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前沿讲座——当前我国的货币泛滥和资金枯竭困境和出路
当前的货币困局及对策思考
、
数 据来源: I W ND
的。主要 表现 为 以下几 个 方面 。
外转表内等监管要求 ,银行理财产品及社会融资 活动活跃 , 以现有的货币供应量统计 口径来观察 , 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了。如果银行及社会融资行 为没有发生变化 ,当前的社会融资状 况会表现为 更高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同时, 由于前些年投放了 大量的货币 , 月底货 币存量已达到 7 万亿元 , 6 8 这 些 过去多发 行 的货 币 已开始 发挥效力 。因此 , 不能 仅仅凭借货币供应量的大幅下跌 ,就判断货币政 策过紧, 需要结合社会融资总量、 市场利率等指标 , 进一步观察货币的宽紧状况 。今年前 5 月银行 的 资产规模( 不含理财产品的规模 ) 同比增长 1. 7 %, 3 这可能更好地反映了今年银行的资产扩张状况。
不 同信用等级的企业信用债到期收益率 单位 : %
企业正 常的贷 款利率 已达到基 准利率 的两倍 以 上, 微型企业的贷款难重新成为 当前各界关注的 焦点。虽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世界普遍存在 问题 ,也 是 中 国金 融业 与产 业发 展不 相适 应 的结 果。但实际上 , 当前 中小企业 的经营困难 , 更是我 国经济转型压力的一个体现。这不仅表现为融资 成本上升 , 还表现为工资成本 、 环境成本 、 电成 用 本、 汇率升值导致的各类成本上升。 中小企业需要 渡过一个艰苦的产业升级和转型过程 。 当然 , 当前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还与前两年的过度扩张有 关。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 , 中小企业大量进入房地 产、 金融投资等领域 , 部分地区前 10 0 强的中小企 业 , 至有 4 %以上 进入 房地 产 。货 币一 紧缩 , 甚 0 尤 其是加强房地产调控后 , 资金就显得更加 困难 了。 因此 ,我 国需要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一定的解 决渠 道 , 括 放松 服务 业 的市场 准人 , 要 的减 税 包 必 及金融方面人才支持 ,但不能仅仅因为 中小企业 融 资难 , 就轻 易改 变货 币政 策 的基本 取 向 。
我国当前宏观金融运行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我国当前宏观金融运行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摘要]在货币供求上我们国家每年都会出台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但仍然在金融运行中出现一些问题。
因此,本文对我国当前宏观金融运行中的问题及原因分别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并给出了其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宏观金融运行;收支平行的策略;金融市场结构;金融风险当前,我国宏观金融运行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在对货币供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阐述,下面分别具体论述我国当前宏观金融运行中的问题、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1 关于当前国内信贷收支与外汇收支平衡策略问题近年来,我国社会资金流通出现了微观资金紧缺与宏观资金宽松并存的格局,而且,这一态势有不断发展的势头。
具体表现在:国有企业的资金高度紧张,难以为继,而全国金融机构的信贷收支又保持顺差,存差高达4000多亿元。
另外,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供应量又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增加了实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难度。
这样,就导致了企业资金紧缺,银行资金宽松;信贷收支宽松,金融收支紧张,多重矛盾并存,资金流通情况变得愈加复杂,使我们的政策选择陷入微观需求宽松,宏观需求紧缩的两难窘境。
对于这种情况,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带有普遍性的解释是:一是国有企业自有资本严重短缺,负债率高达70%~80%,流动资金95%以上靠银行贷款,在中央银行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下,贷款增长率低于同期GNP增长率,从而导致供给不足,债务利息负担越来越重;二是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居民储蓄大部分存入银行,银行仍然垄断全国信用,导致存大于放,资金宽松。
由此,提出的政策建议是:降低存贷利率,分流储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增强企业内部积累能力。
笔者认为,要客观地认识问题的成因,准确把握宏观金融政策取向,就必须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金融运行格局出发,把国际收支因素作为一个重要变量加进来,分析国内信贷收支与外汇收支的联动影响。
如果这一设想成立,那么引进“外汇储备”变量后,对社会资金“微观紧缺,宏观宽松”这一矛盾现象作出的解释就会正确而又富有理性。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及原因分析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及原因分析2003年以来, 针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部分行业发展过热、投资需求过旺、信贷投放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等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及时转变了货币政策的操作思路, 适时推出了包括提高利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发行央行票据等多项紧缩性货币政策施。
然而, 这些偏紧的货币政策并没有使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货币政策操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分析当前货币政策运行所面临的困境, 深刻剖析其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原因, 对于促进我国宏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 货币供应量居高不下。
近年来, 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的措施并没有使货币供应量减少, 相反, 在金融运行中M1 和M2 的数量均在快速增加。
2002 年, 狭义货币M1 为7.09万亿元, 广义货币M2 18.32 万亿元, 到2006年底, M1 的数量扩大为12.60 万亿元,M2 的数量扩大到34.56 万亿元。
2007 年,货币总量快速增长的势头继续保持, 2007年6 月末, M2 供应余额同比增长17.1%,M1 同比增20.9%。
总体来看, 近年来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总量均呈现大幅增长态势, 货币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一旦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使居民的心理预期发生改变, 货币存量势必会快速加以释放,从而对商品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 引发物价上涨。
当前, 居高不下的货币供应量已经形成了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是我国央行紧缩性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 二) 信贷增长过快, 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
