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防控手册
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措施
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措施1. 加强猪蓝耳病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病例并采取相应措施。
2. 禁止私自引进猪只,加强疫情排查和监管。
3. 加强养殖场卫生管理,保持环境清洁,减少病原体传播。
4. 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防止疫情通过外部输入传播。
5. 做好猪只检疫工作,防止患病猪只进入生产环节。
6. 加强饲料和饮水卫生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7. 建立健全的猪蓝耳病疫情报告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传递。
8. 增加兽医队伍,提高疫情应对能力。
9. 提高兽医人员风险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10. 保持猪舍通风和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滋生的机会。
11. 加强猪只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疫情传播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
12. 严格执行疫苗接种规定,提高猪只免疫力。
13. 加强疫情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的疫情防控意识。
14. 严禁非法转移、销毁猪只,防止疫情的蔓延。
15. 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监测,早发现早治疗。
16. 设立疑似病例隔离区,确保疫情不蔓延。
17. 减少人员往来,降低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18. 强化监管措施,提高疫情防控的有效性。
19. 加强相关设施和人员的消毒工作,杀灭病原体。
20. 做好饲养记录和疫情台账,便于溯源和追踪工作。
21. 制定疫情应急预案,确保疫情爆发时能够快速应对。
22. 提高相关行业协会和组织的责任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23. 鼓励养殖户及时报告疫情情况,配合相关部门采取措施。
24. 提高养殖户疫情防控知识水平,增强应对能力。
25. 建立疫情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区域和部门间的合作。
26. 避免疫情持续过长时期,减少经济损失。
27. 提高养殖户自我管理的意识,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28. 核实疫情信息,防止谣言传播给疫情防控带来障碍。
29. 提高官员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疫情监管工作。
30. 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疫情。
31. 加强对兽医药品的管理,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使用。
32. 尽可能减少外出活动,降低感染风险。
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措施
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措施一、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蓝耳病的重要手段。
选用质量可靠、免疫原性好的疫苗,根据猪只年龄、体重和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免疫接种。
同时,加强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确保疫苗质量。
二、定期检测定期对猪只进行抗体检测,了解猪群免疫水平。
对于抗体水平较低或免疫不合格的猪只,应及时补充免疫。
同时,对于疑似感染猪蓝耳病的猪只,应进行病原学检测,确诊后采取相应措施。
三、隔离与净化一旦发现疑似感染猪蓝耳病的猪只,应立即隔离治疗。
同时,对猪舍、栏舍、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毒传播。
对于感染严重的猪群,应考虑淘汰或扑杀处理,避免疫情扩散。
四、改善饲养环境良好的饲养环境是预防猪蓝耳病的重要措施。
保持猪舍通风良好,降低饲养密度,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和饲料饮水。
同时,加强猪舍内外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粪便和垃圾,减少病毒滋生。
五、加强生物安全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对进出场区的人员、车辆、物资等进行严格消毒。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场区,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同时,加强猪群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六、提高猪只免疫力合理搭配饲料营养,保证猪只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同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免疫增强剂或抗病毒药物,辅助提高猪只免疫力。
七、疫情报告与处置一旦发现疑似感染猪蓝耳病的猪只,应立即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工作,为防控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猪蓝耳病的诊治与防控
症状。 4 . 3 血 清 学检 验
全方 可进 入 . 同时 隔 离 1 5 d进 行 观 察 。 ( 6 )定 期 开 展 免 疫 抗 体 检 测 , 根
据 免 疫 抗 体 消 长 规 律 和 免 疫 程 序 及 时
4 . 1 细茵分 离
仔 猪 补 给 葡 萄糖 ,在 饲 料 中 添 加 氟 苯
尼 考 、 阿 莫 西 林 、金 霉 素 、 土 霉 素 等 抗 菌 药 物 。 发 病 猪 用 安 乃 近 和 相 应 的 抗菌 药 物 治 疗 。 ( 4 )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禁 到 猪 蓝 耳 病 疫 区 购 买 种 猪 或 商 品 猪 .本 次 疫 情 就 是 由该 村 猪
免疫。
本地 养猪户 4 — 5月 之 间 ,相 继 出
( 1 )猪 瘟 检 测 , 用 抗 原 酶 联 免 疫
吸 附试 验法 ,结 果 为 阳性 。
( 7 )每 年 举 办 1 ~ 2次 不 同 层 次 兽
现 仔 猪 发 病 现 象 ,前 往 西 吉 县 畜 牧 兽
医 站 门 诊 就 诊 .由 于病 猪 已 全 部 接 种 猪 瘟 、 猪 丹 毒 、 猪 肺 疫 三 联 苗 和 W
麻 痹 ,运 动 失 调 ,病 程 一 般 3 ~ 6 d ,最
后 因衰 竭 而 死 。
处 理 规 程 》 作 销 毁 处 理 。 病 死 猪 的 垫
料 及 粪 便 等 污 染 物 作 堆 积 、 焚 烧 、深 埋处理 。
袁
江
3 病理 剖析
淋 巴 结 明 显 肿 大 。颌 下 淋 巴 结 、 肠 系膜淋 巴结 、腹股 沟淋 巴结 、肺 门
2023年猪蓝耳病防治方案
2023年猪蓝耳病防治方案一、猪蓝耳病概述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呕吐、腹泻等,严重时可导致猪只死亡。
二、疫情监测与报告1. 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包括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等猪群的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 加强病例报告:鼓励养殖者及时报告疑似病例,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病毒预防与控制1. 加强养殖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消毒养殖场及设施设备,减少病毒传播途径。
2. 强化防疫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加强猪群疫苗接种,保证免疫覆盖率。
3. 严格管控野猪传播:建立野猪防控机制,加强对野猪的监测,防止野猪与养殖猪发生接触。
4. 严禁野生动物交易:加大对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的打击力度,减少野生动物介导的病毒传播。
