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创业故事分享3篇
兄弟合作创业段子
兄弟合作创业段子
一、前言
兄弟之间的感情是最为深厚的,他们可以互相扶持,共同创业。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兄弟合作创业的段子,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
一些启示。
二、兄弟合作的故事
有一对兄弟,一个叫小明,一个叫小红。
小明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
而小红则是一个很有勇气的人。
他们一起创业,小明负责策划和管理,小红则负责营销和销售。
他们的公司很快就发展壮大了,成为了当地
的知名企业。
还有一对兄弟,一个叫小李,一个叫小张。
小李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人,而小张则是一个很有执行力的人。
他们一起创业,小李负责产品研发
和设计,小张则负责生产和销售。
他们的产品很快就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
三、兄弟合作的启示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兄弟之间的感情是最
为深厚的,他们可以互相扶持,共同创业。
其次,兄弟之间的优势互补,可以让公司更加稳健地发展。
最后,兄弟之间的默契配合,可以
让公司更加高效地运作。
四、结语
兄弟合作创业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它可以让兄弟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也可以让公司更加稳健地发展。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故事中得到一些启示,也希望大家能够在自己的创业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创业真实故事有哪些
创业真实故事有哪些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创业真实故事,希望对你有用!创业真实故事篇12014年,米奇·加德纳和罗博·里查德森,北加州奇科大学的两名学生兼兄弟会成员,经常哥俩好地混在一起。
里查德森主修计算机科学,他发现自己在受某件事情的困扰。
用加德纳的话说:在课堂上的时候,同学们总是盯着自己的手机,发短信、刷脸书等等,就是没人听讲。
他俩对这问题讨论越多,就越反感这种行为。
他们想:如果技术会导致手机上瘾,那也应该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他们弄了个名为Pocket Points的App——只要学生在课堂上不玩手机就能获得奖励。
采用“地理围栏技术(圈定了校园的GPS“围栏),该App能感知到学生何时进入了校园范围并自动锁定他身上的手机。
当学生身处校园,只要手机上该应用开启/手机锁定,就能获得积分。
而一旦离开校园范围,手机自动解锁,又可以欢乐地各种圈人了。
积分很有用,可以在当地商店兑换披萨、咖啡、酸奶等奖励。
奇科大学是他们的App首发的地方,几周之后,全校1/3的学生都在用它。
惊异于Pocket Points的反响,他们在大得多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也进行了推广。
同样地,几周时间内,大约1/3的学生投入了该App的怀抱。
地方报纸写了篇报道。
事情就是那么巧,奇科大学另一初创公司成功传奇——克里斯·弗里德兰(Chris Friedland),的CEO,看到了这篇文章。
他同意约见两位初出茅庐的学生,而且非常喜欢他们和他们的App,不仅对此投资,还成为了他们的导师和一大助力。
加德纳说:“他真的真的超级忙,但总是会接我们的电话。
有了弗里德兰的投资,两位小伙伴的事业开始腾飞。
当到别的学校推广Pocket Points时,他们会利用Sigma Kai兄弟会的关系雇佣几个校园“大使。
这些大使四处宣传该App,促成本地业务开展。
该App如今已入驻100所学校,且采用率接近50%。
还有1200多家商店使用该Pocket Points对学生进行营销并提供积分兑换服务,比如棒约翰、必胜客、星巴克、坚宝果汁和一些LuLu之类的在线商店。
“快递兄弟”的创业故事
“快递兄弟”的创业故事(总3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快递兄弟”的创业故事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快递兄弟”的创业故事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快递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这对“快递兄弟”中,哥哥梁治治是南宁市马山县圆通网点负责人,弟弟梁治疆是河池市大化县圆通网点负责人。
2009年,他们分别来到大化县和马山县,开启了快递创业之路。
两县接壤,均以山区丘陵为主,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县城只相隔20公里,但前者隶属河池,后者隶属南宁。
“那时候每天只有二三十元的收入,收件量几乎为零,派件是通过班车托运过来。
”那时,梁治治刚结婚不久,创业之前在广东打工,一个月至少有3000元收入,家人都不赞成兄弟俩在陌生的县城守着冷清的快递过日子。
前期的困境并没有让兄弟俩灰心。
“我们之前也经常网购,那时候寄递渠道单一,价格也高。
”梁治疆说,他们坚信民营快递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仅半年之后,这两个县的快递业务量成倍地往上翻,兄弟俩商议着开始“招兵买马”,于是掏空积蓄合买了一辆四米二的二手厢式货车,哥哥负责跑南宁拉货,弟弟负责跑业务。
“真辛苦。
”梁治治回忆起来感慨道。
为节约成本,他凌晨一点从南宁发车,凌晨三点到马山县后自己卸货,然后马不停蹄赶回大化县。
后来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长,兄弟俩又合买了一辆崭新的七米八的厢式货车。
“快递改变了我们兄弟俩的生活。
”梁治疆腼腆地笑着说,2014年他们各自添了一辆20万元的私家车。
“如今,我父亲走在大街上,认识他的人都夸他不简单,两个儿子都有出息。
”2仨窍门让弟弟一年多赚100万元“2016年,网点收件量近4万件,派件量近40万件,业务收入过百万元,相比2014年和2015年各项指标都是‘三级跳’。
”账本上的成绩喜人,梁治治却高兴不起来。
“去年是我经营网点以来最焦头烂额的一年,全年纯收入不到20万元,还不如前两年的收入。
”人员、车辆、场地等硬件的投入,再加上当地快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得他非常疲惫,甚至长了许多白头发。
兄弟合作创业发言稿精选
兄弟合作创业发言稿精选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和我的兄弟们一起为我们的合作创业而发言。
首先,我想感谢所有与我们一同出席的各位领导、嘉宾和同事们,因为有你们的支持与鼓励,我们才能在这个舞台上分享我们的故事。
创业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道路。