目前, 我国宏观经济整体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 对投资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由此导致贷款需求旺盛,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总额不断攀升。
2003 年, 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总额为15.9 万亿元, 到2006年, 这一数字扩大到22.6 万亿元。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建议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建议【摘要】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临近不确定性,需要通过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消费升级以及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探讨了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建议和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的策略。
针对当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结合对策建议总结和未来展望,强调了有效调整政策的重要性,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消费升级、经济增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策建议、未来展望、结论意义1. 引言1.1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加,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受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经济增长放缓以及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
传统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新兴产业和新经济模式尚需发展壮大。
消费结构升级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也给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压力。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合作环境严峻,国际投资和贸易环境动荡不安,对我国经济增长形势带来不确定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需要深入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明确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问题所在。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可行的建议,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亟待调整、消费升级的压力增加等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寻找应对之策。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摘要】我国宏观经济现状面临着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经济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挑战。
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通货膨胀问题也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
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经济运行不稳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出产业结构不合理。
为应对这些问题,政府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未来,我国宏观经济应朝着稳定增长、加强监管、提升竞争力的方向发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要意识到宏观经济问题需要有效应对,政府在引导市场发展的也需要积极出台政策措施,引领经济朝着良性方向前进。
【关键词】关键词:宏观经济现状,就业问题,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放缓,产能过剩,经济结构调整,宏观经济问题,政府宏观调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我国宏观经济概况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保持在世界前列,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我国的对外贸易也持续增长,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大国。
我国宏观经济概况总体上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
尽管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影响,我国经济仍保持稳定增长,政府宏观调控能力逐渐增强,金融体系稳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科技创新能力逐渐提升,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宏观经济概况积极向好,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1.2 宏观经济问题的重要性宏观经济问题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不仅影响着本国的发展,也会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宏观经济问题涉及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产能过剩等诸多方面,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就业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
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结构及功能的重塑已经成为当前货币市场研究中的热点,而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国家和学者们的关注。
从货币市场的角度来看,它主要涉及货币价格的调节、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管控和最佳的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等。
本文尝试从以上三个角度对我国存在的货币市场问题进行总结,并就消除货币市场存在的不足提出一定的建议与对策。
一、货币价格的调节货币价格受到政府政策、市场效应和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由于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比较落后,政府的调控措施相对缺乏,因此,市场的供求关系对货币价格的调节影响比较大。
例如,中国央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因坚持汇率的稳定性,导致中国货币价格的调节受限,进而导致资本外流。
此外,全球经济政策的调整也影响到了货币价格的调节。
二、货币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管控货币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指货币市场金融机构的参与者在相互之间建立的各种关系中产生的风险。
由于中国货币市场的体制刚性,货币市场风险管理力度不够,出现了大量抬升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的状况。
