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法国小说中的空间符号
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
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法国文化理论家之一,他的符号学原理对当代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符号学是一种研究符号和符号系统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符号的产生、传播和解读。
罗兰·巴特在他的著作中深刻地探讨了符号的本质和功能,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当代文化和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罗兰·巴特的符号学原理中,他强调了符号的多义性和流动性。
他认为,符号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语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和转化。
符号不是简单地代表着某种特定的含义,而是具有多种可能的解释和意义。
这种多义性使得符号成为了文化和社会交流中的重要工具,也为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空间。
另外,罗兰·巴特还提出了符号的“死亡”和“复活”问题。
他认为,符号在被过度使用和消费之后会失去原有的意义,变得空洞和无趣,进而“死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的语境的出现,这些“死去”的符号又有可能被重新激活,获得新的意义和生命力,实现“复活”。
这种对符号的“死亡”和“复活”的理解,为我们认识符号的演变和再生提供了新的视角。
此外,罗兰·巴特还强调了符号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符号并不是简单地反映现实,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建构和再现。
符号通过符号系统的运作,不断地塑造和影响着人们对于现实的理解和认知。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符号视为对现实的“镜子”,而应该理解符号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符号在文化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罗兰·巴特的符号学原理为我们理解文化和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他的观点和理论不仅对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也为我们认识当代社会和文化现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对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的深入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符号的多义性和流动性,认识符号与现实的复杂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当代文化和社会。
罗兰巴特 符号的意指作用 案例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是法国著名的文化批评家、语义学家和符号学家。
他对符号的研究在当今的文化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出发,探讨符号的意指作用,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一、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罗兰·巴特在《象征形式》一书中提出了符号学的概念,他认为符号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巴特的理论中,符号被定义为“意味着其他某物的事物”,这表明符号不仅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式,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意义。
巴特将符号分为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两种类型,指示符号是直接代表某种事物的物质形式,而象征符号则是通过一定的约定和文化背景来赋予特定的意义。
二、符号的意指作用在符号学理论中,符号的意指作用是指符号所代表的具体意义和引起的联想。
符号的意指作用不仅涉及到其自身的形态和结构,更重要的是它所指向的世界以及人们在接收符号时产生的心理活动。
符号的意指作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受到人们个体差异、文化背景、语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符号的意指作用需要考虑到人们的感知和认知过程,以及符号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语境。
三、符号的意指作用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符号的意指作用,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以道路交通标志为例,红色圆形代表"停止",绿色圆形代表"通行",这些标志在交通行驶中具有明确的指示作用。
然而,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这些颜色和形状可能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比如在我国红色是吉祥的颜色,在西方国家却代表危险。
这说明符号的意指作用是受到文化背景和语境的影响的。
另外一个例子是商标符号的意指作用。
比如著名的耐克商标"Swoosh",这个标志由一个向右倾斜的勾形图案组成,代表着运动、速度和动感。
耐克公司通过这个标志向用户传递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核心价值观。
这个符号在用户心中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情感,成为了耐克品牌的重要标识。
隐喻视角下《刺猬的优雅》中符号的意义阐释
隐喻视角下《刺猬的优雅》中符号的意义阐释隐喻视角下《刺猬的优雅》中符号的意义阐释《刺猬的优雅》是法国作家穆里埃尔·巴雷斯科(Muriel Barbery)创作的一部小说,通过对巴黎高级公寓中的居民生活的描写,探讨了人性与社会的命题。
本文将从隐喻的视角出发,对小说中的符号进行意义阐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
第一层面的符号是刺猬。
小说的标题《刺猬的优雅》中的刺猬象征着主角勒内·米赞的内在状态和外在形象。
刺猬有着坚硬的外壳,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这与勒内的“装傻”策略相呼应。
勒内将自己隐藏在普通人的面孔后面,不愿与他人亲近,借助刺猬的形象隐喻了他的孤僻与隐秘。
同时,刺猬是一种冷血动物,而勒内也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对他人的痛苦和困境漠不关心。
在小说中,勒内以刺猬为自己的代号,将其内在世界与外在形象完美结合。
第二层面的符号是艾蜜莉。
艾蜜莉是小说中的另一个主要角色,是一位住在巴黎高级公寓的女孩。
她十分聪明、善解人意,是一个充满着热情和关怀的人。
艾蜜莉的存在使勒内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待他人的方式。
艾蜜莉的优雅与她怜悯和同情他人的内心相呼应,她成为了改变勒内世界观的一股力量。
因此,艾蜜莉成为象征善良和温情的符号。
第三层面的符号是公寓和住户。
公寓是一个象征着社会的微缩世界,住户们是不同层次和背景的人们的集合体。
他们相互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隔阂和冷漠,彼此之间很少有交流。
公寓中住户们之间的互动印证了现实社会中广泛存在的隔阂和困境。
公寓的环境与住户们的行为相互映衬,呈现出一种社会中普遍的“面子”文化,住户们互相掩饰自己的真实面孔。
公寓中的符号突显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同时也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有一些细节符号,如勒内收藏的绘画作品、艾蜜莉的书架等。
这些符号都进一步深化了故事和人物的意义,帮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小说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隐喻视角的解读,《刺猬的优雅》中的符号意义得以更好地展现。
西方小说空间符号功能研究
西方小说空间符号功能研究中文空间是任何一部小说都不可或缺的时空两大因素之一。
小说的空间自然是由语言符号所构成,因而具有独特的语言属性和艺术功能。
长期以来,在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叙事研究者们大都更青睐于西方小说所具有的明显的时间性,而相对忽视其空间符号表现及其功能。
但若要对西方小说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就需要从语言文化符号学的角度,对小说的语言符号、结构形态和内在意蕴等方面的空间功能做一系统性的研究。
本文将阐释空间是小说文本有效运行的二级错觉。
小说空间二级错觉意味着运用各种空间元素,来实现、补充和发展小说的时间本质。
小说空间二级错觉有三种功能表现。
第一种是“几何空间性”,体现了“点”(如“视点人物”、单一情节、象征性字词、主题等)、“线”(如“提线人物”、叙述“线程”等)和“面”(如叠加层面、“变余构造”、“螺旋体”结构等)等欧几里德几何元素的特征。
小说与绘画、雕塑和建筑等空间艺术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小说空间二级错觉的第二种功能,即“虚拟空间性”。
小说场景与绘画取景之间、人物塑造与雕塑体积之间、以及小说结构与建筑功能形态之间的关联,均是小说虚拟空间性的具体体现。
最后,小说文本还能够产生一种具有生成同一空间性的动力场,使文本生成和文本诠释成为可能。
本论文首先将把小说空间方法论的发展定位在艺术、哲学和文学理论的语境中,从梳理古、现代最重要的空间符号理念入手,对西方小说空间功能的研究渊源和研究现状进行简单的综述;接着将主要以热奈特、托多罗夫、特尼亚诺夫、托马舍夫斯基、什克洛夫斯基、朗格等语言文学符号学理论和詹姆斯、布托尔、弗兰克等小说功能理论为指导,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分别围绕着小说空间二级错觉的三个核心功能——“几何空间性”、“虚拟空间性”和“生成同一空间性”——对小说空间功能进行具体的分析。
