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工程课程设计计划书2011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移动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第一章设计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设计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设计指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设计内容............................................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语音测试-TEMS测试....................................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1TEMS语音测试前准备.............................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2进行测试.......................................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3测试数据的回放和处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4测试文件导出...................................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5测试数据统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优化调整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章本课程设计改进和建议................................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五章总结................................................ 错误!未指定书签。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指导书主编:毛昕蓉康晓非李荣孙翠珍西安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12年03月目录1.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作用与目标 (1)2.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选题原则与工作组织 (1)2.1选题原则 (1)2.2工作组织 (2)3.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基本要求 (3)3.1 内容要求 (3)3.2 基本要求 (3)4.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实验室条件 (3)5.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 (4)6.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选题题目及设计要求 (5)6.1 通信系统设计类 (5)6.1.1适用于煤矿井下话音通信和数据采集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案 (5)6.1.2 室内无线定位技术的方案设计 (6)6.1.3 小灵通(PHS)系统基站覆盖选址方案设计 (7)6.1.4 基于光路交换的光因特网体系结构设计 (8)6.1.5 无源光网络在接入网中的设计 (9)6.1.6 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的设计 (10)6.2 软件设计类 (11)6.2.1 直扩系统的实时仿真 (11)6.2.2 直扩系统伪码捕获方法的仿真 (12)6.2.3 跳频图案的设计 (13)6.2.4 基于MATLAB GUI的抽样实验系统设计 (14)6.2.5 基于MATLAB GUI的模拟调制实验系统设计 (14)6.2.6 基于MATLAB GUI的数字调制实验系统设计 (15)6.3 硬件设计类 (16)6.3.1 基于并联谐振回路的中频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16)6.3.2 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的设计 (17)6.3.3 乘法电路的设计 (18)6.4 应用设计类 (19)6.4.1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设计 (19)6.3.2 云计算在教育系统中的应用方案设计 (20)6.3.3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计 (21)6.3.4 4G移动通信中智能天线设计 (22)6.3.5 基于电力线通信的家庭网络系统实现 (23)6.3.6 基于GSM短信模块的家庭安防系统 (24)附录: (25)1.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作用与目标《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实践设计课程。

移动通讯工程设计方案

移动通讯工程设计方案

移动通讯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移动通讯技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移动通讯工程设计方案致力于通过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通讯服务。

本方案旨在对移动通讯工程进行设计和规划,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通讯体验。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设计移动通讯网络,包括基站建设、网络规划、设备选型等内容。

我们将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为用户提供高速、稳定的移动通讯服务,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通讯需求。

三、项目目标1. 为移动通讯用户提供高速、稳定的通讯网络。

2. 提供覆盖范围广泛的通讯服务,满足用户的各种通讯需求。

3. 保障通讯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网络故障和安全威胁。

4. 降低通讯网络的维护成本,提高网络的运营效率。

四、项目内容1. 基站建设:设计和规划基站的位置和覆盖范围,确保基站布局合理、覆盖范围广泛。

2. 网络规划:对通讯网络进行规划,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和通讯节点,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3. 设备选型:选择合适的设备,包括天线、基站设备、传输设备等,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4. 网络安全:设计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保障网络的安全性。

5. 维护策略:制定网络维护策略,包括定期检查、设备维护、故障排除等,确保网络的运行稳定和高效。

五、项目实施计划1. 项目启动阶段:进行项目启动会议,确定项目的目标、范围和工作计划。

2. 设计与规划阶段:进行移动通讯网络的设计和规划,确定基站位置、网络拓扑结构、设备选型等内容。

3. 设备采购阶段:进行设备采购,选择合适的设备供应商,确保设备质量和性能满足要求。

4. 网络建设阶段:进行基站建设和网络布线,保证基站位置合理、网络布线规范。

5. 测试与调试阶段:进行网络测试和调试,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6. 网络运营阶段:正式投入使用,对网络进行日常维护和运营管理。