在此情况下,如果市场上没有有效的制度性管控措施,那么整个货币市场将会陷入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泥沼。
三、最佳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是政府用于调控经济循环和货币价格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投放政策和市场化政策等。
因此,对于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货币政策工具,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控性。
四、我国货币市场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就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而言,主要是由于市场发展滞后,政府调控措施不够完善,市场监管权力不够强大等方面所引发的。
此外,由于市场制度缺乏正确的解释和统一的标准,国内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平等,从而造成了货币市场的不稳定。
五、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消除的建议与对策(1)政府应将货币政策法规作为重要的调节政策,健全货币市场的体制框架,明确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措施。
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08年申论预测题: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呈现出增长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群众实惠增多的良好发展态势。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也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相对不足、外贸顺差过大和外汇积累过多等可能使国民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问题。
这些问题从2003年以来重复出现,必然有其结构性、制度性的根源。
这些宏观经济问题与国民经济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如收入分配差距和城乡差距扩大、资源环境问题严峻等密切相关。
我们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发挥政府在宏观治理上的积极作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一、当前宏观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投资过热,消费相对不足。
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都在25%左右,资本形成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0%,而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则从2001年的59.8%逐年下降到2006年的50.0%。
这几年,我国政府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控制银根和地根,对投资实行有保有压,并强调扩大内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投资增长一再反弹,内需扩大相对乏力,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
投资持续过快增长,将来又会变成生产能力,有可能使得1997年开始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重复出现。
二是投资集中于某些产业。
近几年,我国不仅投资增长过快,而且经常在一段时间集中在少数几个产业。
2003年、2004年、2005年投资集中在房地产、汽车和建材等产业,2006年投资集中在化工产业,出现了一波波的投资“潮涌现象”。
这使得这些产业的众多投资项目完成后,产能出现严重过剩,竞争激烈,价格下降,不少企业难于收回投资成本,还会使银行呆坏账增加,加大金融和经济风险。
三是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双盈余”。
从1994年以来,我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年年出现盈余。
贸易顺差从1994年的54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775亿美元,今年上半年达1125亿美元,大大超过去年同期614亿美元的规模。
浅谈新常态下镇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浅谈新常态下镇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镇域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如何应对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困境,寻找出路,成为当前压倒性的课题。
本文将从镇域经济的困境出发,探讨其发展的出路。
1. 人口流失和资源枯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不断流失,造成了农村社会资源的枯竭和经济发展的制约。
许多镇域经济发展受限于人口稀少和资源匮乏的局面。
2. 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农村镇域经济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销售不畅,产值不高,很难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随着农民工外出务工,农村的主导产业出现了空心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镇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基础设施滞后许多农村镇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现代化的交通、通信、能源等设施。
这造成了农村镇域企业的生产、销售和扩张空间受限,大大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4. 市场竞争不足由于缺乏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许多农村镇域企业自身发展受限,缺乏竞争力。
随着城市中心商业的扩张,农村镇域企业面临着来自城市的激烈竞争,这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新常态下镇域经济发展的出路1. 发展新型农业在当前新常态下,农村镇域应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拓展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的增值,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镇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举。
政府可加大对农村镇域的基础设施投入,建设现代化的交通、通信、能源等设施,提高农村镇域的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 促进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是农村镇域发展的重要路径。
通过引进外来产业和技术,带动当地重点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与工业、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实现产业互补和协同发展,打破传统产业的壁垒,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当前货币市场存在的几个问题与改革建议
当前货币市场存在的几个问题与改革建议当前货币市场存在的几个问题与改革建议当前,我国货币市场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和调整。
这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阐述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之策。
