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月考1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长沙市第一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还是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
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判定认识或理论校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
高二第一次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自诩.(yǔ) 矜.育(jīn) 洗.马(xǐ) 安然无恙.(yàng)B. 孤僻.(pì)干涸.(gū) 逋.慢(bū) 买椟.还珠(dú)C. 赍.(jī)发迤逦.(lǐ)仓廒.(áo)垂头丧.气(sàng)D. 熟稔.(niǎn) 拔擢.(zhuó) 陨.首(yuǎn) 茕茕孑.立(jié)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刺配酒馔天高地迥B.通霄滑稽没精打彩C.盘恒荟翠战战惊惊D.侥幸陶治闷闷不乐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现在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无主....。
B.近年来,由于纸价上涨,各种报纸杂志竞相提价,让学子们确有洛阳纸贵....的感觉。
C.看她紧锁眉头、沉默不语的样子,恐怕有难言之隐....。
D.香港是个现代而时尚的城市,人们常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喝咖啡,享受萍水相逢....的浪漫感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B.如果某些大国不改变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狂妄自大的态度,那么,谁也难以预料这世界是否还会有和平的一天。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藻,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三年来,汶川灾后重建成就显著,其原因是因为社会各方面团结协作的结果。
5、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
①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②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③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②①③D. ①③②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7题。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共20分,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shēn mò guǎ yán)B. 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C. 情不自禁(qíng bù zì jīn)D. 畸形发展(jī xíng fā zhǎ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本书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原因在于它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D. 他的演讲既生动又感人,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水天相接,一片碧蓝。
B. 那座山峰耸立,直插云霄。
C. 竹林的深处,传来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D. 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 这场音乐会不仅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也吸引了大批普通观众。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D.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但这次考试却出乎意料地失败了。
5. 下列各句中,没有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C. 他因为工作繁忙,无法参加这次活动。
D. 他的脸色苍白,似乎生病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阅读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从智能语音助手到自动驾驶汽车,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隐私泄露、伦理道德等。
近日,某科技公司研发出了一款新型智能语音助手。
这款助手可以理解用户的语音指令,并根据用户的喜好推荐相关内容。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一些用户发现,这款助手会记录用户的隐私信息,并将其用于商业推广。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落英缤纷B. 沧海一粟C. 遥相呼应D. 纵横交错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因为它们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
C. 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因此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D.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每天坚持按时完成作业。
3. 下列诗句中,意境优美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4.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曹雪芹。
B. 《三国演义》中,关羽被称为“美髯公”,张飞被称为“猛张飞”。
C. 《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唐僧的三个徒弟。
D. 《水浒传》中,宋江是梁山泊的首领,而林冲则是梁山泊的第二个首领。
5. 下列关于语言表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在口语交流中,使用敬语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B. 在书面语中,可以使用大量的方言词汇。
C. 在正式场合,应该避免使用俚语和口语。
D. 在书面表达中,可以使用大量的网络流行语。
6.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呐喊》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
B.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祥子的悲惨命运。
C.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描写湘西风土人情的小说,被誉为“湘西风情画”。
D. 《家》是巴金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主要讲述了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7. 下列关于古诗词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描写月亮的诗。
