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网络诊断分析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四诊技能实训教学实践

中医诊断学四诊技能实训教学实践

2020年第38卷第6期2020 Vol.38 No.6新疆中医药.Xin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45中医诊断学四诊技能实训教学实践袁晓霞,梁丽丽,刘宏斌,姜德* *基金项目: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育改革研究项目(ZY2019—10)作者简介:袁晓霞(1981—),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教学研究。

Tel :152********,E-mail :52171***********通讯作者:姜德(1976—),男,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学、内经教学研究o Tel : 189****8204,E-mail :****************(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摘要: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在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中医四诊与辨证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是非常重视对学生四诊技能操作的 训练。

但如何利用有限的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四诊技能,一直是中医诊断学教学团队努力的目标。

本文对已开展的四诊技能实训教学的形式及考核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对中医四诊技能实训教学的能力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四诊技能;教学实践中医治疗疾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从 整体角度辨证论治[1],但四诊各有特点,缺一不可, 是中医学相关专业所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目前主要通过《中医诊断学》课程进行理论学习与操作训练。

学习四诊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临床诊疗提供强有 力的技能支持,因此四诊的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总学时数为90学时,其中理 论72学时,四诊占了 42学时;实验18学时,四诊占了 14学时,在学时分配上也充分显示了对四诊 的重视,遵循中医学专业“重思维、强技能”的人才培养要求叫现将针对中医诊断学四诊实验课开展情况总结归纳如下。

1望诊顾名思义,望诊即主要是通过视觉来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等来了解疾病的情况,与其他三诊相比,望诊相对还是比较客观、形象的。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报告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报告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报告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关乎学生的成长与未来。

为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我们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诊断与改进。

以下是本次诊断与改进的详细报告。

一、诊断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校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需要通过对教学工作的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二、诊断目的1、全面了解教学工作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3、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三、诊断依据1、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课程标准。

2、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

3、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数据。

4、教师的教学反思和同行评价。

5、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

四、诊断方法1、问卷调查:向学生、家长和教师发放问卷,收集对教学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2、课堂观察:深入课堂,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状态。

3、教师访谈: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在教学中的困惑和需求。

4、学生座谈:组织学生代表进行座谈,倾听他们的学习感受和期望。

5、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考勤记录等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潜在的问题。

五、诊断结果(一)教学理念方面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滞后,仍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引导,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

(二)教学方法方面1、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过度依赖讲授法,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学习等,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2、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不足,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不够熟练,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3、教学评价方法不够科学,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评价不够全面,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和分类。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和标准。

3. 熟悉网络硬件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4. 理解网络软件和网络安全技术。

5.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网络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应用领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趋势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性能指标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各层的功能和常用协议3. 网络硬件设备网络接口卡、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作用和原理网络传输介质及其特点网络互联设备的选择和配置4. 网络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网络协议和服务的配置与管理网络诊断和监控工具的使用5. 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威胁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预防系统的作用和配置数据加密和认证技术及其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案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法:操作网络设备,巩固理论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2. 课件:PowerPoint或WPS演示3.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4. 网络仿真软件:GNS3、Packet Tracer等5. 网络安全工具:Wireshark、Nmap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2.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3. 小组项目:网络设计、实施和测试4. 用户反馈: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8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计算机网络概述(4课时)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6课时)网络硬件设备(6课时)网络软件(6课时)网络安全技术(8课时)案例分析与实践(12课时)七、教学进度计划1. 第1-4周:计算机网络概述、发展历程和分类。

最新网络实验二组网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网络实验二组网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网络实验二组网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掌握网络实验中二组网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2. 学习如何通过实验环境搭建和优化网络性能。

3. 理解网络故障诊断的基本流程和处理方法。

实验环境:
1. 硬件设备: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网络测试仪器。

2. 软件工具:网络协议分析软件、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工具、网络模拟软件。

实验步骤:
1. 设计网络拓扑结构,明确各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

2. 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包括VLAN划分、路由协议配置等。

3. 在计算机上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确保设备间可以通信。

4. 使用网络测试工具进行连通性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5. 分析网络性能,如传输速率、延迟等,并尝试进行优化。