最后将进一步明确空间性对于小说创作和诠释的重要性。
译文Time and space are the two elements indispensible to any novel. The space as a formal construct in the novelistic text is of course composed of linguistic symbols, with particular linguistic properties and artistic functions. In China, most narratologists in the foreign literature circle have long since been 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the time aspect of the Western novels, while considerably ignoring its spatial semiotic expressions and functions. To make 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into the Western novelistic world, however, a systematic study on its spatiality as shown on its linguistic, semantic and thematic aspects is quite needed. This dissertation is designed to expound that spatiality is the operative secondary illusion in the novelistic text. Spatial secondary illusion means the exercise of spatial elements to realize, extend and develop the essential temporal nature of the novel.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spatiality in the novelistic secondary illusion. The first is the geometric, concerning Euclidean spatial elements such as “point”(e.g. characters as point of view, particular plot, representative words, themes etc.), “line”(e.g. the ficelle, the enfilage, etc.), “plane”(e.g. superimposed planes, “palimpsest”, “spiral”structure, et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vel and the spatial arts such as painting, sculpture and architecture composes the second kind of the spatial function, the virtual. The relation of scene to pictorial encadrement, the connection of characterization to sculptural volume, and the clear nexus of novelistic structure to architectural functional form all reveal an extensive range of alternatives within virtual spatiality. Lastly, the novel can produce a genidentic field to make both its textual generation and its textual interpretation possible. This dissertation will first loc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dea of spatial secondary illusion in the temporal art of the novel in the context of artistic, philosophic, and literary theory, beginning with the most prominent ancient and modern concepts of space and making a survey of the source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Then mainly guided by the semiotic theories of Genette, Todorov, Tynianov, Tomashevsky, Shklovsky and Langer, and the novelistic theories of James, Butor and Frank,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three core functions of spatiality will be made with illustrations of some representative texts. The applicability of spatiality and its importance to both the creati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novelistic text will in the end be reiterated.。
渥夫利作品中的符号在叙事空间里的体现
渥夫利作品中的符号在叙事空间里的体现
渥夫利是20世纪以来最著名的神秘主义小说家,其作品具有强烈的符号主义色彩。
符号作为叙事手法在他的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在叙事空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渥夫利的小说中,符号被广泛地用来描绘人物形象。
例如,他经常使用動物作為符號,如黑猫、蜘蛛、蛇等,來描绘作品中的角色。
动物的形象具有象征意义,黑猫被视为不祥之兆,象征着死亡和毁灭;蜘蛛则被视为幸运的象征,是智慧和潜在力量的象征;蛇则象征诱惑和谋杀。
通过这些符号,渥夫利深入描绘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状态,使得读者更容易深入理解和同情人物。
其次,在叙事空间中,渥夫利还使用符号来创造出具有神秘色彩的场景和环境。
他经常使用月光、阴影、雾气等成为叙事手法。
例如,月光被用来在黑暗中照亮一些元素,带来恍惚和神秘的氛围;阴影则是将事物數量化的同时又增添一份神秘感;而雾气则不仅可以隐藏信息,还可以给人以幻想和预感。
这些神秘的符号给读者直观的刺激,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故事的前进方向和意图。
最后,在渥夫利的小说中,符号还用来体现某些概念的象征意义。
例如,火焰通常被视为启示的象征。
在渥夫利的小说《猫与鞋》中,当主角发现自己的猫在火中时,他似乎接受到了某种启示。
这种启示并不实际,但又非常真实,这或许是由于火的存在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神秘与超越的体验,使人感受到了一种状态上的升华。
总之,渥夫利的小说中的符号在叙事空间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不仅是一种叙事手法,还将人物形象、场景、环境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神秘的世界观,给读者带来多重意涵,对阅读体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国新小说的实验性
法国新小说的实验性法国新小说(Nouveau Roman),作为20世纪中期法国文学的一种创新流派,体现了文学创作中结构、叙述和语言的革命性变化。
新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体,而是一些作家在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对传统小说的反叛和实验。
在这个过程中,作家们力求探索和揭示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反映现代生活的多样性和矛盾。
因此,法国新小说的实验性不仅体现在其形式上的创新,更在于对思想内容和感知模式的重新审视。
一、历史背景与发展历程新小说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法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战后的废墟、现代化的发展,以及人们心灵中的焦虑,促使了一种新的文学表达方式的发展。
早期的新小说作家包括阿尔贝·卡缪、萨特等,而后期则有阿兰·罗伯-格里耶、玛格丽特·杜拉斯等。
在这个背景下,他们开始质疑传统叙事的有效性,尝试通过非线性结构和碎片化叙述来展现复杂的人类经验。
如阿兰·罗伯-格里耶在《透明的东西》中,通过打破时间顺序,让事件循环往复,表现了现代人面临现实与幻觉之间的纠缠。
他不再关注角色内心情感的发展,而将目光投向了物体本身,小到一种水果或一件家具,让这些生活琐碎成为叙述的中心。
这种对“物”的关注,正是新小说的一种重要实验。
二、结构与叙述方式的革新法国新小说在结构上大幅度突破了传统小说的规定。
传统小说通常要遵循起承转合、三段式结构,而新小说则尝试以更加松散和自由的方式进行叙述。
例如,在罗伯-格里耶的作品中,我们常常看到时间被扭曲,事件间缺乏逻辑因果关系,使读者需要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去拼凑整个故事。
这种结构上的非线性,使得读者在解读文本时更像是参与者而非单纯的接收者。
与此同时,新小说倡导“展示而非讲述”,即通过细节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故事的气氛。
而这种细节往往单独存在,缺少传统叙事所需的背景介绍与人物内心描写。
在杜拉斯《情人》中,通过简洁却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展现了角色之间微妙而又异乎寻常的情感关系。
列斐伏尔 空间符号
列斐伏尔空间符号
列斐伏尔的空间符号学主要聚焦于空间的社会文化特征,尤其是符号在空间中的意义和功能。
他观察到,自19世纪中叶起,词语和句子的关系常常以可靠的指称物为依据。
然而,到20世纪的前十年,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因素的物化作用,指称物与能指、所指的关系产生了裂变,并逐一崩溃。