一、货币市场问题1.利率管制当前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着色溢价、资金占用等问题,这是由于利率管制的存在导致的。
由于我国利率管制较为严格,无法自由的进行市场调节,导致市场上的资金流动性不足。
2.市场化程度不高当前我国货币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较低,银行等金融机构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而其他的主体占据的份额比较少,这也导致我们货币市场的效益不尽如人意。
3.政策环境不稳定政策环境不稳定也是当前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之一。
我国的货币政策会因为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往往会导致货币市场中各个主体不确定性增加,从而导致市场利益的集中化。
二、改革建议1.逐步放开利率管制要解决货币市场中的利率管制问题,必须逐步放开利率管制。
逐步放开利率管制不但可以提高货币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还能够增加市场竞争,从而实现市场利益的合理分配。
2.加强市场化程度要提高货币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必须加强对其他主体的支持,让他们有权利和机会参与市场竞争。
只有这样,我们货币市场中各个主体的利益才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
3.建立稳定的政策环境为了改善货币市场中的政策环境,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从而让市场中各个主体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规矩可循,这能够增加市场预测性,缓解市场的不确定性。
最后,我们需要明确的认识到,对于当前我国货币市场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监管机构、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并且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验证期。
希望我们能够在不断的改革和调整中,实现货币市场效益的最大化。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在过去的一年当中,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相继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些强有力的刺激政策作用下,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成功走出低谷,实体经济快速反弹,但与此同时,伴随着资产市场价格的快速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也逐渐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
总体来看,随着实体经济层面的根本性好转以及国外经济环境的改善,2010年我国经济仍会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但同时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增速回调趋势不可避免,出口会随着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而好转,消费仍将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回升势头,但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去,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另外,内外双重因素导致通货膨胀压力不容忽视,虽然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但物价水平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国内资产市场价格快速攀升而诱发形成的资产泡沫需要警惕,一旦央行加息,资产泡沫的风险会进一步加大,给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造成巨大冲击。
虽然去年一篮子的财政刺激计划使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其中的隐患也是显而易见的,有的问题还在进一步积累,这些隐患或将成为2010年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障碍。
第一,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政策拉动,支撑经济的内生增长机制仍不健全,民间投资意愿不强。
当前我国经济回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领域,去年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依靠政府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在政府大规模投资和宽松货币政策的配合下,出现了国有资本与民争利的局面,部分国有资本大规模进入竞争性领域挤出了民间投资。
民间投资由于受到市场信心、融资约束、市场准入等因素的影响,增长乏力。
从这个角度看,经济刺激政策暂时并没有培养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其副作用却正在逐步放大。
因此,2010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通过结构性的调整在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培养以消费升级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增长引擎,通过财税优惠与信贷支持引导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种资本流向更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产业和行业上来,从而为我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023-9-15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源与对策
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源与对策当前,中国正面临的经济困难具体表现为:国际政治经济受到霸权体系打压、拉动经济的传统“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失速、债务危机(包括地方债、企业债和家庭债务)爆发、失业上升、股市下跌、货币贬值等等。
面对这种困境局面,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如鼓励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外资来华投资、降低贷款利率、刺激购房需求、活跃资本市场等等,但遗憾的是,解决困境效果尚不明显,有的指标还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为了尽快找到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关键钥匙,迅速扭转经济下行趋势,化解经济危机,防止经济下滑失控导致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当前经济困境的性质是什么?(2)是由什么原因所导致?(3)中国未来应该选择怎样的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发展道路?解决当前经济金融问题的关键钥匙在哪里?一、当前经济问题的根源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困境主要源自于以资本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自于引进国际资本、参与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对外开放。