B. 杜甫的《春望》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共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峥嵘(zhēng róng)B. 彳亍(chì chù)C. 踯躅(zhí zhú)D. 瞋目(chēng m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峥嵘岁月,何惧风流B.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夕峥嵘岁月稠D.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说话总是夸大其词,令人难以置信。
B.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
C.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小王同学如丧考妣,悲痛欲绝。
D. 小李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畏首畏尾,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
4-5. (略,涉及文学常识、文言文实词虚词等)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6. 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_____,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__________》、《颂》三部分。
8. “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9-10. (略,涉及古诗文名句默写)三、简答题(共10分)11. 简述《劝学》中荀子关于学习的重要性的观点。
(4分)12. 分析《师说》中韩愈关于择师标准的论述。
(6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提供一篇现代文阅读材料,如散文、小说节选等,设置4-5道小题,涉及内容理解、语言赏析、主旨概括等)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提供一篇课外文言文短文,设置4-5道小题,包括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等)第三部分:写作(共30分)四、作文题目:以“梦想与坚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内江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
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
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
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
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
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 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和” 强调和谐、协调、平衡,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和” 体现为一种包容、宽厚的态度。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强调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差异,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
这种“和而不同” 的理念,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避免冲突和对抗。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 则意味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强调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这种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和” 的理念还体现在社会治理方面。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往往追求“政通人和” 的理想境界,通过推行仁政、德治等方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现代社会,“和” 的理念也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营造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和” 理念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不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 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要完全放弃自己的观点。
C.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体现了“和” 的理念。
D.“和” 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治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和” 理念的内涵和影响。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中二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1、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3分)A、周朴园虽然从侍萍口中知道鲁大海就是自己三十多年前抛弃的儿子,但还是从矿上开除鲁大海了。
鲁大海愤怒揭露周朴园修江桥故意出险,这时周朴园打了鲁大海。
B、窦娥因怕婆婆受不了刑法,屈招自己毒死了张驴儿父亲,面对贪官她只好忍受冤屈,埋怨鬼神。
C、《哈姆莱特》以悲剧剧终。
王后被毒死,在雷欧提斯死前揭露了国王的阴谋后,国王被哈姆莱特刺死。
雷欧提斯和哈姆莱特受剑毒也同归于尽。
D、《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两处写“偷听”的细节:一是店小二妻子奉命在小酒店有心偷听,二是林冲在山神庙无心偷听,谈话者同是陆谦、富安等人。
但前者写得详细,泼墨如云;后者写得简略,惜墨如金。
1、C A、周萍打了鲁大海。
B、窦娥不只是忍受冤屈,怨恨鬼神。
她指责天地,指责“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有控诉有反抗精神。
D、“前者”与“后者”的评价颠倒了。
2、下面是从课文中摘录来的句子,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以险衅夙遭悯凶门衰祚薄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抟扶摇而上C、腹犹裹然今兹捧袂搵英雄泪D、何不委心任去留悟以往之不谏2、B A“悯”应是“闵” C“裹”应是“果” D“以往”应是“已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言志” 传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从《诗经》中的“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到屈原的“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从汉乐府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到建安诗人的“梗概而多气”,从唐代诗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到宋代诗人的“以议论为诗”,可以看出,“诗言志” 传统始终贯穿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中。
