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人教版
《茶馆(节选)》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冷眼看茶馆,热血念家国--《茶馆》中的家国事教材分析《茶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隶属于学习任务群 10: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现代当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话剧,涵盖了新文学的主要体裁,体现了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多方面成就。
《茶馆》是近代中国衰败的缩影,以老北京裕泰茶馆为舞台,用茶馆里的各色人物个人生活的变化,来展示清末到民初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
《茶馆》是借小人物的哀乐和命运构筑的宏大历史浪潮,写出了旧时代的社会风貌,写出了老舍身为没落旗人和老北京人的焦虑和纠结,也引出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对历史和人性的反思,堪称当代话剧的典范。
全剧分为三幕,分别截取了旧中国三个时代的横断面,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社会现状。
课文选取的是第一幕,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
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于此。
执教者讲授的是第二幕,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
教学目标:1.了解当代戏剧的特点,梳理治剧情节2. 理清人物关系,看透矛盾本质3. 增强家国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品的艺术结构特点及特殊的矛盾冲突。
2.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及幽默风格。
3.了解《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激发戏剧欣赏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对家国观念的理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冶其国者,生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生诚其意:欲诚其意者,生致其知;致知在松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历代有志者的人生秩序。
从现代社会学的角度看,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而人又是组成家庭的最基本元素.只有社会中每一个独立个体在自身整体系质方面有了全面的提高才有可能维系家庭的内部稳定,最终也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保证国家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高。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章:茶馆(节选)简介教学目标:1.了解《茶馆(节选)》的作者老舍以及其文学地位。
2.掌握《茶馆(节选)》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3.理解《茶馆(节选)》的主题思想。
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2.故事背景:以民国时期的北京茶馆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形象。
3.主要人物:王利发、刘麻子、唐铁嘴等。
4.主题思想:通过茶馆内的人物和事件,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茶馆(节选)》文本,了解作者和故事背景。
2.分析文本内容,掌握主要人物和情节。
3.组织学生讨论,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第二章:茶馆(节选)的语言特色教学目标:1.欣赏《茶馆(节选)》的语言特色,如北京方言、对话艺术等。
2.分析《茶馆(节选)》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理解语言特色与主题思想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1.北京方言的运用:如“咱们”、“的地得”等。
2.对话艺术:人物之间的对话,表现了性格特点和社会关系。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茶馆(节选)》文本,注意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2.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进行举例说明。
3.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语言特色与主题思想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茶馆(节选)的人物塑造教学目标:1.分析《茶馆(节选)》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2.探讨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相互关系。
3.理解人物塑造对于主题思想的表达作用。
教学内容:1.主要人物形象:王利发、刘麻子、唐铁嘴等,各具特色。
2.人物形象与情节: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突显了主题思想。
3.人物塑造的作用:通过人物塑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茶馆(节选)》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2.讨论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相互关系,举例说明。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茶馆(节选)》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本课选取《茶馆》第一幕作为教学内容。
2.2 课文梗概:《茶馆》以老北京一家名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为背景,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三个历史时期的侧面。
第一幕主要描写了戊戌变法失败后,茶馆中的各色人物。
2.3 人物介绍: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善良、精明、有点儿圆滑。
刘麻子:是个拐卖人口、欺诈钱财的坏蛋。
康妈妈:康大力和康顺子的母亲,善良、勤劳。
崔久峰:原是戊戌政变的积极参与者,后落魄为裕泰茶馆的账房先生。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茶馆(节选)》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3.2 教学难点: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第四章: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茶馆》,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茶馆(节选)》,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5.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题。
5.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5.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5.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六章:课后作业6.1 作业内容:阅读《茶馆(节选)》全文,深入分析其他人物形象,思考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茶馆(节选)》教案

《茶馆(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使学生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茶馆》的文学地位与历史背景。
o深入理解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命运变迁。