6. 模拟网络故障,进行故障诊断和恢复操作。

实验结果:
1. 成功搭建了二组网环境,各设备间通信正常。

2. VLAN配置正确,不同VLAN间的隔离效果符合预期。

3. 路由协议配置有效,网络中的路由选择正确。

4. 网络性能测试显示,传输速率和延迟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5. 通过调整配置参数,优化了部分网络性能。

6. 故障模拟和恢复操作顺利,加深了对网络故障处理的理解。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二组网的搭建、配置和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如何进行网络故障的诊断和处理,这将对我们
未来在网络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工作大有裨益。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络实验报告实验⼀⽹线制作⼀实验⽬的1、了解局域⽹的组⽹⽅式以及双绞线的制作规范;2、使学⽣掌握RJ-45头的制作,以及⽹线连通性的测试。

⼆、实验仪器1、RJ-45头若⼲;2、双绞线若⼲⽶;3、RJ-45压线钳⼀把;4、测试仪⼀套。

三、实验原理1、双绞线(TP:Twisted Pair)也称双扭线,是最常见的⼀种传输介质。

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线组成。

2、为什么两根线要扭在⼀块?当传输差分信号时,每⼀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会被另⼀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因此可以程度上降低信号⼲扰。

3、双绞线的分类⾮屏蔽双绞线(UTP:Unshilded TP)距离很短时,传输率可达100Mbps~155Mbps。

屏蔽双绞线(STP:Shilded TP)铅萡包裹,减⼩辐射。

100⽶内传输速率可达155Mbps。

4、UTP优缺点缺点:对电波⼲扰敏感性较⼤,电⽓性较差。

优点:直径⼩,重量轻、易弯曲、易安装、价格便宜。

5、双绞线导线⾊彩编码⽩蓝、蓝⽩橙、橙⽩绿、绿⽩棕、棕6、双绞线的连接⽅法:直通线缆:⽔晶头两端都采⽤T568A标准或T568B标准。

交叉线缆:⼀端采⽤T568A标准,另⼀端采⽤T568B标准7、直通、交叉线缆应⽤场合直通线⽤的场合:PC-集线器Hub;集线器Hub-集线器Hub(普通⼝-级连⼝);集线器Hub(级连⼝)-交换机Switch;交换机Switch-路由器Router;交叉线缆应⽤场合:PC-PC 机对机;集线器Hub(普通⼝)-集线器Hub(普通⼝);集线器Hub-集线器Hub(级连⼝-级连⼝);集线器Hub-交换机Switch; 交换机Switch-交换机Switch; 路由器Router-路由器Router;同种设备相连⽤交叉线,不同设备⽤直通线。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直通UTP线缆的制做。

2、实验步骤如下:第⼀步:利⽤压线钳剪线⼝剪出相应长度的⽹线。

第⼆步、剥掉双绞线的灰⾊保护层。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操作,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各层协议的工作原理。

2、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3、学会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以下设备和软件:1、计算机若干台,安装了 Windows 操作系统和相关网络工具软件。

2、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3、网络线缆、跳线等连接设备。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捕获与分析1、打开网络协议分析软件 Wireshark。

2、将计算机连接到以太网中,启动捕获功能。

3、在网络中进行一些数据传输操作,如访问网站、发送文件等。

4、停止捕获,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进行分析,包括帧的格式、源地址、目的地址、类型字段等。

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连接交换机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进行配置。

2、设置交换机的主机名、管理密码。

3、划分 VLAN,并将端口分配到不同的 VLAN 中。

4、测试不同 VLAN 之间的通信情况。

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1、连接路由器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或Telnet 方式进行配置。

2、设置路由器的接口 IP 地址、子网掩码。

3、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如 RIP 或 OSPF)。

4、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实验四:网络性能测试1、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的延迟和丢包率。

2、利用 Tracert 命令跟踪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3、使用网络带宽测试工具测试网络的带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帧的结构,包括前导码、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和帧校验序列等。