这种由技术性幻象营造的氛围中,各种客体成为符号,从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第二自然”景观,并取代了作为“第一自然”的现实世界。
列斐伏尔认为,这种变化导致“代表绝对现实的‘共通感’观念消失”。
语言成为唯一的“指称物”,获得了决定现实的能力,也就是“元语言”功能。
总的来说,列斐伏尔的空间符号学揭示了社会、文化和空间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对理解当代社会的空间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渥夫利作品中的符号在叙事空间里的体现
渥夫利作品中的符号在叙事空间里的体现渥夫利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其小说作品中大量使用符号手法,运用各种符号来传递其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意义,构建了一个含蓄而深刻的意象世界。
在渥夫利的小说作品中,符号不仅是一种文学石器工具,更是一种呈现文字空间性向读者展示的叙事方法。
本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渥夫利作品中符号在叙事空间里的体现。
一、符号的自然化渥夫利小说中的符号通常被自然化处理。
即在小说中本来是普通物品或现象,却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例如,在小说《物象中的女人》中,猫及其阴影成为了重要的符号之一。
猫在人们印象中是恬静而自由的,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猫代表着女性的自由和神秘性,其阴影则体现了女性的不可捉摸性。
二、空间符号空间符号在渥夫利的小说中也被广泛应用。
渥夫利将空间变为了一种意义的载体,以此来更生动地表达故事的主题。
在小说《初吻》中,人物乘坐的电梯被渥夫利转化为一种象征,电梯的速度表达出主人公心情的起伏,高速使用是人物情绪高涨的象征,而缓慢的速度代表着主人公心情低落。
三、身体符号身体符号在渥夫利的小说中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法。
就像女性的阴影和猫的身影一样,身体符号也被赋予了隐晦的以及比较个性化的涵义。
如在小说《青春》中,青年的手腕成为了一种符号,静态和动态的描述表达了青年反复无常的态度。
四、色彩符号颜色符号在渥夫利的小说中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手法。
颜色的运用可以帮助渥夫利描绘更加细腻的情感,表达更为复杂的思想。
在小说《鱼骨般的东西》中,白色是主要的颜色符号,白色象征着纯净和无知,白色星星被主人公称为“记忆之星”,代表着主人公对于失去记忆的恐惧和不安。
五、日常符号日常符号在渥夫利的小说中则是最为常见的手法。
这种手法体现在把物品或惯常行为转换为象征符号的过程中,如书中很常见的门、窗等。
在小说《没有恶意的人们》中,门成为了最常出现的符号之一。
门的开闭、存在和不存在等状态在这个小说中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代表着主人公对于色情的渴望和抗拒。
西方小说中的空间类型研究
第37卷第2期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37,N o .22021年3月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M a r .2021ʌ收稿日期ɔ2020G11G12ʌ基金项目ɔ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西方小说中的空间类型研究 (2019j b k y z y030)ʌ作者简介ɔ周小莉(1979-),女,甘肃天水人,兰州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西方文学及西方文论研究.西方小说中的空间类型研究周小莉(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㊀730000)ʌ摘要ɔ西方小说中的空间形态丰富多样,对这些空间形态进行类型学的研究能够让人深入理解小说形式的内在差异.但现有研究由于分类标准不一,且某些分类标准未能抓住西方小说中空间形态演变的内在规律,从而导致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容易陷入混乱.在推动作家进行空间形态创新的诸多因素中,主体与空间关系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调整着作家思考空间问题的基本方向,是导致小说空间形态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ʌ关键词ɔ小说;空间;类型;主体ʌ中图分类号ɔI 106.4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2095G7009(2021)02G0032G06AS t u d y o f S p a t i a l T y pe s i n W e s t e r nN o v e l s Z HO U X i a o Gl i(S c h o o l o f 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 ,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L a n z h o u 730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s p a t i a l f o r m s i nw e s t e r n n o v e l s a r e r i c h a n d d i v e r s e ,a n d t h e s t u d y o f t h e t y p o l o g y o f t h e s e s pa t i a l f o r m s c a n h e l pp e o p l e d e e p l y un d e r s t a n d t h e i n t e r n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o f n o v e l f o r m s .H o w e v e r ,d u e t od i f f e r e n t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s t a n d a r d s ,a n d s o m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s t a n d a r d s f a i l t o g r a s p t h e i n h e r e n t l a w s o f t h e e v o l u t i o no f s p a t i a l f o r m s i nw e s t e r nn o v e l s ,p e o Gp l e s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t h i s p r o b l e mi s l i k e l y t o f a l l i n t o c o n f u s i o n .T h e c h a n g e o f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s u b je c t a n d t h e s p a c e p l a y s a 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t h e s p a c ef o r mi n n o v a t i o no f t h ew r i t e r ,w h i c ha d j u s t s t h eb a s i cd i r e c t i o no f t h e w r i t e r s t h i n k i ng a b o u t th e s p a c e p r o b l e m ,a n di s t h e i m p o r t a n t r e a s o n f o r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o f t h e s pa c e f o r mo f t h e n o v e l .K e y wo r d s :n o v e l ;s p a c e ;t y p e ;s u b j e c t ㊀㊀随着20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 空间转向 ,小说研究界对 空间 维度的关注也日渐升温.人们开始对小说作品中的不同空间冠以各种名称来标识其类型,例如 想象空间 现实空间 社会空间 地理空间 城市空间 记忆空间 第三空间 等等,这种标识可以说是对小说中空间类型的无意识研究.但这些名称大多借鉴了其他领域空间理论家发明的术语,或是从中引申而来,容易偏离文学自身的特征,成为他人理论的注脚.此外,由于研究者所采用的分类标准不一定来自同一个理论体系,所以会在概念使用㊁论述逻辑㊁基本观点等方面造成诸多混乱.因此,有必要对小说中的空间类型进行整体研究并分析各种类型的演变规律,从而廓清以上混乱.达到这个目标的基础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分类标准.在推动作家进行空间形态创新的诸多因素中,主体与空间关系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调整着作家思考空间问题的基本方向,是导致小说空间形态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以此为标准考察西方小说中的空间,可以将其分为 作为人物活动容器的空间 作为主体精神象征的空间作为符号的空间 作为社会和主体存在方式的空间 反对阐释的空间 五种基本类型.一㊁作为人物活动容器的空间把空间作为人物活动的容器是西方小说中空间的基本类型,它的主要特征是先在性㊁客观性和23不可抗拒性.先在性指空间在次序上先于人而产生,客观性指空间在属性上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不可抗拒性指空间在与人的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人很难从根本上抗拒和改变空间.这种空间类型的形成与人们从主体之外思考空间的产生及其本质问题密不可分.西方人对空间的最初思考来自于 在何处 的疑问,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 大家都假定,存在的东西总是存在于某个地方. [1] 在何处 这个提问方式已然决定了人们研究空间的方向:把空间当作客观存在的容器.在西方小说的史前期,希腊神话和希伯来圣经中对空间的描述就包含了原始初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诞生于公元前9世纪前后的«神谱»中关于宇宙起源和空间格局的记载为人所熟知: 最先产生的确实是卡俄斯(混沌),其次便产生该亚 宽胸的大地,所有一切(以冰雪覆盖的奥林波斯山峰为家的神灵)的永远牢靠的根基,以及在道路宽阔的大地深处的幽暗的塔尔塔罗斯. [2]紧接着大地生下了皇天乌拉诺斯㊁山脉及居于山谷的自然女神纽墨菲㊁深海蓬托斯㊁河神俄刻阿诺斯(他和妻子忒提斯生下了所有的河流泉水).