o分析剧本中的语言特色与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o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时代变迁与人物命运,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与人文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兴趣与反思。
o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和包容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命运变迁,理解剧本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难点:深入挖掘剧本中的象征意义与语言特色,理解老舍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茶馆》节选文本、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人物关系图。
•学生准备:预习《茶馆》节选内容,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背景,尝试梳理人物关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走进《茶馆》1.导入新课o播放一段茶馆的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想象茶馆的场景,感受茶馆的氛围。
o提问:你心目中的茶馆是什么样的?它承载了哪些社会功能?2.作者及作品介绍o简要介绍老舍的生平、创作风格及《茶馆》的创作背景。
o引导学生思考:《茶馆》为何能成为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3.初读文本o学生分组阅读《茶馆》节选内容,注意人物对话、动作和舞台说明。
o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情感变化及人物关系。
4.人物关系梳理o教师出示人物关系图,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填充和完善。
o小组讨论:这些人物关系如何反映当时社会的阶层结构?第二课时:深入解读《茶馆》1.时代背景分析o引导学生回顾清末民初至解放前夕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剧本的时代背景。
o学生分组讨论:剧本中的哪些细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2.人物性格与命运分析o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命运变迁及与社会背景的关联。
o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物命运如何体现社会的动荡与变迁?3.语言特色与象征意义o学生分析剧本中的语言特色,如方言、俗语、歇后语等,感受剧本的京味儿文化。
《茶馆(节选)》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部编人教版)】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当代话剧特点,理清并归纳概括本剧剧情。
2.品味剧中“响嘣儿脆”的京味语言特色。
3.体会人物语言切合身份、性格与情境的特点,欣赏面貌各异的人物形象。
4.把握本剧主题、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体会人物语言切合身份、性格与情境的特点,欣赏面貌各异的人物形象。
2.把握本剧主题、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体会人物语言切合身份、性格与情境的特点,欣赏面貌各异的人物形象。
2.把握本剧主题、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式人物。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老舍二、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作者身份: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
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代表作品: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一生写下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20部译著等。
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创作特点: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北京胡同里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老舍的作品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老舍的作品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中汲取和提炼文学语言,娴熟地运用“京味”十足的文学语言;老舍的作品具有大众化、 通俗性、 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
三、文体知识话剧: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话剧在中国是一种年轻的戏剧样式,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文明戏。
五四运动后欧洲戏剧开始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真新剧”或“白话剧”。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茶馆(节选)》,让学生了解老舍先生的文学地位及作品特色,感受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文关怀。
2. 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命运与时代背景的关系,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茶馆(节选)》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历史的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感受老舍先生的文学风格,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2. 分析《茶馆(节选)》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命运与时代背景的关联。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老舍先生的文学地位及其作品特色。
2. 如何让学生通过作品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品中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具体文本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包括老舍先生的生平介绍、作品评价等。
2. 学生提前阅读《茶馆(节选)》,做好上课准备。
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回顾《茶馆(节选)》的整体情节,梳理故事脉络。
2. 分析王利发、秦仲义、尤二姐等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1. 深入分析《茶馆(节选)》中的矛盾冲突,理解其背后的社会原因。
2. 讨论老舍先生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
七、教学内容第三课时1. 分析《茶馆(节选)》中的语言特色,感受老舍先生的文学风格。
2.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朗读,体会作品的语言魅力。
第四课时1. 探讨《茶馆(节选)》中的人物关系,分析其对情节发展的影响。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作品中的场景,增强对人物关系的理解。
八、教学内容第五课时1. 分析《茶馆(节选)》中的象征手法,如“茶馆”的象征意义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象征手法及其寓意。
第六课时九、教学内容第七课时1. 进行课堂拓展,介绍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课后阅读。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茶馆》的历史背景,了解老北京茶馆的文化内涵。
2.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命运。
