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课件第一章 会计学总论(ppt 41)
合集下载
会计学 第一章 总论精品PPT课件
![会计学 第一章 总论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84dea27e21af45b207a88b.png)
中级财务会计学
商学院会计系 崔丰慧 cfh1999@ Q:14970679
参考用书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3.《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中华人民共
和国财政部
4.2011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会计》 5.2011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财务会计 实务》 6.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刘永泽主编《中级财务会 计》
受托责 任观
决策有 用观
双重 目标
我国 目标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006)
◦ 我国的财务报告的目标 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 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 根据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会计的作用 1.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合理的决策 2.考评企业管理当局管理资源的责任和绩效 3.为国家提供宏观调控所需要的特殊信息 4.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投资者和 债权人等
★进行评价、预测,进而 做出相应经济决策
国家宏观 经济管理
部门
企业会 计信息
企业内部 的经营管
理者
社会公众
三、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 总的来说,会计信息需求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 它们分别是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和内部使用者。 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是与企业具有利益关系的个人 和其他组织,但他们不参与该企业的日常管理。
第一章 总论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财务会计及其特点 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 财务会计确认、计量的基本原则 会计确认与计量 财务报告要素
第一节 财务会计及其特点
商学院会计系 崔丰慧 cfh1999@ Q:14970679
参考用书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3.《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中华人民共
和国财政部
4.2011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会计》 5.2011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财务会计 实务》 6.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刘永泽主编《中级财务会 计》
受托责 任观
决策有 用观
双重 目标
我国 目标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006)
◦ 我国的财务报告的目标 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 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 根据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会计的作用 1.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合理的决策 2.考评企业管理当局管理资源的责任和绩效 3.为国家提供宏观调控所需要的特殊信息 4.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投资者和 债权人等
★进行评价、预测,进而 做出相应经济决策
国家宏观 经济管理
部门
企业会 计信息
企业内部 的经营管
理者
社会公众
三、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 总的来说,会计信息需求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 它们分别是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和内部使用者。 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是与企业具有利益关系的个人 和其他组织,但他们不参与该企业的日常管理。
第一章 总论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财务会计及其特点 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 财务会计确认、计量的基本原则 会计确认与计量 财务报告要素
第一节 财务会计及其特点
第一章 总论 《会计学》PPT课件
![第一章 总论 《会计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74b04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3.png)
资产组成内容
资产按流动性可分为:
流动资产
是指预计能够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变现、出 售或耗用的资产,或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 资产。 非流动资产 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流动资产包括: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及预付款 存货
◆非流动资产包括: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其他资产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区别 有限责任公司资本不划分等额股份,不能发行 股票、公开募集股份;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转让限制严格。
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公司制企业)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一)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财务会计)
投资者 债权人
会计 信息
330 000
8 000 30 000
400 000 300 000
负债合计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留存收益
330 000 400 000
700 000
所有者权益合计
400 000
(二)利润表
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 报表。
主要内容:该表是按照各项收入、费用, 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营业利润、利润 总额和净利润所组成的。
资本公积:资本在 投入过程的增值等
盈余公积:按规 定比例从实现的 利润中提取部分
留存收益
未分配利润:已 经实现但留待以 后年度分配部分