六、项目实施风险1. 基站建设风险:基站建设需要考虑地理环境、建筑结构等因素,容易受到地形、建筑物阻碍,需要合理的规划和施工。

移动通信第二版课程设计

移动通信第二版课程设计

移动通信第二版课程设计1. 概述本课程设计是移动通信第二版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移动通信领域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设计和解决移动通信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面向理论知识的教学,其中包括基础理论、通信技术和信令技术等内容;第二部分是面向实践的课程设计,学生将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一个实际项目,并为其开发一个移动通信解决方案。

2. 课程设计内容2.1 项目需求分析在本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实践,并为其设计一个解决方案。

在项目选择之前,需要对现有的移动通信技术、市场需求、资源和成本等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系统架构设计在项目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需要确定系统的整体架构和设计方案,包括硬件和软件的选择、通信协议的设计、信令和控制的实现等内容。

在系统架构设计中,需要对现有研究成果和技术标准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参考。

2.3 技术实现方案在完成系统架构设计后,学生需要具体实现系统的各个模块,并进行调试和测试,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和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在技术实现方案中,需要注意代码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2.4 系统评估和优化在实现系统之后,学生需要对系统进行评估和优化,包括对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用户体验等进行测试和分析,识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和改进。

在系统评估和优化中,需要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充分评估系统的整体效果和效益。

3. 学习目标通过完成本课程设计,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掌握移动通信领域中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并理解其应用场景和应用需求;•培养分析和解决移动通信问题的能力,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技术实现等方面;•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一个实际项目;•掌握科学的系统评估和优化方法,能够从整体上对系统进行评估和改进。

4. 学习评估本课程设计的学习评估采用综合考评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项目报告和演示:学生需要为所选的项目撰写一份报告,并展示其设计方案和技术实现成果;•系统效果和评估:学生需要对完成的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并撰写一份详细的评估报告;•课程作业和考核:学生需要完成与课程设计相关的课堂作业和考核内容,并参加期末考试。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通信技术和方法,如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3. 了解通信工程中常用的信号处理技术和传输媒介,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通信原理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设计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使用通信设备和软件进行数据传输、接收和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通信领域新技术的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

3.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通信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将通信工程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通信工程基础知识,对通信技术和设备感兴趣,希望通过实践操作提升自己的技能。

教学要求:结合通信工程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深入理解通信原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介绍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包括信源、信道、信宿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通信系统概述2. 通信原理:讲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技术。

教材章节:第二章 通信原理3. 信号处理技术:学习信号采样、量化、滤波等处理方法,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信号处理技术4. 传输媒介:介绍有线和无线传输媒介的特点及适用场景,如光纤、同轴电缆、无线电波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传输媒介5. 通信设备与软件:学习常用通信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通信仿真软件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通信设备与软件6. 通信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简单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培养实践能力。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附件1西安邮电学院专业课程设计报告书系部名称: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姓名:专业名称:通信工程专业班级:时间:2011年10月10日至2011年10月21日附件2 西安邮电学院 通信工程 系 专业课程设计 成绩鉴定表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进行时间 2011年10月10日 — 2011年 10 月21日题目专业课程设计具体内容第一周基础型实验模块(实验一—实验四) 第二周 基础型实验模块(实验五—实验六) 提高型实验模块(实验一—实验五)成绩鉴定接受单位评价 (20分)学习态度(10分)学习纪律(10分)报告鉴定 (30分) 报告内容与教学计划内容结合程度(15分)报告质量(主题、结构、观点、逻辑、资料)(15分)验收鉴定 (50分)程序的合理性(15分)调试过程(20分) 调试结果(15分)评阅教师姓名职称成绩评语评阅教师签字年 月 日实验一时间表调度实验一、实验目的时间调度表实验用来考查自己对时间表调度原理的掌握情况。

二、实验原理及设计在程控数字交换的体系结构中,周期级程序(例如摘挂机检测程序、脉冲识别程序、位间隔识别程序)是由时间表调度实现的。

所谓时间表调度,是指每经过交换系统的最短有效时间(这通常是指各周期性程序周期的最大公约数),都会检查调度表的调度要求,如果某个程序在这时需要执行,则调度程序开始执行它。

