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01-第一章 总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加总计算,岁会 计:零星计算,日计
现代会计的定义: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和程 序,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 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 析、预测和控制,它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也是一种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管理活动。
会计的特点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会计对象:会计所反映和控制的内容。
广义对象: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即: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无论是生产行为、 消费行为、还是交换与分配过程,凡是能够以货币 计量的经济事项或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反映和监督的 对象。
狭义对象:每一独立核算经济组织的资金运动。 经济组织:1.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 2.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非营利组织 会计学习中的会计对象:企业
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 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 重于其法律形式。
3、战国秦汉: “ 三柱结算法”:入-出=余
4、隋唐宋:会计、审计的发展 “四柱结算法”:旧管+新收-开除= 实在 5、明清: 中国的复式记帐法“龙门”、“四脚” 6、近代: 中式会计改良和借贷复式薄记并存 (二)西方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494年卢卡·帕乔利《算术、几何及比例概 要》
什么是会计
传统会计的定义:
明晰性原则
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 和利用。
及时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
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及时传递。
根据及时性原则,资产负债表日后至 财务报告报出之前发生的事项,应当 单独加以确认和披露。
确定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
配比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两个要点:
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 的发展而发展。 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
有剩余生产物
生产社会化
生产化要求会计成为独 立、专门的职业。 • 会计有可反映的对象 • 可供养从事会计活动的人员
会计的发展
(一)中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会计的萌芽阶段: 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刻契记数”。 2、西周时代: “会计”一词应运而生。对会计的描述,“零 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会计主体
会计信息反映特定单位。 作用: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经济业 务范围。 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 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 开来
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
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按当前规模和状 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 削减业务。 只有设定持续经营,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 处理。
真实性 准确性 可检验性
可比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 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一贯性原则
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 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 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 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告中说明。
相关性原则
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 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利润表
项目 本月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减: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二、主营业务利润 加:其他业务利润 减: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三、营业利润 加: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四、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 五、净利润 本年累计数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开始环 节; 登记会计账簿是中间环节; 编制会计报表是终结环节。
会计分期
将连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 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
一般情况下会计年度与公历年度相同
货币计量
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 经营活动。 人民币作为记帐本位币,是对这一前提的具体 化。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某一种 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提供给境内的财务报 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如果你以20万元购入一辆出租车,可使用 10年,假设每年的营业收入是5万元,全年 支出各种油料、保险、维修和养路费等共 计2万元,问: 1、全年利润是3万元吗? 2、为什么可以用年度来计算利润呢? 3、为什么要用货币来计算利润呢?
第五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第二章)
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 做的合理设定。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生产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资金投入 资金使用(资金循环与周转)
▲ 供应过程 投入资 本
资 金 运 动
资金退出
▲ 销售过程 ▲
▲ 生产过程
货币资 金
储备资 金 固定资 金
生产资 金
成品资 金
货币资金 缴纳税金、 向投资者分 配利润等
负债
商业企业、行政与事业单位资金运动情况分析
第三节 会计的职能和目标
李翔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涵义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第三节 会计的职能和目标
第四节 会计核算方法
第五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第二章)
第六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第二章)
第一节 会计的涵义
什么是会计 会计的产生 会计的发展 什么是会计 会计的特点 三大特点
会计的产生
权责发生制原则(重点)
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凡是应归属于本期的收入和支出, 无论本期是否实际收到,均应记入本期。
配比原则
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历史成本原则
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 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 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局限:历史成本未必能够反映企业真实财 务状况,如:短期投资,固定资产等等。
设置账户 复式记账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登记账薄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编制会计报表等
资产负债表
资 产 期末数 权 益 期末数
1、流动资产 合计 2、长期投资 合计 流动负债合计 长期负债合计
3、固定资产 合计 4、无形资产 及其他资产合 计 资产总计
1、负债合计
2、所有者权 益益合计 权益总计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 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 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 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 性支出。
修订性惯例原则
谨慎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 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重要性原则
第六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第二章)
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具 体包括:
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确定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修订性惯例原则
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 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职能: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一种活动,客观上所具有的
功能。
一、反映(核算)
1.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来反映各单位的经济状况。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核算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程进行反映。
二、监督(控制)
1.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 2.会计监督要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事中、事前的全程 监督。 3.会计监督的目的是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经济活动要进行连续、完整、系统而综合的计算和
记录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 遗漏 连续:对各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 系统而综合:对各种经济活动,既要进行相互联系的记录,又 要进行必要的科学分类。 以凭证为主要依据来自三、 会计的目标和任务
会计的目标:会计活动应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直接目标: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 的信息。 终极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节 会计核算方法
定义:是用来反映和控制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 种类:
会计预测决策方法 会计控制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检查方法 会计分析方法
现代会计的定义: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和程 序,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 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 析、预测和控制,它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也是一种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管理活动。
会计的特点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会计对象:会计所反映和控制的内容。
广义对象: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即: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无论是生产行为、 消费行为、还是交换与分配过程,凡是能够以货币 计量的经济事项或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反映和监督的 对象。
狭义对象:每一独立核算经济组织的资金运动。 经济组织:1.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 2.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非营利组织 会计学习中的会计对象:企业
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 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 重于其法律形式。
3、战国秦汉: “ 三柱结算法”:入-出=余
4、隋唐宋:会计、审计的发展 “四柱结算法”:旧管+新收-开除= 实在 5、明清: 中国的复式记帐法“龙门”、“四脚” 6、近代: 中式会计改良和借贷复式薄记并存 (二)西方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494年卢卡·帕乔利《算术、几何及比例概 要》
什么是会计
传统会计的定义:
明晰性原则
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 和利用。
及时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
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及时传递。
根据及时性原则,资产负债表日后至 财务报告报出之前发生的事项,应当 单独加以确认和披露。
确定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
配比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两个要点:
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 的发展而发展。 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
有剩余生产物
生产社会化
生产化要求会计成为独 立、专门的职业。 • 会计有可反映的对象 • 可供养从事会计活动的人员
会计的发展
(一)中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会计的萌芽阶段: 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刻契记数”。 2、西周时代: “会计”一词应运而生。对会计的描述,“零 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会计主体
会计信息反映特定单位。 作用: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经济业 务范围。 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 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 开来
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
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按当前规模和状 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 削减业务。 只有设定持续经营,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 处理。
真实性 准确性 可检验性
可比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 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一贯性原则
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 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 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 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告中说明。
相关性原则
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 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利润表
项目 本月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减: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二、主营业务利润 加:其他业务利润 减: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三、营业利润 加: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四、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 五、净利润 本年累计数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开始环 节; 登记会计账簿是中间环节; 编制会计报表是终结环节。
会计分期
将连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 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
一般情况下会计年度与公历年度相同
货币计量
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 经营活动。 人民币作为记帐本位币,是对这一前提的具体 化。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某一种 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提供给境内的财务报 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如果你以20万元购入一辆出租车,可使用 10年,假设每年的营业收入是5万元,全年 支出各种油料、保险、维修和养路费等共 计2万元,问: 1、全年利润是3万元吗? 2、为什么可以用年度来计算利润呢? 3、为什么要用货币来计算利润呢?
第五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第二章)
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 做的合理设定。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生产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资金投入 资金使用(资金循环与周转)
▲ 供应过程 投入资 本
资 金 运 动
资金退出
▲ 销售过程 ▲
▲ 生产过程
货币资 金
储备资 金 固定资 金
生产资 金
成品资 金
货币资金 缴纳税金、 向投资者分 配利润等
负债
商业企业、行政与事业单位资金运动情况分析
第三节 会计的职能和目标
李翔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涵义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第三节 会计的职能和目标
第四节 会计核算方法
第五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第二章)
第六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第二章)
第一节 会计的涵义
什么是会计 会计的产生 会计的发展 什么是会计 会计的特点 三大特点
会计的产生
权责发生制原则(重点)
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凡是应归属于本期的收入和支出, 无论本期是否实际收到,均应记入本期。
配比原则
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历史成本原则
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 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 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局限:历史成本未必能够反映企业真实财 务状况,如:短期投资,固定资产等等。
设置账户 复式记账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登记账薄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编制会计报表等
资产负债表
资 产 期末数 权 益 期末数
1、流动资产 合计 2、长期投资 合计 流动负债合计 长期负债合计
3、固定资产 合计 4、无形资产 及其他资产合 计 资产总计
1、负债合计
2、所有者权 益益合计 权益总计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 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 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 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 性支出。
修订性惯例原则
谨慎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 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重要性原则
第六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第二章)
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具 体包括:
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确定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修订性惯例原则
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 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职能: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一种活动,客观上所具有的
功能。
一、反映(核算)
1.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来反映各单位的经济状况。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核算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程进行反映。
二、监督(控制)
1.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 2.会计监督要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事中、事前的全程 监督。 3.会计监督的目的是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经济活动要进行连续、完整、系统而综合的计算和
记录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 遗漏 连续:对各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 系统而综合:对各种经济活动,既要进行相互联系的记录,又 要进行必要的科学分类。 以凭证为主要依据来自三、 会计的目标和任务
会计的目标:会计活动应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直接目标: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 的信息。 终极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节 会计核算方法
定义:是用来反映和控制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 种类:
会计预测决策方法 会计控制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检查方法 会计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