实验四、RBF神经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四、RBF神经网络实验报告
简单说明一下为什么RBF网络学习收敛得比较快。当网络的一个或多个可调参数(权值或阈值)对任何一个输出都有影响时,这样的网络称为全局逼近网络。由于对于每次输入,网络上的每一个权值都要调整,从而导致全局逼近网络的学习速度很慢。BP网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如果对于输入空间的某个局部区域只有少数几个连接权值影响输出,则该网络称为局部逼近网络。常见的局部逼近网络有RBF网络、小脑模型(CMAC)网络、B样条网络等。
广义RBF网络
Cover定理指出:将复杂的模式分类问题非线性地映射到高维空间将比投影到低维空间更可能线性可分。
广义RBF网络:从输入层到隐藏层相当于是把低维空间的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输入层细胞个数为样本的维度,所以隐藏层细胞个数一定要比输入层细胞个数多。从隐藏层到输出层是对高维空间的数据进行线性分类的过程,可以采用单层感知器常用的那些学习规则,参见神经网络基础和感知器。
寻找逼近函数F(x)通过最小化下面的目标函数来实现:
加式的第一项好理解,这是均方误差,寻找最优的逼近函数,自然要使均方误差最小。第二项是用来控制逼近函数光滑程度的,称为正则化项,λ是正则化参数,D是一个线性微分算子,代表了对F(x)的先验知识。曲率过大(光滑度过低)的F(x)通常具有较大的||DF||值,因此将受到较大的惩罚。
3)Inverse multiquadrics(拟多二次)函数
σ称为径向基函数的扩展常数,它反应了函数图像的宽度,σ越小,宽度越窄,函数越具有选择性。
完全内插存在一些问题:
1)插值曲面必须经过所有样本点,当样本中包含噪声时,神经网络将拟合出一个错误的曲面,从而使泛化能力下降。K,K<P,从样本中选取K个(假设不包含噪声)作为Φ函数的中心。
隐藏层的作用是把向量从低维m映射到高维P,低维线性不可分的情况到高维就线性可分了。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十五课《互联网实验齐发现》教案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十五课《互联网实验齐发现》教案

15.1 实验一:常用的网络命令
操作系统通常都会提供常用的网络命令。

通过这些命令,使用者可以
了解网络状况或诊断网络故障。

下面就是之前使用过的网络命令。

ping可用于连通性测试,如果能ping 通目标,就可以认为能与目标进行
基本的网络通信。

这个命令也可用来获取域名对应的IP地址。

netstat用于显示所用计算机的网络连接情况。

ipconfig用于显示与TCP/IP相关的信息,包括IPv4地址、IPv6地址、域
名服务器等。

tracert用于跟踪通信路径,可显示到达访问目标时所经过的路由器。

15.2 实验二:浏览网页时数据的流动过程
服务器发送网页数据时,数据将从上到下,依次在不同层流动。

每一
层接到上一层传来的数据后,都会加上含有本层控制信息的头部,形成TCP 包、IP包等,再交给下一层。

TCP包、IP包等数据包主要由头部和数据体两
部分组成。

如果应用层传来的数据很长,可能还要拆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再
添加头部。

具体可参考图15.1。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多场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多场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和应用。

2.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栈。

3.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4.学会使用网络命令和工具进行网络诊断和故障排除。

5.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概述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4计算机网络的应用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1OSI七层模型2.2TCP/IP协议栈2.3网络层协议2.4传输层协议2.5应用层协议3.数据通信基础3.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3.2传输介质3.3网络设备3.4数据编码和调制技术4.网络互联技术与设备4.1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4.2路由器与交换机4.3网络地质转换(NAT)4.4虚拟专用网络(VPN)5.网络诊断与故障排除5.1网络诊断的基本方法5.2常用网络命令与工具5.3故障排除的步骤与技巧6.网络安全与防护6.1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6.2网络攻击与防护技术6.3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6.4数据加密与数字签名三、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实际网络环境进行讲解。

