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促进教学团队建设

合集下载

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思考与实践摘要: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的迫切要求、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提高教育效能的有效途径。

务实教学基层组织这个基础,依托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两个载体,完善教学能力内容、培训、评价三个体系,搭建教学能手、教学十佳、教坛新秀、教学名师四级平台,建立导师导教、优秀示范、制度激励、督导督教、业绩考核五种机制,是地方高校发展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系统工程,要在教师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寻求自主与“他主”耦合发展的路径;要将教学能力发展与师德的提升有机结合;要把完善评价与考核激励制度作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地方高校;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知识组织和传授能力、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教学反思、监控和改进能力,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教学能力作为教师教学专长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也是体现教师地位和作用的核心因素。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实践、反思、总结、改进、提高的长期过程,不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学校采取措施,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重要性的认识1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的迫切要求1999年高等教育实行扩招后,国内各高校的教师队伍规模也迅速扩大,青年教师大量引进。

教育部2006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普通高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普通高校教师总数的48.3%。

这些教师大多刚从学校毕业,虽有较高的学历、学位和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未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课程学习和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仅仅是作为学习者或知识接受者体验过高校的教学,经过短暂的岗前培训直接充任一线教师,缺乏传授知识的技能、如何为师的素质和教学工作实践经验。

谈基于课程或课程群的教学团队建设

谈基于课程或课程群的教学团队建设

谈基于课程或课程群的教学团队建设摘要:教学团队是建立有效合作机制的有力保证,是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提出基于课程或课程群为核心的教学团队构建理由及思路,旨在通过团队及其运行机制的建立,使之在教学运行和教学改革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质量工程;教学团队;课程;课程群教育部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在2007年提出了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并要求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

为此,笔者根据“质量工程”精神和学科发展特点,在教学团队内涵分析基础上,结合湖南大学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试图构建以本科教学最基础的因素——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并通过有效的团队合作推动教学改革和研究,提高教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和特点教学团队是以课程或课程群为核心组成的教师群体,该教师群体通过成员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实际上,为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各高等学校曾做过多种探索和实践,如教学研究室、学术团队、课题组、课程组、教学梯队等。

湖南大学长期坚持高水平教师队伍培养与本科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战略方针,依托学科优势进行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各教学单位根据课程特点及师资结构,自发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团队或梯队。

通过对我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长期实践进行总结,我们认为,一个有效的教学团队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创新性。

一个有效的团队必须是成员具有积极创新精神的。

通过团队的努力,在本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实践教学等系列教改项目,通过团队成员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如“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中的院士、博导、教授面向本科生开设大学化学前沿讲座课,将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大力度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多个平台,让本科生提前进入研究室。

教师团队建设方案

教师团队建设方案

教师团队建设方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活动方案、自我介绍、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activity plans, self introductio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教师团队建设方案教师团队建设方案(精选16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

教材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

教材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

教材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
教材课程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应该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整体。

首先,要确定英语教材课程的内容。

应该把语言能力,即基础知识,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因素结合起来,重点突出实用性,以适合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

其次,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建立教学团队。

根据学校施教状况,要考虑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英语水平,并让相关教师及时参加各类教学培训,以求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就学生而言,应按照学生的不同水平采取合理教学策略,鼓励和激励每位学生发挥自身潜力,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提高学习效果,大力提倡数字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益。

以国家精品课程带动系列课程建设,催生国家级教学团队,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以国家精品课程带动系列课程建设,催生国家级教学团队,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2甜