四、病例处置与防控措施1. 确诊病例的隔离:对发现的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并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确诊后立即隔离治疗。
2. 杀灭感染源:对病毒感染的猪只及时进行安乐死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3. 健全屠宰检验制度:加强屠宰检疫工作,对每头猪进行病理学检查,确保市场上的猪肉安全。
4.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对与病例接触的人员进行健康状况监测,发现异常立即隔离观察。
五、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1. 加强猪蓝耳病知识宣传: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猪蓝耳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并普及养殖管理技术。
2. 积极引导舆论:加强互联网舆论引导,防止谣言传播,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科学素养。
3. 制订猪蓝耳病应急预案: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制订猪蓝耳病应急预案,做好各项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六、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流1. 加强国际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和国家进行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猪蓝耳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
2. 及时共享信息: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及时了解病毒变异和传播趋势,以便做出及时应对。
猪蓝耳病的防控及疫苗种类简介
猪蓝耳病的防控及疫苗种类简介猪蓝耳病是由蓝耳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广泛流行于全世界的猪群中,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
蓝耳病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间接接触途径传播,因此加强猪舍卫生、隔离病猪和使用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猪蓝耳病的主要手段。
猪蓝耳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猪舍环境卫生和净化空气:保持猪舍的通风、干燥和清洁,定期消毒、清理猪舍设施和床料,降低病毒在环境中的浓度。
2.严格管理猪群和猪群间的交流:加强对进猪的健康检疫,确保进猪来源可靠;限制人员、车辆等外来物体的接触,确保猪群间的隔离和防护。
3.隔离和处理疑似或确诊病猪:对于出现临床症状的猪群,要及时进行隔离处理,减少病毒在群体中的传播。
4.免疫接种:为了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预防和控制猪蓝耳病的流行,疫苗接种是必不可少的防控措施。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种猪蓝耳病疫苗。
根据制备方法和免疫原的来源,猪蓝耳病疫苗可以分为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类型。
活疫苗是指通过培养和增殖蓝耳病毒,获得病毒溶液后进行灭活处理制成的疫苗。
这种疫苗具有免疫原性强、保护期长的优点,但由于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传播风险,使用时需要特别小心,遵循严格的免疫程序。
单价疫苗是指只包含一种蓝耳病毒株的疫苗,只能预防感染该株病毒的猪蓝耳病,对于其它株的病毒无效。
多价疫苗是指在蓝耳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上插入其它病毒保护性抗原的疫苗,除了预防猪蓝耳病外,还可以预防其它猪呼吸道传染病。
猪蓝耳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养猪业的传染病,在防控方面需要加强猪舍卫生、隔离病猪和使用疫苗等措施。
根据疫苗的制备方法和免疫机制的不同,猪蓝耳病疫苗可以分为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单价疫苗、复价疫苗和多价疫苗。
合理选择疫苗种类,并遵循合适的免疫程序,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猪蓝耳病的流行。
猪蓝耳病防控知识
强剂等,以控制疫情扩散。
对于怀孕母猪,可使用免疫接种、中药抗病毒药剂等方法进行预防和治 疗,以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具有整体调节、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应激等作用,因此可采用中药辅助治 疗猪蓝耳病。
经过一系列的防控措施,猪场 内的蓝耳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猪群生产性能稳定,母猪繁殖 率、生猪成活率等指标均有所 提高。
减少了药物使用量,降低了养 殖成本。
案例二:某农村散养户的蓝耳病防控经验
1. 养殖背景介绍
1
2
位于某省农村地区的散养户,存栏母猪50头, 年出栏生猪1000头。
3
养殖规模较小,缺乏专业的技术和设备。
案例二:某农村散养户的蓝耳病防控经验
2. 蓝耳病防控措施
定期向当地兽医部门咨询,了解最新的疫病防 治技术。
对所有新进猪只进行隔离观察,确认无异常后 方可混群。
案例二:某农村散养户的蓝耳病防控经验
01
限制人员和物资的进出,防止病毒传入。
02
使用中药提取物和免疫增强剂等辅助防控措施。
03
3. 防控效果
临床诊断
观察临床症状
猪蓝耳病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发 热、咳嗽、呼吸困难、运动障碍等。在诊断时,需要仔细观 察猪的临床表现,并记录体温、食欲、粪便等变化。
病理变化
猪蓝耳病会导致猪的肺部、淋巴结等器官发生病变,如肺水 肿、出血、淋巴结肿大等。通过对病变的观察和分析,可以 辅助诊断猪蓝耳病。
案例二:某农村散养户的蓝耳病防控经验
通过与当地兽医部门的合作和采 取一些简单的防控措施,散养户
种猪场蓝耳病防控措施
种猪场蓝耳病防控措施一、建立疾病监测预警机制1. 每月对种猪场蓝耳情况进行监测,可以采集产房仔猪的睾丸液(采集方法:将阉割的睾丸收集到一个封口袋中,过一段时间后,袋中自然析出一些液体,将液体收集到2 mL离心管中,即为睾丸液),或者保育舍猪群唾液,或有蓝耳表现的差弱仔猪2~3头血样送检,监测种猪场蓝耳感染情况。
2. 根据家庭农场两周内和五周内死淘情况,对应所投苗种猪场,对两周内死率淘大于1%或五周内死淘率大于2%苗源的种猪场进行调查,对相应线别仔猪或母猪采样检测;两周内死淘率大于1.5%或五周内死淘率大于3%苗源的种猪场,须进行全场蓝耳抗体普查(具体方法:以线为单位,公猪随机采5头血样,怀孕猪随机采15头血样,哺乳母猪和其所带仔猪随机采10头血样,分离血清,使用ELISA 方法检测蓝耳抗体水平)。
3. 后备种猪引种前须进行蓝耳监测(可采集唾液进行qPCR检测),外购或外调精液须每周进行一次蓝耳检测,防止引入带蓝耳病毒的种猪或引入新的蓝耳毒株。
4. 通过qPCR方法检测到核酸阳性的猪只,须进行毒株分型鉴别(可使用鉴别引物进行PCR检测,也可以扩增毒力相关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
5. 各分公司技术室须恢复蓝耳监控表的填写并持续更新,每月底传阅一次给片区兽医和健康管理组备案。
二、制定合理的免疫方案1. 建立优势毒株。
建立优势毒株是猪场蓝耳病稳定的关键,目前各猪场均使用勃林格的经典蓝耳弱毒苗作为基础免疫疫苗,未经审批不得更换其它毒株的活疫苗,确保毒株单一稳定。
2. 做好灭活疫苗的对型免疫。
根据种猪场的蓝耳监测情况,以及所产猪苗在家庭农场的监测情况,及时发现毒株变化。
若猪场出现非经典蓝耳毒株,如类NADC30毒株、疑似圆环毒株、QYYZ毒株或其重组毒株等,种猪场可以申请在免疫弱毒苗1个月后加强普免对型毒株的灭活疫苗。
3. 做好后备猪的免疫计划。
减少引种频率,引种间隔不低于3个月,引入的后备猪须做好隔离,其蓝耳普免时间应应与场内种猪群普免时间对应,例如种猪群是2月、6月、10月普免蓝耳活疫苗,后备猪进场后第一次免疫与种猪群同步,一个月后加强一次免疫;若引入后1.5个月内场内种猪群无蓝耳普免计划,可提前对后备猪进行免疫,下一次普免时同步。
猪蓝耳病防控五要点
猪蓝耳病防控五要点
一是封闭到位。
禁止闲杂人员进入猪场栏舍,饲养人员不得串岗,禁止外来车辆进场区。
全球品牌畜牧网讯: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
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猪场如何有效地控制?