★ 利得——企业的非日常活动所形成 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 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 损失——企业的非日常活动所形成 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 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会计学》第1章总论课件
![《会计学》第1章总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91ce9b81c758f5f61f67b3.png)
刘锦妹主讲
5
2、发展过程:
(1)古代会计: ――十五世纪末期
特点: ①多种计量尺度混合使用 ②主要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份 ③采用单式记账法
2019/12/14
刘锦妹主讲
6
(2)近代会计:
十五世纪末期――二十世纪(三十)五十年代
特点: 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和运用 1854年在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协会- 爱丁堡会计师公会 1494 年 , 意 大 利 数 学 家 卢 卡 . 巴 其 阿 勒
2019/12/14
刘锦妹主讲
11
二、会计的概念
概念: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
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 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2019/12/14
刘锦妹主讲
12
二、会计的概念(续)
要点: 1、会计的本质-管理活动 2、会计的特点- 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 3、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4、会计的方法-专门的方法
(三)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关系
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的。如果会计管理没有可靠、充分、完整的
会计核算资料,监督就失去了客观依据,监
督就不可能顺利进行,甚至就不能进行。因 此,核算是监督的基础;反之,如果没有科
学严格的会计监督,核算的真正作用就难以
发挥,核算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以 及合法性、合理性就得不到保证,因此,监
2、商品流通企业:
供应过程→销售过程→分配过程
各企业单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活动,有许
多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为了便于计量、记录
和报告,以及适应不同会计主体要求,还要使
会计对象更加具体化--会计要素。
会计学总论课件
![会计学总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f21d640740be1e640e9a5c.png)
会计学总论
9
二、会计的作用 运用会计的职能(核算与监督)在会计实践中
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是会计职能的外在表现。 (一)为帮助投资者等做出合理决策提供信息 (二)为考评企业管理当局的绩效等提供依据 (三)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所需要的特殊信息 (四)为企业的经营者提供管理所需要的信息
会计学总论
10
第二节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会计学总论
16
※该表反映的是全球网络公司在开办之初的 财务状况。
经济 资源
资
库存现金
产
会计学总论
现
实
负
义 务
债
所有
所有 者权 益
者对 净资 产的 要求
权
17
(二)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
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该表是按照各项收入、
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所得税后利润)编制而 成的。
会计学总论
18
[例] 200×年度(开业当年),环球网络公 司收入、费用为:
1.收入:上机收入300 000元;打印、复印 收入50 000元。
2.费用:水电费 40 000元; 营业税22 500 元;房屋及设备折旧80 000元;人员工资40 000 元;消耗各种材料30 000元;其他杂费5 000元。 所得税税率为30% 。
会计学总论
21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
古代会计
奴隶社会—15世纪的会计
近代会计 15世纪-20世纪40年代末的会计
现代会计
20世纪50年代—现在的会计
会计学总论
2
• 近代会计阶段的两个重要里程碑:
• 1、1494年《算术、几何、比与比例》一书的出版, 确立了复式记账法(P.2)
会计学01第一章总论精品PPT课件
![会计学01第一章总论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4cde1dbe1e650e52ea99a9.png)
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具 体包括:
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确定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修订性惯例原则
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 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 准确性 可检验性
✓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 的发展而发展。
✓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
பைடு நூலகம்
有剩余生产物
• 会计有可反映的对象 • 可供养从事会计活动的人员
生产社会化
生产化要求会计成为独 立、专门的职业。
会计的发展
(一)中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会计的萌芽阶段: 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刻契记数”。
2、西周时代: “会计”一词应运而生。对会计的描述,“零
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3、战国秦汉: “ 三柱结算法”:入-出=余
4、隋唐宋:会计、审计的发展 “四柱结算法”:旧管+新收-开除=
实在 5、明清:
中国的复式记帐法“龙门”、“四脚” 6、近代:
中式会计改良和借贷复式薄记并存
(二)西方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494年卢卡·帕乔利《算术、几何及比例概 要》
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 一般情况下会计年度与公历年度相同
货币计量
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 经营活动。
人民币作为记帐本位币,是对这一前提的具体 化。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某一种 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提供给境内的财务报 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第六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第二章)
2.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非营利组织
会计学习中的会计对象:企业
