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辨析 简答 论述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有简答题及标准答案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有简答题及标准答案

政治经济学的简答题帖子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出发点⑴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在生产活动中改造自然界获取所需要的物资生活资料。

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停止生产,否则这个社会就不能继续存在下去。

⑵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只有当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时,人类才有可能从事物质资料生产以外的其他社会活动,并且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政治、文化、科学和教育等社会活动的的发展水平。

⑶因此,政治经济学探索社会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就必须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⑴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是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发明,只有被实际运用于生产,同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相结合,才会变为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⑵在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中,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资料的革新,自然资源的开发,新的原材料发明和利用,生产力各个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组织等等,都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如何科学界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⑴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借以实现的社会形式,它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发生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或物质利益关系。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⑵狭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广义社会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狭义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⑶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一切经济关系的基础并决定着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就是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基础上的、人们在社会总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各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即广义的社会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总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总知识点

1.1 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创立和发展的?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1.4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即重要性)1.5如何理解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1.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7 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1.8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1.9 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1.10 如何理解人的主观能动作用1.11同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又有哪些自己的特点1.12什么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13为什么政治经济学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1.14叙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15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何重要意义答案1.1 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答:①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6世纪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当时由于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于是出现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个学派重商主义。

从17世纪中叶起,工场手工业逐步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形式,代表产业资本家利益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应运而生。

进入19世纪3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开始尖锐化,产生了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并逐步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占据统治地位。

②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

在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庸俗政治经济学开始形成的同时,还产生了代表被压迫、被剥削阶级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在抨击和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和矛盾方面虽然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

但它把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寄希望于资产阶级的开明之士,终究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9世纪中叶,产生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定⽣产⼒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2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产关系,是⼈们在社会⽣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产、分配、交换、消费诸⽅⾯。

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产关系体系。

(3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经济运⾏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 答:(1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它和其他社会科学⼀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对于某种特定性质的⽣产关系;各个阶级都从本阶级利益出发,采取拥护或者反对的态度,因⽽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阶级性。

各个不同阶级,都有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门代表⽆产阶级利益和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是⼀门揭⽰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产阶圾利益同⼴⼤劳动⼈民的根本利益是⼀致的;同社会发展⽅向是完全⼀致的。

3.如何正确看待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答:(1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本质。

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体系和总体内容来看,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经济理论。

(2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论是重商主义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还是当代西⽅经济学,都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批判其中的糟粕,吸取并改造其中有价值的成分,为我所⽤。

特别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其理论体系和根本内容是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但是,它在发展和管理社会化⼤⽣产,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实⾏政府调控,在经济增长与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在实⾏与发展股份制经济,在提⾼劳动⽣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进⾏经济体制改⾰,都具有借鉴意义。

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题

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题

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题1.简述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形成条件?答:⑴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⑵形成这一矛盾的条件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⑶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的忏属性,社会分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社会劳动的属性。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什么特点?答:⑴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

⑵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⑶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3.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客观的必然性?答:一、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别人的劳动成果来继续无偿占有别人更多的劳动,以扩大资本规模和增殖资本价值。

二、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在于A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生产目的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B资本主义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动力。

4.简述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答:一、必须保持三种职能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二、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三、这两个条件是互相联系和互为条件的。

5.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否违背了价值规律?答:一、价值轧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二、因为A生产价格是以人价值为基础的,并没有脱离价值。

B全社会商品的生产价格和价值总额是相同的。

C生产价格的确定及其变动归属到底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变动。

6.试述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答:一、商品经济作为一种劳动交换经济联系的经济形式,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相对应的。

市场经济是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它是与计划配置社会资源的计划经济相对应的。

二、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有内在的一致性。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没有商品经民就没有市场经济。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基本规律,对市场经济同样起作用。

三、市场经济不能与商品经济简单等同。

市场经济出现于商品经济己普遍化和占统治地位的阶段。

政治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及答案政治经济学导论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答:(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人类要生存,首先要有生活资料,而生活资料是通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只有在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有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活动的存在,物质产品生产是精神产品生产的基础。