一是封闭到位。
禁止闲杂人员进入猪场栏舍,饲养人员不得串岗,禁止外来车辆进场区。
二是消毒到位。
实施严格消毒制度。
每星期对栏舍、用具和周围环境消毒2至3次,农村散养猪栏用消毒液或石灰水刷白消毒。
三是免疫到位。
用国家批准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对所有生猪进行接种免疫。
一般情况下,商品猪在23至25日龄时接种一次,种母猪配种前还应加强免疫一次,种公猪每隔6个月免疫一次。
猪e网介绍,发现疫情,应开展紧急预防注射。
四是禁调到位。
做到不到疫区和外地调运仔猪和肥猪,提倡“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养殖方式。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群抗病能力。
五隔离到位。
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隔离病猪。
按“四不一处理”规定处置病猪、死猪,即不宰杀、不转运、不销售、不食用,采用深埋病猪、死猪等无害化处理方法,切不可乱丢乱弃病猪、死猪。
猪蓝耳病是猪场一大杀手,做好疾病防控很重要。
蓝耳病防控手册
蓝耳病防控手册一、蓝耳病的危害1、导致母猪生产力下降(流产死胎),仔猪感染后成活率降低蓝耳病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包括迟发情,不发情,返情,妊娠后流产、早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无乳综合症,子宫炎症,增加后备母猪二胎综合征发生概率。
仔猪感染蓝耳病后出现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和犬坐姿势、腹泻、渐行性消瘦、眼睑水肿、体表皮肤发紫。
断奶前死亡率极高,可达80%以上,甚至100%。
2、是呼吸道综合征的主要元凶蓝耳病在呼吸道综合征中起到乘上启下的作用,在氨气浓度过高,转群、温差过大、支原体使呼吸道系统的第一屏障受损害,此时蓝耳病阳性场易发生蓝耳疾病,破坏肺部巨噬细胞,导致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等细菌疾病继发性感染最终导致猪只死亡。
防治好蓝耳病是防治呼吸道综合征的重中之重。
3、导致免疫抑制造成疫苗免疫失败近期在很多猪场发生猪瘟免疫不全,导致产房仔猪和保育猪发生温和型猪瘟,由于症状不典型凭临床和经验诊断易造成误诊,经实验室检测这些猪场猪瘟免疫不全与蓝耳病毒造成的免疫抑制有很大关系,其中包括许多蓝耳病阳性稳定场,所以蓝耳病阳性稳定场也要定期进行蓝耳病的监测和防控。
二、蓝耳病难控制的原因1、疫苗效果不佳的原因(1)病毒的变异性:蓝耳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变异率较高的,同一基因型的PRRSV分离毒株之间存在明显的序列差异,特别是在基因组ORF1a的nsplb和nsp2,ORF3和ORF5的变异性很大。
不同毒株之间出现基因重组,活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重组,一个猪场、一个猪群同时存在经典蓝耳病病毒与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一种疫苗很难将现存的所有毒株包含。
(2)病毒逃避免疫监视:蓝耳病病毒氨基酸第N44糖链与其前一个N糖链之间正好是病毒的中和表位,由于存在空间位阻作用而影响中和抗体对中和表位的有效识别,从而降低了中和抗体的中和作用,使蓝耳病病毒能够逃避肌体的清除作用与免疫保护,致使病毒在猪群中长期存在,带毒达2~3年之久,呈现持续性感染,长期向外排毒。
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措施
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措施1. 定期组织猪场工作人员进行猪蓝耳病防控知识培训。
2. 严格控制猪只进出场的流通,并严格执行隔离制度。
3. 强化疫苗免疫,确保所有猪只按时接种猪蓝耳病疫苗。
4. 对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建立完整的疫苗管理档案。
5. 定期对猪场环境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猪场内的卫生环境。
6. 加强对饲料、水源和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7. 配合当地政府开展猪蓝耳病监测和报告工作,做好疫情信息的及时上报。
8. 严格实施病死猪、废弃物处理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9. 建立定期检测猪只健康状况的机制,及时发现病例并采取措施。
10. 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加强自查自报,配合疫情调查和处置工作。
11. 加强对猪场进出人员、车辆和设备的消毒和检疫。
12. 加强疫情跟踪排查,掌握猪场疫情动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13. 定期进行猪蓝耳病疫情风险评估,调整防控策略。
14. 建立疫情应急预案,做好猪蓝耳病疫情爆发的应对准备。
15. 制定猪场内人员的防护措施,提高员工自我防护意识。
16. 加强对疫情防控物资的储备和管理,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17. 指导养殖户采取良好的养殖管理措施,提高猪只免疫力。
18. 严格控制禽畜自由进出,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19. 加强猪场消毒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消毒效果。
20. 推动猪场全面封闭化管理,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性。
21. 在猪场周边建立疫情监测点,强化对周边环境的监控。
22. 积极开展猪蓝耳病病毒携带者的筛查和隔离工作。
23. 加强与养猪相关的产业链各环节合作,建立疫情信息共享机制。
24. 健全猪蓝耳病疫情的处置工作机制,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25. 加强政策宣传和普及工作,增强社会对猪蓝耳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6. 定期组织猪场进行疫情演练,提高疫情应对能力。
27. 支持科学研究,推动猪蓝耳病防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28. 加强对养殖户的指导和扶持,提高猪场的整体防疫水平。
猪蓝耳病防治方案