2.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原理。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4.定期进行课后练习和测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3.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1.第1周:计算机网络概述2.第2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第3周:数据通信基础4.第4周:网络互联技术与设备5.第5周:网络诊断与故障排除6.第6周:网络安全与防护7.第7周:复习与实验8.第8周:期末考试六、教学资源1.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参考文献与网络资源:IEEE、ACM、中国知网等3.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路由器、交换机等4.辅助软件:Wireshark、GNS3、VMware等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数据通信原理、网络设备与互联技术、网络诊断与故障排除、网络安全与防护等方面的知识。

实验训练4:计算机网络维护作业

实验训练4:计算机网络维护作业

实验训练4:计算机网络维护作业
1. 实验目标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计算机网络维护作业,提供学生机会实践网络维护技能,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2. 实验内容
学生需完成以下实验任务:
- 分析并识别网络故障
- 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案修复网络故障
- 调试网络设备
- 监控网络性能并作出优化调整
- 编写网络维护报告
3. 实验要求
为顺利完成本次实验,学生需具备以下要求:
- 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
- 熟悉网络故障排除和解决技巧
- 熟练使用网络调试工具和设备
- 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4.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 实验目标和背景
- 实验步骤和操作
- 故障分析和解决方案
- 设备调试过程和结果
- 网络性能监控和优化调整
- 实验心得和反思
实验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

5. 实验评分标准
实验成绩将根据以下几项进行评分:
- 实验操作完成情况
- 故障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设备调试的效果
- 网络性能监控和优化调整的效果
- 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6. 实验注意事项
- 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损坏网络设备- 实验期间要保持网络环境稳定,避免影响他人正常使用
- 在实验报告中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准确描述故障和解决方案
祝您实验顺利!。

实训12:网络故障应急响应实训报告

实训12:网络故障应急响应实训报告

实训12:网络故障应急响应实训报告
1. 引言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模拟网络故障场景,培养网络故障应急响应
的能力。

本报告将对实训过程、实训目标和实训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2. 实训过程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遵循独立决策的原则,不寻求用户帮助,
充分发挥法学硕士的优势,采用简单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

我们首
先对网络故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诊断,确定了故障的原因和范围。

然后,我们制定了应急响应计划,包括紧急修复措施和后续恢复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操作,并及时记录和汇
报实施结果。

3. 实训目标
本次实训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我们的网络故障应急响应能力。


过实际操作和应急情景模拟,我们掌握了以下技能和知识:- 快速分析和诊断网络故障的能力;
- 制定和执行应急响应计划的能力;
- 报告和记录应急响应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 协调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和协商的能力。

4. 实训结果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成功应对了网络故障,并通过紧急修复措施和后续恢复工作,使网络恢复正常运行。

我们按照规定的流程和策略进行操作,避免了法律复杂性和风险。

我们及时记录和报告了实施过程和结果,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5. 总结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提高了网络故障应急响应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

我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遵循简单策略,独立做出决策,提升自身在网络故障应急响应方面的专业素养。

实验4一条指令执行过程实验报告范文一指令的执行步骤

实验4一条指令执行过程实验报告范文一指令的执行步骤

实验4一条指令执行过程实验报告范文一指令的执行步骤学号姓名班级: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报告表4-1一条指令执行过程记录表步骤1用户指定两个加数加数1,加数2PC中存储的指令地址RAM中对应指令地址中的指令编码RAM中加数一的编码与内存地址RAM中加数一的编码与内存地址步骤2取指令CPU使用哪根总线将PC中的内存地址送至RAM?RAM将CPU传来的指令地址存储在哪里?MAR中存放的是什么?具体的二进制编码是什么?MAR中二进制编码对应的内存地址是什么?该内存地址中存放了什么数据?该数据放在哪个寄存器中?PC被访问后其中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RAM将MDR中的数据通过哪条总线传送给力CPU?CPU将RAM传来的指令存放在哪里?IR中存放的指令二进制编码是什么?步骤3指令译码IR中的操作码和两个操作数的内存地址分别是什么?(请分别用用六位二进制数和四位十六进制表示)译码在哪里进行?并通过哪组总线把该操作传递给RAM?步骤4取数据CPU通过哪组总线传送地址?RAM将这个地址存放在哪里?RAM把第一个操作数存放在哪个寄存器上,通过哪组总线传送给CPU?CPU把取到的第一个操作数存放在哪里?步骤5加法计算CPU把两个加数放入哪里进行加法运算?当两个加数相加结束后,CPU把相加结果存放在哪里?实验小结:在本次实验中,你有哪些收获?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已经解决?如果已经解决了,请说说你是如何解决的。