调度表任务如下进行初始化:时间(10ms)\任务0:摘挂机检测任务1:脉冲检测任务2:位间隔检测任务0 0 1 01 0 1 02 0 1 03 0 1 04 0 1 05 0 1 06 0 1 07 0 1 08 0 1 09 0 1 110 0 1 011 0 1 012 0 1 013 0 1 014 0 1 015 0 1 016 0 1 017 0 1 018 0 1 019 1 1 1这个交换系统提供了三个周期性调度程序(摘挂机检测程序、脉冲识别程序和位间隔识别程序),它们的调用周期分别为200ms、10ms和100ms,所以我们系统的最小调度时间为10ms。

通信工程2011

通信工程2011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专业培养方案适用专业:通信工程适用年级:2011级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通信理论、通信工程实践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够在通信领域中系统地、较好地掌握信息的传输技术、交换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从事电子信息系统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运行维护、企业管理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现代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能力,适应现代通信与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光通信、有线与无线通信、宽带通信、多媒体通信等诸多新技术;具有设计、开发、调测、维护、施工、管理及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磁场理论、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现代通信网、光纤通信、数字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交换技术、宽带网络接入技术、智能网及多媒体通信技术等四、专业特色本专业在系统学习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的同时,加强计算机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数字程控交换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技术的课程建设。

突出各个实习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规划,着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强化嵌入式系统开发及编程能力的训练,努力培养适应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电子技术实验、电子系统课程设计、电子系统创新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通信网专题实验,光通信技术、有线与无线通信技术专题实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六、修业年限与学位授予修业年限:四年学位授予:工学学士七、毕业合格标准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报告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报告1. 引言在当今社会,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档旨在介绍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设计目标、设计方法、实施过程以及结果分析等。

2. 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对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通过设计实践提升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2.1 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2.2 能够使用相应的软件工具进行移动通信系统的建模和仿真;2.3 能够分析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并提出优化方案。

3. 设计方法本课程设计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施:3.1 理论学习: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3.2 实验实践:学生通过设计、搭建和测试移动通信系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3.3 数据分析: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评估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4. 实施过程本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系统需求分析:根据实验目标和要求,确定设计所需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4.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4.3 系统搭建和测试:按照设计方案,搭建移动通信系统并进行相关功能和性能测试;4.4 数据收集和分析: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估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4.5 优化方案提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优化移动通信系统性能的方案,并进行实施和测试。

5. 结果分析在本课程设计中,通过实施上述步骤,得出了以下结果:5.1 实现了一个功能完善的移动通信系统,满足了设计目标中的要求;5.2 通过对系统性能的评估,分析了不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5.3 经过改进和优化,系统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6. 附件6.1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方案图纸;6.2 移动通信系统测试数据记录表;6.3 移动通信系统性能分析报告。

课程设计指导书OFDM调制

课程设计指导书OFDM调制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名称:移动通信课程设计设计题目:BPSK调制QPSK调制GMSK调制OFDM调制直接扩频序列调制使用班级:通信101-2 指导教师:宫淑兰、曹建荣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通过移动通信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移动通信理论知识用到具体的工作和学习中,加深对理论理解,要求学生能够对课本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客观认识,并掌握数字调制与解调对移动通信的通信质量的影响。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学习OFDM系统的传输原理,并使用Simulink搭建OFDM系统的调制与解调模块,利用高斯信道模块来模拟信号传输仿真,用示波器观察各点波形,通过与理论波形的对比,验证电路的正确性。

不得从网上下载或者抄袭别人的资料,一经发现,课程设计不及格。

三、课程设计进度表时间为一周,大致划分如下:第一天:布置任务及分组,总体需求分析,编写相关文档,设计说明,查找资料第二天:各模块的参数设计第三天:各模块的调试与修改,系统组装,程序总调试,修改。

第四天:调试仿真程序。

第五天:书写设计说明书,答辩。

四、课程设计步骤与方法1、需求分析:为提出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

用自顶向下或自底向上的方法创建主系统和子系统,控制模块间的相互作用。

2、根据需求,设计系统功能模块,并设计相应的模块参数。

3、根据基本思路,确定输入和输出,设计仿真图。

4、确定用到的所有模块参数的正确性,并对仿真图进行测试。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1)封面2)目录3)正文4)参考文献5)若有程序源码,可附在后面(纸质、电子版)五、课程设计答辩完成课程设计后,组织学生进行答辩,讲解设计思路和方法。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李建东等《移动通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 樊昌信《通信原理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3] 赵鸿图等《通信原理MATLAB仿真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七、课程设计指导书撰写格式要求:课程设计指导书要求用A4纸Word排版,上下左右边距各留20mm;标题用三号黑体字;“课程名称:”等基本信息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填写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字;段落标题(或段落号)用四号黑体字;行距为单倍行距。