猪蓝耳病防治方案猪蓝耳病是一种经皮肤接触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耳朵变为紫色,嗜酸性小球增多。
本文将介绍猪蓝耳病的防治方案。
一、疫情监测与报告1. 加强疫情监测,定期对猪群进行体温检测和耳朵颜色观察。
2. 对发现的异常猪只,及时采集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确认,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二、病毒隔离与消毒1. 对已确认感染病毒的猪只,应当及时隔离,并与其他猪只分开养殖,确保不再传播病毒。
2. 对猪场环境,饮水设备、饲料桶等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以防止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
三、加强养殖管理1. 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群的屏障控制,防止病毒从外部进入猪场。
2. 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保持其健康状态,提高疾病抵抗力。
3. 合理安排猪只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四、疫苗防控1. 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建立健全的疫苗免疫计划。
2. 对于怀孕母猪,应在妊娠期进行疫苗接种,以提高仔猪的抵抗力。
3. 定期对饲养的猪群进行疫苗的加强接种,全面提高猪只的免疫屏障。
五、营养调节与防治1. 合理调整饲料的组成,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提高猪只的营养水平和免疫力。
2. 添加益生菌或抗生素等增强猪只对病毒的抵抗力,并促进其身体的康复。
3. 对于疫情暴发的猪群,应及时开展药物治疗,控制疾病的进一步扩散。
六、加强人员卫生与防护1. 进入猪场前,必须要进行必要的消毒灭菌处理,以防止病毒通过人员传播。
2. 禁止携带疾病的人员进入猪场,避免病毒通过人员传播。
3. 猪场内的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综上所述,猪蓝耳病的防治方案主要包括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病毒隔离与消毒、加强养殖管理、疫苗防控、营养调节与防治、加强人员卫生与防护等措施。
只有做到全面防控,才能有效地遏制猪蓝耳病的传播,保障猪群的健康与养殖业的发展。
万病之原“蓝耳病”怎么防控
万病之原“蓝耳病”怎么防控“蓝耳病”一:病原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由蓝耳病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
PRRSV 病毒只感染猪,不同品种、不同日龄及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
长期持续感染是蓝耳病病毒感染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在感染猪体内存留很长一段时间。
二:症状1、母猪: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流产;产弱仔、死胎等。
断奶后无乳症最多。
2、仔猪顽固性腹泻,久治不愈。
3、呼吸道症状:喘气、消瘦、耳部皮肤发绀发紫。
4,如果猪场有下面4个现象,可判断蓝耳病a,流产和早产超过8%b,死胎超过20%c,出生一周内仔猪死亡率超过25%d,大群猪伴有呼吸道症状。
三、防控措施难点:1,毒株易变异:野毒与疫苗毒之间容易发生交叉变异,病毒分型非常多,所以就是同一个猪场也会发生多种蓝耳病。
2,疫苗缺陷:疫苗免疫效果不稳定,产生保护性抗体低。
3,抗体与毒株交叉变异:如果抗体不足不仅不能有效清除蓝耳病血清毒素,而且还能促进蓝耳病病毒的繁殖,这也是造成蓝耳病持续反复感染的重要原因。
重点:防控蓝耳病就一定要尽早树立健全生物安全控制措施的理念,勤消毒避免外毒感染,避免过分依赖或错误使用疫苗,可采取措施缓解临床症状及控制继发感染。
(一)免疫接种接种疫苗是防止疫情发生的有效、快速,经济的办法。
(二)药物净化非蓝净抗毒素2000g+替米考星1000g,拌料2000斤,连用7—10天,每月一次。
可以抑制蓝耳病病毒的复制,并可减少继发感染。
临床上可根据生猪的不同生长时期,同时配合益生多维饲喂。
(三)加强管理1、为了防止本病的外源传入,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原则。
2、严格贯彻落实“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育成猪每批进出前后,猪舍、用具全面彻底进行消毒,可以使用过硫酸氢钾消毒。
3、坚决淘汰体质弱,母性不好的母猪;哺乳猪早断奶,母子隔离饲养,减少母猪仔猪垂直传播的机会。
猪场兽医临床技术-5-2--猪蓝耳病防控方案
猪场兽医临床技术第五部分猪场重大疾病防控方案(二)猪蓝耳病防控实施细则1.防控总则及时发现,及早处理,及时隔离,加强护理;减少应激;防止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2.临床症状2.1母猪表现发烧减料、精神沉郁,出现咳嗽、喘气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断奶母猪7天发情率下降;怀孕前期(21~35天)返情率升高;怀孕中后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临产猪提前2~3天分娩。
2.2产房仔猪表现长速慢,拉水泥样稀粪,毛松毛长;断奶仔猪1-3周仔猪表现咳嗽、呼吸加快、眼屎泪斑、毛松毛长、继发细菌感染(倒地、关节肿);50-80天龄表现为发烧、精神沉郁、减料、呼吸困难、倒地、关节肿;大猪表现以咳嗽、呼吸困难、减料为主。
肉猪上市残次率增加。
2.3公猪主要表现发烧减料、精液质量下降。
3.诊断根据上述临床症状可初步怀疑是猪蓝耳病。
采集血样或/和肺脏、淋巴结等送实验室确诊,如为阳性,须送公司技术中心测序进一步鉴定。
4.防控细则4.1减少不合理混群大量补充健康度不同的种猪群或频繁转群、混群,容易诱发本病。
预防或控制本病的发生,应减少混群:⑴采取分线分单元排苗操作,并且将产房与保育苗分开排苗;保育舍卖剩仔猪,确需混合投苗,则较好仔猪与较好仔猪混,较差仔猪与较差仔猪混。
⑵后备猪来源尽可能单一,并在混群前与原群体进行病原驯化。
驯化的具体方法方法一:利用高胎龄母猪粪便进行驯化。
在后备猪约150天龄时,取高胎龄母猪粪便约2斤放置于猪栏的排粪区,隔天放1次,连续放5次,让后备猪与高胎龄母猪粪便充分接触。
方法二:利用高胎龄母猪进行驯化,高胎龄母猪的数量为每100头后备猪饲养3头。
A.20~15天龄段的后备猪,在猪群运动时,同时放3头高胎龄母猪一起运动,让后备猪与高胎龄母猪直接接触,运动时间为每次30分钟~45分钟,每批后备猪与高胎龄母猪接触不少于4次。