正是因为有了兄弟间的默契和合作,我们才能携手并肩,勇往直前。
我们兄弟三人,一个是财务专家,一个是市场营销高手,我是技术大牛。
我们共同拥有不同领域的专长,互补彼此的弱点,从而使我们的创业之路更加顺利。
创业是一段痛苦的历程,但也是一次挑战自己、实现梦想的过程。
我们兄弟三人有着共同的愿景和目标,那就是打造一家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
我们相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赢得客户的青睐。
在我们的创业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
但正是这些困难锻炼了我们的毅力和决心。
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并解决问题,继续向前。
我们兄弟合作创业的优势不仅在于专业领域的互补,更在于我们共同拥有的价值观。
我们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诚信和质量为基石。
我们的成功离不开我们的客户,因此,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最后,我们要感谢曾经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的人们,感谢我们的家人、朋友和伙伴们。
在你们的支持和鼓励下,我们才能坚持走下去,不断追求我们的梦想。
兄弟合作创业的道路上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凭借着团结合作的精神,不断创新和进取,迎接未来的发展和挑战。
谢谢大家!。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成功故事所有成功都离不开汗水,离不开勤奋。
无论是否拥有天赋,勤奋永远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那么有关创业成功故事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创业成功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创业成功故事篇一:“6兄弟创业团队”的农耕文化主题餐厅青砖灰瓦墙,石磨石碾子,玉米吊灯,二十四节气木板墙……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方兴路的一家正在装修中的餐厅,一股质朴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原来是棉纺厂生产车间,我们将其改造成了农耕文化主题餐厅‘惊蛰’,预计月底就能试营业。
”正指挥工人干活的六车间餐饮公司总经理李旭东说。
李旭东是元氏县音体美中学1998届毕业生。
两年前,他和5位初中同学尹紫峰、李宁、路亚恩、张艳招、温谱,成立了六车间餐饮公司,目前已经在省会开办了工业文化、铁艺术两家文化主题餐厅。
他们自称“6兄弟创业团队”。
农耕文化主题餐厅“惊蛰”的外墙非常古朴,餐厅内还摆放着农具,透着一种历史厚重感。
“尽管这面墙仅有7米高、20米长,但造价却在十万元以上,所用的6万多块砖和2万多块瓦都是从古村落淘回来的,最‘年轻’的砖也比我的岁数大。
另外,餐厅内的农具也都是我们费力淘回来的。
”聊起为期两个月的“淘金”之旅,李旭东很有成就感。
为让餐厅更有农耕的味道,李旭东的合伙人、酷爱木雕的李宁,将从古村落淘来的旧门板,切割成木板然后进行雕刻,用作餐厅包间的门匾。
他还手把手教员工雕刻餐厅包间门匾、制作木桌椅和装饰墙等。
为让餐厅的饭菜更有农家味儿,他们还在元氏县赵同乡建了2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专门种植有机蔬菜供应餐厅,而且餐厅做菜不使用味精等添加剂。
此前,“6兄弟创业团队”已经成功开办了“六车间”工业文化主题餐厅和“秀铁”铁艺术主题餐厅。
这两家餐厅都是由原石家庄市钢板弹簧厂旧址改造而成,前者主要经营火锅和烧烤,后者主要经营湘菜。
把废旧零件焊接成梦骑士铁艺,老锅炉改装成水景,螺母组成维纳斯像……他们将“废物”改造成一件件极具创意的作品,摆放在餐厅内,为顾客用餐增加了怀旧情怀。
两兄弟创业故事:“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闯”
两兄弟创业故事:“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闯”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两兄弟创业故事:“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闯”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对于年轻的李伟、李强兄弟来说,蓝孔雀这种珍禽,更像是传说中的神鸟凤凰,给他们干事创业的梦想带来了好运。
他们兄弟俩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经营过小饭店、开过大车,但总觉得不是长久之计。
2010年秋天,两人萌生创业想法,果断辞职回家。
“一辈子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闯出个名堂。
反正现在还小,年轻就是资本。
”李伟说。
神泉村是前往藏山风景区的必经之地。
景区的发展,带动了附近农村的经济,不少新的合作社相继涌现。
李伟和李强也打算在当地干出一番事业。
一天,李伟在一个创业致富的电视栏目中了解到,蓝孔雀集观赏、食用于一身,养殖效益可观。
于是他和李强谈起养殖蓝孔雀的想法,二人一拍即合,他们的想法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本地没有幼苗、缺乏养殖经验、对市场行情更是一无所知,李伟、李强收拾起行囊,前往山东、江西、上海、深圳等地考察。
看准江西一个养殖场后,兄弟俩住在养殖场,起早贪黑地跟着一位老师傅学习了半个月,基本了解了养殖方法。
2010年底,兄弟俩带着180只珍珠鸡、105只成年蓝孔雀回到村里,并注册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
兄弟俩踌躇满志,准备借蓝孔雀实现致富梦,没想到好梦未成,先过了个多事之冬。
“一只成年的蓝孔雀就3000多元,实在是损失不起。
”由于运输中发生“踩踏事件”,1只蓝孔雀在空运途中丧命。
在本地定居后,5只蓝孔雀更是毫无征兆地死去。
可能是水土、气候的'不适应,兄弟俩赶紧对禽舍进行“武装”:前面挂门帘,后面添草垫子,底部铺钢板。
提心吊胆的两人白天晚上轮流值班,除了观察蓝孔雀,还得防备野猫、野狗、黄鼠狼这些不速之客。
兄弟俩一番苦心总算是没有枉费,蓝孔雀的损失得到了控制。
“以前还真没见过孔雀蛋,粉红色的比较好看,浅褐色的就显得厚重多了。
”2011年开春,第一批孔雀蛋产出,兄弟俩喜出望外。
成功人士励志创业故事(通用4篇)
成功人士励志创业故事(通用4篇)刘永好创业时刻:1982年四兄弟开始从事养殖业第一桶金:鹌鹑养殖创业20多年的磨练对于我来说,拥有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了创造这些财富的潜质!假如我的所有财富都消失了,还能够从头再来。