2、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2、答:(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变化;(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有反作用:表现在一是适应就推动生产力发展;二是不适应就阻碍生产力发展,不适应有两种情况,即落后于生产力或“超前”于生产力。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3、试述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3、答:(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首要的、决定性要素。

(3)科学技术本身是潜在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必须通过成为人化的科学和物化的科学,即提高主体要素劳动力的科技素质,提高客体要素生产资料的质量水平。

4、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关系?4、答:(1 )经济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它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人们不能消灭、废除、改造和创造经济规律。

(2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相反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3 )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四、论述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理论意义?1、答: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思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说等理论的科学成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对政治经济学作了根本的改造:(1)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2)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论述题集(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论述题集(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论述题集(2).txt每天早上起床都要看一遍“福布斯”富翁排行榜,如果上面没有我的名字,我就去上班。

谈钱不伤感情,谈感情最他妈伤钱。

我诅咒你一辈子买方便面没有调料包。

--------------------------------------------------------------------------------12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答:相对过剩人口之所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1)相对过剩人口可起到劳动力的蓄水池的作用,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间歇式发展的需要。

资本主义生产通常是从危机到繁荣,从繁荣又到危机这样周期性发展的。

在危机期间大批劳动力失业,在繁荣时又需要大量增加劳动力。

若仅依靠自然繁殖无法适应这种需要。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则可随时调节劳动力的供给。

(2)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工人的统治和剥削。

因为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资本家可以乘机压低工资使用更廉价的劳动力。

还可以迫使工人遵守资本主义的劳动纪律。

正是因为相对过剩人口对资本主义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资产阶级国家所宣传的“充分就业”,只不过是一种永远不可能兑现的空谈而已。

第四章论述题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哪些阶段?答: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1)购买阶段。

这是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一阶段。

产业资本在生产要素市场上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

在这个阶段上资本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即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2)生产阶段。

这是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二阶段。

产业资本家使用购买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生产,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生产阶段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它是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

在这个阶段上资本形态由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A、庸俗政治经济学B、古典政治经济学C、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D、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2、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C)A、商品交换B、产品交换C、物质资料的生产D、物质资料的消费3、物质资料之所以成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因为它是(a)A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表示着一定的生产关系C、是人们消费的源泉D、表明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B)A、产品分配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相互关系D、生产力5、生产资料是指(d)A、劳动对象和劳动力之和B、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之和C、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之和D、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和6、生产力所代表的是(B)A、人与人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B、人与自然界物质之间的关系C、物与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D、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7、社会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是指(C)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B、物质生产和服务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劳动力和劳动关系8、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a)A、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B、联系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C、联系生产、分配。

