待选设施到现有节点 i 之间的距离为Di。
1.企业内部因素; 2.外部环境因素; 3.物流成本因素。
企业内部因素

1.企业战略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竞争战略对
物流网络设计有重要影响。以生产成本为导向的企 业更倾向于在成本最低的地区布局设施;强调市场 反应能力的企业,更倾向于在靠近目标市场的区域 布局生产设施;


2.产品技术因素的影响:生产产品工艺复杂

物流系统规划

物流系统规划

1、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2、物流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功能单元构成,以完成物流服务为目的的有机集合体。

3、流动要素:①流体,即物流中的“物”,物质实体。

流体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②载体,即承载“物”的设备和这些设备据以运作的设施。

③流向,即“物”转移的方向。

④流量,即物流的数量表现。

⑤流程,即物流路径的数量表现,亦即物流经过的里程。

⑥流速,即流体流动的速度。

⑦流效,即流体流动的效果。

4、物质基础要素:①基础设施:是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包括物流场站、物流中心、仓库、运输线路、建筑、公路、铁路、港口等。

②物流装备:是保证物流系统开动的条件,包括仓库货架、进出库设备、加工设备、运输设备、装卸机械等。

③物流工具:是物流系统运行的物质条件,包括包装工具、维修保养工具、办公设备等。

④信息技术及网络:是掌握和传递物流信息的手段,根据所需信息水平不同,包括通信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

⑤组织及管理:是物流系统的“软件”,起着连接、调运、运筹、协调和指挥其他各要素以保障物流系统目的的实现。

5、物流系统的目标:①服务目标②节约目标③快速与及时目标④规模性目标⑤库存调节目标6、物流网络是物流的过程,按其运动程度,可以看成是由许多运动过程和许多停顿过程组成的。

物流网络包括物流节点的类型、数量和位置,节点的连接方式以及货物在节点之间空间转移的运输方式等。

7、可靠性比较:物流网络的可靠性指网络中某些节点和连接线失效后,即某些节点删除、某些连接线断开后,网络中的各个节点是否还能保持连通。

物流网络的可靠性需要通过节点的度来衡量。

网状物流网络的可靠性最强,带状物流网络的可靠性最弱,其余类型的物流网络(圈状、树状物流网络)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随机攻击的可靠性和蓄意攻击的脆弱性。

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分析

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分析

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分析物流成本由多个因素决定,如物流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人力成本、仓储管理、技术支持等。

以下将详细分析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

(一)物流基础设施1.仓库设施:仓库的规模、位置、仓储设施的质量决定了物流成本中仓储成本的高低。

一些地区仓储设施的质量差、规模小,这使得物流企业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成本来维护和管理仓库。

2.运输设施:运输设施是物流行业的基本条件之一。

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主要是运输设施的数量、品质、使用效率等。

当运输设施不足、更新不及时,物流企业不得不增加成本来维护和更新。

同时不良的天气或不安全的路况等不可控的因素也会加大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

(二)交通运输1.运输距离:运输距离是物流成本的重要变量之一,它与物流成本呈正相关关系。

运输距离越长,物流成本越高。

2.运输方式:不同的运输方式对物流成本有着不同的影响。

如海运、铁路运输能够降低物流成本,空运和陆运费用较高,会增加物流成本。

(三)人力成本1.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是物流企业最重要的成本之一,占据了物流成本的大部分。

这是因为物流业需要大量的人员实现,且各个环节需要特别技能的人员,工资水平可能较高;2.培训及招聘成本: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物流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于人员培训和招聘,这些也会在物流成本中占比较高。

(四)仓储管理1.存储计划:物流企业需要精准规划货物的存储和运输,避免仓库货物闲置和不足的情况。

不准确的计划将增加物流成本。

2.库存管理:高效的库存管理能够降低物流成本。

仓库作为物流的重要一环,合理的库存管理能够实现仓储、运输的紧密衔接,减少存储时间和仓库物料管理费用,并提升了物流效率。

(五)技术支持1.物流信息处理:物流企业需要采用物流信息系统对采购、存储、运输进行大量的信息维护和管理。

优秀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降低物流企业的成本。

2.物流跟踪:物流跟踪系统可以实现货物的追踪、监控、报告,减少运输时间和管理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物流系统规划重点背诵版

物流系统规划重点背诵版

1、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1)系统资源要素(2)物流功能要素(3)节点路线要素(4)支撑手段要素(5)物质基础要素(6)系统流动要素2、物流战略概念:企业在充分了解市场环境和物流环境及分析自身物流条件的基础上,为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以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对企业物流发展目标、实现物流发展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所进行的总体谋划。

3、物流战略内涵:战略态势、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战略优势、战略部署4、企业战略环境分析方法:(1)SWOT分析法:将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与威胁(T),内部条件的优势(S)与劣势(W)同列在一张十字形图表中加以对照,可一目了然,又可以从内外环境条件的相互联系中作出更深入的分析评价。

(2)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分析:一个行业的竞争,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潜在的加入者、代用品的威胁、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以及现有竞争者间的抗衡。

