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整理与练习2

合集下载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2-9整理与练习(2)》说课稿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2-9整理与练习(2)》说课稿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2-9整理与练习(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9整理与练习(2)》是苏州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的一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运算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分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分数加减法运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理解不深,运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法运算过程中的思维转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分数加减法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解题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5.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第9课《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第9课《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第9课《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巩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材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也学习过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但对于一些复杂分数的运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运算定律。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能够熟练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混合运算的顺序。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方法;通过学生的讨论,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投影仪和幻灯片。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请大家回顾一下,什么是分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是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是什么?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数加减法的题目,让学生在纸上完成。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9整理和练习(第2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9整理和练习(第2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9整理和练习(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9整理和练习(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分数乘法和除法的综合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分数乘法和除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运用分数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分数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如何灵活运用分数乘法和除法进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互相解答疑问。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5.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苏州某校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2-9整理与练习(2)》教案

苏州某校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2-9整理与练习(2)》教案

苏州某校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2-9整理与练习(2)》教案一. 教材分析《2-9整理与练习(2)》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9的乘法口诀,对于新的乘法口诀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部分学生在记忆口诀时可能会感到困难,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运用来加深记忆。

此外,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9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2-9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难点: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理解掌握乘法口诀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乘法口诀的图片、动画等。

2.练习题:针对性的练习题,包括口诀填空、解决问题等。

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时所需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乘法口诀的图片,引导学生复习1-9的乘法口诀。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题,讲解2-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规律。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法口诀。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口诀的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口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整理与练习(二)∣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整理与练习(二)∣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 整理与练习(二)∣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112节——整理与练习(二)。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这一节课我们将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小数的四则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难点则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比如苹果、橙子等,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数和数量的关系。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分数和数量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24个苹果,他先给了小红6个苹果,然后又给了小红1/4的苹果,请问小明还剩下多少个苹果?答案:小明还剩下19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分数和数量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学生对分数的运算还不够熟练。

在下一节课,我会继续巩固学生们对分数的理解,同时也会加强他们的运算能力。

我还会让学生们思考,除了用苹果来表示分数,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分数?这样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够将分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选择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小数的四则运算作为复习的内容。

这些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安排上,我选择了循序渐进的方式,先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物品理解分数和数量的关系,然后讲解例题,再进行随堂练习,布置作业。

这样的安排能够让学生们逐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主要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12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12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12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2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悉和掌握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基本运算方法,对四则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部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对运算定律的应用不够熟练。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整数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运算定律。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激励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展示运算定律的实例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

3.教学用品: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运算定律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运算定律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知识基础,对于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

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讲解和练习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教学课件,通过课件来辅助教学。

3.准备学习小组的安排,确定每个小组的学习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引导学生进入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

2.呈现(15分钟)通过具体的案例,呈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四则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分数加减法、乘除法的运算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分数运算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运算,对于分数的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运算顺序、运算规律把握不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分数运算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的运算规律,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对运算顺序、运算规律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运算的规律。

2.利用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巩固分数运算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小明有2/3块蛋糕,小红有1/4块蛋糕,他们一起吃,还剩多少蛋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运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运算的知识解决。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13《整理与练习二》∣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13《整理与练习二》∣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13《整理与练习二》∣苏教版一、教材分析《整理与练习二》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十三讲,内容主要涉及到四大板块:整数的加减、乘法的永恒性、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运算。

在本讲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整数和小数的基本计算方法和应用,强化和巩固乘法的永恒性和小数之间的计算方法。

同时也需要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加强和拓展数学的自学能力。

本专题设置了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知识和技能,充分教育他们,并提供适宜的练习和活动,在锻炼学生的计算和思考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数学素养。

因此,我们教师要对以上板块有更深入的理解,并确定教学目标,制定任务和步骤,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正确理解整数的加减乘法,并进一步掌握其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方法;2.能够熟练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及其简单计算;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自学能力。

三、教学步骤和方法1. 整数加减法及其应用1.通过列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整数加减的概念和方法;2.通过画图、计算、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确定答案和验证答案的正确性;3.通过练习和活动,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2. 乘法的永恒性及应用1.通过小学奥数等比例尺的例子,简单地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永恒性;2.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和应用中掌握乘法的应用,并举几个例子进行讲解;3.通过练习和活动,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数的读写方法及其计算1.引导学生理解小数读法和写法的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2.通过练习和活动,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熟练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并通过一些小事例,提高他们运用小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整数的加减乘法应用;2.小数的运算和应用。