“诗言志” 中的“志”,最初是指诗人的志向、抱负和情感,后来逐渐扩展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在《诗经》中,“志” 主要表现为诗人对爱情、婚姻、家庭、劳动等生活场景的赞美和歌颂,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批判。
在屈原的作品中,“志” 则表现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遭遇的悲愤。
在汉乐府中,“志” 主要表现为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在建安诗人的作品中,“志” 表现为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志” 则表现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在宋代诗人的作品中,“志” 主要表现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诗言志” 传统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为中国古典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诗言志” 传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其次,“诗言志” 传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文主义精神。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人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人性的赞美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最后,“诗言志” 传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为特色,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2023-2024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院先贤致力于恢复儒学的师道传统,强调师道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后世之人才所以不古如者,以夫师道之不立故也。
”立师道,则要求老师自身学行高深,使学生能够就近取譬,以老师为楷模。
所以,书院总是选聘经明行修的硕儒名师担任山长、掌教,让学生“慕而从,从而服,服而思”,产生仰慕与向往。
在此基础之上,书院先贤努力构建密切的师生关系。
书院师生以道相交、密切互动、教学相长,师生之间感情笃厚。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老师不仅深度了解学生的志趣个性,因材施教,还经常和学生分享学习经验与人生感悟,以学生的点滴进步为乐。
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厚均“与诸生文行交勉,道艺兼资”,见到学生彬彬有礼,雅雅得体,雍容进退,欣慰不已。
学生则视老师为良师益友,对老师其人与其所传之学都会产生深刻的认同,由此产生了“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的效果,形成了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书院强调学生以自学为主,反复思考之后,可以与同学商讨,仍有疑难,则与教师一同讨论。
教师则定期讲授,释疑解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日常教学活动之外,参加书院的会讲活动,聆听、参与不同观点的论辩交锋,也是书院生徒学习的重要方式。
此外,书院还会在春秋二季、每月朔望祭祀先圣先贤,师生共同参加,在进退周旋之中学习礼仪,涵养性情。
教学的地点,也不拘一格,可以是在讲堂之内,也可以是在室外乃至书院之外的各种空间、场所。
在许多书院史料中,都可以看到书院师生共同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随处讲论,随机提点启发。
1167年,朱熹曾经率弟子从武夷山前往岳麓书院论学,而后又与张栻率众弟子登临南岳。
王阳明也经常带领弟子登山临水。
其弟子甚至认为,王阳明“点化同志,多得之登游山水间”。
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晨起讲经义,暇则率生徒看山花,听田歌,徜徉亭台池坞之间”,“随所触为指示”。
众生徒“或罗坐花间,或侍立月下,或随行涧沼、墩径间,谈经道古,内而心性,外而身世之故,凡所欲闻者无不闻,而皆有以洽其意而餍其心”。
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5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李育娴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以文为词”是后人对辛弃疾的重要评价,相关研究已非常深入。
学者普遍注意到辛弃疾词具有熔铸经史、善发议论、融入散文章法句法等特点。
不过据笔者管见,对辛词与四六文的关系似乎研究不多。
辛弃疾虽以词最为著名,但其实著述颇多,诸体兼备。
只可惜其《稼轩集》早佚,文章留存有限。
今所见者,散文有大名鼎鼎的《美芹十论》《九议》,骈文则有《贺叶留守启》《新居上梁文》等数篇。
骈体文章,宋人通称为“四六”。
宋代骈散分流,散体多用以著述,骈体多施于朝廷文书及士人交际日用。
南宋时期,骈体书启的写作日益普遍,诸家文集多有留存。
辛弃疾的四六文创作亦应不少,而且享有一定的时誉,一些篇章被纳入选本,一些名句亦为他人借鉴。
今存四六虽不多,但章句文辞颇耐细品。
如《新居上梁文》云:“青山屋上,古木千章;白水田头,新荷十顷。
亦将东阡西陌,混渔樵以交欢;稚子佳人,共团栾而一笑。
”想象新居落成后的优美风景和居处其中的悠然生活,骈对工稳,文气秀逸。
这篇《新居上梁文》既体现了辛弃疾以四六法为文的特点,还体现出辛弃疾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
文中有云:“望物外逍遥之趣,吾亦爱吾庐;语人间奔竞之流,卿自用卿法。
”“吾亦爱吾庐”是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句子,“卿自用卿法”乃《世说新语》中庾敳对王衍说过的话。
二者放在一起,不但是天然佳对,而且鲜明展现出辛弃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奔竞的蔑视,算得上四六文中的俊句。
此种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正是辛弃疾词中的拿手好戏。
其《水调歌头(我亦卜居者)》作于将迁新居不成之际,上片末尾直用孟郊《借车》中的“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两句,下片末尾直用陶渊明《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呼应将迁新居,化用自然,前后照应,呈现出与《新居上梁文》相似的艺术技巧。
直接移用诗句,只是辛词化用成句的一种,更为多见的,是其对散文成句的化用。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全国百强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精品】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法上,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各有所侧重,不尽相同,这可以从花卉的描绘上做比较。
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里,花卉题材和山水题材占了极大的比重,取得了较高成就,这在世界艺术史上是十分独特的。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大概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看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这一人文哲学精神有关。