5、目标服务水平的确定:原则:(1)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2)以保证竞争优势为原则方法:(1)选择用户最关心的指标(2)以满意度表示客户服务水平(3)以客户满足率表示客户服务水平(4)以销售收入来衡量(5)根据市场占有率上升速率和利润下降速率指标分析客户服务水平确定目标服务水准要处理好的关系:(1)客户服务要求与企业成本支出的关系(2)处理好目标市场网店设施数量与成本的关系服务水平持续改进的分析方法:敏感度分析;修正:设施选址修正,工作周期修正,安全库存修正。

6、物流战略计划的内容:设施选址决策、库存决策、运输决策7、物流结点的功能及作用:(1)衔接功能(2)信息功能(3)管理功能物流结点的种类:(1)集货中心(2)分货中心(3)配送中心(4)转运中心(5)仓储中心(6)流通加工中心8、物流设施场址选择的影响因素:地区选择应考虑的因素:(1)销售目标市场及客户分析(2)资源市场及供应商分布条件(3)交通便利条件(4)土地条件(5)自然条件(6)人力资源条件(7)社会环境与政策条件(8)其他基础设施对具体地点位置的影响因素:(1)城市的大小(2)地价、用地的政策限制与发展(3)与外部的衔接(4)场址周边自然地理环境(5)居民态度9、系统布置设计基本要素:工厂系统布置设计基本要素:(1)产品(2)产量(3)生产路线(4)作业单位部门划分(5)时间物流中心的规划与系统布置要素:(1)配送对象或客户(2)商品种类(3)商品数量(4)物流通路(5)服务水平或内部服务单位划分(6)交货时间(7)物流成本10、物流分析的基础:(1)计算物流量(2)对物料进行分类11、物流分析的工具与方法:(1)工艺流程图(2)多产品工艺过程图(3)物流连线图(4)物流从至表(5)物流相关表12搬运路线的类型:(1)直接型(2)渠道型(3)中心型(4)环型搬运路线选择:(1)直接型用于距离短而物流量大的情况(2)渠道型和中心型(间接型)用于距离长而物流量小的情况物料搬运设备的选择:选择原则:距离短,物流量小:简单的搬运设备距离远,物流量小:简单的运输设备距离短,运输量大:复杂的搬运设备距离远,物流量大:复杂的运输设备考虑的因素:(1)技术因素(2)经济因素13、EIQ规划分析技术:从客户订单的品质、数量与订购次数等观点出发,进行出货特性的分析PCB分析:即以物流配送中心的各种接受订货的单位来进行分析,对各种包装单位进行分析,以得知物流包装单位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设施和交通因素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铁路在国家交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以八纵八横铁路通道为路网主骨架加以重点建设(八纵:为京哈、沿海、京沪、京广、京九、大湛、包柳兰昆通道:八横:为京兰·藏、煤运北、煤运南、陆桥、宁西、沿江、沪昆及西南出海通道)。

至2002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15万公里。

铁路发展会改变物流发展结构2007-2009年之间,我国将有5000公里以上的铁路客运专线建成通车。

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会直接释放既有的线路货运能力,使其基本成为货运专线。

铁路新线建成后将极大提高我国运输系统的总体能力,提升整个铁路的能力、效率和质量,全面缓解运输紧张局面。

这不仅为物流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并将由此带来交通运输与物流发展结构的调整与市场竞争格局的改变,使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组织朝着更合理的方向演进,促使各种运输方式回归自己的优势领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技术经济特性,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运输与物流成本。

公路建设成效显著,目前,我国公路里程已达到47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万公里。

公路网络的逐步完善将提高现代物流效率现代物流要实现最佳的价值效能,就要使物流运作过程更加通畅迅速。

对于公路而言,就是要完善网络,减少断头路,为物流企业提供最佳的运输路线,减少运输成本和时间,使物流运输过程达到最佳运输效果。

高速公路在运输能力、速度和安全性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可以明显降低运输成本,对实现国土开发、建立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提高现代物流效率等具有重要作用。

内河水路运输线路长度2002年达到12.15万公里。

到2002年底,我国沿海和内河共有生产性泊位33450个,其中深水泊位达到822个,主要港口生产性泊位比1989年增长了1.1倍。

到2002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6.8亿吨,已有7个港口突破了100万标箱(TEU),其中上海港超过800万标箱、深圳港超过700万标箱,都进入世界集装箱大港前十名。

2001年航空线路为1,143条,航空运输线路总长度为155.36万公里,为10年以前(1991年)55.91万公里的2.78倍。

港口、机场建设将加速物流集约化发展。

港口、机场、货运场站、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设施的建设,不仅设施之间将产生联动发展,而且设施将成为企业运输和物流服务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创新的重要支撑条件。

以港口为代表的运输基础设施的主要功能是进行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和装卸、搬运作业。

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促进运输与物流集约化、组织化的提升,有效支撑物流业的规模化发展。