4glte移动通信课程设计

4glte移动通信课程设计

4glte移动通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4G LTE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网络架构;2. 了解4G LTE的关键技术,如OFDM、MIMO、SAE等;3. 掌握4G LTE网络的规划、优化和运维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4G LTE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4G LTE网络规划和优化的实际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关注和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对我国4G LTE技术发展的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3. 引导学生认识到4G LTE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4G LTE移动通信技术,为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通过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在未来职场中的竞争力。

二、教学内容1. 4G LTE概述- 网络架构与发展历程- 4G LTE标准与关键技术2. 4G LTE技术原理- OFDM技术原理与应用- MIMO技术原理与应用- SAE架构与协议栈3. 4G LTE网络规划与优化- 网络规划原则与方法- 无线网络优化策略- 网络规划与优化工具应用4. 4G LTE网络的运维与管理- 网络运维的基本概念与任务- 4G LTE网络故障处理- 网络性能分析与优化5. 4G LTE实际案例分析- 国内外4G LTE网络部署案例- 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4G LTE技术的实际应用。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具备4G LTE 网络规划、优化和运维的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运用通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熟悉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简单的通信系统;•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具体安排如下:1.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2.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3.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4.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具体案例和实例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信工程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阐述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信技术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移动通信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学生在移动通信领域有扎实的基础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本课程教学大纲将全面介绍移动通信的相关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架构;3. 理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包括信道编码、调制解调、多址技术等;4. 熟悉移动通信标准和相关协议;5. 能够分析和设计移动通信系统;6. 了解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1.1 移动通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1.3 移动通信的特点与应用2. 移动通信系统原理2.1 无线传播特性与信道模型2.2 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与功能模块2.3 基站与移动台的通信过程3. 无线信道与调制技术3.1 信道编码与纠错技术3.2 无线信道的特性与建模3.3 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4. 多址技术与多用户检测4.1 多址技术的基本原理4.2 多用户检测技术4.3 分布式与集中式多址技术5. 移动通信标准与协议5.1 2G、3G、4G和5G移动通信标准 5.2 移动通信协议的体系结构5.3 移动通信中的安全和隐私保护6.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6.1 系统容量与频谱效率6.2 多天线技术与空分复用6.3 移动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7. 移动通信应用与发展趋势7.1 移动通信在物联网和智能交通中的应用7.2 移动通信的创新与发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授课方式:理论课、实验课、案例分析等;2. 教学手段: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3. 教学辅助:教材、PPT课件、实验设备等;4. 自主学习:推荐相关教材、学术论文和网上资源;5. 评估方式:课堂测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等。

五、教学要求与评估标准1. 学生应出勤率达到规定要求;2. 学生应按时完成相关课程作业和实验报告;3. 学生应参加课程设计并顺利通过评审;4. 学生应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合格的成绩。

课程设计通信工程

课程设计通信工程

课程设计通信工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掌握数字通信、无线通信和光通信等关键技术;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和指标。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通信工程问题;具备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力;能够使用常用的通信设备和软件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字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光通信技术。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估方法,包括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2.数字通信技术:讲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数字调制、数字解调、信道编码和误码纠正等。

3.无线通信技术:介绍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无线电波传播、多址技术、频率分配和功率控制等。

4.光通信技术:讲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光纤的传输特性、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通信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和技巧。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动手实践,加深对通信工程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案和教学视频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通信工程的概念和原理。

移动通信工程课程安排方案

移动通信工程课程安排方案

移动通信工程课程安排方案1. 课程概述移动通信工程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它涉及到无线通信技术、移动通讯系统、通信网络、信号处理、电子电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课程从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出发,系统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技术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移动通信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1. 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2. 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了解数字通信系统、基站和蜂窝系统、无线传输技术等相关知识,并具备相关的实践操作和分析运用的能力;4. 通过案例分析和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和分析的实际能力。