在这个由大地㊁天空㊁地狱㊁海洋㊁山川㊁河流构成的世界产生之后,人才被创造出来.希伯来圣经中的描述亦是如此,上帝在确定了宇宙的基本格局后,才创造了人,人既不能决定自己的生存空间也无力去改变它.古希腊㊁罗马㊁中世纪的传奇故事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散文虚构作品中的空间都承担了作为人物活动之容器的功能.大约问世于公元2世纪由朗戈斯创作的传奇小说«达夫尼斯与赫洛亚»开篇就说: 莱斯沃斯岛上的米蒂利尼是一个美丽的大城市,它被运河所分割 海水注入河中 ,精雕细琢的白色石桥将它装点得格外漂亮 离城约两百斯塔季的地方,有一块富人家的领地.这是一个美妙的庄园 这个庄园里住着一个名叫拉蒙的牧人. [3]作者搭建了一个层次分明的世界,让所有存在的东西都存在于某个地方.无独有偶,中世纪的骑士传奇中几乎所有骑士在介绍自己时都会报上出生地,乃至于出生地已经成为个体区别于他者的重要标记, 某某地的某某人 成为一种套话.«堂吉诃德»的开头也是点明主人公生活的地方: 曼查有个地方 ,并且故事的第一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情节就是基哈诺给自己起名字.他为了区别于其他和自己同名的骑士,模仿中世纪的著名骑士 高卢的阿马迪斯 给自己起名为 曼查的堂吉诃德 .这种 把 放入 中 的叙述模式体现了主体对空间的依存关系.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中的一段话充分地说明了这种依存关系:我想奉告您大人,我名叫托美思河的癞子.我爹多梅 贡萨雷斯㊁我妈安东那 贝瑞斯,都是萨拉曼加的泰哈瑞斯镇上人.我生在托美思河上,所以取了这个名字. [4]主人公因一条河而得名,这条河成为他确定自己的可靠坐标,当这条河以及河所在的萨拉曼加㊁泰哈瑞斯不复存在时,癞子将失去自己的归依之所.空间作为容纳人物的场所,不但能帮助他们完成自我认同,而且还保证了作品结构的稳定性.二、作为主体精神象征的空间在另一类小说中,空间则存在于主体的内在世界中,是作家主观精神的象征.在空间内在化的过程中,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无疑是其最初的推动力.以笛卡尔等人为代表的哲学家们对知识的确定性产生了怀疑,他们把哲学研究的起点和重心转向了知识的生产者 人,并试图通过对人认识能力的考察为知识的确定性找到可靠依据,空间因此也被移向人的主观领域,失去了客观实存性,成为认识领域的某种先天形式.风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浪漫主义小说是将空间主观化的文学代表.在浪漫主义作家笔下,小说中的空间被赋予了浓烈的主观色彩,而这些作家几乎无一不受到康德㊁费希特㊁谢林等哲学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德国浪漫派作家,他们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直接影响.席勒在写给其赞助人的信中直言康德对自己的影响: 我不愿向你隐瞒,我的看法的大多数是以康德的原则为依据的. [5]耶拿派领军人物奥古斯特 威廉 施莱格尔在关于艺术理论的讲座中高度评价谢林: 谢林是第一个开始把一种哲学化的艺术理论的基本路线与先验唯心论的原则相结合,并在自己的唯心论体系中专辟一章来讨论艺术的. [6]这种影响促使浪漫派作家对创作活动中主客体关系的认识有了根本改变,即主体决定客体.作家不再是被动地反映对象,而是主动地重构对象,客观世界被纳入到主体的精神世界中.如果说上帝创造的自然是 第一自然 ,那么作家创造33的作品则是 第二自然 ,两种创造活动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歌德在«论艺术作品的真实性和或然性»的对话里,借律师之口表达了自己对第二自然的肯定: 一部完美的艺术作品是人的精神的作品 由于它把分散的对象集中在一起,把甚至最平凡的对象的意义和价值也吸收进来,这样它就超过了自然. [7]于是浪漫主义小说中的空间被内在化了,诺瓦利斯的«奥夫特尔丁根»是这种变化的集中体现.诺瓦利斯将自己的«奥夫特尔丁根»与歌德的«威廉 迈斯特»相比,认为«威廉 迈斯特»的缺憾在于太关注外部环境对主体思想成长的影响,从而冲淡了对主体精神世界的描述.他想克服歌德的缺陷,将主体精神成长的过程作为写作的基本线索和最终目标.在这个写作目标的指引下,«奥夫特尔丁根»中的空间不再是主人公现实活动的坐标系,而是他精神成长的里程碑.所有地点㊁场所的功能不是标明主人公的位置,而是象征主人公精神成长的特定阶段.空间内在化的倾向在20世纪初期达到高潮,其中意识流和超现实主义小说无疑最具有代表性.客观空间进一步淡化甚至消失,虽然浪漫主义赋予空间强烈的主观性,但作家并未因此而破坏空间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意识流和超现实主义作家们却完全将空间变为主观性的存在,刻意挑战它的真实性和连续性,读者在一个破碎的㊁浮动的㊁缺乏连贯性的世界中感受到的是客观世界的崩塌.亚里士多德勾勒的那个人类共同生活的坐标系消失了,作家们依照自己的意志和情绪将空间分割㊁打碎㊁组合㊁拼贴,甚至是让空间的存在方式完全违背客观规律.这种状况是人的自我认识转向非理性而出现的必然结果,文学也致力于挣脱理性的束缚,呈现更深层的自我.法国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安德烈 布勒东认为现实主义标榜的客观真实并非真正的现实,真正的现实存在于弗洛伊德所说的潜意识中,即 超现实 ,文学应该专注于 超现实 .在自己创作的«可融化的鱼»中,空间彻底失去了正常形态,地点与地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被随意的自由组合取代: 公园将它那双淡黄色的手伸展到神奇的喷泉之上.一座不起眼的城堡在地面上转动.在上帝的一侧,这座城堡的本子打开来,上面画着阴影㊁羽毛㊁鸢尾花. [8]三、作为符号的空间康德等人研究空间的方式,使人们对空间的认识久久徘徊于精神领域,漠视了空间的物质属性,这种漠视在西方哲学的重心转向语言之后达到了高潮,一种新的空间观念也随之诞生 符号空间.符号空间的物质实在性已荡然无存,主体在文本和数据的海洋中时刻面临失去自我的危险.如果说从客观空间到主观空间转变的内在推动力是人对自身认识能力的反思,那么从主观空间到符号空间递进的内在逻辑则是研究者对 人 之本质认识的深化,即人由理性动物变成了符号化的存在.在空间符号化的进程中,被称为新康德主义的卡西尔的观点非常富有代表性.他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的符号本性,动物对外物的认知离不开实体,它们不能把对象表示为另一套抽象系统,而人却可以,人可以用符号代替对象,从而摆脱作为实体的对象,在一个纯粹抽象的符号世界表达㊁思考和交流.卡西尔以海伦 凯勒对水的认知过程为例,第一步是手接触水,水的流动和凉爽在她的感觉中留下了印记,第二步是莎莉文老师在她手上写下了 w a t e r 这个单词,通过这种方式海伦 凯勒把水这一实在物转化成了 w aGt e r 这个符号.在卡西尔看来,动物只能达到第一步,而人却可以达到第二步,因此人应当被定义为符号动物.在这个意义上, 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 [9].在以上观念被逐渐接受的背景下,小说家为人物搭建的活动场所变成了符号的世界.博尔赫斯在«巴别图书馆»中将宇宙描述为一座六角形图书馆,中间有巨大的通风管,除了休息室和厕所之外,全是一层层的书架,图书馆到底有多少层,谁都不知道.人们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日常生活就是看书.其实博尔赫斯的图书馆和书本并非真正的宇宙,它们的价值不在于指物而在于象征.书本和图书馆象征着人们接触世界的方式 语言.人们必须通过语言认识世界㊁表达自我㊁相互交流,与其说人活在宇宙中,不如说人活在语言中.除此之外,赛博空间(c y b e r s p a c e)也是符号空间的一种独特形式,它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C y b e r s p a c e是由c y b e r n e t i c s(控制论)和s p a c e43(空间)两个词合成而来,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威廉 吉布森的短篇小说«融化的铬合金»«神经漫游者»中.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赛博空间对人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真实的物质空间,让人感受到比真实世界更强烈的喜怒哀乐.在完成于1984年的«神经漫游者»中,威廉 吉布森创造了一个网络虚拟空间构成的世界,黑客是活跃于这个空间的主角.小说中的一段话概括了网络虚拟空间的基本特征: 它是排列在无限思维空间中的光线,是密集丛生的数据. [10]在以上诸种由符号构成的空间观念被人接受以后,空间的词义不再拘泥于它的物质规定性,人们谈论空间时也不一定必须指向客观实存的场所㊁地点. 文本空间 语言空间 网络空间 诸如此类的用词越来越多,以至于如果对空间观念的历史演变了解不足的话,很容易在这些纷繁复杂,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用法中迷失方向,不知空间到底为何物.四、作为社会和主体存在方式的空间19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及其空间格局发生巨大变迁,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空间研究呈现出全新面貌,人们的空间体验也发生根本变化.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空间在小说中的形态和功能也发生彻底改变.它不再是承载主体活动的容器,也不是主体精神的象征物,而是主体和社会的存在方式.换句话说,空间不再是与主体和人类社会相分离的客观存在,而是与主体和人类社会合为一体的存在本身.巴尔扎克小说中的空间清晰地呈现出以上特征.他在«‹人间喜剧›前言»中指出环境对人的作用,并列举了18世纪以来研究生物物种的众多思想家㊁科学家,指出他们发现了物种形成的奥秘: 动物是一种本原,只为适应它所处的生长环境而采取自己的外在形式. [11]狼㊁狮㊁驴㊁乌鸦各不相同,其差别正是在各自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巴尔扎克认为人类亦是如此,政治家㊁商人㊁诗人㊁工人㊁农民各自的特征也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他要效仿动物学家,去研究法国社会各色人等的形成过程.因此,环境成为他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他对 风俗研究 各个部分的命名(巴黎生活场景㊁外省生活场景㊁乡村生活场景等)中就能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巴尔扎克要在作品中凸显城市㊁道路㊁房屋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人建造了城市㊁道路㊁房屋,另一方面城市㊁道路㊁房屋塑造了人性.小说中商人㊁政治家㊁律师㊁工人㊁农民的身体形态和精神特质与他们生活的空间协调一致,共同构成了一帧帧图画,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有风貌.