被称为西方“画圣”的荷兰现代派画家凡·高在西洋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名作《向日葵》被认为是稀世珍宝,画作通体呈黄色,像一团狂热的火焰,反映了画家燃烧的心灵。
它不仅色彩热烈,画中花瓣的线条也呈现出烫灼般的颤抖,的确有一股跳荡的猛烈的心灵之火在烧炙着每一个观画者的感官。
凡·高开辟了以画家的主观心灵为源泉的作画风格,但单以主观心灵的色彩来观照和变化自然对象,导致个体性太强,画家的主观压倒和排挤了自然的客观,画作虽然独特,但缺乏和谐,凡·高的带有病态色彩的精神,更会给他的表现对象带来一定的损害,投合了现代西方富有阶层寻求怪异刺激的欣赏趣味。
反观中国画家的几幅花卉作品,比如齐白石的《牵牛花》,张大千的《荷花图》,虚谷的《松鼠戏竹图》,每幅作品都是形神飞动,气韵盎然,仿佛一首首有形的诗,一曲曲无声的乐,和谐温馨,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自有一股浩瀚的宇宙清气,一片昂扬的生命节律,流溢心田,舒心无比。
中国画家的这种创作方法是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契合,把一种人格和理想境界具象化地渗透于特定的对象之中,是一种意象的创造形态,而不是再现的形象形态,是升华了对象自身的根本特征而不是任意以画家的主观来扭曲变形。
在创作的精神上,中国画家总是执着地追求一种以提高和完善人性自身为目的的人文精神,而不像西方现代派画家那样片面张扬独立于自然和社会、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主观精神。
高二语文选修一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蹒跚(shān)酝酿(niàng)沧海一粟(sù)B. 悠然(yōu)自诩(xǔ)碧空如洗(xǐ)C. 窃窃私语(qiè)谈笑风生(shēng)恣意妄为(zì)D. 震耳欲聋(lóng)恍若隔世(huǎng)鹿死谁手(shǒu)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家庭拥有了私家车。
B.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的表现非常出色,他们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和掌声。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而是使用可降解的环保材料。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水滴石穿B. 雪中送炭C. 画蛇添足D. 破釜沉舟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苹果很大,可以吃一整天。
”B. “他喜欢音乐、绘画、文学。
”C. “他去了北京、上海、广州。
”D. “他的家乡在江西,家里有爸爸妈妈。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雨后的彩虹,像一座七彩的桥梁,连接着天空和大地。
B. 他的笑声像春风一样温暖。
C. 这座山,就像一位巨人,屹立在天地之间。
D. 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知识的海洋里采撷着智慧的蜜。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下列名句中,出自《论语》的一项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D.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7. 下列词语中,与“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中的“挥斥方遒”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雄心壮志B. 壮志凌云C. 壮怀激烈D. 壮志未酬8. 下列词语中,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万径人踪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人迹罕至B. 人烟稀少C. 人迹罕至D. 人迹稀少9. 下列各句中,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的“海内存知己”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B.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C. 相逢好似初相识,相见时难别亦难D.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限别时愁10. 下列各句中,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悠然自得B. 悠然自得C. 悠然自得D. 悠然自得三、阅读题(每题5分,共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I(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书之为物,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墨迹和纸张,它有体温,渗透着昔者或彼者的生命体验和智慧表达。
正是有这种书中生命的存在,我们才有根据相信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因为书中不同的生命方式,搜索着和激发着与之对应的人的生命潜能,读书也就成了在字里行间发现自我、丰富自我、调节自我的心理过程。
当书触动你的生命感觉时,我建议你做好读书笔记。
记笔记是人和书的生命对证。
你读到哪点最有感觉,你觉得哪点最有价值,你感到哪点最为重要,你感到哪点最为可疑,都不妨记录下来。
一字一句地记,可以加强你的印象和记忆;分门别类地记,可以积累你的知识和清理思路;提要钩玄地记,可以在提要中把提要领,在钩玄中深化对意义的理解。
张之洞讲:“读十遍,不如写一遍。
”这也可以用在做笔记上。
笔记本子有个A、B面,最初的记录最后只写一面,然后在继续读书时发现同类问题,写在另一面,跟它对照,比较其间的同和异。
积累多了,你对这问题,就有各种各样的角度、层次上的材料,然后就可以梳理它的渊源流变,或解释它的多重意义了。
比如读王国维的一段话,觉得耐人寻味,就写在一面,以后不知道哪天读到《道德经》上相似的意思,又记在另一面。
如果发现别的书上也有类似的话,再把它积累下来,相互参证,就可能发现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在不同语境中意义的微妙差异。
历史学家吴晗说过:“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一个人想要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一定得坚持这样做卡片、摘记。
”唐弢先生也认为,大凡读书,一定要做读书笔记,不要自恃年轻时记忆力好,就不做笔记,如果那样,书读多了容易混杂,年纪大后记忆衰退,就难免要吃亏。
唐弢先生晚年写鲁迅传的时候,想找一个材料,鲁迅曾经说过他的父亲喝醉时老打他母亲。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
北京冬奧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
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已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中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
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
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
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
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