也可谈谈你的其它想法。

1)PC的功能是什么?它的第一数据是从哪里得到的2)ALU是什么部件?它的功能是什么?3)MAR是什么寄存器?4)MDR是什么寄存器?它和内存有什么区别?5)IR是什么寄存器,它的作用是什么答:1)用来存放下一条指令的地址的,当执行一条指令时,首先需要根据PC中存放的指令地址,将指令由内存取到指令寄存器中,此过程称为取指令。

与此同时PC中的地址或者自动加1或由转移指针给出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实验三常见网络命令的使用

实验三常见网络命令的使用

软件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实验一常见网络命令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用的网络命令的使用2、了解常见网络故障的原因3、掌握常见网络故障诊断方法二、实验环境1.连接到网络上的计算机若干三、实验内容1. IP配置查询命令 ipconfig2. 网络连通测试命令 ping3. 路由分析诊断命令tracert4. TCP/IP网络连接状态查询命令netstat5. 查询域名信息命令nslookup四、实验过程1.IP配置查询命令 ipconfig 的使用该命令是了解系统网络配置的主要命令,特别是用户网络中采用的是动态IP地址配置协议时,利用该命令可以了解IP 地址的实际配置情况。

配置不正确的IP地址或主网掩码是接口配置的常见故障,其中配置不正确的IP地址主要表现为:网号部分不正确(此时执行Ipconfig命令显示 on answer)和主机部分不正确(如与另一台主机地址配置相同而冲突)主机通讯可到达远程主机,但不能访问本地主网中的其它主机时,常常是子网掩码设置错误。

利用ipconfig命令可以清楚的查看和修改网络中的TCP/IP协议的有关配置,如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机的IP地址、网关、子网掩码等。

图1.1 ipconfig 的使用2.网络连通测试命令 ping的使用ping命令,是目前几乎所有的网络操作系统中都含有的一个专门用于TCP/IP协议的探测工具,用于确定本地主机是否能与另一台主机交换(发送和接收)数据包。

该命令向目标主机(地址)发送一个回送请求数据包,要求目标主机收到请求后给予答复,从而判断本机与目标主机(地址)是否联通,网络的响应时间以及传送中数据包的丢失率等,以此判断TCP/IP参数是否设置正确以及网络运行是否正常2.1 ping命令格式: ping IP地址(或主机名) [参数1][参数2]…..有关ping的其他参数,可在DOS下运行Ping/? 命令来查看。

网络连通性测试及网络配置检测实验报告

网络连通性测试及网络配置检测实验报告

网络连通性测试及网络配置检测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网络连通性测试及网络配置检测一、实验概述网络连通性测试及网络配置检测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重要实验内容。

本实验主要通过使用命令行工具进行网络诊断及测试,检测网络的连通性和配置是否正确。

通过本实验,可以了解网络诊断及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的网络测试工具。

二、实验设备1.5台计算机2.交换机3.路由器三、实验步骤1.网络连通性测试首先,检查网络连通性是网络故障排查的第一步。

使用命令行工具ping进行这一测试。

步骤如下:1.1打开一台计算机的命令行窗口。

1.2 输入命令ping IP地址(示例:ping 192.168.1.1),查看是否可以与目标计算机通信。

1.3分别测试与其他计算机的连通性,记录结果。

2.网络配置检测网络配置的正确性对网络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通过使用命令行工具ipconfig和ifconfig进行网络配置检测。

步骤如下:2.1打开计算机的命令行窗口。

2.2 输入命令ipconfig(Windows系统)或ifconfig(Linux系统),查看计算机的网络配置信息。

2.3检查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等网络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2.4若发现配置错误,可以手动修改配置参数,然后重新测试网络连通性。