交换、消费各个环节D、联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9、古典政治经济学集大成者是(b)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李斯特10、下列不属于重商主义观点的是(d)A、反对自然经济B、金银货币是财富的第一形态C、对外贸易是财富的唯一源泉D、崇尚宗教伦理观念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b )A、古典政治经济学B、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C、研究人与物关系的政治经济学D、研究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12、生产力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是(a )A、构成生产力系统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B、生产关系C、生产工具D、科学技术13、矿藏和原始森林属于( a )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生产工具D、人们劳动的生产物14、经济规律就是( a )A、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经济活动的客观性C、经济行为中的主观能动性D、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的相互联系1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及其发展要求的规律是存在于( d )A、某几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B、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C、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D、人类各个社会形态的普遍的经济规律16、生产力( c )A、是人们管理经营企业的能力B、是人们研究科学技术的能力C、是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D、是人们创造新生产工具的能力17、中国古汉语中“经济”一词的涵义是( d )A、节约、精打细算B、经济制度C、农业经济D、治理国家、拯救庶民1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c )A、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B、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和经济发展规律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和社会发展规律多选题1、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包括(ABC)A、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科学社会主义C、政治经济学D、德国古典哲学E、古典政治经济学2、生产关系是指(ABCD E)A、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C、人们在生产总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D、社会关系体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E、最基本的社会关系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ABCD E)A、揭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B、揭示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C、揭示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D、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E、上述都对4、劳动对象可能是(ACD E)A、自然物B、生产工具C、原材料D、他人的劳动产品E、棉花5、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ABC)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形式C、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D、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E、生产力6、物质资料的生产是(ABD E)A、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B、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C、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E、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7、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的相互关系是(ABC)A、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B、分配、交换、消费三者对生产有反作用C、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D、四个环节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关系E、分配、交换和消费决定生产8、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acd )A、生产资料B、生产资本C、客观生产要素D、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物质条件E、物质生产必备的主观能动条件9、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为(abcde )A、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B、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基础C、它是人们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D、有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E、有利于人们认清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10、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bcd )A、人们对它是无能为力的B、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人们不能创造、改造或取消它D、人们不能违背它的要求来工作E、人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1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表明(abcde )A、生产力是这一矛盾的决定因素B、生产力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D、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E、社会生产的变化总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开始的1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为(bcd )A、生产关系能决定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C、生产关系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关系可制约生产力的发展E、生产关系可支配生产力的发展13、政治经济学(de )A、即政治加经济B、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特有的名称C、是指研究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管理规律的科学D、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包括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14、生产关系(abcde )A、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B、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C、可以指直接生产中结成的人与人关系D、可以指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人与人的关系E 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相互关系15、一般认为首次使用“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名词的学者分别(ad )A、色诺芬B、亚里士多德C、亚当?斯密D、蒙克莱田E、迈那尼?蒂凯尔16、在经济规律面前,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bc )A、人们可以认识经济规律B、人们可以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C、人们可以在顺应经济规律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经济条件,来限制某些经济规律作用的范围D、人们可以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E、人们可以随意改变经济条件、限制某些经济规律的作用17、构成生产力的因素包括(abcde )A、劳动者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C、生产资料D、管理E、科学技术18、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abcd )A、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B、是生产关系的基础C、从根本上制约着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社会性质D、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E、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首要标志19、“经济”一词可以指(abcde )A、节约、精打细算B、经济部门或其总体C、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D、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E、人类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活动第二章1、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是(d)A、货币B、资本C、剥削D、商品2、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是(C)A、劳动力成为商品B、产品具有价值C、社会分工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划分3、货币购买劳动力的行为所以发生是由(a)A、社会上存在着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决定的B、货币本身的性质决定的C、货币具有购买手段的职能决定的D、货币具有支付手段的职能决定的4、在私有制社会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既是私人劳动,同时也是社会劳动,其社会性是(d)A、通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B、通过商品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表现出来C、通过商品生产者的抽象劳动表现出来的D、首先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通过交换表现为社会劳动5、商品的两个属性(C)A、交换价值与价值B、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C、使用价值与价值D、生产与消费6、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C)A、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C、商品的价值量决定的D、商品的生产成本决定的7、商品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的制约因素为(C)A、商品的质量B、商品的数量C、商品的价值D、商品的用途8、复杂劳动是(A)A熟练劳动者的劳动 B、简单劳动的加总C、脑力劳动D、体力劳动9、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指(A)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10、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基本矛盾是(D)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交换价值与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11、根据劳动的难易程度,劳动可分为(D)A、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B、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C、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12、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比较(A)A、形式上相同,内容上不同B、内容上相同,形式上不同C、内容和形式上都相同D、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同13、一般所说的商品的价值是指(b)A、商品的个别价值B、商品的社会价值C、商品的平均价格D、商品的使用价值14、两种商品的使用价值(d)A、是同质的,可以在量上进行比较B、是同质的,不可以在量上进行比较C、是非同质的,可以在量上进行比较D、是非同质的,不可以在量上作比较15、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指(B)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16、创造商品价值的是(B)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17、商品的价值(A)A、同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成正比,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B、同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成反比,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C、同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及劳动生产率都成正比D、同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及劳动生产率都成反比18、商品是指(c)A有使用价值的东西B、具有价值的东西C、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D、劳动产品19、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B)A、生产B、交换C、使用D、分配20、不同商品相交换的数量比例,取决于(c)A、它们的使用价值,即效用B、它们在市场上有相同的需求C、它们都有价值D、它们都是商品21、“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的含义是(D)A、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总量越小B、无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比,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耗费在单位商品上的价值量是不变的C、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越小D、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中所形成的价值量越小附:以前试题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c)A、越多B、越少C、不变D、自然属性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22、劳动生产率是(b)A、劳动者创造价值的效率B、劳动者创造使用价值的效率C、劳动者创造交换价值的效率D、与每一件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23、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D )A、商品的使用价值B、商品的价格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公式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价值形式为(a)A、简单的成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25、货币具有的支付手段是指(b)A、用来购买商品B、用来清偿债务C、用来贮存财富D、用来衡量价值26、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能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货币职能是(d)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27、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顺序正确的为(d)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货币形式③一般价值形式④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D、①④③②28、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是(b)A、现实的货币B、想象的或观念中的货币C、金属货币D、纸币29、在货币的职能中,包含了经济危机可能性的两种职能是(a)A、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B、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C、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30、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为(b)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D、劳动量与价值量31、《资本论》第一卷指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为(A)A、劳动二重性理论B、价值规律C、剩余价值理论D、平均利润理论32、反映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是(C)A、私人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3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C)A、是各自独立的两种劳动B、是先后不同的两种劳动C、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D、是既有差别又有矛盾的两种劳动34、具体劳动体现的是(b)A、商品的自然属性B、劳动的自然属性C、商品的社会属性D、劳动的社会属性35、劳动的社会属性是指(d)A、使用价值B、价值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36、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属性,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b)A、发生变化B、不发生变化C、有条件的发生变化D、不一定37、新技术的研制和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以及新工艺在生产过程中的采用,主要都是(A)A、脑力劳动的成果B、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成果C、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D、劳动分工进步的成果38、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始于(C)A、氏族公社时期B、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出现C、原始社会末期D、资本主义时期39、商品经济成为最普通、最一般的经济形式始于(C)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40、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仍然起作用的原因是(c)A、价值规律是任何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B、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C、社会主义仍然存在商品生产D、价值规律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41、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存在的商品经济有(ade )A、简单商品经济B、奴隶制下占统治地位的商品经济C、封建制下占统治地位的商品经济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E 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42、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b )A、货币有使用价值B、货币有价值,是商品C、货币是金银D、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43、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是( b )A、金属货币B、纸币C、价格标准D、价格44、价格标准作为为货币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一种技术上的规定是( c )A、用来计量商品价值的标准B、用来计量商品价格的标准C、用来计量货币自身的固定单位及其等分D、用来计量货币价值和价格的标准45、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 b )A、物的有用性B、一种商品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C、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D、商品的自然属性46、通货膨胀是指( c )A、商品供过于求,物价下跌B、商品供不应求而造成的个别商品物价上涨现象C、由于纸币发行过多,而引发的纸币贬值,物价水平上涨D、由于纸币发行量与实际需要相适应,而使物价稳定47、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取决于( b )A、效用B、价值C、交换价值D、供求关系48、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运行方式即( a )A、市场经济B、市场机制C、市场调节D、市场竞争机制49、一个商品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的价值形式为( b )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50、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生产与需求的平衡和劳动力、生产资料的分配,这是(a)A、在不断的不平衡中实现的一种趋势B、使供需之间的平衡,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分配恰到好处C、使社会生产以及供需之间永远处在不协调状态D、使资本主义不再出现经济危机51、商品不同于一般劳动产品的特点是( b )A、只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B、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有价值C 是生产者为自己生产的产品D、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是为他人生产的产品52、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中( c )A、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是一般等价物B、绵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C、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D、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53、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 b )A、价格是价值的基础B、价值是价格的基础C、价格与货币价值成正比D、价格与商品价值成反比54、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 c )A、作为贮藏手段可以自发调节货币的流通量B、一般不会发生通货膨胀C、不能起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D、可以起蓄水池作用55、由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可能出现买卖脱节,这(a )A、包含着经济危机产生的可能性B、使经济危机产生具有了现实性C、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D、是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直接原因56、货币执行支付手段使(d )A、经济危机可能性消失B、经济危机成为现实C、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减弱D、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57、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作用是( d )A、防止通货膨胀B、促进商品经济发展C、增加社会财富D、自发调节金属货币流通量58、金和银所以能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是因为( b )A、它们天然是货币B、它们的天然特性最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C、人们协商的结果D、聪明人的发明创造59、相等体积的黄金和木块,黄金的价值大于木块,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b )A、黄金的使用价值大B、生产黄金的劳动耗费大C、黄金的重量大D、黄金可以充当货币60、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 b )A、可以是观念上的B、必须是现实的C、必须是金属货币D、只能是纸币61、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为( a )A、商品的使用价值B、商品的价值C、商品的交换价值D、商品的社会属性62、作为价值形式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产生了( b )A、商品B、货币C、价值D、交换价值63、商品经济是(c )A、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C、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D、不存在社会分工的经济形式64、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是( d )A、商品B、货币C、使用价值D、价值65、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 b )A、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B、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C、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D、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66、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 c )A、借助于具体劳动创造出来的B、借助于抽象劳动创造出来的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D、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67、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因购销债务相互抵销会使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b )2002年考题A、增加B、减少C、不变D、与到期支付总额相等多选题1、商品价格(ABC)A、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C、与货币价值成反比D、只与商品价值有关,与货币价值无关E、与商品价值成反比2、商品经济经历过(BCDE)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3、商品的价值形式是(ACD)A、商品的社会属性B、商品的自然形式C、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D、商品的交换价值E、与交换价值无关4、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区别表现在(ABCDE)A、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B、自然经济中人们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中人与人关系为物与物之间关系所掩盖C、自然经济排斥社会分工,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前提D、自然经济条件下没有竞争,闭关自守,商品经济条件下,广泛竞争,相互促进E、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者是分散,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是彼此联系的5、货币产生所经历的历史过程是(ABCD)A、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E、金银形式6、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ABCDE)A、商品的有用性B、商品不同质的规定性C、商品的物质属性D、商品的可转让性E、商品的自然属性7、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这是因为(ABCD)A、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普遍和最一般的关系B、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C、商品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的萌芽D、是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需要E、商品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8、“物以稀为贵”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CD)A、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值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C、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D、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商品的价值E、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无关9、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并非凡是人类劳动的凝结都是价值,这是因为(ABCE)A、价值是劳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所采取的一种社会形式B、价值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C、人类劳动的产品不用于交换,就没有价值D、人类社会中,商品社会关系的存在是永恒的E、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10、商品的价值是(ABCE)A、商品中包含的劳动量B、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C、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基础D、以复杂劳动为计量基础E、决定商品的价格1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决定因素为(ACD)A、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B、个别劳动者的技术水平C、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D、社会平均的劳动强度E、个别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12、如果交换等式为1袋米=2只羊,那么(ABCE)A、生产米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其等式为1袋米=1只羊B、养羊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其等式为1袋米=4只羊C、生产米的劳动生产率和养羊的劳动生产率各提高一倍,其等式为1袋米=2只羊D、生产米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养羊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倍,其等式为1袋米=6只羊E、生产米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养羊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倍,其等式为1袋米=4只羊1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ABCDE)A、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就越多B、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C、无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抽象劳动在相同的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D、劳动生产率越高,耗费在每件商品上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就越少。