正如卡尔维诺所说,巴尔扎克 把一个城市打造成一部小说,把城市的区域和街道作为具有对立性格的角色来呈现 确保在每一次变化中真正的主角都是这座活生生的城市 [12].与巴尔扎克的现实风格不同,英国作家乔治 奥威尔的小说«一九八四»则以夸张的风格将作为社会和主体存在方式的空间演绎得淋漓尽致.小说中的空间被划分为三大块:大洋国㊁欧亚国㊁东亚国,人们由所处国家的不同被强行划分进不同的阵营,他们相互仇恨成为敌人.在故事的发生地大洋国,这种以政治为原则的空间规划体现得更加具体.政府机构分为四个部:真部㊁和部㊁富部㊁爱部.它们分设在四幢大楼里,这四幢大楼是伦敦城最高的建筑,在大片的低矮建筑中鹤立鸡群,让人油然而生敬畏之情.四幢大楼的格局也各具特色:主管法律和秩序的爱部所在的整幢大楼都没有窗户,入口布满了机关.主管新闻㊁娱乐㊁教育和艺术的真部则有很多房间,房间与房间之间通过孔洞传递文件和信息.这种蜂窝和孔洞的布局给人一种颠倒错乱之感, 在这种情况下,超脱是不可能做到的 [13].小说中的空间形态发生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19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的巨大变迁,这促使空间加速地分化组合,其变化速度和影响力大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让人无法不注意到,也不能不被卷入其中.欧洲封建时期社会的空间结构相对稳定,国家基本上是由国王领地㊁贵族领地和教会地产构成.由于等级体制㊁土地分封制度㊁经济制度和宗教信仰等原因,这种空间格局变化很小.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㊁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国家的空间格局也发生了彻底改变.新的土地制度允许平民购买土地,这样就使原先集中在贵族手中的土地集中在富人手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促使城市崛起农村萎缩,当城市人口日益密集并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们对空间的渴望和争夺也就日渐激烈.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但富人区和贫民窟的差距却摧毁了平等,于是各阶层的斗争渗入空间之中.新的空间规划理念促使人们重新安排周遭的世界,大到整个国家和城市53的功能设定,小到街道和居所的结构安排,无不彰显着浓浓的现代风格.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范围内的空间格局呈现为东西对立,东西方一词的含义也与政治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上背景促使人们对空间变迁的体验大于对时间流逝的感受.五㊁反对阐释的空间上述四种空间类型既体现了作家对空间的理解,更体现了西方人对空间强烈的解释意图.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一些人拼命对空间做出解释时,另一些人却从未停止过对这些解释的怀疑.早在古希腊就有 独断论 与 怀疑论 之争,近代以来随着人们对自身认识能力的拷问,怀疑世界的可知性更成为一个严肃的思想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康德哲学中的 物自体 就是这种怀疑的结果,他明确表示: 一般说来在空间中被直观到的任何东西都不是自在的事物,而且空间也不是事物也许会自在地自身固有的形式,毋宁说,我们完全不知道自在的对象. [14]康德的话一针见血,他指出空间只是人感知事物的独特方式,事物自身是否以空间的方式存在并不可知.随着西方哲学对人类语言本性的揭示,这种怀疑逐渐变成确信,于是空间分裂成了人类解释下的 空间 和人类解释之外的 空间 .与 怀疑 的思想传统相应,一直以来都有作家刻意在小说中剥离空间的意义,使之以抵制人类解释的方式存在,以此来彰显那个以自在方式存在着的 空间 .这种倾向在«恶心»中显露无疑,萨特通过 恶心 这种生理反应将人类解释下的 空间 与人类解释之外的 空间 划分开来.在萨特看来,语言和意义是人强加给事物的,是空洞的形式,人被这种虚假的意义所蒙骗,觉得一切皆在掌握之中,充满了安全感,但事实上接触到的却不是事物本身.当小说中的罗冈丹意识到了这一点时,事物的本来面目向他显现: 它就是事物的原料本身 物体的多样性㊁物体的特征,仅仅是表象,是一层清漆.这层漆融化了,只剩下几大块奇形怪状的㊁混乱不堪的㊁软塌塌的东西,而且裸露着,令人恐惧地㊁猥亵地裸露着. [15]这段描述用融化的清漆这个比喻形象地传达出了意义的脆弱,而我们长期以来正是靠着它来支撑自己,当这个支柱像清漆一样融化后,混乱不堪的存在裸露出来,人便跌入了虚无之洞.如果以萨特的视角去看空间,上文罗列的 作为人物活动容器的空间 作为主体精神象征的空间 作为符号的空间 作为社会和主体存在方式的空间 都是人类强加在空间身上的标签.当意识到这些范畴和观念的虚构性时,诸如布维尔小城㊁图书馆㊁铁路之家㊁马布里咖啡馆㊁布利贝街这些场所和地点才会展示它们真实的存在.这时熟悉的一切会变得陌生,恶心的症状会突然袭来,正如罗冈丹看完电影在街上所感觉到的.因此,空间在萨特的哲学框架中有两副面孔:一副是有意义的,处于人类语言和文化解释下的存在;一副是无意义的,是语言和文化外壳融化后处于自在状态的存在.从 作为人物活动容器的空间 到 反对阐释的空间 ,西方小说中的空间经历了一个被赋予意义㊁改变意义㊁剥离意义的过程.人们费尽心思地建立起自己与空间的联系,最终却拆毁了它,这个过程体现了主体权威的获得与失去.伴随着主体权威的失去,空间也摆脱了单一解释的束缚,具有了多重解释的可能性.20世纪后半期以来空间理论家们日益认同 多元空间 或类似概念,承认不同类型的空间差异共存,认为这才是空间的真实存在状态.与此同时,西方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反对权威肯定差异的所谓 后现代 特征,文学中的空间也出现了各种类型并存或任意切换的复杂形态.在这种情况下,作家似乎没有必要再纠结于如何解释和界定空间,而只需专注于创造出自己想象中的空间形态,并小心翼翼地建立起人与空间的脆弱联系.ʌ参考文献ɔ[1]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二卷)[M].苗力田,主编.徐开来,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82.[2]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M].张竹明,蒋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9.[3]朗戈斯.希腊传奇[M].陈训明,朱志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179.[4]佚名.小癞子[M].杨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1.[5]席勒,普列汉诺夫.大师谈美[M].李光荣,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23.[6]菲利普 拉库-拉巴尔特,让-吕克 南希.文学的绝对:德国浪漫派文学理论[M].张小鲁,李伯杰,李63。
渥夫利作品中的符号在叙事空间里的体现
渥夫利作品中的符号在叙事空间里的体现渥夫利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他创作的小说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符号,这些符号在小说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展示了作者深沉的内心,还让读者对小说产生了不同层次的理解。
本篇文章将从叙事空间的角度,探讨渥夫利作品中符号的体现。
首先是《精神病患者的日记》,这部小说描述了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内心感受和思考,叙事空间主要集中在患者的病房和医院内部,整个叙事空间非常封闭。
在小说中,洁癖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这个符号体现在小说的叙事空间之中,患者不断地清洗自己的手和环境,反映出患者内心深处的焦虑和不安。
同时,医生的存在也成为了另一个符号,医生在小说中象征着社会的压力和问责,患者对于医生的厌恶和反感在小说中被深刻地描绘出来。
接下来是《茱莉叶》这本小说,这个小说主要叙事空间集中在纪录片制作乐队的舞台和后台,以及摇滚乐活动的现场,这些地方充满了身体力行和表现主义的特征。
在这个小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是电吉他,电吉他象征着自由和反叛,是主人公追求自我的象征,而乐队的舞台则代表着创造和表达。
此外,小说中的闪回和倒叙等手法也体现出了作家对于叙事空间的运用。
最后是《荒谬人生》这个小说,作家在叙事空间中巧妙地将主人公置于一个充满荒诞和反常的环境中,这种叙述方式非常符合荒诞主义的思想。
在这个小说中,主人公的名字——梅瑞廷·门托克,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这个名字象征着主人公颠覆和破坏传统的精神。
此外,小说中的叙事节奏和情节的跳跃也体现出了作者不拘泥于传统形式的风格。
总的来说,渥夫利作品中的符号是对于叙事空间的一种非常形象和生动的体现方式,通过对符号的描绘和运用,作者能够让小说更加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今后的阅读中,读者也可以更加注意到这些符号的存在,从而更好地理解渥夫利作品所呈现的精彩世界。
勒克莱齐奥小说的空间书写——以《飙车》为例
勒克莱齐奥小说的空间书写——以《飙车》为例作者:李元俏路季红闫新玲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30期摘要:空间维度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依托,也是勒克莱齐奥小说中关注的重要因素。
在他的作品中,始终存在着城市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对立。
城市空间所代表的物欲是人类精神的牢笼,而自然空间则象征着精神乌托邦。
勒克莱齐奥在《飙车》中通过对两种空间的书写,展现了他对人类精神的困境和出路的思考。
关键词:《飙车》;空间书写;勒克莱齐奥空间与时间作为人类生存的两大维度,供人类对世界进行观察。
然而在此过程中,人们往往更注重时间这一维度,特别是受意识流及伯格森的时间绵延理论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现当代一大部分文学作者往往重视时间而忽略空间,他们在创作中热衷于从时间这一维度对人类生存进行省思的方式,可谓趋之若鹜。
其实人类所需的社会归属感、身份认同感都是依靠空间获得的。
因此,空间这一维度对人类存在的意义同样重要。
特别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生存的空间越发变得局促逼仄,记忆中的自然美好环境已荡然无存,只剩心灵的流离失所。
对此,法国当代作家勒克莱齐奥通过短篇小说集《飙车》,试图将时间虚化,突出空间而对当代人生存困境进行深入的探索。