四、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操作,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1.网络连通性测试结果在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时,我们分别使用ping命令测试了计算机A与计算机B、计算机A与计算机C的连通性。

测试结果显示,计算机A与计算机B的连通性正常,而计算机A与计算机C的连通性出现问题。

进一步分析网络拓扑图发现,计算机A与计算机B直接连接在同一交换机上,而计算机A与计算机C连接在不同交换机上,通过路由器实现互联。

因此,我们初步判断计算机A与计算机C之间的连通性问题可能与路由器配置有关。

2.网络配置检测结果通过命令行工具ipconfig(Windows系统)和ifconfig(Linux系统)检测了计算机A和计算机C的网络配置信息。

诊断学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概论

诊断学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概论

(四)实验诊断学与检验医学
3.医学检验学属于医学技术的范畴 ➢ 医学检验学是医学技术的一个独立分支,是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技术学科 ➢ 医学检验学依据疾病进程中病理生理改变,采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免疫学等多种技
术手段,收集体液、细胞、组治提供极其重要的、客观的、精确的实验室依据 4.实验诊断学教学的侧重点应该以实验的临床意义、实验结果分析评价、实验项目的选择、质 量控制和临床应用为主。 5.而检验医学是以检验项目的开发、检验技术的更新、检验设备的原理、性能为重点。
(一)实验诊断的内容
1.临床血液学检查 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造血细胞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变化的 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验;止血 凝血功能、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溶血的检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
2.临床生物化学检查 对组成机体的生理成分、代谢功能、重要脏器的生化功能、毒物分析 及药物浓度监测等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血液和体液中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检验;血气和酸碱 平衡的检验;临床酶学的检验;激素和内分泌功能的检验;药物和毒物浓度检查等。
(三)实验诊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6.个体化诊断是指对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该个 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 ➢ 后基因时代在短时间内认识到大量的基因单位,并在积极分析研究过程中产生了个体
化医疗诊断。 ➢ 个体化诊断包括遗传基因、后天突变、疾病基因、代谢特征、药物敏感性等内容。
(三)实验诊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近年来,检验技术不断更新,新的检测方法、检测技术不断涌现,实验诊断向自动化、 智能化、标准化、分子化、个体化、即时化和信息化发展。 4.标准化是检验过程中必需的内容。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制定了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 对临床实验室开展诊断项目的检查全过程均制定了标准化流程,大大提高了临床实验室的 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医疗诊断系统实验报告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医疗诊断系统实验报告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医疗诊断系统实验报告一、引言医疗诊断是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准确和及时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实验旨在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医疗诊断系统的性能和效果,为提升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构建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医疗诊断模型,并对其进行训练和优化。

2、评估该模型在常见疾病诊断任务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

3、分析模型的性能与传统诊断方法的差异,探讨其在实际医疗应用中的可行性和优势。

三、实验方法(一)数据收集我们从多个医疗机构收集了大量的医疗数据,包括患者的病历信息、症状描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图像等。

这些数据涵盖了多种常见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肺炎等。

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清洗和预处理,去除了不完整和错误的数据。

(二)模型架构我们采用了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相结合的深度学习模型架构。

CNN 用于处理图像数据,如 X 光片、CT 扫描等,提取图像中的特征;RNN 用于处理文本数据,如病历描述、症状等,捕捉序列信息。

(三)模型训练使用预处理后的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

训练过程中,采用了随机梯度下降(SGD)算法来优化模型的参数,并设置了合适的学习率和正则化参数,以防止过拟合。

同时,我们还采用了数据增强技术,如翻转、旋转、缩放等,增加数据的多样性,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四)模型评估使用测试集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F1 值等。

同时,我们还将模型的诊断结果与经验丰富的医生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模型的性能优势和不足之处。

四、实验结果(一)准确性在测试集上,我们的智能医疗诊断模型的准确性达到了具体准确率数值%,明显高于传统的基于规则的诊断方法。

这表明深度学习模型能够有效地从复杂的医疗数据中学习到有用的诊断模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计算机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学习使用网络管理工具来监控和维护网络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实验内容:
1. 学习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熟悉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3. 进行网络性能监测和故障排除;
4. 分析和总结网络管理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1. 网络管理基本原理学习: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网络管理的定义、分类、作用和原则等基本概念。