刘永好出生于四川新津一个贫苦家庭的刘永好,20岁之前几乎没有穿过新鞋,因此其最大目标是拥有一双新鞋和一辆自开车。
在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就是进入当地的工厂当一名工人,那样自己就能够衣食无忧虑了。
近5年的知青生涯结束后,刘永好又进入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成为老师。
此时,他的大哥刘永言已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成都906厂计算机所工作;二哥刘永行从成都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到了县教育局工作;三哥陈育新(刘永美,因过继到陈家而改名)从四川农业学院毕业后在县农业局当农技员。
在开放的大形势下,四兄弟开始不安分起来。
1980年春节,刘永行为了让哭闹着要吃肉的四岁儿子能够在过年时吃上一点肉,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在马路边摆了一个修理电视和收音机的地摊。
短短几天里他竟然赚了300元,相当于他当时10个月的工资!四兄弟一商量,就想办一家电子工厂,并很快生产出音响样品。
刘永好拿着音响到乡下想和生产队合作,他们出技术和管理,生产队出钱。
没有想到的是,此事上报到公社之后,公社书记一句“群众企业不能跟私人合作,不准走资本主义道路”,此事胎死腹中。
1982年,四兄弟经过激烈的讨论,三天三夜的家庭会议做出决定:辞去公职干个体。
他们就想,搞自己以前做过的音响投资大,而且还有很多条条框框;而搞养殖业不需要很多投资,技术含量低,自己也熟悉。
创业目标定下了,资金还没着落,四兄弟想到向银行贷款1,000元,但结果是当头一盆冷水。
他们只好典当了手表、自开车等值钱的家当,筹集了1,000块钱,开始养鸡、养鹌鹑。
“当时真的是一分一分挣钱,看着鹌鹑下了一个蛋,就意味着赚了一分钱。
”刘永好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当时骑车载着鹌鹑蛋被一只狗追赶,之后摔倒在地,200只鹌鹑蛋全摔碎了,他当时掉下了眼泪,不是正因被狗咬得疼,而是惋惜碎掉的蛋。
五菱村创业故事
《五菱村创业故事(一)》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五菱村的创业故事。
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有个村子叫五菱村。
这个村子以前很穷,大家的日子过得不太好。
但是村里有一群勇敢的叔叔阿姨,他们不想一直这么穷下去。
于是,他们开始想办法赚钱。
他们发觉村子里的土地很适合种水果,就一起种了好多好多的水果树。
每天他们早早起来照顾这些树,给它们浇水、施肥。
等到水果成熟了,又忙着摘下来,运到城里去卖。
慢慢地,他们种的水果越来越有名,卖的钱也越来越多。
五菱村的人们靠着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五菱村创业故事(二)》
小朋友们,我来讲讲五菱村的事儿。
五菱村一开始可穷啦,房子破破烂烂,路也不好走。
后来呀,有个聪明的叔叔说,咱们可以养小鸡。
大家就一起搭鸡窝,买小鸡苗。
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喂小鸡。
小鸡们慢慢长大了,下了好多好多的蛋。
他们把鸡蛋拿到市场上去卖,赚了不少钱。
接着,他们又想办法把村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吸引了很多游客来玩。
游客们喜欢这里,买了很多村里的特产。
就这样,五菱村变得越来越好,大家都笑开了花。
兄弟合作创业发言稿
兄弟合作创业发言稿大家好!我是XX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这个企业的首席执行官,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分享我们兄弟合作创业的经历与心得。
首先,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与我的兄弟的背景。
我和我的兄弟从小就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创业。
我们都有着和平凡的家庭背景,但是我们不甘于平庸,我们有着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因此,在我们毕业之后,我们决定合作创业,共同实现我们的梦想。
兄弟之间有着天生的默契和信任,这是我们合作创业的最大优势。
我们相互之间有着无比的了解,互相鼓励和支持,从没有过任何的争吵和矛盾。
我们知道,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创造更大的成就。
在创业的路上,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和资源,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和一腔热血。
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
于是,我们开始四处寻找合作伙伴、投资人和资源,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不断完善和改进我们的产品。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成功了!回顾这段创业的日子,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兄弟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我们在创业的过程中,相互扶持和帮助,共同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我们互相鼓励和支持,共同进步和成长。
我们深深感受到,兄弟之间的合作是无可替代和无法复制的。
除此之外,我们的合作还得益于互补的优势和能力。
兄弟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情感上的支持,更是在创业中的专业分工和角色定位。
我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
一方面,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项目进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创造力,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我们的合作中,我负责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市场拓展,我的兄弟负责产品研发和生产管理。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相互协调和沟通,确保整个团队的运作顺利。
我们坚信,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同创造更好的成绩。
当然,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