甜 e甜



£ 协 协 E
编 者 按 i创新是一个 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 一个 t 家兴 旺发达 的不竭动 力,也是 军队 院校科 学发 ¥ t
展 、深入推进教 育教 学改革的源泉。多年来 ,国防科 学技 术大 学机 电工程 与 自动化 学院 坚持 以科 学发 展观为指导 ,积极推进教 学改革和教 育创新 ,在教 学创 新 团队建设 和实践创新教 学方 面,先后 实施 了
而又进一步推广 应用 到控制 系列课 程 中去 ,从而形 成 了覆
盖 自动控制系几 乎全部本 科课 程 的 “ 计算机 硬件技 术与控
制系列课程” 。
在 系列 课 程 建 设 中 ,我 们 突 出 了教 师 队 伍 建 设 这 个 重
实力渐强 ”的课程师资 队伍 建设 理念 ,在 整个 系列课 程 中
课程如何发挥 其示范辐射作 用,带动 系列课程建设登上新 台阶 ,催生 出 国家级教 学 团队和新 的 国家级 、省级精
品 课 程 ,然后 又 用 国 家级 教 学 团 队建 设 来 统 领 包括 精 品 课 程 在 内的 整 个 系列课 程 的 建 设 ,促 使 全 系列课 程 进 入
了一个课 程建设 与教 学改革相 互促进 、协调发展 的 良性循 环 ,以此全 面提 升 了课程 建设 水平和 本科教 学质量 。
本科教 学重要 岗位聘任制 、教育创新研 究基金 、学科竞赛选拔及 奖励 办法等 多项制度 ,形成 了以 “ 计 算机硬件技术与控制 系列课 程”国家级教 学团队为代表的 4支特 色鲜 明的专业课 程教 学团队,组 建 了
“ 中央电视 台大学生机 器人 大赛” 全 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 大赛” 全 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 全 、“ 、“ 、“ 国仿真大奖赛” 虚拟仪 器大赛 ”等 5项教 育部认 可的全 国性高水平 竞赛平 台,评 建 了 “ 、“ 工程技术 训 练 中心” 机 器人技 术” 江麓机械集 团有限公 司”等 3个 湖南省优 秀实 习创新基 地 ,取得 了以国际 、“ 、“ 数模竞赛特等奖为代表 的 20余人次 国际、全 国竞 赛大 奖。本栏 以 “ 0 教学创新 团队建设 和 实践创新教 学”为主题择 其部 分研 究论 文予以刊发 ,以资 交流 。

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内容及举措

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内容及举措

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内容及举措
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内容及举措:
1. 思路:
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应该是以教师发展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中心,以教学研究为载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通过团队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 内容:
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帮助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包括职业目标、教学研究方向、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等。

(2) 团队协作与精神建设:通过团队建设,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良好关系。

(3) 教学研究:开展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包括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提升等。

(4) 教师培训和终身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不断适应教学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3. 举措:
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举措包括以下几点:
(1) 加强团队建设:建立团队管理制度,制定团队建设计划,加强团队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团队协作和共同发展。

(2) 鼓励教师终身学习: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包括培训、学习、
交流等,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3) 加强教学研究:开展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设立教学研究项目,鼓励教师参与,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4) 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帮助教师制定职业目标,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增强教学能力。

以团队建设为载体促教师专业成长

以团队建设为载体促教师专业成长

6【本刊焦点】【才识】[2013.6]善之本在于教,教之本在于师。

为了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管理,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减负增效,教师是重中之重,因为我们不是要修补我们的学校,我们是要创建我们所需要的学校。

如何使教师向着良性的轨道发展,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呢?一、以团队建设促教师执教能力提升以团队建设为载体,发挥教学常规管理的指导功能,将其转化为教师培训提高的活动,形成学校校本教研的特色,促进学校发展。

例如,我校办学规模小,教师人数少,针对这一特性我们对教师进行了团队组建,以团队为载体进行研讨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使教师在团队建设中提高执教能力。

(1)实施项目管理,确立研究方向。

选择工作重点或方向,以行动项目的形式,带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常规管理。

施行项目管理就是,每一个团队都要负责一个项目,由分管教学的领导负责团队的学习管理工作,聘请教师担当组长。

根据我校今年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环节中落实的研究”“丰富校本课程的研发”这两大工作重点,经过校领导的研究论证,确立了三个项目:项目1:进行教材的梳理工作,科学制定教学目标;项目2:校本课程的开发;项目3:教学目标在教学环节中落实的研究。