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确定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修订性惯例原则
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 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 准确性 可检验性
✓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 的发展而发展。
✓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
பைடு நூலகம்
有剩余生产物
• 会计有可反映的对象 • 可供养从事会计活动的人员
生产社会化
生产化要求会计成为独 立、专门的职业。
会计的发展
(一)中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会计的萌芽阶段: 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刻契记数”。
2、西周时代: “会计”一词应运而生。对会计的描述,“零
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3、战国秦汉: “ 三柱结算法”:入-出=余
4、隋唐宋:会计、审计的发展 “四柱结算法”:旧管+新收-开除=
实在 5、明清:
中国的复式记帐法“龙门”、“四脚” 6、近代:
中式会计改良和借贷复式薄记并存
(二)西方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494年卢卡·帕乔利《算术、几何及比例概 要》
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 一般情况下会计年度与公历年度相同
货币计量
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 经营活动。
人民币作为记帐本位币,是对这一前提的具体 化。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某一种 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提供给境内的财务报 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第六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第二章)
2.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非营利组织
会计学习中的会计对象:企业
会计学PPT课件第一章前言和总论
![会计学PPT课件第一章前言和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12db5bb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1c.png)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2006.10;
贺东志编著,《企业会计准则操作实务》,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1;
各类2007年以后出版的《基础会计学》
相关课件
2006-8-9
next
参考书
2006-8-9
参考书
2006-8-9
3. 考核办法
前言
总分100分
(2)会计反映已发生的经济活动状况,具有可验
证性
(3)会计的反映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监督——(1)监督贯穿整个经济活动过程
(2)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
2024/3/30
10
第一章 总论
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1.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
所有者
投资是否取得了相应的回报
债权人
企业是否能够按时还本付息
政府机关 供应商与采购商
前言
1.关于基础会计的学习意义和内容
Why(为什么学习)
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了解会计的基本技术、会计的基 本术语、读懂会计报表和会计信息,辅助合理决策;
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What(学习什么)
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了解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各种账户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24号——套期保值
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第12号——债务重组
第25号——原保险合同
第38号——首次执行
第13号——或有事项
第26号——再保险合同
2024/3/30
19
第一章 总论
(三)企业会计制度
是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中的一种具体标准和规则,它明确会计循环各环 节的工作内容和实施细则,要解决诸如设置会计科目、编制会计 报表等具体账务处理问题。
会计学课件第一章会计学总论powerpoint41
![会计学课件第一章会计学总论powerpoint41](https://img.taocdn.com/s3/m/b8f3456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d.png)
2. 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1)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也称应计制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权责发生之为基础凡属于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或已经发生的费用,无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支付,均应确认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到或支付,也不能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为标准确认各期的收入或费用
2、法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总会计师条例》《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二)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1、会计制度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
2、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3、企业单位自定的会计制度二、会计道德与会计伦理:道德原则道德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
【例1.1】权责发生制与现收现付制练习企业按月计算成本,2003年11月份共发生以下经济业务:①11月5日用现金支付当月工资12 550元②11月6日用银行存款支付次年全年报刊费1 200元③11月9日销售商品售价50 000元,货款尚未收到④11月20日收到10月5日销售商品货款36 000元⑤11月30日计算当月应付利息7 800元。要求:分别采用权责发生制和现收现付制确认企业当月利润。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一)古代会计-会计产生到复式簿记应用前人类的史前时期到13世纪古埃及的内控制度与记录官古巴比伦的商业和公共管理记录官黏土版所载的楔形文字中国周朝的司会掌管百物财用宋朝的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古希腊在BC630年发明铸币并应用到会计记录公元前5世纪雅典出现财务公开思想
课程结构
第一章 会计学总论第二章 会计循环第三章 流动资产第四章 长期资产第五章 负债第六章 所有者权益第七章 损益第八章 会计报告