3. 学习戏剧语言,体会戏剧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命运。
2. 难点:学习戏剧语言,体会戏剧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人物形象。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讲解戏剧语言和表现手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茶馆(节选)》2. 参考资料:有关《茶馆》的历史背景、人物分析、戏剧表现手法的资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茶馆》的历史背景和老北京茶馆的文化内涵。
2.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戏剧氛围。
3.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命运。
4. 讲解戏剧语言,体会戏剧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 教学内容: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与命运。
学习戏剧中的对话艺术,理解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与冲突。
探讨《茶馆》在戏剧史上的地位,分析其对中国戏剧的影响。
2. 教学活动设计: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各自扮演的角色在剧情中的作用与情感变化。
邀请戏剧专业的学生或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介绍《茶馆》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意义。
七、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目的:检查学生对《茶馆》课文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戏剧人物分析、对话艺术学习和戏剧史知识掌握的情况。
茶馆(人教版高二) 教案教学设计

茶馆(人教版高二)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馆老板的辛酸→旧社会的茶馆的命运。
二、简介作者及其作品三、简介第一、三幕剧情四、理清戏剧冲突脉络:五、从王利发的语言看他的性格:①“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能不给你长工钱吗?……”(提示:既表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萧条,这表现了王利发自私的一面,从自己利益出发不“长工资”。
)②“您等等,……我感恩不尽!”(提示:这表现了他委曲求全而又处世圆滑的一面。
)③“福气不小!……我准给你留着!”(提示:这表现了他顺应奉承,却又不上当的处世技巧,真是处世绝招。
)④“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提示:这表现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愁苦,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恨。
)⑤“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接待方式,此为处世精明之处。
)⑥“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为别人排解麻烦,这是他善良的一面。
)⑦“咱们可把话说开了,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在之这儿作你的生意,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提示:精明干练,谨小慎微。
)⑧“好吧,我慢慢给你打听着!你看,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还没忘,想起来心里就不痛快!”(提示:想把别人支开,因为有两张嘴吃饭,这又是自私的表现。
)⑨“那么,你几不想想主意,卖卖力气,别叫大家作亡奴?”(提示:这并不表明他有了觉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表现了他深谙处世之道。
)六、归纳王利发的形象: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
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茶馆》节选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裕泰茶馆的兴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和崩溃。
3. 欣赏老舍独特的戏剧创作手法和语言艺术,体会戏剧的魅力。
4. 提高学生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茶馆》节选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形象。
2. 裕泰茶馆的兴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3. 老舍的戏剧创作手法和语言艺术。
三、教学难点1. 对裕泰茶馆兴衰原因的深入分析。
2. 老舍戏剧语言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 参考资料:关于《茶馆》的背景资料、评论文章、相关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茶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节选部分,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探讨裕泰茶馆的兴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欣赏与鉴赏:分析老舍的戏剧创作手法和语言艺术,让学生感受戏剧的魅力。
5.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茶馆》的背景资料,提高鉴赏能力。
教案示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老舍的生平和作品《茶馆》,引导学生关注这部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茶馆》节选部分,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可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探讨裕泰茶馆的兴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人物命运、社会环境等方面深入思考。
4. 欣赏与鉴赏:分析老舍的戏剧创作手法和语言艺术,如对比手法、讽刺手法等。
让学生感受戏剧的魅力,提高鉴赏能力。
5.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茶馆》的背景资料,如历史背景、创作动机等,提高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交流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发言质量。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茶馆》节选内容的掌握程度。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茶馆(节选)》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表演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3)学会欣赏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的时代背景,理解历史变迁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茶馆(节选)》的基本内容。
(2)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3)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课文《茶馆(节选)》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学习感悟。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共同解决问题。
4. 探究学习:(1)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题。