B.当后备猪在120-150天龄时,将高胎龄母猪放进后备猪栏中接触5分钟,每栏1头,每周一次,不少于4次。
猪蓝耳病的生物安全管理及预防
猪蓝耳病的生物安全管理及预防猪蓝耳病(PRRS)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传染病,其特点是对幼年猪和成年猪的影响不同,形成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
在成年猪中可以引起呼吸道症状,而在幼猪中则可以引起呼吸道病变。
由于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所以疫苗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因此更重要的是通过生物安全管理和预防控制来减少疾病的传播。
本文将从生物安全管理和预防控制的角度,探讨猪蓝耳病的相关知识。
一、生物安全管理措施1. 限制猪群间的交流: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疾病,因此在猪场内应该做好猪群间的分离,避免不同猪群之间的交流,减少疾病的传播。
2. 禁止外来人员进入:外来人员可能携带病毒进入猪场,因此需要严格控制猪场的出入口,禁止外来人员进入。
猪场工作人员进出时需要做好消毒措施,避免病毒的传播。
3. 定期消毒:猪场内的设施和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消毒,包括猪舍、水槽、饮水器、饲料器等,确保猪场内的卫生条件良好,减少病毒的存在和传播。
4. 定期检测:定期对猪群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发现病毒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疫情的蔓延。
5. 控制病源动物:病源动物是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控制病源动物,避免其进入猪场,减少疫情的发生。
二、预防控制措施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蓝耳病的有效手段,可通过疫苗接种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病毒的变异性较强,所以疫苗的效果并不是很确定,需要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接种方案。
2. 保持猪舍通风:猪蓝耳病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容易传播,因此需要保持猪舍的通风和排水良好,避免病毒在猪舍内的传播。
3.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包括合理的饲料配比、定时定量喂养、饮水管理等,都可以提高猪群的健康状况。
4. 隔离病猪:对于发病猪只需要及时隔离,与健康猪只隔离开,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管理,避免疫情的蔓延。
猪蓝耳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猪群健康的传染病,为了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需要加强对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和预防控制措施。
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技术
动物诊所开水拌匀后,一次性给病牛内服,连服3~5次即可,对病重的病牛也可将中药加水煎熬,候温后分2~3次给病牛内服,连服3~5次即可;或选用山楂(炒)500克,葛根、神曲各200克,吴芋50克,加水煎熬,候温后给病牛内服,连服3~5次即可。
(湖北襄阳夏道伦)猪蓝耳病蓝耳病综合防控技术综合防控技术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起,以成年母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疫病。
由于该病毒可以复制导致免疫抑制,常伴发其他病毒、细菌的混合或继发感染,自被发现以来传播非常迅速,对猪群危害极其严重,已成为困扰养猪业发展的头号杀手。
因此,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引种检疫,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灭源,减少各种应激,并针对性加强疫苗与药物保健预防,对防治该病至关重要。
一、加强饲养管理,尽量避免应激(1)要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适时做好防寒保暖、防暑降温事项,同时要注意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加强通风换气,降低猪舍氨气浓度。
(2)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中的应激是常见的诱因,因此,遇高温、寒流、大风等骤变气候,应尽量避免猪群流动;坚持断奶当天不转群,转群前后免注射;并在饮水或饲料中经常添加绿益态,以补充微量营养素,减小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功能。
二、定期消毒,严格实施生物安全措施猪蓝耳病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患病猪和带毒猪可向空气排毒,污染周围环境,如果消毒不到位,病毒可在猪舍内长期存在。
因此,平时要及时清除粪便及污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猪舍、用具及周围环境定期消毒;猪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车辆等进入;同时,做好灭蚊蝇、灭鼠、杀虫工作,严禁混养其他畜禽,最大限度地建立生物安全屏障,降低病原微生物对猪场的污染。
三、引种检疫,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猪蓝耳病在我国长时间、大规模暴发的原因主要是盲目引种而引发,因此,规模猪场必须把好引种检疫关,严防引进病原种猪;在养殖各阶段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每批次进出前后都应对圈舍彻底清扫冲洗,经过反复消毒,确保无菌无毒后进出,严禁带菌带毒循环。
猪蓝耳病的生物安全管理及预防
猪蓝耳病的生物安全管理及预防猪蓝耳病,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猪类传染病。