有时候,我们会陷入困境和犹豫不决。
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们始终坚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两兄弟卖芝麻糊的故事
两兄弟卖芝麻糊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两个兄弟,他们在一个小村庄里生活。
村子里的人们都很喜欢吃芝麻糊,但却没有人在村子里卖。
于是,两兄弟决定开始做芝麻糊生意。
他们从村子里的一位老奶奶那里学习如何制作芝麻糊,并且找到了优质的芝麻和其他原料。
他们非常用心地制作芝麻糊,每天都亲自磨制新鲜的芝麻糊。
开始的时候,两兄弟带着芝麻糊走村串户,让人们品尝。
村民们尝到后都赞不绝口,觉得这芝麻糊又香又美味。
渐渐地,两兄弟的芝麻糊生意越来越红火。
为了方便销售,他们决定在村口开一家小店。
他们精心装饰了店铺,将芝麻糊摆放得整整齐齐。
很快,店铺门前就排起了长龙,人们都愿意排队购买两兄弟的芝麻糊。
两兄弟因为诚信经营和对顾客的真诚关心,赢得了很多忠实的顾客。
他们不断改进芝麻糊的口味,推出了新品种和新口味,让顾客有更多的选择。
随着口碑的传播,他们的芝麻糊生意越做越大,甚至还开设了多家分店。
通过两兄弟的努力和坚持,他们的芝麻糊成了村庄里的一道特色美食,也为村庄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两兄弟的故事鼓励了很多村里的年轻人,他们纷纷决定追随两兄弟的步伐,开创自己的事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勤奋努力和用心经营下,就能够取得成功。
两兄弟通过他们的芝麻糊事业,不仅带给了顾客美味的食品,也给了村庄的人们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未来。
四兄弟养鸡创业故事
四兄弟养鸡创业故事在一个不大不小的村子里,住着四个兄弟。
老大叫大柱,人如其名,壮得像根柱子;老二叫二虎,虎头虎脑的,鬼点子特别多;老三叫三顺,性格随和,啥事儿都顺着大家的心意来;老四呢,叫小福,大家都觉得他是个有福相的小子。
这四个兄弟啊,有一天突发奇想,决定一起养鸡创业。
为啥养鸡呢?大柱说:“你看啊,咱村儿里的人都爱吃鸡,逢年过节的,鸡那是必备的菜。
这市场肯定大得很!”二虎跟着点头:“就是就是,而且鸡好养啊,只要给它吃的喝的,就能下蛋,还能长肉。
”三顺和小福也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四兄弟的养鸡大业就这么开始了。
他们先把自家后院儿的空地给收拾出来,搭了个简易的鸡棚。
然后从邻村儿的一个养鸡大户那儿买了几十只小鸡仔。
这些小鸡仔刚到的时候,一个个毛茸茸的,像一个个小绒球,叽叽喳喳地叫着,可把四兄弟给稀罕坏了。
大柱负责每天给小鸡喂食,他就像个老母鸡似的,每次都把食物放得整整齐齐的,还念叨着:“小鸡啊小鸡,你们可得多吃点,快快长大。
”二虎呢,就负责打扫鸡棚,可他这性子啊,老是嫌麻烦。
有一次,他一边打扫一边嘟囔:“这鸡咋这么能拉呢,比我吃得还多。
”三顺就在旁边笑着说:“二哥,你可别偷懒啊,这鸡棚干净了,鸡才不容易生病呢。
”小福最小,他就负责看着这些小鸡,防止有什么野猫野狗来捣乱。
可是,养鸡哪有那么顺利的事儿呢。
没过多久,小鸡就开始生病了。
这可把四兄弟急坏了。
大柱看着病恹恹的小鸡,愁得眉毛都快拧成一团了。
二虎赶紧跑到镇上的兽医站,把兽医给请了过来。
兽医看了看,说:“你们这鸡啊,是感染了病菌,肯定是卫生没搞好。
”二虎一听,脸一下子就红了,他知道是自己打扫的时候有些角落没清理干净。
在兽医的指导下,四兄弟开始给小鸡打针、喂药。
三顺最细心,他拿着小注射器,小心翼翼地给小鸡打针,还轻声安慰着:“小鸡小鸡,别怕啊,打完针就好了。
”经过一番折腾,小鸡们总算是慢慢好起来了。
随着小鸡一天天长大,问题又出现了。
这些鸡光吃饲料,成本太高了。
兄弟合作创业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兄弟合作的创业故事。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创业团队,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们兄弟二人已携手走过了几年的创业之路。
回首这段历程,我们感慨万分。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正是这些艰难险阻,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前行的信念,也让我们收获了成长与成功。
创业之初,我们兄弟二人共同怀揣着一个梦想:成立一家具有创新精神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在确定创业方向后,我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合作,共同为这个梦想而努力。
首先,我们要感谢我国政府对创业创新的大力支持。
在政策扶持、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同时,我们还要感谢家人、朋友和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是他们让我们在创业的道路上充满信心。
在创业过程中,我们兄弟二人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
以下是我们合作创业的几点心得体会:一、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我们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明确了各自在团队中的职责。
这样,我们既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确保团队的高效运转。
二、相互信任,坦诚沟通。
在创业过程中,我们兄弟二人始终保持相互信任,坦诚沟通。
遇到问题时,我们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共同承担责任。
三、勇于创新,追求卓越。
我们深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因此,在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我们不断寻求突破,力求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四、注重团队建设,关爱员工。
我们深知,团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因此,我们注重团队建设,关心员工成长,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如今,我们的企业已初具规模,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在此,我要向所有支持我们、关心我们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要感谢自己的坚持与努力,让我们在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诚信、创新、共赢”的理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为实现我们的梦想而努力拼搏。
