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環境學概論》知識總結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聚落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3、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4、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5、环境保护: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称。

6、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7、环境自净能力:当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因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物化和

生化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逐渐自然降低的现象称为环境自净能力。

二、简答

1、情况科学的主要义务:①探究全球规模内情况演化的规律,相识人类情况变化的过程、情况的基本特性、情况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情况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②揭示人类举动同自然情况之间的干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情况保护的干系,令人类社会和情况协调发展;③探究情况变化对人类保存的影响,发挥情况科学的社会功用,探究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情况毒理学研究,为人类一般、健康的生活服务;④研究区域情况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环境科学的名词解释

环境科学的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二次能源: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

3、污染指数:进料中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的浓度和过滤属性,是表示进料对微孔滤膜堵塞程的一个指标。

4、等效A声级:规定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的[A]/计权声压级具有与时变的噪声相同的均方A/[计权]声压,则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此时变噪声的等级声效。

5、人口增长率: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总数之比。

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均人口教×100

6、环境质量评价:按一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与预测。

7、土地处理系统:利用土地及其微中物及根系(植物)对污水进行处理,同时又利用其中水分和肥分促进农作物、牧草或树木生长的工程措施。

等一8、光化学烟雾: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NO

X

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0

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

3、

(P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浅蓝色有刺激性气味的烟雾污染现象。

9、氧变曲线: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D0水平,可绘制一条DO下降曲线。

10、生物膜污水处理法:生物膜是使细菌等菌类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口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1999

环境学概论名词解释汇编

环境学概论名词解释汇编

环境学概论名词解释汇编

1. 环境学(Environmental Science)

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环境学旨在理解并解决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它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生态学、地理学、化学和物理学等。

2.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

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活动无直接关联的自然资源、气候、地形等要素的总体。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包括空气、水、土壤、气候等因素。

3.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环境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有害物质或能量,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它对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4.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

气候变化是指长期内地球气候系统发生的变化。由于人类活动

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效应加强,从而引起了气候

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现象。

5.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的度量。它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对

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6.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是指以满足当前世代需求为基础,而不损害子孙后

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模式。在可持续发展中,经济、社会和环境三

个方面相互协调,追求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环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环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环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问题: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3、大气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的过程,使得大气中的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4、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设备、装置和场所。

5、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体、生物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6、总悬浮颗粒(TSP):指悬浮于大气中,粒径小于100μm的所有固体颗粒物,包括飘尘和降尘。它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也是大气污染监测和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7、降尘:指大气中粒径大于30μm的固体颗粒物,因重力作用,在短时间内可因自身重力沉降到地面。

8、飘尘或可吸入粒子:指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分为PM10(粒径<10μm)和PM2.5(粒径<2.5μm)。PM10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PM2.5的危害则更为严重。

9、光化学反应:大气中存在的吸光物质(氧气、臭氧、NO2等)的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它们吸收光子所引发的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

10、自由基或游离基: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即化合物分子中共价健在光、热等影响下,分裂而成的含有不成对价电子的原子或原子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概念:

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法中的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问题: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其原因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

概念:

干结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94%)。其次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空气中水的体积百分含量在0.1-0.5%之间,其余的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

环境科学概论中的名词解释

环境科学概论中的名词解释

环境科学概论中的名词解释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环境科学

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旨在研究和解决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方法和技术。在环境科学概论中,涉及了许多专业名词和概念,下面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环境

环境是指自然界中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和人类等组成部分的总体。环

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2.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系统。它由生物群落、

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它们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3. 污染物

污染物是指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或生物体。污染物可以

来自工业废水、废气排放、垃圾处理和农业活动等。常见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4.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人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追求物质与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5. 碳足迹

碳足迹是指个人、组织或国家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消费和生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

放量。碳足迹通常用以衡量个体或集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从而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6.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在地球上的各种形式和层次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环境要素的采样、测量和分析,来了解环境质量、检测污染

环境学概论名词解释

环境学概论名词解释

环境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篇:环境学概论名词解释

环境学资料参考

名词解释

环境结构: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环境规律:环境多样性;人与环境和谐;五律协同;规律与规划。

环境组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工程环境;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环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名生活中的作用。