当国内经济矛盾和国际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相互交集叠加,便构成了当下中国经济难题的总震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总是表现为社会两极分化所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生产相对过剩、资本收益率下降、企业入不敷出甚至资不抵债,最终体现为企业债务危机和国家金融危机的大爆发。
国内过度的市场化改革所造成的两极分化和有效需求不足,以及对外开放所形成的对国际资本、国际市场、海外核心技术的过度依赖;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手段不可能存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而必然在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之上。
二、进行制度改造和经济转型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完成了第一次社会主义改造;一个甲子60多年过去了,为了摆脱目前的经济局面,中国经济需要进行第二次社会主义改造,进而,如同第一次社会主义改造一样,为中国经济未来数十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需要在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探索中国经济摆脱危机、再次腾飞的出路和答案。
我国当前宏观金融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当前宏观金融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货币供求上我们国家每年都会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但仍然在金融运行中出现一些问题。
因此,本文对我国当前宏观金融运行中的问题及原因分别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并给出了其相应的对策。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宏观;金融运行;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1)12-0190-01当前,我国的宏观金融运行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在对货币供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阐述,下面将分别具体论述我国当前宏观金融运行中的问题、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一、关于当前我国国内信贷收支与外汇收支的平衡策略问题近年来,我国的社会资金流通出现了微观的资金紧缺与宏观的资金宽松并存格局,并且,这一态势还在不断发展。
这不仅导致了企业资金的紧缺,银行的资金宽松;而且还会使得信贷收支宽松和金融收支紧张等多重矛盾并存,资金的流通情况就会变得复杂,使我们的政策选择陷入微观需求变宽松,宏观需求变紧缩的两难境地。
我认为,要客观的认清问题的原因,准确的把握宏观金融政策的取向,就要从开放经济的条件下的金融格局出发,将国际收支因素当成一个重要变量来分析国内的信贷收支与外汇收支的影响。
假如这设想成立,引进“外汇储备”这一变量后,对社会的资金“微观紧缺,宏观宽松”这矛盾的现象做的解释就是正确的。
外汇储备是用人民币来买的,近些年外汇储备增加了将近1200亿美元,则占用的人民币资金多达10,000亿元。
央行的基础货币的供应量中有40%是来购买外汇,减少了国内的资金的供应量。
这样,就客观的说明了一个道理:外汇收支对信贷的收支平衡作用大大的增强了。
所以,在政策的取向上,必须要从信贷的收支与外汇的收支综合的角度,研究新的政策。
这样才能正确的实施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
针对这样的问题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一)制定低利率政策,抑制外资的套利,进而减轻外汇压力;减轻企业的负担,提高企业的效益。
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后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落实生态 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
04
我国发展对策与建议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从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向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
积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降低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
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转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1
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给我国带来了巨大冲击,暴 露了我国经济结构、金融体系等方面的问题。
2
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应对危机,包括 财政刺激计划、货币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等 ,取得了显著成效。
3
然而,危机后我国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金融风险防范、国际贸易环境变 化等。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建设一批高水 平的创新平台和团队。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加强教育、培训和人才引进工作,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 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01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02 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府对策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府对策对于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人们的看法各不相同,有的认为偏冷,有的认为过热,有的认为发展态势良好。
这种对经济形势看法的不同体现到宏观经济政策上,就会有不同的政策取向。
为了使人们了解相关各方的观点和理由,现将近期人们的有关讨论综述如下。
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情况1.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良好。
丛明认为,近几年来,特别是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保持既快又稳的好势头,经济增长呈现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良好发展态势。
当前经济形势是这三年来最好的,这是主流,必须充分肯定。
2006年的经济形势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关口,经济上行和下行的两种趋向同时并存。
从经济上行的趋向看,投资需求膨胀的危险依然存在,投资表现为投资规模大、投资增幅高、新开工项目多、能源资源供应偏紧。
从经济下行的趋向来看,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逐渐显露,并由工业消费品向基础产品扩张,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铁合金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
两种趋向同时并存,近期过热反弹的影响要大一些,经济下滑的影响稍远一些,两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如果对经济过热趋向不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大起之后必然是大落,经济发展就会付出较大的代价;但如果措施过急过快,容易导致“硬着陆”,造成经济下滑。