我们坚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企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谢谢大家!。
名人创业故事案例_名人创业故事推荐
名人创业故事案例_名人创业故事推荐名人创业故事大全精选:腾迅五兄弟的创业故事这是一个罕见的兄弟创业故事,其合理性堪称典范。
12年前的秋天,马化腾和他的同学张志东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此后,该公司吸引了三名股东:曾立清、徐晨野和陈一丹。
五位创始人的QQ号码据说在10001到10005之间。
为了避免相互争夺权力,马化腾在腾讯成立之初就与四位合伙人达成了明确协议:发展实力,管理一股。
马化腾是首席执行官,张志东是首席技术官,曾丽青是首席运营官,徐晨野是首席信息官,陈一丹是首席运营官。
之所以将腾讯的创业5兄弟称之为“难得”,是因为直到2021年的时候,这五人的创始团队还基本是保持这样的合作阵形,不离不弃。
直到腾讯做到如今的帝国局面,其中4个还在公司一线,只有coo曾李青挂着终身顾问的虚职而退休。
据说一山不能两虎,尤其是在企业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要保持方正团队的稳定合作并不容易。
在这背后,工程师马化腾从一开始就为合作框架的合理设计做出了贡献。
从股份构成上来看。
5个人一共凑了50万元,其中马化腾出了23.75万元,占了47.5%的股份;张志东出了10万元,占20%;曾李青出了6.25万元,占12.5%的股份;其他两人各出5万元,各占10%的股份。
虽然主要资金来自马云,但他自愿将自己的股份减至不到一半,即47.5%。
“他们的总数应该比我多一点,不要形成垄断和独裁。
”同时,他必须自己提供主要资金,并占大多数股份。
“如果没有骨干,股票平分,那时候肯定会有问题,一切都会结束。
”。
保持稳定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搭档之间的“合理组合”。
据《中国互联网史》的作者林军说,“马化腾很聪明,但很固执。
他注重用户体验,愿意从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待产品。
张志东是一个思维非常活跃、对技术上瘾的人。
马化腾在技术方面也很好,但他的优势是他可以简化很多事情,而张志东有一点我更完美。
"许晨晔和马化腾、张志东同为深圳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他是一个非常随和而有自己的观点,但不轻易表达的人,是有名的“好好先生”。
把堂兄堂弟创业做事
把堂兄堂弟创业做事
故事一:万达集团董事长王XX的故事:刚满15岁的王XX从四川绵阳来到东北,成了一名娃娃兵。
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装备,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练的总路程甚至长达上千公里。
从军18年已经成为团职干部的他,却遇上“百万裁军”。
创业初期没资历,没实力,说好的贷款却被银行放了鸽子,为了公司项目,他借过高利贷,甚至9天9夜没睡觉。
人人都不想碰的旧城改造他敢接,刚做商业地产的时候,因为不懂,3年之间打了222场官司。
就是这样一个一根筋的人,如今却是无人不知的亚洲首富。
故事二:联想集团创始人柳XX的故事: 20万,11个人,一间破传达室,当年的柳XX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大流下海创业。
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被认定投机倒把罚款100万,被认定走私罚款300万,40
多岁的他,仍旧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
而如今的联想已经成为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
柳XX说:我当时打死都不会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办成今天这个样子。
兄弟合作创业发言稿范文
兄弟合作创业发言稿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XX,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们兄弟合作创业的故事。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兄弟俩。
我和我的哥哥XXX是非常要好的兄弟,从小就一起成长,互相扶持,共同进步。
我们一直有着共同的梦想,希望能够合作创业,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事业。
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始终坚信,只要我们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首先,我想分享一下我们合作创业的初衷。
我们兄弟俩一直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也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
我们曾经一起探讨过很多创业的想法和方向,最终确定了我们要创办一家餐饮连锁店的决定。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行业,也是我们所热爱的领域。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业,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也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
其次,我想分享一下我们兄弟俩在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创业的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我们曾经面临过资金紧张、人才短缺、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
但是我们始终没有放弃,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握每一个机会,不断进步和成长。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我们兄弟俩在创业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成就。
经过不懈努力,我们的餐饮连锁店已经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当地的知名品牌。
我们在经营管理、市场推广、产品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也获得了不少客户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在这里,我想向我的哥哥XXX表达我最诚挚的感谢。