五、教学资源1.课本;2. 计算练习和活动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对分数乘除法有一定的了解,但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分数乘除法,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分数乘除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过程和实际问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乘除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实例,如做蛋糕时,将一块蛋糕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蛋糕的1/6,如果要做一个比原蛋糕大一倍的蛋糕,需要多少块这样的蛋糕?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这个问题,引出分数乘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总结运算规律。

数学整理与练习(2)作业答案

数学整理与练习(2)作业答案

整理与练习(2)作业答案
1.一个长方体中,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a厘米、b 厘米和c厘米。

(1)它的表面积是( 2a b+2a c+2bc )平方厘米。

(2)它的体积是( a bc )立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a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6a2 )平方厘米,体积是( a3 )立方厘米。

3.建筑工人为星海小学修建一座游泳池,游泳池长50米,宽15米,深1.4米。

(1)这个游泳池占地多少平方米?
50×15= 750(平方米)
答:这个游泳池占地 750 平方米。

(2)如果在游泳池的底面和四周贴瓷砖,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0×15+(50×1.4+15×1.4)×2
= 750+(70+21)×2
= 750+182
= 932(平方米)
答:贴瓷砖的面积是 932 平方米。

(3)如果在游泳池放水到离池口0.2米处,需要多少立方米水?
50×15×(1.4-0.2﹚
= 50×15×1.2
= 900(立方米)
答:需要 900 立方米水。

12苏教六上第一单元整理与练习(二)

12苏教六上第一单元整理与练习(二)

新知探究
1.把一个长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正方体,它的( A )变了, ( C )没变。
A.表面积 B.容积 C.体积
2.沙坑里装满了沙子,沙子的( C )就是沙坑的( B )。 A.表面积 B.容积 C.体积
3.一个铁桶装水100升,这个铁桶的体积可能是( C )。
A. 100立方分米
B. 98立方分米
答:花坛所占的空间是0.845立方米。
0.5 1.3 1.3
课堂练习
7 有一个花坛,高0.5米,底面是边长1.3米的正方体。四周用 砖砌成,砖墙的厚度是0.3米,中间填满泥土。
0.3
0.3
(2)花坛里大约有泥土多少立方米?
0.5 1.3
1.3-0.3×2=0.7(米)
1.3
0.7×0.7×0.5=0.245(立方米)
(70×15+70×120+120×15)×2 =22500(平方厘米)=225(平方分米)
答:需要灯箱布225平方分米。
表面积
课堂练习
9 一种正方体的工艺蜡烛盒,四周和底面都是玻璃,棱长6厘米。 这个蜡烛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做这个蜡烛盒至少需要 多少玻璃?
6×6×6=216(立方厘米) 6×6×5=180(平方厘米) 答:这个蜡烛盒的体积是216立方厘米,做这 个蜡烛盒至少需要180平方厘米玻璃。
)平方
厘米。
智力冲浪
课堂练习
11 用小棒和橡皮泥团,可以做出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 小组合作,先填写选料单,再做一做。
说一说做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 的棱长。
课堂练习
你能求出一张纸的体积吗?小组合 作,动手试一试。
课堂练习
12 调查几种长方体形状家用电器长、宽、高的数据,算出它们 的表面积和体积。

宜兴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练习(2)》教案

宜兴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练习(2)》教案

宜兴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练习(2)》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练习(2)》主要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的应用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熟练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四则运算,对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如何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能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2.如何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2.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例题、练习题等。

2.准备教学辅助工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个分数的乘积和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巩固所学的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2单元整理与练习(2)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2单元整理与练习(2)

