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的诗性表征与精神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文化历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戏曲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一种汇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综合表现形式。

在此,我们来探索一下中国传统戏曲的丰富文化内涵。

一、经典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其影响深远,对于中国传统戏曲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源头。

例如,许多古典诗歌和文言小说都被戏曲改编成了剧本。

如《长恨歌》、《红楼梦》、《西厢记》等等。

戏曲改编的过程中不仅强调了剧情的重点,还大大加强了人物的性格和意志表现。

因此,传统戏曲所表现的就是中国文学的魅力,其丰富多彩的剧情和人物性格塑造,让观众更能深入地了解古代的文学内涵。

二、舞蹈艺术中国传统的舞蹈艺术在戏曲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无论是京剧、昆曲、评剧、豫剧还是秦腔,都充分地展示了中国传统舞蹈的魅力。

舞蹈在这些戏曲中的演出不仅是为了丰富剧情,更是为了展示戏曲本身的文化内涵。

在戏曲中,舞蹈艺术借助音乐、乐器、表演等多种方式,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的背景、角色的动态特征和情感的表现。

同时,舞蹈还带有一定程度的象征性,通过动作的表达和策略的展现,使得戏曲中的人物更加鲜活,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

三、音乐艺术戏曲中的音乐体系则是传统文化的又一抹亮色。

京剧、黄梅戏等戏曲都使用传统乐器,如琵琶、二胡、扬琴、笛子等,来配合唱腔演唱。

戏曲音乐体系注重韵律和节奏,具有浓郁的民间味道。

在演唱中,配乐与唱腔之间的配合十分充分。

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音乐体系,戏曲中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情景和个性化的人物特点,给观众提供强烈的视听享受。

四、历史时代中国传统戏曲在呈现历史时代的文化内容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戏曲剧情往往围绕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展开,所以戏曲更多了一份历史感。

不仅仅是戏曲本身,它也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缩影。

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孙权,或者《白蛇传》中白素贞和许仙,都在戏曲中得到了高度展示。

同时,戏曲也通过演出呈现出了为这些历史事件提供了更为深刻的文化透视。

形容中国戏曲的诗词

形容中国戏曲的诗词

描写戏曲的诗句:
1、脸谱花艳映丹霞,梨园弟子舞翩跹。

——《七绝·观京剧有感》
2、画皮长衣舞长袖,梨园弟子唱京城。

——《七律·京剧赞》
3、舞台灯光照人脸,曲声悠扬绕指柔。

——《赞京剧》
4、梨园弟子舞翩跹,长袖轻舞显神通。

——《七绝·观戏曲有感》
5、唱念做打传真情,京剧情怀任驰骋。

——《七律·戏曲情》
6、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宋·苏轼《戏子由》
7、人生等戏剧,衮衮徒区区。

——宋·韩淲《白日偶无客青山长对门》
8、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唐·白居易《琵琶行》
9、等为戏剧谁能先,我笑谓翁儿更贤。

——宋·苏轼《古意》
10、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苏轼《青玉案·元夕》
戏曲的历史价值:
戏曲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千年左右的商代。

它承载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艺术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戏曲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瑰宝,还传递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伦理道德、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后代起到了承传、教育和启迪的作用。

浅谈戏曲艺术的诗化境界

浅谈戏曲艺术的诗化境界

浅谈戏曲艺术的诗化境界【摘要】戏曲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诗化的境界。

本文从戏曲艺术的历史渊源与特点、与诗歌的共同点、音乐美学、舞台表现形式和意境营造等方面阐述了戏曲艺术的诗化境界。

通过分析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和表现形式,揭示了其诗化的价值与意义。

探讨了戏曲艺术在未来发展中如何进一步探索诗化境界,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戏曲艺术的诗化境界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追求,更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戏曲艺术的诗化境界,可以促进其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为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戏曲艺术、诗化境界、历史渊源、特点、诗歌、音乐美学、舞台表现形式、意境营造、价值、意义、未来发展、探索。

1. 引言1.1 探讨戏曲艺术的诗化境界戏曲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在戏曲艺术中,诗化境界的表现是一种精神境界,它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来展现戏曲的魅力和韵味。

探讨戏曲艺术的诗化境界,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人类艺术追求的一种深刻探索和表达。

诗化境界所蕴含的情感、思想和审美体验,不仅能触动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更能引发人们对生活、人性和世界的深度思考。

在当代社会,戏曲艺术的诗化境界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它既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当代艺术的启示。

通过深入探讨戏曲艺术的诗化境界,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在现代生活中找到更多的灵感和力量。

2. 正文2.1 戏曲艺术的历史渊源与特点戏曲艺术源远流长,起源于古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戏曲艺术以舞台表演为主要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武术等多种艺术元素,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

戏曲艺术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传统戏曲文化积淀深厚。

戏曲艺术源自中国古代戏剧,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与文化精神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与文化精神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与文化精神古代中国是一个充满文学艺术和文化精神的国度。

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深刻智慧的理论,以及浓郁的哲学思想,吸引和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和民俗。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与文化精神,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传统中国的美学和思想。

文学艺术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代表之一是诗歌。

诗歌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5000年前的夏朝时期,诗歌就开始流行。

《诗经》则是中国早期诗歌的经典之一。

《诗经》里的诗歌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分为两种:礼歌和民歌。

礼歌大多是向君主致意的颂歌,而民歌则是带有人民生活感觉和情感色彩的诗歌,涉及各种主题,如农事、爱情、乡村生活和战争。

此外,古代中国的戏剧也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

戏曲起源于唐朝时期,而且产生了几种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昆曲、京剧和越剧。

古代戏曲的演出往往伴随着音乐的演奏和舞蹈的表现,也有很多戏剧演员通过其活跃的表演风格而成为著名的明星演员。

绘画是另一种古代艺术形式,在唐朝时期和宋朝时期被认为是艺术和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中国画通常按照其表现风格、颜色和题材进行分类。

常见的画技术包括线条勾画和水墨画法,而画家通常注重色彩的平衡、笔触的优雅和作品整体的对称性。

文化精神“中庸之道”是古代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体现。

这条思想理论是孔子提出的一种个人行为和哲学思考的方式,鼓励人们遵循公正和诚实的原则,同时展现出这种思想模式的行为方式。

此外,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也是古代中国文化精神的两种主要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强调人际关系及其伦理道德,强调人类的共同点和相似之处,强调规范化和传承。

儒教强调通过修养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或女子。

同时,儒家思想认为,这种思想和行为模式可以改善社会关系并促进人类进步。

道家思想则强调自然及其运作方式,追求精神信仰和平衡。

道家思想认为通过追求平衡和和谐,可以改善自身状态,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并且对自己的公众生活负责。

论中国戏曲语言的诗意审美特征

论中国戏曲语言的诗意审美特征
中国戏曲文学中的剧诗,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审美特征,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其语言以虚拟为美学基础,通过唱词这一主要表现形式,营造出诗意盎然的生活意境。这种诗意性不仅体现在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上,更在于其内容的写意性,能够突破生活的自然形态,以变形、夸张等手法美化物象,点缀主观世界。同时,戏曲语言还讲究含蓄,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在观众互动中完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审美体验。此外,许多传统戏曲剧目本身就富有诗意,有些甚至直接根据古代著名诗篇改编,这些剧目不仅继承了原诗的意境和情感,更在戏曲的演绎中赋予了新的生命和内涵。因此,中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曲文学中的剧诗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精神的重要载体。

