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考试信息:教师资格考试《发展的实质》教学简案
高中思想政治《发展的实质》教学教案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发展的实质》教案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
在教师资格面试前的备课阶段,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案是试讲成功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
很多考生对于如何写教案总是很头疼,教学目标究竟如何制定,教学重难点如何定位,教学方法如何选择,教学过程如何设计……这一系列的问题的确都需要考生认真思考和准备。
现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发展的实质》的完整教案范例,希望能够为各位考生的考前备考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并理解发展的实质。
【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会运用判断新旧事物的依据去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提高辨别是非、正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发展的意识和观点,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发展的实质。
【教学难点】辨析“新旧事物”的内涵,能够区分新旧事物。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诗歌导入,大屏幕呈现诗句: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③“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提问:结合对发展普遍性的理解,请同学们判断,以上诗词哪一句描述的是发展?学生回答,教师追问:那为什么③是发展呢?顺势导出课题《发展的实质》。
环节二:新课讲授1.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活动一:看图话“发展”教师提问:哪个图是“发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三幅图都体现了运动、变化,但只有图③体现了发展。
因为发展是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不是循环往复,也不是单一的下降趋势,而是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和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2.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活动二:合作“析”发展大屏幕呈现案例:①电脑算命②新中国成立③袁世凯复辟④共享单车组织学生以政治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哪些是新事物?理由是什么?同时分析概括出,什么是新事物、旧事物?判断二者的根本依据是什么?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教师资格考试《发展的实质》教学简案
教师资格考试《发展的实质》教学简案选取的教学片断: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如果没有这种发展,就不会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也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
一、教学课题:《发展的实质》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发展的实质。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会辨析变化与发展,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四、教学难点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播放歌曲《不是我不明白》。
2.新课教学①情境探究:歌曲中唱到“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太快”。
那么,同学们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和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什么样的变化是发展?请同学们小组之间讨论。
②合作交流。
倒退、落后的变化:雾霾代替了蓝天白云,联合国发出警告说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人类史无前例的倒退;沙尘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伪劣产品的出现等。
上升的、前进的变化:从第一代的电子管计算机到我国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就业;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高铁代替马车;嫦娥奔月的传说变为现实;我国的嫦娥二号;1973年4月的一天,马丁库博拿着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引起众人侧目到现在的爱疯等。
3.巩固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积极的,有倒退的、落后的变化,有上升的、前进的变化,我们把这种上升的、前进的变化叫做发展。
因此,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小结作业我们看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发展是一种运动,但不能说运动就是发展;发展是一种变化,也不能说变化就是发展。
发展是带有前进性和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2023年河南省04—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判断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04—23年真题及答案解析-判断1、现代生产力旳各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旳作用。
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是生产力。
2、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旳教,就是为了不教。
()3、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和劳感人事制度旳改革,要逐渐实行“先就业,后培训”旳新型制度。
()4、教学大纲是由学校制定并颁发旳,对某门学科旳教学作出统一规定和规定旳重要文献5.人旳实践活动对人旳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6.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旳中心环节,对其他环节具有支配和决定性作用。
()7.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旳延伸和继续。
()8.社会上父学校德育旳基本措施就是楷模教育法。
()9.现代生产力旳多种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旳作用。
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
()10.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和劳感人事制度旳改革,要逐渐推广“先就业,后培训”旳新型制度。
()11.“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
阐明知识旳掌握与智力旳发展是同步旳。
()12.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旳教,就是为了不教。
()13.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专业定向性质旳专门教育。
()14.社会主义教育有着统一旳教育目旳,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旳详细规定上应当是一致旳。
()15.“孟母三迁”旳故事向我们证明,环境原因决定了人旳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
()16.“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阐明了家庭作业旳重要性和必要性。
()17.“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
阐明了知识旳掌握与智力旳发展是同步旳。
()18.学与教互相作用过程是一种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
()19.因材施教旳实质就是根据国家规定旳教材向学生施教。
()20.教育旳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独立于其他社会活动旳特性。
()21.教学大纲就是由学校制定并颁布旳,对某门学科旳教学作出统一规定旳重要文献。
22.现代生产力旳诸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旳作用。
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23.学生是学习旳主体原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片断展示:发展的实质 高焱
• 二、结构调整: •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调查,本课先讲第二 目发展的实质。 • 基本思路是: • 明确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发展具有普遍性 世界 是永恒发展的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 展的意义。 • 两点考虑: • 1、逻辑思路较顺畅,符合学生“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样”的基本逻辑思路; 2、容易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
• 四、情感教育: • 中学生普遍存在过度依赖手机问题,在教学中抓 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亲情教育,让学 生在理性认识中回归感性,回归生活。
Hale Waihona Puke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北京市航天中学
高焱
知识结构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发展的实质: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发展的实质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前调查
问题一:你认为什么是发展?