➢ 练习与应用
11、黄大叔种芝麻3 公顷,种玉米比芝麻多 5 。他种的玉米比芝麻多多
10
6
少公顷?
35 10 6
1(公顷) 4
答:他种的玉米比芝麻多 1 公顷。 4
➢ 练习与应用
12、
180
7 9
8 7
16(0 厘米)
答:妈妈的身高是160厘米。
➢ 练习与应用
13、六年级一班举行1分钟跳绳比赛,小芳跳了126下,小华比小芳多跳 2 。 9
500
1 4
12(5 克)
答: 500克黄豆中含蛋白质 答: 500克花生中含蛋白质60
175克、脂肪80克。
克、脂肪125克。
➢ 练习与应用
10、小林家九月份的电费是92元。安装分时电表后,十月份的电费比九 7
月份减少23。十月份的电费比九月份少多少元?
92
7 23
2(8 元)
答:十月份的电费比九月份少28元。
小华比小芳多跳多少下?小华跳了多少下?
126
2 9
2(8 下)
126+28 15(4 下)
答:小华比小芳多跳28下,小华跳了154下。
➢ 探究与实践
14、先找规律,再填数。
1
1
1
10
40
80
27 81
8
16
前一个数×( )=后一个数
➢ 探究与实践
15、先把图中的方格的 2 涂绿色, 4 涂黄色。再把黄色方格的 3 画上斜线。
➢ 拓展延伸
➢ 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练习课,你有什么 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整理与练习
➢ 整体回顾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12课《整理与练习(2)》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12课《整理与练习(2)》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12课《整理与练习(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12课《整理与练习(2)》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巩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但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学生可能还不能很好地解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励评价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内容包括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小明有2/3杯果汁,小红有1/4杯果汁,他们一起喝了多少果汁?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和练习题,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整理与练习(二)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整理与练习(二)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整理与练习(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的“整理与练习”第5、6题。

教学目标:1. 能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等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对策:补充一些拓展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对自己本单元学习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补充题教学过程:一、探索与实践。

1. 出示第88页第5题。

(1)提问:你能根据题中的信息求出现在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吗?学生计算,完成后交流,说说怎样求现在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

(2)提问:请大家先猜一猜,现在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原来的长方形的面积有怎样的关系?你能通过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测吗?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计算验证,最后交流。

2. 出示第88页第6题。

(1)提问:如果再画几个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再和刚才一样来进行研究,那么我们又能发现怎样的规律呢?学生同桌之间可以先说说自己准备画多大的长方形,然后通过计算来探究规律。

(2)多请几位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教师及时评价。

(3)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适当改变条件,做进一步的探究,并对发现的规律进行适当的解释。

二、计算练习。

1.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

3/4X8/9+3/4÷9 84X(5/12-2/7)6÷6/7X+6/7X1/6[7/8-(1/3+1/6)]÷9/4(1/27-1/36)÷1/99/10÷3/7+7/3X1/10+1/10学生每人任选三题进行计算,教师结合学生板演进行讲评,重点讲评进行简便计算的题目。

2.解方程。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练习(2)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练习(2)

第1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练习(2)【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4~25页整理与复习里“练习与应用”第7~10题,“探索与实践”第11~13题,思考题,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求表面积和体积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复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重点】使学生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灵活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并学会反思以及根据反思结果有效调整策略。

【教学准备】(1)每组准备10cm、8cm、6cm、5cm的小棒各12根,橡皮泥16个同样大小的小团,一盒(500张)的A4纸。

(2)课前测量好长方体形状家用电器的长、宽、高,并填在书上的表格内(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过程】数学小讲师:展示并讲解一道题的思考和结题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整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公式,想一想,这些公式分别是什么?指名回答,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公式。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灵活选择和应用这些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二、练习与应用师: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数学书第24页的第7~10题,下面哪些同学愿意来交流你的做题方法呢?1.练习与应用的第7题。

(1)引导:这两个问题分别求的什么?明确“花坛所占空间”指的是花坛的体积,而“花坛内泥土的体积”则求的是花坛的容积,他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但是所需要测量的数据是不同的。

感受容积和体积的区别与联系。

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二)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二)练习题及答案

整理与复习(二)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填一填。

(1)明明8分钟步行了600米,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 ),比值是( ),这个比值表示的是( )。

(2)篮子里有20个苹果,16个梨,苹果与梨的个数比是( )。

(3)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比是( ),比值是( )。

(4)8÷12=2=( )(5)小圆的直径是8 cm ,大圆的半径是 6 cm 。

小圆的直径和大圆的直径的比是( )∶( );小圆的周长和大圆的周长的比是( )∶( );小圆的面积和大圆的面积的比是( )∶( )。

(6)学校买10个足球一共花了350元钱,总价与足球个数的比是( )∶( ),比值是( ),这个比值表示( )。

(7)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5。

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8)书院小学六(5)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6,男生比女生多4人,这个班一共有( )人。