3.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2. 数字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3. 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 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传输技术;5.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和蜂窝系统;6.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规划与优化;7. 移动通信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护。

4. 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模式: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点;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训练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动手能力;3. 项目设计: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讨论交流:通过问题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5. 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1. 教师讲授:教师通过讲授移动通信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技术要点和应用技巧;2. 实验操作: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训练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 项目设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课堂讨论:教师主持课堂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6. 教学评估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1. 考试评价: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要点的掌握情况;2. 实验评价: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评价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 项目评价: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设计,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交流,评价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移动通信网课程设计

移动通信网课程设计

移动通信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2. 学习并了解移动通信网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3. 掌握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优化和运维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实际问题;2. 培养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规划和优化的实际操作能力;3. 提高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3. 增强学生对国家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认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拓展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移动通信技术有一定了解,求知欲强,喜欢探索新技术。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移动通信网基本概念:包括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移动通信概述”2. 移动通信网原理与技术:学习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标准化进程;- 教材章节:第二章“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3. 移动通信网体系结构: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分层结构、接口标准及相关协议;- 教材章节:第三章“移动通信网络体系结构”4. 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学习网络规划、优化方法以及工具的使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5. 移动通信网络的运维与管理: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运维流程、管理制度及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五章“移动通信网络运维与管理”6. 移动通信应用与案例分析:探讨移动通信在物联网、5G等领域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 教材章节:第六章“移动通信应用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 第1周:移动通信概述及发展历程;- 第2周: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 第3周:移动通信网络体系结构;- 第4周: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 第5周:移动通信网络运维与管理;- 第6周:移动通信应用与案例分析。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总体要求及课程设计题目总体要求:对学生大学整个阶段知识积累的总结是毕业设计, 课程设计。

如果学生经过的是一个完善的课程设计环节, 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 的过程。

此次课程设计其目的在于加深对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 Multisim 软件对电路进行设计和仿真。

1)可以查找相关资料,使用网上免费信息资源,但要符合题目要求功能; 2、设计完成时进行答辩,答辩不通过为不合格。

设计题目:1) 2ASK 调制与解调系统的设计(4人组)主要技术指标:1. 数字信号用施密特电路实现2.载波信号用LC 振荡器实现(频率:1MHz )频率稳定度f ° w 5 10 4/小时输出电压的峰峰值为V p p > 1V3. 数字信号占空比可调(选作)4. 误码率(选作)2) 2FSK 调制与解调系统的设计(4人组)主要技术指标:1. 数字信号用施密特电路实现2. 载波信号用LC 振荡器实现(频率:1MHz )频率稳定度 f 。

.」f ° w 5 10 4/小时输出电压的峰峰值为V p p > 1V3. 数字信号占空比可调(选作)3) 频率发生器的设计(3人组)主要技术指标:1. 用单片机设计一个频率发生器而对一门课程的阶段性总结手段就是 不仅可以提升学习兴趣、 总结所学 是一个有效的知识的再提高、再丰富2.产生100HZ 至U 100KHZ 之间的频率(100HZ、500HZ、1KHZ、5 KHZ、10 KHZ、50 KHZ、100 KHZ)3.占空比可调4).集电极调幅电路的设计(4人组)已知条件:+VCC = 12V,晶体管为3DG130 (3DG12),回路电感根据所定频率选用活自绕,可用环形磁芯,也可用高频骨架绕制。

主要技术指标:1•中心频率f。

=(根据设计及级联电路的要求自行决定,将你所选择的频率填上)2•输出功率P° > 100 mw,效率> 40% ,调幅度m a > 0.3 ,负载R L =51 Q5)•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4人组)已知条件:+VCC = 12V,晶体管为3DG100,负载R L=1KQ,变容二极管2CC1C,回路电感根据所定频率选用或自绕主要技术指标:1.中心频率f。