没有他的支持和鼓励,我们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他是我最信任的伙伴,也是我最亲近的朋友。
我们在事业上一直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兄弟俩一定会携手共进,共同为我们的事业打拼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兄弟合作创业,并非是一件易事,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一定能够收获成功。
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什么是兄弟不能一起去创造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努力,用行动去证明,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
杨氏前辈创业奋斗故事
杨氏前辈创业奋斗故事1、巨力集团杨家三兄弟:从徐水农村到上海的艰难历程1980年,保定徐水县南邵庄村,15岁的农民杨建忠和弟弟杨建国,都立志要做一名好木匠。
弟兄俩开始四处游走,给人做工。
直到后来去了北京。
在北京一家工厂干活时,他们发现一种生产钢丝绳的“插套机”生意不错,如获至宝,决定把它带回家发扬光大。
于是南邵庄村有了一家“迎春插绳机厂”。
兄弟俩投了2000元,1800元买了一台旧机床,200元买了工具和零件。
两人聪明且勤奋,边学边做,竟然还真的让他们做出了一台。
可是光做出来不行,还得想办法卖出去。
河北没有客户,兄弟二人硬是骑着自行车,把机器驮到了北京。
到处推销,还是被拒。
俩人就合计,到底应该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客户买呢?想来想去,决定让客户先试后买。
“我先用那机器给他干3天活儿,好用他就买。
”杨建忠这样说了,客户被他们的诚意打动,就同意了。
“先试后买”的办法,为他们打开了销路。
此后的几年里,两人用自行车驮着自己生产的插套机,跑遍了北京、天津和石家庄。
跑市场的过程中,俩人发现客户对绳索的需求更大,于是又开始了生产钢丝绳索。
在这个阶段,比他们小十岁的弟弟杨建民,已经上初二了,被安排在工厂里勤工俭学。
工友们不知道这个初中生的真实身份,只当是个打零工的孩子。
“每逢寒假暑假,我就跟工人们一起干活,车工、铣工、刨床、磨床、钳工都尝试过,并且都拿到上岗证。
”为了打开销路,他们在北京《工人日报》花了200块钱登了广告:“钢丝绳插套机,省事省力省钱,免费使用一个月,好用再付款!”没想到效果特别好,全国各地来的信件每天都堆成一座“小山”。
他们在村里开了一次面向全国的订货会,竟然吸引了来自十几个省份的一百多家厂商代表,当时条件不好,这些厂家代表他们都是用自行车从火车站接回来的。
订货会也很成功,396一台的机器,买了一千多台,三十多万。
钢丝绳索的生意越做越大,终于在1992年,“迎春插绳机厂”变成了“飞马吊装器具厂”,厂址也从村里迁到了徐水县城。
兄弟合作创业发言稿
兄弟合作创业发言稿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我的兄弟一同分享我们的创业故事。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决定携手并肩,共同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首先,我想了解问一下,大家曾经有过与亲兄弟一起工作的经验吗?兄弟之间有着特别的默契和互补的能力,我们早已验证了这一点。
我们之间的合作不仅有深厚的家庭情感作为基础,更有相互尊重和信任。
在我们的创业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合理分工,发挥双方的优势。
我兄弟是个天生的销售人才,对于市场营销和业务拓展有着独到的见解,而我则擅长财务规划和资源管理。
正是因为我们的差异性,我们可以将个人的才能和经验各司其职,使得我们的创业之路更为顺畅。
当然,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也曾遇到了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意见不合而发生争执,但正是通过这些争执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彼此的观点,并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我们相信,团结合作是成功的关键,不论在爱情还是事业中。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兄弟,我们之间的默契和信任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团队。
我们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更加融洽、合作更为高效。
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和信念,也让我们的团队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最后,我想向各位展示我们的成果。
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合作,我们的创业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们成功进入市场,拿下了一份不错的订单,并获得了客户的极高好评。
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我们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合作共赢为原则,实现我们的梦想和目标。
我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团队的力量,相信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团结合作,就能够攀登更高的山峰。
最后,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让我们携手共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非常感谢!。
讲述身边人的创业故事
讲述身边人的创业故事我有一个朋友,他叫李明。
在大学期间,他就对创业这件事情非常感兴趣,经常研究各种创业案例,并且尝试自己创业。
然而,由于一些原因,他的创业计划没有进行下去。
毕业后,李明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做了几年的产品经理。
但是,他并不满足于现在的工作状态,他认为自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创新能力。
于是,2018年,李明决定辞职,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他成立了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名为“优启学堂”。