(2)学生展示探究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茶馆(节选)》,巩固所学知识点。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茶馆》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10.茶馆(节选)老舍教学重点1、理解<<茶馆>>独特的艺术结构,矛盾冲突;2、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3、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幽默风格;4、激发戏剧欣赏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教学方法导读、分析、鉴赏学法指导精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之一:王利发教学内容和步骤一、题解岁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总会有些难忘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中挥洒不去:李白的诗、韩愈的文、杜康的酒、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京剧。
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
老舍的《茶馆》就属于其中之一。
现在据《茶馆》发表演出的时间已经将近50年了。
但它仍然能带给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
前几天,我们已经欣赏了电影《茶馆》,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茶馆》,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二、戏剧作者和他的作品: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
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见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20部译著等。
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写诗和散文。
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
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
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
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
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
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茶馆(节选)(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剧本为什么以“茶馆”为题,而且三幕的场景都是一个裕泰茶馆。
《茶馆》全剧没有一个中心情节,只是写了众多人物各自的故事,这些故 事必须有一个交融点,作者把这个交融点选择在了一个百年大茶馆——裕 泰茶馆。正如老舍先生所说的:“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 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 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 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 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 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 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
山西)、黄梅戏(浙江)等。
(6)演出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
题目 解说
“茶馆”,卖茶水的铺子,设有 座位,供顾客喝茶。在文中,“茶馆 ”指王利发在北京开的“裕泰茶馆” ,它是剧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
层次 结构
全剧共三幕: 第一幕:清末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 ,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于此。 第二幕(节选部分):民国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 ,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 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 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
④松二爷:胆小而懒散的旗人。 心眼好,胆小怕事。二德子找碴儿,他好言相劝,但 无效宋恩子、吴祥子抓捕常四爷,他维护朋友但又不 敢为朋友出头游手好闲,懒散而无能。他游手好闲, 整日喝茶玩鸟他是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代表, 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⑤刘麻子:病态社会的畸形儿。 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用十两银子 买来康顺子,又以二百两银子卖给太监庞总管,从中 牟取暴利。 面在穷人跟前卖弄本事,一面在权贵跟前奴颜婢膝。 这是一个病态社会的畸形儿,他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病态和畸形。
2019-《茶馆》(节选)教案-推荐word版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茶馆》(节选)教案教学要点:1、鉴赏王利法等主要人物形象。
2、品味本课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3、了解《茶馆》戏剧结构和矛盾冲突的特点。
课时:2节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要点:熟悉课文,了解剧情结构一、导入课文鲁迅先生在小说《药》里,为我们展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小“茶馆”,并用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茶馆”里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无论是花白胡子的低声下气,还是驼背五少爷的幸灾乐祸,写来都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我们不仅看到了那个时代群众的愚昧麻木,而且也感受到了革命者不被人理解的悲哀。
今天,我们又看到了老舍先生为我们描绘的另一个《茶馆》,它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二、了解作者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
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
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三、简介剧情(学生知道让学生介绍,如不知道,由教师介绍)全剧介绍:《茶馆》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
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此处:信洋教的小恶霸,依仗洋人,神气十足,连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可以请来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朝中的太监总管不仅家中人生活奢华,而且还可以用高价买来妻子;农民和城市贫民却卖儿卖女;常四爷谈国事被抓;秦仲义雄心勃勃兴办工厂,工业救国。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茶馆(节选)》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学习小说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热爱文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茶馆(节选)》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领会作者的深层意图。
