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测评和模拟试卷课件

合集下载

第24课《山坡羊潼关怀古》课件(共2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4课《山坡羊潼关怀古》课件(共2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文精讲
• 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蕴含了作者哪些感 情?
因为“兴”,必大兴土木,百姓受其害;“亡”,则战争频繁,百姓遭殃。 这是全曲之“眼”,点明了主旨。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统治阶级
与劳动人民的对立关系,蕴含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穷苦百姓的 同情。
课文精讲
• 分析这首散曲的感情基调。
课文精讲从炼字的角Fra bibliotek,说说“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妙处。
拟人 聚 视觉
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不仅写出峰峦的众多,而且 赋予峰峦以生命的意志,表现出它们向潼关聚集的动势。
听觉

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同样赋予它以生命和感情。
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课文精讲
• 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
全曲表达了作者的沉痛、愤慨之情,感情强烈、率直。写景部分大处 着笔,意境开阔;抒情部分表达“踌躇”“伤心”情绪;议论部分诗人怀古 伤今,情感喷发,悲愤难当。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检 测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叁部分
2024/9/30
19
写作特色:
课文精讲
1.写景、抒情、议论,完美结合 作者先描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地势,然后由长安万间宫阙均化为“土”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山坡羊·潼关怀古四级五级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2024/9/30
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目 录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共57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共57张ppt)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全文以“论战”为重点,紧扣“论”字选材与剪裁,详写曹 刿言论——战前准备取信于民的作战条件,战后总结胜利经 验,这反映了曹刿的“远谋”。 B.鲁庄公战前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对近臣施加“小惠”和祈 求“神福”上;战中又急于求胜;战后还不知为何胜利。可见 他是个糊涂昏君。 C.课文主要记叙曹刿与庄公的对话及指挥作战的史实,说明 只有取信于民和战略战术得当,把握好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 利。 D.文章惜墨如金,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做到了辞约而意 丰,言简而意明。
4.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向全国发起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5.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对陈胜有所注意。 6.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戍卒多愿听吴广的差遣。
7.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能免于斩刑,但戍守边塞的人十分之六七也得死去。
四、一词多义
五、重点实词
六、重点虚词
七、重点句子翻译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 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3.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邹忌从与徐公比美受蒙蔽的遭遇中,敏锐地感觉到齐王受 蒙蔽的程度比自己更深。 B.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下令鼓励群臣吏民进谏,数月之 后,前来进谏的人让朝廷门庭若市。 C.邹忌向他的妻、妾、客询问他与城北徐公谁更美,三人都 认为他比徐公美,但措辞上有细微的差别,由此体现出三人 与他有亲疏远近之别。 D.邹忌将治国安邦的道理寓于日常生活琐事中,有着高超的 进谏艺术,同时,齐王也有勇于纳谏的胆识和气度。二人共 同促进了齐国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战胜敌国的局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5.孔乙己 (共4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5.孔乙己 (共40张PP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手本是用来从_事__生__产__劳_动__的__,__可__孔_乙__己__的_ 手最 (2后)他竟喝用完来酒走,路便,又写在出旁了人孔的乙说己笑的声悲中惨,命坐运着。用这手慢慢
走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
5.孔乙己
5.难点突破 师:小说的结尾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 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
确”,这样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生甲:不矛盾。作者这样写是有深意的。孔乙己是个可 有可无的小人物,没有人关心他,没有人能确切知道他 是死了还是活着,只能说“大约”,“大约”写出了孔
4.下列句子没有B 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十分干净、整齐。 B.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但他在我们
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 C.学校通知说,让王老师本月20日前去汇报。 D.为了避免不再遭到嘲笑,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 【解析】A句搭配不当;跌C,句跌“…前…去””有歧义;D 句否定不当。
辨—辩。
筋 污人清白
3.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C 组关联词 是( )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______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 不得;______孔乙己到店,______可以笑几声, ______至今还记得。
【解A析.】就考查如关果联词就的使那用么,B注.意便关联只词要用来就表示因复此句 的分C句.间也的关只系有。第才一空所填以“D也.”就,前只后要分句才是并因列此关 系;第二、三空填“只有”“才”,这是条件复句,第 四空填“所以”,此处分句间为因果关系。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套全册课件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套全册课件

A
与第一节诗的内容相照应。
艺术特色
舒婷是一位情感型诗人。她的诗歌创作的宣言是人的价
值和尊严。多借鉴外国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维方式,构思 独特,情调婉约,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她的诗不侧
D
A 重客观生活的描摹,而是注重表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她从关系个人的命运和价值出发上升到对他人对民族命运 的关切。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的叛逆精神,又有执着 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优美,突破生活的客观规
a ;这些意象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这正是改革开放以前中
国社会的真实写照。
课文精读
4.这第一节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我们在朗读时 应用什么样的语调?
D
A
点拨: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以深沉而悲痛 a
的感情来朗读。
课文精读
5.读第二节诗,诗人使用“花朵”这一意象有什么 作用?
点拨:诗人使用“花朵”这一意象,它的出现带来了轻松与美 A 的感受,这花朵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飞 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 a 了百姓对生活的希望。因此,诗人使用“花朵”代表我们古老的 祖国的希望。虽然有些微茫,但它存在着就会带给我们努力奋争 的力量。因此这时诗人呼喊“──祖国啊!”,但那声音就不再是 单纯的痛苦,而是在沉重中露出了点点的希望了。 D
诗”。其带有鲜明的“异类”色彩和新的美学原则,向诗坛发起了强
D
A 烈的冲击。“朦胧诗”在文学创作和创作思想上有了新的突破。在诗
歌的内涵上追求自我价值,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在当时特定的
a 历史背景下,往往具有批判意识和忧患意识,表现出冷色调。注重主
题的创造和个人内心感情的抒发,表现自我意识的闪念和幻觉。这些