”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模块检测2016年1月本试题分Ⅰ卷和II卷两部分,Ⅰ卷共36分,II卷共114分,合计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如果有人卖梦,小孩子也许要买长大的梦。
小孩子期望自己长大,而可以无羁..地去远方的梦土远游。
这虽是小说里天真的对话,其实也是真实人生的写照..。
从童年的梦里醒来,年轻人有着遥遥的前程,遥遥的前程是一连串的远方。
一切对他好像那么远,连死亡对他也是远的。
也许他(一无所有/一无所知),却至少有一股澎湃..的热血与勇气。
也许他不知走向哪里,却有着走向远方的决心。
远方也许是凶恶的敌人,但他依然向前。
远方也许有暴风,有狂.阑.,但他依然把船向前驶去。
远方也许像非洲的莽林..,满布死亡,但他依然走近。
远方也许是荒漠,但乐园是(开拓/开垦)了的荒漠,他要去,去那远方。
还有什么喜悦比抵达梦土更使人歆羡..?--那第一批到达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看到的梦土虽荒凉,却高兴得跪下来感谢上帝。
也许他在远方造乐园,也许他又觉得老家是亲.蜜.的远方,也许他死在远方,也许他从远方回乡,也许他凯旋..。
即使手上一无所得,他的心里仍有收获:有一天,可以告诉别人,他曾去过远方,那很少人去过的荒漠!幻想可以(点缀/点燃)生命,但只是远方的云不能构成天空。
,但不是人生。
我们总不能成天幻想远方,。
曾看过赛克爵士写的《探险史》,那是人类从古到今,用行动去实现抵达远方的奋斗记录。
如果只是向往,远方依旧是远方,向往永不能成为历史。
1.文中加点的词语,注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A.澎湃(bài)狂阑B.无羁(jī)写照C.莽林歆(yīn)羡D.凯(kǎi)旋亲蜜2.依次选用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无所知开拓点燃B.一无所有开垦点燃C.一无所知开垦点缀D.一无所有开拓点缀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A.向往可以活泼生命只是向往,只是想往,而抛弃现实B.生命可以依靠向往活泼而抛弃现实,只是向往,只是想往C.向往可以让生命活泼而抛弃现实,只是想往,只是向往D.生命的活泼来自向往只是想往,只是向往,而抛弃现实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人建国初随丈夫甘其昌将军回到江西老家,当时农村条件极为艰苦,她却安之若素....,在乡村教师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为乡亲们办了很多好事。
B.春的气息伴着清风扑面而来,催开了娇艳的花朵,唤醒了蛰伏一冬的昆虫,春意阑珊....的美景让人陶醉。
C.一方面利用美国的战略机遇,另一方面又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获取利益。
澳大利亚想继续“脚踏两只船.....”,外媒称将很难行得通。
D.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暮鼓晨钟....地辛勤劳作,几乎没有片刻喘息,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支撑起他们的筋骨呢?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学习语文课本,青年毛泽东的壮志豪情,诗人屈原的高尚情怀,必将激发我们为实现崇高理想更加勤奋地学习。
B.刘兰芝与焦仲卿、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忠贞不渝,张生和崔莺莺的缠绵悱恻,不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经典文学作品的永恒魅力,更谱写了一曲曲爱的生命之歌。
C.记者从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获悉,按照要求,德州市自12月22日0时起启动交通管理应急响应,主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所有车辆实行“单双号限行”。
D.12月11日,首届“金风筝”全国广告大赛颁奖典礼仪式在山东省潍坊国家广告产业园区举行,各级领导、专家评委出席活动,获奖作者和参赛代表120多人参加活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每题3分,共9分)中国创新精灵画出世界风景①厚度0.01毫米的柔性手机显示屏能够带来什么?中国深圳的一家科技公司作出了回答——它打造出世界上最薄的手机显示屏,意味着手机显示屏可以被轻易展开,不仅方便阅读,而且轻薄省电。
行业人士认为,这项创新至少将改变手机和平板电脑分离的现状。
②来自中国的突破性成果还有很多。
全新研制的固态材料“全碳气凝胶”,密度是空气的1/6,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的“最轻材料”;实验中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有望解决电脑发热问题和摩尔定律的瓶颈问题;抵御黑客攻击的远程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安全距离被扩展至200公里,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再加上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一批中国企业进入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榜单,难怪乎去年下半年面世的《山寨中国的终结》一书在英美引起了广泛关注。
世界越来越意识到,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创新领域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③经济学家弗里曼曾经指出:“技术创新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正相反,技术创新是解释经济周期的关键因素,而且通常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今天,创新正日益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亮点。
2014年岁末,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位资深研究员感慨,如今预测中国经济走势,再也不能对创新端加以忽视。
④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有赖于创新文化的形成。
在硅谷,一批批创业公司的蓬勃发展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
单看某个小公司,可能只是“毛毛虫”级别的企业,但千万个“毛毛虫”在市场上搏杀,却诞生了惊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⑤类似的故事,如今也在中国不少地方出现。
不久前,英国《金融时报》记录了清华大学某个地下室里发生的故事:天使投资者与这所大学的学生和校友正在开发一些产品——最新的电动摩托车、价格适中的三维打印机、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报道末尾,记者引用一位创业者的话说,中国的创新精灵已经被放出瓶子,把它塞回去是不太可能的。
⑥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创新能力不足被不少人视为中国经济的最大短板,有人甚至冷嘲热讽——中国文化、体制难以孕育创新。
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发展中国家在创新领域遭遇瓶颈也十分普遍。
在一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创新能力迟迟难以提高也是经济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经济起步阶段的成本优势失去后,创新能力滞后导致新的发展优势迟迟难以建立。