古代戏曲鉴赏要点总结

古代戏曲鉴赏要点总结

古代戏曲鉴赏要点总结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和艺术内涵。

在欣赏古代戏曲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要点,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魅力。

本文将总结一些古代戏曲鉴赏的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戏曲艺术。

一、剧本与剧情古代戏曲的剧本通常由程谱、词曲和行当结合而成,其中承载着故事情节、角色情感和主题思想等。

在欣赏戏曲时,我们需要仔细研读剧本,对剧情有个初步的了解。

剧情是戏曲的骨架,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元素,我们可以从剧情中寻找故事主线和人物关系,进一步理解剧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之间的冲突。

二、曲调与唱腔古代戏曲的曲调多种多样,包括高亢激昂的快板、抒情悠扬的咏叹调、雄壮激越的豪放调等。

欣赏戏曲时,我们需要关注曲调的变化,进一步感受唱腔的特点和表现力。

不同唱腔代表了不同的情感和角色性格,通过对唱腔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戏曲演员的表演艺术和角色刻画。

三、表演技巧与动作古代戏曲注重表演技巧和动作的运用,在表演中融入了许多舞蹈和身体语言的元素。

观看戏曲演出时,我们需要留意演员的动作和表情,理解演员通过肢体动作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变化。

同时,我们可以关注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声音、节奏和气息的运用,进一步体会戏曲表演的艺术之美。

四、舞台布景与服装道具戏曲演出的舞台布景和服装道具也是重要的艺术元素之一。

舞台布景通过不同的背景和道具来营造戏曲的时空背景,为观众提供一个想象空间。

服装道具则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身份和情感状态。

在观赏戏曲时,我们可以从舞台布景和服装道具中感受古代文化的瑰丽和艺术的精妙。

五、文化内涵与故事寓意古代戏曲作品往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思想寓意。

通过欣赏戏曲作品,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同时,戏曲作品中的寓意和哲理也能够启迪我们对人生、情感和道德的思考,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自身。

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可以探究戏曲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智慧之美。