2001年输油管总长度13,272公里,为10年前1992年的1.55倍;输气管总长度14,283公里,为1992年的1.85倍:输油气管总长度27,555公里,为1992年的1.74倍。

管道运输系统的特点。

就应用价值而言,管道运输系统与其他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相比,具有很多优点:节约土地资源。

现阶段,由于我国人口不断上升,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这一点限制了高速公路和铁路的继续扩张建设。

管道运输系统是采用地铁模式,在地下或地上(高空)建设大型双向管道。

这是运输方式在空间上的伸展,节约更多的土地资源。

投资少。

运营费和建设费、维护费都相当便宜。

据国内外专家计算铺设管道及相应设施的投资相比铁路低50%~70%。

安全便捷,受外界环境影响小。

管道运输系统是采用连续运行的方式,可以在任何时候装载、搭乘,没有固定的时刻表,没有延迟与停止,不受时间的影响。

高效、节能环保。

管道运输系统使用可再生能源,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小,其对环境造成的损害相对于公路运输减少了95%,管道运输系统相较于其他几种运输方式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便于控制。

管道运输系统是由计算机操作系统控制,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我们可以及时了解被运输货物的基本情况,很好的解决了传统物流中双方都对在途货物不了解的缺点。

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由于近年来我国企业生产规模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设备与物流设备的更新与现代化需求旺盛,汽车、烟草、药品、家电等行业都是物流技术装备的良好市场。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物流技术装备厂商也不断提高产品的水平并且开发出新产品。

日本和欧美等国外著名厂家也接连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以及分公司,也有外国公司为了更深入的介入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由于外国企业更广泛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高性能的技术装备;中国企业的产品也不断出现新品种,质量也不断提高。

近年来华为公司、海尔公司以及许多烟草公司的高水平物流系统的建成,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坚强的保证作用。

邮政、机场、连锁商业等配送中心和分拣设施的建设也有效地保证了该系统的高效率运行。

因此,物流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物流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还比较落后。

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而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德国为14680.4公里/万平方公里,印度为5403.9公里/万平方公里。

这方面,我们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如果按人口计算则差距更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总1417期)。

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传统模式影响下,我国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导致系统功能不强。

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建设方面缺乏投入,对物流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缓慢。

我国物流系统一般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

在仓储设施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仓库70%是普通平房仓库,现代化立体自动化仓储设施比例极低,具有冷藏、保鲜、气调功能的仓库更少。

在使用的搬运工具中,人工搬运车,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而可视屏叉车等现代化的搬运工具却很少采用。

在运输工具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运输车辆中,普通车辆占70%以上,而现代化的箱式货柜和集装箱拖头及特种运输车辆却很少。

物流企业开发和使用的物流信息软件,性能水平不高,即使有些软件比较适用,但有时又与客户系统不兼容。

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成本方面、周转速度方面以及产业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水平和效率方面都比较低。

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指标分别为870吨公里和700吨公里。

我国物流系统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和提高的余地。

仅以货运汽车的生产率水平为例,美国营运汽车的单车吨年产量约为66万吨公里,而中国这一指标仅为3万吨公里左右。

二是速度慢。

目前我国铁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仅46。

4公里左右,散装、集装箱等高效运输方式比重较低,装卸时间较长;公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也不足50公里;内河航运速度更低;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在库周转时间平均在3—6个月左右。

此外,根据调研及有关资料分析,我国许多商品总成本中,物流费用已占到20—40%,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30亿元上下,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铁路因能力不足,使相当数量的商品失去销售机会或无法保证企业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水运因运输组织方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使许多产品失去了低价运输的途径。

标准化建设滞后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

我国物流标准化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

例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对我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又如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特别是现有托盘标准列入了国际标准中所有4种规格,也没有推行的原则,这样等于没有标准。

托盘标准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都有衔接关系,这就影响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有效使用。

三是产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虽然目前我国对商品包装已有初步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但在与托盘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施、仓储设施相衔接的集装单元化包装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

四是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接口标准,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与第三方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运输信息系统、仓储信息系统、物流作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互不沟通,由于没有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难以得到实际应用。

“十一五”中国交通运输与物流——趋势·规划·热点。

顺应趋势。

在回顾和总结“十五”期间国家交通运输与物流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对“十一五”可能出现的趋势进行研判,协助相关政府部门决策和企业发展顺应未来趋势,提高交通运输与物流的发展质量与水平,是本年度《中国交通运输与物流形势跟踪分析报告会》的基本宗旨。

了解规划。

制定符合发展规律和行业要求的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指导行业发展,是本届政府的执政手段与目标,也是相关企业的发展方式调整面临的现实任务。

因此,解读政府规划思路,向业内企业与社会各界宣讲政策导向,是本年度《中国交通运输与物流形势跟踪分析报告会》的指导思想。

把握热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以及交通运输与物流运行方式的调整,在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领域将会出现相应的发展热点。

预先把握和深入了解热点的变化,是本年度《中国交通运输与物流形势跟踪分析报告会》的重要特点。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内在联系日趋紧密。

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和经济结构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交通运输及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物流以及相关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