化学需氧量(COD):只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时所需要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简称生化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用单位体积的污水所消耗的氧量表示。

总需氧量(TOD):指水中被氧化的物质燃烧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需要的氧量总有机碳(TOC):指水中所有有机污染物质中的含碳量溶解氧(DO):指一升水中所溶解的氧量

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污染物参与物质转化和循环过程,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其分离或分解,使排入的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使水体基本上或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恢复原有的生态平衡现象。

水质标准:规定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污染源排放污染的数量和浓度的技术规范。氧亏:亦称“缺氧量”。指水体中饱和溶解氧和现存溶解氧的差。

环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环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开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问题: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安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3、大气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的过程,使得大气中的一些物质的含量到达有害的程度,以至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严重威胁着人类安康和经济开展,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4、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设备、装置和场所。

5、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体、生物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6、总悬浮颗粒〔TSP〕:指悬浮于大气中,粒径小于100μm的所有固体颗粒物,包括飘尘和降尘。它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也是大气污染监测和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7、降尘:指大气中粒径大于30μm的固体颗粒物,因重力作用,在短时间内可因自身重力沉降到地面。

8、飘尘或可吸入粒子:指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分为PM10〔粒径<10μμm〕。PM10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安康产生危害,PM2.5的危害那么更为严重。

9、光化学反响:大气中存在的吸光物质〔氧气、臭氧、NO2等〕的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它们吸收光子所引发的反响,称为光化学反响。

10、自由基或游离基: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即化合物分子中共价健在光、热等影响下,分裂而成的含有不成对价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具有很高的活性和强氧化作用。

环科概论名词解释

环科概论名词解释

!环境:以人类为主体,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

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

!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环境质量:一般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价的概念。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系统内外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环境问题: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称为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定义: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地进行着,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目前已认识到的对环境已产生影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

酸雨: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降水中溶入其它酸性物质,从而使其pH值降到5.6以下的降水。

!酸沉降: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干、湿沉降两种途径迁移到地表的过程。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效应名词解释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效应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环境科学概论

1.1 什么是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科学包括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地理学、环境工程等诸多学科,通过这些学科的综合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环境问题。

1.2 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生态系统的破坏、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环境科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1.3 环境科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加剧,环境科学将逐渐向跨学科、系统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环境科学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研究,而是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整合,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

第二部分:环境效应名词解释

2.1 环境效应的概念

环境效应是指环境因素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效应包括直接环境效应和间接环境效应,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2.2 环境效应的种类

- 直接环境效应:指环境因素直接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比如污染物对生物的毒性作用。

- 间接环境效应:指环境因素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途径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比如气候变化对食物链的影响。

2.3 环境效应的影响因素

环境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本身的性质、环境因素的剂量和暴露时间、受影响对象的耐受性等多个方面因素。

第三部分:文章总结

环境科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而环境效应作为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环境科学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环境效应,以实现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环境学概论期末名词解释

环境学概论期末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大气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2、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现代湖沼学也把这一现象当作湖泊演化过程中逐渐衰亡的一种标志。

3.半衰期:是指某种特定物质的浓度经过某种反应降低到剩下初始时一半所消耗的时间。4.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5.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6.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7.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

8.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运行的总称。

9.电磁污染: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

10.环境评价: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评价环境质量水平,对环境要素或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定量描述,为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1.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

自然环境

物质自然现象

岩石、土壤

动植物、微生物气温阳光

引力地磁力

太阳的稳定性地壳稳定性

大气力量水循环水土演变等

地质构造情况地震、火山活动海啸

能量

第一章 绪论

一、基本概念 1.什么是环境?