该病毒主要感染家猪和野猪,但对人类和其他动物没有感染力。
猪蓝耳病对猪类的影响非常大,不仅会造成猪只的大量死亡,还会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猪蓝耳病的生物安全管理及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物安全管理1. 猪场环境消毒猪场环境的消毒是猪蓝耳病防控的重要一环。
猪场管理者应严格控制猪场内外的卫生情况,确保猪圈、水槽、饲料槽等设施的卫生,定期对猪场进行消毒,杀灭病毒和细菌。
常用的消毒药物有含氯消毒剂、含酚类消毒剂等,要根据病毒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药物进行使用。
2. 牲畜交易管理猪蓝耳病在猪只之间极易传播,而不同地区的猪只之间交易很容易导致病毒传播。
要加强对猪只交易的管理,禁止非法贩运猪只,确保从疫区引进的猪只经过检疫合格后再进行放养。
保持猪只的来源清洁、健康是预防猪蓝耳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3. 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猪只出现疑似猪蓝耳病症状,应立即报告当地畜牧部门,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及时报告可以帮助防控部门迅速采取措施,遏制病毒传播。
4. 个人防护猪蓝耳病虽然不会感染人类和其他动物,但人员也要加强自身防护。
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和消毒,避免直接接触病猪和猪场环境,减少传播的可能性。
二、预防措施1. 疫苗预防目前,猪蓝耳病虽然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但有相应的疫苗可以进行预防。
疫苗接种是预防猪蓝耳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猪场管理者可以与当地畜牧部门合作,定期对猪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猪蓝耳病的风险。
2. 生物安全控制除了接种疫苗外,猪场管理者还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病毒的传播。
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提高猪只的抵抗力;定期对饲料、水源等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病毒通过这些途径传播;加强对猪只的监测和检疫,及时发现患病猪只,隔离治疗,避免病毒传播到其他猪只。
3. 畜禽多品种混养在猪蓝耳病高发季节,可以通过畜禽多品种混养的方式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猪蓝耳病防治方案
猪蓝耳病防治方案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PRRS),是由蓝耳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类传染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毒感染猪只、空气传播、病原体携带者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
为了预防和控制猪蓝耳病的爆发和传播,制定一套全面的猪蓝耳病防治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1.1 建立和完善养殖场的环境卫生检疫制度,定期对猪舍、设备、器具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减少病原体滋生的环境。
1.2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猪只的饲养环境干净、卫生,避免露天饲养或使用污染的饲料、饮水。
1.3 限制养殖场的人员出入,定期接种疫苗,采取必要的消毒与隔离措施,防止人员间的交叉感染。
二、规范运输与交易环节2.1 运输工具、设备和人员要做好消毒工作,在每次运输前对车辆等设备进行清洁并使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2.2 在猪只交易和运输过程中,严禁混养、混运猪只,不同猪场之间的猪只不得直接交易。
2.3 严格控制对感染猪的运输,确保汽车、船只等运输工具不成为病原体的携带者。
三、加强检疫与早期诊断能力3.1 对所有进入养殖场的猪只进行检疫,排除携带疫情的猪只,对发现的疑似病例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
3.2 建立完善的病原体检测实验室,提高病原体的检测与鉴定能力,对疫情进行早期诊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3.3 对新进的猪只进行隔离观察,在排除潜在的感染风险后才能放入正式养殖场。
四、疫苗接种与免疫管理4.1 选择有效的疫苗进行接种,定期对猪只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4.2 定期进行免疫力检测,调整疫苗接种计划,根据疫情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疫苗接种。
4.3 善于利用疫苗与其他疾病的联合接种,提高猪只的综合免疫能力。
五、加强养殖场与政府监测机构的合作5.1 养殖场要主动与相关政府监测机构建立联系,并及时报告猪蓝耳病的疫情,接受监测人员的指导和帮助。
5.2 政府监测机构要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督,做好病例的登记,并及时提供疫苗、药物等必要的防治服务。
猪蓝耳病的防控及疫苗种类简介
猪蓝耳病的防控及疫苗种类简介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极具传染性的疾病,猪只是其唯一的宿主。
该病病毒易于扩散,并对整个猪业产生严重的经济影响。
因此,预防和控制猪蓝耳病非常重要。
为了保障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以下将介绍猪蓝耳病的防控及疫苗种类。
1. 防控措施(1)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
加强饲养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防止病毒的扩散和传播。
(2)密切监测猪场的健康状况。
对猪群进行定期检查,以及及时发现和隔离疑似患病动物。
(3)保证猪场的生物安全。
严格控制入场猪只,特别是外界猪只带入病毒的风险。