2. 网络管理工具学习:掌握常见的网络管理工具如Wireshark、Zabbix等的使用方法,包括安装、配置和操作步骤。

3. 网络性能监测:利用网络管理工具对网络进行性能监测,包括带宽利用率、延迟、丢包率等指标的检测和分析。

4. 网络故障排除:通过分析网络管理工具的监测结果,找出网络故障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修复。

5. 实验总结: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网络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理解了网络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了一定的网络管理基本技能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实验中,我成功监测并解决了网络中出现的性能问题,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通过实验总结,我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网络管理知识体系,为今后的网络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论:
网络管理是计算机网络运行维护的关键环节,只有有效地进行网络管理,才能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网络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更好地运用网络管理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心理学研究中信号检测论实验综述

心理学研究中信号检测论实验综述

心理学研究中信号检测论实验综述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简称SDT)是一种用于研究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判断和决策的理论框架。

在心理学研究中,信号检测论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知觉、记忆、认知和情感等。

本文将综述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和主要实验。

信号检测论的核心思想是将感知和决策过程视为对信号的检测过程。

在信号检测论中,信号和噪音是同时存在的。

信号是所需要检测的目标刺激,而噪音则是与信号同时存在的干扰刺激。

研究者通过比较个体在相同或不同噪音条件下的信号检测能力,来了解个体在特定任务中的认知和感知特点。

知觉:信号检测论在知觉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视觉和听觉方面。

在视觉方面,研究者利用信号检测论研究了视觉错觉和视觉注意等方面的认知过程。

在听觉方面,研究者探讨了人类对声音频率、强度和时长的感知过程。

记忆:在记忆领域,信号检测论被用于研究记忆的准确性和记忆扭曲现象。

研究者通过比较个体在不同噪音条件下的记忆准确性和记忆扭曲程度,深入探讨了人类的记忆系统及其对信息加工的机制。

认知:在认知领域,信号检测论被用于研究人类的判断和决策过程。

研究者通过分析个体在不同噪音条件下的判断标准和判断偏差,探讨了人类的认知偏差和决策制定的过程。

情感:信号检测论也被用于研究情感和情绪的认知过程。

研究者利用信号检测论探讨了情绪感知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认知机制,以及情绪障碍和情绪调节障碍的心理病理学过程。

实验一:假设研究者以人的视觉错觉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号检测论来研究视觉错觉的机制。

在该实验中,研究者将呈现给参与者一系列带有噪音的视觉刺激,要求参与者判断是否看到目标刺激。

通过比较不同噪音条件下的判断标准和判断偏差,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的视觉错觉现象。

实验二:假设研究者以人的记忆扭曲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号检测论来探讨记忆扭曲的机制。

在该实验中,研究者将向参与者呈现一系列带有噪音的记忆材料,并要求参与者对材料的细节进行回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网络诊断分析
实验类型:设计性实验要求:必做学时:6
实验目的:掌握网络诊断的基本方法。

熟练操作1到2种网络诊断分析工具。

实验内容:
1.了解超级网络嗅探器Sniffer Pro、网络分析系统科来等工具的使用。

2.网络诊断方案设计
3.网络诊断工具的使用
4.网络诊断结果分析
主要仪器设备:P4以上个人计算机
请使用Sniffer、科来等工具软件完成以下操作:
1、通过Matrix功能检查当前网络中,有无IP连接异常多的计算机,并将其基于IP的传输地图拷屏如下,并分析其连接数多的原因:
2、如果现在只想捕获ARP、ICMP、UDP三类协议的数据,在科来软件中应该如何配置?
3、针对上一步捕获的ARP、ICMP、UDP数据包,请分别以一个数据包为例,图文并茂的说明它们的报头组成部分有哪些?
4、若要检查网络中是否有使用QQ的用户,应该如何配置?通过操作,能够检查到此类用户吗?为什么?
实验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