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1(中图版)复习提纲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人口增长: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分布。
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
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
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
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如图:“高高低”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过渡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三低”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高”与“低”往往用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二、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人口分布还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
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地势低平的地方,海拔搞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
高中地理(中图版)复习提纲--最核心知识点
高中地理(中图版)复习提纲--最核心知识点本文介绍了___的三个知识点:天体系统的级别、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下面是对每个知识点的简要概括和改写:1.天体系统的级别:介绍了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等级别,重点介绍了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顺序和共同特征。
同时指出地球是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是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高智慧生物的天体。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介绍了太阳的主要成分和能量来源,并指出太阳辐射能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
同时介绍了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和对地球的影响,如黑子影响降水量,耀斑扰乱地球电离层,干扰地球磁场等。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比较了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和线速度等特征。
同时介绍了晨昏线、时间计算、地方时、时区和北京时间等概念和计算方法。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介绍了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和运动特征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这些知识点是___的重点内容,对于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理现象有重要意义。
4) 根据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的物体偏向左边,北半球的物体偏向右边。
夏至在6月22日。
5)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由于黄赤交角为23°26′所导致的。
秋分在9月23日,春分在3月21日,冬至在12月22日。
当太阳直射点在23°26′N时,___和秋分发生。
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运动。
春分在3月21日,此时赤道向北;夏至在6月22日,此时北回归线向南;秋分在9月23日,此时赤道向南;冬至在12月22日,此时南回归线向北。
7) 各节气的特点研究: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春分或秋分日,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递减;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全球昼夜等长。
8) 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反向与昼夜长短变化趋势关系。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人口增长: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分布。
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
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
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
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如图:“高高低”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过渡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三低”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高”与“低”往往用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二、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人口分布还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
高中地理复习提纲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必修1(中图版复习提纲1、(1天体系统的级别:『填空』(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补干扰;②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原始海洋形成,质量和体积适宜,绿色生命对大气的改造,大气的保温作用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映;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其活动周期为11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周期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的年周期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扰地球磁场、④产生极光。
3、(1比较自转公转(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5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面如3(选填1、2、3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面。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中图版)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中图)版.(5)黄赤交角为23°26′,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中图版)复习提纲、2、高中地理·必修1(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自转或公转)运动。
夏至6月22日地球在宇宙中必修1 第一章23° 23日秋分 9月0°★课标: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冬至12月22日春分3月21日1、(1)宇宙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23°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天体系统的级别:2(总星系河外星系(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200亿光年)节气移动方向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天王星(3)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赤向北春分道 3月21日绕日公转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和海王星(远日行星);北回归线向南6月22夏至日 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
(赤向南秋分道 9月23日存在生命原因是:①外部条件: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南回归线日冬至 12月向北 22 ②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液体水、可供呼吸的大气。
(★课标: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7 )各节气的特点研究2、()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夏至日冬至日春分或秋分日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4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由赤道向南北两侧正午太阳高度的北南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递减赤道地区正午太分布规律拉萨。
复习提纲(中图版)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p4—p11一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2、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阳关、空气、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煤炭资源)4、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5、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1、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
影响:水旱灾害。
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状态。
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3、水污染原因:工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工厂、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
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水污染更为严重。
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1、供水紧张原因: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解决方法: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
(喷灌技术是农业节水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2、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中图版