外在空间与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相互呼应,其笔下的城市空间代表着物化的人类文明,在这种文明之下,人类丧失自我,被其蚕食淹没,生活在孤独和痛苦之中。
而与城市空间相对的自然空间成为了摆脱物质文明的“乌托邦”,是一个更适合人类“诗意栖居”的所在。
作者将空间与人物紧密联系,通过主人公对空间的主观感受来反映了人物的精神状态,从而阐发出对自然空间和城市空间的思考。
一、人与城市空间的关系19世纪之后,现代小说不再把对外部世界的模仿和写实作为小说的根本任务,而是转向了对人物主观世界的探索。
对外部世界的描写,更多的是人物内心情感的显现。
《飙车》的十一篇小说中,对城市空间的书写占据了很大的篇幅。
在这些描写中,城市充满了工业文明的产物,了无生机却又拥挤异常。
渥夫利作品中的符号在叙事空间里的体现
渥夫利作品中的符号在叙事空间里的体现【摘要】在渥夫利的作品中,符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装饰或修饰性的存在,更是对叙事空间中深层意义的体现。
本文将探讨符号的定义与作用,分析符号在渥夫利作品中的具体表现,解读符号在叙事空间中的角色,揭示符号的象征意义以及符号的多重解读。
通过剖析渥夫利作品中的符号,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的创作理念和叙事手法。
符号不仅仅是图像或符号本身,更是通过其象征意义和多重解读,为作品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结合符号在叙事空间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渥夫利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
【关键词】符号、渥夫利作品、叙事空间、象征意义、多重解读、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文学作品中,符号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能够深化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并传达作者的意图。
渥夫利(Virginia Woolf)作为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她的作品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符号,为读者提供了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渥夫利作品中符号在叙事空间里的体现,分析符号的定义与作用、符号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符号在叙事空间中的角色、符号的象征意义以及符号的多重解读,进一步揭示渥夫利作品中独特的符号表达手法。
渥夫利是一位善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家,她运用符号来表达人物的情感、思想以及心理状态,为作品增添了一层深刻的意义。
符号在渥夫利的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引导读者深入故事的内核。
在接下来的探讨中,我们将深入分析渥夫利作品中的符号运用,探寻其中的奥秘以及作者意图的隐喻。
2. 正文2.1 符号的定义与作用符号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特殊修辞手法,它可以通过特定的形象、事物或动作来代表某种含义或概念。
符号在文学作品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层次,引导读者进入作者所构建的叙事空间。
在渥夫利的作品中,符号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经常运用一些特定的符号来代表不同的主题或情感,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文学作品中的时间与空间符号解读
文学作品中的时间与空间符号解读时间与空间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符号,它们不仅仅是刻画故事情节的工具,更是一种表达作者思想和情感的手段。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文学作品中时间与空间符号所承载的意义。
一、时间的象征与衍生时间在文学作品中往往被用作象征性的符号,不仅仅是实际的时间流逝,更是人类生命的流转和转瞬即逝的感悟。
例如,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主人公通过记录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展现了其与社会格格不入的矛盾心理。
作者通过描写每天特定的时间点,如午后和深夜,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焦虑和孤独感。
这些时间点的选择不仅提供了故事发展的线索,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主人公的狂言与真正疯狂之间的微妙关系。
另外,时间的衍生也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达手法。
例如,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时间被赋予了奇幻和神秘的属性。
主人公通过时而快时而慢、时而倒退的时间流逝,探索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类的渺小。
这种对时间的重新诠释,使得作品更具有浪漫主义的意味,开启了读者对于时间的思考与感悟。
二、空间的象征与变幻空间同样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符号,通过对空间的描写和运用,作家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情感体验。
例如,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运用了具体地点和环境的描写,以展现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成长。
小说中的“小径”、“花园”等地方成为主人公回忆和追忆的场景,空间的存在既是记忆的依托,又是情感的映射。
而这些空间的变化和演变,也随着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而呈现,形成了作品独特的符号体系。
此外,空间的象征还能够体现社会和历史的变迁。
例如,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作为贾府家族的象征,不仅展现了封建世家的繁华与堕落,更隐含着富贵荣华的脆弱与虚幻。
随着故事的发展,这个空间也逐渐衰落和毁灭,象征着家族的覆灭和社会的变革。
作者通过对空间的刻画和符号化,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意境和情绪,使作品具有了更加深刻和丰富的内涵。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中的时间与空间符号通过对时间流逝和空间表现的运用,不仅仅是故事发展的工具,更是一种丰富和深化作品内涵的手段。
法布里的符号学思想
法布里的符号学思想法布里(Julia Kristeva, 1941年出生)是当代著名的法国文化批评家、符号学家和女性主义者。
在法布里的视野中,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还是文化、心理和个体特征的代表。
她用符号学的方式去理解人类心理中的深层结构和文化形态,将之称为“符号秩序”。
本文将介绍法布里的符号学思想。
符号学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现象的学科,通常分为语言学和人类学两类。
在人类学符号学中,符号是指任何代表某种想法或概念的事物,如图像、符号、象征、信仰、神话等。
它们是文化的基础,也是传达文化信息的载体。
而在语言学符号学中,符号是指具有特定意义,并且使人们交流的语言符号,它们是语言的基础。
在符号学中,法布里以文化学、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为基础,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理论框架。
法布里提出的“符号秩序”是围绕符号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展开的。
她认为,符号的功能在于它们能够传达文化和心理的信息,同时,符号也是心理和文化结构的代表与表征。
在法布里看来,语言是人类认知的核心,它是社会和文化的表达方式,也是人类心理和文化生活的反映。
她认为,语言具有双重结构:符号结构和象征结构。
符号结构是一种抵押性的结构,由有限数量的符号组成,每个符号都有固定的意义,因此是稳定的,它们构成了语言的基础。
而象征结构则是更加灵活、开放和具有个性特征的结构,它能够容纳新的意义和新的解释,用于扩展和进一步发展符号结构。
法布里还提出了“潜在语言学”这一概念,认为人类能够产生语言,是因为我们拥有一种作为母语的潜在的语言结构,这个结构是天生的,并且存在于每个人的大脑中。
潜在语言学主张,语言能够拓展我们的认知和思考能力,同时,也反映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视野。
符号秩序在法布里的理论中,符号秩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符号秩序是指一种系统,它由符号构成,每个符号都有固定的含义和作用。
符号秩序是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基础,它规定了人们思考、表述和沟通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社会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渥夫利作品中的符号在叙事空间里的体现
渥夫利作品中的符号在叙事空间里的体现渥夫利是20世纪法国文学界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富有哲学思考的叙事风格而闻名。
在他的作品中,符号被广泛运用,不仅在叙事空间中体现出来,也在人物塑造、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渥夫利作品中的符号在叙事空间中的体现,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运用来体现。
渥夫利善于运用景物来象征主题和情绪,为叙事空间增添了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在他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扇子》中,他通过描写墙上挂着的一个扇子,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困惑。