通信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书

通信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第1章概述 (1)1.1 研究背景 (1)1.2 设计的实际目的与意义 (2)1.2.1 设计的目的 (2)1.2.2 设计的意义 (3)1.3 行人过街设施 (3)1.3.1 跑道灯 (4)1.3.2 倒计时灯 (4)第2章系统设计方案 (5)2.1 系统总体方案 (5)2.2 硬件设计 (5)2.2.1 单片机简介 (5)2.2.2 单片机发展的三大阶段 (6)2.2.3 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6)2.2.4 单片机的应用 (8)2.2.6 本设计中所用单片机AT89C51 (9)2.2.7 AT89C51的主要特性 (9)2.2.8 AT89C51引脚排列及功能 (10)2.2.9 AT89C51最小系统电路 (11)2.3 主电路模块简介 (12)2.4 AT89C51 电路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13)2.5 硬件系统功能原理 (14)第3章软件系统设计 (16)3.1 设计中所用到的编程语言 (16)3.1.1 Keil C51 简介 (16)3.1.2 汇编语言简介 (18)3.1.3 Keil C51与汇编语言的接口 (19)3.2 主要程序与流程 (20)3.3 各主要部分的软件设计 (21)3.4 Proteus软件仿真 (21)结论 (24)致 (25)附录A 程序代码 (27)附录B 系统原理图 (33)第1章概述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的经济贸易和社会活动日益繁忙,人员与社会交往日渐增多,使得原本就比较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交通拥挤问题尤为严重,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行人和机动车之间的冲突。

在现代交通系统中,步行交通系统无论是作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一种独立的交通方式,还是作为其他各种交通方式相互连续的桥梁和补充,都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辅助系统。

人类的活动还不能完全离开步行这种本能交通,在城市里上班、购物等活动中步行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目前,我国各大中城市都在紧地进行人行立交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完善步行系统,尝试解决人车冲突问题,以期做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但是现有的立交设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丹、罗薇
本学期承担相应课
程教学任务情况
承担
课程设计目的
及任务内容
1.教学目的
设置移动通信工程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设计之后,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技能。
对正式投入运行的GSM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
2011优化调整方案
新实验楼417
2011-11-29—2011-12-1
撰写设计报告
新实验楼417
2011-12-2
上交报告、答辩
新实验楼417
教研室主任:李勇填表人:吴丹填表时间:2011-09-21
2.教学内容
对正式投入运行的GSM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调整或采取某些技术手段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取最佳效益,同时也对GSM网络今后的维护及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优化调整方案
在对数据进行详细采集、分析和研究后,常常会涉及到天馈系统的调整、基站的调测、频率规划的调整、系统参数的调整、话务均衡以及增加一些微蜂窝等优化方案实施活动。
[3]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编著,GSM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4]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编著,TD-SCDMA移动通信技术
[5]《移动通信技术》,杨秀清等,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
时间及进度按排
日期
设计内容
地点
2011-11-21—2011-11-24
资料查找、学习相关技术
新实验楼417
2011-11-25—2011-11-26
2.设计实现的正确性,包括设计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规范等.20%
3.设计功能的完善程度,包括功能的基本实现,基本完善,完全实现.20%
4.学生的工作态度,独立工作能力. 20%
5.课程设计报告. 20%
参考文献
及资料
[1]吴伟陵主编,移动通信原理(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彭利标编著,移动通信设备(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天馈系统调整(2)基站调测(3)频率规划调整(4)参数调整(5)话务均衡(6)利用微蜂窝完善网络
课程设
计要求
1.总体要求
(1)学生对移动通信网络熟悉。
(2)要求学生优化方案正确合理。
(3)方案能解决一些问题。
(4)设计报告内容的正确性、全面性、逻辑性等。
2.设计报告要求
1、查阅文献资料,一般在4篇以上;
2、根据课设题目要求,严格按照课设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课设任务
3、完成课设论文,不少于5000字;
主要内容:中文摘要150字,关键词3-5个。正文内容包括:基本原理、设计方案的选择与确定;详细的设计过程及结果做出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写出心得体会。
考核标准
1.设计思路的正确性,包括是否采用了合适的建模分析方法等.20%
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计划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设计名称:移动通信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0841、0842
指导教师0841吴丹、吉李满0842罗薇、张立新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教研室:通信教研室
2011年9月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名称
移动通信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班级
T0841、2
指导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