2.我国宏观经济出现过热。
一些人士认为,我国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猛、外贸收支不平衡加剧三大问题,表明我国经济需要继续紧缩。
2006年1-5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幅30.3%。
这是自2004年实施宏观调控后,固定资产投资再次迈过30%的关口。
同时,人民币贷款余额的5月份数据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6%,创下23个月以来的新高。
为了防止贷款继续高增,中央银行宣布自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1年期贷款利率从5.58%提高27个基点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提高。
随后,央行要求金融机构要立即停止一切对政府的打捆贷款和授信活动,地方政府不得为贷款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或者是变相担保。
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及对策分析
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及对策分析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浪潮不仅波及到了发达国家,同时也影响到了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
因此,对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及其后续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并不仅仅是金融领域的影响,同时也涉及到了实体经济和社会运行模式等方面。
其中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国际贸易受阻,出口下降,进而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现象。
其次,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中国企业的融资渠道也受到了限制,导致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受挫。
此外,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政府也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经济压力,并避免金融风险的不断逼近。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
首先,由于中国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同时受益于国际市场需求的整体上升,因此经济增长的绝大多数还是来自于出口。
然而,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国际市场需求降低,无疑会对中国的出口造成直接的冲击。
实际上,2009年底至2010年初,中国的外贸绝对值连续出现了两个季度的负增长,整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以往。
其次,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还依赖于投资,因此融资渠道是否正常也将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然而,由于国际信贷市场的冻结以及投资失去了信心,外向型经济下的中国企业的融资条件受到了限制,进而影响了实体经济的生产和发展。
此外,由于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较小的实体经济投资,其资金需求量将更加旺盛,而且对于大规模资本投入的需求也将具有强烈的周期性,这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最后,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经济压力,并避免金融风险的不断逼近。
首先,中国政府通过适当调整货币政策来维持流动性,促进贸易,来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经济规划,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进而促使金融市场发挥具有更加广泛的作用。
宏观经济知识分析中国现状及可采取的宏观政策
本来我是要继续谈关于“共卖品”的问题,我感觉这种物品很有意思,是要深入展开一下的,但一个将要考研的学生传过来一个宏观经济学试题要我找人解答,本来我向来讨厌接这种题目,但这次却改变主意要替同学解题,原因有二,一是自己就是教这门课的,不好意思叫别人做,二来一看题目还合乎自己的胃口,并非那种解解联立方程组求什么什么均衡点之类的无聊题目,于是就决定放“共卖品”到明天再谈,先为同学解题。
同学传过来的题目是:试用你所学过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分析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和国家可以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并分析这些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简要解答如下:一、当前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可以用“经济形势非常严峻”这几个字表达,各种表示经济增长的指标都快速下滑。
一些背景性的特征有:(1)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外需严重萎缩,导致我国沿海地区很多接单工业陷入困境甚至停产、破产,进而影响到国内其他产业的需求;(2)接单工业困境导致大量农民工工资收入减少甚至失去工作,收入的减少进一步导致消费需求减少;(3)物价指数涨幅快速回落到了较低水平。
(4)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中国股市,已经由2007年10月份最高点大幅下降了大约70%;(5)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调低了2009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提出“保八争九”,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措施是国务院的“四万亿”刺激经济两年计划。
(6)央行2008年8、9月份以来已经连续多次降低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比率,这与央行在2007末至20 08年上半年连续提高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比率形成鲜明的反差,这说明央行已经意识到了经济形势的严峻性。
二、国家可以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一)扩大总需求的政策扩大总需求的政策亦即使得AS-AD模型中的总需求曲线向由移动的政策。
通常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1、货币政策。
按照IS-LM模型,政府要刺激经济增长,在物价水平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即短期内,可以通过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办法来使得LM曲线右移,从而使得均衡产量扩大。
浅析我国宏观经济外部失衡的原因及应对之策
浅析我国宏观经济外部失衡的原因及应对之策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相对落后,对我国的物价水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物价不稳定的条件下,宽松的货币政策难以有效的扩大内需。
在此种情况下,应当积极采取相关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来减轻人民币值的压力,缓解宏观经济外部失衡的问题,维护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宏观经济外部失衡的原因1.直接原因多年来,我国片面强调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这是导致外部失衡的直接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出口也为弥补我国外汇缺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整体国力的不断增强,原来过度依赖外需发展经济的策略并没有及时得到调整。