浅谈戏曲的诗化特色

浅谈戏曲的诗化特色
从属于中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的戏剧服装属于写意艺术体系是一种由生活化服装加工提炼而成的艺术化服装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历史生活服装又并非历史生活服装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化服装
艺术 与人 文
浅谈戏 曲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特色
陈涣 ( 南琼 剧 院 5 0 0) 海 70 0
摘要 : 中国抒情 诗歌传 统在 中国戏 曲中得 到延 续歌 发展 ,并塑 演 的 质量 。高 度诗 性化 的 曲词 运用 ,对戏 曲来 说 ,可谓 是锦 上添 造 了中国戏 曲艺术诗意化 的独特风格 。中国戏 曲独特魅力 的形成既 与 花 , 可使戏 曲更 具审 美效果 、 诗化特 色更 为浓 郁 。 诗 、示、舞有关 ,又与具有诗人 气质 的作 者对戏曲创作 的参 与有 关。 ( )戏 曲的诗 化性 动作表 演 二 关键字 :戏 曲;诗化 ;语 言 ;动作 ;服饰 戏 曲身段 动 作 具有 多层 次 、 多类 型 、 多形 态 的表 演 特征 , 是
戏 曲演 员塑 造 人物 最 强 有力 的表现 手 段 . 曲运 用 身 段动 作 刻 画 戏 人 物 形象 , 强调 人 物 个性 。身段 与 行 当 、身 段 与人 物 、 身段 与性 格 是 内外 ~致 、表 里 如一 的关 系 。性 格是 身段 动作 的基 点 ,身段 动 作又 是 性格 特征 的外 显 形式 。以 为 核心 的戏 曲身 段, 人 具有 动 作 追 随人 物 、动 作 服 从行 当、动 作 对 应性 格 、 动作 配 合 唱念 的表 演 功 能. 里 将 戏 曲身 段 依据 其 动作 功 能 和动 作 技 能划 分 为 这 七 种 类型 ,功 能类 动 作 中包括 表述 性 动作 、表 意性 动 作 、表情 性 动 作 、表态 性 动作 ;技 能类 动 作 中包括 主 体动 作 、装饰 动 作 、技 术 动 作 . 身段 动 作 分类 , 目的是 使 创作 者 明 确 思路 ,优 选 表 现 对 形 式 ;使表演 者 知其 然 ,亦 知其 所 以然 。 戏 曲表 演 艺术 的虚 实 结合 , 是经 过 长期 的舞 台 艺术 实践 , 成 形 的独特 的 艺术 表演 手法 。戏 曲表演 中 一种 是完 全虚 拟 的 ,如上 下 楼 梯 、开 门关 门等 ,随着 打击 乐 的节 奏 ,作 出迈步 上 楼 ,开 门关 门的舞 蹈动 作 。实 际上 ,舞 台 上既 无楼 梯 ,又 无房 门,完全 靠演 员 虚拟 的舞 蹈 动作 表演 出来 。另一 种 是有 实有 虚 、 以实代 虚 、虚 中有 实 、实 中 有虚 . 比如 最 常 见 的是 以鞭 代 马 、 以桨 代 船 ,鞭 是 实 的 ,马 是虚 的 ,桨是 实 的 ,船是 虚 的 。还 有 一种 是象 征 性的 , 比如用 一把 椅 子可 以象 征 窑 门和狱 门,一 两张 桌子 可 以象 征高 山 和 桥梁 . 之 , 总 在戏 曲舞 台上 ,虚 中有 实 、实 中有虚 、 虚实 交错 、 戏 曲诗化特 色 的具体 表 现 ( )戏 曲的诗 化性 语 言 一 变化 无 穷 。 戏剧 塑造 舞 台形 象 ,是 通过 剧 中人 的语 言 和动 作来 完 成 的, 这 些 虚拟 的动 作表 演 不 同于现 实 生活 中具 体真 实 的动 作 ,它 而 其 中起 主导作 用 的则 是语 言 。高 尔基 说 : “ 剧本 要求 每 个剧 中 融 入 了表 演者 的想 象 ,在 保证 让观 众 理解 的基 础上 ,经过 加工 改 人物 用 自己的语 言和 行 动来 表现 自 己的特 征 ,剧 中人物 之 被创 造 造 而成 。所 以这些 动 作一 般具 有 诗化特 色 ,看 起来 比较优 美 ,观 出来 , 仅仅 是依 靠 他 们 的 台 词 。 ” 戏 曲 塑造 人 物 形 象 有 多 种 手 看 时 具有一 定 的审美 享受 。 段 ,但 最重 要 的手段 莫 过 于 曲词 ,凡抒 写 人物 的思 想感 情 ,叙 述 ( )戏 曲的诗 化性 装扮 三 重 要的 情节 ,渲 染环 境 中 的气 氛 ,都离 不 开 曲词 的运用 。在 戏 曲 在 戏 曲演 出 中 ,不 同的舞 台艺术 形象 ,有 其不 同的脸 谱 ,而 那 高度诗 化 的语言 当 中,表现 出了戏 曲独特 的意 境美 ,即意美 。 不 同的脸 谱显 露不 同的人 物个 性 。 白脸 的曹操 给人 以奸诈 表象 , 意 美 ,就是 准确 生 动而 形象 地 表现 性 格 ,还可 延伸 为 意态 美 红 脸 的关 公给 人 以英 雄色 彩 ,这 首先 要 归功 于化 妆 的效果 。人 物 或 意境 之 美 , “ 状难 状 之景 ,达难 达 之 情 ” 。 以 《 窦娥 冤》 为 的化 妆是 人物 内心 世 界 的直接 流露 ,作为 视觉 艺术 ,它有 语 言难 例 ,关 汉 卿杂剧 的 语言 ,通 俗 自然 , 明 白如话 ,大 量使 用 方言 、 以表 达 的艺术 效 果 。同 时 ,它 又 是个 性化 和 典型化 的。从 这个 意 俗 语 、谚语 、 成语 ,重 叙 事说 理 ,直截 了当慷 慨激 昂的表 达人 物 义 上 讲 ,我们 完全 可 以说 ,没 有 戏 曲化妆 的个 性化 与 典 型化 ,便 的 思想 感情 , 使人 物 的思 想性 格得 到淋 漓 尽致 的表 现 。课 文 中的 不会 有鲜 明生动 丰满 的 、有血 有 肉 的舞 台艺 术形象 。所 以 ,在 戏 曲词更 是直 抒 胸臆 ,高 亢激 昂,酣 畅淋 漓 的表 达 了主人 公 的满 腔 曲表 演 中 ,会 根据 人 物 的不 同性格 来 画置 不通 的脸 谱 , 多样化 脸 怨 恨 ,充 分体 现 了‘ 戏 曲 曲词 富于 抒情 性 的特 点 古代 谱 的呈现 使戏 曲的诗 性化 特征 更加 明显 。 此 外 , 曲词 具 有 强 烈 的 抒情 性 。 戏 总要 写 情 ,它 是 以情 感 此外 ,戏 曲的 多样化 服装 配 置也 体现 了戏 曲的诗 性化 特 征 。 人 的 ,没有 无情 之 戏 。例 如 《 窦娥 冤 》 中窦娥 临刑 前 “ 叫声屈 动 中 国传统 戏剧 服装 俗 称 “ 头 ”。从 属于 中国传 统戏 剧表 演 艺术 行 地 惊天 ”的呼 喊 ,对天 地 鬼神 的怒 斥 ,感 天动 地 的三桩 誓 愿等 曲 的戏 剧服 装 ,属 于 “ 意艺 术体 系 ” ,是一 种 由生活 化服 装 加工 写 词 ,都 表 达 了异常 强 烈 的悲愤 之情 。 《 亭送 别 》 中 【 长 叨叨令 】 提炼 而成 的艺术 化服 装 ,在 某种 程度 上类 似 于历 史 生活 服装 又并 曲“ 见安 排着 车 儿 、马 儿 ,不 由人熬 熬 煎煎 的气 ;有 什 么心 情 非历 史生 活服 装 ,而 妙在 似 与不似 之 间 的意 象化 服装 。传 统 戏剧 花 儿 、靥 儿 ,打扮 得娇 娇 滴滴 的媚 ;准 备 着被 儿 、枕 儿 ,只索 昏 服装 凭借 和 依赖 物态 化 了 的服装 美 学意 蕴 ,与传 统戏 剧表 演 的程 昏沉沉 的 睡 ;从今 后衫 儿 、袖 儿 ,都韫 做 重重 叠 叠 的泪 。 ”这 段 式性 、 虚拟 性和 假 定性 相 匹配 , 以 “ 人物 的传 神 抒情 ”服 务 为 为 曲词是 莺莺 在 自己丈夫 和 最知 心 的 丫环 红 娘面 前尽 情倾 诉 离别 的 最高 的美 学追 求 目标 。 具有 程式 之美 、律 动 之美 、装 饰 之美 和符 痛 苦心 情 ,所 以整 段 曲词 无遮 无拦 ,直 抒 胸臆 ,表 达 莺莺 为离 别 号之 美 的意蕴 。 而 愁 苦 怨 恨 的 心 境 , 营造 出 一种 浓 重 的 抒 情 氛 围 。 再如 【 正 端 二 、结 语 好 】一 曲: “ 碧云 天 ,黄 花地 ,西风 紧 ,北雁 南 飞 。晓来 谁 染霜 戏 曲艺 术表 现手 段 的丰 富 多彩造 就 了戏 曲美 的丰富 性 ,其 中 林 醉 ?总 是 离 人 泪 。 ”前 四句 通 过 “ 云 ”、 “ 花 ” 、 “ 碧 黄 西 角 色 、音 乐化 的演 唱和 伴 奏 ,虚拟 的舞 蹈 化 、程式 化 的动 作和 表 风 ”和 南 飞 的大雁 几 组意 象 。组 合成 一 片萧 瑟 的秋 景 ,烘托 出浓 演 , 以及 艺术 化 的念 白等 起着 突 出作用 。戏 曲 以演 员 的表 演为 中 浓 的离 情 别 绪 , 景 中含 情 ,莺 莺 为 离别 所 烦 恼 的 这 种痛 苦 压 抑 心 ,根 据剧 情 需要 由演 员扮 演 故事 中 的具 体角 色 。角色 化 要求演 的心 情 ,不 言 情 而情 自在 其 中 。 “ 来 谁 染 霜 林 醉 ? 总 是离 人 员 的演 唱 、念 白、舞蹈 和表 演 动作 都必 须 符合 特定 角色 的特 殊 身 晓 泪 。”在 为离 别 的痛 苦而 流 了一 夜 眼泪 的莺 莺心 目中 ,经霜 的树 份 和个 性 ,随 着故 事情 节 和戏 剧冲 突 的发 展 ,真 实袒露 特 定情 境 林 是被 她 的 离情感 动 而变 红 的 。一个 “ ”字沟 通 了景 与情 的关 巾 角色 内心 的情 感 冲突 和变 化 ,力 求进 入情 景 交融 的 审美 境界 。 染 系 ,使 得 大 自然 的景物 也 蒙上 了一层 沉郁 忧伤 的感情 色彩 。从这 戏 曲是 对 生活进 行 艺术 化 的展 现 ,它源 于 生活 ,但 又超 越 生活 , 里 我们 不 难看 出,古代 戏 曲的 曲词不 论 是直 抒胸 臆 也好 ,还 是借 所 以 ,戏 曲就 不可 避 免的 具有 了诗化 的特 色 。 景 抒情 也 罢 ,总 而言之 ,它都 寄托 了作者 的某 种 情 思,体 现 了强 总之 ,无论 从语 言 、动 作 、服 饰上 ,还 是 从 曲词 的运 用上 都 表现 了戏 曲的诗化 特色 。 烈 的抒 情性 。 曲词 是戏 曲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 曲词 的好坏 直 接 关系 到戏 曲表