“优启学堂”是一家面向大学生提供的在线学习平台。
李明和他的团队开发了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将各个学科相连,注重学习的实战应用。
初期,他们面临着人员招募、市场推广等问题。
经过不断调整和完善,他们的业务逐渐展开。
如今,“优启学堂”已经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的首选学习平台。
李明的故事告诉我们,创业是需要有梦想和勇气的,也需要经验、努力和坚持。
他的成功也证明了,只要你有一个好的创业想法,有创业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除了李明外,我还有一个朋友叫张华。
他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工作经验。
在一次业余时间的聚会中,张华和几个朋友讨论到了一款交友软件的问题。
他们认为,现在市面上的交友软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骗子、虚假信息等等。
他们提出了一个创意:开发一款安全可靠的交友软件。
张华和他的朋友决定开始这个项目,他们团队的人涵盖了开发、设计、市场等多个领域的人才。
他们让设计师负责软件的UI设计,让营销人员打造品牌形象,让前端人员和后端人员共同解决技术问题。
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这款交友软件正式上线了。
张华们团队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们的交友软件迅速得到了用户的喜爱和好评。
张华们团队的成功告诉我们,创新和创意是创业的重要因素,而团队的协作和合作也是成功的关键。
总之,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创业的不易和成功需要的努力。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为了成功而努力拼搏的故事,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信念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兄弟创业故事分享3篇还不知道如何创业?想创业却无从下手?这里我整理了他人的创业故事集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兄弟创业故事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兄弟回乡创业故事#今年26岁和23岁的徐全勇、徐全飞兄弟俩,在职校读书时,一个学的是电脑,一个学的是生物制剂。
按理说,两个人的创业路,就算不能“专业对口”,至少也得沾点边吧!然而,他们如今正在从事的职业,却是和学的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鱼农”。
事情还得从三年前说起……2007年初,凭着年轻人一股子闯世界的冲劲,徐全勇、徐全飞两兄弟放弃了家乡优厚的待遇,在广东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创业之初,作为当地人眼中的“毛头小子”,他们面对了太多的压力和阻力:当地人看不起他们,当地一些成功的商人在生意上排挤、压价,他们在生意上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开始的一年,兄弟俩吃住在工厂,昼夜不分地工作,困难来了只能咬牙坚持,他们用农家孩子的纯真、质朴打动了当地人的心。
经过两年的摸爬滚打,他们终于在当地建立了一定的客户群,他们的小工厂也迎来了柳暗花明的一天,生意逐步走上正轨。
返故乡一切还得从头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再精彩,也割不断一份思乡情。
两年异地漂泊,兄弟俩还是舍不下对家乡强烈的思念之情。
经过商量,两个人决定回乡创业,也为家乡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在广东创业时,兄弟俩就对经济大环境有所关注。
他们知道,当前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不景气,但国内经济却在快速发展,尤其是生态旅游和餐饮业。
回乡后,他们就对周边环境做了详细考察,发现洪雅县槽渔滩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水产资源,黄辣丁等鱼类都是具有当地地方特色的水产品。
但是,由于野生的黄辣丁数量原本不是很多,再加之渔民的过度捕捞,导致其数量急剧下降。
外地的游客来槽渔滩,常常不能品尝其味。
没有了旅游特色,自然而然就留不住游客了。
看到这一现象,兄弟俩不由动了心思:现在推广的是生态旅游和地方特色旅游,为什么不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找项目创业路上有信心有了创业项目,两个人便开始着手开展行动。
兄弟俩计划先掌握黄辣丁等鱼种的人工繁殖技术,等形成规模养殖后再建设一个极具特色的生态农家乐;注册品牌和原产地标志保护,从而起到一个推广品牌的作用;然后开拓以成都为中心的周边高端水产市场。
随后,兄弟俩分工合作,确定了技术攻关及养殖由徐全飞带领,市场开发由徐全勇负责。
同时,在创业过程中做到及早找问题,及早解决问题。
针对黄辣丁等鱼类资源急剧减少,且当地还不存在人工养殖的现状,兄弟俩对此开始引种。
目前,在繁殖以及鱼病防治等方面,他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他们打算先小规模试养和鱼苗的繁育,等技术成熟后再投资10万元建养殖池,并以此为基础发展观光生态农家乐。
“鱼病的防治和人工繁殖技术的掌握,依然是我们发展的关键风险和问题。
”兄弟俩表示,他们对未来很有信心。
#道奇兄弟与道奇汽车的百年传奇故事#创始人道奇兄弟的传奇故事约翰·道奇(John Dodge)1864年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四年之后他的弟弟霍瑞德·道奇(HoradeDodge)也降生到了这个家庭,在1886年的时候,道奇一家移居底特律。
道奇兄弟在底特律这片土地上开启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1897年霍瑞德发明了自行车的防尘轴承,随后约翰决定在加拿大的底特律建立艾维斯和道奇自行车公司,不过三年后,被加拿大国家自行车公司收购,兄弟俩因此得到了7500美元和轴承的专利权,这是他俩真正创业的开始。
1901年他们在底特律开设了第一个道奇机械店,在第一年道奇兄弟就接到了大量的订单,但是需要机械设备来完成订单,这时加拿大自行车公司因为种种原因倒闭了,道奇兄弟幸运的得到了它的设备,并因此开始了他们的汽车部件制造。
福特和道奇之间的故事其实福特的第一批汽车大部分部件,包括发动机、底盘以及所有传动部件都是来自道奇,早期的福特汽车大部分都是使用的道奇公司生产的汽车部件,十几年的时间内道奇兄弟和福特也都合作的很愉快,然而在1913年,道奇兄弟发现福特公司有自己生产汽车部件的倾向,于是与福特结束了合作,并开始自己生产汽车,并最终成为了福特的强大的竞争对手。
1914年道奇兄弟设计出来他们的第一辆道奇汽车。