(2)建立平行团队,落实全员跟进。

依据实际工作需要,重新组建了学科、学年、沙龙三个学习团队。

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分配,分别由三个团队进行管理,比如,校本课程的开发基本上是由我们的课任教师进行,所以项目1就交给了课任团队,聘请体育组长任组长,主抓校本课程的教学的主任主管。

项目2由主抓培训的主任所带班任学习团队负责,聘请市级骨干老师任组长。

项目3由沙龙学习团队负责,主抓教学的校长主管,市级骨干教学老师任组长。

(3)实施自主管理,促进项目发展。

团队负责人在改革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制订团队工作计划、考核与评价成员、制定分配办法等方面均应有相当的自主权。

而学校管理层则从发号令者变换成团队的指导者、支持者和服务者。

(4)在团队管理中前行。

浅谈教学团队建设

浅谈教学团队建设

浅谈教学团队建设摘要:教学团队是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教学科研等各方面优势互补的教员建构的核心队伍。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从整体上提高教员队伍的教学水平,是推进学科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教学团队;特征;建设教学团队作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重要组织形式,其目的在于强化协作意识,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讨与经验交流,切实提高专业、课程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和特征教学团队是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及实践基地建设、教学研究等为重点,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任务,以院、系、室(所、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教学科研等各方面优势互补的教员建构的核心队伍。

教学团队具备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有明确的教学建设目标就军校发展的任务需求而言,教学团队是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任务,由为共同的教学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员组成。

教学团队建设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的趋势,面向部队实践的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员进行实践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教学团队应在院级、区域级和全军级的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工程中充分发挥作用。

(二)有合理的教学梯队合理的教学梯队是形成和建设教学团队的基础,为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教学团队的成员应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等方面进行优化。

教学团队应由学术带头人领导,以中、青年骨干教员为主体,形成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其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的名师,又有科研能力强的学术骨干以及实践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辅人员。

(三)有优良的教学建设成果和学术研究成果优良的教学建设成果是衡量教学团队建设成效的指标,教学团队的建设成果应在教员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加以体现。

在具体教学建设项目中应取得院级、区域级或全军级的标志性成果,如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特色或示范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或者显示出取得优秀成果的良好趋势。

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奖惩制度完善及执行力度加强
加强执行力度
加强知和理解。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奖惩制度的严格执行和落实 。
对于违反奖惩制度的行为,及时进行处理和纠正,维护 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XXX
PART 06
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建设
REPORTING
校内外资源整合利用策略
XXX
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方 案
汇报人:XXX
2024-01-29
REPORTING
• 团队建设背景与目标 • 团队成员组成与分工 • 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 • 团队能力提升途径 • 激励机制与考核评价 • 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建设 • 总结回顾与未来发展规划
目录
XXX
PART 01
团队建设背景与目标
理念和教育资源,提升教学团队的国际化水平。
XXX
PART 07
总结回顾与未来发展规划
REPORTING
项目成果总结回顾
完成了课程教学内容的梳理和整 合,形成了系统化的教学资源库

开展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
通过定期考核和评估,对学生的 学习情况进行了全面跟踪和反馈 ,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和方法。
REPORTING
当前教育环境分析
01
02
03
教育信息化趋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教育信 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 要方向,要求教师具备更 高的信息技术素养。
学生需求多样化
学生群体日益多样化,对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出 更高要求。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教育 质量的关键,需要建立有 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024年秋季校本培训计划(3篇)

2024年秋季校本培训计划(3篇)

2024年秋季校本培训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镇中心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点为依据,结合我校实际,以新课标的全面落实为契机,以新课程改革为推动力,以“____”课题研究为牵动,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抓手,以打造学习型团队为载体,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最终目标,立足学校实际,广开培训渠道,坚持走“教研训一体化”道路,努力建设一支观念新、能力新、方法新、境界新的师资队伍。

二、培训目标1、师德方面加强师德建设,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为教育奠基,做一个高素质的教师。