古代中国戏曲中的历史意义与人文精神的传承

古代中国戏曲中的历史意义与人文精神的传承

古代中国戏曲中的历史意义与人文精神的传承1. 引言古代中国戏曲是一种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具有娱乐性,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意义和人文精神。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古代中国戏曲中所体现的历史意义和人文精神,并说明其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

2. 历史意义的传承2.1 反映时代背景戏曲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

通过剧中人物、故事情节等元素揭示出社会风貌和历史事件,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知过去。

2.2 保存历史记忆许多戏曲作品以真实或虚构的方式记录了重大历史事件和名人故事,成为保存历史记忆的重要渠道。

这些作品可以为后世提供珍贵的资料和参考,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古代历史,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2.3 传承文化传统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合了音乐、舞蹈、戏剧以及文学等元素,通过观赏和演绎传播着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戏曲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的重要载体。

3. 人文精神的传承3.1 高尚道德观念在古代中国戏曲中常常赋予主角真善美的形象,强调高尚的道德观念。

通过塑造这些角色并展示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所坚持的原则与品质,戏曲积极地引导人们追求正义、善良与道德。

3.2 弘扬民族精神戏曲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表达精神内涵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它能够概括和体现中华民族的情感、智慧、精神风貌等,不仅弘扬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也对塑造社会共同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3.3 传递人生智慧古代中国戏曲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通过角色的表演和故事情节的展开,传递给观众宝贵的人生经验和启示。

这些智慧包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面对挑战、追求理想等方面,对今天的人们仍然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4. 传承与现代价值古代中国戏曲虽然产生于古时期,但其历史意义和人文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

通过对古代戏曲的学习和研究,在当下社会背景下创造出新的舞台呈现方式和解读方式,并结合现代文化元素进一步丰富戏曲艺术,使之更好地与现代观众产生共鸣。

逞才肆情:古典戏曲的诗性价值观

逞才肆情:古典戏曲的诗性价值观
● 易 勤华
( 西 国 际 信 托投 资 股 份有 限公 司 , 江 西 江
南昌
3 04 ) 30 6

要: 中国 古 代 剧作 家 尤 其是 文人 剧 作 家创 作 时 , 重 视 戏 曲 的 “ 化 ” “ 在 风 和 乐人 ” 种 教 化 与娱 乐 的功 用 的 同 时 , 这 更
多的体现 出“ 言志” 诗 的传统的承续
维普资讯
第1 1卷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期
2)6年 1 月 ( o 0






J RNAL OF XI OU NYU C L GE OL E
V 1 1 . O. o. 1 N 5 0c . 0 2 o6 c
逞 才 肆情 : 古典 戏 曲的诗 性 价值 观
情感至上的戏 曲价 值观使 戏曲作品成 为古代剧 作 家逞 才肆 情 的栽 体 , 成为文人
学士们表现 内心 情感 的重要手段 , 这是作为正统 文学的诗词 所具备 的文学传统在戏 曲领域的开掘。戏 曲在情感层面上
的 功 能 意 义 的被 发掘 , 志 着 戏 曲 价 值 观 的 成 熟 , 是 诗 性 特 征 生成 的根 本 动 因。 标 也
一 一
义 ” 关 注 常 常超 过 了 对 于 “ 乎 情 ” 关 注 , 此 , 人 学 土 的 发 的 因 文

在创作 正统 的诗词时可 以向他人炫耀 , 而他们创作小 曲时, 却 要“ 随亦 自扫 其迹 ” 这反映 了当时的文人学 士在从事非 正统 , 文学创作时 的复杂心情 。 但是, 高明并不这 样认 为。他以一部 《 琵琶 记》 表明 自 来 己独特 的戏 曲价值观 。《 琵琶记》 就其 艺术价值 而言 , 当然堪 称一部非常优秀 的戏 曲作品 , 更为重要 的则在 于它是第 一 而 部 文人 自觉体认并公开声明要用以表达 自己的艺术理想的戏 曲作 品。高 明在《 琵琶记》 第一 出开场 【 水调歌头 】 开宗明 中, 义地道 出 r自己的戏 曲创作主张 , 其词云 : 秋灯 明翠幕 , 夜案览芸 编。今来 古往 , 其间故 事几 多般 。 少甚佳人才 子 , 有神 仙幽 怪 , 也 琐碎 不堪 观 。正是不 关风 化 体, 纵好 也枉 然。论传奇 , 乐人易 , 动人难 。知音君子 , 这般另 作 眼儿看 。休论插科打诨 , 也不 寻宫数 调 , 只看子 孝共妻 贤。 止是: 骝方独步 , 马敢争先。 骅 万 高 明通过这个创作宣言十分清楚地 披露 了 自己的艺术理 想: 第一 , 戏曲若“ 关 风化 ” 再好 的故 事情节 , 不 , 再好 的艺 术 形式也不过“ 徒然” 已。第 二 , 曲的 最高美学 原 则是 “ 而 戏 乐 人 易 , 人难 ” 动 。 当然 , 任何艺术作 品都必然地表现出作者的艺术理想 , 但 是在高明之前 , 文人学士从事戏 曲创作时 , 并不把戏 曲创作视 为严肃 的艺术活动 , 他们 固然也经常创作 出非常优秀 的作 品 , 但这些成就不能说是他们 自觉追求 的结果 , 宋元 时代 的文人 学十涉足戏 曲创作 只是偶 尔 为之 , 并将 它作 为“ 浪游 戏”, 谑 因 而也 就 没 有 机 会 象 高 明 这样 在创 作 中 突 出 自己 的 主 体 意 识 和审 美 价 值 观 。 高 明的与众不同 , 一方面在于在作品中公开地提倡教化 。 此前 , 曲一直被看作是教化的反义词 , 戏 一直被看作是象洪 水 猛兽一样的社会 活动 , 于伦理 道德 秩 序存在 严 重 的威胁 。 对 但足从 高明开始 , 包括高明 以后的不少文人学士 , 都试 图将 它 从道德 的低谷中提升上来 , 认为戏曲也可 以作为教化的工具 , 而且 比起诗词等 其他艺 术类 型来 , 可能 是更好 的教化 工具 。 高 明说戏曲作品“ 不关风化体 , 纵好也 枉然” 其实也 是在说 , ,

戏曲表演艺术--诗性的体验

戏曲表演艺术--诗性的体验

样 , 利 用 自 己 的 激 情 , 出 角 色心 曲 。 能 奏
戏 曲表 演 艺 术 的 魅 力 , 是 因 为双 重 体 正
法 则 就 是 把 形 象 思 维 的 贯 串 线 加 以 美
艺 术 形 象 也 形 成 了 自 己 的 法 则 。 这 个
情 ,不单 纯停 留在生活化 的情感体 验
上 , 曲艺 术 的 体 验 , 是 要 从 戏 曲 歌 戏 就 舞 转 化 的 艺 术 形 态 的 生 活 去 体 验 角
色 , 然 , 生 活 的 体 验 , 生 活 的 逻 当 对 从
的 造 型 , 能 转 化 为 舞 台 的 、 曲化 的 才 戏
} 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 _ 1 广
式 , 以 程 式 化 的 歌 舞 表 演 故 事 , 过 它 经 千 百 年 来 的锤 炼 ,拥 有 了 丰 富 的 艺 术 表现 手 段 , 这 些 大 量 的 、 美 的 艺 术 而 精 表 现 手段 集 中体 现 了戏 曲 艺 术 的美 学 思想——诗性的表达。 戏 曲 接 受 了 我 国 传 统 美 学 思 想 “ 感 说 ”所 谓 :凡 音 之 起 , 人 心 生 物 , “ 由