《政治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考点总结版)

《政治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考点总结版)

《政治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考点总结版)一、简答题第一章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相关内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学研究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①物质资料生产三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①生产力(人与自然):生产力包括人与物的因素(人是最根本因素);物的因素指生产资料,生产资料中,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物质标志,也是划分社会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②生产关系(人与人):贯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反应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是社会在生产的起点,起决定作用,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③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反作用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与经济基础。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一般理论1.商品的二因素(1)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并非商品(2)价值(社会属性):即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劳动创造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简单劳动),而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相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相关。

(3)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价值交换的量的比例,价值决定交换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价值与使用价值不可兼得。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具体劳动(自然属性):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思考题答案1. 什么是政治经济学?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超越?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它是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超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超越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剩余价值论为基础的。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的本质,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矛盾做出了深刻的分析。

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往往隐藏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过程,对剩余价值进行了模糊化处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是基于社会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进行的,它把资本主义看作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将经济现象与历史、政治和社会条件相结合,进行全面的分析。

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主要关注市场经济的运行和价格机制,忽视了经济现象与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关联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学的目的和方法有明确的界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本质,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

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往往把经济学的目标局限于市场的有效运行和资源的配置。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对剩余价值进行深刻分析、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明确的目的和方法界定等特点,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和超越,丰富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简要解释其内涵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