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模拟考试【及参考答案】

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模拟考试【及参考答案】

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模拟考试【及参考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妖娆.(ráo)箱箧.(qiè)恣.睢(zì)矫.揉造作(jiáo)B.冠冕.(miǎn)箴.言(zhēn)拮.据(jié)自惭形秽.(huì)C.旁骛.(wù)宽宥.(yòu)阔绰.(chuò)五行.缺土(háng)D.亵.渎(xiè)矗.立(zhù)眺.望(tiào)强聒.不舍(guō)2、下列选项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A.告罄缥缈契约随声附和据为已有B.狭隘祈祷折损骸人听闻春寒料峭C.伫立战栗温驯忍俊不禁垂垂暮老D.红绫闲暇修茸孜孜不倦扑朔迷离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一项是()A.这一派奇美令人眩目,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B.在成绩面前,他也会经常鞭策..自己,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C.白从儿子离家出国留学后,她每天都望眼欲穿....,盼望他能早日学成回来。

D.在这次演讲比赛中,他才华出众,夸夸其谈....,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最近,我国成功发射了风云二号H星。

B.做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C.我校代表队在趣味运动会上,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最终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D.一个黄昏的早晨,有一个年轻的老人,骑一匹雪白的黑马,会晤他亲爱的敌人。

5、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⑨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①对偶②排比③拟人B.①排比②夸张③拟人C.①排比②对偶⑨反问D.①夸张②对偶③反问6、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它和慎独是相对而言的,强调的都是一个“慎”,即独处或众处,都要心中有戒,做好自己。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模拟考试及答案(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模拟考试及答案(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模拟考试及答案(1)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A.酷.爱(kù)仰.望(yǎng)分泌.(bì)棱.角分明(léng)B.妥帖.(tiē)温柔.(róu)主宰.(zǎi)别具匠.心(jiàng)C.宽敞.( chǎng)慰藉.(jí)履.行(lǚ)独树一帜.(zhì)D.蔓.延(màn)镶嵌.(qiàn)云霄.(xiāo)余音绕粱.(liá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告罄骇人听闻一泄千里杂乱无章B.荣膺迫不及待眼花瞭乱粗制滥造C.蓬蒿迥乎不同在劫难逃月明风清D.倒坍既往不究恻隐之心贪赃枉法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

B.纪录片《历害了,我的国》描摹和勾勒了近五年的前行车辙,彰.显.了国家实力。

C.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巧妙绝伦....的工匠精神。

D.感恩是人类心灵之花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芳香,是人性中真善美的华章。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市委书记易鹏飞指出,精准扶贫必作于细,既要关注即将脱贫的贫困群众,也要关注已脱贫但不稳固的困难群众。

B.“保护母亲河”行动,旨在培养广大青少年生态环保,动员广大青少年为建设“五个郴州”贡献力量。

C.为改善空气质量,建设更美郴州,2018年春节前夕,郴州市政府发布了市城区规范销售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

D.4月27日,朝韩两国领导人在板门店会晒,为朝鲜半岛实现和平迈出了弥足珍贵的一步。

5、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③文章之美透射逻辑之美。文字是思维的载体,逻辑是思维的内核。文章首先在 形式上要符合逻辑,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一篇好的文章让人看得清楚,读得 明白。如果文章让人感觉思路不清、语焉不详,大多是逻辑出了问题:或者是概念 模糊不准确,或者是划分混乱不周延,或者是推理矛盾不科学,或者是论证跳跃不 充分,等等。逻辑清晰、论证严密只是第一步,逻辑之美还体现在揭示事物发展的 内在逻辑,通过由表及里的分析、由此及彼的推演,深刻探究存在于事物当中的规 律、存在于人心之中的共识,达到一语中的、一鸣惊人的效果。
②文章之美透射价值之美。立言立文目的在于明确目标、引领方向、凝聚人心、 启发行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章生命力的内核。北大红楼一楼西 头的阅览室是青年毛泽东工作过的地方。在这里,他经常阅读共产主义书籍,接受 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文章的价 值和魅力可见一斑。
6.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哪一段的论据?请阐述理由。 《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 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可作为第③段的论据。《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分析事物的内在联 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契合第③段中的“深刻探究存在于事物当中的规律、存在于 人心之中的共识”,证明了本段的分论点“文章之美透射逻辑之美”。
⑤文章之美透射美学之美。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形式和意象,具体到文章中,就 是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字技巧,营造美的意象和境界,给人以耳目一新、酣畅 淋漓的美的享受。比如,恰当运用排比、对偶、比喻、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让 文字灵动起来、富于变化。借鉴美的意象,融入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⑥“文以载道”。只有让思想之根深扎实践沃土,充分吸收阳光雨露和大地养分, 才能浇灌出美妙动人的文章之花。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PPT优质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PPT优质课件
2. 体会本词熔经铸史、借古讽今的写作 特点。(难点)
3.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情。 (重点)
背景链接
辛弃疾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旧历六月被 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 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这首词就写于开 禧元年(1205)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又名 京口,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 时成了南宋朝廷抵御金兵南下的江防前线。作为守 令,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总是触景生情,不胜 感慨,于是创作了这首怀古述志的著名词章。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
滚滚流。 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
连绵不尽的样子。
占据。
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
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这无 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当年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一方,坚持抗战, 没有停止。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对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 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一问 中原大地今何在?(答:沦落敌手。)
通过一问一答,写词人登临远望,由眼前美景引发 家国之思,表达对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显示了孙权非凡的胆识和气魄,表现了词人对他的赞颂之情。
这句话一是突出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兵多将 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 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坐断东南”,形势与南 宋政权相似。词人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反衬了 当时南宋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