戏 曲 表 演 艺 术
o刘
广h 国戏曲是 以唱 、 、 、 念 做 打的

察力、 判断力 、 鉴别 力 , 断增加 着情感 不 感 受力和人生 阅历 、 养。 修
可 以说 , 术 家 都 是 热 爱 生 活 的 , 艺 无
戏 曲演 员 必 须 彻 底 改 变 生 活 中 自 然 的声 音 、 体 , 过 一 番 “ 动 干 戈 ” 形 经 大

可 以这 么说 , 有 完 成 刻 苦 的 、 没 专

谈中国戏曲蕴含的诗意美

谈中国戏曲蕴含的诗意美
突 中 。叙 事诗所 描写 的各色 人物粉 墨登场
戏曲在刻 画人物性格时 , 也接受 了诗歌 处 理情景关 系的方法 , 着力于通过对客观事 物的描写 ,来揭示剧 中人的精神状态 。《 西 厢记 》中莺鹫 唱的第 一支曲子 :[ 么篇 ] 可 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 ,门掩重关 萧寺 中。花 落水 流红 ,闲愁万种 , 无语怨东风 。蒲郡的 残 春,萧寺 的寂寥 , 落花 与流水 , 对客观景 物 的这些描写 ,无不揭示莺莺内心的闲愁。 又如 : [ 正宫端正好 ]碧云天 ,黄 花地 ,西 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 人 泪。这是第四本第三折中莺莺 的唱词 。客 观描述 在这儿 化成 为剧 中人莺莺 的感 受和 反映。“ 霜林醉 ”与 “ 离人泪 ”是 涂抹着莺 莺感 情色彩 的 自 然景物 , 借 以抒发她离情别 绪。 戏曲以表现人为 中心 , 并通过剧 中人的 行 动和感受 。来反映舞台上的客观环境 , 从 而刻 画人物 。京剧 《 沙家浜 》对一个村镇茶 馆的环境 、气氛只是略加 渲染 , 而集 中力量 于人 与人之 间关系 的描绘 , 并且在这种关系 中突 出了阿庆 嫂 同刁德一 、胡传 魁 的 “ 智 斗” ,而在描写 “ 智 斗”时 。又 突出了对人 物心理活动 的刻画 ,由心理活动引出形体动 作, 从而使观众对刁德一 的多疑 和狡诈 、胡 传魁 的愚蠢和颟顸 、阿庆嫂 的沉着机智 , 都 留下深刻 的印象 。



切樊笼和堤防 。
物 的感 情 。
二 、 矛盾冲 突 历来论诗 。总情、志并提 。抒情诗的言 志和抒情 ,一般通过 “ 托物 比兴 ”的手法来 完成 。然而它的写景之中 , 本身就包含着叙 事的因素 。 叙 事诗则放 大了这种 因素 , 并且 运用它来描写具有故事情节的人生事 实, 从 而使得赋凌驾于 比、 兴 之上 , 在叙事诗中成 为一种主要的手法 。乐府古辞 《 焦仲卿妻 》 是在叙述焦仲卿 、 刘兰芝这一对年青夫妇 的 悲剧命运 中。 来 表达诗人的是非爱憎 , 控诉 封建伦常秩序 的吃人罪恶。北朝的乐府民歌 《 木兰诗 》 ,以及 白居易的 《 长恨歌 》 和《 琵 琶行 》 , 也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 。“ 叙物以 言情”发展到高级阶段 , 叙事 、抒情与人 物 形象互相渗透 ,在故事情节 的铺叙 中, 来 表 达诗人 的情感态度 。因此 , 叙事诗在表现生 活的方式上 ,就与戏 曲更为接近了。 戏 曲艺术不是对生活的模仿和照搬,它 是把社会生活 中的矛盾和斗争 , 社会生活中 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 提炼 、概括成戏剧 冲突 ,艺术地再 现生活。构思和组织戏剧 冲 突, 是叙 事诗 的戏剧化 过程 的重要方法 。 没 有矛盾冲突 ,就没有戏剧 。戏 曲把人物之 问 的戏剧冲突作为基础 , 并侧重于主人公对 于 这一事件的反应来加强其戏剧性。在戏剧 冲

戏剧历史知识:京剧《长恨歌》——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灵魂呈现

戏剧历史知识:京剧《长恨歌》——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灵魂呈现

戏剧历史知识:京剧《长恨歌》——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灵魂呈现中国传统艺术之一的京剧,自诞生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泛的世界认可。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京剧不仅体现了千年古国文化的精髓,更是承载着整个中国文化历程的精神基因。

其中,《长恨歌》作为京剧的一个代表剧目,更是以其卓越的艺术表现,将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灵魂呈现得淋漓尽致。

《长恨歌》的改编源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这首诗以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为背景,讲述了唐玄宗沉溺于杨玉环的美色和才艺中,导致国家政治危机的无奈而悲愤的故事。

京剧《长恨歌》以此为内容,通过音乐表演、唱腔、舞蹈、化妆等各种手段将白居易的经典诗歌集于一体,并通过演员的精湛表演,将故事情节呈现得惟妙惟肖。

从剧本构成来看,京剧《长恨歌》分为四幕,以特定的形式,串联起了一系列精彩的场景。

第一幕中,唐玄宗想见杨玉环却因进宫的路不通而焦虑;第二幕中,唐玄宗和杨玉环初次相见并相互赞美;第三幕中,唐玄宗因迷恋杨玉环而耽误国事,引发了安史之乱的前奏;第四幕中,唐玄宗在独自思忖之后,意识到自己应尽皇帝之责,并拟作出重要的政策决策。

整部京剧通过这四幕的有机连接,将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悲剧性的结局以及其之后所带来的国家灾难,用冷静客观的笔触做出高度的艺术再现。

然而,要说京剧《长恨歌》的艺术魅力,首先要从它独特的音乐特点谈起。

京剧《长恨歌》在音乐上的表现可谓是极具特色。

京剧的音乐中,几乎每个唱腔都有一个特定的音乐曲目,这些曲目的改换和变换,使得唱腔变化多样,既有悠长高亢的声音,也有豪放直肆的急切唱法。

同时,京剧还需要演员在唱腔时添加不同的表情、动作和身段,来突出角色的情感表现。

《长恨歌》中,在唱腔中,演员通过微妙的音调变化和强弱对比,表达出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深情和痴迷,以及他对于国家政治的迁就和犹豫。