墙上的扇子象征着主人公内心藏匿的感情和思想,他无法将其展示给外界。
叙事空间中,墙上挂着的扇子成为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象征,凸显了主题的深刻性。
渥夫利作品中的符号在人物塑造中的体现同样不可忽视。
他通过运用符号来描绘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为叙事空间增添了丰富的层次。
例如在他的小说《荒芜》中,主人公墓守加洛克被描绘为一个自闭和无望的人。
他常常从坟墓中挑选花朵,带回家中摆放,这种行为象征了他的孤独和对生活的绝望。
叙事空间中的符号描绘强化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渥夫利作品中的符号还在情节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他善于通过符号的转变和变化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如在他的小说《神圣清晨》中,主人公米谢尔通过不断寻找圣杯,最终找到了内心平静和宁静。
圣杯象征着神圣和内心的追求,米谢尔不断追寻圣杯的过程也是他内心的成长和转变的过程。
通过符号的运用,渥夫利将情节的发展与主题的展开紧密结合在一起,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
渥夫利作品中的符号在主题表达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他通过符号的运用来表达一种深远的主题和哲学思考。
例如在他的小说《日长夜》中,主人公达尼尔通过在光线和黑暗之间的对比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困惑。
光线象征着希望和答案,黑暗象征着无知和困惑。
通过符号的对立与结合,渥夫利探索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符号在叙事空间中的充分运用,使作品更加富有情感和哲理,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经典文本罗兰巴特第二层级符号学
罗兰·巴尔特是法国著名的符号学家,他对符号学的研究以及其对文本解读的影响至今仍然被广泛讨论。
本文将对巴尔特的经典文本进行深入解析,以期更好地理解他的符号学观点。
一、巴尔特的符号学观点1. 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基础巴尔特认为,符号学是一门解释文本的方法论,通过解读文本中的符号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本所表达的含义。
他强调符号的重要性,认为符号是文本表达和传达意义的主要途径。
2. 巴尔特的符号学观点巴尔特在其著作《房间、时钟、照片》中详细阐述了他的符号学观点。
他认为,文本中的符号并非单纯的象征,而是具有多重意义和隐喻,需要通过符号学的方法进行解读和理解。
二、巴尔特的符号学方法1. 符号的多重意义巴尔特认为,符号不仅有直接的意义,还可能具有隐喻和象征的意义。
他通过对文本中符号的深入解读,揭示了符号背后的多重意义和符号之间的内在联系。
2. 符号的文化背景巴尔特强调符号的文化背景对其意义的塑造和解读起着重要作用。
他主张符号不是脱离文化和历史环境的,而是受到文化影响和历史沉淀的产物。
三、巴尔特的符号学对文本解读的影响1. 对文本解读方法的启示巴尔特的符号学观点对文本解读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符号学方法,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解读文本,开拓了对文本的新理解方式。
2. 对文本研究的推动巴尔特的符号学观点促进了文本研究的发展。
他的学术观点为学者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推动了文本研究的深入和广泛发展。
四、巴尔特符号学的现实意义1. 对文化交流的影响巴尔特的符号学观点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思路和解读方法。
通过对符号的深入理解和探讨,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2. 对文本解读的启示巴尔特的符号学观点对文本解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的研究方法为文本解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鼓励人们深入思考和探讨文本中的符号和意义。
在总结中,巴尔特的符号学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他的研究方法和观点为文本解读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文化交流和文本解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列斐伏尔对空间产生的解读
列斐伏尔对空间产生的解读列斐伏尔是一位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和城市理论家,他以其对空间概念的独特解读而闻名。
他的作品在现代空间理论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我们对空间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列斐伏尔对空间产生的解读,并分享我们对他的观点和理解。
1. 空间的生产我们要了解列斐伏尔对空间的基本理解。
他认为,空间并不只是一个容器或背景,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表达。
他引入了“空间的生产”(the production of space)的概念,强调空间是一种经济、政治和社会实践的产物。
这意味着空间不仅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且也通过人类的实践被创造、塑造和再生产。
2. 空间的三重性列斐伏尔进一步解释了空间的三重性,即“感知空间”、“理念空间”和“经验空间”。
感知空间是我们对物理空间的主观感受和认知,而理念空间则是通过符号和象征来构建的抽象空间。
经验空间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实际经历的空间。
他强调这三个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认为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对空间的感知和理解。
3. 城市化和权力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中,城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认为,城市化是现代社会中空间生产的核心。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空间,是不同社会群体互动的场所。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权力和利益的角逐不断塑造和重塑着城市空间。
列斐伏尔关注城市中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冲突,认为城市是权力运行和社会关系的舞台。
4. 反抗和重新夺取空间除了对城市化的批判,列斐伏尔也提出了对现存空间的反抗和重新夺取的思考。
他认为,城市空间被经济和政治权力所取得,但人们仍然有可能通过反抗和重新夺取来改变和重构空间。
他主张通过政治行动、社会运动和文化实践来争取一个更公正、更平等的空间。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空间的独特观点和理解。
他将空间视为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表达,强调空间的生产和空间的三重性。
他通过城市化和权力的角度深入探讨了空间概念,并提出了对现存空间的反抗和重新夺取。
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叙事
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叙事导言:在文学作品中,除了人物和情节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空间。
空间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故事提供了背景和环境,还通过描述地点和场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故事的情感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叙事,以不同层次和角度来观察这一现象。
一、物理空间的描写和符号化物理空间的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叙事手法之一。
通过对具体地点的描绘,作家可以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发生的事件。
例如,经典小说《红与黑》中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法国,作者透过对巴黎市区的描绘,展示了社会阶层的差异和爱情的悲剧。
而具体的地理设置,如工厂、宫殿和乡村等,在《雾都孤儿》中也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暗示着社会的不公和贫困的现状。
二、内心空间的探索和抒发除了物理空间,内心空间的表达也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元素。
通过对主人公内心的描写,作家可以直观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思考过程。
例如,文学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通过对罪犯拉斯柯尼科夫的内心世界的描写,让读者深刻体验到他的痛苦、挣扎和决绝。
这种对内心空间的叙述,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层次,也增强了读者的共情能力。
三、复杂空间的交错和交织一些文学作品中将不同的空间巧妙地交错和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叙事结构。
这样的叙事手法既可以增加悬念和紧张感,也可以展现多元世界的复杂性。
例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将不同时期和不同家族的故事交织在一起,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跳跃,展现了一个神奇而多样化的魔幻现实主义世界。
这种交错和交织的空间叙事为读者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使作品充满了神秘感和魅力。