(9)学校阅览室故事书的本数比科技书少15,那么科技书的本数比故事书多,科技书的本数与故事书的比是( )。

2. 判一判。

(1)比值是0.5的比有无数个。

( )(2)在200克水中放入20克盐,盐与盐水的比是1∶11。

( ) (3)若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则乙数是甲数的43倍。

( )(4)若甲数比乙数多10%,则乙数比甲数少10%。

(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3. 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六年级各班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班 级 一 二 三 四 五 男生人数/人2424292725女生人数/人30 31 29 30 314. 有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4,三个数的比是3∶4∶4,这三个数各是多少?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5. 尔康服饰2011年第一季度服装生产情况如下:一月份:男装3500套女装4000套二月份:男装2800套女装2400套三月份:男装4500套女装4800套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整理与练习(2)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整理与练习(2)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整理与练习(2)1. 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整数的概念,能够解决一些具体的整数问题,进而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2.学生能够解决一些整型数字加减求值的问题。

3.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科学计算方法和技能。

2. 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整数的大小关系。

2.整数的概念和包含。

3.解决教材中的练习题。

(2)教学方法1.利用整张黑板展开教学,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整数的概念及其大小关系。

2.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数字的展示和解释。

3.利用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来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3. 教学过程(1)引入知识点:整数。

1.整数的含义是什么?2.如何用字母表示整数?(2)整理与练习下面整理一些例题和练习题例题1.用整数表示涨5元后的购价.2.用图象代表一个数,他比-2小3,写出他的算式。

3.用两个整数表示37.4.把-7,1,8,-3,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练习题1.每个直线上标有的数字,求每组数中的较大者 -2 5,0 -3, 1 22.在下面的方格中填上整数,使每行和每列的数值都相同,求每行和每列的数值。

8 □ 5 □ 6 □ 3 □ □3.写出使不等式成立的符号:5 □ 7 5 □ 8 -2 □ -34. 课堂讨论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根据例题和练习题,进行讲解,老师倾听学生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在互相交流的环境中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讲解练习册上的作业。

2.课后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科学计算能力。

6. 结束语数学是一门需要探索、思考的学科,希望同学们在集中了注意力的课堂上认真听讲,加强自主学习意识,努力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练习(2)》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练习(2)》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练习(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练习(2)》说课稿,主要涵盖了本单元的相关知识点。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能够运用图表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础知识,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存在对数据处理方法不熟练,对数据分析结果不能准确理解和解释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能够运用图表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合作的科学态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教学难点:图表和统计方法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统计图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图表和统计方法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

6.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概三十年前,有一次省专业创作组下江南采风,当地设宴招待,自然桌上有酒,我们那一桌几乎都喝了酒,我照例是杯中有酒,一杯喝到终了。席中众人喝出酒兴,一个个轮着敬,每一敬必须干 杯,见我喝得不爽快,评论家黄毓璜便说道:是男子汉就该喝酒!我也就举杯喝了。我与黄毓璜关系好,他曾评过我写女性的文学作品,此时便以酒来激我,说我喝一杯,他就喝两杯。于是桌上摆下一 个个酒杯来,我喝一杯,接着看他喝两杯。起初酒倒嘴里显辣,几杯下去,嘴里就没多少感觉了,只管一杯一杯喝。一旦喝动头,我也没觉得喝多酒有什么不舒服的,那边老黄毕竟开初就喝了一些酒, 再两杯两杯地喝,不免喝慢下来。此时我的豪气上来了:你喝一杯,我喝两杯!
如此,后来我招工回城,在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参加过多种汇演与交流,其时,酒尽喝菜管够,饭桌摆上酒来,我只是摆一摆手,别人都道我不喝酒,也无人来劝酒。那时我大概自以为此生 与酒无缘的。
人总有两面,每每看到饭桌上人家喝酒碰杯十分痛快的样子,不免会想到古书上英雄豪饮的描写,忍不住有一拍桌子大叫一声“拿酒来”的壮怀激烈之念。
确实,我自小就不喜欢喝酒。那个年代,我生活在工人家庭,家境不富裕。听说父亲曾经喝酒。但自我记事起,他就得了高血压。不能喝酒。我小时候身子弱,所以也不会去沾酒伟德是真人吗
十七岁插队到老家宜兴,算是走上社会了,年轻人广交朋友,什么都想学一学,也曾抽过烟,一边抽烟,一边吐烟圈。但我每次抽过烟,就会喉咙痛,便不抽了。也学着喝酒。到了乡村后,听上一 辈人说到,我父亲在农村时很能喝酒,喝酒上有点名气的。但我总觉得酒不好喝,喝在嘴里辣辣的,还破坏了其它食物的滋味。那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