而在舞台上,演员则通过转换身位和摆动手臂、头部等,来表达出角色内心的感受,在唱腔和身段的共同作用下,让观众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所发生的种种情感。

戏曲文学的诗性之美

戏曲文学的诗性之美

尘洒 . 只 在 八 尺 旗 枪 素 练 悬 都 等他 四 下 里 皆 瞧见 , 就 是 咱 苌虹 化 碧 , 帝 啼 鹃 。 这 望
[ 煞 ] 道 是 暑 气 喧 , 是 那 下 雪天 ; 二 你 不
能脱离具体语 言环境 而具 有独立欣赏意义和象征意
味 的 意象 。如 “ ” 已经 固定 地 带 上 清 高 芳 洁 、 雪 梅 , 傲 凌 霜 的 意 趣 ; 鸪 、 蝉 能 引起 人 的 离 愁 别 绪 、 旅 鹧 寒 羁 伤感 ; 雁借 指书信 , 表思 乡之情 ; 阳、 风 、 鸿 也 夕 西 残 照 既表 示 个 人 沉 浮 的身 世 命 运 .又代 表 历 史 的 沧 桑
史 》 , 明地 指 出 :元 剧 最 佳 之 处 , 在 其 思 想 结 虚 。” 中 鲜 “ 不
构 , 在 其 文 章 。 文 章 之 妙 , 一 言 以蔽 之 . :有 而 其 亦 日 ‘
汤显 祖 以 “ ” 一 特 殊 的 表 现 形 式 来 统 摄 其 全 梦 这
意 境 而 已矣 ” 。 笠何 为 意 境 ? 国维 的 解 释 是 :写 部 的 戏剧 创作 。 谓 “ 情 成 梦 ” 戏剧 艺术 的梦 境 可 ’ 王 “ 所 因 . “ 情 则 沁 人 心 脾 . 景 则 在 人 耳 目. 事 则 如 其 1 是 以 在 更 大 程 度 上 发 挥 想 象 力 的潜 能 .生 者 可 以死 . 写 述 3出 也 ” 。

戏 曲 意 境 创 造 的 美 学 原 则 是 虚 实 相 生 其 实 质
就 在 于 通 过 化 实 为 虚 的 办 法 , 情 思 为 意象 . 极 少 化 以
意 境 美
“ 境 ” 诗 歌 创 作 的最 高 追 求 . 是 诗 歌 创 作 的物 质 媒 介 传 达 尽 量 多 的 精 神 意 蕴 . “ 外 之 象 ” 意 是 也 即 象 、 的一 个 审美 标 准 “ 国维 戏 剧 美 学 的 一个 贡 献 就 是 “ 外 之 景 ” , 而开 拓 出一 个 广 阔 的遐 想 空 间 。 王 景 等 从 王 开 了以 ‘ 意境 ’ 戏 曲 的先 例 。 ” P 他 在 《 元 戏 曲 骥德 《 论 ① 宋 曲律》 云 :戏 剧之 道 , 所 “ 出之 贵实 , 用之 贵 而

中华戏曲的审美精神

中华戏曲的审美精神

中华戏曲的审美精神中华戏曲的审美精神戏曲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孕育出的一道亮丽景观,作为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覆盖城市乡村广大幅面和十几亿民众、生生繁衍至今而顺势长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它成为人类三大古老戏剧样式(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戏曲)的唯一存活体,葆有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与莎士比亚齐名的剧作家汤显祖、世界三大爱情经典剧作之一《西厢记》(与《沙恭达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并称),其舞台综合性发展到精淳的地步,其美学原则使之成为人类写意型艺术的典型代表,得以自身的独特与丰富,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中华戏曲的审美精神,欢迎浏览。

在中国文化发展演变的悠久历史中,戏曲一直在孕育、变化和茁长。

尤其是在中国古代史的后期,戏曲活动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构成方式,戏曲在它的肌体中挟带了中国文化的众量因子,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了解戏曲。

广袤的覆盖率。

戏曲对于中古以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全面覆盖。

从空间意义上说,经过繁衍生息而形成的众多地方剧种,对汉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形成了靡有孑遗的覆盖。

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川剧、粤剧、越剧、黄梅戏,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中华大地上可说凡有入居处皆有戏曲,这在世界文化中是一大奇迹。

从时间意义上说,遍布城乡的勾栏戏馆、街台庙台上丝弦锣鼓终日不绝的演出,成为民俗文化生活的主要景观。

从介入深度上说,戏曲文化几乎是地覆海涵、包罗万象,民间年节庆典酬神许愿、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被戏曲垄断,几乎一切生活工艺都围绕戏曲内容制作——建筑雕塑、居室装饰、器物装饰、绘画、年画、泥塑、剪纸、刺绣、瓷器、漆器、金银玉器皆如此。

覆盖率还可以作另外一种层面的理解。

例如戏曲创作对于中国传统题材的全面覆盖:积累起来的数万个剧目,其内容从上古开辟神话到全部24史几乎敷衍净尽,一直延伸到现当代生活。

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对多样审美风格的覆盖,也形成对不同流行地域的覆盖。

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特点与价值

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特点与价值

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特点与价值中国古代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特点与独特的价值。

通过对戏曲的研究与欣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人文精神以及审美观念,同时也能够从中领悟到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的启示与引领。

一、戏曲的艺术特点1.剧种丰富多样中国古代戏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众多剧种,每种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形式、音乐曲调和戏剧性格。

京剧以其雄壮大气的唱腔和刚劲有力的舞蹈,展现了中国古代帝王将相和英雄豪杰的风采;豫剧则以其舒缓悠扬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刻画了中国古代百姓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2.表演形式独特中国古代戏曲注重表演的细节和形式。

角色表演时,常通过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手法来体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此外,特殊剧中形式的运用也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大特点,比如伶人踩高跷、相声快板等形式都为戏曲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3.音乐曲调优美动人中国古代戏曲的音乐曲调非常优美动人,旋律流畅婉转,以唱腔为主要表演形式。

音乐中的乐器包括琵琶、二胡、笛子、鼓等,这些乐器通过不同的演奏方式来增强戏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观众在欣赏戏曲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音乐带来的美妙。

二、戏曲的艺术价值1.文化传承与历史意义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道德准则。

通过欣赏戏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及思想观念,加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审美独特与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戏曲以其特殊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音乐曲调引发观众的审美感受,培养了人们对于艺术鉴赏的能力。

观赏戏曲可以使人们更细致地品味艺术之美,提升审美层次,同时也可以培养起人们对于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人生智慧与情感陶冶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虽然离我们现代社会有一定距离,但其中展现的人性智慧和情感冲突却是与时代和文化背景无关的。

关于戏曲的诗句古诗

关于戏曲的诗句古诗

戏曲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许多古诗表达了对戏曲艺术的赞美和描绘,以下是一些与戏曲相关的古诗词:
1.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 杜牧《秋夕》
这是描述秋夕夜景的诗句,其中提到了牵牛织女星,是指中国传统戏曲《牛郎织女》中的经典故事。

2.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王翰《凉州词》
这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句,形象地表达了战士在战场上的艰辛和忠诚。