猪群内部也需要实施管制。
(4)严格控制猪群的饲养密度。
猪舍的饲养密度应遵循一定标准,获得良好的通风和空间。
(5)实施全群免疫。
在猪蓝耳病高发地区,可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实施全群免疫措施。
2. 疫苗种类目前,猪蓝耳病的疫苗主要分为两类:灭活疫苗和重组疫苗。
以下将对这两种疫苗的特点进行介绍。
(1)灭活疫苗灭活疫苗的制备是将完整的病毒在不会产生疾病的细胞系中培养并加以杀灭。
灭活疫苗可以将接种的猪形成针对病毒的免疫力,使其在猪蓝耳病暴发时受到保护,但灭活疫苗需要多次接种,才能形成有效的免疫力。
在接种过程中,有些猪会出现部分反应,包括发热、食欲不振、呼吸急促和抖动等。
(2)重组疫苗重组疫苗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基因重组在某些高表达的细胞系中产生特异性抗体,替代了传统灭活疫苗中的完整病毒局部结合抗体。
重组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但其在制作上较为昂贵,不适用于贫穷地区。
由于重组疫苗没有使用完整的病毒,所以其不会引起任何不良反应。
总结来说,猪蓝耳病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在防控上需要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密切监测猪场的健康状况,保证猪场的生物安全和严格控制猪群的饲养密度。
在高发地区,可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实施全群免疫措施。
疫苗种类包括灭活疫苗和重组疫苗,有需要的可以进行接种,建立有效的免疫系统,避免猪蓝耳病的暴发和蔓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耳病防控手册一、蓝耳病的危害1、导致母猪生产力下降(流产死胎),仔猪感染后成活率降低蓝耳病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包括迟发情,不发情,返情,妊娠后流产、早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无乳综合症,子宫炎症,增加后备母猪二胎综合征发生概率。
仔猪感染蓝耳病后出现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和犬坐姿势、腹泻、渐行性消瘦、眼睑水肿、体表皮肤发紫。
断奶前死亡率极高,可达80%以上,甚至100%。
2、是呼吸道综合征的主要元凶蓝耳病在呼吸道综合征中起到乘上启下的作用,在氨气浓度过高,转群、温差过大、支原体使呼吸道系统的第一屏障受损害,此时蓝耳病阳性场易发生蓝耳疾病,破坏肺部巨噬细胞,导致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等细菌疾病继发性感染最终导致猪只死亡。
防治好蓝耳病是防治呼吸道综合征的重中之重。
3、导致免疫抑制造成疫苗免疫失败近期在很多猪场发生猪瘟免疫不全,导致产房仔猪和保育猪发生温和型猪瘟,由于症状不典型凭临床和经验诊断易造成误诊,经实验室检测这些猪场猪瘟免疫不全与蓝耳病毒造成的免疫抑制有很大关系,其中包括许多蓝耳病阳性稳定场,所以蓝耳病阳性稳定场也要定期进行蓝耳病的监测和防控。
二、蓝耳病难控制的原因1、疫苗效果不佳的原因(1)病毒的变异性:蓝耳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变异率较高的,同一基因型的PRRSV分离毒株之间存在明显的序列差异,特别是在基因组ORF1a的nsplb和nsp2,ORF3和ORF5的变异性很大。
不同毒株之间出现基因重组,活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重组,一个猪场、一个猪群同时存在经典蓝耳病病毒与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一种疫苗很难将现存的所有毒株包含。
(2)病毒逃避免疫监视:蓝耳病病毒氨基酸第N44糖链与其前一个N糖链之间正好是病毒的中和表位,由于存在空间位阻作用而影响中和抗体对中和表位的有效识别,从而降低了中和抗体的中和作用,使蓝耳病病毒能够逃避肌体的清除作用与免疫保护,致使病毒在猪群中长期存在,带毒达2~3年之久,呈现持续性感染,长期向外排毒。
(3)病毒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即当体液抗体不足时,蓝耳病病毒在细胞上复制病毒的能力反而增强。
产生的中和抗体不足或中和抗体下降到一定临界值时,不但不能干扰病毒繁殖,对PRRSV的感染还具有促进作用,使PRRSV的增殖与复制反而得到加强。
2、难制定统一的防控方案根据抗体检测和临床诊断可分为:(1)蓝耳阴性场(2)蓝耳阳性稳定场(3)蓝耳阳性不稳定场(4)蓝耳病疫情爆发场不同猪场应采取的防治方案不同,如果只凭经验进行防治如果方案不对应不但增加了防治费用,而且很难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三、控制蓝耳病主要关键点1、蓝耳病的发病机理蓝耳病感染后首先在局部的易感巨噬细胞中复制,然后迅速向全身淋巴组织和肺扩散,有时也向其他组织扩散。
PRRSV的主要靶细胞是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如肺泡巨噬细胞、肺泡的二型肺细胞、外周单核细胞、生精小管的上皮生殖细胞和间质内的巨噬细胞,卵巢卵泡中的巨噬细胞。
其中猪肺泡巨噬细胞最为敏感。
猪感染蓝耳病病毒后,主要影响肺泡巨噬细胞的功能,表现为肺泡巨噬细胞数量减少,吞噬、杀菌活性下降,分泌功能受到抑制,抗原加工、递呈能力减弱等,直接造成感染细胞凋亡和附近大量非感染细胞凋亡,从而形成严重的免疫抑制。
2、控制蓝耳病关键点控制蓝耳病主要控制蓝耳病毒的复制和保护蓝耳病毒对巨噬细胞的损害,恢复已经损害的巨噬细胞的功能。
蓝耳阳性稳定场主要控制蓝耳病毒的复制通过一定的时间对蓝耳病进行净化,降低蓝耳病毒的免疫抑制;蓝耳阳性不稳定场和疫情爆发场在控制蓝耳病毒的复制的同时还要降低蓝耳病毒对巨噬细胞的破坏,恢复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吞噬能力并对发病猪要控制继发感染。
对疫情爆发场在治疗的同时要对猪场母猪群进行三个月的连续净化。
四、控制蓝耳病的最佳方案经过两年的临床验证和实验室诊断,总结出控制蓝耳病的最佳方案:1、蓝耳病毒阳性稳定场蓝耳抗体滴度仔猪在0.4-1.5之间超过1.5的小于10%,育肥猪和母猪蓝耳抗体滴度在2.0-2.5之间大于2.5的小于10%,此种猪场控制蓝耳的最佳方案是母猪产前7天之产后7天试用病毒复制阻断剂,仔猪转保育后连用7天病毒阻断剂进行保健。
2、蓝耳阳性不稳定场蓝耳抗体滴度仔猪超过1.5的大于10%,育肥猪和母猪抗体滴度大于2.5的小于10%,此种猪场保育猪易发生呼吸道疾病,但母猪因蓝耳病造成的流产和死胎较少,此种猪场控制蓝耳的最佳方案母猪产前7天之产后7天用病毒复制阻断剂做保健,仔猪转保育后病毒复制阻断剂连用7天,替米考星连用14天进行保健,对发病猪群后期的进行淘汰,中期和前期的用病毒复制阻断剂+替米考星。