1)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 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2)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 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有时也称为环境。

3)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4)自然环境亦可以看作由地球环境和外围空间环境两部分组成。 2.环境质量

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反映人类自身的具体要求对环境的评价概念。 3.环境容量和环境自净能力

1)环境本底值 在自然状况下,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分布值。

2)环境容量 在人类生存不致受害、自然环境结构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3)环境自净能力 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环境对进入其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具有一定的迁移、扩散、同化、异化能力,称之。 二、环境规律 1、环境功能特性

● 整体性 ● 有限性

● 不可逆性(能量循环、物质循环) ● 隐显性(汞污染引起的水俣病、DDT 农药) ● 持续反应性(遗传性、生态资源的破坏) ● 灾害放大性(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 2、环境要素

1)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2)分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自然要素: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 3、环境要素属性 ①最差(小)限制律:

环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环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环境科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

2.臭氧层: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

波紫外线。

3.臭氧空洞:人类生产生活中向大气排放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在扩散至平流层后与臭氧发

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层反应区产生臭氧含量降低的现象。

4.生态脆弱带:具有不稳定性、敏感性强且有退化趋势的生态环境过渡带。

5.人体退化:

6.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

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

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

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

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

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7.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

体。

8.聚落环境:聚落环境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

境,是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9.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

10.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某些微量组分,能使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

后所放出的热辐射,却被这些组分吸收,因此地表从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相对多,

而散失到大气层以外的热量相对少,使地球气温升高,形成了大气的温室效应。

环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环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Ecosystem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environment包括以大气、水、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science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Wilderness荒凉的原野

anthropocentric总是作为一种价值和价值尺度而被采用的,它是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有且只有人类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

ecocentrism环境伦理学的一种研究视角。它提出环境伦理学的中心问题应该是生态系统或生物共同体本身或它的亚系统,而不是它所包括的个体成员。

ecological economics是一门研究和解决生态经济问题、探究生态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经济科学,旨在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和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并使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

biocentrism一种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类扩展到所有生命的伦理学说ecological footprint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

economic growth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preservationist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保护主义任何侵害了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

环境科学名词解释

环境科学名词解释

环境科学名词解释

1.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和解决地球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其研究范围涵盖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水体环境以及土壤环境等方面。

2.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指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包括生物群落、种群、个体等生物要素与生物地理要素、地理要素、地质要素、气候要素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污染物

污染物是指有害物质或能对环境、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危害的物质。比如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大气中的颗粒物、土壤中的农药残留等都被视为污染物。

4.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气象要素的统计描述发生的变化。随着人类工业活动的增加,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化,如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等。

5.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意味着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取得平衡,推行环保、节能、资源合理利用等措施。

6.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决策之前评估和预测一项规划、政策、项目等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评估可能的环境影响,为决策提供参考。

7.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基因及其遗传群体的多样性。保持

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8.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与化石燃料相比,可再生能源具有更低的碳排放和

对环境的更少破坏。

9.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种要素(如气体、水体、土壤)进行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定义: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工环境

环境科学定义: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动与环境演化规律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的科学。方法的的科学。 它提供了综合、它提供了综合、

定量和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环境系统。由于大多数环境问题涉及人类活动,因此活动,因此经济经济、法律和社会科学知识往往也可用于环境科学研究。 环境容量(环境容量(Environment Environment capacity capacity)):指在人类生存与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 环境要素(环境要素(Environment Environment factor factor)):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

——包括水、大气、阳光、岩石、土壤——包括水、大气、阳光、岩石、土壤等非生物环境要素以等非生物环境要素以 及动物、植物、微生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环境要素。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了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产生了影响。了影响。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大面积酸雨污染,淡水资源的耗竭及污染; 大面积的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退化及荒漠化,森林面积锐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科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

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等。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与大气原有成分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例如:硫酸,硫酸盐,硝酸,硝酸盐,臭氧及一些寿命不同的活性自由基。

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

土壤污染: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产生土壤环境质量现存的或潜在的恶化,对生物,水体,空气或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或可能有危害的现象。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能够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等)长距离迁移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了原有利用价值或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危险废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定义危险废物为“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定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是在有效感觉噪声级基础上,考虑白天,晚上,夜间的不同效应等因素,对飞机噪声进行评价的方法。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环境质量的代表值得测定,确定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的过程。

对照断面:反映进入本地区河流水质的初始情况,布设在不受污染物影响的城市和工业排污区,生活污水排放口的上游。

控制断面:反映本地区排放废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布设在河段内有控制意义的位置。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及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等标污染指数:指所排放污染物的浓度超过排放标准的倍数。

等标污染负荷: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表示。

污染负荷比:指某种污染物或某种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重。

全球气候变化:指在全球的范围内,气候平均值和离差值两者中的一个或两者同时随时间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