3. "满座重闻皆掩泪,谁能倾听曲中意。

"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这是一首抒发对戏曲音乐的情感的词句,表达了听众被戏曲演唱所感动的心情。

这些诗句不仅赞美了戏曲艺术的魅力,还将戏曲与人生、情感融合在一起,展示了诗人们对戏曲的热爱和理解。

戏曲诗诗句

戏曲诗诗句

戏曲诗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戏曲诗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描写戏曲的古诗1、宋·苏轼《戏子由》原文选段: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释义:戏子的声音有时候就像教书的先生拉的长长的,有时又像学舍1样小小的。

(.)2、宋·韩淲《白日偶无客青山长对门》原文选段:人生等戏剧,衮衮徒区区。

释义:这人生就像戏曲1样,有起有伏,必定不是顺畅的。

3、唐·白居易《琵琶行》原文选段: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释义:曾经弹奏完曲子让老师都佩服,化完妆四周的艺妓都嫉妒我。

4、宋·苏轼《古意》原文选段:等为戏剧谁能先,我笑谓翁儿更贤。

释义:苏轼追溯到事情的起始,笑向那“翁”问道:“同为戏剧究竟是谁最早演习的?我笑对老翁说:‘还是儿子更贤于您!5、唐·白居易《长恨歌》原文选段: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释义:戏子舞女的鬓发已经白了,宫中的侍女也青春不再。

2.描写戏曲的古诗1、《7律·赞京剧》现代诗人张金铭原文: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扬。

译文:在戏曲中停顿抑扬顿挫,唱腔委婉中又透露出坚决。

2、《偈颂1百零4首▪其1》宋代诗人释绍昙原文:本是儒家闲戏剧,刚言漏泄祖师机。

译文:原本是读书人家闲来作的戏曲,刚刚却泄露了祖师的心思。

3、《琵琶行》唐代诗人白居易原文: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6幺》。

译文:轻轻地拢,渐渐地捻,1会儿抹,1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6幺》。

4、《古意》宋代诗人苏轼原文:等为戏剧谁能先,我笑谓翁儿更贤。

译文:苏轼追溯到事情的起始,笑向那翁问道:“同为戏剧究竟是谁最早演习的?我笑对老翁说:‘还是儿子更贤于您!5、《西江怀古》唐代诗人杜牧原文: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棰更荒唐。

译文:反观历史中,魏国如戏剧1般的战略,更有苻坚投棰这样荒唐的战略。

3.形容戏曲的诗句年月:现代:老舍《赠河北梆子剧院跃进剧团》全民齐跃进,戏曲奋争先。

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

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

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戏曲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表演形式,用诗歌、歌唱、舞蹈、音乐、演技、戏服等多种手段,表现故事情节,传递道德和哲学智慧。

戏曲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下面我将从历史、艺术和文化等方面来阐述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

历史价值中国传统戏曲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戏曲源远流长,起源于我国古代传统节日的祭祀性演出,经过漫长时期的发展和演变,由唱腔、音乐、舞蹈等因素组成的形式艺术,形成了现代的戏曲形式。

戏曲的历史,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母题,深刻地反映和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历史、社会和文化。

艺术价值中国传统戏曲是以唱、念、做、打、舞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有如下几个显著的艺术价值:1. 声音美戏曲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代表之一,以其悠扬、雄壮、婉转优美的旋律及丰富多样的唱腔,吸引着广大观众的注目和倾听。

其音乐中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情感,洋溢着民族情感和智慧。

2. 表演技巧戏曲表演包括身段、面部表情、动作、眼神等方面的表现。

演员必须经过多年的训练和实践,才能达到高超的表演技巧。

他们可以通过身体的动态,表现出角色的精神特征,用眼神、面部表情来塑造角色的感情,使观众深入情境,产生共情之感。

3. 舞蹈艺术戏曲舞蹈是中国传统舞蹈的代表之一,它以铺陈、子母步、箭步、趟背等形式为主要手段,常常融合了戏曲的旋律和节奏,富有韵律感,情感表现力极强。

4. 剧本构思戏曲剧本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之一,多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为素材,隽永悠长、诗意盎然,丰富了中华文化的艺术内涵。

剧中角色各具特色,功彩分明,剧情的起伏跌宕,引人入胜。

文化价值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戏曲不仅体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还通过演出传递了道德、伦理和人性等信息,成为一种文化宝库。

1.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所展现的场景、人物形象、戏曲对白和音乐都打上了深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

浅析戏曲文学的特点

浅析戏曲文学的特点

浅析戏曲文学的特点作者:啜莹来源:《剧作家》 2016年第5期啜莹中国戏曲是一门有着近八百年历史、融合唱念做打为一体的古老艺术。

众所周知,中国戏曲具有三个特点,即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

那么作为戏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戏曲文学的特点又是什么呢?本文将从诗性、音乐性、舞台性三个方面探讨戏曲文学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一、戏曲文学的诗性中国戏曲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从文学这个角度看,诸多文学体裁都对戏曲文学产生过深远影响,如传奇、话本小说等。

作为历代戏曲作家取材的巨大源地之一,说唱文学更使戏曲从叙事体改为代言体,是戏曲成熟发展的最重要的一步。

还有一种文学体裁对戏曲文学创作影响颇深,那就是古典诗词,二者既密不可分又有所区别。

一方面,从创作技巧和手法上来看,戏曲文学创作是韵文形式的创作。

它讲究句式、韵辙、平仄和四声,要求剧作家要有诗情。

借景抒情是戏曲常用的手法,这种对情、景关系的处理方法正是源于古典诗词。

如杜甫的《登高》,作者通过对猿鸣、飞鸟、长江等一系列景物的描写,表达诗人的身世飘零之感,赋予诗篇以无尽的意味。

同样的手法在元杂剧《西厢记》中运用的更为淋漓尽致。

“长亭送别”中那曲【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王实甫借助秋景烘托莺莺与张生分离时的依依不舍,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在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后更反衬出人物内心的悲和喜。

另一方面,古典诗词与戏曲文学又有本质上的不同。

“本色”是历代剧作家普遍追求的理想境界,亦即今人所说的雅俗共赏。

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中说:“传奇不比文章,文章做与读书人看,故不怪其深;戏文做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同看,又与不读书之妇人小儿同看,故贵浅不贵深。