使教师师德素质合格率达____%。

2、业务培训总体培训目标:通过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以及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掌握现代教育思想与技术,更新教育观念,具备较为扎实的教育教学素养,富有改革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其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培训,增强教师业务功底,达到“新教师要过关、青年教师要过硬、骨干教师要合格、老教师要适应”的要求。

具体培训目标:(1)通过培训,进一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2)通过培训,了解基础教育改革与学科发展动态,不断探索学科改革的突破点,提升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

(3)通过培训,帮助教师进一步掌握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意识,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总结科研工作经验,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

(4)通过培训,使教师充分认识读书的意义,使教师乐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开拓视野,丰富底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通过培训,提升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

(6)通过培训,促进教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通过开展“教研协作区研究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重点培训目标:(1)注重新教师的培训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努力提高他们的课堂实践能力。

(2)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形成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发现新人、培训新人、鼓励新人,造就一支能拿得出、打得响的青年教师队伍。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 促进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建设——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  促进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建设——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当前 ,高职 教育 已从规模发展转入 到提 高办学质量 、 加 强 内涵建设上 。内涵 建设的核心是专业建 设,涵盖 了办学思 路 与定位、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 方案、课程 体系 、实习实训 体 系、质量标准与监控体 系、教学 队伍 等方面 ,双师结构教 学队伍作为专业 内涵 建设的主体和对象 , 内涵建设 的首要 是 任 务和关键所在 , 其建设水平决定 了高职 院校的办学水平和 人才 培养质量 。同时课程 建设作为专业 内涵 建设 的核心,对 专 业 内涵建设起决定性 的作用。以课程建设 为抓 手,加强课 程 建设管理 ,有利于 促进 双师结构教学 队伍建设 。 高职院校双 师结构教学队伍建设存在 的问题 1 .教师来源单一 高职院校 的专任 教师 , 尤其是拥有 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大 都 直接从高校过渡到 高职 院校,缺乏企业实 践工作经历 , 在 教学 中难 以开 发行动 导 向的课 程 ,满足 工学 结合 的教学需 求。 派遣专任 教师到企业一线 岗位顶 岗实践虽然 已在各高职 院校 开展 , 但落 实情 况及 实际成效也受到学校政 策、当地行 业 企业、教师本人等 多方 面条件制约 。 高职院校 中外聘 教师 比例则偏低 , 部分教师是来 自普 且 通 高校退休教学人 员, 具有行业企业一线 实践经验的兼职教 师数量 和层次还 远远不 能满足 职业 教育 内涵 建设和 教学工 作 的要求。因此 高职 院校 需加强校企合作 、 大聘请行业企 加 业 的专业人才和 能工 巧匠作为兼职教师的力度 。, 2 .教师观念 有待提高 部分 高职教师 仍只将 传统 的课堂教 学 当成 自己的主要 职 责,只重视理论知 识的传授 , 忽视对 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 素 养 的培养 ,不适 应 以工作过程 为导 向的高职课 程教 学需 求。 他们 认为专业建设 、 课程建设 是院系和专业负责人 的事 , 参 加教学改革 、 教学研 究的积极性不高 ,更不愿积累企业工 作 经验、提高教学实 践能力,忽略对学生项 岗实 习的指 导。 3 .学校保 障政 策不到位 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建立科 学的培养培训制度 , 对教师企 业 实践经历 的要求不 明确 ;没有充分利用社会 资源 ,结合区 域 行业 企业优势 为专职 教师提供 更 多的渠道提 高专业 实践 能力; 没有完善 的职称评 聘制度和有效 的激励机 制, 不利于 双师 结构教学队伍的建设 。 当前高职 院校在 专业 教学 团队建设 上的不足 使得其 教 学 队伍 水平与高职教 育的本质要求存在不 小差距 ,“ 双师 ” 素质 与数量、专兼 比例还不 能满足 培养高技能人才 的要求 , 成 为学校 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 的主 要制约因素 。