它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其生活必需品的价值的部分,即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_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_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代码:05003习题参考答案江建强编写(2002年8月)第一章导论一、填空1.物质资料生产2.基础3.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4.劳动者生产资料5.生产力生产关系6.生产关系7.生产分配交换消费8.生产资料所有制9.阶级性阶级性科学性10.在的本质的必然二、单项选择题1.①2.②3.②4.③5.①6.①7.①8.①9.④ 10.①三、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⑤ 2.①②③⑤ 3.①③⑤ 4.①③④⑤ 5.①③④⑤6.①②③④⑤7.②④⑤8.①②③④9.①②③⑤ 10.①④⑤四、辨析题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的学问。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学问。

但生产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所以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对立的统一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巨大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评判一种生产关系先进与否,必须以生产力标准来判断,研究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脱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这种研究就会失去意义。

2.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因而人可以创造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但人不可以创造经济规律,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一、简答题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

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

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

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如何实现?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

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

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简答论述辨析题

马克思简答论述辨析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答:〔1〕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及其后继者对它的发展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第一,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一块整钢”。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主是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欧文和傅立叶。

3、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和方法论。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列宁称其为“科学中的最大成果”。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理想四个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国,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简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简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简答、论述题1、简述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具有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是这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表示为: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二者的统一性,集中表现在二者统一于商品之中。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的。

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商品使用价值的意义,在于它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一切的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为了获得它的使用价值而非价值。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相互排斥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的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生产者实现了价值,消费者获得了使用价值,才能使商品内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得与解决。

2、简述商业资本对经济的影响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一方面起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1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2有利于节约流通资本;3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4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另一方面,商品资本对经济也有消极的影响。

当商品囤积居奇或转手倒卖时,形成虚假的市场需求。

3、简要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阶段性。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导致市场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这种冲突时而激化,时而缓和。

只有它们处于激化状态时,经济危机才爆发出来。

危机的爆发,使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大下降,从而使供求矛盾得以缓解,逐步过渡经济危机,使市场和生产冲突得到一定的缓解,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资本再生产得以进行,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又造成新的危机。

这就造成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4、简要说明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三者之间的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资本在物质形态方面的构成,是反映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三)

1.垄断是怎样产⽣的? 答:(1 )⾃由竞争引起⽣产和资本的集中。

资本主义企业在⾃由竞争中,会不断通过资本积聚和集中来扩⼤⽣产规模,从⽽引起⽣产和资本的不断集中。

⽽资本主义社会中信⽤制度的发展,股份公司和联合制企业的出现,以及在经济危机中企业破产和两极分化的加剧,都进⼀步促进了⽣产和资本的集中。

(2 )⽣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定阶段必然产⽣垄断。

当⼀个部门的⼤部分⽣产或流通为⼀个或⼏个⼤企业所控制时,⼩企业很难与其竞争。

少数⼤企业之间势均⼒敌,继续竞争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不如放弃竞争,通过协商达成协议,形成垄断,并可坐享囚垄断⽽带来的⾼额利润。

这样,垄断就出现了。

当经济⽣活中垄断成为⼀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时,资本主义就会由⾃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2.垄断为什么不能消除竞争?垄断统治下有哪些竞争形式? 答:(1 )⾸先,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核⼼机制和内在规律,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竞争当然不会消失。

其次,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经济主体来看,虽然在某些部门存在着垄断组织,但也还存在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及⼤量的⾮垄断企业,这些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即使是已形成垄断的部门,也绝⼤部分是⼏个垄断企业并存,它们之间本质上仍然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因此,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存在竞争,⽽且竞争的主体、形式、内容和激烈程度都有新的发展。

(2 )从竞争的范围来看,⼤体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与⾮垄断企业(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垄断企业之间的⾃由竞争等。

3.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资本对经济⽣活的垄断主要是通过⼀定的垄断组织实现的。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 (1 )卡特尔。

是通过⽣产或经营同类产品的⼀些⼤型垄断企业之间通过协议形成的、在⽣产或流通的某个或某些环节实⾏垄断的组织形式。

(2 )⾟迪加。

是把⼀些在法律上和⽣产上还是独⽴的⼤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起来,进⾏垄断经营的组织形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辨析题• 1.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而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9政治经济学既研究政治关系,也研究经济关系。