2. 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写作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茶馆(节选)》。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茶馆》。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如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
(2)学生举例分析,分享自己的观点。
5. 写作技巧(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技巧。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的经典作品《茶馆(节选)》。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章节一:茶馆(节选)背景介绍教学目标:1.了解《茶馆(节选)》的作者老舍及其创作背景。
2.掌握《茶馆(节选)》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3.理解《茶馆(节选)》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教学重点:老舍及其创作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茶馆(节选)》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PPT。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老舍及其创作背景。
2.讲解:《茶馆(节选)》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3.讨论:《茶馆(节选)》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章节二:《茶馆(节选)》的艺术特色教学目标:1.了解《茶馆(节选)》的戏剧结构。
2.掌握《茶馆(节选)》的语言特色。
3.理解《茶馆(节选)》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戏剧结构;语言特色;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茶馆(节选)》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PPT。
教学过程:1.导入:老舍的戏剧创作特色。
2.讲解:《茶馆(节选)》的戏剧结构。
3.分析:《茶馆(节选)》的语言特色。
4.讨论:《茶馆(节选)》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章节三:《茶馆(节选)》的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茶馆(节选)》中的人物形象。
2.掌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塑造手法。
3.理解人物形象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塑造手法;人物形象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塑造手法。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PPT。
教学过程:1.导入: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
2.讲解: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塑造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章节四:《茶馆(节选)》的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理解《茶馆(节选)》的主题。
2.掌握主题的体现方式。
3.探讨《茶馆(节选)》的主题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主题的体现方式;主题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主题的体现方式。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PPT。
教学过程:1.导入:探讨戏剧的主题。
2.讲解:主题的体现方式。
3.讨论:《茶馆(节选)》的主题现实意义。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8 《茶馆》(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8 《茶馆》(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茶馆》(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剧本情节,体会“大茶馆,小社会”的独特巧妙构思,了解“卷轴式”的结构特点;2.鉴赏本剧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和意蕴丰富的潜台词。
教学重点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分析矛盾冲突,揭示《茶馆》的主题思想。
一、献丑作诗,故事导入有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样写诗。
老舍说:“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
”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
“大雨洗星海,长虹万籁天;冰莹成舍我,碧野林风眠。
”老舍随口吟了这首别致的五言绝句。
寥寥20字把8位人们熟悉并称道的文艺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开阔,余味无穷。
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
诗中提到的大雨即孙大雨,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
洗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乐家。
高长虹是现代名人。
万籁天是戏剧、电影工作者。
冰莹即谢冰莹,现代女作家,湖南人。
成舍我曾任重庆《新蜀报》总编辑。
碧野是当代作家。
林风眠是画家。
这就是老舍高超的语言驾御力。
二、品读课文,结构特色曹禺曾称赞《茶馆》第一幕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对于这“罕见”,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写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剧手法,还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对事件与情节的选择。
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说说理由。
观点一:作者“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罕见”。
课文中的茶馆是个三教九流的聚会处,可容纳各色人物。
老舍认为“戏是人带出来的”“写戏主要是写人,而不是只写哪件事儿”。
因此《茶馆》采用了“以人带事”的创作手法,在有限的篇幅里呈现了茶馆老板、民族资本家、太监、教士、农民、打手等各色人物70余人。
众多的人物被放在不同的时代风貌中,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同时,又与时代发生关系。
在横向层面,通过对人物群像的刻画和比对,以及对这些人物在茶馆中活动的横断面的截取与组合,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铺展开来。
茶馆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3篇)

茶馆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3篇)《茶馆》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茶馆》是本单元第二篇阅读课文,这个位置决定它在学生知识的掌握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要引领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又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既要承担教会学生鉴赏方法的工作,又要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
2、掌握《茶馆》卷轴式结构及其独特的戏剧冲突。
把握主旨。
难点3、,分析主要人物形象重点4、品味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5、培养学生的文本研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三、教学过程和方法师生课前分别准备资料,课上师生互动,(方法)通过诵读、讨论、研习、品读的过程,完成教学目标,解析重点、难点。