2、法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总会计师条例》《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二)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1、会计制度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
2、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3、企业单位自定的会计制度二、会计道德与会计伦理:道德原则道德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
【例1.1】权责发生制与现收现付制练习企业按月计算成本,2003年11月份共发生以下经济业务:①11月5日用现金支付当月工资12 550元②11月6日用银行存款支付次年全年报刊费1 200元③11月9日销售商品售价50 000元,货款尚未收到④11月20日收到10月5日销售商品货款36 000元⑤11月30日计算当月应付利息7 800元。要求:分别采用权责发生制和现收现付制确认企业当月利润。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一)古代会计-会计产生到复式簿记应用前人类的史前时期到13世纪古埃及的内控制度与记录官古巴比伦的商业和公共管理记录官黏土版所载的楔形文字中国周朝的司会掌管百物财用宋朝的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古希腊在BC630年发明铸币并应用到会计记录公元前5世纪雅典出现财务公开思想
课程结构
第一章 会计学总论第二章 会计循环第三章 流动资产第四章 长期资产第五章 负债第六章 所有者权益第七章 损益第八章 会计报告
会计学总论(PPT 38页)
![会计学总论(PPT 38页)](https://img.taocdn.com/s3/m/c676782fbe23482fb5da4c26.png)
• 主要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有如下几类。
• (一)投资者。 • (二)政府机构。 • (三)债权人。 • (四)企业的职工以及代表职工利益的组织,如工会。 • (五)客户。 • (六)企业内部管理当局。
1.2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一、会计基本假设 • 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Accounting Entity)假设首先界定了会计确认、
• 上述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国会计准则的重心发生重大转移——从过去简单的规范 会计行为转向为范围广阔的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经贸合作提供服务上。
• 顺应于我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 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作为企业会计工作的唯一 标准。新会计准则的指导思想是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最大限度缩小中外 会计标准的差异,获得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认可。
Continued
• 3、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提供的会 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 4、可比性(comparability)。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为 了保证会计信息有助于决策,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之间的会 计信息必须可比。
第一节 会计概述
• 在系统地学习会计理论和方法之前,我们有必要清晰的认识会计的起源和 本质。会计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经济发展达到一定 程度之后,应对经济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和不断发展的。会计的根本目的是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一旦经济、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革,会计的 理论和规则也必然随之变化。
Continued
• 2、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与会计改革
• 建国以后,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国际经济往来情况,我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方法 在很在程度上学习和借鉴了前苏联的模式。改革开放以后,大力发展经济成为我国 的核心问题,我国与全球经济往来渐趋紧密,而当时我国的会计体系与西方国家截 然不同,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的人士难以读懂按照我国会计制度所编制的企业会计 报表,无法实现中外企业对话,极大地阻碍了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为了扫除这一 障碍,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与国际会计标准和惯例实行接轨, 陆续发布了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主要参照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 为了便于企业的具体会计工作,2001年财政部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1 992年的会计准则体系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外企业会计信息的相通问题, 但是,该会计准则体系非常强调“中国特色”,而且这些特色体现在会计准则的各 个方面。这套会计准则的突出优点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的组织和治理 特点,便于企业实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缺点是与国际通行的会计标准和惯例存 在分岐和差异。
• (一)投资者。 • (二)政府机构。 • (三)债权人。 • (四)企业的职工以及代表职工利益的组织,如工会。 • (五)客户。 • (六)企业内部管理当局。
1.2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一、会计基本假设 • 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Accounting Entity)假设首先界定了会计确认、
• 上述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国会计准则的重心发生重大转移——从过去简单的规范 会计行为转向为范围广阔的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经贸合作提供服务上。
• 顺应于我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 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作为企业会计工作的唯一 标准。新会计准则的指导思想是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最大限度缩小中外 会计标准的差异,获得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认可。
Continued