道奇汽车发展发展历程(一)由兴盛走向落寞1915年道奇皮卡因为在边界战争中的突出表现,得到了政府武装部队的肯定,在一战期间道奇还成为了法国155毫米大炮后座的生产机构,道奇公司并没有因此获利,而是仅要求政府不干预和控制道奇公司技术发展计划。
1915年道奇公司开始生产商用汽车,第一辆是一种救护车,随后在这个车型的基础上开发了商用卡车。
1917年道奇公司的年销售量就达到了10万,两年之后他们在十二万多辆的汽车身上获得了高达2400万美元的利润。
1915年道奇公司销售量据美国第四。
1920年道奇兄弟相继去世,1924年他们的继承人将他们的手中的股份卖出,直到1928年被克莱斯勒收购的几年时间里,道奇曾被多个实业家领导,虽然在此期间道奇发展有所停滞,但是依旧有很多成就,比如1923年道奇首次推出了全钢制封闭式车身的轿车,1925年在道奇汽车上使用了真空制动的风挡玻璃刮水器和能使汽车外表更光亮的新喷漆工艺,还有在1927年道奇轿车做了重大改变,采用了小车轮和款轮胎支撑更低的车身,不多由于此后的销量不佳,道奇陷入了困境。
(二)20世纪八十年代道奇重新走向辉煌1983年11月2日,第一辆厢式旅行车诞生,当时这种车型包括了普利茅斯(Plymouth)捷龙、道奇Caravan和道奇 CaravanC/V,新车型一上市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克莱斯勒的经营状况也不是很理想,但是就依靠这种全新的厢式旅行车撑过了难关。
1987年这种厢式旅行车到了欧洲,被称为“多用途汽车”也就是MPV,道奇借此车型成为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骨干企业。
道奇主要车型道奇在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已经拥有多个车型系列,其中包括轿车蝰蛇Viper、无畏Intrepid、隐形Stealth、小精灵Spirit、影子Shadow、霓虹Neon、小马Colt等,SUV有Durango、Dakota、RamTruck(公羊皮卡)、Ram SRT-10、Sprinter等,MPV有道奇凯领Caravan、GrandCarava,以及跨界车酷威Journey等。
#大陆首富刘氏四兄弟的创业传奇故事#白手起家的刘氏四兄弟1982年大学毕业的刘永行四兄弟为摆脱贫困,变卖手表、自行车筹资1000元人民币,以过人的胆识相继辞去公职到农村创业,从孵鸡、养鹌鹑开始,完成了1000万元的原始积累,并成立了希望集团。
1995年,刘永行四兄弟明晰产权,进行资产重组。
老大刘永言创立大陆希望集团,老二刘永行成立东方希望集团,老三刘永美建立华西希望集团,而老四刘永好成立新希望集团,各自在相关领域发展。
到1999年底,希望集团已发展成为以饲料为主,涉足食品、高科技、金融、房地产、生物化工等行业,拥有140多个工厂的全国性集团公司,是国内最大民营企业之一。
中国大陆富豪第一次出现在《福布斯》排行榜上是1995年。
在《福布斯全球富豪龙虎榜》上,共有10位中国民营企业家进入榜单,其中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和刘永好四兄弟以6亿元领头。
2001年,刘氏兄弟再次成为《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第一名,拥有的财富已经变成83亿元。
其后,刘氏兄弟的财富仍在快速增长,在2005年《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上,刘永行以11.6亿美元排在第5位,刘永好以11.24美元排在第6位。
改革开放初期,陈育新(刘永美)、刘永言、刘永行、刘永好四兄弟以常人难有的勇气脱下“公服”,当起了专业户。
他们从农村最常见的养殖业入手,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完成了从养殖行业到饲料行业的转变,并在饲料行业打出一片天地。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当初的四川新津县新良种场到今天的希望集团,他们已成为拥有近百家企业,年销售收入80多亿元的“中国饲料大王”,成为中国新兴企业发展的典型代表,让全国乃至世界的企业家们惊叹不已。
说来悲惨,刘氏四兄弟出生的四川新津县古家村是出了名的穷村。
民谣曰:“肖坝子,古家槽,烂泥杂草长齐腰。
锅里无米煮,灶里无柴烧,有女不嫁古家槽。
”可偏偏刘永好的三哥陈育新1982年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前夕对母亲说,毕业后要回乡当农民,搞养殖业。
母亲望着这个从小因家境贫寒寄养陈家的三儿子,不解地说:“农村苦,你当了10多年农民,还没当够?”尽管陈育新毕业后到新津县农业局当了技术员,但他仍不死心。
经过反复思考,1982年的一个星期日,他与老大刘永言(在成都一家军工企业计算机室工作)、老二刘永行(在四川从事电子设备设计)、老四刘永好(在四川省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校任教)一起,在老家的树荫下召开了刘氏家族历史上的“四方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刘氏四兄弟一生都难以忘怀的艰难选择:全部辞职下乡搞实业。
刘氏四兄弟的资本是他们全都是大学生。
家当么,他们四兄弟变卖了手表、自行车等财产,才筹集到1000元钱。
靠着这1000元钱,刘氏兄弟首先开发出了一套鹌鹑养殖繁育技术,摸索出用鹌鹑粪养猪,猪粪养鱼,再用鱼粉养鹌鹑的生态循环养殖法。
由此,他们生产的鹌鹑蛋每公斤成本和鸡蛋差不多。
而当时,中国正流行吃鹌鹑蛋。
市场打开了。
到1988年,刘氏兄弟创办的四川新津县育新良种场年产15万只鹌鹑,赚到了第一桶金,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户。
当时的国家科委主任宋健视察了刘氏兄弟的企业之后,欣然题词:“中国经济的振兴寄希望于社会主义企业家”。
于是,刘氏兄弟的育新良种场改名为四川新津希望饲料厂。
在他们的带动下,新津县创立了专业化的鹌鹑养殖业基地,到1993年,年产300万只鹌鹑,产值过亿,成为中国最大的鹌鹑养殖基地。
刘氏兄弟开始谋划新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期,外来饲料逐步占领中国农村市场,许多国内饲料企业的经营难以为继。
从养殖技术中摸爬滚打过来的刘氏兄弟,看好了市场含金量高的猪饲料市场,并投身于角逐之中。
1988年,他们转型到饲料生产,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希望饲料研究所,聘请国内30多位专家、教授担任兼职科研人员,并与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建立联系,及时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他们还先后到俄罗斯、波兰、澳大利亚、德国、美国等国家考察学习,引进相关技术,同时还邀请外国专家来企业交流指导,把世界最新技术应用到希望牌饲料的研制当中。
几年之内,他们用于饲料研发的经费是1030万元,用于产品推广的经费高达1200万元。
1989年,希望牌1号猪饲料研制成功。
由于这种饲料质量好、价格低,销售量终于超过了泰国与四川合资的正大牌饲料,跃居四川省第一。
在这一年,他们还根据中国农村运输不畅、资金少、农副产品及青杂饲料种类繁多的情况,研制成功科技含量很高的浓缩型饲料“希望精”,当年投产产值就达2000多万元。