30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分配关系。

31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因而它们具有同样的特点。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

1.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因此,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造价值。

3.在信息经济社会中,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来实现的。

4.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5.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6.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94“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

95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96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

97价值规律就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规律。

98商品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

99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大于求,价格下降。

所以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100尽管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但是,无论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化,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10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102各种商品的价值所以能相互比较,是因为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103价格对价值的偏离,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104信用货币就是纸币。

105由于劳动生产率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因而,一个企业只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以降低商品的价值。

106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企业就无需提高劳动生产率。

96劳动力的买和卖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97工人的个人消费在生产过程之外,所以它同资本主义生产无关。

98价值增值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马克思-简答论述题答案

马克思-简答论述题答案
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2.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
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3.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
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
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
3辩证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二者相互包含。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是从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接近绝对性的过程。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它们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属性。
1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
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实践主体和客体: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
人。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
作用的关系。
(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辨析 简答 论述详细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辨析 简答 论述详细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辨析1.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商品价格的变动是商品价值变动的表现。

P47 P51错,价格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商品价格的实现又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不仅仅是商品价值变动的表现。

2.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这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P59对,在等价交换和非等价交换中,商品在流通过程中都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必须在流通过程中购买特殊商品——劳动力,而劳动力能够实现价值的增值产生剩余价值。

3.企业兼并实现了资本积聚,从而增大了社会总成本。

P66错,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实现的,企业兼并实现了资本集中,资本集中能够实现个别资本的增大而不能增大社会总资本。

4.加快总资本周转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这表明流通过程可以产生剩余价值。

P91错,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意味着预付资本中的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加快,从而可以雇佣更多的工人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在流通过程中不会产生剩余价值。

5.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打工者,由于他们的劳动能力和贡献不同,所得到的报酬也不同,这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P131错,按劳分配适合于在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打工者不属于公有制的范围内,而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劳动者出卖他们的劳动力创造的报酬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转化形式的体现。

(二)解答题1.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P37(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生产的前提条件(2)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主体。

2.价值规律的内容与要求是什么?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主要作用是怎样的?P50-53(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有生产商品的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即等价交换。

(2)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一现象,是价值规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3)作用:第一,自发的调节资源配置经济活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辨析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辨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通过对经济领域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规律和矛盾,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进行辨析,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基本经济规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手段和人的劳动力,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和权利义务。

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反过来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存在的矛盾和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生产力的提高,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却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家追逐利润最大化,剥削工人阶级获得剩余价值,导致工人阶级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性与局限性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深刻揭示。

剩余价值指的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他们自身生活资料所需要的价值部分。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产生来自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即剥削。

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剥夺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自身的利润。

这一理论描述了资本主义经济中深层次的阶级矛盾和经济剥削。

然而,剩余价值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形式不断出现,剩余价值的产生方式也有所变化。

例如,科技创新和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得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占有途径变得复杂多样。

政治经济学 简答题和论述题 汇总一

政治经济学 简答题和论述题 汇总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1)二者有统一面。

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律(2)二者有差异面。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2、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3、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提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它越是正确地提示经济规律,其理论就越具有科学性,便越符合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一是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工人运动, 为自己的命运进行斗争,需要有自己阶级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作指导。

二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第二章:1、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就需要有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

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一)

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一)

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幺?
 答:(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2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