⾼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中图版⾼中地理·必修1、2、3(中图版)复习提纲必修1 第⼀章地球在宇宙中1、(1)宇宙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2)天体系统的级别:河外星系(⼈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200亿光年)(3)太阳系⼋⼤⾏星的由⾥向外的顺序是:⽔星、⾦星、地球、⽕星(类地⾏星)、、⽊星、⼟星(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远⽇⾏星);其中⼩⾏星带是位于⽕星和⽊星之间。
绕⽇公转共同特征:同向性、共⾯性、近圆性。
(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特殊的⾏星,其特殊性在于是⽬前已知的宇宙中唯⼀存在着⾼智慧⽣物的天体。
存在⽣命原因是:①外部条件: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条件:适宜的温度、液体⽔、可供呼吸的⼤⽓。
2、(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能量来源:太阳中⼼的核聚变反应(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4个氢原⼦核聚变成氦原⼦核,并放出⼤量能量)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太阳辐射能由⾚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运动、⽔循环和⽣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类⽣产和⽣活的主要能源。
(2)太阳活动主要标志:⿊⼦——光球层——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伴随发⽣,周期11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对地球⽓候的影响:⿊⼦影响降⽔量;②耀斑扰乱地球电离层,⽆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扰地球磁场,发⽣磁暴;④⾼纬度地区产⽣极光。
3、(1)⽐较⾃转公转(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顺地球⾃转⽅向,由⿊夜进⼊⽩天的是晨线,⽩天⼊⿊夜的是混线此线上太阳⾼度是0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度是90度。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地⽅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
(东加西减)时区:为了统⼀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必背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复习时看书看图懂原理 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①分界线: 1月0℃等温线 秦岭—淮河 暖温带与亚热带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②南北差异(P9图)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1、划分依据: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影响:有利 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 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 农业:蔬菜、水果基地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 (2)原因: 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地中海气候) 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 4、生物资源的利用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物种急剧较少 正面: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2、原因:(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2)区域之间总体水平的差异 3、方向: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4、举例: 第一次 第二次珠三角:香港 珠三角 欠发达的相邻地区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2.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原因 自然:(1)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的易侵蚀性强:地貌、黄土状况看书P35(2) 降水集中多暴雨(3)黄土疏松 垂直节理分布 (4)植被稀少人为:过渡开垦、放牧、樵采、开矿、修路、采石修建窑洞群等。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1)
高中地理·必修1(中图版)复习提纲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会考提纲--(带答案)
必修Ⅱ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世界人口增长1.人口增长的方式:自然增长、机械增长[会计算人口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初期总人口]2.世界人口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
读课本P4图1-1-2:世界人口增长折线的“拐点”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二、人口增长模式1770年,第一次产业革命;1950年,第三次产业革命,二战结束1.人口增长模式比较(理解课本P5图、P6、7文字)“高高低”模式、过渡模式(高增长阶段、增长下降阶段)、“三低”模式的特征,分布地区,死亡率下降的原因、出生率下降的原因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地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影响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社会管理困难劳动力不足、兵源不足养老负担重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适度鼓励生育、适度移民、延长退休年龄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7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10 %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读课本P8“图1-1-10”]:怎样从该图中读取每个点的“三率”数值[会阅读“三角坐标图”]:怎样从该图中读取每个点的“三率”数值案例研究:中国人口变化模式(课本P9、10):①新中国成立以后唯一的一次人口负增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三年自然灾害)②我国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什么?(计划生育)③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什么出现了两次小的增长高峰?(生育高峰期人口进入生育年龄)第二节人口的迁移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分类】永久、季节;自发、有组织;个人、集体;自愿、被迫;国际、国内人口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2.国内人口迁移(1)历史上:①清代以前:黄河流域 长江、珠江流域 原因:政治因素(战争)②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闯关东”、“走西口”原因: 经济因素(2)新中国成立后:①改革开放前:国家有组织地移民到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人口自由迁移少:计划经济、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②改革开放后:欠发达地区 发达地区(内地 沿海城市、工矿区;乡村 城市)原因: 经济原因(3)国内人口迁移的重要形式: 乡村 人口向 城市 迁移和集中, 20世纪初仅局限于工业发达国家,目前为世界各国尤其是 发展中 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高中地理复习提纲中图版必修1知识点
地理必修1复习基础知识点1、(1天体系统的级别:(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补干扰;②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原始海洋形成,质量和体积适宜,绿色生命对大气的改造,大气的保温作用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映;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其活动周期为11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周期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的年周期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扰地球磁场、④产生极光。
3、(1比较自转公转(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5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面如3(选填1、2、3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面。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1(中图版)复习提纲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1、2、3(中图版)复习提纲必修1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课标: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1)宇宙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2)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200亿光年)(3)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绕日公转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
存在生命原因是:①外部条件: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②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液体水、可供呼吸的大气。
★课标: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2)太阳活动主要标志:黑子——光球层——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伴随发生,周期11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影响降水量;②耀斑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扰地球磁场,发生磁暴;④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