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的探讨与实践

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的探讨与实践
( )随 机 抽 题 考 核 的方 式 。将 卷 面 考 核、 实 践 技 能 操 作 考 版 社 ,07 2 20
核分为若干类别, 每个类别编制考题编号, 由学生 自期 总 第 14 0O 3 8期
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的探讨与实践
孙 秀英 史红彦
摘 要 : 学团队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课 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4  ̄ j 之・。本文结合精品课 程建设和教 学团队建设实践 教 z- 容 阐述了 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的关系,以及促进精品课程建设和教 学团队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 : 精品课程建设 ; 教学团队建设 ; 高职专业建设
于 在 课 堂 教 学 中贯 彻 实 践 性 的课 程 特 色 ,应 进 行 课 程 考核 方 式 的变 革 。
参考 文献 :
…李晶 基于 “ 法” 税 课程 的课堂教 学改革[] J. 东北财经大学学
报,0 6( 20 ,) 3
()合理分配卷面考核与实践技能操作考核 比重。考核内 1 作考核,比重为 46 :。卷面考核采取闭卷形式, 侧重于基础知识,

精 品课程 建 设是高 等学 校教学质 量与教学改 革工程 的重 设 ,重点 遴选 和建设一 批教学质量 高、结构合 理的教学 团队, 要组 成部 分。通 过精 品课 程 建设 ,可 以推 动高校 树立 品牌 战 建立有效 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 内容 和方 法改革和研究 , 略和质量 意识 ,促 进 优质教 学资 源建 设和 共享 ,从 而逐步提 促进 教学 研讨 和教学 经验 交流,开发教学资源 ,推进教学工作 高学校所有课程 的水平和教学质量 。教育 部 曾发布 《 教育部 关 的老 中青相结 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 年教师培养。 于加强高等学校本 科教学工作提高 教学质量 的若 干意见》 ( 教 这充分表 明加强高校教学 团队建 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优秀教 高 [0 1 2 01 4号) ,该意见指出精 品课程 是具 有一 流教 师队伍、一 学 团队的建设 ,可以进 一步发挥 专业带头人与骨 干教师的传帮 流教学内容 、一流教学方法 、一流教材、一流教学 管理 等特点 带作用,有利于 学科、专业与课程 的交叉融合,有 利于形成教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2 教学团队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 团队是 以课 程教学 与教学 研究 为主要 内容 , 由为数不 多 的愿 意为 共 同的 教学 研究 目标 而相 互承 担 责任 的专 业教 学人 员组 成的 群体 … 。教 师是 一种 具 有独 立性 的学 术职 业 , 但 很 多教学和 科研 工 作往 往需 要教 师之 间 的交 流 、沟通 与合 作 ,尤其 在 学科 领 域分 化和 整合趋 势都 日益 明显 的今 天 , 加 强 教学 团队建 设更是 显 得十 分 重要 。然 而 。 由于受 历史 、传 统 、体制 等 各种 复杂 因素 的 影 响 ,高校 教学 团队建 设情 况并 不理 想 ,课程 建 设 中的个 体作 业 现象 十 分普 遍 教 师个 人能 力的 大小 就决 定 了课程 的 教学 质量 和 效果 。同时 ,随 着教 师 教学 科研 工作 量 的增加 ,教研 活 动 日益 减 少 ,无 法满 足高 等教 育 发展 的需 要 。面 对这 种情 况 ,充 分认识 教 学 团队 的作用 , 并 以这 种新 型的 教师组 织来 促进精 品课 程 师资队 伍建 设是 很重要 的 。 21 .教学 团队建 设有 助于促 进团队 学 习 即把 个 人 掌 握 的 新 知识 、新 思 想 以 及成 功 和 失 败 的 经验 教 训 在 团队 中传播 ,形成 团体 知识 共享 和 知识 创新 ,使 团 体智 慧超 过 个体 智 慧 。在教 学 团队 建设 中 ,团 队成 员以 多样 的观 点探 讨学 科 建设 中 出现 的新 问题 和 复杂 问题 ,提 出个 人假 设 ,彼 此交 换想 法 ,每个 人都 可 以从 他人 那里 得到 启发 ,提 升 自己的认 识高 度 。 通过 教学 团 队建设 能 够促 进 团队 学习 ,从而 达 到提 高教 学效 果和 质量 的 目的 。 2 教学团队建设有助于促进人才梯队建设 . 2 实现 多学 科 协调 发展 和交 叉融 合 、培养 复合 型人 才是 目前高 等学 校发 展 的共 同的 长远 目标 。人才 战略 和人 才梯 队建 设是 实现 这 一 目标 的重 中之 重 。发挥 以 知识 传递 和共 享 为特征 的 团队 学 习 优势 ,通过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和团队激励等环节,打造具备可持 续 发 展力 的教 学 团队 是实现 人才 战略 的重 要方 法 。教学 团队 以 多 学科 团队 成 员之 间的 融合 与协 作 为纽带 ,以深化 教 学改 革与 教 育 创新 为举 措 ,全 面提 高本 科 教学 质量 ,并 通过 建立 竞争 、激 励机 制和 完善管 理制 度 ,创造宽 松而 严谨 的学术 环境 , 有 利于 建设 创 新意识强、教学水平高、协作精神好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因此 , 将教 学 团队 建设 作为 一种 制 度加 以制 定和 完善 ,有 助于 高校 人 才 梯队 建设 。 2 . 3教学 团队建设 是精 品课程建 设的 重要 内容 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 “ 质量工 程” 中的 一个 重点建 设项 目。而 精 品课程 建设是 教 育部 “ 质量 工程 ”的 重要 组成 部 分 。根据 《 育部 关 于启 动高 等学 校 教 教学 质 量 与教学 改革 工程 精 品课 程建 设工 作 的通 知》 的要 求 ,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促进教学团队建设作者:王建彬高洪梁利东来源:《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2年第20期[摘要]分析了教学团队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建设为契机促进教学团队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模式项目机械制造基础[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以及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逐渐凸显。