运动 变化 发展
一、发展的实质
1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2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判断新事物的标准 符合客观规律 有强大的生命力 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一、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一、课前调查
设 计 特 色 二、结构调整 三、知识整合 四、情感教育
• 三、知识整合:
• 把第二框“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放到第一框来讲,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
• 从对学生的调查来看,学生举的都是发展的实例,没 有一个学生说到新事物和旧事物,说明此问题比较抽 象,如不能明确给出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依靠学生 能力,学生很难理解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 就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为什么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难点难以突破。
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试卷(1474)
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单选题(4分,每题1分)1. 以学论教主要是从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A.接受状态B.思维状态C.发散状态D.讨论状态答案:B解析:以学论教主要是从极度是从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作出教学模式评价。
以学论教注重学生的专研,更多高度关注的是学习的主体。
2.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循序渐进原则——由易到难,由表及里B.结构化原则——教学内容结构化,保持思想方法的一致性C.过程性原则——“两个过程”有机结合,精心设计概括过程D.情意原则——激发动机与兴趣答案:A解析: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四大原则:①情意原则;②过程性原则;③结构化原则;④有效调控原则。
3. “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
A.微分B.极限C.函数D.导数答案:C解析:“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4. 中学数学基本思想方法教学原则不包括()。
A.目标性原则B.层次性原则C.渗透性原则D.理论性原则答案:D解析:中学数学基本思想方法教学原则有目标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概括性原则。
2、单项选择题(9分,每题1分)1. 直线L:与平面π:x+y+z=2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垂直C.直线L在平面πD.相交但不垂直答案:D解析: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2,-1,-3),平面π的法向量为(1,1,1),则2×1+(-1)×1+(-3)×1=-2≠0,所以直线与平面相交但不垂直。
河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河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使用范围:初级中学教师资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
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B.初生婴儿吸奶C.成人学开车D.木匠教徒弟手艺2.“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华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3.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A.时教必有正业B.君子之教.喻也C.藏息相辅D.不凌节而施4.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维果斯基C.布鲁纳D.皮亚杰5.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是()。
A.廖世承B.陶行知C.蔡元培D.潘菽6.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称为()。
A.前摄促进B.倒摄促进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7.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
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
提出这个理论的是()。
A.布鲁纳B.赞可夫C.杜威D.加德纳8.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
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是()。
A.专门学校B.职业学校C.特殊学校D.普通学校9.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审定部门是()。
A.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B.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C.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10.()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
A.关心工作B.依法执教C.为人师表D.自我监督11.“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子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种观点给当今教育的启示是()。
A.教学相长。
相互尊重B.乐教善教,讲究教法C.严于律己,为人师表D.有教无类,教书育人1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旁人可以插话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教学技能训练方法是()。
河南教师资格证真题
河南教师资格证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教育的本质是:A. 传授知识B. 培养人才C. 社会服务D. 个人发展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年限为:A. 6年B. 9年C. 12年D. 15年3. 教育心理学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A. 3个B. 4个C. 5个D. 6个4. 以下哪项不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A. 爱岗敬业B. 尊重学生C. 追求名利D. 终身学习5.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 选拔优秀学生B.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 惩罚落后学生D. 增加学生负担6. 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包括:A. 提高教学效率B. 丰富教学内容C. 降低教学成本D. 增加学生互动7. 教育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是由谁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维果茨基D. 埃里克森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不包括:A. 良好的思想品德B. 扎实的专业知识C. 丰富的教学经验D. 健康的体魄9. 教育的目的是:A.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B. 提高国民生产总值C. 增加就业机会D. 促进科技发展10. 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的分类不包括:A. 内在动机B. 外在动机C. 成就动机D. 社交动机11. 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SMART原则不包括:A. 明确性B. 可测量性C. 可达成性D. 随意性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应当:A. 收取学费B. 实行学分制C. 保证教育公平D. 强制学生参加竞赛13.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概念是由谁提出的?A. 马斯洛B. 班杜拉C. 罗杰斯D. 斯金纳1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下哪项行为是不当的?A. 鼓励学生提问B. 尊重学生意见C. 忽视学生差异D. 引导学生思考15. 教育评价的类型不包括:A. 形成性评价B. 总结性评价C. 诊断性评价D. 惩罚性评价16. 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冲突”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维果茨基D. 埃里克森17.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下哪项行为是正确的?A. 只关注优秀学生B. 忽视学生情感C.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D. 只使用传统教学方法18.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风格”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A. 有固定的学习风格B. 没有固定的学习风格C. 学习风格与成绩无关D. 学习风格与年龄无关19.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下哪项行为是不当的?A.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B.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C.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D.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20. 教育评价的功能不包括:A. 诊断功能B. 反馈功能C. 激励功能D. 惩罚功能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21. 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A. 公平性原则B. 因材施教原则C. 循序渐进原则D. 终身教育原则22.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A. 教学技能的提升B. 学科知识的更新C. 教育理念的转变D. 教学。