★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3、(1)比较自转公转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除两极点外,都是15°/小时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个恒星年规律: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初)较慢(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白天入黑夜的是混线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
(东加西减)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东加西减)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1200E的地方时。
伦敦所在时区:0时区(中时区):(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5)黄赤交角为23°26′,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自转或公转)运动。
(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夏至日冬至日春分或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昼夜长短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全球昼夜等长出现极昼范围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全球昼夜等长)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反向与昼夜长短变化趋势关系时间太阳直射点方向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北半球南半球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向北移动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昼渐短,夜渐长,6月22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6月22日至12月22日向南移动昼渐短,夜渐长,12月22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昼渐长,夜渐短,12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3月21日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课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圈层结构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结构: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如右图2所示,①冷却凝固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融再生。
岩浆岩:由于岩浆活动岩浆喷出地表或停留在地壳中冷凝成岩浆岩。
(内力作用)沉积岩:露出地表的岩石经过外力作用(风化、侵蚀使其成碎屑,搬运到较低区域沉积压实,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
(外力作用)变质岩:岩石在地下高温高压经变质作用成变质岩。
(内力作用)节气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春分3月21日赤道向北夏至6月22日北回归线向南秋分9月23日赤道向南冬至12月22日南回归线向北春分3月21日秋分 9月23日0°23°26′N23°26′S夏至6月22日冬至12月22日★课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见图3)引起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力量包括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和来自太阳的外力,我们统称为地质作用。
内力和外力是一对矛盾,内力形成高生低谷,而外力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二者总是同时作用。
褶皱:形成的地貌是高山、谷地,绝大部分山脉是褶皱山脉;地堑:地貌常呈狭长的凹陷地带如: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地垒:地貌形成块状山地如:华山、庐山风力和流水的侵蚀、沉积形成的主要地貌形态: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沟谷、戈壁、裸岩荒漠风力沉积: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流水侵蚀: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水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科斯特地貌流水沉积: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课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1、(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2)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的现象现象成因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人造烟雾的防冻效果可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晚秋或寒秋,霜冻出现在晴朗夜晚及“十雾九晴”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低,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吸收作用: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3)大气运动(4)热力环流: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垂直方向规律:受热的地方垂直(运动),高空(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受冷的地方水平(运动),近地面(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
水平方向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空风向:是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向:是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
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课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路分布之间的水分和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注:风向指南北半球的风向)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7月)北移,冬季(1月)南移。
(3)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切割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别写出名称:7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4)季风环流东亚季风:范围: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风向: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范围:印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
风向: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
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5)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分布成因性质影响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强烈的太阳辐射不断加热地表,暖空气稳定上升热低压;湿热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度附近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向南北流去,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发生偏转,在30度附近上空积聚被迫下沉而成暖高压;干热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度附近南北两股气流相遇,暖空气上升而成冷低压,湿冷极地高气压带两极地区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积聚在低空,形成高压区冷高压,干冷风带分布风向成因性质纬度位置气压带之间北半球南半球低纬信风带南北纬30°与赤道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东北风东南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风,受地偏力的影响偏转而成干热中纬西风带南北纬30°~60°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西南风西北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风,受地偏力的影响偏转而成温热极地东风带南北纬60°~90°之间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风东南风极地高压的下沉气流在低空向低纬度地区运行,受地偏力影响偏转为偏东风干冷★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峰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3、(1)锋面锋面概念图示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实例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进攻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天气。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进攻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连续性降雨,降水在锋前(前、后)气压下降、气温上升、天气转晴。
一场春雨一场暖准静止峰冷暖气团实力相当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阴雨连绵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2)气压系统中心气压垂直方向水平运动方向天气状况气旋低气压上升北逆南顺多阴雨天气反气旋高气压下降北顺南逆天气晴朗★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4、(1)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
组成内陆循环的各环节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4个)组成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蒸发、凝结、水气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地下)(6个)组成海上内循环的是蒸发、凝结。
降水(3个)台风登陆属水气输送环节,江河入海属径流环节,它们都属于海陆间循环。
塔里木河只参与内陆循环。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联系各圈层,进行水分的联系,同时进行物质迁徙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过程延续。
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