(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一)课前预习1了解《茶馆》全剧,了解人物的命运。
(使学生对《茶馆》有感性认识)2、查阅资料或翻阅书籍,了解本文的,本文的写作背景,弄清“戊戌变法”“庚子年”“八旗”等概念。
(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3、预习课文内容,清除语言障碍,准备复述。
(为理性分析文章打基础)(二)导入《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馆老板的辛酸→旧社会的茶馆的命运。
(三)题目介绍《茶馆》写于1957年,是老舍话剧创作的高峰。
曹禺称它为“中国话剧史中的经典。
”剧本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生活,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达到了预想的创作意图,即埋葬这三个可诅咒的时代,宣告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
《茶馆》全剧共三幕,一幕写一个时代,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最后一幕三个人的谈话点出了全剧的主题。
课文节选的是《茶馆》第二幕。
这一幕写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
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
以茶馆为题的原因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茶客生活上的变迁可以反映社会的变迁。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8 《茶馆(节选)》(教案)(同步备课

《茶馆(节选)》教案【文本解读】《茶馆》是20世纪中国戏剧的经典之作。
作品以老北京裕泰茶馆为舞台,用茶馆里各色人物个人生活的变化,来展示清末到民国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
作品通过描写富于北京风俗特点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市井百态,写出了旧时代的社会风貌,堪称当代话剧的典范。
全剧分三幕,分别截取了旧中国三个时代的横断面,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社会现状。
课文选取的是该剧的第一幕,主要通过众多角色的对话,自然形成戏剧冲突,展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有条不紊,张弛有致。
学习时,要感受和理解剧本所体现的历史感;品味剧中“响嘣儿脆”的京味语言,体会人物语言切合身份、性格与情境的特点,欣赏面貌各异的人物形象;注意把握本剧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加深对当代话剧的了解。
【素养目标】1.了解老舍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茶馆》及话剧知识。
2.掌握有关戏剧冲突,并能认识主要矛盾冲突及其实质。
3.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概括人物形象。
4.了解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揭示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教学重难点】学习品味老舍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导入老舍茶馆是中外游客到访北京的一个重要景点,自1988年开业至今接待了近47位外国元首、众多社会名流和200多万中外游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
而这个茶馆闻名遐迩的原因,也就是因为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和他的不朽之作——《茶馆》。
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投湖自尽。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相关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化艺术事业蒸蒸日上,一批老艺术家也重新焕发了青春,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人教版教学重点1、理解<<茶馆>>独特的艺术结构,矛盾冲突;2、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3、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幽默风格;4、激发戏剧欣赏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教学方法导读、分析、鉴赏学法指导精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之一:王利发教学内容和步骤一、题解岁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总会有些难忘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中挥洒不去:李白的诗、韩愈的文、杜康的酒、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京剧。
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
老舍的《茶馆》就属于其中之一。
现在据《茶馆》发表演出的时间已经将近50年了。
但它仍然能带给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
前几天,我们已经欣赏了电影《茶馆》,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茶馆》,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二、戏剧作者和他的作品: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
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见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20部译著等。
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写诗和散文。
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
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
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
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
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
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三、第一、三幕剧情简介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
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
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
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
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
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
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
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
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15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70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
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
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则杀气腾腾地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这表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
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
这一幕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已老态龙钟并且有了子孙;老地痞流氓不见了,代替他们的是他们的下一代。