四、空间叙事中的思考和启示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叙事的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它不仅是作品的一部分,更是作品的灵魂和核心。
通过描述不同的空间,作家不仅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也展示了社会的现实和文化的多样性。
同时,空间叙事也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空间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法国小说中的空间符号张新木当代法国小说在空间的构建上有许多特色。
新小说作家、早期的格诺和勒克莱齐奥都在这方面作过独特的探索。
小说空间已经不是巴尔扎克笔下所描写的现实世界,而是由空间符号组成的视像世界。
当代的小说创作独立于现实,它独自建立自已的叙述空间。
虽然描写的作用仍然很重要,但已经不是传统小说中的视野操练。
新小说创作的共同特点就是它有意识地摆脱对视野的依赖,而将一整套复杂的修辞手段(空间符号)引入小说,借此摆脱所有压在现实主义描写之上的阅读桎梏,给当代小说注入一种新的活力。
这种活力来源于空间符号的构建特色及其再现功能。
一空间符号是指文学作品中描写的具有能指特性的空间。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交际不仅使用手势,还使用空间和时间;因此,我们与说话对象之间的距离、接待他或回复他的时间就成了符号。
时空符号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这种‘语言’”。
(1)在当代小说中,空间符号得到广泛地运用。
不过,小说中的空间符号已经不是简单的日常交际代码,它们是经过作者精心构建的人物视野、故事场景和感知空间等重要再现手段,以便将现实揉入假想之中,尽量使其逼真,使其自然。
只有这样,所见和所写才具有“符号互补性”,给小说的叙述话语起着保证作用,使之与现实保持形式上的一致。
这些手段一般借鉴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即采用非立体景象、明暗对比、静动转换、声图调节、场与非场、图像组合等方法建立起具有叙述结构关系的空间符号。
文学是一门语言艺术。
由于语言符号遵循线性特征,所以传统小说是由线性的叙述话语构成的。
现代小说试图打破这一局限。
在使用语言构建艺术形象时,小说便在形象的空间特性和立体性上进行革新,造就出一些非线性的空间能指,使文学成为一门视像空间艺术。
罗伯-格里埃认为,“我们是根据物体的用途去观察物体的。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只看到为我们的行动赋上意义的东西”。
(2)他对拍成电影的叙事作品进行了分析,认为电影式作品恰好能够使我们摆脱受意义枷锁禁锢的感知习惯,读者不用通过理解词语在内心中构画小说世界,而是现成地发现一个构建好的世界。
六十年代的许多小说使用常规的照相技术,竭力向我们显示物体的空间意义。
非立体景象便是其中的一项技术,它使物体淹没在失去深度的空间里,只遵循叙述的逻辑安排。
世界不再围绕观察它的人物而构建,而是突然出现在读者眼前,像照相机那样在按动快门时把镜头前发生的一切固定下来,并不在乎这些因素对未来情节起什么作用。
克洛德·奥利埃在他的《印第安之夏》中就采用了这种技术。
“事实上,拍摄到这个场景纯属偶然,女摄影师显然毫不知道,她只想取一张典型的街景:中午的人群由七个大转门进进出出,那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
J.J.的表演是那么优雅自然,那么热情奔放,但处在场景的边缘,就显得完全是附加的。
”(3) 偶然获取的平面景象在小说下文中起着干扰作用,使描写不可预见。
小说的谐调性不再由视野来决定,而由具有随机特性的图像来安排。
同时,图像的平面特点允许叠加现象,即不同事物会以不同的层次相互混合,使得何时何地发生的故事变得模糊不清。
不同时间段的数个事物相互重叠,同一空间内视觉对应点上的图像也相互重叠。
在这个世界面前,主人公感到自己似在非在,消失在不断增生的图像中,真实与虚幻融为一体,人和事物的存在与它们的反射混为一体。
明暗对比在现代小说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人们发现,光亮不是为了方便观察,而是为了衬托昏暗区域。
当光亮向昏暗区域延伸时,就产生一种暗示能力,仿佛读者需要有这种黑暗的媒介,产生自己被卷进而且已经进入叙述空间的感觉。
明暗对比可以在所见和所不见之间建立一种紧张关系。
通过对视野、场景、人物、听觉和光亮的调配,使叙述围绕图像空间展开,而且无止境地超越这个空间,让读者耳濡目染他们看不见的存在。
克洛德·西蒙曾经大段地描写过一个场景,“在转动过程中,镜头在一瞬间反射出拍摄棚的昏暗景象。
在棕色的单色画上,出现了摄像机那黑色的身驱,还有聚集在摄像机后面的摄制小组,他们个个神情专注,但模糊不清。
”(4) 叙述空间与图像空间相互结合,在昏暗烘托之下,其方位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而读者对此无法预见。
这样一来,光亮似乎能反过来将人和物从空间环境中移动起来。
读者普遍感知到的是一个零乱而晃荡的空间,一个逐步解体的空间。
在表述人物动作时,当代小说常常采用静画转成动画的手法。
人物动作像是诸多瞬间的分解,分别出现在光亮中或玻璃框内。
勒克莱齐奥用这种方法叙述他的主人公在长途汽车上旅行的情景:“司机坐在大玻璃窗前,双手操纵着方向盘。
房屋、树木从前面径直向他驶来,速度飞快,但就在最后一刻,它们奇迹般地向两边分开,沿着车身滑过,消失在车后。
一张张面孔从车身两边掠过,毫无表情,看后立即就会忘记。
一个男人头戴贝雷帽,一个胖女人眼睛深深凹陷,一位交警张着大嘴,但他在说什么在汽车里听不到。
一幅幅照片向后飞去,随风漂走”。
(5) 这是一种感知转移,它将汽车周围的景色激活,把它粉碎,把它吞没在暂时的忘却中,模仿电影胶片连续不断地展开,上面是一幅幅静止照片,只有机器的运转才能给它们赋予生命的外表。
然而这些静画照片总是处于动与静两者之间,难以抓取。
在静止状态下,运动的轨迹无法表现出来,只有通过放映使动作活起来。
克洛德·西蒙在《三部曲》中描述了静止在零散画面上的运动状况,看出有两个人,其中一个用快速的动作帮助说话。
在他的另一只胳膊的尽头,手在急速翻转,五指分开,在胶片上留下煤烟色的痕迹,胳膊前半部在运动,从胳膊肘开始,生成一个明亮的角度,上面布满一条条向心曲线。
图像和声音的调节也给现代读者展现了听觉与视觉之间的新型关系。
眼睛和耳朵在感知时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在有声电影初期,大师们赋予声音一种普通的评论解说作用,但声音的作用完全可以超出上述功能。
组成电影的这两个要素具有无穷无尽的排列组合,给小说家增加了一个机会,他们可以在叙述要素上再做文章。
克洛德·西蒙写道:“这时候,嗓音变得嘶哑,滑向含糊不清的渐弱音,而在银幕上,黑色与白色的斑块或竞相出现,或交替出现,恰似打碎的玻璃片。
一排排观众的面孔在昏暗中突然出现,惨白如灰,然后进入昏暗,消失掉,然后又被银屏的反射照亮,这时屏幕上空白一片,整个银幕呈现泛黄的白色,同时响起一阵唿哨、一片抗议声和动物般的喊叫声。
”(6) 由此可见,技术仪器造成的干扰允许我们对所见物与所听物进行分解和利用,通过昏暗与明亮的调节,空间从一处悄无声息地滑向另一处,更加强了这种分解。
我们似乎觉得,电影感知真正带来的新东西,并不是往常模拟现实幻想的同步现象,相反,它是图像与声音之间的非同步效果。
场景与非场景是再现空间的又一个崭新形式,它通过摄像机根据它特有的代码进行摄像。
代码随着取景、拍摄角度和摄像机运动的变化改变着再现方式。
图像叙述技术所带来的主要限制就是它的非连续性。
电影艺术家致力于构建一个同质的幻想空间,但在那里也只能展示一些并列的分割成碎片的空间。
于是便创造了一些修辞手段,即在图像中或图像周围创建一些“保留空间”,这些空间在场景或非场景的深处具有暗示作用,强行引导着叙述进程。
当代小说家充分利用这些空间的排列组合,并加强这种作用。
另外,在当代叙事作品中,视像有时以相反的负面出现:所见的空间会假设一个不见的空间。
叙事作品便以这种方式运作,使读者的期待处于一系列的失望中。
在谈到电影时,让·科克多曾经说到这些融入故事中的保留空间:“扒手从天窗逃走,但撞在对面房屋的墙上。
于是,扒手便向左边空间跳下,该空间衬托着起显影作用的墙。
这些空间对我来说是另外一个迷”。
(7) 保留空间的暗示能力给作者提供了一切可能,文本被放慢成无数曲折的叙述段,镜子里的图像先后交错,并根据反射的清晰度不同,将空间分解成情节空间和房屋空间:这样,作者便将观众写进了描写中,引出反射重复再现的概念,即在反射、照片、现实等各种视觉记录之间建立了一根不间断的键。
镜子反射的照片排成序列,在同一景象中将数个不同层面的空间调到一起,小说中的人物、主人公处于不同层面上,主人公究竟是他本人还是他对面的影像我们也不得而知。
读者充满了记忆,似乎他在别的情况下已经遇到过类似的模糊状态。
图像组合已被引入当代小说中的现实空间和虚幻空间中。
在作品中,图像被反射,并且成倍复现,再也不能保证所见到的就是现实。
假定现实和幻觉错综复杂地混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现实,哪是幻觉。
镜子里的反射图像会将现实分成碎块,把不同的空间碎块堆砌起来,使之更像放电影,而不是描写现实。
正如多米尼克·罗兰在下文中所显示的那样:“镶满镜子的墙壁由于距离原因反射出一系列断断续续的图像:有个男人搭在一个女人肩上;一个小姑娘背朝观众,手指着一个物品;有一只手拿起酒杯,然后放下;一个男侍晃着毛巾,一辆汽车开过,一位交警转过身来。
车灯亮起……。
就这样,通过没有物质和质量的时间,最终出现了两个负片反射图像,随风漂荡,从那边向我们漂来”。
(8) 这种电影式叙述通过断续场景的组合来表现现实。
在这里,现实被减速,分解成一串不协调的碎块空间。
这种叙述不再推动现实描写,也不是观察的窗口,而只提供反射的镜子,任何时候不让越过界线,将个人封闭在自身图像的虚假空间中。
在空间大量增加的同时,时间景象也就淹没在一种非逻辑中。
实际上这是电影空间的主要特性,电影通过将瞬间延伸为无限,完全淹没了时间概念。
这种描写使读者失去了现实参照,而只能参照电影片段中的景象。
一幅近景与一个远景中的反场景先后突然交替:主人公先由他本人所见的景象来定位,然后由她自己的反面身影在总场景中位置来定位。
让-埃代恩·阿利埃使用同样手法回述了这种视觉点交替。
这些视觉点时而邻近,时而遥远,加上水面反射的重叠显得更加复杂:“在更远处的池塘边,她的呼吸搅动了水面,使水面不像以前那般透明。
她试图看看她不能看到的东西当我在另一边俯下身子时,却在房屋倒影的前景中看到了她”。
(9)二上述各种小说空间的表现手段构成了当代小说中的空间符号,给视像世界带来了新的面貌和新的再现功能。
这些手段使小说空间成为平面的、虚幻的;人物动作和声音图像分布在破碎的空间中;故事场景和叙述视野突破了传统的谐调模式,使小说成为一种立体的语言艺术。
首先,图像的平面特性允许事物叠加,即不同事物会以不同的层次相互混合,使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变得模糊不清。
克洛德·莫里亚克的描写就显示出这一点:“公共汽车在前面缓缓驶过,使我无法过街,一扇扇车窗从眼前掠过,我看到了自己的面孔,既陌生又那么熟悉……,我与街头各种物体的反射混为一体:天空的白光、断垣残壁、此时亮着的招牌,完全出乎意料。
旅客们被淹没、被稀释、被抹杀在车窗后面,绰绰人影近在咫尺,又似远在天边。
只有一块玻璃降下一半,把我的头影切去,让我看到车厢内平淡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