同时,在外需模式导向下,出口创汇规模就自然演变成地方政府业缋考核的一个标准,扩大出口成了某些地方政府追求的政绩工程。
由此,造成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以及人为地阻碍资源与商品在不同地区间的自由流动等。
而在国际市场上,各地方为了争抢客户,出口商之间相互杀价、恶性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一些出口商品的价格低于出口换汇成本,国际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
2.根本原因长期以来,国内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粗放式的投资来推动,国内消费市场的培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扩大内需往往只被作为一种权宜之计,因而也加重了对出口的依赖。
在我国,投资率很高,但消费率却很低。
除了因目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们被迫储蓄外,我国储蓄率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发展,金融机构效率极低,不能按市场机制配置有限的资金。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间接金融占有绝对的支配地位,而间接金融又以国有银行为主,在贷款融资方面,对广大的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存在歧视。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建议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建议引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宏观经济形势备受关注。
在当前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难题。
本文将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状况和贸易战等方面探讨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应对这些挑战。
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过去几十年间非常迅猛,但近年来逐渐放缓。
在国内需求下降和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需要采取措施来稳定经济增长。
建议以下几点:1.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
2.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竞争力。
3.改善投资环境。
加强法治建设,加大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提高投资回报率,吸引更多的投资。
通货膨胀尽管我国通货膨胀率相对较低,但通货膨胀问题仍然存在。
通货膨胀会对人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
以下是建议:1.实施适度货币政策。
控制货币供应量,维持货币稳定,避免通货膨胀过快。
2.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打击价格操纵、市场垄断和不正当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
3.提高农业生产和质量。
加大农业投入,增加农产品供应,降低农产品价格。
就业状况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前我国面临着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特别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
以下是对策建议:1.加大就业培训力度。
提供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2.支持创业和互联网经济。
鼓励创业,推动互联网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长。
3.鼓励跨地区就业。
提供就业信息和支持,鼓励人才流动,有效分配人力资源。
贸易战贸易战对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压力。
为了稳定经济,应采取一些对策:1.多元化贸易合作伙伴。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减少对任何一个贸易伙伴的依赖,降低经贸风险。
2.加强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
浅谈中国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和现在及解决对策分析3300字
浅谈中国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和现在及解决对策分析3300字摘要: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一国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化的今天,中国的货币政策在应对新的经济环境时也遇到诸多挑战和难题。
本文主要论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基础;总体而言,我国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但存在制约因素,联系我国实际,说明我国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探讨我国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现状分析;问题对策一、货币政策理论概述介绍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
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
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一个是从经济理论角度讲,一个是从政策措施讲。
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原因1.货币政策本身的缺点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集中,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阻塞,由货币政策所推动的货币供给很难达到县域地区。
从货币供给性质来看,目前我国处于转轨经济,同时,我国奉行二级银行体制,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体系、企业、居民个人都参与货币创造过程。
因此,我国的货币供给同时具有外生性和内生性,而不是纯粹的外生性,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供应量有限,货币政策的效果有所减弱。
2.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制约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而人民币持续升值,外界对人民币产生升值的预期,也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国内外的投资者都抛出美元,买入人民币。
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被迫抛出更多的本币,使货币供应量上升,流动性加大,通货膨胀加剧,货币政策产生了反效果。
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完善,利率的种类很多,有基准利率、同业拆借率、存贷款利率、银行间债券利率等,没有统一的市场利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利率政策的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