这些小辈干起坏事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无耻。
幕启,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的攀谈。
这个时候,黑暗势力更加猖撅,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
普通百姓呢,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
对此,王利发已失去生活的信心,他让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到西山去逃命。
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
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
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三、引导通读课文,了解第二幕剧情:(1)问题引导:第二幕出场人物众多。
先后有哪些人物在“茶馆”里出现?他们来“茶馆”干什么?其中,哪些人物是在其他人物“表演”的过程中出现的?(2)学生阅读、思考、回答老师边引导回答边归纳剧情:开场:王淑芬、李三、王利发三人对话。
A、巡警摊派、勤索(穿插难民央告)B、唐铁嘴租房被拒绝(穿插报童卖报)C、常四爷、松二爷祝贺茶馆开张。
D、特务敲诈、勒索(穿插和常四爷交锋和刘麻子交锋)E、康顺子来茶馆找工作F、刘麻子和逃兵谈“买卖”(穿插崔久峰的悲观)(3)板书设计卷轴式的平面结构人物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特殊的戏剧冲突小茶馆影射大时代四、人物形象分析:《茶馆》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前后三幕中出场的共有30多个,我们不可能一一分析,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一下课文节选部分出现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刘麻子、唐铁嘴及课文中提到的秦二爷几位。
(投影显示八位人物姓名,点击王利发人名进入相关链接)(一)、王利发。
1、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1)、对难民、李三等人:“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对难民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2)、对大兵、警察、特务:“您圣明。
”“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老总们,实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对他们的态度则是讨好,巧应付,怕得罪。
表现王利发的圆滑世故。
(3)、对唐铁嘴之流:“你混得不错呀!穿上绸子啦!”“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对唐铁嘴厌恶仍笑脸相迎,表现王利发的精于处世。
2、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all right?”“yes,也有这么一说!”体现王利发言语上的改良。
“西直门的德泰,……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大茶馆全关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随机应变地改良!”通过王淑芬和常四爷之口表现王利发善于改良,是茶馆业中的佼佼者。
3、对现实不满,含蓄表达:“这年月还值得感谢!”“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表现王利发的胆小怕事。
总结: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
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
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
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二)常四爷。
1、“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得着,特意给你送来了!”表现常四爷的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2、“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表现常四爷的爱国、敢作敢为。
3、“要是洋人给饭吃呢?”“盼着你们快快升官发财!”表现常四爷的正直、倔强。
总结:旗人。
正直,爱国;倔强,敢作敢为;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三)松二爷。
1、“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表现松二爷的游手好闲、懒散无能,不愿自食其力。
2、“我看见您两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你说得对!嗻!四爷,走吧!”表现松二爷的胆小怕事。
总结:旗人。
胆小怕事,懒散无能,游手好闲,喝茶玩鸟,不愿自食其力。
最终饿死。
(四)秦二爷。
民族资本家。
一心实业救国,最终破产。
(五)刘麻子。
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六)唐铁嘴。
“我感谢这个年月!”“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算命看相的江湖骗子。
无耻。
(七)宋恩子、吴祥子。
1、“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点面子!”“对啦!坐下谈谈吧!你们是要命呢?还是要现大洋?”“别动!君子一言:把现大洋分给我们一半,保你们俩没事!咱们是自己人!”表现宋、吴二人的贪婪、蛮横、霸道。
2、“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五、戏剧主题分析在茶馆中,老舍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这里面有广大市民的代表王利发,有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常四爷,有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松二爷,还有地痞无赖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老牌特务宋恩子、吴祥子等等。
老舍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将这些人物展示给我们看,他应该另有深意。
先来听听剧中人物自己的话吧!(点击王利发、常四爷、唐铁嘴人名观看相关影片)也许,我们能从不同人物的不同结局中找到答案。
这八个人,可以简单地分个类,上面四个,可以归入好人的范畴,下面四个,则应归入坏人的范畴。
王利发悬梁自尽,常四爷落魄一生,松二爷惨遭饿死,秦二爷最终破产。
好人遭了殃!刘麻子等人却在这个社会中如鱼得水,坏人猖狂无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常说“邪不压正”,可在《茶馆》中,邪却确确实实地压住了正,这其中的根源何在?看来老舍先生批判的矛头已经不仅仅是宋恩子、吴祥子等反面人物了。
他要展示的实际上是整个旧时代的黑暗。
《茶馆》展现了三个可诅咒的时代: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夕的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三个黑暗、病态、荒诞的社会发展片断,揭示了旧社会的必然灭亡。
在《茶馆》中,不管是哪个时代,我们看到的始终是漆黑一片,难道就没有一点希望了吗?戏剧中是否给了我们希望?明确:希望在于以康大力为代表的西山八路!六、本剧的语言特色人物语言个性化是本剧的一大的特色,老舍善于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他们说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
如王利法谦恭、周到、善于与各种人物打交道,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与他的掌柜生涯非常吻合。
幽默是本剧语言的又一特色。
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自己独特的幽默风格。
比如唐铁嘴夸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儿”时,表面看滑稽可笑,但仔细琢磨却又蕴含着深意,明明是受人侵害却偏偏要自我夸耀,这是一种让人带泪的笑。
七、课后作业:秦二爷走了,常四爷走了,王利发也走了,我们这堂课也该结束了。
给大家布置个课后作业:比较《雷雨》、《茶馆》的戏剧结构及矛盾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