在此背景下,如何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各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性工科院校,近年来,在“质量工程”项目的引导下,制定了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起点,促进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一、教学团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由于受到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规模等因素的影响,现行的以教研室为单位组建的教学团队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1-5],以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校级教学团队为例,总结如下:(1)教学团队的形成机制和相关制度有待完善。

现有的教学团队主要还是以教研室为单位组建的,教研室主任在学院的领导下,负责本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职责,教学目标或任务是上传下达的方式,削弱了教学团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同时,建立教学团队建设基础上的管理运行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相关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造成团队无活力,形同虚设。

(2)教学团队的协同效应和凝聚力欠缺。

按专业化教学需要划分的相对稳定的院系等组织实体,无形中抑制了教师在学校内部的自由流动,阻碍了教师实现跨系部的自由组合,不利于教师团队效应的形成。

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团队,人员是按所教专业以行政编制的方式组合的,成员间的知识技能不一定互补,而且目标定位松散,难以采取一致的行动,教师对团队目标的认同感不足,缺乏团队的凝聚力。

(3)教学团队的结构不合理,缺乏核心带头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共14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8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

可见,该教学团队从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上看不尽合理。

同时,团队中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高水平教师缺乏,影响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的遴选。

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针对现行教学团队存在的问题,如何突破教学组织管理体制障碍,推进师资队伍优化,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已成为我校落实人才强校战略的着力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建设校级教学团队的过程中,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积极进行实践和探索,提出了以课程建设为载体,整合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不断促进教学团队的建设。

二、课程建设对教学团队的作用作为教学工作中最基本要素的课程建设,是集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学校人力、物力、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等多方因素积极联动的结果。

其中,师资队伍建设则是课程建设成败的关键[2,4,7]。

首先,在课程建设中,教学内容的锤炼优化,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教材的编写和完善,无不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因此,只有组织起一支队伍,且长期坚持不懈,协同奋战,不断开展课程建设工作,才能使课程建设取得长足的进展[6-8]。