”可见,一种既深入浅出又富有内涵韵味,“文既不可,俗又不可,自有一种妙处,要在人领解妙悟,未可言传”的语言才是真正的戏曲文学语言。

二、戏曲文学的音乐性戏曲区别于其他文艺形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它通过音乐、唱腔、锣鼓塑造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 目: 国 家社 会科 学 基 金 后 期 资 助 项 目 ( 1 0 F Z W0 1 6 文学博士 , 从事 中国古代文 学研 究。
第 1期
吴晟: 中国古代戏 曲的诗性 表征与精神
・ 7 5・
丁丁 , 令元帝柔肠寸断 , 辗转反侧 。《 酹江集》 眉批 : “ 读《 汉宫秋》 剧, 真若孤雁横空 , 林 风肃肃 , 远近相 和 。前 此 惟 白香 山 浔 阳 江 头 《 琵 琶 行 》可 相 伯 仲 也。 ” _ 3 _ 4 说 明《 汉宫 秋》 通 过 浓郁 的抒情 达 到 意境 的 营构 , 可 与 白居 易 的《 琵琶行 》 诗 媲美 。 写景 如张 寿卿 《 红梨花》 第 一 折 描 写傍 晚 春 景 : “ 【 仙吕 ・ 点绛唇 】 恰才个满 目繁华 , 可又早落红飞 下。春潇洒 , 苔 径轻踏 , 香衬 凌波袜。【 混江龙 】 则 在 夕 阳西 下 , 黄 昏啼杀后 栖 鸦 。看一 庭花 月 , 几 缕 烟 霞, 暮雨有情沾 杏蕊 , 春 风 无 处 不 杨 花 。我 裙 拖 翡 翠, 鞋 蹙鸳 鸯 。行 过低矮 矮 这个荼 縻 架 , 我则见 花穿 曲径 , 草接平沙。 ” _ 4 《 柳枝集》 眉批 云: “ 首折 、
视, 中 国古代 戏 曲的诗 性精神 , 表 现 为“ 天人 合 一 ” 的 哲 学观 念 、 理 想化 的生 存境 界 、 诗 意般 的 生命
体验、 平 民性 的 价 值 取 向 、自娱 娱 人 的 娱 乐 目的 。
关键 词 : 中国古代 戏 曲 ; 诗 性表 征 ; 诗 性精神
中图分 类号 : I 2 0 6 . 3

同语 言 , 了解 这 一点 , 我们 才能 真正 触摸 到 中国古 代 文化 的精神 原型 ; 同样 , 才 能真 正把 握 中国古代 戏 曲
的诗性 特征 与精 神 。


形 下 之 诗 性 表 征
从 形之 下外 部 观照 , 中 国古代 戏 曲的诗性 表 征 , 首先表 现在 文体 构成 上 , 中 国古 代 戏 曲 文体 的 主要 构成 元 素之 一 是 诗 歌 , 如人 物 的 上场 诗 、 下场诗 、 唱
第1 4卷 第 1 期
2 01 5年 1月
广州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G u a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丁, 宝殿 中御 榻 冷 清 清 , 寒 也 波更 。萧 萧落 叶声 , 烛
奏; 再 次 表现 在 音律 上 , 北 剧 与 传奇 用 诸 宫 调演 唱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2 — 1 9
暗长门静。【 随煞 】 一声 儿绕汉宫 , 一声儿 寄渭 城。 暗添 人 白 发 成 衰 病 ,直 恁 的 吾 家 可 也 劝 不 省。 ” l 2 l l 。 船汉元 帝梦 中刚 刚与 昭君 相见便 被雁 叫声 惊 醒 。衰飒 的秋 风 中但 闻长 门雁 叫凄 楚 、 画 檐 铁 马
景 或述 事 , 都 注 重诗 意般 的 意 境 营 构 ; 其 次表 现 为 借 剧 中 角 色 之 酒 杯 浇 自 己 心 中 的 块 垒 、 象征 性 的 脸 谱 艺术 、 虚拟化 的 生活 场景 、 灵 活 性 的 时 空 观 念 和 程 式 化 的 表 演 手 段 之 写 意 艺 术 。 从 形 之 上 透
种 观点 认 为 , 王 国维 以诗 学 术 语— — 意 境来 评 价 中国古代 戏 曲 , 似乎 非 当行本 色 , 其 实 王 氏十分 准确
地抓 住 了 中国古 代 戏 曲 的诗 性 表 征—— 意 境 营构 。
词、 韵 白和 剧 终 的判 词 、 题 目正 名 ; 其次 表 现 在语 言 上, 戏 曲语 言 由唱词 与 宾 白两部分 构成 , 无论 北 剧还 是南 戏 , 唱词均 为用 韵 的诗 歌语 言 , 宾 白由韵 白与散
中 围古 代文 化 精 神 的价 值 核 心 即是 诗性 , 以庄
子 为代 表 的道家 文化 作 为 中 国艺 术 精 神 的代 表 , 它 的最 高 追求 即是 艺 术 的 人生 和诗 意 的生 命 , 儒 家 文 化 虽然 有 着 鲜 明 的理 性 特 征 , 但 是孔子的一句“ 吾 与点也 ” 还 是清楚 地 表 明了儒 道 在 诗性 立 场 上 的共
V0 1 .1 4 No .1
J a n .2 0l 5
中国古代戏 曲的诗性表征与精神
吴 晟
( 广 州大 学 人 文 学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0 0 6 )
摘 要 : 从形之 下观 照 , 中国古代 戏 曲的诗 性 表征 , 首 先表 现 在 : 文体上、 语 言上 主要 由人 物 的 上 场诗 、 下 场诗 、 唱词 、 韵 白和判 词或词 话 、 题 目正 名 构 成 ; 韵 律 上 运 用诸 宫调 来 演唱 , 无论 抒 情 、 写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1 . 3 9 4 X( 2 0 1 5 ) 0 1 — 0 0 7 4 . 0 9 遵循 严 格 的音 律 , 而南 戏虽 然多 用 民间小调 来 演 唱 , 不 甚协 音律 , 但起 伏顿 挫 , 抑扬悦 耳 。 因此 中 国古 代 戏 曲有 “ 剧诗 ” 之称 。
王 国维《 宋元 戏 曲史 》 云: “ 元剧 最 佳 之 处 , 不在 其思想 结构 , 而 在其 文章 。其 文章 之妙 , 亦一 言 以蔽 之, 日: 有 意境 而 已矣 。何 以 谓 之 有 意境 ? 日 : 写 情 则沁 人心 脾 , 写 景 则 在 人 耳 目, 述 事 则 如 其 口出是 也 。古诗 词之 佳 者 , 无 不 如是 。 ” ¨ ¨ 又 云 : “ 元 南 戏 之佳 处 , 亦 一 言 以蔽 之 , 日 自然 而 已矣 。 申言 之 , 则 亦不 过一 言 , 日有 意境 而 已矣 。 ” … 。 以往 学 术 界有
白构 成 , 南 戏 中大 量 运 用 韵 白, 北剧则有 9 0 % 的剧 本运 用词 话形 式 , 因此 富 有 朗 朗上 口的诗 歌 语 言节
抒情如马致远《 汉宫秋》 第 四折 : “ 【 尧 民歌】 呀呀的 飞 过蓼 花汀 , 孤 雁 儿 不 离 了凤 凰 城 。 画檐 铁 马 响 丁
与上述借剧中某个角色的酒杯来浇自己心中的述事者如郑廷玉楚昭公第二折演述春秋时块垒不同中国古代戏曲写意艺术的另一个策略是期吴楚交兵楚昭公在将台上观楚帅费无忌与吴将通过全剧情节的设置人物的塑造和意境的渲染来伍子胥决战由于舞台之限制不可能将现实中的决表达作者对时代的体验和认识寄寓对现实生活的战厮杀真实再现于舞台只有通过程式化的舞台表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