2023年度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前模拟题及答案
2023年度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前模拟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C.美国教育家杜威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2.“解释评判课程计划的成绩”这一工作内容属于CIPP 评价模式四个步骤中的()。
A.背景评价B.输入评价C.过程评价D.成果评价3.以下不属于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的是()A.强制性B.普遍性C.双重性D.基础性4.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A. 一种心理活动B.—种实践活动C.一种认识活动D.—种文化活动5.下列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生产力决定领导权B.决定受教育权C.制约教育结构变化D.决定教育目的6.教师职业是加快个体()的职业。
A.现代化B.社会化C.自然化D.自由化7.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外部因素是()。
A.学生掌握的方法B.学生的学习经验C.学生的学习积极性D.学习内容8.我国古代的六艺教育的中心()A.礼和乐B.射和御C.书与教D.射与乐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优良个性品质的是()A.尊重学生B.偏爱、不公正C.严格要求D.耐心温和10.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这是一种()。
A.内发论观点B.外铄论观点C.需要论观点D.实质论观点11.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A.发展智力B.培养思想品德C.传授知识D.发展个性12.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
A.生物遗传B.选择经验C.实际锻炼D.教育13.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 “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差异性14.由卢扎诺夫创立的()注重强化联想,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与无意识功能统一,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更多有效的信息。
河南省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教育理论真题2011年
河南省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教育理论真题2011年(总分:14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
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
(总题数:20,分数:20.00)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分数:1.00)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B.初生婴儿吸奶√C.成人学开车D.木匠教徒弟手艺解析:2.“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华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
(分数:1.00)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解析:3.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分数:1.00)A.时教必有正业B.君子之教.喻也C.藏息相辅D.不凌节而施√解析:4.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分数:1.00)A.桑代克B.维果斯基√C.布鲁纳D.皮亚杰解析:5.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是()。
(分数:1.00)A.廖世承√B.陶行知C.蔡元培D.潘菽解析:6.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称为()。
(分数:1.00)A.前摄促进B.倒摄促进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解析:7.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
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
提出这个理论的是()。
(分数:1.00)A.布鲁纳B.赞可夫C.杜威D.加德纳√解析:8.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
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是()。
(分数:1.00)A.专门学校√B.职业学校C.特殊学校D.普通学校解析:9.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审定部门是()。
(分数:1.00)A.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B.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C.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解析:10.()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
2011年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中学版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P7(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主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P13—14 ●苏格拉底是以其雄辩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2、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卢梭《爱弥尔》。
【教师资格考试】河南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点复习(8)
【教师资格考试】河南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点复习(8)每天挤出时间,坚持复习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每天看一些教育学考点,辅以试题,有恒心的人才有可能成功。
教师资格考试网为您整理“河南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点复习(8)”,欢迎您阅读下载!第八章中等学校教学中等学校教学的意义:教学:是一种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活动,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修改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的质量,关系是各种专门价值规律和劳动后备力量的科学文化水平,学校教学工作无论对个体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对人类社会和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中等学校的教学任务包括: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奠定科学的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和劳动观;四、发展学生的体力;培养健康体力。
中等学校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把“学”、“思”、“行”看做统一的学习过程的思想。
《中庸》明确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对教学过程的注意始自苏格拉底。
昆体良比较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了模仿一讲述一练习三个顺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理论。