这个漫长的过程,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真正以教书育人为自己的天职,在课程建设上作大力度的投入。

其次,要建立一支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也必须通过课程建设才能得以实现。

教师队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也应具有合理的梯队性。

是否具有这样一支合理的师资队伍不仅影响着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决定着专业的发展潜力,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

近年来,与迅速发展的本科生规模相比较,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的建设速度与投入显然滞后得多,本科教学工作大多数由中青年教师承担,中青年教师由于工作时间短,缺乏教学经验和技巧,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

因此,要通过课程建设的有序推进,加强教师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相互补充,促进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最终造就一大批名师、名教授和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师资队伍[,5-7]。

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建设工程项目,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组织形式,已得到各高校的广泛关注。

我校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以深度融合地方经济为出发点,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特点,把课程建设作为载体,在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实施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配套的改革,使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和组合,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进而促进学校的教学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三、以课程建设为契机促进教学团队建设[6-7](1)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团队建设以“教学为根本,科研为支撑,社会为导向,成果进教学” 为指导思想,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核心,以打造精品课程为龙头,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为重点。

让科研走入课堂,将成果引进教学。

深入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调整构建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课程体系。

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为主要内容,改革课程内容和课程考核方式,突出能力考核,重视过程考核,采用多样化考核。

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搭建网上教学信息平台,拓宽教学互动渠道,力争在3年内建设1-2门省级精品课程、3-4门校级精品课程,以此示范和带动专业课程教学,建立起完整的、教学内容先进和特色鲜明的、结构合理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进一步更新现代教育教学观念,正确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目标,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全面建立多层次、多模式、高效、开放的专业教学体系。

(2)以教材建设促进团队建设现有的专业课教材除少数有所革新外,多数则照搬,有的甚至是20世纪50、60年代的教材,存在着严重的老化和滞后性,这样,势必在知识更新、面向市场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均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才竞争的需求。

因此,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和使用精品教材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

组织机制专业教研室老师,立足于机械制造专业方向,结合科研项目,突出专业特色,以适应新的课程体系为目标,在学习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专业教材和实践教学指导书,加强“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教材建设。

力争在3年内主、参编教材2-3部,完成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验实训教材和指导书3-4部。

(3)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和研究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提出了明确的教改思路:师德教育与业务并重,教学与科研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合,形成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注重将教学改革和研究同地方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与地方企业形成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单位所特有的环境和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加强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强化实践、理论教学新概念,注重科研对教学的带动作用,科研和产业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更新,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学术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根据专业建设及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建立开放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监控专业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建设,增强办学活力,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运行和管理机制。

(4)加强学术交流,扩展视野,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开展教师知识更新与拓宽的培训。

特别要强化对青年教师的内部培训,制定培养计划,由教授和教学骨干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科研以及其他方面的工作,扶持、奖励青年教师进行学科和教学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

以精品课程为依托,以教研课题为载体,以教学创新为突破,以网络资源为平台,通过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学观摩和学术交流活动,对教学团队的青年教师进行指导,深入课堂听、评课,督促他们读书学习,勤做科研,在教学创新、科研立项和论文撰写上予以指导,鼓励并资助青年教师到全国重点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进一步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四、以课程建设促进团队建设的特色(1)以课程为载体,以团队为目标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为途径,为完成目标任务而进行团队成员间的分工协作。

通过团队合作,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以教师为对象,以学生为目的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教学团队的建设和不断优化使教师能够潜心研究和创新,严谨治学,施展才能。

不断推进教学体制、教材建设、教学法、教学手段的革新,从而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SQRL077),安徽工程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08YQ030zd)。

[参考文献][1]韩映丽.地方高校教学团队特色化建设的探索[J].甘肃科技,2011(2):157-159.[2]付义.精品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7(12):24-25.[3]曹源文.加强工程机械教学团队的探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103-105.[4]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31.[5]都光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1):27-30.[6]李俊龙.提高高校本科教学团队执行力的策略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62-64.[7]董绿英.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平台促进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76-77.(作者单位: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芜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