• 3、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提供的会 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 4、可比性(comparability)。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为 了保证会计信息有助于决策,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之间的会 计信息必须可比。
第一节 会计概述
• 在系统地学习会计理论和方法之前,我们有必要清晰的认识会计的起源和 本质。会计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经济发展达到一定 程度之后,应对经济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和不断发展的。会计的根本目的是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一旦经济、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革,会计的 理论和规则也必然随之变化。
Continued
• 2、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与会计改革
• 建国以后,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国际经济往来情况,我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方法 在很在程度上学习和借鉴了前苏联的模式。改革开放以后,大力发展经济成为我国 的核心问题,我国与全球经济往来渐趋紧密,而当时我国的会计体系与西方国家截 然不同,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的人士难以读懂按照我国会计制度所编制的企业会计 报表,无法实现中外企业对话,极大地阻碍了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为了扫除这一 障碍,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与国际会计标准和惯例实行接轨, 陆续发布了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主要参照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 为了便于企业的具体会计工作,2001年财政部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1 992年的会计准则体系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外企业会计信息的相通问题, 但是,该会计准则体系非常强调“中国特色”,而且这些特色体现在会计准则的各 个方面。这套会计准则的突出优点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的组织和治理 特点,便于企业实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缺点是与国际通行的会计标准和惯例存 在分岐和差异。
会计学 第1章 总论 ppt课件
![会计学 第1章 总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d86f40f242336c1fb95e26.png)
市场竞争加剧,要求对批量生产的产品进行成本计算,机器的使
用产生了折旧的概念,成本会计应运而生。
随着企业规模
的扩大,出现了大量股份制企业形式,大部分要雇佣职业经理人
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
内部有关人员如经理与外部有关人员如股东、债权人对企业信息
的不同需求,会计就分解为两个分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1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1100
借款:
1000
资本:
1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1100
ppt课PP件TP课P件T课件
20
• 2010.9.11销售实现后
资产 现金: 应收账款: 存货: 资产合计:
2560 100 … 2660
•2010.9.21出现坏账后
现金: 应收帐款:
2560 …
资产合计:
2560
4.企业管理者
公司的管理者需要根据会计信息做出一系列与经营有关
的决策,如筹资决策、生产决策、投资决策、员工薪酬决策等。
5、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
包括供应商、客户、工ppt会课PP件T等P课P件T。课件
16
会计信息使用者
股东 经理人员
债权人 stakeholders
政府 供应商
雇员和工会
中介机构
ppt课PP件TP课P件T课件
财务预测报表
ppt课PP件TP课P件T课件
15
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1、股东
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债权人
需要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
3、政府机构
企业的会计资料从微观上讲,可以作为政府课税的基础 资料。尽管税务部门在征税时不会完全按照企业提供的会计报 表征税,但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仍然是征税的基本依据。
会计课件01总论78页PPT
![会计课件01总论78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de4acd0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1e.png)
会计学基础 第一章 总论
42
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
持续经营假设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Accounting
很多会计估计建立在持续经营的前提条件上,如固定 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按合约履行偿债义务等。
会计学基础 第一章 总论 43
会计分期假设
Accounting
会计分期是指把会计主体的持续不断的经济活动过程,
第一类是关于会计的基本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 计法》。
第二类是有关会计业务的法规,包括会计业务处理所应 遵守的基本规则,一般原则,具体方法、手续、程序等。
第三类是有关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法规,包括对会计 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职责、技术职称、任免和 奖惩等方面的规定。
会计学基础 第一章 总论
➢ 会计核算采用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会计对象进 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的记录
会计学基础 第一章 总论
18
Accounting
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 求,利用会计核算所取得的会计信息,对会计主体的 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使之达到预 期目标的功能。
会计监督是一个包括事前监督、日常监督和事后监督的 一个过程;具有经常性和连续性
会计学基础 第一章 总论
9
一、会计的对象
Accounting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的对 象有一般对象和具体对象。
会计的一般对象: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量 度加以计量、记录的经济活动。
会计的具体对象:会计要素。
会计学基础 第一章 总论
10
制造业资金运动图
Accounting
资金投入
单位成本:
1080元╱4=27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 一、会计的产生
• (一)古代会计-会计产生到复式簿记应 用前
• 人类的史前时期到13世纪