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思维教学五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推论评断-验证结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中等学校教学过程的规律:第一,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于社会需要的规律;第二,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的规律;敏感,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第四,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第一,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水准相统一的规律;第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第七,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高中政治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学案人教版
A.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8、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注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氨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回答下题。
(2)方法论意义: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1.“凡是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质变是新事物的产生,只有质变才有实际意义。这种看法对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1、(09海南21)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通过“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课题: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学习目标
了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
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
难点
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B)
①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②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③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④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河南招教试题及答案
河南招教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 传授知识B. 培养能力C. 促进个体发展D. 社会化过程2. 教育学中,"教无定法"这一观点强调的是()。
A.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B.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C. 教学环境的适应性D.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7至11岁之间通常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4.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的两个主要类型是()。
A.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B. 认知动机和情感动机C. 成就动机和归属动机D. 自我效能动机和自我价值动机5. 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更侧重于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演示法D. 观察法6.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学生B. 诊断问题C. 激励学生D. 惩罚学生7. 教育公平的核心是()。
A. 机会公平B. 过程公平C. 结果公平D. 资源公平8. 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A. 记忆训练B. 重复练习C. 问题解决D. 机械模仿9.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以下哪个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最大?()A. 学习环境B. 学习材料C. 学习动机D. 学习策略10. 根据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教学应该侧重于()。
A. 知识的传授B. 技能的训练C. 思维的培养D. 情感的熏陶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爱岗敬业B. 关心学生C. 终身学习D. 遵守纪律12. 教育法规的主要作用包括()。
A. 规范教育行为B. 保护学生权益C. 促进教育公平D. 提高教育质量13.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A. 家庭背景B. 个人兴趣C. 教师期望D. 社会文化14.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
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试卷(1324)
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单选题(4分,每题1分)1. 启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有以下几个词:定向、架桥、()、揭晓。
A.引导B.领悟C.自学D.置疑答案:D解析:启发学生数学学习的首要:定向、架桥、置疑、揭晓。
2. 关心教好每一堂课,关心班级大小、时间、压力等问题,说明教师成长进入了()。
A.关注自我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他人阶段D.关注情境阶段答案:D解析:心理学家根据教师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非议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发展调整期。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移往关注情境阶段。
在关注情境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的“应用意识”内涵是()。
A.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B.意识到应用数学知识C. A和BD.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问题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应用意识”的内涵包括如下两个各方面:一是有意识利用微积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分析方法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问题;二是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具象成造型艺术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综合以上两个各方面应该有两个选项。
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
A.结果性B.发展性C.过程性D.阶段性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
2023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预测题(含答案)
2023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预测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在较长时间内,通过系统搜集特定个体的有关资料,研究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B.调查法C.行动研究法D.个案研究法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
A.国学B.私学C.太学D.乡学3.以下选项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模仿B.视觉适应C.经典条件反射D.操作条件反射4.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学家,提出过许多教学原则。
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原则。
A.严谨性B.直观性C.巩固性D.量力性5.充分利用了“让学校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的教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教育法6.化学老师在教授元素周期表的时候,给学生编了一个口诀“我是氢。
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这体现的学习策略是()。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7.校本研究的主体是()A.学生B.教材C.教师D.校长8.为了改变传统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程注重联系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间的彼此关系,这体现的新课程的结构特征是()。
A.均衡性B.选择性C.独立性D.综合性9.学校心理健康要遵循保密性原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求助学生的所有资料和信息绝不应当作为社交闲谈的话题B.教育者可以随便将记录档案带离咨询与辅导机构C.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为了进行科学研究.可以进行正当泄密D.教育者所做的个人记录,不能随便让人查阅10.学生已经有了“鸟”的观念,再学习“百灵鸟”这种动物。