治疗过程中根据细菌感染程度选择相应的抗生素配合使用。
3、蓝耳疫情爆发场蓝耳抗体滴度仔猪超过1.5的大于10%,育肥猪和母猪抗体滴度大于2.5的大于10%,此种猪场保育猪易发生呼吸道疾病,母猪因蓝耳病造成的流产和死胎严重,此种猪场控制蓝耳的最佳方案母猪全群用病毒复制阻断剂+替米考星每月连续使用14天进行净化,净化之后母猪产前7天之产后7天用病毒复制阻断剂做保健,仔猪转保育后病毒复制阻断剂连用7天,替米考星连用14天进行保健,对发病猪群后期的进行淘汰,中期和前期的用病毒复制阻断剂+替米考星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根据细菌感染程度选择相应的抗生素配合使用。
五、病毒复制阻断剂和替米考星在防治蓝耳病的作用机理1、病毒复制阻断剂的作用机理病毒复制阻断剂 (Cordycepin) 具有抗病毒活性,它是一种重要的核苷抗代谢物,结构与腺苷相似,替代腺苷参予了病毒代谢过程,抑制 mRNA 腺嘌呤尾部延长,病毒复制阻断剂 5’-三磷酸连至 mRNA 3’端,因缺少 3’-OH 而导致了mRNA 无法延伸,使得 mRNA 无法成熟,所以能抑制病毒中 mRNA 后转译作用,是嘌呤再生合成之回馈抑制剂,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
2、替米考星的作用机理(1)替米考星进入体内后能迅速在肺部产生有效浓度并持续较长时间:替米考星在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具有高度的靶向聚集性。
替米考星在肺脏中的浓度是血清中浓度的10倍以上,在嗜中性粒细胞中的浓度是血清中浓度的40倍以上,在巨噬细胞内的浓度是细胞外浓度的50~75倍。
当替米考星进入体内后,会迅速聚集于肺部,特别是肺部的巨噬细胞内。
替米考星不但可在猪巨噬细胞内聚集,还能在其内维持一定的时间,当细胞外的替米考星已代谢完毕时,嗜中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中的替米考星最少还能维持4小时这也就意味着,在血清中的替米考星代谢完毕后,吞噬细胞内仍可存在有效浓度的替米考星,并对病原菌起作用。
替米考星还能增强巨噬细胞溶菌酶的产生量,从而增强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2)替米考星能降低蓝耳病毒复制恢复巨噬细胞数量和功能。
替米考星可靶向聚集于肺泡巨噬细胞,而肺泡巨噬细胞也是蓝耳病毒的主要宿主细胞。
替米考星可抑制猪肺泡巨噬细胞中1型与2型蓝耳病毒复制。
使1型蓝耳病毒的复制降低为1/43,而2型蓝耳病毒的复制降低为1/14,同时协助巨噬细胞使其免疫功能接近正常。
六、病毒复制阻断剂+替米考星抗蓝耳病毒实验室数据病毒阻断剂在4 μg/mL、7 μg/mL和10 μg/mL加替米考星对病毒活化巨噬细胞的保护能力效果最佳,可降低猪肺泡巨噬细胞伪足化的现象,在模拟试验中,不论经 PRRSV 感染或二次性细菌感染,病毒阻断剂+替米考星都可显著的降低TNF-_、IL-1_ 之 mRNA 表现量,并可抑制病毒的复制,病毒阻断剂+替米考星可有效的预防猪只因 PRRSV 和二次性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发炎反应。
七、临床实证案例一:蓝耳病阳性稳定场因蓝耳病的免疫抑制造成的温和型猪瘟背景:2014年8月河北一规模猪场(母猪存栏700头),母猪批量流产死胎、产床仔猪和保育猪腹泻并陆续出现死亡,死亡时有神经症状,猪场按伪狂犬疾病治疗效果欠佳。
诊断:接诊后经抗体检测猪瘟、蓝耳病、伪狂犬GE检测均成阳性,猪瘟和蓝耳有野毒感染,猪瘟野毒感染率30%以上,抗原检测猪瘟阳性,伪狂犬和蓝耳阴性,取仔猪脑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无伪狂犬病变,根据临床症状综合诊断为蓝耳病造成免疫抑制后引起的温和型猪瘟。
方案:母猪用猪瘟疫苗普免,产房仔猪进行1日龄超免,母猪用病毒复制阻断剂+替米考星400PPM连用14天,保健解除因蓝耳病造成的免疫抑制,母猪全程加入核生肽提高猪群免疫力。
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和净化猪场母猪流产和死胎率下降至正常数据,产房仔猪和保育猪无批量腹泻现象,猪群整体状况良好,随机采产房仔猪扁桃体进行抗原检测无阳性样例,随机采各阶段母猪和仔猪血清进行抗体检测野毒感染率下降到5%以内。
案例二:蓝耳病阳性不稳定场所发生的保育猪呼吸道综合征背景:2013年11月河南一规模猪场(母猪存栏400头),仔猪从产床转入保育20天左右陆续开始发病,高烧、扎堆、被毛粗乱,猪群咳嗽和腹式呼吸,死亡最高峰一天死亡仔猪50头以上。
诊断:将发病较严重仔猪解剖后,胸腔和腹腔积水和纤维素性渗出严重,肺尖叶对称性实变,肺部淤血、肿大,脾脏边缘有坏死灶,肝脏、肾脏肿大,经实验室检测蓝耳病抗原阳性,肺部做病理切片观察肺部间质增宽,显微镜下菌检主要为副猪嗜血杆菌。
最终诊断为因猪群密度和猪舍氨气浓度大造成仔猪感染支原体导致蓝耳病的发生最终继发副猪嗜血杆菌。
方案:降低猪群密度,做好通风工作,把无治疗价值的猪只淘汰,将有治疗价值的发病猪只挑出后饲喂,喂料方式改为湿拌料,饮水中加入葡萄糖+增免排毒液连用7天提高猪群抵抗力保肝护肾提高药效,饲料中加入病毒复制阻断剂+替米考星连用14天降低蓝耳病对猪群的危害,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和氧氟沙星交替使用连用9天,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的继发感染。
母猪全群用病毒复制阻断酶+替米考星进行保健净化蓝耳病毒,仔猪转群后全程添加核生肽提高仔猪的免疫力。
结果:方案使用3天后仔猪死亡率开始降低,10天后仔猪死亡每天在3头以内,15天后猪群区域稳定,经蓝耳净化三个月后随机采母猪和仔猪血清各40份进行抗体检测蓝耳野毒感染率降低到5%以下,至今该厂无爆发群发性呼吸道综合征。
八、“精准定制,百万净蓝”工程2015年中农兽医打造“精准定制,百万净蓝”工程,通过实验室检测为100个万头以上猪场制定精准的净化蓝耳方案,清除蓝耳病给养殖带来的危害扫除呼吸道疾病给养殖场带来的困扰,增添低迷行情下的养猪信心。
尹训楠: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病理专家,动物病理学会理事。
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历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外检室主任,河南五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生猪健康中心主任,山东金锣集团兽医总监,现任职北京国牧中农兽医服务中心主任。
拥有40年临床和实验室操作经验,被业内公认为权威实战服务专家。
曾获十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