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

(3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幺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答:(1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它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对于某种特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各个阶级都从本阶级利益出发,采取拥护或者反对的态度,因而政治经济学必然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解答题
1.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P37
(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生产的前提条件(2)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主体。
2.价值规律的内容与要求是什么?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主要作用是怎样的?P50-53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有生产商品的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即等价交换。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P75
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比然结果。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客观上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要求作为总资本家的国家加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次,生产迅速发展与市场需求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加深,导致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资本家单靠自己的力量已无力克服,要求国家采取反危机措施,如国家采购、社会福利政策、出口补贴。再次,伴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发生的劳资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单靠个别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也是无法解决的。
4.试析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实质和发展趋势。P184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精尖产品及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得到增强。贸易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流通领域中国际交换的范围、规模、程度得到增强。资本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加快。
第一,按劳分配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只是以企业为单位的局部劳动。第二,按劳分配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只能在局部范围内实行。第三,按劳分配还不能按照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量来计算,而只能按照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来计算。第四,按劳分配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的形式来实现。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140
(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3)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主要表现是:第一,市场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第二,区域经济集团化日益发展。第三,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5.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P189
(1)积极作用:第一,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以寻求相应的位置进行最佳的资源配置。第二,经济全球化使生产网络化体系逐步形成,投资外向化现象日益凸现。第三,经济全球化使贸易自由化的范围、金融国际化的进程正以最快的速度迅速扩大和推进。第四,经济全球化使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二,在分配关系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特征是公有制的经济制度规定和市场经济的体制规定在分配中的综合体现。第三,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第一,对外贸易。第二,利用外资。第三,引进先进技术。第四,国际劳务合作。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是根本不同的。P90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根本不同的。第一,划分的依据不同。前者划分的依据是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后者划分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第二,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用于购买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而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购买劳动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只是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购买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第三,划分的目的不同。前者划分的目的,是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后者划分的目的,是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7.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什么?P127
第一,共有只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第二,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既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
(2)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建立新型的财税体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创造条件:第一,构建规范的分税制,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第二,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理顺国家与有关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第三,实行复式预算,理顺国家财政内部的收支关系。
(3)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了中央银行体制,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二是完善金融运行体制。三是加快金融立法,为规范金融秩序奠定基础。四是建立政策性银行,理顺财政投融资体制。
(2)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一现象,是价值规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3)作用:第一,自发的调节资源配置经济活动。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在经济生活中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同时也产生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3.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P59
3.企业兼并实现了资本积聚,从而增大了社会总成本。P66
错,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实现的,企业兼并实现了资本集中,资本集中能够实现个别资本的增大而不能增大社会总资本。
4.加快总资本周转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这表明流通过程可以产生剩余价值。P91
错,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意味着预付资本中的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加快,从而可以雇佣更多的工人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在流通过程中不会产生剩余价值。
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基本生活来源,除了子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只有自己的劳动力能够出卖。
4.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P61
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实用价值的过程,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幻的过程。它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劳动;第二,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2)劳动者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就是价值形成过程,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超过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就是价值增值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辨析
1.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商品价格的变动是商品价值变动的表现。P47 P51
错,价格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商品价格的实现又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不仅仅是商品价值变动的表现。
2.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这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P59
对,在等价交换和非等价交换中,商品在流通过程中都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必须在流通过程中购买特殊商品——劳动力,而劳动力能够实现价值的增值产生剩余价值。
首先,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必须废除资本主义制度中剥削的分配制度,确立阿劳分配制度。其次,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只能实现按劳分配,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调减。再次,人们还不能做到无条件的、不计报酬的为社会提供劳动,劳动是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P134
5.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打工者,由于他们的劳动能力和贡献不同,所得到的报酬也不同,
这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P131
错,按劳分配适合于在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打工者不属于公有制的范围内,而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劳动者出卖他们的劳动力创造的报酬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转化形式的体现。
12.我国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P176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应该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第一,以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为基本出发点。第二,以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依据。第三,以法制化管理目标。第四,以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
13.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P203
6.当代资本输出的新特点是什么?P111
一是资本流向从原来的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发展为多方向输出,特别是发达资本之一国家之间相互投资的大幅度增加;二是在私人资本输出增长的同时,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并日益成为占重要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三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多采取所谓“援助”的方式进行。
(2)消极作用:第一,经济全球化把市场经济的矛盾扩展到世界范围。第二,经济全球化把资本的动机和目的扩展到世界范围。第三,经济全球化把一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扩展到世界范围。第四,经济全球化把一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社会经济生活的目的和手段。P106
(1)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垄断资本的统治,维护资本主义经济秩序,从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还可能运用行政手段。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调节和控制,其对象既包括各个微观经济主体,也包括作为整体的国民经济宏观全局。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实现的。
8.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什么?P128
具体地说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关于两个毫不动摇,一是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二是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个统一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9.为什么说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实行按老分频具有客观必然性?P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