由此来看,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取得的进展,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及时实现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竞争力,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⑦在全球范围内,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发展的新动力,中国的经济表现也将会随之迈上新台阶。
(选自2015年01月06日《人民日报》)6.下列各项,不能体现“中国创新精灵画出世界风景”的一项是A.深圳一家科技公司打造出厚度0.01毫米的手机显示屏。
B.密度是空气的1/6的固态材料“全碳气凝胶”成为“最轻材料”。
C.天使投资者与清华大学的学生和校友开发出最新的电动摩托车等产品。
D.抵御黑客攻击的远程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安全距离被扩展至200公里。
7.下列对文章内容及思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②段列举中国的诸多突破性成果来证明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创新领域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B.第③段引用的麦肯锡一位研究员的言论证明了创新正日益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亮点。
C.第④⑤段运用举例论证方法,突出中国的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也有赖于创新文化的形成。
D.第⑥⑦段用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取得的成就,驳斥了中国文化、体制难以孕育创新的谬论。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来自中国的技术创新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已经引起了英美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
B.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创新领域遭遇瓶颈,目前中国经济的最大短板是创新能力不足。
C.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创新能力迟迟难以提高是经济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D.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中国的经济表现也将会随之迈上新台阶。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每小题3分)桃花涧修禊诗序宋濂浦江县北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蓓者,玄麓山也。
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
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
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
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
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鱼贯。
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
又三十步傀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
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临小洼,泉冽甚,宜饮鹤,曰饮鹤川。
又五六步,水左右屈盘,始南逝,曰五折泉。
又四十步,从山趾斗折入涧底,水汇为潭。
潭左列石为坐,如半月,其上危岩墙峙,飞泉中泻,遇石角激之,细沫散潭中,点点成晕,真若飞雨之骤至,曰飞雨洞。
洞傍皆山,峭石冠其颠,遥望见之,病登陟之劳,无往者。
还至石坛上,各敷茵席,夹水而坐。
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髹觞①中。
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
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
时轻飙东来,觞盘旋不进,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
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②,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
众欣然如约,或闭目潜思;或拄颊上视霄汉;或与连席者耳语不休;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或句有未当,搔首蹙额向人;或持卷授邻坐者观,曲肱看云而卧。
皆一一可画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
又明日,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
濂按《韩诗内传>,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时,郑之旧俗,于溱、洧③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祓除不祥。
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
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虽然,无以是为也。
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徒。
无愧于孔氏之徒,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勖哉!濂既为序其游历之胜,而复申以规箴如此。
他若晋人兰亭之集,多尚清虚,亦无取焉。
郑君名铉,彦真字也。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选读>,有删改)【注】①髹(xiū)觞:漆制的酒杯。
②觚(gū)翰:指纸笔。
觚,古人用以书写的木简。
翰,毛笔。
③溱、洧(zhēn wěi):溱水和洧水,郑国的两条水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比:并列,挨着B.其上危.岩墙峙危:危险C.病.登陟之劳病:担忧D.可不勖.哉勖:勉励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桃花涧水出焉.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B.真若飞雨之.骤至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甚至逆流而.上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执兰草以.祓除不祥谨拜表以.闻11.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皆一一可/画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
B.皆一一可画/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
C.皆一一可画/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
D.皆一一可画/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文字略述了入山沿涧探幽寻胜的过程,生动而形象地描写了桃花涧四周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