这种学习是()。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命题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11.教师突然中断讲课,引起分心学生的注意。
这种注意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12.夸美纽斯论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讲解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讲解我们不需要考虑自己能够走多快,只要知道自己在不断努力向前就行。
停止自己的脚步其实就是自己在为别人让路,同行一条路会让路变得窄,但你的退出却为别人供应了前行的光明大道。
以下为“2023年老师资格考试学问点讲解”,欢迎阅读参考!【篇一】2023年老师资格考试学问点讲解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幼儿发育从稚嫩到成熟不是间歇式、跳动式的过程,而是个连续的过程。
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又分为若干阶段,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发育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发育的连续,假如前面阶段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面阶段的发育。
2.生长发育的程序性身体的各个部位的生长发育也有肯定的程序。
例如,在胎儿期的形态发育是头部,其次为躯干,最终为四肢。
再如,婴儿期的动作发育也遵循"头尾进展的规律",即首先会抬头、转头,然后能翻身、直坐,最终才会站立、行走。
从诞生到成人的发育过程中,头只长了1倍,躯干增长了2倍,上肢增长了3倍,下肢增长了4倍。
3.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发育速度曲线并不是随年龄呈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上升的。
在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全身和大多数器官、系统有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是在新生儿时期,其次次是在青春发育的初期。
4.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性生理的发育与心理的发育亲密相关,即生理发育是心理发育的基础,心理的进展影响生理的功能。
生理的缺陷会引起幼儿心理活动的不正常,如身材矮小或斜视、耳聋、口吃的幼儿常会产生自卑感。
心理的状态也会影响生理的发育,如幼儿心情不好时,消化液分泌会削减,使食欲减退,影响幼儿的消化和汲取。
5.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虽然幼儿的生长发育有肯定的规律,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先天遗传素养与后天环境条件并不完全相同,因而无论是身体的形态还是机体的功能都存在个体的差异。
【篇二】2023年老师资格考试学问点讲解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精确的、特地化的动作(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充满性的,以后动作渐渐分化、局部化、精确化和特地化。
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讲义-新课程改革第一章至第四章【圣才出品】
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讲义-新课程改革第一章至第四章【圣才出品】新课程改革第1章新课程改革概述考点1课程的基本概念一、课程概述1.传统课程概念(1)现行课程体系的根本问题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多年来一直被基础知识与技能所主宰、为升学考试所左右,这一状况表明,我国的课程价值观已出现问题。
这是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根本问题。
(2)教育的基本价值教育有两种基本价值:①促进人的发展,这是教育的内在价值、根本价值;②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这是教育的外在价值、工具价值。
(3)“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课程“应试教育”不只是教授一套应对考试的做法,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扭曲了的教育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我国现行课程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这种背景下,在人们心目中:课程等于教材(教学内容),即知识;把教材作为静态的知识来传授,不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生成知识。
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大多缺乏学习兴趣,没有了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变成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机械练习过程,或者说课程在“应试教育”的视野中变成了学生获得考试成功的手段。
2.新课程概念(1)概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观,力图根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概念的重建。
(2)课程的内涵课程对于教师来说,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所有内容和活动的过程。
广义地说,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课程。
①《课程标准》是教师施加影响的依据;②教材是所影响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自身的素质和生活经验是发挥影响的基础,现实生活、时代要求、学生、教师、家长都是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③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施加影响的主要途径;④课堂是施加影响的主要渠道,校园、家庭和社区也是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重要场所;⑤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游戏、运动和朋友都是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有效渠道。
3.课程要素(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也可以说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而在相关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应发生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教师资格考试《发展的实质》教学
简案
选取的教学片断: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如果没有这种发展,就不会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也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
一、教学课题:《发展的实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发展的实质。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会辨析变化与发展,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
发展的实质
四、教学难点
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不是我不明白》。
2.新课教学
①情境探究:
歌曲中唱到“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太快”。
那么,同学们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和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什么样的变化是发展?请同学们小组之间讨论。
②合作交流。
倒退、落后的变化:雾霾代替了蓝天白云,联合国发出警告说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人类史无前例的倒退;沙尘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伪劣产品的出现等。
上升的、前进的变化:从第一代的电子管计算机到我国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就业;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高铁代替马车;嫦娥奔月的传说变为现实;我国的嫦娥二号;1973年4月的一天,马丁库博拿着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引起众人侧目到现在的爱疯等。
3.巩固提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积极的,有倒退的、落后的变化,有上升的、前进的变化,我们把这种上升的、前进的变化叫做发展。
因此,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小结作业
我们看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发展是一种运动,但不能说运动就是发展;发展是一种变化,也不能说变化就是发展。
发展是带有前进性和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运动、变化比发展广泛,发展比运动、变化深刻。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中公讲师张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