• 古埃及的内控制度与记录官 • 古巴比伦的商业和公共管理记录官 • 黏土版所载的楔形文字 • 中国周朝的司会掌管百物财用 • 宋朝的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
在)
(二)近代会计-复式簿记应用到20世纪50年代
(二)我国会计准则体系
• 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则 • (1)客观性原则 • 会计要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
行如实反映企业的各项交易、事项: • 信息的可验证性、中立性 • (2)可比性原则 • 不同企业对相同业务的处理应按照规定的
会计方法进行,各项指标的计算口径保持 一致,各企业间的信息可比
•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不完全吻合:
会计主体
•
大于 法律主体
•
会计主体 等于 法律主体
•
小于
•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关系示意图
(二)持续经营
• 在可预见的将来,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不 会面临清算和倒闭,资产将按原持有目的 使用,负债也将按照原有的各项约定进行 偿还
• 会计主体不是一次性的经营,也不是随时 准备关闭、停业、清理,或有一个预定的 期限,而是要持续永久的经营下去。
会计学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课程结构
会计学总论 会计循环 流动资产 长期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损益 会计报告
第一章 总论
•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二节 会计的涵义与目标 • 第三节 会计假设与基本原则 • 第四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 第五节 会计规范与会计伦理
• 投资决策 • 筹资决策 • 生产经营决策 • 贷款决策 • 购销决策 • 税收征收与减免(退税)决策 • 工资水平决策 • 养老保险决策 • 国家财政及产业政策决策
第三节 会计假设与基本原则
• 一、会计假设 • 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环境
所做出的合理设定。 • 会计假设在我国也称会计核算基本前提,
• 地中海沿岸,商业贸易和金融业发展,建 立银行、发明汇票。经济的发展使单式簿 记受到挑战,出现了复式簿记的萌芽。
• 复式簿记产生的几个条件:书写艺术、算 术、私有财产、货币、信用、商业、资本 在当时的意大利均已具备。
(三)现代会计-20世纪50年代至今
•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与应用 • 传统会计分成对内会计(管理会计)和对
• 用统一的货币进行计量 • 假设币值稳定不变
二、会计基本原则
• (一)美国的会计准则称为公认会计准 则(GAAP),其制定大体可分为三个阶 段:
• 第一阶段(1939-1959): • 会计程序委员会制订会计准则阶段 • 第二阶段( 1959-1973) : • 会计原则委员会制订会计准则阶段 • 第三阶段( 1973至今): •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订会计准则阶段
• 2.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
• (1)权责发生制原则
• 权责发生制原则也称应计制原则,要求企 业会计核算应以权责发生之为基础
• 凡属于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或已经发生的 费用,无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支付,均应 确认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
•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款项 已经在当期收到或支付,也不能作为当期 的收入或费用处理
• (3)一致性原则
• 同一企业前后各会计期间所采用的会计方 法应保持前后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 (4)相关性原则
• 会计信息要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应 具有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
• (5)及时性原则
• 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只有及时的信息方能 有效
• (6)明晰性原则 • 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
二、会计目标
• 会计的基本目标是为各种信息使用者提供 其决策有用的各项相关信息
• (一)会计信息使用者
• 内部使用者:企业各级管理层人员及全体 职工
• 外部使用者:投资者
• 债权
债权人(包括现有的投资者、
•
人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
•
国家税务等管理机关
•
证券分析机构及证券分析师
(二)会计目标中的相关决策
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 (二)海派会计观点 • 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一个经
济信息系统。将大量的信息进行识别,并 将可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进行加工、 处理,再以特定方式将加工的信息输出给 信息使用者。
会计信息系统示意图
• 信息输入 信息输出
信息信交息换交换
• 会计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主要是财务信息)的一个信息系统
是对会计对象的确定、会计政策的选择和 会计人员对会计事项的判断、数据的加工 过程提供了基本依据。
(一)会计主体
• 会计主体也称经济主体,是对会计反映的内容做 出的假设,它规范了会计的空间范围和立场
• 会计必须为特定主体利益服务,要区别某一主体 和其他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
• 要明确会计主体与其所有者之间的界限
外会计(财务会计) • 这一划分使会计进入了一个新领域,并随
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会计发展的几个阶段和会计新领域
• (一)里程碑性质的事件 • 1494年意大利传教士、数学家卢卡.巴其
阿勒编写《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其中 第3章《簿记论》详细介绍了复式簿记, 使会计进入了一个新领域 • 1854年,英国爱丁堡特许会计师公会的批 准成立,标志着会计作为独立职业的出现。 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出现使会计有了长足发 展。 • 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财务会计
• 解决了资产计价和费用分配
• (三)会计分期
• 会计上对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济活动过 程,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时间段,并 按该时间段定期进行会计反映。
• 历年制、跨年制
• 权责发生制、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 出、配比原则、一致性
(四)货币计量
• 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提供货币计量为主的 财务信息系统
(二)会计新领域
• 管理会计 • 社会责任会计 • 人力资源会计 • 外币会计 • 作业成本会计 • 环境会计、 • 国际会计、税务会计 • 通货膨胀会计、合并会计报表、分部报告
会计
第二节 会计的涵义与目标
• 一、会计涵义的几种观点 • (一)陆派会计观点 •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